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年级语文

高年级语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年级语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年级语文

高年级语文范文第1篇

“教是为了不教。”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预习,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积累新知识的同时,摸清难点和重点,直面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这样,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紧跟教师的思路主动听课,破解难点,扫除知识的盲点,从而真正获得学习的快乐。本文是笔者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小学高年级课前预习实践的基础上做的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自己可以解决问题,把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够学会的知识可以不教,以节省时间,着眼于重点问题的讨论、丰厚情感的感悟,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激励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就必须有效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尤其是针对高年级的小学生,原来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已趋于固化,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觉地养成预习的习惯。

1.因势利导,多途径灌输预习观念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多向学生宣传预习的好处。可以用讲故事、举例子的方式把预习的观念予以灌输,也可以把预习的方法、步骤形成文字,在黑板报和学习园地中张贴展示,更可以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让学习优秀的、预习习惯好的学生“现身说法”。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上课时就更容易与教师合拍呼应,形成共鸣。

2.明确针对性,以良好的激励机制增强预习动力

小学生到了高年级阶段,会有部分学生呈现出厌倦学习的状态,导致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加强预习是改变课堂教学低效状况的良好途径,而针对这部分学生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他们预习的兴趣与动力是关键。这些激励机制通常包括信任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亮点激励等。信任激励是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进而产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兴趣激励是设法发现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状态。竞争激励是通过强化竞争,鼓励学生进步,当然竞争要有度,以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亮点激励是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他们自信,进而提升他们的能力。

3.区分不同层次,因材施教搞预习

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的差异,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培养预习习惯的初期,教师应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区分,因材施教搞预习。例如,对于学困生,预习时可降低难度,只要求他们多读几遍课文、学习生字、画出不懂的词句;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多查些资料、多问问题。对学困生要多多鼓励,当他们因为自己的预习而跟上了教师上课的节奏时,他们在课堂上就不会如坐针毡了。其他学生预习时所查的资料、所提的问题如果也能得到回应,他们也会觉得课上得很充实。这就是预习带来的快乐。

二、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发展策略

1.以常规预习为基本策略

小学语文的常规预习就是我们常说的读课文、画生字词、查字典。常规预习一般在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做,做得好的学生到了高年级一般都表现优异。如果学生到了高年级还没养成常规预习的良好习惯,“读、画、查”进行得马马虎虎,其课堂学习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的。因此,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策略仍然要以常规预习为基础策略,加强常规预习的布置和检查,尤其要促进学困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同时,还可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督促学生自觉预习。

2.以重点预习为发展策略

小学语文的重点预习就是在常规预习的基础上,要求能力能够达到的学生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深入研读,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如果说常规预习是以“读、画、查”为基本要求,那么,重点预习则是围绕着“问”和“写”来开展的。“问”要围绕文章“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来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多问一些“为什么”。比如《窃读记》一课,如果学生能提出以下这些问题: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我”是怎样窃读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的预习是真正到位、有效的。重点预习中的“写”是指让学生尝试着把预习中获得的理解与感悟写出来,文字不必多,只言片语也可以,批注在课文旁边即可,鼓励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以引申预习为提高策略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已经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因此,在高年级语文的课前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适当离开文本,把思考的范围、空间引申到课文之外。比如,对于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一些看似不相关的质疑要予以鼓励。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类似的文章,对比文章的内容、体裁、结构、写作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拓宽视野,增长学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式预习:学生之间可就预习所得互相交流,也可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收集材料,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甚至可以组成预习小组到社会和自然的大课堂中去探访、实践。古人云:“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培养了自行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能不“安逸而功倍”吗?

三、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补充策略

1.课内预习、由扶到放的策略

语文的课前预习一般由学生自己在家进行,但是如果一个班级到了高年级,班里的大部分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那就不得不采取课内预习、由扶到放的补充策略。对于还未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将预习安排在课内有较多的优越性。一是时间上可以保证;二是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也可以相互感染;同时教师也可以随时指点,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困难及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内预习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之后,我们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课外预习了。有了课内预习打下的基础,课外预习就可以放得开手,放得下心。有计划的课内预习,是课堂教学环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花的时间是必须的,也是有价值的。

2.从严把关、加强检测的策略

高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专注度容易受到影响。一些原本养成了良好预习习惯的学生,也有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如果教师布置了预习,事后却不闻不问,那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预习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马虎了事,甚至不做了。因此,要加强预习的有效性,就要求教师要严格检查,全面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上课时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的持之以恒,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良好的习惯在教师的督促下也会逐渐形成和固化。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改变人的一生。

高年级语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家庭作业;多样化;个性化;组合化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儿童来说,家庭作业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性格品质;形成独立学习、独自思考的能力与习惯,因此,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而这种在做作业时培养与日渐强化的学习习惯和性格品质又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得到体现和利用。好的作业最有利于直接进入精准针对每位学生的帮助式教学,使当前改革追求的个别化教学从理想通往可实现的现实。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不完善、不科学,作业就可能会走向其价值的对立面。而作业设计的主体――教师,存在“好却不自知”现象,即心中有作业设计的一套方法却没有意识总结成固定模式。也存在“坏而不自知”现象,即她们布置作业杂乱无章,呆板枯燥,却没有认识到作业设计也要有一定的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业不再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附属物,而是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但是语文作业的改革相对于教学过程的改革明显滞后,加之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通知对学生作业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做到“减量不减质”、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是语文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现状

根据笔者的课堂观察,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作业设计理念存在明显的应试倾向。

作业指向应试是传统作业的价值定向,教师设计作业的目的面向巩固课堂知识、在熟练的反复操练中加强记忆并提高技能。而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相违背的,新课程理念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业设计目标不可偏离。一份好的作业必须建立在教师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基础上。

2.作业难度、方式整齐划一,缺乏层次性。

整齐划一的作业难度和作业完成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和疲劳现象。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个性特征在这一阶段逐渐显现。调查显示有的学生基于完成顺利程度和成功的体验程度而喜欢较容易的语文作业,而有的学生因为享受努力探索的过程而更喜欢较有难度的作业,也有学生喜欢很难或者很容易的作业,选择倾向性明显存在差异。同时,他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学习习惯,致使他们的学习阶段性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做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作业、通过自身擅长的方式完成作业对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合适的。而参c此次调查的学生反映,作业分层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中并不常见,教师肯定了作业分层的必要性,但在实际作业设计中却鲜有体现。作业的整齐划一带来有些学生的不满情绪,有个别同学反映: “希望老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同学们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不同进度,以便学习较好的同学能有进一步提升,学习较差的同学不至于感觉太被动”。

3.作业类型实现多样,但有书面倾向且选择性较差。

如今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已经呈现多样化,但是大多数教师基于对“作业是用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这一作用的广泛认可,他们更多设计基础型的练习作业,练习题、抄写默写、背诵成为教师布置频率最高的三项作业,集中于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排名第四的阅读作业也并非课内外的文章阅读,而是将其转化为带有填空、选择的书面作业性质的阅读理解题目,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的课内课外阅读作业并没有频繁出现。

三、解决布置家庭作业中问题的措施

1.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要多样化。

要丰富家庭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对完成作业的兴趣。以往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主要是针对生字词而进行的抄写行为,这必然会造成不满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同时,应该使得家庭作业的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积极运用于社会生活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家庭作业充满期待。这样就会使得学生很好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又能够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2.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要个性化。

针对学生们个性发展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为他们布置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家庭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观察学生学习的进展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不可笼统而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而布置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作业,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生字词的记忆上遇到了难题,那么教师就可以稍微加大些对生字词抄写的作业。而有的学生则是在阅读方面遇到的磕绊,那么教师就可以加大他们作业中阅读的分量。总之,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是他们家庭作业主要解决的部分,学生碰到的学习难题是各种各样,那理所当然,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

高年级语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方法;学习效率

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重要学科。然而,目前仍有一些学生学不好语文,甚至不爱学语文。学生们不爱学语文,不外乎有两种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对于学习语文没有兴趣;二是学生没有端正态度,学习欲望无法战胜自己的惰性。因此,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们学好语文,最主要的还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另外,教师们也要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率。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阶段,六年级对于所有小学生和小学教师来说都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是决定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能否取得优秀成绩的一年,也是决定学生能否上一个好初中的一年。所以,这一年的课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正所谓“态度决定成败”,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们“小升初”考试对他们以后人生道路和学习生涯的重要性,时刻教导他们“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使得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端正学习态度对于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在某一科目上取得卓越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学生对这个科目是否有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在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给学生展现的都是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之美:《山中访友》讲述了主人公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与青山畅谈、与绿水交友的情景;《山雨》则描述了在空灵的山谷,细雨如丝,像精灵般点缀山涧的飘渺;还有《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分别讲述了大地之上细小的昆虫在自然之母的呵护下惬意生长和张家界索溪峪动人心魄、自然天成的美。然而,以小学生的心智和能力,他们很难认真欣赏这些由文字雕琢出来的如诗美景。那么,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外化。为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充分做好备课工作,可以找一些有关山涧、流水、山雨、森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做成教学视频或 PPT,然后让学生们在学习课文前先浏览这些图片及视频信息,让他们先对大自然的美有一个总体的感受,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对这些自然景观产生憧憬和向往,从而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认真地学习了这些课文,我们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当学完这些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请每位同学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这四篇文章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副景色,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加一些更新奇的东西。这样一来,不仅让很多喜爱绘画的学生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更能够让蕴藏在学生脑海中的对美的理性认识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爱迪生曾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用这句话来形容语文学习再适合不过了。很多学生都害怕语文阅读和语文写作,但是,一旦你读多了,写多了,就会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语文阅读和写作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进行积累。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每堂语文课开始之前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奇闻异事,也可以是自己阅读得来的小故事。但每次讲故事的时候,学生们都必须交给教师一个故事的大概简介。这个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要意义,让学生讲故事,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后多阅读,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让学生写故事的简介,一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认真地读;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在学习的道路上,教师承担的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所以更多的、更具体的学习行为还是在于学生自己,还需要学生们能够积极发展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汲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学习,必须要从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和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明红.阅读教学教师应把握雪中送炭的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73.

高年级语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读写一体;策略

阅读是对语文的内化吸收,写作是语文的外化表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要避免重读轻写的现象,积极挖掘两者的联系,实现读写一体化,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均衡发展,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读写一体的概念和意义

读写一体中,“读”即阅读,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阅读和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更能从中学习表达,将阅读过渡到表达,即“写”。“写”不单单是写作文,而是写作,即有意识地利用语言文字和运用技巧来表达个人意向。

阅读和写作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石,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终生的影响。新课标也一再强调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在读写一体化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联系两者关系,实现更好地语言表达,在读和写的双向学习中不断提升个人语文素养。

二、读写一体的有效策略

在实施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的教学手段时,要将生活体验和社会体验作为读写训练的主旨,在实践活动中有感而发,发掘可以进行读写一体的文本加以训练。实施有效的读写练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

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阅读可以从诵读开始,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在诵读中实现眼睛、耳朵和嘴巴的共同参与,协调阅读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利用语音语调创造语境,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用词和描法。教师引导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多媒体播放让学生感受名家是如何把握文章情感的,学习其中的朗读方法。学习贵在自我感悟,学生要自己朗读文章,在一次次的阅读中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基础上把握作者的用词和描法,积累语言素材。尤其在对教材中名家名篇的阅读背诵中,要摒弃学生没有感情地快速背诵,让学生享受诵读文章带来的美感。教师在学生诵读之前,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和诵读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好阅读的正确导向工作,使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在有感情地阅读中进行有目的性的解读。通过日复一日地积累,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对优秀文章的阅读中理解文章内涵,掌握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并将这种积累逐渐转化为文化输出。

从阅读材料中寻找读写结合点,实现写作迁移。在语言方面,每个人都是通过对父母和其他人的模仿发音、学习中逐渐学会说话。阅读写作也是一样的,古人写诗作画也是先模仿、再超越。因此,在读写一体的教育中,可以让学生:(1)模仿写作。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由不同的作者来写,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表达力。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将相同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比对教学,让学生在分析阅读中寻找自己认为表达力强、自己喜欢的文章,并进行遣词造句的模仿练习。(2)对文章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每个人所接触的事物和生活经历不同,因此对于同样的问题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小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主题思想有自己的认知,经过课堂师生的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理清自己的逻辑,使学生将自己的抽象思维逐渐变得清晰,从而针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3)从阅读材料散发出自己对某一小点的思考。不同文章的描写侧重点不同,因而在文中删繁就简,有详写也有略写,文中的留白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留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尝试对其进行补充描写,或者就文章的小细节等谈谈自己的灵感和疑问。

借信息技术挖掘丰富的读写资源,创设写作情境。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逐渐完善,教师要妥善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点,对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促进读写一体的教学活动的成功实践。小学生因为其个人年龄的限制,阅历不足,因此对阅读材料中的用词和描法等不能有更深的理解。比如,阅读材料中一些形象的比喻、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学生因对其中涉及的事物没有了解,因而不能理解文中写作手法的妙处。此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对阅读课锦上添花,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文中描写方法给文章带来的效果,化抽象为形象。通过信息技术的导入,还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同时,多媒体还可以将师生的理解再度升华,通过音乐、视频等让学生体会阅读材料的主题,进行情绪渲染,让学生能真正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但是,信息技术不能滥用,要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阅读能力、提升写作水平为目的,合理、适时地使用信息技术。

总之,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寻找阅读材料与写作的链接点,激发学生以此展开多方向写作,并适时引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中写作手法和用词的妙处,从而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均衡发展。

高年级语文范文第5篇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就创立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的尽可能大的成就。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存在着“耗时长,回报低”的弊端,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师生实际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之比不协调、不对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对如何构建小学高年级语文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

1 有效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好习惯终身受益。”学习更是如此。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预习可以使学生提前解决一部分简单的问题,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上经过合作学习、教师点拨,就会迎刃而解,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原则上,由易到难,由扶到放。先从解决生词入手,再逐步要求学生画出重点句段,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多问几个问什么。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在预习中,笔者让学生把学到的新词,找到的好句,自己的体会记在本上。有助于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学习内容,养成边读边思边记的习惯。 对预习效果进行及时有效地检查、评价。每课的预习由学习小组长评价,在组内交流。每单元的成果由老师评价,选出预习小明星,班内展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分享成果、表现自我、展示个性、体验自己和他人成功的喜悦的舞台,让学生的辛勤劳动得以展现。

2 多元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课堂中笔者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新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引领,以导读之,以研读之。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学 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搜集资料,深挖教材,拓展延伸,把文章的精髓展示给学生。

俗话说:“教无定法”。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常采用以读感悟,自主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悟诗歌的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以议为主的文章时,笔者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引领学生品读重点句段,让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讨论。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每课编者的编写意图和本班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的受到教育。

3 及时反思,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教学反思是教师每堂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的回顾,诊断,思索,修正,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一种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教学也有遗憾之处,而反思就是弥补这一遗憾的有效途径。因此,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4 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之路

“自主学习”是“自我导向”“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的学习,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的有效的学习。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