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一英语课件

高一英语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英语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一英语课件

高一英语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反馈;等待时间;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中最常使用的教学策略之一,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理解教材,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最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其实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所以,提问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并适当控制难度,巧设坡度。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提问有时仅仅是一种形式,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甚至有时是为了提醒一些上课没有在认真听讲的学生。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吃透教材,做好课堂提问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时,要依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做到问题设计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的知识经验协调一致。要让他们跳起来能够到,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同时,在准备问题时要充分透彻地研究教材,提问要难易适度。英语教材内容琐碎,因此不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把握住教材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以模块6 Unit 16 Life stories为例,老师可设计问题:What probably made Helen eager to learn more words?那么是父母的惩罚,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好,还是海伦自身对语言的理解得到提高呢,学生必须根据信息作出推理,对文章中作者未言明的结局或所持态度作出合理的推断。

二、采用多种提问策略和提问形式,确保所有学生积极参与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知识或问题不讲,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去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问题。首先,以趣味性问题开始新课。在新课开始前,可以提些趣味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模块3 Unit 7 Sea Stories导入时,设问Have you seen any of these films?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Have you seen any other films in which the sea is important?教师在设计这些问题时,还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帮助学生思维表达。其次,采用递进式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第三,采用扩散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类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

三、宽容学生,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进行作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学会等待。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或听课中,有的教师的提问像是走过场,为了问而问,有些问题问过后,只有一两个学生象征性地回答一下,如同蜻蜓点水。研究表明,不管是哪一段时间,增加等待时间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把等待时间增加三倍(3至5秒钟),学生回答内容会增加4至8倍,作出正确回答的学生人数也大为增加。同时教师也要更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组织、调整自己的想法。不要为了赶时间、赶任务而打断他们的思路而急于转向另一个学生,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问题以及所有被提问的学生都要有等候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有些教师把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以问代罚,看到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就把他(她)拎起来回答问题。当学生思想走神时,教师应该采用其他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绝对不能拿提问来惩罚学生。

四、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评价、反馈

教师简单的几句评判,像“Well done!”“Very good!”“You did a good job!”等鼓励性语言,却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素质较好的学生,再辅以富有挑战性的刺激和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It doesn’t matter.” “I hope you will do better next time.” “Try it again.”等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

从平时的教学来看,学生即使站起来说不会回答,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对题意没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无从说起,有时是掌握不透不敢回答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马上叫该生坐下。或者复述一遍问题,鼓励作答;或者改变一下角度或添加一个辅问题引导作答。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提问也一样,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精心设计;不但要“善问”“巧问”,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一英语课件范文第2篇

1.改进授课形式,变讲课为读报活动课

考虑到报刊选读课的特殊性,我尝试了以课内外读报的形式让学生获得报刊新闻文体知识。改变授课方式,并非仅仅换个形式,所谓换汤不换药。报刊课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方式,比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我们可以及时捕捉报刊上的重大新闻和时事报道,充分利用英文报刊这一学习现代英语的最佳材料。

事实证明,报刊阅读课使教学内容变得富有弹性。此外,我借鉴任务型教学法,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预习和复习,以便他们更加自主地学习。课内主要指导学生英语报刊阅读方法,课外学生将在课堂上获得的语言知识充分运用。

2.丰富教学形式,更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人手一册教科书,这种以课本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报刊课引入课堂变换了语言输入形式,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而且我不拘泥于某一份报纸,根据多种报刊,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选择材料,课堂中的例子大多从我们手头最新的英美报刊中选用。例如,在讲到“英美报刊新闻标题的作用与特点”时,所用的实例多选自《学生双语时代》以及《21 世纪报》。

虽然教材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无论多新的教材都与现实有不同程度的脱节。但是报刊选读课上,我们使用的材料很有时代感。比如说《学生双语时代》,该报的文章新,很有时代特色,充分体现了语言的活力和时代感。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激增的时代,报刊英语反映着日新月异的语言变化和层出不穷的新生词语。例如,运用缩略语是报刊语言的一大特色,像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PNTR—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永久正常贸易关系),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无线应用软件协定)等等,这些在近两年的报刊上几乎每日可见的新缩略语有的还未来得及收入字典,我们便在讲课中及时介绍英语报刊中出现频率高的新词,补充新鲜的外报外刊资料,使课程内容得到不断的更新。

3.主动、自主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报刊课以新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此外,由于每一次课堂信息量大,内容高度浓缩,学生不可能立即全部掌握报纸中出现的知识,而需要在课后去消化、吸收。课时的限制使他们成为了时间的主人,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态度由消极被动趋于积极主动,在课前能进行预习和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并能自觉地进行课外英语报刊阅读实践,从而形成了课内吸收、课外消化的良性循环。

我们知道,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很多,诸如个性(personal traits)、性别(sex)、认知方式(cognitive styles)、学习动机(motivation)、学习策略(1earning strategies)和兴趣(interest)等各种因素(刘润清 1999:8)。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特征、努力程度等互不相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主体既有共性的相似,也有个性的差异,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很难针对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区别要求、因材施教。报刊课的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课外选择难易适合自己的程度、内容适合自己的兴趣的报刊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学习的进度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自我调节。兴趣和需要是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因素,符合自己兴趣和需要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的增多对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颇有裨益。因此,课外学习实现了学习过程个别化,增加了语言运用的实践机会,也是教师实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重要途径。

4.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外语教学要培养成功的学习者,而不是让学生依附于教师。教育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学,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使其能够独立于教师从事学习。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摆脱教师的帮助独立地学习和掌握语言。 Sara Cotteral 的成功经验也告诉我们,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使学生对自己的语言学习承担一定的责任,并在语言学习中发挥主动 性与独立性(Cotteral 1995:220)。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均趋成熟,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高中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思维水平和独立意识,这是他们自学的有利条件。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使他们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拓展、探究式学习能力

信息靠语言传播,语言是信息的载体,而现代社会信息量又非常之大,学生要获取信息,单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英语报刊是学习和掌握现代英语的有效手段,英美报刊选读课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促进学生涉猎课本以外的各种知识,拓宽了学习环境,拓展了学习范围。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的报刊知识覆盖面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报刊阅读,扩大了教材的外延(exten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培养了阅读英语报刊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报刊阅读的理解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以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认为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一个有个性的主体,他们应该通过探索去发现、去建构知识,并注重各种能力的发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李国祥、张新明 1998:162)。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是学校最活跃的因素,他们有着开放的头脑、好奇的态度和探索的欲望,课外学习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自学钻研精神以及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途径获取知识,从而由知识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发现者。可见,英美报刊选读课的尝试使学生对报刊学习保持了积极的心理状态,增强了自学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来。

6.报刊阅读教学

目标:

1. For information

2. For enjoyment

3. For reading ability

目的:获得各种各样、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扩大知识面,了解文化,获得乐趣;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通过读报,让学生获得更多与人沟通的能力。阅读是第二位的。有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能去读,有读的过程才能提高阅读能力。

要达到的效果:

1. 扩大词汇量。

2. 学文化,学思考,寻找隐性文化(看不见的文化)。

时间: 80-90 分钟。

Pre-Task 给学生布置任务,带着任务完成报纸的阅读Activity I 寻找话题

目的:由教师先对报纸进行介绍,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Sorting & Listing Task)。(同学们拿到一份新报纸后,对报纸的各个版面进行分析、梳理,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感兴趣的话题。)

方式:可以自己浏览寻找,也可以小组讨论,然后选出喜欢的话题。

要求:

1.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

① 介绍英语报刊的特点是什么?和中文报纸有什么不同?

② 怎样读英语报。

③ 怎样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确定话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④ 帮助学生解决读报过程中遇到的新词、短语、旧词新意等现象。

2. 学生提交自己最喜欢的话题或内容主题,由老师汇总多数人共同感兴趣的内容。准备下一环节讨论。

Activity II 对确定的话题或出现的某一主题集体讨论。

目的:

1. 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交流思想。

2. 把语言的学习立体化,强调互动式交流。

3. 文化渗透,思维发散,。

方式:

1. 确定文章集体阅读。

2. 找出作者的观点。

3. 小组讨论(根据作者的看法,可支持或否定。)

4. 组与组之间互动(每个组选派代表发言,阐述看法。)

5. 全班分为两组就此话题进行讨论。

要求:

1. 教师进行阅读技能指导。

2. 提供交流的空间。

3. 对相应文化进行讲解。

Activity III Summarize/Writing

目的:

写作训练方式:

1. 对自己喜欢的话题阐述观点和看法。

2. 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摘要。

Activity IV 名言妙语选摘

目的:收集有利于写作的好句子。

方式:摘抄。

7.对报刊课教学实践的反思

为使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实践落到实处,使课堂教学有新的突破,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力求创新。即使有再多的课也不可能教授给学生本课程所有的知识,而许多知识既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获得,也可以通过课外自主学习掌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有些方面尚不成熟,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有待改进与完善:

(1) 对多媒体课件的利用

我在英语报刊选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未能体现:利用多媒体视听系统补充教学。21世纪,电子技术、多媒体、电脑以及国际互联网等进一步普及和应用,给社会、尤其是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CD-ROM、交互电视和互联网等在教学中得到不断的推广和运用,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变换各种直观的、新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若能将多媒体运用在报刊选读教学中,则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改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报刊选读课的教学效益。这当然也需要报纸出版商给以支持和帮助,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好的资源。

(2) 对教学反馈信息的捕捉

外语教学活动有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教师如何教,另一方面是学生如何学。一项成功的教学改革,也必定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学生是教学改革的载体,教改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对教改的参与作用,注意多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并且尊重学生方面学的要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搞好对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方法的取舍和教学效果的评估。

结论:

科技的日新月异使许多书本知识在短期内变成了旧知识,因此,对于报刊选读课来说,书本以外的学习活动十分重要,或许更为重要。实践证明,报刊选读课程体现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相当复杂的过程(桂诗春1985:219),而针对教学进行的改革触及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深层次问题,实质上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革命。教师必须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在教学观念上彻底更新,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应对改革所带来的各方面的挑战,例如备课量的明显增加、自身理论素养的提高等等。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包括教育观念、教学风格以及教学内容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只有通过个人在一个群体形态中得到发展之后才能产生。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随着新课标对教学改革要求的不断贯彻深化,我们必须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本课程的改革方案,将课堂报刊选读教学与课外报刊阅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乃至将英语课堂教学与报刊阅读相结合,相互补充,并用理论指导教学改革,在改革中实践语言学理论,从而探索出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选修课程,使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加系统,教学改革更具科学性和富有成效,更能符合新一轮课程标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年;

2. 王宗炎,“语言、知识、学习和人工智能”,《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年第 1 期;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 刘润清,1999,(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 Little wood 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高一英语课件范文第3篇

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国际背景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已使英语获得了国际通用语的重要地位。联合国有关文件提出,21世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为母语、一门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由于历史原因和互联网的广泛利用,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的主要工作语言,也成为国际科技交流的主要语言(据统计,国际上85%以上的学术论文是用英语发表或宣读的,各学科的主要学术期刊也以英语为主),同时也是国际互联网的主要应用语……

纵观各国外语教学的发展,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为目标的、强调语用的交际教学理念和实践得到普遍认可。欧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13个国家的专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制定了纲领性的外语教学文件(european  framework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从理念、目标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对外语教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文件体现了国际上语言学、外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强调以发展语言应用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交际性教学思想。我国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和外语教学大纲设计中也基本采用了这种思路(如香港地区1999年版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2.在高中外语课程的设置上采用了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日本将高中课程设置为英语一、英语二和口语一、口语二以及阅读与写作课程。其中英语一和口语一为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而英语二和口语二为选修课程,阅读与写作也为选修课程。韩国也是同样,高中一年级英语为必修课程,从高中二年级起开设英语阅读、写作和会话等选修课程。一些欧洲国家则在高中阶段为学生开设出不同语种的第三外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开设为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3.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强调外语在加强各国人民理解和沟通中的作用;强调外语对于各国文化交流和国际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4.教学资源的扩展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得以实现。

5.评价改革形成潮流,各个国家对语言应用能力的评价与检测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特别重视研究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力求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教学,全面和公正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评价。一些新的评价和检测方法正在得到实验和推广。

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中英语教学自1985年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首先是高中英语课程得到了普及,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经过1993年的修订,进一步促进了英语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对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求,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国家经济和科技建设对人才质量的要求。1999年,西南师范大学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教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国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此次参加调查和测量的重点与非重点中学共87所,学生达15,937人。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与1985年的全国英语教学测试调查相比,平均分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非重点中学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突出的,主要表现如下: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多以教师讲解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语言输入量偏小。教学中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和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使学生形成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993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为所有高中学生设计一个目标和要求。1996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设计了一级和二级两个不同的目标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所有的学校和所有的学生都基本按照一种课本、一个进度、一个目标和一个要求开展教学,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此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常常对有些地区和学校偏高、偏多、偏难,但对其它的地区和学校则又偏低、偏少、偏易。

3.高考外语科目虽然近年来逐步改革,从重语言知识转向重语言能力,加强了对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导向,但是同一标准的一次性考试无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步履艰难。

4.近年来,各地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有些地区和学校已经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条件较好的高中,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的教学条件、课程的资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英语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现行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用能力的需要。

三、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高中课程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学习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高中英语课程在设置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同时,又按照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设置相应的教学级别以及相应的语言水平测试级别,为学生提供相对客观的监测语言水平的标准。

四、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与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关系

2001年7月出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按照小学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整体思路设计的,当时国家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尚未出台,因此,其高中部分的课程标准基本是按照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分级目标的课程模式进行设计的。虽然在高中阶段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是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的机会。因此,课程标准研制组根据教育部关于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思路,这次又重新对高中课程进行设计,力求体现实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原则。以学分制的方式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又与英语语言的水平级别相联系,形成了新的高中课程的设置模式。高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将以新制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为准。

第二部分 高中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及内容结构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既立足于我国高中外语教学的现状,又充分考虑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我国对外开放、综合国力增长的需求,力求使课程标准做到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体现时代性的要求。

2.第一次在高中英语教学指导文件中明确了外语课程的人文性和

工具性特征,提出:“外语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中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提出了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级别要求,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为全面和丰富。

3.既体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性和基础性,又适应高中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成长需要。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设计了必修和选修两大系列的课程,以学分制为基础、以模块为基本教学单元,使课程体现多样性、开放性和可选择性。

4.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英语教学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5.根据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社会对英语的要求,提出基础教育英语水平级别证书制度的设想。

二、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1.基本框架

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分别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其基本框架图如下:

附图

高中英语课程基本框架图(详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正文中表1)

2.必修课程

原则上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必修课,共5个模块,计10个学分。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内容将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注重语言的输入量,必修课程由综合英语和阅读与表达两个部分构成。两部分课程的课时比例为3:1。

3.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若干模块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对未来发展的设计进行选修,分为两个不同的系列课程,即b系列和c系列课程。b系列课程为顺序选修课程,应在完成a系列课程后顺序选修。b系列课程的内容和结构与a系列基本相同,在继续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的同时,重点发展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选修课程共设6个模块,计12个学分。

c系列课程分为三种类型的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欣赏类,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专项语用技能,发展特长与爱好,满足兴趣和需求而开设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或就业,特别是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各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有目的和有选择地设置c系列课程。以下课程仅为建议性课程。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可以包括: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等。

语言应用类课程可以包括:文秘英语、科技英语、社科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计算机英语等,

欣赏类课程可以包括: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

第三部分 原有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比较

说明: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以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的版本为基础修订的,其修订工作是在新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参加修订的人员同时是新课程标准研制组的核心成员。因此,2000年版的高中大纲吸收了一定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前该大纲尚未普遍实施;1996年供试验用的高中大纲到目前为止只在个别试验区使用,未在全国广大地区推广。因此,实际上全国广大地区的高中教学仍遵循1993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的理念和要求。

第四部分 征求意见的重点

希望专家和学者就以下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了英语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提出了高中阶段英语教学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一表述以及教学重点是否恰当?你对此有何看法?

附图

2.《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推行学分制,实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您认为其意义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七至九级教学目标的描述是否恰当?

4.《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高中阶段实施国家认定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设7、8、9三个级别的考试和相应的证书;高校自行确定所录取学生的英语水平级别;学生可在高中阶段通过级别考试获得级别证书,并凭相应的级别证书申请不同大学和不同专业的入学资格。您认为此设想是否可行?

高一英语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英语教学 高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uggestions on High School English Second Class Activities

GAO Guiling

(Hubei Gong'an No.2 Middle School, Jingzhou, Hubei 434300)

Abstract The opening of the second class can compensate for the lack of conventional teaching time,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to use English, it will greatly expand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but also can play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posal as well as the need for a second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related activities carried out by the second class.

Key words second classroom;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ary education

1 重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1)现实背景。笔者曾对我校作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太少并且很难找到一些合适的阅读材料;有的根本没有课外英语学习时间;报刊杂志是学生摄取课外英语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最喜欢欣赏影片和学唱英文歌。由此可见,学生课外学习的潜力亟待挖掘!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曾几何时,课外英语学习活动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英语第二活动之于学生是一件“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2)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外教育活动是学生智力生活的策源地。”我们要了解学生需要什么阅读材料。教师要鼓励他们追求阅读的更高层次的需要read for pleasure和enjoy themselves。学生往往对课外美文很感兴趣。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死抱着一本教科书,我们还应当对教材add much。学生的英语只有大量地输入(Input),才能有大量的输出(Output),而这光靠课本内容和课内有限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3)课标要求。新课标在高中英语课程七级目标总体描述中讲到:“能读懂提供中学生阅读的英文原著简写本及英语报刊,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八级目标中的 “读”的技能中描述到:“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在中学生正常的阅读速度下,除去双休日以及其他节假日,估计我们的学生大概需要2个小时以上的课外阅读时间。

2 活动建议

(1)创办校园英语角。定一个时间,定一个地点,定几个话题(topic),组织每周一次的校园英语角活动。我们学校的6位外籍教师,都很支持这项活动,他们每周必到。我们还轮流安排两位英语教师参与协调工作。全校师生踊跃参加,在英语角,围绕那些热门的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看法,大胆交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敢于开口,走出“哑巴英语”的困境。

(2)开展英语研究性学习。通过英语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进行开放式的学习,自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将所学知识和课外知识和谐结合,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交际能力。高二学生在学习New SEFC B6 Unit4 Global warming 后,了解水污染、空气污染、环境破坏、贫困和饥饿问题后,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关课题的研究,例如:Pollution, Waste recycling,World’s food problem 等等。

(3)进行英语短剧表演。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编成舞台剧,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课文基础上改写台词,布置舞台,安排演员,准备道具等。例如:SEFC IB Unit 15 The necklace, SEFC IIB 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 等课文,均可以用短剧表演形式来处理,让各种语言环境呈现在课堂上,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进行自然交际,使“无意学习”和“有意学习”有机交融。

(4)尝试英语任务训练营。英语任务训练营活动,能较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做法是:在现场假定或布置几个场所,如商店,理发店、银行、旅行社、森林、博物馆等。教师设计合适的英语情景及难度相当的任务指令(task),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运用自己所学过的英语,执行指令。顺利完成任务者可获得奖励。

(5)在英语笑话中互听互动。学生在课余搜集一些英语笑话或脑筋急转弯,讲给全班同学听。听不懂的可以再重复,待大部分同学真正地笑了之后,然后让几个学生来转述或解释这个笑话的大意。现摘录以下两则学生收集的笑话:

①——Which can move faster,heat or cold?

——Heat,because you can catch a cold.

②Lady:Don’t be afraid of the dog. You know the old proverb,“A barking dog never bites.”

(下转第182页)(上接第158页)

Sam:You know the proverb. I know the proverb. But does your dog know the proverb?

(6)在绕口令比赛中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绕口令(Tongue twister)比赛,看谁说得快,说得准,说得流利。通过该项训练,既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又能促进学生掌握发音技巧和语音语调,熟悉词性,记忆单词。如以下几则:

①A writer named Wright was instructing his little son how to write Wright right. He said:“It is not right to write Wright as ‘rite’——try to write Wright aright!”

一个名叫赖特的作家正在指导他年幼的儿子怎样把赖特写对。他说:“把赖特写成‘仪式’是不对的,一定要把赖特写正确!”

【学习要点】双元音[ai]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13次之多,非常有助于我们张大嘴巴练习此音,为脱口而出做口腔肌肉准备。

②Canners can can what they can can but can not can things that can’t be canned.

罐头工人能够把他们能做成罐头的东西制成罐头,但是不能把无法制成罐头的东西制成罐头。

【学习要点】这个句子中一共有四组can,每组的前一个can都表示“能;能够”;而后一个can是一个普通的及物动词,意思是“把…装罐;把…制成罐头”。

③Good cookies could be cooked by a good cook if a good cook could cook good cookies.

如果一位好的厨师能做出美味小甜饼的话,那么好吃的小甜饼是能够由这位厨师制作出来的。

【学习要点】17个字词中12个含有短元音[u],需要收12次小腹,犹如锻炼身体。

④Jenny and Jimmy went to Jamaica and Germany in January,but Joan and John went to Jordan and Japan in June and July.

詹妮和吉米一月份去了牙买加和德国,而琼和约翰在六、七月去了约旦和日本。

【学习要点】通过这个绕口令,可以顺便熟悉四个常见的英美人士姓名,四个国家名和三个月份名单词。

另外,英语活动课还可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英美影视作品欣赏,英语歌咏比赛,英语晚会,英语作文大赛,英语游戏等丰富的活动形式。

活动课是常规教学的有益补充,但不同于常规教学,也不受教学进度限制,有极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通过这些活动,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力、领悟力和使用能力,同时大大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培养了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高一英语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效率;建议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就如何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尝试与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认为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精讲多练,导练结合

精讲就是要讲重点、讲疑点、讲难点,不必面面俱到,所给出的例句要精炼、典型、实用,以便学生记忆和模仿,灵活运用英语。导练结合是指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心设计训练的步骤,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插入趣味文化讲解,舒缓学生的疲劳。

二、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手段来组织教学

当今社会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英语教学还停留在原始的教学状态,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了大面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英语教学设备建设,采用先进设备来组织教学。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录像带、VCD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音像资料,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强化视、听训练,并为语言交流提供良好的条件,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更好地让英语学习贴近生活。如在上Clothes时,创设一个去Clothes Store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店主与顾客。店主:Can I help you?顾客:I’d like a sweater(pants, jacket, T-shirt)/ a pair of shoes (socks…),店主:What color would you like?顾客:I’d like red(orange/yellow/green). How much is it/are these?It is(They are)...yuan.利用类似的创设情境的活动来组织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记住单词,也可以通过对话活动来巩固所学的句子、单词,同时在情境活动中还可以通过询问尺寸、款式来拓展活动。

四、积极开展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观

教师要在英语教学活动中确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以活动为主线,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英语教学情境,并学会学习的方式和策略。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努力符合以下要求: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尽量真实;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培养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中训练情态动词can的用法,要求学生谈论自己或他人的能力。我开展了这样的活动。

活动目的:以英语学习为媒介,以英语课堂为舞台,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活动准备:了解学生的才艺,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表演任务。写好全班学生姓名的小纸条,以备抽签使用。

活动步骤:(1)通过抽签,让学生到讲台前谈论自己的才能。(2)让学生展示简单自己的才能。(2)表演结束后,让全班同学评价,如Zhao Peng can sing,and he can sing well.(4)请表演的同学抽出下一位上台的学生。

活动简评:本活动将才能的语言与动作结合起来,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的表演,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尤其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最重要的词汇can的用法。同时,该活动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让学生体会到了英语课堂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教无趣,必不乐学。长时间使用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教学,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会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为了迎合学生好玩的特点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游戏,指导学生边玩边学,整个游戏由学生自愿轮流当发令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游戏使枯燥的单词变生动了,难记的知识变容易了。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率了。

参考文献:

[1]李国庆.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