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的词语

雪的词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雪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的词语范文第1篇

酷暑,指夏季的天气到了非常炎热的盛暑阶段。即极热的天气。关于词语酷暑有哪些是可以摘抄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词语酷暑的反义词,供大家参考。

一、酷暑解析极热的夏天。 唐 李洞 《题竹溪禅院》诗:“鸟触翠微湿,人居酷暑寒。”《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怪道他恁般娇弱……酷暑中还穿着两层衣服,原来却学木兰 所为。” 冰心 《山中杂记》:“酷暑的檐下,蒸炉一般热的床上,听着这单调而枯燥,振耳欲聋的铁器声,,连续不断,脑筋完全跟着他颠簸了。”

二、酷暑反义词酷寒 [ kù hán ]

穷冬 [ qióng dōng ]

严冬 [ yán dōng ]

三、酷暑造句1、无雨,无风。

炎炎烈日,酷暑难熬。座落在谷地中的五十五公里小楞场,更是奇热炙人。

2、骄阳似火,酷暑难耐,烈日当空,赤日炎炎。

3、随时之内善救时,若和风之消酷暑。

4、秋天终于按捺不住酷暑的热,悄然而至了。

5、战士们冒着严寒酷暑,坚持战斗在崇山峻岭间。

6、记住在我们的队里面没有严寒酷暑,更没有寒冬腊月。

7、勘探工作者冒严寒,顶酷暑,栉风沐雨,探寻出一个又一个宝藏。

8、酷暑季节令人好烦躁。

9、无论寒冬酷暑,他都坚持锻炼。

10、酷暑,阴霾,酗酒,腐败的强力交织。

11、严寒酷暑对我们来说算什么,我们都是大风大雨中走过来的。

12、我会永远陪着他走过寒冬酷暑,走向春华秋实。

13、任凭它是寒冬还是酷暑,也不会改变我们的计划。

14、从大雪纷飞到高温酷暑,全剧拍摄跨越了冬春夏三个季节。

15、在酷暑下牛群行动缓慢,赶牲口的人得用刺棒把它们赶着走。

16、新西兰地处南温带,属海洋性气候,没有严冬和酷暑。

17、酷暑天气,他们的工装上都是出汗以后泛碱的印记。

18、于是人们首先尝到了酷暑严寒之苦,不得不找一个蔽身之所。

19、自由平等的朗朗秋日不到来,黑人顺情合理哀怨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20、人生,是在四季变化之中走过的,注定要经历严冬酷暑,春露秋霜。

21、天气进入末伏后,中午酷暑更是让人难耐。

22、落凤山终年酷暑,炎热的让人就算躲在树荫下也全身冒汗。

23、石工们冒着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细刻,终于完成了它。

24、虽然是七月酷暑,但山顶凉风劲烈,寒气犹盛。

25、不管是雨打风吹,还是严寒酷暑,都能安之若素,至死不渝。

26、白天可以没有太阳,夜晚可以没有月光,严寒酷暑可以抵挡,艰难坎坷意志可抗,凄清寂寞令我心慌,唯恐你不在我身旁,爱你给我最大的力量。

27、夏日雷电把威扬,千万别去树下藏;

雪的词语范文第2篇

2、交流交流、比较比较、暖和暖和、收拾收拾、观察观察、教训教训、整顿整顿。

3、忽悠忽悠、热闹热闹、说道说道、打扫打扫、溜达溜达、打扮打扮、清醒清醒。

4、搅和搅和、拨拉拨拉、商量商量、研究研究、乐呵乐呵、锻炼锻炼、琢磨琢磨。

雪的词语范文第3篇

一、词语中数字的含义及如何教学生品读

1. 词语中数字的含义

在词语、成语及俗语中出现的数字,除了有些表示数量、顺序之外,还有一些表示时间的长短、事物的大小等。下面是笔者参与唐汉的《唐汉解字》及查阅《新华词典》摘出的几个数字的含义。

“一”有以下几种含义:①数量小,小许:如“一些、一撮”;②动作短暂,时间短:如“一下子,一会儿,歇一歇”;③专一不二;如“一心一意”;④满全:如“一生”;⑤相同:如“一样,大小不一”。

“二”表示:①次的、二等货:比如“二手车”;②间接的:如“二手资料”;③不专一:如“一心二用”。另外,“两”有时指“成双配对的事物”,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小两口”。

“三”表示多次:如“三思而行、三番五次”。“八”表示各个方面:如“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九”表示最大、最多,比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表示最大或事物的极至:如“九重天、九霄凌云”。“十”表示塞满具足:如“十足、十分”。“百、千、万”分别表示大、全部、极至等意识,如“百家争鸣、一了百了、千言万语、千疮百孔、万物、万不得已”。

另外,有些数字组合表示特定的含义,如“万一”表示极小、很意外,“略知一二”中的“一二”表示一点点。

2. 如何教学生品读词语中的数字

1) 据词定义、避免拆词

要结合整个词语来理解数字的含义,不能把词拆开来读、理解。比如把“七嘴八舌”拆开来解释,就成了“七张嘴、八条舌”。

2) 找出规律,适当概括

数字的含义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一”常含有“数量少,动作短暂”的意识,像“走一走、看一看”等,而“九、十”常含有“数量多、满”的意识,如“九牛一毛、十全十美”。找出其中的规律,对数词的含义进行概括,就比较容易掌握带数学的词语的正确含义。

3) 学会迁移,一通百通

在学会了一些数词的含义后,下次出现类似的词语时就应该会迁移。比如从“三番五次”中得知“三”表示多次后,下次再碰到“三”的词语时,就应该想到它是否也含有多次的意思。

4) 合理联想,推测意思

有些词语我们可以进行合理想象推测含义。一般情况下,带有小数字的词常含有次数多、对象多、概念大的意思。又如“万一”,可以这样想“一万次中只发生一次”,就是很意外的意思了。

二、诗句中数词的含义及如何教学生品读

1. 古诗中数词的含义

古诗中常运用数词来表达数量的多少,程度的深浅,时间的长短等含义。笔者对《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几首带数词的古诗略作分析,概括出古诗中的数词大致有如下几种含义:

第一种是实指,表示具体的时间或数量等。比如“毕竟西湖六月中”,“草长莺飞二月天”,“乡村四月闲人少”,“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数字分别表示具体的时间和数量。

第二种是虚指,古诗中大部分数词表示虚指,有的表示时间长、路程远,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的表示数量多,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等。

数词的虚指还可以分两种:a表示大概的程度,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指开出稀疏的桃花;b夸张的说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分别形容瀑布之长、潭水之深。

另外,有的是特指,表示特定的含义,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中“九州”指中国。

2. 如何教学生品读古诗中的数词

1) 分出虚实。首先引导学生分别出数词的虚实,不要把虚的数词看成实数而误解诗句。

雪的词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词汇学教学 英语新词

在当前的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中,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被很多学者视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外语界研究的焦点。大多数研究者一直认为,英语专业学生患有“思辨缺席症”(黄源深,1998/2010;熊学亮,2007;孙有中,2011;阮全友,2012)。近年来,英语教育界专家群策群力,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估手段、教材建设及教师培养等角度提出和付诸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方案。本文拟从英语词汇学这门课程的新词教学实践来探讨这个问题。

1.研究背景

国外对于大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思辨理论一是德尔菲项目组的双维结构模型,即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二是Richard Paul和Linda Elder建构的三元结构模型,即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他们认为一个训练有素的思维者应该具备以下五种能力:(1)清晰准确地提出关键性问题。(2)收集和评价相关信息,并能用抽象概念进行有效阐释。(3)通过对比相关标准,得出有理有据的结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不同思想体系间进行开放性思维,认识和评价它们的假说、含义和实际结果。(5)在解决复杂问题中与他人有效沟通。这五个标准具体、明确,更有操作性,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与英语专业其他课程教学与研究相比,英语词汇学教学与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就英语词汇学教学而言,在20世纪中晚期,只有本科院校的研究生和少部分院校的本科生开设了这门课程。汪榕培教授曾预测说21世纪的英语研究必然以广义的英语词汇学为新的增长点。研究新词繁琐但是很有意义,能让人感觉到语言及语言背后的变化。然而,关于英语新词的研究相对较少,邓天中认为原因在于:(1)新词定义模糊,范围难以圈定;(2)新词收集困难,难免挂一漏万;(3)没有权威标准,辞书较少收录。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它们还没有进入词典或者没被标准英语接受就不予理会,避而不谈是不可取的,新词不会因此而走开,也不能因为它们又怪又多而望而生畏(汪榕培,2000)。词汇学课程中的新词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2.新词的定义与特征

英语中对新词(neologism)的定义是“a newly coined word,or a phase or familiar word used in a new sense”,指语言系统为适应新发明、新事物或新的社会现象的出现而创制的词语。该定义表明新词不只局限于一个词,如cyberchat(网聊),也包括短语,如gay marriage(同性婚姻)。原有的词语在新的文化环境下添加了新的涵义通常也被称为新词,如noodle作动词表示“在电脑键盘上胡乱击键”。

邓天中总结新词的出现具有社会偶然性,新词产生于社会生活的某些变化或者人们的某种心理需要,虽然新但都源自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具有稳固性的特点,巨大的稳固性是基本词汇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王振坤,1998)。新词的偶然性特点决定了新词能否被人们接受也同样偶然。其次,新词的词义具有关联性和能产性,词汇本身具有系统性,这种特性在新词的产生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新词在产生过程中与已有词语的词义关联是这种系统性的集中体现。比如political animal(热衷于政治的人) 是在已有词汇party animal(热衷于社交聚会的人)的基础上产生的。再次,新词的意义具有不确定性,新词的开始是偶人的纯个人行为,因而不具备“社会约定性”(王振坤,1988),新词的词义会因为使用者,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最后,新词具有民族性,由于新词首先反映局部区域的某种突出变化,因此语言词汇中的民族区域性校标不能推广到其他地区、其他语言。比如最近的“土豪”、“大妈”等词。了解新词特征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以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3.以新词教学为例探讨思辨能力的培养

笔者在近几年一直承担词汇学的教学任务,英语词汇学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知识丰富,信息量大。英语词汇学课程总共32课时,在有限的总课时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在讲授新词的时候,学生很期待老师告诉他们什么是新词及给他们实际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这种直接讲授的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讲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首先告诉他们英语新词的定义,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收集英语新词,这个时候教师并不对此定义有过多讲解,也没有提出任何限制条件。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收集了大量的词汇,有一些是他们理解的新词,有一些是当前网络流行词汇。经过收集汇总之后,让学生分析比较他们收集的词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以引导,比如分别从这些词汇的拼写、读音、翻译等方向进行比较。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分析出来有些新词是属于借入词,比如latte(牛奶咖啡),Tsunami(龙卷风) fenshui (风水),qigong (气功),chopsocky(武打片)。有些新词的构成为混合法,如netizen(网民),populuxe(低级趣味的),hit-com(热门情景喜剧),edutainment(寓教于乐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总结出新词的构成有派生型、复合型、缩略词及旧词新意等几种方式。

经过第一步粗略分析之后,学生将收集的词汇翻译成中文 。有了之前一步的分析,学生很快掌握了方法,很快总结出来有些词是直接音译,如coffee(咖啡),fans(粉丝),model(模特)等。有些是新词意译,如pyramid selling(传销),quiz kid(神童),mind relief(定心丸)等。 还有一些是音译意译兼而有之。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讨论,互相质疑,然后给出自己的答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英语词汇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师生角色的定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鼓励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结语

思辨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随着时代的改变,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在发生改变。我们期望能在以思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方向下通过特定课程的开设,比如将在高年级阶段才开设的语言学,词汇学在二年级开设,研究生阶段开设的语义学,语用学在高年级开设。即使将来不从事语言研究工作,通过这些课程得到的逻辑思维训练也是有帮助的,从而改变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症”的现状。

参考文献:

[1]李莉莉.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C].英语知识课程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2014.61-70.

[2]汪榕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英语词汇学研究给汉语词汇学研究的启示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7-13,18.

[3]黄源深.思辨缺席症[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6-19.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5]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3):49-58.

[6]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7-11.

[7]刘丹.以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美国历史文化课程教学研究 [J].鸡西大学学报,2012(5):13-16.

[8]邓天中.英语新词的常见词汇特征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5(5):49-52.

[9]王振坤,谢文庆.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10]刘馨茜.英语专业“思辨缺席症”疗法初探――以英语词汇学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5(8):82-83,86.

雪的词语范文第5篇

[提要]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表达思想的载体。英语词汇中大量存在着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这些词汇通常也是导致词汇学习复杂化的原因之一。隐喻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进行思维的重要方式之一,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理论,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在多义词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提高学生的词汇习得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多义词;隐喻;词汇习得和教学

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词汇的学习,英语学习自然也不例外。熟练掌握词汇是理解语言和表达语言的基础。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才能进行进行组词造句,才能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训练。然而,如何有效地掌握词汇,提高整体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却一直是令广大师生伤脑筋的问题。

在英语学习中,词汇习得一直都是学生难以突破的瓶颈。学生经常抱怨花了大量功夫去记单词,到最后总是容易忘记。即便是不遗忘,在真正的交际中,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那些已经习得的词汇,学习效果很不理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能掌握一些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只关注记忆单词的数量,大多以机械记忆为主而忽略了词汇本身的特点。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些基础词汇可以用来表达多种意义,这些可以表达多种意义的词汇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多义词。词汇中大量存在的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用的现象,使得学生的词汇习得既费时又效果欠佳。因此,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多义词学习方法,教师们就应该深入到这些词汇的内部,发现其语言特征。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词汇教学与语言学和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词汇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人们用同一个词来表达多种意义,是因为这些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来自从具体到抽象认知域的隐喻映射。(梁晓波,2002)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帮助学生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隐喻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记忆并使用这些词汇。本文将在第一和第二部分分别阐述隐喻和一词多义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则是在前两部分的理论和相关实例的铺垫下,对当前英语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作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隐喻理论的阐述

隐喻(metaphor)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meta的含义相当于across,即穿越、跨越的意思。phor相当于carry即携带的意思。所以metaphor就是指用一类事物来表征另一类事物。(胡华芳,2007)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偏离常规的语言使用,是一种修辞手段。随着近代对隐喻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们意识到隐喻在思维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以欧美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首的学术界开始重新看待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或缺的一种认知能力。1980年,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英国哲学家Johnson(1988)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明确提出了概念隐喻这一理论。他们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是以本体经验为基础的。人类在认知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及其与客观世界的互动形成了作为基本概念结构或认知结构的各种意象图式。在人类认知抽象事物时,这种概念结构又按照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的域的内部结构和一定规律的映射,被用来进行对抽象领域的思维。(赵艳芳,2001)Lakoff运用这种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认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如:时间就是金钱:爱情就是旅途;争论就是战争。在这些隐喻中,就是用金钱表述时间,用旅途表述爱情,用战争表述争论。金钱、旅途和战争都是人们经历的具体事物。时间、爱情和争论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体验的抽象事物。通过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用具体事物来表述抽象事物,这就是概念隐喻(conceptuM metaphor)。隐喻表达就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化。隐喻的实质就是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另一类事物。(束定芳,2003)这一全新的理论是对传统隐喻观的突破,使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从语言层面上升到了认知高度,为我们阐释和理解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一词多义

1.一词多义现象

多义词即多义聚合的词,指的是包含几个相互有联系意义的词。有的词包含的义项较多,如get一词在《牛津英语辞典》中的义项高达150多个:有的词义项相对而言较少一些,如cut一词在《新英汉词典》中有32个义项。不管义项划分是多是少,这些义项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个多义词有多种意义,由中心意义通过词义的夸大、缩小、类比、转义等方式引申出不少次要意义。(姜雪,2005)如heart一词共有6个义项:

(1) the organ in your chest which pumps blood-through your body.

(2)emotions or love, especially literary the part ofyour body that feels strong emotions and feelings.

(3)the central or the middle of something.

(4)spirit,courage or passion

(5)a shape used to representa heart

(6)the part of your chest near your heart

在这6个义项中,义项(1)是heart的中心义项,其余都是次要意义。次要意义并不是孤立、凭空产生的,而是与中心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围绕中心意义演变和发展过来的。

2.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

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是人们认识世界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是单义的。它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或行为的名称。它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获得新的意义,便形成了一词多义。(段满福,2004)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思想和观念不断产生。人们无法总是用新的词汇去表达这些新事物。任何语言都不可能完全是一个词汇只代表一种事物或现象,否则这种语言的词汇就多得惊人。所以人们往往会从已有的词汇中借用描述具有相似性事物的词汇来表达一种新的事物。比如mouse原义指老鼠,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用来代指电脑用的鼠标。Vires原义是生物学中的病菌,现在用来代指电脑程序所中的病毒。每种语言都在造新词、向其他语言借词或向原有的词义添加义项来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词义变化的过程就是产生一词多义的过程。因为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义逐渐退化消亡,新的词义逐渐产生。然后,词义并不是单纯地增加,更多的情况是新出现的词义和原来的词义共同存在。(曾丽琼,张智华,2008)只是有些词义是中心含义,有些是边缘含义。

三、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是利用对已有事物的认知来处理、对待、思考和表达新的概念。因此,隐喻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必要方式。人类的思维是隐喻的,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也是隐喻的,自然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之一的词汇必然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李金秀,2006)

英语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因此多义词的掌握对提高整体英语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多义词都有一个基本含义作为核心,其他词义由此基本含义延伸开来。所以讲解多义词,就应该追本溯源,借助隐喻理论,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习得效果。利用隐喻讲解多义词,在词义之间建立意象联系,词汇学习才不至于枯燥无味,反而会更生动形象。

1.理解词语的隐喻意义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使用已有的词语来命名新事物,这是不但词义的范畴扩大了,而且原形意义、范畴等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王文斌,2007)比如foot一词,最初是指人身体的一部分“脚”。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桌子或椅子的脚步或底部或其他事物的底部。如:at the foot of the table,at the foot of a page,at the footof a mountain,etc.又如“bud”一词,原义是植物的芽或蓓蕾。现在也经常用来代指那些未成熟的东西或人。如果教师能这样讲解,学生就不用纯机械地、孤立地记忆一个词的多项意义,而是从一词的基本含义出发根据认知模式进行推导。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词的基本含义和隐喻含义,学生因此也能学会用词语更生动地描绘事物,从而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2.词义的扩展

一个词的词义是可以无限发展和扩张的,我们可以看一下英语中的head一词,其词义的发展方式可以在隐喻认知的作用下利用以下一个树形图来解释:

从图中可以看出,head的基本意义是身体的头部。借助隐喻演变出其他许多词义,如从1演变出2:(东西的)头,顶端。又从2引申出3首长,头目,首脑。由此可以看出,其他各个义项都是从head的基本意义出发借助隐喻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在一词多义的教学中,就应该注意从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出发,然后逐渐扩展,单词的意义才会像参天大树一样枝繁叶茂。

3.如何确定词义

在实际的词汇学习中只认识到多义词的多个义项是不够的,关键还要掌握如何确定哪一个义项是说话者要表达的确切含义。要确定一个词的词义,有很多因素制约。这里笔者将重点探讨语境的作用。

单词的使用离不开语境,语境对理解词义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语境就无法确定说话者所表达的确切含义。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语境是一个词所在的那句话、那段话或那篇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下文,狭义语境又叫做语言语境。广义的语境就是人类学家Malinowski所说的文化语境,包括人类共享的普遍知识、价值取向和民族、社区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郑娟,2004)

多义词fight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推断出不同的词义。比如:“She has the right tomake that choice. No matter it is fight or not,she is thefight person to bear related duty. ”“He is fight in hishead. Don"t worry about him. ”“He is a right man. Henever cheats his wife.”在这三个句子当中,根据我们对right一词多个义项的学习和不同语境的使用情况,我们知道在第一个句子中,第一个right是名词,表示权利。第二个是形容词,表示正确的。第三个是形容词,表示恰当的。第二个句子中的right表示清醒的。第三个right表示正直的。

同样人类的知识结构、文化差异也会影响对隐喻的理解。(邓素芬,2008)同样是“龙”做喻体,英语文化中的“龙”和汉语文化的“龙”表达的意思却有差别。由此可见,语境对隐喻的判断和理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利用隐喻理论指导多义词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语境的作用。

四、结论

相关期刊更多

冰川冻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