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雪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激发兴趣
一般来讲,小学生写完作文后都不愿意修改。他们认为写文章是自己的事,改文章是老师的事。想让他们学会改自己的文章,要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我结合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写作实例,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来激起他们改文章的兴趣。如古代诗人贾岛的“夜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诗句中“推”换成“敲”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绿”也是经过多次修改才如此传神。又如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一生写了几百万字的著作,可是,他的作品很少有“一挥而就”,写完后都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其次,依靠学生对老师信任,以教师自身魅力来影响学生。每次习作我坚持和学生一起写,把自己的习作放在教室的电脑文档里,和学生一起修改,让学生发现不足,唤起他们修改习作的欲望。其三,建立文章“病院”专栏,鼓励学生试着去“医治”。学生和教师一起交流修改的建议、看法,形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修改习作氛围,燃起他们修改习作的热情。
2 传授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才能知道如何下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让学生明白改什么。指导学生轻声把自己的文章读两遍,先看文章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主题是否一致,前后内容是否照应,再看段与段之间过度是否自然,然后看字词运用是否准确,句子表述是否完整、明白,有没有重复、啰嗦的,最后看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准确。
让学生知道怎样修改。第一步,讲清楚修改符号的用法后,进行分项训练。有时训练修改内容不符合题意的文章。如《家乡美》这篇文章,有学生写到:“家乡小河的水清澈见底,就是河面上漂浮着一些垃圾”。让学生知道河面上的垃圾影响了家乡美,这就是不符合题意的内容,应该修改。有时训练修改用词不准确的句、段。如《大扫除》这篇文章,有学生写到:“我的任务是擦墙裙。我先弄点水……”老师把水桶放到他面前,让他演示弄水的动作,他马上把“弄”改成了“提”。有时训练使用不准确的标点符号。如《家乡美》这篇文章有学生写到:“我爱我的家乡。”老师让学生分别读带有感叹号和带有句号的句子,比较两句话感情的不同,学生马上把句号改成感叹号……第二步,老师出示修改范例,让学生模仿着练习修改。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上课时的神态时,原稿是这样写的“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先生介绍自己道……”。修改后“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有顿挫的语调向先生介绍自己道……”。这样修改使藤野先生的音容、语态更显逼真,使人感到他的和悦。再如杨朔散文《雪浪花》中写浪花的句子。原稿是这样写的:“你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波浪滔滔,前呼后拥,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两丈多高的浪花。”修改后“你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波浪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前呼后拥”缺乏气势,换成“一浪高似一浪”就在人们 面前形象地展示了海浪的雄奇壮观。“两丈高”是实指,显不出浪花的气魄,改成“几丈高”稍做夸张,“浪花”前再加上“雪”就赋予浪花以形象、色彩,显得十分壮丽。第三步,自主训练。文章写好后,先静心读,凝思、斟酌,从整体入手,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完整,材料的安排有没有顺序,再按分类训练的项目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然后反复读,仔细推敲,看在描述的过程中,是否运用语言这个工具,把自己对人,对事的感受充分表达出来。同一个内容,能不能换上具有时代气息的说法或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提高性的修饰、润色去打动读者。文章并非一遍就能修改成功,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拿出来读更能发现不足的地方,再进行修改效果更好。学生通过对修改范例的品评,模仿着对自己习作的修改,从自己的作文原稿和修改稿的比较中,认识修改前和修改后自己习作的差异,感受到自改后的效果。通过反复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修改,怎样修改,从中体会到好文章是在反复修改中得来的,从而形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思维定势。
3 培养习惯
一、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定位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与此相适应,教材应该达到大纲所提出的正确处理“语文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密切结合的关系,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要求。目前,中职学校语文教材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建议课时比例为6:1.5:1,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过分拘泥于大纲中对阅读比例的要求,一般每个单元结束后才安排一次写作,这样的教学安排自然不受学生欢迎,相比较中职学校学生今后发展的实际需求,教材还没有真正摆脱普教语文教材的模式。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安排:重阅读,轻写作训练。因此,教材应该将阅读、写作、口语训练的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予以明确,教材内容上,写作、口语训练、阅读探究三者并重,有关专家提出的三者比例为4:2:2,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尽管《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将写作与口语交际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起提高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真正要实施到位还是困难重重。
二、中职语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中职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的现象比较普遍。在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根据职校的教学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写作兴趣
目前上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都是文化基础较差,而且错误地认为读职高学好专业课就行了,不必学语文。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及时纠正“不必学语文”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因为学习语文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职高毕业后就面临就业,就业需要写自荐信,要靠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中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部分是名家名篇,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知识积累多了,写作文时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再者要写出好文章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经典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
2.积累生活素材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美是生活”。生活是美好的,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生活中美的东西,才能充实头脑,净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收集素材。如曾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收集到关于包身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改变评改方式
叶圣陶曾提出过自己的看法:“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精批细改,而学生拿到作文本之后,只看分数,根本不看老师的批改评语,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则一概不知。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形式。教学中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逐字逐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在批改作文时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提高;作文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能从中得到教训。
三、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突出学生的专业性及时代性。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其专业的特点与行业需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例如,针对机电和化工类学生要侧重于产品说明介绍类文书的教学,对于财会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加强经济类文书的教学,对于旅游和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则侧重于推销、策划、广告类文书的教学。同时,在时代性上我们也应选取更具现实意义和实效性的内容进行教学,以此来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职业的需求。
关键词:分段式训练;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写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而写作教学则是阅读教学的创造与延伸,是对学生语文素质进行培养的主要方法与基本途径。因为小学生在能力、年龄、阅历、知识等各方面的特点,在进行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时,应该以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采取分段式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是最为有利的。
一、分段依据
1.生理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在6~14岁这个范围内,其自身生理发展与情感体验都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1)初段:这一阶段指的是1、2年级,这一阶段内的学生体质柔嫩,心理变化大,情感体验随意,对任何一种情感的控制能力都很弱,这些使得其在写作与表达上具有不准确、单一、随行而模糊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写作的理解并不是“我要写”,而是老师“让我写”。
(2)中段:这一阶段指的是3、4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体质渐长,心理起伏渐稳,情感体验也开始具有一定的理性,对情感的控制能力逐渐增强,在写作和表达上开始变得清晰、理性而准确。在写作能力和写作知识上,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一般表现为“我想写”,但是“我不会写”。
(3)终段:这一阶段指的是5、6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体质增强,心理基本稳定,在情感体验方面也更加理性,对情感的控制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在写作和表达上则更加丰富、准确、理性而清晰。这一阶段的学生通过之前几年的训练与学习,在写作上的理解则表现为“我要写”并且“我能写”。
2.学习写作知识的规律
因为小学生在进入小学后才开始进行系统化的语文学习,所以在阅读方面能力严重不足,在写作知识上更是基本为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小学生在对各种中外名篇的阅读中,开始积累相关的文体知识、语言知识、文字知识以及相关的写作知识等,并用其对写作实践进行指导。写作知识的增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是经过初、中、终这三个阶段的积累而实现的。
3.培养写作能力的规律
在小学生对写作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还应该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这一过程是为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获得具体的成果。随着写作知识的不断累积,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也在逐步的提升着。对写作能力进行的训练,同样应该依初、中、终这三个阶段来实施,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每一阶段的侧重点,要让各个阶段都能自然的衔接,决不可出现滞后、拔高或跨越式的训练。
二、分段式训练的具体方法
1.文字表达能力的分段训练
(1)初段:积累好的词句、造句与句式变化以及对标点的使用。其中的核心是词句的积累。词语的积累内容为:词语搭配、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转换、反义词的替换、形近字组词、好词积累、常用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归类等;句式变化训练内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间的转换、佳句积累、否定句和肯定句的分类与转换、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间的转化、修改病句等;标点使用的训练内容为:各种标点符号的区别、用途和具体使用等。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雪孩子》一文中,有少量的生字和生词,全文没有注音,为的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学习、积累这些生字和生词。
(2)中段:对文本进行段落划分和意思归纳、材料的选择、修辞手法的运用。其中的核心是分段和意思归纳。分段与意思归纳的训练内容为:层次与段落的划分、对每一层次或段落的意思进行概括,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对语段的排序,分析重点段落等。材料选择的训练内容为:分析文章的整体和部分都写了什么,用什么写的,材料的详略该如何处理等。修辞手法的训练内容为:分析修辞手法、仿句、修辞手法的转换等。
(3)终段:对文章进行主题归纳、谋篇布局与对特色的提炼。该阶段的核心是特色提炼。谋篇布局的训练内容为:了解文体的写作要求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对线索与思路进行归纳,列出课文的阅读重点等。主题归纳的训练内容为: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小观点进行总结,分析中心思想等。特色提炼的训练内容为:对写作手法进行总结,对写人和叙事的特色进行分析,概括文中线索,对写作风格进行评价等。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里的《小抄写员》一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作者的叙事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出该文章的主题和更深一层的含义,借此来学习对长文章进行主题与结构的编排。
2.具体习作能力的分段训练
(1)初段:写作目标方面要训练学生能正确使用词语、句型和标点写出片段作文;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的是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的训练;写作形式方面要从日记、周记、讲故事等形式进行一句话或一段话习作;写作文体方面主要训练的是叙事性习作。
(2)中段:写作目标方面要训练学生能够以一段话为基础,写出多段话的短篇作文;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段落的编排以及组织材料选用修辞的训练;写作形式方面要进行文章、文段的改写、缩写、扩写和续写等训练;写作文体方面主要训练的有叙事、状物、描景和记人等记叙性文体。
(3)终段:写作目标方面要训练学生以短篇文章为基础,进行长文章的写作;在写作内容方面要进行谋篇布局、主题提炼以及特色展现的训练;写作形式方面可以更进一步地进行文章的扩写、创写、续写、补写以及缩写等写作训练;写作文体方面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同时进行说明文或议论文的习作训练。
三、进行分段式训练时需注意的问题
1.要与教材的编排相适应
不论是哪一版的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都是以向学生提供良好的习作环境为宗旨的,都强调了要从不同的渠道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写、有的写是进行写作训练的前提。在教学时顺应教材的编排,从阅读写作结合、生活写作结合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2.要与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相适应
小学生在写作上的分段教学是与阅读教学相对应的。教材上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的整体要求编排出渐进的教学顺序,这是与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相适应的,让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训练可以逐级进行。如,在终段的教材中,通过话题作文的形式来命题,并且让话题和本单元的主题相同,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话可写,在练习写作的同时对阅读的能力进行提升。
3.要破除传统写作教学的局限
要破除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思想,要以学生为习作教学的主体。要破除按照传统规定来布置写作内容的教学思想,要让作文最大限度地与学生相关,让学生有话可写。要破除教师权威不可犯的教学思想,要将师生置于同等地位,共同讨论研究。要破除教师批改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拥有修改作文的权利。
分段式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有诸多优点,但是它的缺陷同样不可忽视,它将小学生的写作学习过程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划分,如果无法将各阶段间的关系处理好,那么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就会出现人为断裂。因此,在编排整个小学六年的写作教学规划时,一定要统筹兼顾,做到衔接自然。
参考文献:
[1]闫景娥.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写作的提高办法[J].华章,2013(4).
[2]黄先政.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11).
[3]杨小艳.强化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教学对策[J].时代教育,2013(4).
随着微信、微博等媒体平台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微写作"受到了语文教育者的重视。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策略,对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意义。
1.依托课内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很多时候,学生的能力并非受制于天赋,而是受制于心理,源于心理的束缚感和畏惧感,导致其不敢想、不敢做,非常在意周边的目光、想法,生怕自己的文章会被嘲笑或者鄙夷,所以上课宁可不发言、作文宁可不仔细。笔者认为,对于拥有这样心理包袱的学生,可以通过!微写作"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通过引入课文中的元素,鼓励他们去想、去说,用简短的文字描绘自己身边的景象、记录真实所见的情形。同时,多以积极的肯定,让学生逐渐树立起自信心,提升其表达和动笔的欲望。
2.鼓励学生打破思维桎梏,不断创新
有所突破。写作归根到底是一项极具想象意味的活动,很多学生之所以会提笔无字、腹内空空,多是由于平日的素材积累不够,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够的想象力。鉴于此,笔者会时常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各种编故事的小任务,如让学生以微作文的形式完成一个小故事;字以内的小故事等。故事是否符合逻辑、完成度如何暂时并不是最重要的,笔者主要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达成帮助学生培养和发挥想象力的目的。而通过这样丰富多样的微写作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写作文体,保持学生写作的新鲜感,让学生产生蓬勃的写作欲望。
3.微写作教学实施途径多样化
3.1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施微写作。在正常的初中生活中,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起度过的。具体到初中语文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的60%都是通过课堂阅读的形式来完成的。因此,初中语文的微写作教学如果想要得到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和语文课堂的阅读过程做到有机的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微写作的内容,同时又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读写一体的重要要求。
3.2在生活实践中实施微写作。德国著名的文学家歌德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句话应用到写作的层面上同样如此,对于写作来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而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在微写作的教学中逐渐的渗透生活,做到写作源于生活。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并写出心得;第二,督促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和知识积累;第三,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一定的记录和整理,养成写作的习惯。
4.关于微写作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如何运用的思考
在初中教学中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受到教育家的肯定,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较好的尝试。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写作教学模式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浅化入门,培养自信心
什么是作文,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及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这些都是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理解、体会、造就的。如果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就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浅化的入门方法很多,比如,有一位老师在给孩子们上第一堂作文课时,运用了“故事引入法”。他把学生带到图书室,随手拿一本故事书,挑选了一则简短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然后老师再让几位同学讲故事,接着让每一位同学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给小伙伴们听。在此基础上,老师给每一个人发了一张纸,要他们把故事写下来,能写几句写几句,不会写的可用拼音替代。在学生写完之后,老师领着大家把各自写的“故事”细心地折叠起来。这时候,老师说:“好极了,我祝贺你们。你们不简单,都会写书啦!等会儿放学,把你们自己写的书带回家去,请爸爸妈妈读。爸爸妈妈一定会夸你们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很兴奋。第一堂作文课就这样轻松愉快地度过了。学生对于写作文没有一点畏惧、畏难的心态,这真是一个极好的作文开端。再如,低年级孩子写作文写什么呢?怎样写呢?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写你想写的话;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你的快乐、你的忧愁;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和同学做的小游戏;考试得到100分;你犯的错误……都可以写。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多就少改,注重鼓励和情感交流,让学生想写、乐写,对自己的作文充满兴趣和信心。
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老舍曾说:“生活是最伟大的一部活语汇。”初学写作,同样要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有生活,并不等于会写出好文章。要学会观察。观察也很有讲究,它有粗细之分,粗略观察可写出轮廓;细致观察,能写得充实具体。观察可有很多角度,从不同角度看结果也不一样。观察还要和想象结合起来,这样塑造的形象才会栩栩如生。很多事物,学生都是耳闻目睹的。但是耳闻有没有“闻”进去?目“睹”有没有“睹”进去?看到听到的东西一定要在头脑中思考,抓住特征,在脑中刻下痕迹,这样才行。具体如何训练呢?
1.低年级以看图说话、写话为主要作文训练手段。我要求学生在大致看懂图意后,必须仔细观察图中人物的动作,用具体的动词准确表达。想象图中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力求看图说话、写话做到语句通顺、表达具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变换角度进行训练,类似数学中的一题多解。如有一幅图画的是雨中,一位大哥哥背着一位小妹妹,小妹妹手中举着一把伞。我先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大哥哥来叙述这个故事,再要求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这位小妹妹来述说这个故事,训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表达能力。
三、采用激励性评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教师评价的语言应该重情感的投入。即用简短而恰当的语言热情地给予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如在教学《雨点儿》一课时,我让学生说,你都见过哪些雨,学生说:“毛毛雨,小雨,大雨,雷阵雨,狂风暴雨。”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雨是怎么形成的,是云里的许多小水珠汇集到一起后,落下来就成为雨了。”尽管学生是答非所问,我仍高兴地及时给予了鼓励性评价:“你真爱学习,知道这么多的知识,老师都要向你学习,祝贺你,咱们俩握握手吧!”他兴奋地望着我,一时不知伸哪只手。
一年级的学生朗读课文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善于听背,但不善于自己看书读。课堂上有个同学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有时落字,有时添字。我不怕占用时间帮他正确地读完课文,并鼓励他说:“要认真听别的小朋友读,听的时候可在心里跟着读。你一定会读得很棒,待会儿,再给你一次机会读给大家听好吗?”第二次,他读得很成功,与此同时,我又对他提出要求,“课下多读读书,你的朗读会给同学留下更深的印象。”这样,不仅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而且使他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平时,对待学习有起色的学生,我就对他说:“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相信你今后会做得更好。”对作业书写不认真的学生说:“你的本子保护得好,如果字写得再漂亮点儿那就更好了。”对回答问题有创意的学生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得太精彩了。”等等。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指出他们的不足,真正使他们张扬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让精心来收获学生“妙笔生花”的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的要求是:“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要求首先提出的就是“对写话有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如何培养起孩子们写话的兴趣呢?积累与想象便是对写话兴趣培养的一个极好的铺垫。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氛围,再精心设计一些层次多样的写话训练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