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养殖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畜禽养殖生产方式有待转变近些年,虽然长治市在中央、省市各级部门的亲切关怀下畜禽养殖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一些畜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长治市养殖业的生产方式依然落后。一些养殖场户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结构比较单一,养殖计划不够合理,没有完善的治污排污方案,没有推行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现代养殖模式,甚至连一些必要的畜禽废弃物处理设施也没有配置到位,这样就很难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这对于长治市畜牧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提高本地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水平都是一个瓶颈。
1.2养殖产业链有待完善目前,长治市部分养殖场户、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不是很完整,特别是深加工环节仍有缺失。一些畜禽只是进行了初加工销售,有的甚至活畜销售。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附加值的偏低,更重要的是由于加工、生态循环不彻底,极易在生产、流通、交易环节中造成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将一些病菌带到人间,引起疫病的发生。目前,长治市只有山西世龙驴肉、山西郭氏羊肉、长治九牛寨乳业等17个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加工规模较小,年销售收入总共不到5亿元。
1.3养殖场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长治市一些养殖场户、企业虽然采取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等不同形式的经营模式,但其组织化程度依然很低,还都只是单个规模场的个体行为,在行业内没有形成联盟、没有形成共同体。这样,不仅会使养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还会给他们造成融资难、资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
2对策措施
推进规模养殖场污染减排,以什么样的模式建设粪污处理设施,才能充分发挥生产力的潜能,实现畜禽排泄物的无害化综合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促进畜牧业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长治开展减排治理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而在我国北方省市2011年前很少有成熟的范例可以借鉴。2年多来,长治市进行了艰苦的实践和有益的探索。
2.1先行先试,率先在全省启动畜牧环保工程作为全省的畜牧大市,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粪污的大量排放和农村养殖环境恶化的现状,让长治深刻认识到了养殖业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2011年市畜牧局和环保局联合上报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的报告,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确定了市畜牧局牵头负责、环保局协调的减排工作机制。先在全市选择了10个养殖园区开展试点,正式启动畜牧环保工程。此后,笔者等专门拿出半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现场指导、培训。在2013年12月底,全市36个园区全部完成了粪污治理工程正式运行,达到了雨污分离分流,污水合理收集、存储、发酵,干粪合理堆粪、沤制、利用,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建设经验,为全市园区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因地制宜,确立多种减排模式2年来,长治市坚持“分类推进,重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原则,遵循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实施雨污分流工程、干清粪分离工程和粪污综合利用三大工程,探索推广了奶牛场、猪场、蛋鸡场的五种减排建设模式。其中,奶牛场“雨污分流+粪污集中贮存发酵+田间末级渠系污水池+粪污还田”的减排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牛舍顶棚前檐空中接水和后檐地面接水系统、运动场围墙、运动场污水收集池、奶站污水贮存池,实现雨水清水和污水分离;通过建设污水发酵池,贮存和厌氧处理各类污水,建设防水、防溢、防渗堆粪场,采用干清粪腐熟收集起来的鲜牛粪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实现粪污贮存发酵;通过建设田间污水稀释池和相应的末端渠系,将发酵池处理后的污水定期送往田间,实现粪污肥田。
2.3支持有力,齐抓共管,成效显著进行养殖污染物减排治理需要较大的投入和服务技术,离不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扶持。从2011年开始,市级财政就加大了对减排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狠下决心推动工程的实施。市县畜牧和环保部门坚持规划建设与规范管理同步,科学制定工程规划,选取典型区域,指导养殖场采取雨污分流、粪液分离、堆肥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和工艺,集成示范了低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易于管理维护的实用技术模式,成功地实施了各项减排工程,实现了畜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2.3.1减少了养殖污染物排放,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工程的实施,粪便和污水有了固定的输送途径,减少了环境污染,改变了过去养殖场(区)苍蝇满天飞,污水遍地流,臭气熏天,令人窒息的状况。2013年底,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了5.6%。
2.3.2降低了疫病发生率,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工程的实施,改变了过去奶牛运动场“夏天走泥湾,冬天卧冰川”的状况,奶牛健康状况明显好转,炎和肢蹄病的比例明显减少,生产的鲜奶质量明显提高。园区卖到乳品厂的奶价达4.2元/kg左右,比其他园区高20%,仅此一项一头产奶牛一年就增收3200多元;而且仔猪的死亡率也大大降低了。
2.3.3促进了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畜禽养殖粪便、污水等废弃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贵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通过实施粪污收集、贮存和发酵,无害化粪肥还田,变废为宝,改良了土壤,增强了地力,促进了养殖业与果蔬、粮食生产等有机结合。同时引导农民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了全市绿色粮食和蔬菜的比例。
养殖业的创建和生产经营,完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需根据行业特点来摸索与完善。为此养殖业会计一定要将市场经济与现代会计制度、将行业经营特点与会计科目设计、投资主体结构与记账方法选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新兴的、灵活的、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核算办法。
一、受市场经济的抑制,养殖业会计核算趋于灵活性
当前,绝大部分猪场、鸡场、奶牛场为私人开办,没有统一的会计制度可遵循。所以,会计核算趋于灵活性。
(一)核算基础两者并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养殖业不确定因素很多,生产周期较短,现金收支比重大,经营管理随意性强,没有主管单位。这样仅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是不够的,应同时以现收现付制作为核算基础,形成二者并存的局面。
(二)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受猪(鸡、牛)源、疫情、供求关系、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购销价格完全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升降。所以,养殖场的各种财物除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外,猪场的仔猪和育肥猪的购销、自产仔猪转为育肥猪、自产仔猪或育肥猪转为种猪、年终存栏猪盘存,均按市场价计算;养鸡场亦然,种蛋、雏鸡、育肥鸡、成龄产蛋鸡、商品蛋、淘汰鸡等计价也完全按市场价计算;养牛场也不例外,幼牛购销,牛奶销售等也完全按市场价格计算。
(三)结算方式以现金为主。养殖人、原料供货人、产品收购人绝大多数为个人或是国营食品部门的租赁者、承包者,现金管理制度名存实亡,交易方式一般为一手交钱,一手提贷。
(四)年终清库计入收益。由于猪场的存栏猪、鸡场的育肥鸡和笼鸡、奶牛场的育肥畜不同于一般库存材料物资,日日喂养,时时增殖。因此,与投入成本配比,应将年终盘存数与账面库存数差额作为当年收益处理。以存栏猪为例,为了接近实际,盘点的存栏猪应按不同估计毛重划分等级,再按市场价算出猪价,进行入账处理。一方面作为存栏猪调整账目,将其作为下年度售猪成本;另一方面以库存溢价(或损失)计入当年收益。
(五)年度划分以农历日期为准。养殖业实属农牧业生产,又是个体经营,且没有主管部门向其索要报表,新年前后又是最为繁忙的一段时期,养殖户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以公历作为会计年度的期间划分,只有到过春节,他们才有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对全年的经营成果作出判断。所以,目前养殖场一般以春节为决算年度。
二、根据行业经营特点,形成独特的科目设置
养殖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应最大限度地凸显它的行业特征。同样是养殖业,养猪、养鸡、养牛之间既有相似的特点,又有生产流程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明显差异。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不同性。
(一)资产类科目中应分设“存栏猪”,“笼鸡”等结存性科目。存栏猪是猪场活的、主要的、不断变化的生产资料。为了随时掌握存栏猪的数量和估价,需从“库存实物(材料)”性质的科目中把这部分核算对象剥离出来,分设一个“存栏猪”科目。养鸡场的产成品主要是商品蛋和淘汰的产蛋鸡。产蛋鸡一般在鸡笼内圈养。这些笼鸡既是生产商品蛋的“材料”,又是生产商品蛋的“机器”,从单位价值与使用年限来看,均不够固定资产条件。为了及时掌握这部分流动资产的增减变化,同样需把这部分核算对象从“库存实物(材料)”性质的科目中剥离出来,分设一个“笼鸡”科目。养牛场则不同,无论成龄奶牛还是育肥阶段的幼牛,均符合固定资产的条件,应分别归在“固定资产”和成本类科目中核算。
(二)负债类科目中应泛设“贷款”科目。养殖场从金融机构所能取得的贷款一般只限于流动资金贷款(短期贷款)。但只要按期结付利息,也能用于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普遍情况是,从银行、信用社取得的贷款十分有限,相当一部分资金来自民间借贷。所以养殖场的借入资金没有必要分“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为此泛设一个“贷款”科目,既核算从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又核算从民间借贷取得的计付利息资金,以直观地反映养殖场的各项贷入款项。
(三)损益类科目应改设收支科目。工商企业的损益类科目中一般设“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产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为了突出各种养殖业的特点,将类似这些科目的名称分别改设为“养猪收入”、“养鸡收入”、“养牛收入”,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养猪支出”、“养鸡支出”、“养牛支出”。其明细科目可根据各种养殖业的成本项目设置。以养猪场为例,“养猪收入”可设:⑴育肥猪销售收入;⑵仔猪销售收入;⑶公猪配种收入;⑷猪粪销售收入。“养殖支出”可有取舍地设置明细科目:⑴饲料;⑵玉米;⑶麸皮;⑷工资;⑸猪成本;⑹防治费;⑺水电暖费;⑻固定资产维修费;⑼配种费;⑽挑骟费;⑾利息支出;⑿折旧费;⒀摊销费(开办费、租赁费、承包费、待摊费用摊销);⒁管理费;⒂其它费用。
(四)成本类科目中应新设“雏鸡及育肥鸡”、“幼牛及育肥牛”科目。不论是自己孵化育成的还是买进种蛋孵化的产蛋鸡,还是直接购入雏鸡,在育成产蛋前会发生一系列饲养成本。为了专门反映雏鸡孵化及幼鸡培育阶段的饲养成本,应新设一个“雏鸡及育肥鸡”成本科目。其明细科目可按“批次”或“棚次”设置。育肥鸡成龄产蛋时,将其饲养成本转入“笼鸡”科目。
养牛与养鸡有类似之处。购进或自产的幼牛要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育为成龄奶牛。这期间的一切饲养支出应新设一个“幼牛及育肥牛”成本科目,以核算成龄奶牛的全部成本。其明细科目可按编号设置。育成产奶牛后,将其成本转入“固定资产―xx号奶牛”科目,产乳奶牛按固定资产管理。
养猪业则不同,从仔猪到育肥的商品猪随时可以作为产品出售,设“养猪支出”科目核算其全部成本即可。
三、按照投资主体结构的不同,记账方法呈现多样性
养殖业的投资主体目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独家投资办场;一种是合伙投资办场。其记账方法可采用单式记账法,也可采用各种复式记账法。
对于独家投资的养殖场,应了“肉烂了在锅里”的俗话,一般不要求严格核算,甚至不配备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多为经营者自己粗略计算。因不采用复式记账法,就是单式记账也不规范,所以不可能做到单据合规、账簿齐全、记录完整;更做不到“日清月结”,只能在年终通过盘点有个大体结算。正如他们所言,一年到头的经营成果是“母猪养儿,在的算数”。其计算大项有三项:
一是货币资金(现金、存款)有多少;二是实物资金(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有多少;三是往来资金(债权、债务)有多少。将上述三项内容加总起来,算出的总数与上年(新办场者与全部投资额)比较,得出盈亏情况。
如果经营规模较大、经营者有经济头脑、有严格核算要求、能单独设立财会部门或聘用兼职会计人员,就一定要采用复式记账法。
萧县养殖业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1化肥广泛使用,取代了农家肥
若干年前,畜禽养殖粪还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源,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施用方便性和有效性都不如化肥,加上广大农民环境意识淡薄,导致粪便被肆意堆放,没有固定的储存场所,遇雨天即流失,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1.2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利润不稳定,治污负担重
萧县虽然有15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但85%以上的养殖规模(生猪年出栏)在500~1000头左右,规模相对较小、标准化程度低。加上禽畜养殖业获利相对较小和市场变化,收益极不稳定,而污染治理一次性投资与日常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使养殖企业自身很难承受,不愿意在治污方面投资。
1.3环境监管难度大
由于大部分养殖企业规模较小,业主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加上养殖业的特殊性,在日常环境监管中,很难通过责令停产、限期治理等常规法律手段使企业达到治理目的。特别是针对养殖专业户的监管,几乎是空白。环境监管的缺失,在客观上纵容了养殖企业的非法排污行为。以上各种因素是导致萧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的主要原因,环境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萧县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户COD排放量12100t、氨氮1030t,分别超过工业污染源COD、氨氮排放量的92%和66%。养殖业污染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水体污染。目前绝大多数养殖场没有做到雨污分流,没有专门的污水储存或处理设施,部分建有沼气设施的养殖企业,由于沼气设施规模与养殖量不匹配,不能做到污水全部沼气利用,因此大部分养殖企业污水直接排放外环境,严重污染水体和浅层地下水。②粪便污染。由于大多数养殖企业没有专门的防渗、防雨粪便储存场所,养殖粪便随意堆放,虽然大部分粪便最终可以得到利用,但在储存期间,会遇雨水进入水体,造成地表水污染。③大气污染。畜禽粪便经过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粪臭素、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但会破坏生态,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由于对粪便处置不当,加上部分养殖场选址不合理,距离村庄、公路太近,散发出的所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养殖户自己也深受其害。
2污染防治对策
养殖污染的治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对于达标排放,从技术上早己不是难题,厌氧好氧处理、沼气发电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一次性投资和维护运行费用相对较高,让大多数中小养殖企业难以承担,推广困难。加上环境监管的缺失等因素,让中小养殖企业采取“深度处理”的治理措施,显然不切合实际。萧县目前仅有的3家养殖企业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己于2010年和2011年相继竣工,但由于实际操作技术性高、运行效果不理想、运行和维护成本高等因素,一直处于停运状态,投资二三百万的设施长期闲置。萧县的养殖业污染治理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寻求设施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处理高效、易于推广的针对中小养殖场和养殖户的粪污处理方法,已成为解决养殖业污染的关键所在。
2.1采用干清粪养殖模式和粪污储存设施
目前萧县中小规模的养殖企业95%以上采取干清粪养殖方式,一是粪便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二是用水量少。对于这部分养殖场,只需规范雨污分流、建设标准化的粪便储存场及厌氧池、污水储存池,便可以达到理想的治污效果,根据实际养殖规模不同,总投资在4万~10万元之间。
2.1.1雨污分流对原有污水排污设施进行改造,使栏舍产生的尿液及冲洗废水在全程封闭的条件下流入沼气池或污水储存池,避免随雨水流入外环境。
2.1.2厌氧池、储存池按照每头猪(存栏数)0.1m3的标准建设厌氧池,储存池的容积不低于当地农作物生产用肥最大间隔时间和冬季冰封期,一般不得小于60d的排放总量,干清粪养殖方式日污水排放量按1.5~2t/百头(存栏)计算。2.1.3粪便储存池考虑到农作物生产用肥的最大间隔期(按3个月计算),按照每出栏10头猪1m3的容积建设防雨淋、防渗透、防流失的规范化粪
便储存场所。在储存过程中加入除臭剂或表面覆盖粉碎后的农作物秸杆等,尽量减少恶臭气味。
2.2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
生物发酵床养殖是按照一定比例将微生物原种与锯屑、农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混合到一起,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在经过特殊设计的猪舍里,填入上述有机垫料制成的发酵床,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发酵上面,利用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被微生物迅速降解、消化,不再需要人工清理。随着粪尿的消化,大大减少了臭味排放,垫料中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优质的菌体蛋白质,达到无臭、无味、无害化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只需要按时添加一定量的菌种和垫料,2~3年才需整体清理一次,大大减少了劳动力,清出的垫料又是一种优质的农作物肥料。萧县近几年经污染减排工程改造后的采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的5家中小规模养殖企业,运行情况良好,周边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3小结
据悉,欧洲20个国家近10年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在动物中的使用量(包括畜牧养殖)显著高于其他抗菌药物,而临床上使用量很少。研究人员提出,环境中抗菌药物滥用或导致临床耐药风险增加。
养殖业大量使用抗菌药物这可能是众人皆知的问题,尤其是去年年底闹得沸沸扬扬的肯德基所使用的鸡肉原料抗菌药物含量超标的新闻更是犹如给老百姓上了一堂“养殖课”。我们知道人用抗菌药物多数需要凭处方购买,而兽用抗菌药物则不同了,可以随意购买到。养殖业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究竟有多严重呢?在动物身上使用抗菌药物与人类有关系吗?
最大的消费国:
一半抗菌药物被动物吃了
据一些养殖主告诉记者,给畜禽喂食抗菌药物不但能够治病,还能加速它们的生长。因此,在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中,给猪、牛、鸡等动物喂食抗菌药物是一种普遍的做法,而在中国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及合作者在他们发表的论文中写道:“在中国,为动物治病和为加快生长而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是未被监测的,这常常导致其被大量使用。从动物粪便中广泛检出高浓度的抗菌药物残留就说明了这一点。”据他们估计,中国畜牧业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的量至少是美国的四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抗菌药物生产和消费国。(原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负责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肖永红教授在2006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国内生产的21万吨抗菌药物中有9.7万吨用于动物养殖。据业内人士介绍,时隔5年了,我国的抗菌药物生产量一直是高速增长,估计现在已经年产达到40万吨了。
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抗菌药物在养殖业中滥用的严重后果了,不同国家的相关机构纷纷表示要强化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管。2011年11月,欧盟呼吁成员国确保抗菌药物只能作为处方药,并加强对耐药性病例的追踪和报告。2012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表示要禁止养殖牛、猪、鸡和火鸡的农场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他们表示养殖业中对头孢类抗菌药物的过量使用可能造成了某些耐药性菌株的产生,而一旦这些抗菌药物在人体上失效,医生就只能选择那些不太有效或是副作用更大的药物。而根据2012年世界动物健康组织(OIE)的说法,世界上仍有一百多个国家没有相关法规,抗菌药物就像是糖果一样被销售。
在美国,在动物上市销售之前,会有一段“退出时期”,这段时间内不再对动物使用抗菌药物,以便让它们将体内的抗菌药物排空。美国农业部也会检测上市销售的猪肉中是否含有抗菌药物,但很少会发现。
动物“嗑药”,百姓“吃素”
“不要以为吃了以后不会马上死人,这事情就不算大。”肖永红教授表示,抗菌药物虽然不会造成立刻死亡,但是危害很大。肖永红认为,动物滥用抗菌药物造成的危害比瘦肉精大得多,因为瘦肉精只会坑害“一拨人”,而滥用抗菌药物则威胁到人类这个种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养殖业中滥用抗菌药物主要是由于4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治病,即畜禽生病时,养殖户购买抗菌药物给畜禽注射或服用;二是防病,即为了预防畜禽生病,在饲料中添加各类抗菌药物;三是不懂,养殖户对畜禽生病该用一些什么抗菌药物,用多少抗菌药物不懂,只能茫目地多用;四是缺乏监管。虽然国家对动物宰杀上市前制定了休药期管理工作制度,但由于宣传不够,很多养殖户不知晓相关规定,或者因为监管不严,让养殖户视若无睹。
也许有人认为,动物滥用抗菌药物反正也只是动物,终究要宰杀的,无所谓,其实在养殖业中滥用抗菌药物,也是人类在给自己间接地使用抗菌药物。这是因为长期饲喂抗菌药物的动物,其生产出的动物产品(肉、蛋、奶等)中必定会有抗菌药物残留,如果人每天食用这些产品,就等于在被动地服用抗菌药物。
近年,我国在超市食用动物肉制品、生乳中均检出过氯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硝基呋喃类等抗菌药物代谢产物,各种抗菌药物的检出率在50%左右。动物产品中残留的各类抗菌药物对人健康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直接毒性反应 人们长期摄入氨基糖苷类可导致肾毒性和耳毒性;四环素类残留抑制人骨骼和牙齿发育。在我国儿童听力障碍患者中,30%~40%是由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
过敏反应 青霉素、头孢菌素、四环素、磺胺类等残留食品中,会引起过敏体质人群出荨麻疹、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可致人休克。
菌群失调 长期饮用有抗菌药物残留的牛奶会导致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引起腹泻、胃肠炎等疾病。
细菌耐药性增加 人体长期食入含抗菌药物残留的动物产品,会导致人体肠道菌群耐药性逐渐增加,最终导致医疗时使用抗菌药物疗效降低。
致癌、致畸、致突变 如氯霉素能够损伤人肝脏和骨髓造血机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症;喹乙醇、喹恶啉残留有潜在致癌性;呋喃类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此类药物目前已被全面禁止用作饲料添加剂)。
更大忧患在明天
肉类等残留的抗菌药物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但是在专家看来,与残留在肉中的抗菌药物相比,更具危险性的,是那些散播在环境中的、数量正在增长的耐抗菌药物基因(ARG)。这是因为动物吃下抗菌药物之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都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据估计,中国一年会产生7亿吨动物粪便。这些粪便会被当作肥料施用或是作为堆肥销售,也有可能随河水流走,或是进入地下水。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氛围。紧紧抓住国家出台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系列政策的机遇,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宣传,宣传国家扶持发展养殖业生产的政策,提供养殖经济市场信息,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养殖业发展认识,增强养殖信心,充分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营造上下联动齐心抓发展的良好氛围。
2、科学合理布局,强化规范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养殖业生产发展的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认真编制养殖业生产发展规划,正确处理好发展养殖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做到发展与保护并重,积极推进养殖业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业生产。要依法规范养殖场管理,对现有养殖场进行整治和规范,扶持其健康发展。凡符合建设沼气工程条件的养殖户应全部建设沼气池并使用沼气,推广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鼓励养殖场(户)充分利用鱼塘、农田等消纳养殖废料废水,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标准化生产。
3、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做大做强。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有关鼓励扶持生猪生产发展政策的同时,要对发展规模养殖场(户)或养殖业龙头企业在项目、税收、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特别要积极为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养殖场(户)争取国家生猪标准化扶持建设资金,更好地扩大和发展生产;要积极帮助解决用水、用电、交通难等问题。不少规模养殖场(户)都是分布在山塘附近或较偏僻的山坡上,普遍存在用水、用电、交通难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困难,从根本上改善养猪生产条件;要适时推出“保护价”政策。对存栏5000头以上,符合标准化养殖要求且具有较强的带动能力的生猪养殖场(户),当出售肉猪的价格低于一定的价格时,按保护价给予补贴,并将该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要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培育发展养殖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存栏——头(按当地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填写)以上的养猪场(户)已达——家,存栏——头以上的养牛场(户)已达——家,但是成为龙头企业的只有——家。因此,我们建议县政府应挑选3-5家生产条件较好、管理能力较强、发展潜力大的养殖场(户),采取“公司带动农户”的生产模式,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要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把他们培育成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扶优扶强,促进规模生产,引导扶持养殖场(户)做大做强,增强幅射带动发展能力、抗御市场风险以及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生猪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屠宰场要增强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为农服务的思想,积极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提供尽职的服务,保护养殖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养殖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4、强化科技服务,提升发展水平。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加强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增强服务本领,组织技术人员进场入户,实行互联对接,提供快捷有效服务,及时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施科教兴牧战略,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对青年农民进行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全方位培训,培育出一批观念新、懂管理、懂技术、会经营的科学养殖能手。
5、加强疫病防控,筑牢发展保障。近年来,我国家畜疫病流行有所增加,养殖风险加大,直接影响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落实以口蹄疫为主的强制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到位,积极推行动物二维码标识制度,建立可追塑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工作,严格把好监测、检疫、消毒关,切实加强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严禁病死牛、猪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要引导和组织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生产,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进养殖方式转变,改善防疫条件,大力推进监管执法力度,推行兽药、饲料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牛、猪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6、加强屠宰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严格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制度,进一步规范屠宰经营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但由于屠宰管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鉴于目前我县仍存在私屠滥宰现象实际,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切实保证牛、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一要抓好宣传。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向消费者宣传消费私屠滥宰、未经检疫猪、牛肉的危害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杜绝消费未经检疫销售的猪、牛肉;二要责任到位。各镇各职能部门要各负其责,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三要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从经贸、畜牧、工商、国税、地税、卫生、食监、公安等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强力工作组,加强对肉食品市场的巡查,发现不法经营者,要严格依法打击,进一步规范和维护好我县屠宰管理,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因不知道你县养牛产业是以养黄牛为主还是奶牛为主,特别提供奶牛养殖业发展对策建议如下:
1、搭建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奶牛养殖涉及一系列的技术问题。诸如奶牛的品种,饲料营养和饲喂技术,配种繁育技术,疾病的防治和挤奶技术等。要使这一系列的技术为奶农所掌握,就需要政府部门搞好服务,成立配套组织机构,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奶牛自繁体系建设、青贮料贮化技术集成与推广、规模化养殖技术与疫病防治、公共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等。只有如此才能支撑奶牛养殖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工作。建议整合科技、农业、劳动等部门培训资源,系统开展专门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培训;同时,积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培训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