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理风险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采血风险评估方法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随机选择1000例(采血者认为可能存在脆弱风险)无偿献血者对其进行采血翠弱性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即确定风险事件易发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无偿献血者安全上存在的潜在危害,应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针对性的防控。结果: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中心血站无一例无偿献血者在采血中或采血后发生不良事件。同时提高了采血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结论:做好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是杜绝献血采血前、中、后无不良事件的保障,是中心血站顺利完成献血采血工作的关键,做好无偿献血者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值得探讨。

[关键词]

献血;采血;护理风险;控制

1资料来源

巴彦淖尔市中心血站筹建于1996年4月28日,1997年4月28日正式开业。负责全市患者的治疗急救供血。无偿献血者采血工作由血站护理人员完成。血站有中级以上职称护师6名,均经过专业的护理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具备精湛的采血技能和采血脆弱性风险防控能力。2013年1月~2014年1月中心血站护理人员全面实施无偿献血者采血安全、优质护理,有效回避采血护理风险,实施采血风险评估原因分析防控的采血护理流程。

采血风险评估和控制体会:①无偿献血者采血翠弱性风险评估方法。采血前评估脆弱性风险,护理人员在对无偿献血者实施采血前评估,通过询问献血者评估其是否有晕针晕血、低血糖、高血压、献血反应史;是否是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与其亲切交谈了解献血者心理状态是否紧张、恐惧。目测其采血部位是否皮肤完好,有无感染及血管的充盈度。采血中评估脆弱性风险,是否有淤血肿胀或刺破血管壁、损伤桡神经浅支、晕针晕血表现、血流速度及针头脱落等。采血后评估脆弱性风险,是否出现献血不良反应如: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或并发感染等。②无偿献血者采血翠弱性风险控制措施。应用开放式的交谈方式,以崇高的敬意,热情、主动、真诚的与献血者交流,给其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在精神上给予安慰、支持、环境调节等方法,使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顺利献血并成为固定自愿无偿献血者。

针对采血前晕针晕血者,应用“观摩法”即观看他人献血采血,并分享他人采血正面感受,或嘱其深呼吸,再深呼吸,待其心理恐惧(晕针晕血感觉)消除或减弱,从内心感觉上能接受采血时在实施采血操作;采血中出现晕针晕血者立即停止采血,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如让其平卧、测血压、饮糖水、或掐合谷穴或吸氧等,必要时报告医生积极救治。对于低血糖、高血压、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献血者暂缓采血。针对淤血、肿胀或刺破血管、针头脱落的脆弱性风险,护理人员自觉提高静脉穿刺技术,追求一针见血1次采集成功的目标。用“心”选择血管,对目测不很清楚的血管,用右手食指触摸其走向和深浅,必要时经2人或2人以上,探讨血管的选择而后再实施穿刺,穿刺时要轻、稳、准,力争静脉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刺破血管,引起局部淤血,若需要重复穿刺,要选择另一侧肘部静脉。在采血穿刺过程中若献血者出现麻、痛、触电刺痛时,有可能刺激挠神经浅支,立即停止采血。同时安慰献血者,并随访献血者1周,发现异常引导其到医院就诊。护理人员在实施穿刺操作时从心底拚弃试一试的念头,力争一针见血,采血时专心致志,观察针头在血管内的情况,必要时用胶布固定。采血完毕,拔针后教献血者用大母指持续按压穿刺处5分钟以上,并告知其不可揉搓等干预措施。24内不可洗澡。对可能发生的血肿护理,指导献血者24小时后才能热敷,耐心解释吸收是比较慢的过程,如果一周之内未消肿,应到医院就诊[1]。护理人员采血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并于每次采血前用消毒液擦拭双手,采血中严格遵守1人1巾1带1针1消毒的原则。以避免交叉感染。③脆弱性风险控制管理。护理人员自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学习掌握护理安全概念。护理安全是指在所有护理活动中不发生失误及意外。护理风险的控制是在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基础上采取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可有效控制护理风险[2]。在采血过程中,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主动了解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如穿刺技术、观察沟通能力、优质服务等,以此为依据,全方位提高自我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防患未然意识。提高自我质控能力,用心服务好每一位献血者。

2结果

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中心血站无一例无偿献血者在采血中或采血后发生不良事件。受到社会献血者的好评,同时提高了献血者的满意度和再次献血率;提高了采血护理人员对风险的分析识别和防控能力,激发了学习安全护理相关知识的热情,增强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3讨论

做好献血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是杜绝献血采血前、中、后无不良事件的保障,是中心血站顺利完成献血采血工作的关键。血站护理人员提高献血采血脆弱性风险防范意识,强化责任心,练就扎实的护理技术,是做好献血者采血护理风险评估和控制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姚,冷容,郭娇娇,等.体检中心采血室的护理风险管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99-301.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 河北省邢台市 054000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妇产科护理中风险,并制定相应对策。依次从法律观念、业务能力以及管理制度3 个角度评估妇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并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风险评估

我国是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最多的国家之一,各地医院的纠纷事件也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医患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医护工作的特点就是具有多变性与未知性,于是医院的医护工作风险随之较大。各个科室中妇产科护理事故发生率居各科首位,病人心理状况不稳定,身体变化也会导致情绪波动,相较于其他护理妇产科护理的风险更多,所以妇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能够把常见风险进行科学的预防。

1 妇产科护理中风险评估

护理人员法律和服务观念淡薄:妇产科护理人员可以做到始终将孕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具有较好的医疗专业技术,但是容易忽视对法律知识及服务理念的学习,如对患者具有知情权等的法律问题不够细致的了解,容易导致法律纠纷和隐私泄露。妇产科较大的工作量,护士易出现烦躁情绪,与人力资源不足有关,也与护理人员服务观念不强密切相关,服务意识不强、预见性不足易导致家属对护理人员不信任,如果沟通不够、态度生硬,护理纠纷和矛盾就此产生。

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妇产科护理工作中业务能力与个人素质非常重要,少数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不能很好满足医疗需求,尤其面对高危产妇和新生儿,病情观察不到位、病情掌握不细致,常常引起医疗状况的窘境,当今医疗技术更新速度飞快,不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就会落伍,甚至导致风险增加,安全隐患增加。

物理及药物风险:妇产科中常用到机械设备,还有很多药物治疗,均存在风险,物理损伤也就是机械性损伤,包括产妇上下病床可能会摔伤,术后上下楼梯、如厕等会引起摔倒等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告知患者和家属规避风险,加强巡视。药物的使用必须做到医疗原则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到三查七对,严格执行医嘱,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减低药物风险。患者自身因素导致的风险:妇产科患者病情相对复杂,特别是产后虚弱、高危产妇,如产妇出院后不能很好的调理身体,会留下健康隐患。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告知义务,并且指导患者出院后的身体调理。

管理制度不全面:许多医院妇产科护理安全制度不能够满足当前医疗现状,不能做到及时修改和补充,不能够很好地知道临床护理工作,给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

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力不强: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存在如下问题: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不能很好执行;护理记录不全面细致,护理人员在查对时未对病情、急救药品、仪器等进行查对,不能很好地了解患者病情,严重可导致延误治疗,后果非常严重;护理人员不床头交接,形式简单,对于特殊情况易造成意外发生。

2 风险对策研究分析

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专业技术知识、法律法规及服务意识等。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对妇产科常用药物进行详细且全面的掌握,对常用医疗器械进行熟练的操作,按照杜绝临床护理中药物和器械损伤的要求进行学习。另外必须加强法律法规以及服务意识的培训,在尊重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舒心、细微、周到、专业的临床服务;加强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运用学习的法律知识,增强责任心,妥善处理在工作中每个环节,保证工作质量,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及纠纷。

加强护患沟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熟练使用,必须建立很好的护患沟通平台和熟练的护患沟通技巧,通过不断地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让患者和家属掌握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 如遵医嘱给药。另外,护患之间良好的有效的沟通对于拉近彼此间的信任感非常有效,使孕妇积极配合治疗。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对妇产科相关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施行再审核,如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给予修订,结合临床工作,对安全漏洞进行修补,对护理人员的交接班、查房等制度进行考核,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发生医疗事故。

3 讨论

妇产科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受到医疗水平、产妇自身素质的影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及服务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是首要任务,在目前的医疗现状下,护理人员必须学会积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规避护理风险,降低风险成本,让产妇得到最好的临床护理服务。

4 结束语

由于妇产科护理与一般护理、手术护理、新生儿护理、产褥期护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所面临的工作项目与工作量都比较麻烦,因此,必须对临床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高度重视,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护理严格管理工作,通过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切实消除患护纠纷发生的隐患。

参考文献

[1] 邓坊非. 妇产科护理中风险评估及对策分析[J]. 护理研究,2013,14(4):174.

[2] 梁英,孙芳霞,周春兰. 妇产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细节管理[J]. 中国民康医学,2013,9(18):2335.

[3] 张红. 妇产科护理风险防控浅析[J].科技信息,2013,10(23):36-37.

[4] 符敏.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J]. 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2014,12(2):71.

[5] 刘杨, 宋华. 产科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J]. 中外医学研究,2013,05(31):48-49.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检中心;风险管理;护理纠纷;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逐渐提升,由从前的生病就医发展到定期对身体体检的习惯【1】。体检中心也更受人们青睐,体检业务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护理人员与体检者接触时间相对较紧迫,一些护理细节稍不严谨处理,易导致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2】。因此,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能有效降低风险系数,为体检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本文通过对我院门诊体检中心2013年5月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对策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成效,现将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1000名体检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男性578名,女性422名,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3±6.22)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12名,高中375名,初中及以下213名;观察组中男性567名,女性433名,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3.2±5.97)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408名,高中387名,初中及以下20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诱发因素每日固定护理人员现场进行风险调查评估,结合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并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潜在护理风险因素包括:①体检者因素: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较高,希望得到较多护理人员的关心,多给一些建议和知识讲解。因此,护理服务不周到,没满足体检者的需求易造成体检者的不满情绪,易引发护理纠纷事件;②护理人员因素:缺乏专业的理论和操作技能,例如静脉采血未能一次成功、健康宣教不到位等引起患者不满意,造成护理纠纷发生。③环境因素:空间小,布局欠合理,内科和抽血穿插一起,一层楼常聚集较多体检者,难分诊,体检者互相影响。秩序混乱,影响体检者的情绪,导致体检者情绪激动,从而引发护理投诉。因为人多,体检者大声谈话,影响医生听诊;影响健康知识宣教;影响护士抽血前、中、后的查对,包括:体检者身份、年龄、性别、抽血项目、试管选择的核对,漏抽血(空试管),影响体检质量。引发护理纠纷。④管理制度不健全:体检流程不合理,体检者分诊不合理。没有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制度,导致护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1.2.2根据诱发因素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

1.2.2.1 完善体检中心管理制度针对护理人员所评估的诱发风险因素,建立有效的护理风险保障制度。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日利用半小时时间共同学习风险管理政策内容和相关法律知识,以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护士长通过不定期的护理成员考核,将所得成绩记为年终总评。通过考核方式让护理人员提示护理知识,并时刻让其提高警惕心理,从而提升体检中心的服务质量。

1.2.2.2 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护士长每月安排一次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例如晕针时的紧急处理措施。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坚持以人性化护理服务为宗旨。护理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获得体检者的满意评价。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体检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体检者提出的疑问。灵活运用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解决体检者的需求问题【3】。为体检者进行治疗时做到“请”字开头,“谢”字结尾。

1.2.2.3 积极改善体检中心环境及服务为了便于提高检查率,实施全程导诊服务,每间诊室的体检者均采取排队取号就诊模式。同时,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备,过量的工作负荷是诱发风险的关键因素。体检者进行检查时,每间诊所尽可能仅安排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和一名体检者,这样能有效保护好体检者隐私,给体检者一个较宽敞的就诊环境。对候诊的患者根据其所取号的科目,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同时,为每位体检者讲解正确留取标本的方法和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照顾好年老体迈的体检者,给予轮椅免费使用,必要时可开通绿色通道。对未婚女性进行妇科检查时,详细告知检查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处女膜可能被破坏),为孕妇进行检查时,必须详细解释检查的目的和不良后果,并获取其同意方可执行。

1.2.2.4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改进体检流程整改分诊流程,由原来二楼改为一楼分诊,部分护理人员提早15分钟上班,增加分诊护理人员,直接从一楼分诊导诊到各层楼,减少二楼体检者的人流,保持每层楼环境安全安静,减少医疗护理隐患。

1.3效果评价通过制定相关的调查问卷,对进行调查研究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100%。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凡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和非技术的满意度比较,详见表3。

表3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对技术性及非技术服务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时代不断更新进步,法律体系愈发完善,人们通过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利益的观念较前增强。护理是个特殊服务行业,稍有疏忽大意便能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事件,使护理风险程度大大提高【4-5】。人们常用“前脚进病房,后脚进牢房”来形容护理工作性质的艰难。然而,护理风险却贯穿整个护理服务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只有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规范的技能操作,才能保证护理过程的安全性【6】。

本研究通过对体检中心进行护理风险因素评估,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对策。同时,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严谨慎独工作思想,有效的控制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技术性和非技术得到了患者的肯定,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8.8%,非技术的满意度高达96.8%,明显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体检中心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与体检者接触最为频繁。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后,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有效降低了护理纠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陈晋利,云洁,陈洁.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的应用[J]. 临床误诊误治, 2011, 6(24): 103-104.

[2]余媛, 钱媛. 内科门诊风险管理中的环境建设[J]. 护理研究: 上旬版, 2012, 26(10): 2664-2665.

[3]敢志惠, 王娟, 李媛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 19(6): 150-151.

[4]李旭光, 王晨. 科学公正做好医疗事故鉴定工作提升鉴定公信力[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1): 134-135.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观察跌倒风险评估及预防老年住院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涉及跌倒防范护理记录表(评估及干预记录),并对

>>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的效果分析 护理干预对预防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效果分析 跌倒坠床管理流程及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在神经内科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老年病人跌倒的效果分析 护理管理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 肾病内科患者跌倒风险的动态评估及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 跌倒风险评估表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坠床跌倒意外事故的评估及防范 风险评估与防范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试论蒙医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原因浅析 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原因分析及对策 老年精神科患者跌倒风险评估表的应用及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干预体会 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预防患者跌倒的细节化护理管理 探讨细节护理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中的作用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508-26.

[2]郭颖.老年患者跌倒的原因及安全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240-1242.

[3]程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J]上海护理,07732-3.

[4]卢运红,王慧敏,增庆堂,等.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的按原护理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8,23(5):3-5.

护理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风险评估; 精神科; 安全管理

doi:10.14033/ki.cfmr.2016.35.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5-0080-03

护理风险是指临床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患者人身安全、影响治疗的不良事件[1]。精神科患者因不能自行有效控制自身思维及行为活动,造成多种不安全因素出现,如: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危及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安全。如何防范护理风险事件的出现成为了医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及重点。为了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所在医院自2015年5月开展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给予针对性护理管理,取得了理想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1200例精神疾病住院患者进行研究,所有研究病例均根据住院时间先后实施分组,将2014年8月-2015年4月的589例设为对照组,2015年5-12月的611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89例(66.04%),女200例(33.96%),年龄13~75岁,平均(33.3±5.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70例(28.86%),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98例(16.64%),双相(情感)障碍128例(21.73%),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89例(15.11%),分裂情感88例(14.94%),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6例(2.72%)。观察组男411例(67.27%),女200例(32.73%),年龄11~78岁,平均(32.3±3.4)岁。疾病分布:精神分裂症168例(27.50%),持久的妄想(偏执性精神病)105例(17.18%),双相(情感)障碍135例(22.09%),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93例(15.22%),分裂情感96例(15.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14例(2.29%)。两组病例资料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精神科常规的护理常规,主要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服药及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安全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成立以护理部的3名质控组长指导,各病区护士长为组长的风险管理小组。护理部对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管理预案、评分标准等进行修订,确定明确的风险级别。护理部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评估意识及提高评估水平。

1.2.2 风险评估方法 病房采取三级风险评估,一级评估: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按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对新入院患者,在2 h内采取询问患者或家属及送治人员,以及观察患者的言行举止完成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出走(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等风险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病情有变化当班护士要完成风险评估。确立风险程度,对于高危风险履行风险告知,并让患者或家属签名,做好标识,采取相应的防范策略;二级评估:按照一级评估结果对存在高危风险因素的病例实施全天动态评估,护士长及相关责任人还要保证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三级评估:护士长72 h内对高风险的患者再评估,审核后将结果上报护理部,督查风险防范管理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护理部对重点高危患者进行现场查看评分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给予指导。

1.2.3 风险警示标识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高危风险患者(存在暴力攻击行为、自杀/自伤、擅自离院、噎食、跌倒/坠床、压疮的患者)作为重点护理管理对象,写在白板上提醒,在其床头卡上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跌倒高危患者还在其腕带上贴上警示标识。餐厅设“防噎食专座”,有噎食风险患者进食时集中管理,专人看护。

1.2.4 护理风险的防范 具有高危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作为临床重点监护对象,安置于重点病房,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宣教,认真执行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护理措施,正确使用各种安全警示标识。若发现其存在新的危险因素,则应给予二次风险评估,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防范风险。科室护士长定期检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限期整改。对评出的高风险患者由各病区护士长审核并上报护理部备案。见表1、表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风险评估率、风险告知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研究病例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开展前后相关因素的比较,见表3、表4。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3 讨论

护理风险具有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2]。护理风险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严重者还可导致患者死亡。精神科患者受疾病因素影响,或受其他刺激性因素影响,可导致其出现自杀自伤、暴力攻击、外走等危急事件。并且,精神科患者长时间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噎食、跌倒的危险性也较高。因此提升医院护理人员识别风险水平,增强紧急事件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有研究显示,积极发现及识别潜在风险、现有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级,给予对症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4]。所以强化风险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这对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重大意义。要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就要把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即如何将处置行为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5]。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精神科护理工作属于高危风险工作,不仅具备医院护理工作要求的专业性,还具有精神科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精神科护理人员掌握基本护理技能外,还要熟知护理风险评估知识及常用的评估技能。患者入院后开展风险评估预见性评估,将高危风险病例进行重点监护,同时开展安全防范护理[6]。才能在工作中避免或减少精神科意外事件的发生。护理风险评估单是针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护理,它需要护理人员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对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能预见性地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7]。通过对护士进行风险评估能力的培训,并定期开展精神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处置能力。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执行风险评估率及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处置能力优于对照组。

护士应用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病患者入院当天评估其现存的及其潜在危险因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迅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及有针对做好安全指导。同时,护士通过对患者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患者存在及潜在的健康问题有了总体的了解,从而有条理、针对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提高了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士的风险告知率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

实施护理风险评估,使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便于抓住工作的侧重点,主次分明,掌握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8]。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其心理动态,适时给予心理疏导,并积极为患者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信任度,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及满意度。本研究表明,通过风险评估表,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韦丙茹.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1-132.

[2]谭宝玲.心血管病急诊患者心机标志物升高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36-37.

[3]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4]梁严霞,龙小艳,杨春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0):1508-1509.

[5]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6]覃金荣,杨带兰.预见性风险评估在精神科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6,24(5):75-76.

[7]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