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香蕉的功效与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技工院校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技工院校课程设置来看,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当务之急,必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来增加这一目标的实现,全面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的开展,以达到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为基本目的。通常来说,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且即使是设置了德育课,在教学方式上也没有起学校及领导的重视,甚至有些时候会被理论知识课程所占用。(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技工院校的教育质量。技工院校应加强以理论知识同德育教育知识相融合来进行教学,使技工院校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技工院校教师的素质提高。(三)德育教育能够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在目前技工院校中可以看出,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而教育效果十分不明显,为保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必要对教学水平及教学的实效性进行重新规划。为保证德育教学的任务有效完成,不能只依靠理论知识教学来达到教育效果。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课程安排较少。在目前学校中德育教育应与知识教学同等发展,相互之间协调创新。但在技工院校中,往往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德育教育,德育课堂是教师们不被看好的课堂。于是,通常表现为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所以,技工院校应该尽快解决教育比例失衡问题。(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成果收效不明显。要的大事。但是在形式上过于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的体现,依然存在对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的状况。没有形成统一对德育教育重视的态度。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理论课收效不强;教材及相关教学方式落后;部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等。所以,必须快速解决重视度与实效不一致的问题。(三)技工院校学生与教师关系存在问题。对一般教育学来看,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现实中,通常是老师自讲自说,学生不知所听;老师讲课完毕,而不了解学生听讲情况,双方没有形成交流和沟通。这是教育者在自认为灌输的方式来进行讲课。
三、发展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课程的有效对策
(一)增加技工学院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学比重。在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来看,学生的道德素质没有明显的提升,主要原因是设置的德育课程占比不高,而且课堂效率不明显所致,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为了达到教育目标的完成,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把在技工院校中将德育课堂的比重重新分配,增加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满足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从而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所以,为保证技工院校学生的品德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加德育教育比重及水平是必不可少的。(二)要重视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与教育实效。由于技工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即使有德育课堂,多数以走形式为主,没有深入到德育课进而发展研究,致使技工院校设置的德育课没有明显的收效。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的充分发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技工院校就要保证两方面工作: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加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及工作帮助。二是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把德育教育的考核指标放在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上,从而推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三)技工院校要依据学生特点来构建德育教育课程。从目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来看,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德育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个性来制定,导致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缺乏创新教育手段,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没有兴趣,预期的效果没有成效。总结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技工院校的教育中,应该对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对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德育课程,以教师的以身作则来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快速发展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施,增加德育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教学比重,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高品质的人才。
作者:迟静 单位: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2]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计算机互联网是随信息时代应运而生的科技产物,不但是大学生进行信息获取、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还是大学生娱乐、购物、休闲的重要场地。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微博软件、淘宝软件、游戏软件和各种辅助软件等。那么,教育工作者该怎样利用互联网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呢?怎样科学的运用现代技术完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转变呢?怎样用创新型的网络思维优化高校的思想教育模式呢?本文基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使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更加多元化,打破了传统教育局限性
教育工作者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常以书本作为课堂的依托,习惯性的举例证明、机械性的摆实论述、重复性的强调重点,这种教学手段往往过于老套和单调,平铺直叙的授课方式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而且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通常都是由教育工作者向学生单向的传递知识、信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非常受限。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则恰好打破了这种传统教育方式的束缚,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彻底解决了思想教育空间受限问题,打破了传统教育所受的局限性,使多个组织群体同时受教成为现实。另外,大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事”,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既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学校教师和领导一同讨论生活、学业、经济、政治、实事等问题,也可以直接联系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与他们直接对话,请教或咨询一些想要了解的知识内容或时事要闻,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与专家共同讨论和研究。由此可见,互联网的应用最大限度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范围,对调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热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化为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提供良好契机
为了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帮助大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提高大学生爱国情操,各大高校应当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目前的国际形式极为紧张,国际争端时常发生,在这种特殊时期,经常会有带有攻击色彩的言论和行为侵扰我国人民意识。而因计算机网络化的普及,大学能够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对不和谐声音和行为的反击,回击国外恶势力或其他黑色组织对我国无端的言论攻击,弘扬我国民族文化和政治思想,同时为检验高校思想政治成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条件。
(三)多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多媒体能够完成音像、文字、图片、数据等多种信息的收集、排序和整合,具有同步性、集中性、互动性、具体性和连接性的显著特点,能够同时调动大学生的多个感官,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能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作品能够同时包括影音信息、文本信息、图表信息等多种信息,也可以包括其中任意的几种信息,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进而激发学生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求知欲望,让大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更加紧凑和完善。
(四)信息时代为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最科学、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大学生思想和政治潜能,进而满足他们想要突破自我、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信息时代的到来则为大学生实现伟大理想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条件,并为高校政治教育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各大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宣传手段,帮助大学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向他们传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等信息,通过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效果,进一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
二、信息时代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抑制作用
(一)信息全球化引发的网络道德观缺失
信息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的现代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实际距离彻底消失,人们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扮演虚拟角色,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不受限性完成他们在虚拟空间的自由活动,使他们摆脱了现实身份,挣脱了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束缚,在虚拟空间里渐渐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常常会过渡放纵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意识,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再降低,甚至有时都不设底线,所以才会导致网络黑客盗取商业机密、个人身份信息,设计木马、病毒程序等不道德现象的出现。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用户中占据主置,也就是说,大学生是受网络信息影响最大、最深的群体,而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波动性比较大。因此,在网络中比较容易受到迷惑,从而引发道德观缺失等问题。
(二)人际关系的淡漠
经一些教育专家和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不需要用真实身份进行网络活动,匿名聊天和发表言论的时候不必承担任何的后果和责任,这些都是现实人际交流所不具备的特性,同时也是大学生热衷于网络活动的主要原因。大学生通过网络在虚拟空间中实现零距离交流,建立群体组织关系拓展了他们的交际范围和活动空间,使他们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带来的局限性,自由的依靠计算机网络来分享、交流、讨论和沟通。而且大学生在网络中更容易找到与自己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等方面志同道合的人,并建立起良好的虚拟人际关系。但长此以往,必然也会对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产生较大的影响,忽视了与周围人群的近距离沟通,因过于沉迷于网络沟通而疏离了周围的同事、朋友和家人。如果此时教育工作者不能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挣脱出来,那么一部分学生就会将自己封闭起来,脱离现实活动群体。
(三)信息的侵扰和污染
【关键词】综合高校 音乐 语言 公共音乐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有必要。人文素质教育中,公共音乐教育占比较重要的地位,是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而就目前来讲,高校公共音乐的教学,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与时代有些脱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校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为培养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与社会接轨,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改进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一、音乐与语言的大脑神经机制
音乐与语言均有复杂的语法规则,均以声音认知与听觉刺激为基础,有特定的认知区域。过去认为,布洛卡区作为人脑语言中枢,具有提供语法结构、产生协调的发音程序等专属功能。①而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人脑中的语言加工区域及音乐认知区域存在重叠,对布洛卡区的语言专属性提出质疑,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认同这一观点。虽然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音乐与语言可能共享着一些神经资源,但对具体激活部位尚不明确,有国内学者认为,具体激活部位可能为颞中回或、双侧额上回等。
二、音乐与语言的相互影响
根据以上对音乐与语言大脑机制的研究结果进行推理得出,无论针对音乐还是语言的学习,势必会促进共享脑区的发展,进而促进另一方面的学习。而这一推论已被多数学者研究证实。
(一)音乐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音乐学习不仅能影响人的语言记忆,还有助于提高音高辨识力及拼写能力。有中国学者做过实验,将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一组15个单词让学生试听两遍,试听后让学生将所听到的单词写出来,结果显示,从小接受过音乐训练的32名学生,在试听后写出的单词量明显多于未接受音乐训练的学生。一项美国进行的实验,对10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非语言智力因素、拼写、阅读等方面测试,结果显示,60%接受过乐器演奏学习的学生,在拼写方面的表现、智力水平明显优于其余40%未接受乐器演奏学习的学生。一位法国学者选择法语口语短句与音乐短句,并升高部分句子末尾音的基频,播放给母语为法语的40名10岁儿童试听,结果表明,学习过三年左右音乐的18名儿童,均能辨别出语言中微弱的音高变化,而其余12名儿童不能辨别出。以上实验均证实,音乐学习可提高音高辨识能力及拼写能力。另外,音乐学习还可促进对外语的学习。某音乐学院的外语教师对60名学生进行实验,其中将音乐综合测试成绩为90分以上及60分以上学生分别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英语能力测试,结果显示,研究组英语能力测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以上观点相符。②
(二)语言对音乐的作用
语言节奏对音乐创作具有潜在影响,美国一位学者用不同语言歌曲的器乐版本试听,之后将旋律中的音高部分去除,保留旋律原有框架试听,结果显示,在两种情况下,听者均能辨别歌曲原有语言。这一研究可从侧面证实以上观点。③
(三)音乐与语言结合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作用
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较陈旧、教育理念淡薄、课程设置随意、内容单一,主要以欣赏课为主,且重视教师讲授,忽视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教学质量较差。为提高教学质量,应不断改进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音乐与语言结合的积极作用。
1.音乐与语言表达、思维技巧结合
在授课时,为使音乐与语言表达、思维技巧充分结合,可选择标题音乐如《鹅妈妈组曲》《百鸟朝凤》等。④在欣赏此类歌曲时,可先让学生聆听,不告诉其曲名,在初次聆听中,进行分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对歌曲出现的音乐形象进行回忆,讨论歌曲中的音乐要素。复听后,让学生发言对歌曲中音乐形象及音乐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并让学生在课后对该歌曲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下节课开始时,让学生讲述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等,并再次聆听,对该歌曲的学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加深学生对所学歌曲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2.古诗词欣赏、音乐欣赏与音乐旋法教学的结合
古代诗词的修辞手法与现代民歌中的旋律发展方法很多是相通的,如古诗词中“顶针格”与民歌中的“鱼咬尾”功能相通等。在教民歌时,可先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原词及旋律,对比音乐作品与相关古诗词作品,之后让学生将所熟悉的与情绪相符的古诗词填进旋律中,这既可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记忆,还可巩固已学的文化知识,并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另外,在西方音乐中,也有“鱼咬尾”等方式的类似旋律施展方法,可适当将其应用于教学当中。
结语
综合高校在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着重在培养高品质音乐爱好者,为更好地发挥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作用,应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打破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为创新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引进其他领域的优秀成果是必要的。利用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使音乐教学模式得以创新,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王小天.高校公共音乐课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6):289-290.
②苏丹娜,李文轶.理工科高校公共音乐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116-120.
【关键词】微博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微博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迅速普及,“织围脖”已经成为大学生广泛认同的一个时尚趋势。针对这一现象,如何积极探索这一新型的网络社交工具的应用价值,并将其充分利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微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的作用,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一)微博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首先,当代大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烈,他们渴望拥有自我表达的空间。而通过微博这个平台,他们可以一些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个性化的信息,并借助这些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自我情感,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成长,获得周围的人甚至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当这些“90后”的大学生遇到生活中的压力时,他们可能会找不到减轻压力和宣泄情绪的沟通渠道,这时他们可以借助微博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去。而当他们体验着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时,他们会希望自己的经验得到记录和分享,他们可以借助微博去记录和总结自己的生活,通过微博更好地去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第二,微博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渴望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并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在被关注中认可自己,同时被他人所认可。而微博可以通过信息吸引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增加自己的粉丝量,这正好满足了大学生“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第三,微博满足了大学生社会参与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的知识,他们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希望接触更多的人与事,渴望自由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出来。微博就为大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微博,不但可以接收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而且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表达观点和展示自我,充分发挥自我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第四,微博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传统的教学信息和知识都是来自于书本和课堂,信息量少,知识面窄,限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而微博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第五,通过微博的交流,使得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和有效。面对着崇尚个性和自由的“90后”大学生,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如果教育者能善用微博,就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自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模式,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微博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微博信息的传递又快又广,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负面的信息。虽然大多数大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力和约束力,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容易被微博上的负面信息控制自己的思想。特别是在一些公共事件中,微博这一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大学生如果没有高度的自我约束意识,不能明辨是非真假,就容易沦为负面事件的推手和传播者。这就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新的挑战,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传播的特点,学会判断微博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提高甄别和过滤网络信息的能力,并形成高度自我约束意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现在,不少大学生过度使用微博,成为“微博控”,这也是教育者应该给予重视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发微博,并在一天中多条微博,反复的登陆和刷新信息,难以控制自己使用微博的时间长度,所有的娱乐和休息时间都被微博所占据,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虽然微博确实可以起到一些心理疏导和调节的作用,但是物极必反,一旦过度使用,就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如何运用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立高校开放的官方微博平台。高校官方微博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应积极建设自己的官方微博平台,在各种各样的校园信息的同时,也要虚心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回应学生的关注,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这也要求官方微博要善用现有资源,融入学生的网络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正确引导高校校园的舆论方向。
(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微博。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大学生沟通最多的人,他们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他们的工作是及时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每一位学生,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疏导。辅导员可以建立辅导员微博,让每一位学生都关注辅导员微博,并及时一些事务性的信息,将微博作为一个网络的布告栏,起到告知、通知的作用,同时提供学生参与和讨论,使学生都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
(三)培养学生自我约束,明辨是非的能力。要使微博真正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关键。在日常教育中,教育者应该引导学生自觉自律地抵制垃圾信息的干扰,提高自己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科学的使用微博,并教育学生要学会进行时间管理,以防止造成学生过度沉迷微博。
总之,微博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可逆的潮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若能合理运用微博,将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便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雯.浅析微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与管理[J]
(厦门理工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各行各业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前社会技术发展潮流引入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本文就结合高校辅导员工作实际,探讨如何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应用网络技术。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
近几年大学生应用网络的范围不断扩大,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潮流。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应该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加强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基数大,辅导员工作任务重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但是辅导员配备却十分不足,使得辅导员的工作任务量不断扩大,需要管理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经过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平均学生人数达到了200人左右。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辅导员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在不断增加,工作负担越来越繁重。这种学生多辅导员少的反差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使得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与每个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1.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欠缺时效性和针对性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主动与辅导员沟通,不愿意与辅导员主动进行思想交流。据调查显示,某高校982人中,只有10%的学生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进行思想沟通,而大多数学生都对此比较抗拒。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制度的内容比较死板,思想教育工作仅仅表现在形式上,学生对这种思想教育表现出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而且通过这种思想教育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发展实际状况,为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所以学生不仅不能对辅导员产生信赖感,还会失去对导员的依赖和信任。
2 新时期下网络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以后的全新媒体形式,并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信息传播、交流等重要的手段。而大学生作为新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对于网络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引入网络技术,通过合理运用网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这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创造了全新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网络能够提供强大的信息量
网络中蕴含着大量信息,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都可以在网络中获得,通过运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扩展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世界。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网络获取更多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通过网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了解、接受信息的方法,加强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会,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所以,网络为新时期大学教育提供了更多全新的方式,使得大学教育也进入了全新时期。
2.2 网络主体平等,便于交流
在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地位和财富差异。这种平等的地位使得人们在交流时可以更加自由。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的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使得学生能够放下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更愿意向教师坦露自己的心声和想法。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状况,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这与传统的面对面式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不同的,传统的方式下学生很难直面与辅导员坦露自己的心声,不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意义。
2.3 预警及时
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并且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学校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加强管理。在高校中通过网络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无论是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人际交往情况,还是学生对国内外时事热点的反映在网络中都可以体现。学校通过网络可以及时捕捉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能够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时,辅导员就可以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辅导员工作量,还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3 在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网络发挥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直接引导者,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水平直接关系到思政教育效果。网络时代下,如何提高辅导员和学生沟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沟通方式上,有面对面沟通,也有非见面沟通,包括博客、论坛、电话、短信和QQ等方式。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心理网站建立学生心情档案,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沟通的双向性。
3.1 即时通讯工具
目前比较常见的即时通讯工具有QQ、MSN、飞信,以及近两年兴起的微信、微博等。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签名了解学生动态,尤其要关注那些比较内向且不主动沟通的学生。另外,辅导员可以建立班级QQ群,可以通过QQ向班级群里任何一个学生发起对话,做到单独交流;也可以在群聊里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让没有遇到问题的学生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能迎刃而解;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做好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 论坛(BBS)
论坛是一种交互性强、内容丰富而及时的Internet电子信息服务系统。用户可以在站点上下载软件、信息、讨论交流等。辅导员要多多关注学生中间的热门论坛,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话题,掌握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态度等,从而有利于辅导员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3.3 网站、博客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辅导员博客作为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正在崛起。与传统日志相比,辅导员通过博客回复的方式收集学生对班级的意见或者建议,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动态,从而增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通过撰写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对生活事件的心里话,让学生更加了解辅导员,产生师生认同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辅导员创建博客的过程对于自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提升。
在网络时代,如果能借助网络的平等性、透明性、广泛性、互动性等优势,积极建设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网络平台,就可以弥补常规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对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进行梳理、公开。总之,网络不仅能提高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更能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谱写新乐章。
参考文献
[1]韩喜平,周成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J].吉林教育,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