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欧姆定律课件

欧姆定律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欧姆定律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欧姆定律课件

欧姆定律课件范文第1篇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二物理选修3-1《恒定电流》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以及电动势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分析各种电路的基础,既是电学的重要规律之一,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2、从教材结构看,教材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先利用能量守恒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进而得出路端电压随着外电阻变化的规律。这样的程序,数学演绎推理的味道很浓,加之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缺少了对物理规律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难以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认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来看,学生不知道电源的内阻对闭合电路的影响,因此,常常把路端电压看成是不随外电路变化的。这种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仅通过几次讲解是难以逆转的。

2、学生已学习了电动势、内电阻、外电阻等概念,知道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

三、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技能方面:

(1)导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研究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掌握闭合电路中的

(3)学会运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路的问题,知道闭合电路中能量的转化。

2、能力方面:

(1)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科学结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2)通过分组随堂实验,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3)通过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及情感方面:

A.通过外电阻改变引起电流、电压的变化,树立学生“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通过分析外电压变化的原因,了解内因与外因关系。

C.通过短路电流的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D.通过先猜想再验证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态度以及合作实验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1.重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导出

2.难点:路端电压的变化规律,

应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突破重难点的教学设计思想

1、营造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

设计一个如图1所示的电路,让学生先猜测再观察实

验现象。(小灯接电动势为3v电源时较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了他们的探求新知的动机,为突破重难点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归纳物理规律、构建自己的正确理解

教师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数据中探索出“新”的物理规律,使学生在探研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六、课前准备

【教学用具】

自制演示实验电路板、干电池、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键、导线、课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一:电源电动势增大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教师出示电路板,小灯泡与两节干电池串联,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在原电源的基础上,再串上4节干电池,让学生猜想: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发现小灯泡变暗了。

留下疑问: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灯泡没有变得更亮,也没有烧坏,而是变暗了呢?

(二)新课教学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的推导

设问: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动势,知道电动势是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电源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那如果电源接入了电路,电动势与内电压、外电压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演示实验二:E与U内、U外的关系

教师向学生介绍可变内阻电源装置。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电表的读数并记录五组数据。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记录数据。

2、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图。让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注意短路、断路两种特例的分析,记录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三:低压电源短路

电路短路时,电路当中的电流非常大,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短路的发生。教师演示模拟电源短路的小实验(为了安全起见,只用10V的学生电源),加强学生安全用电意识。

教师:通过实验我们研究了路端电压和负载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外电阻变化时,电流会变,路端电压也会变,那路端电压和电流之间会不会有直接的关系呢?

探究活动三:路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推理法与图象法相结合)

引导学生利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推导路端电压与电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教师:大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推断一下:若以电流为自变量,路端电压为因变量,那么

函数图象应该是怎样的?

教师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张U-I图像,让学生观察这张图像,思考直线与Y轴、X轴的交点分别代表什么物理意义,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图像。

探究活动四:闭合电路中的功率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得到有关功率的相关结论:

教师:学习了有关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相关的知识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刚上课时所留下疑问:电源电动势由3V变成9V,为什么小灯泡会变暗呢?

学生自己分析,推测小灯泡变暗的原因。

演示实验四:多个小灯泡并联时的亮度变化

例题:当开关逐渐闭合时,小灯泡的亮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电压表的读数呢?

教师展示电路板,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再用实物演示讲解。

欧姆定律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2

电工基础是技工学校电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学科,是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学好电工基础课有利于学生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和毕业后的就业。但是现在的技校生,文化课的基础差异很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偏差,认为电工基础难学,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学习兴趣。因此,提高电工基础教学质量是技工学校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提高电工基础课教学质量,效果较好。

一、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笔者常用情境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往往借助新异的教学手段,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使教学过程变成一种不断引起学生兴趣、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悟性和理解能力。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顺向思维求拓展、逆向思维出新意,引导学生领悟、创设情景、动手动脑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的行为、思想以较大的自由度,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促进自我发展。

运用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注意循循诱导,层层深入,灵活的创设问题情境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如:“电磁感应现象”一节,开始教师设疑: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能生电吗?接着进行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具有鲜明的特点,学生在感觉层次上感受,但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重要的是思维层次上的感受,实现具体向抽象的提升。教师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设计疑问如下:

提问1:实验观察到灵敏电流计G指针偏转,表明了什么?

提问2:磁铁插入线圈内,线圈中存在什么特殊物质?

提问3:磁铁插入线圈中不动,线圈中也有磁通量,为什么不产生电流?

提问4:线圈回路中产生电流的起因究竟是由于磁铁和线圈的相对运动,还是由于线圈内磁通量的变化呢?

教师将有关材料分成若干个有机组成部分,灵活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所提问题有针对性、有坡度、富有启发性,作适时的点拨、提示,唤起学生的解答欲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策略,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

二、重视学法指导,发挥主体作用

科学而合理的学习方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途径有四条:一是专门的学习方法训练,比如用尝试记忆法去识记基尔霍夫定律。二是融学习方法于知识中,通过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三是寓学习方法于教法中。教师应该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融进教学方法中,比用空洞的概念化的学习方法交给学生效果好很多。四是在归纳总结中提炼学习方法。例如,教会学生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使学生轻松学习。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二)掌握磁与电磁的“两手定则”及“三个定律”。两手定则是指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三个定律是指磁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三)掌握各种类型电路的定义,选用正确的解题方法。电工基础课分析的电路有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

直流电路分为简单直流电路和复杂直流电路两种。简单直流电路用欧姆定律和电阻串联、并联、混联的知识来进行分析计算。复杂直流电路用基尔霍夫定律和等效变换法、网络方程法和网络定理法来计算。分析和计算正弦交流电路,主要是确定电阻、电容、电感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数值关系、相位关系及功率。三相正弦交流电路要掌握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特别是负载作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时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分析非正弦周期电路,要应用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把非正弦周期电路转化为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阻电路来分析计算。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出媒体优势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计算机网络等媒体进行教学,是电工基础课教学手段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课件应用文字、图像、色彩、声、乐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可以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突破教学难点。既节省了板书和画图时间,又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物质宏观化,静态的效果动态化,平面的图形立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电动势,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一节教学中,电动势的形成是学生最难接受的知识点。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叙述和传统挂图,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非静电力移动正电荷这一难点,通过课件演示正电荷在电源两极间移动的速度和数目,运用电路动画的手段,逼真地模仿出电源两极建立电场的全过程。正电荷运动的立体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创新认识和真实理解。

四、强化实用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对于技校生来说,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能解决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完课本的某些章节后,在学生掌握某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的教学,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完单相交流电路后,增加单相交流电路常见故障处理(如断路、跳闸、导线的连接等基本技能)的教学;在上完三相负载的连接后,增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实物连接图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连接的教学等。

电工基础的理论知识很多可以和实际相联系,成功的实验往往能使学生增强自信,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自感的学习就可以放在实验室进行,在讲解自感原理后,指导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来比较镇流器接入与否的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镇流器的作用:由于自感产生瞬时高压,使日光灯导通发光。学生在自己接线安装过程中会全神贯注,满怀期待,当实验成功时,他们会满心喜悦,勃发自信,进而探索新的知识。

因此,电工基础课要多安排实验课,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实用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采用分层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由于技校生生源的层次差异较大,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可以分层次教学,不能以同一要求来衡量学生,否则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吃不了。要做好班级学生的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先讲基本概念及重点,让全班都能掌握,之后引入难点,深入浅出。讲解例题先易后难。作业布置也要分层,一类根据大纲,全体学生必须做好的“必做题”,另一类是有一定难度的“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最大限度满足各层次学生的要求,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达到较满意的目标。

总之,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开拓思路,寓教于乐,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为本位,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电工基础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欧姆定律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工基础;学习兴趣;多媒体演示;探究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学习年龄参差不齐、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特点,而且该课程内容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和畏惧的心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斯金娜认为:“认识兴趣则是促使教学——认识活动积极的某种独特‘震中’”。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使心理活动和思维能力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首先建立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建立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时时注意运用和蔼的微笑、期盼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肯定的言辞来感化学生,对于基础较差和调皮的技校学生尤其如此。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和关爱,认为学习是一种享受,从而激发学习乐趣。

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创新意识

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可以这样引入课题:“我想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那收音机是怎样调台的呢?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通过实际生活的现象引入课题就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也会跃跃欲试回答,课堂气氛容易倾刻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悬念情境、创设信息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求异情境等。要想使创设情境更能突出其作用,教师还应该把握几个原则:诱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接近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等。

三、教师应该利用好多种教学资源

多媒体演示教学法就是利用学院的计算机资源。在教学中,往往有学生难以想象、实验无法进行的情况,这就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并且有些实验虽然可以实物演示,但其过程无法看到或者变化甚微,学生对此就会很疑惑甚至对科学理论持怀疑态度。所以利用计算机制作逼真的多媒体模拟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摆脱这些认识障碍,从而化静为动,使抽象难懂、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关于磁场的那部分内容,教师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法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学生容易理解。

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技工院校的实验室资源。适当的使用实验法进行教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手段。实验法包括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索实验。比如在学习直流电路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接线,然后让学生测量相关的电流、电压、电阻值从而得出结论。并且可以锻炼学生接线及使用电表的能力。再如,在讲授“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还有,在学习楞次定律时也可以安排实验让学生自行探究。当然,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学生结合所产生的实验现象,最终让学生逐步弄清定律的具体含义。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师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可一味地满堂灌,而在充分掌握教材章节内容难易程度的情况下有计划地或泛讲、少讲,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允许学生讨论、提问;或根本不讲,让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思考题先读教材,而后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回答,或老师指派与学生自荐相结合让学生上讲台当一回老师。

五、教师还应优化学生“听、说”的过程,表达到位

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听”,可以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也可以对同学回答的问题进行评判和认识;学生通过“说”,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把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给老师。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对自己有所启发,从而达到以学促教的效果。在讲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说说以前所学的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然后让学生将“部分”换成“闭合电路”,然后让学生自己表达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说”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说出概念的本质、一些公式定律的推导过程,说出解题思路等,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电工基础》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不失时机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好这门课,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邵展图.电工基础[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欧姆定律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工基础》 教学 学生兴趣 培养

《电工基础》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因此,《电工基础》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成了《电工基础》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

一、源头开始启动学生的兴趣

新生入学,都是怀着对电子专业的极高热情而来的,此时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知道,专业的学习不是仅凭新鲜感和心血来潮就能学好的,要有坚定不移的专业思想和信念。在开课之前,我特意强调电工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历史带来的两大重要变革。(一)电能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二)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这两次变革是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电学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电类专业的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

二、多样性思维引导学生的兴趣

电工基础课程的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仅凭刚开始的兴趣是很难学好的。因此,要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突破教学的难点,为学生扫除学习中的拦路虎。

1. 启发式思维指导学生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能不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如我在讲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在复习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基础上,再向学生提出:“如果电路是整个电路应如何计算电流?”以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关键的地方我给以点评和引导,师生之间开展积极的对话与讨论,学生们得出结论后,我再问:“如果电源有内阻怎么办?”最后很自然地得出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然后再去让学生用能量守恒定律和焦耳定律加以验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养成了多思考、多提问、多研究的好习惯。

2. 逆向思维引导学生

一般课本上都是按部就班地去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我讲课时更喜欢先提出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去追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前提,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动机时,一开始就讲解一大堆电磁理论,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失去兴趣。但如果先从“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起来?”讲起,学生会被这个问题吸引,调动他们的思维,一起寻求这个问题的根源;紧接着再讨论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转动是因为转子受到电磁力矩的作用,而电磁力矩的产生依赖于定子提供的旋转磁场,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种逆向讲解的方式优点在于线索分明,目的明确,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三、联系实际带动学生兴趣

《电工基础》是一门理论课程,但它最容易联系实际。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理论解决一些学生曾三思而未解但以后定能碰到的问题,如“如何估算家庭每月所用电费,家庭中为什么采用三相四线制,出现问题如何修理?怎样进行远距离送电?变压器能变直流电吗?铁芯为什么会发热?”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在《电工基础》教学全教程中,都能尽量利用理论来解答这些实际问题,变抽象的理论课程为实际的应用课程,无疑能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电工基础》学习的动力,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多媒体课件激活学生兴趣

《电工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无论是概念的引入,还是对一些客观现象的判断、推理和计算,都需要一系列逻辑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对职高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载体,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利用文字、图像、色彩、音乐等对学生进行视、听等多样化的刺激和诱导,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短路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布置简单的用户电路,突然将两根电线短路,这时,导线发热、冒烟,建筑物燃烧,出现一个火灾场面。在此同时,伴随着画外音,电流声、图,声光并现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又如在讲解电压这节内容时,“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教学难点,教材把水流比作电流,水压比作电压,抽水机比作电源来描述,这种比拟方法可以说符合职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但有的学生缺乏想象力,有的学生还未见过抽水机,无法在头脑中把水流、水压、抽水机和电流、电压、电源相匹配联系,更难以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在屏幕上观看模拟水流的形成过程。同时看到电荷从正极向负极运动,这样将电流转换成电荷的运动,将课本不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运动的画面,遵循学生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练习巩固学生兴趣

作业、练习,这里主要指书面作业,即做习题,也是《电工基础》教学基本环节之一。适当的作业练习是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方法。只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电工基础》具体问题的实践,将知识深化、活化,才能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从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时我设计作业、练习时预先设计好得出错误结论的练习,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习题分析的兴趣和欲望。如在讲解电源向负载输出最大功率的条件时,出题:在收音机电路中,扬声器内阻为8Ω,电源电动势为E=3v,内阻r=1Ω,另有0―10Ω连续可调的音量电位器,问音量电位器调到多大时,扬声器可获得最大功率?这时我会在练习的过程中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明确练习的基本要求,明确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学会合乎逻辑的思维和举一反三,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分层次教学,全面提升学生兴趣

职校生源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如果采用同一模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使这一部分的学生丧失发展的机会。美国教育家布鲁诺也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注意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成绩。

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可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低起步、搭台阶、牵着走、多鼓励”,对中等生采用“慢变化、多反复、小步走、常反馈”,对基础好的学生采用“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布置和评估等各个教学环节要进行落实,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乐趣,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提高。

欧姆定律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起来呢?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单纯讲物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平铺直叙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会很高,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不再那么枯燥单调,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的动态画面,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状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机械运动”这一知识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再现飞行员抓子弹的画面,学生们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然后接着问学生们飞行员为什么能这么厉害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这时学生就都非常投入地思考起这个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再如,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教师摆脱直接亮出“光沿直线传播”结论的做法,而是利用多媒体播放出现日全食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学生们被美丽的日全食的形成过程深深吸引,这时候再引导学生探究里面包含的物理道理,学生的兴致一下子起来了,并且能够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印象和记忆。

二、利用信息技术演示物理难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很多物理知识和内容是非常抽象的,仅凭老师的讲解和一般的演示是无法让学生深刻透彻的理解,而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对物理现象进行直观形象,而且相对准确地进行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解决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对三种条件下物、像大小变化,物距、像距及像的虚实变化容易混淆,这也导致学生们不能正确进行成像规律应用。而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进行动态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观察二倍焦距内外是像放大、缩小的转折点的动态演示,以及一倍焦距内外像虚实变化,以及物体从远处到镜头近处,像在整个变化过程动态、静态展示,通过演示很容易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从而有效地突破了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了知识。

三、通过信息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实验是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往的物理实验演示中,由于受实验仪器设备的条件限制,达不到理想的演示效果,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信息技术具有逼真模拟等功能,在物理实验演示中通过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一些普通演示实验中学生们不易看清楚的物理现象,以及一些难于操作,甚至现实中不可能再现的一些实验内容,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将实验进行模拟再现、进行微观实验的放大和缩小,从而使这些演示实验演示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并对实验形成感性认识,并为学生将这些感性的物理概念、规律转化为理性认识提供了条件,实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在“光的直线传播”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如果在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时,直接告诉学生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对这一结论存在很多疑惑,甚至不能接受。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就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月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这时候地球上也就会出现阴影,从而形成日食。通过这样的模拟演示,学生看得明白,知识自然就会牢记不忘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的动手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和演示一些物理实验,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的动手实验,我们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传统的学生物理实验中,由于怕危险和意外,实验室对学生的实验限制非常多,有的实验因为会产生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被老师所限制,还有的因为学校实验条件问题,也限制了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而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还能使实验变得更形象逼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例如:在“欧姆定律”的实验中,让学生自主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学生在实验中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他们的实验结果往往和理论不一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电学知识,实验后我通过一个以“电路的实物连接”为中心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有虚拟的电源、开关、电阻、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等器件。然后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选连接方法,自选器材,组成很多不同的电路形式按不同的电路图对实物进行连接,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克服了许多硬件条件上的不便之处,还可以进行任意次的重复,最后让他们自己比较两次实验的结论,从而得出欧姆定律。因此将多媒体课件进行的模拟实验和传统实验有机结合起来,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给我们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优势和便利,有效地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勇于实践和创新,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整合策略,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天宝,等.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彭立主.有效教学: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期刊更多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轻工机械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

红外技术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