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诚信的文章

关于诚信的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诚信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诚信的文章

关于诚信的文章范文第1篇

  学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心得1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古代世界有四大发明,可是其他三大文明都断裂了,只有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我们应该珍惜古国文物,珍惜资源,我还知道:“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卧如弓”的坐、立、行的优美姿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一句温暖的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的动作,都能够表现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我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要做保护野生动物的小卫士,拒食野味,绝不伤害它们。 勤奋是聪明的土壤,勤学是聪明的钥匙。

  我一定好好学习,要做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好孩子,好市民,为我加油吧!

学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心得2

  说到“文明”这个词,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吧,但常说“文明”这个词的我们,是否说到做到了呢?让我们来看看那些不起眼的生活小插曲。

  其实“文明”有很多种,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说说在身边经常出现的“说话文明”。

  “文明用语”这个词我不知看了多少遍,听了多少遍;家长也说,老师也说,加起来,足足有几箩筐了。可是一些同学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没放在心上。有位同学因为骂脏话被我文明的“拒之千里”之外了。

  那是一个沉闷的雨天,本来心情不好,趁下课这之时,一位同学不知是故意还是闲着没事干,莫明其妙跑到这里来骂我,竟然把我妈妈也扯了进听了他说的话,此时的我不竟火冒三丈,已经压抑不住心中的怒火,可心里想忍一下。但前辈说的好“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对呀!既然他先挑战我的忍耐度,我又怎能“亏待”他呢!我站起来对他说“如果我也这样骂你,你心里好受啊?”他无话可说,灰溜溜地走了。从此,我与他井水不犯河水。

  虽然只是一句脏话而已,痛快的是自己,但是伤的是别人的心。这样会使你与别人的距离变远,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自己痛快时,多想想别人的感受,想想将来走上社会的后果。

  文明美德伴我们成长,如果说错了话、做错了事记得要道歉。让文明美德伴随我们一生。

学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心得3

  千百年来的文明美德传承至今,因此我国素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因此,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

  如果你失去财富,那不是失败,因为生命是金钱买不到的;如果你失去今天,那不是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权势,那不是失败,因为生活还在;如果你失去文明美德,那就是失败,因为已经没有做人的权利了!

  文明是一阵清风,爽朗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盏灯,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以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中国式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象征。故宫是两代的皇宫,有着无以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是世界现存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

  文明的厦门,需要文明的厦门市民。文明,像一株花儿,要去修养,花儿需要我们细心地培养,文明需要自己养成,慢慢地从一点一滴开始,虽然微不足道,但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自然会成,文明是自身的修养。乘车让座、帮助盲人等等,就是文明美德,文明美德其实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吗,这就是文明美德。

  前进的路如果还没有铺,那么就应该坚持铺下去;前进的路如果只铺到一半,那么就应该接着铺下去;前进的路如果已经铺好,那么就应该顽强的走下去!文明美德只是大沙漠中一粒不起眼的沙子,文明涵盖了人与所有事物之间的关系,世界需要有文明、有道德的人类生存。

  在今天的世界里,人人讲究文明,文明也无处不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创造更文明的明天吧!

学习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心得4

  世界是一片草地,草地上五颜六色的花朵就是各种各样的文明美德。草地没有了花朵的点缀,将会变得单调,世界没有了文明美德的存在,将会变得混乱不堪。仔细地看看这个世界,那些美丽的花正在慢慢地枯萎。

  大街上,一阵风刮过,随风飘飞的除了树叶,还有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塑料袋在空中“舞蹈”,其他垃圾也四处“游荡”;下雨天,被各种东西堵塞的排水道不断溢出脏水,脏水在街道上肆意地流淌,过路的行人操着方言咒骂着……

  更令人心痛的是小悦悦事件。小悦悦被疾驰而来的车辆连碾两次,十八位路人竟无动于衷,最后还是一位拾荒的老阿婆救起了小悦悦。十八位路人中有的人不管是学识还是身份都比阿婆高,接受过好的教育的他们为什么不申出援助之手?这件事难道不实实切切的反映了现如今人们的道德缺失……

  生在长在礼仪之邦文明古国的我们竟将文明美德丢失了!我们不仅会失去这些美誉,而且,失去文明美德的我们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之中!

关于诚信的文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竞争力 成长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满足单位对现在及未来的要求,经过招聘、选择、培训等形式对人力资本进行有效运用,从而保证单位的效益与人力资本发展的最大化,以实现最优绩效的全部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吸引、鼓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来提高企业的效益。即根据单位的需要,吸引优质人力资源,就新闻文化事业单位来说,比如:文笔较好,新闻敏锐度高,具有管理能力等人才,将这些资源保留在单位中,通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以获取单位最大的利益。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本功能,在管理中有其独有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管理内容上,以人为主,且在不断地变化,着重的是整体性的开发;在管理方式上,比较人性化,针对人力资源各自的特点进行开发与规划;在管理体制上,管理者作为单位的决策层,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

现代人力资源的内容涉及到:对人力资源的选拔、培训,建立激励机制,进行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等各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围绕如何更加充分地开发人力资源来进行的。主要目标包括:(1)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人力资源在自然状态下只能发挥不到30%的能力,若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能力可以发挥超过80%。正因为此,企业要实现其目标,主要手段就包括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但是员工的积极性受到单位的成长空间、个人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工资待遇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就新闻文化企事业单位来说,员工对新闻文化事业是否热爱,是否会得到领导的重要,企事业单位中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否适应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单位相关的领导要调整这些因素,尽力协调各种因素,以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实现单位的效益。(2)增大单位人力资本的存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单位拥有的三大资源。物力和财力资源价值的实施是通过与人力资源相结合产生的,价值的高低受到单位中人力资本的数量,使用程度及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增大人力资本的存储量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3)单位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在对企业的管理中,使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单位的协调,出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最终实现单位效益的最大化。

2.人力资源与新闻文化单位的关系

2.1 成为单位成功的必然因素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降低投入的成本及满足单位员工的需要,来帮助单位实现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对于企事业单位来说,是一种长期的财富,可以提高单位的竞争优势。二战后,日本、德国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力资源的优势[1]。任何单位要想成功,最根本的是拥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和员工。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物力资源,相比于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在不断降低。人力资源在单位资源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的创造力在单位成长中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也逐步成为了现代管理的核心任务。只有拥有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才可以使单位在越来越明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2提高单位的竞争实力

现代,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这使得新闻文化企事业单位不能有丝毫的松懈,竞争的优势不在单单局限于投入的成本低或者是提供的服务的多样性,更重要的是开发出单位独特的优势,提高其核心竞争力。要实现这些目标,单位必须倚仗具有极强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质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可以这么说,要从根本上提高单位的竞争优势,必须重视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资本的开发[2]。假如没有人力资源的开发,单位要想有核心的竞争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单位的竞争优势也无从谈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单位成败的因素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但是人力资源的所有特性不一定都会促进单位竞争力的提升,人力资源具有的能力只有被认可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转化为单位的竞争优势。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为单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促进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3 增强单位的凝聚力

当一个单位发展比较平稳,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时,就表示该单位各方面处于和谐、协调的状态,这样的内聚力可以使单位发达,更快的进步。在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进行研究时,往往对其硬功能进行了强化,而忽视了它的软功能。硬功能包括:对员工的招聘、报酬、晋升及培训等,各个单位由于这些是组织运转正常的保证,所以一般都比较重视。但是对于软功能,如:和员工进行沟通、协调员工间或者员工与领导间的矛盾等,许多单位就容易忽视[3]。实际上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平和了组织正常运转中的各种矛盾,如单位正常运转,说明该单位具有较好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这种软功能的加强同样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甚至是最主要的。有学者指出:单位内部的协调系统包括正面进行调解,倾听,管理员工心中的不满及抱怨,他对协调系统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如果单位相关部门充分地重视正向调解的作用,通过倾听和沟通消除互相的矛盾,单位内部的协调系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状态。对于一个充满和谐,又具有内聚力和向心力的单位来说,肯定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员工的贡献给予必要的奖励,对于员工来说,如果他的心情愉快,积极主动性必然提高,相应的,可以为单位创造更多的财富。

2.4 建立内部品牌

单位内部品牌建设的过程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修养,使员工遵守社会道德,并关心社会疾苦,对工作投入更大的热情。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促进了内部品牌的建设。许多企事业单位往往忽视内部品牌的建设,而在广告投入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终导致失败的结局。如果单位员工的操守存在问题,单位无论如何是不会进步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能为企业建立品牌的工具,以帮助单位提升竞争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新闻文化企事业单位来说,作为社会的风向标,更应该通过建立并维护内部的品牌,成为整个社会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先锋军。

3.如何加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

3.1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文化建设

单位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是企业的文化建设,这种文化是在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及处事原则,并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必备的管理方式。一个单位的价值观、文化等决定了这个单位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员工的质量[4]。以人性化管理为中心的企业文化,通过对员工具有的思维方式及处事方式进行规范,并对其的不良习惯不断进行更正,以实现单位的价值。单位的文化体现了单位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必然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不仅在工作上得到的经济利益有所要求,而且对心理上,比如工作环境、同事间的关系等方面也有要求。为了满足员工在心理和物质上的要求,在文化建设中应综合考虑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共同作用,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来激励员工,比如说,定期去文化名胜地参观学习,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事业部门的不同发展策略进行定期考察交流,出去旅游等。经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的熏陶,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的工作态度。通过单位相关部门与员工进行交心,使得员工有归属感,进一步增强单位的凝聚力,以保持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3.2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对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影响巨大。管理者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有创新思维,并且善于学习,具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能力。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管理者确保政策制度的实施,并维护企业的人事制度,保持该制度的连续性,以促进单位更好的壮大。

参考文献:

[1]许进.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对人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J].管理方略,2003

[2]张忠广.人力资源:企业发展的源泉[J].企业文化,2002.5

关于诚信的文章范文第3篇

信守你的承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信守你的承诺》

柳丝轻拂是对春天的承诺;烈日当空是对夏日的承诺;落叶飘飞是对金秋的承诺;银装素裹是对严冬的承诺。

诚信做人,是对朋友的承诺。陈健为英勇献身的战友金训华立下了守墓一辈子的誓言,36年如一日。为此,他放弃了城市的繁华,放弃了无量的前途,只为了那句藏在心中都未明言的承诺。一句承诺,感天动地,陈健因此而当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恩格斯承诺要在经济上支持马克思,于是他选择从事了自己并不喜欢的商业。一句承诺,使他为的创立建立了的卓著功勋。[ 妙文集更多关于国旗下发言稿,国旗下讲话稿的文章 -miaowj.com]

奋斗不息,是对人生的承诺。司马迁立志著书,许下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人生承诺,即便遭受腐刑,也从未放弃,十余载的含辛茹苦,使他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李时珍嗜医为命,自小便承诺要编著一本准确、完成的药学巨著,27年间,他跋千山,涉万水,亲自试药,用勇敢和执著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最终写就了《本草纲目》。

鞠躬尽瘁,是对祖国的承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自从屈原许下了振兴楚国的承诺后,便一直信守承诺。无论前方的路多么艰险,无论自己受到怎样的迫害。即使投江自尽,也决不违背承诺,与小人同流合污;林则 徐忠 君爱国,,即便被遣戍新疆,仍许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承诺,其忧民之心,忠君之意,令人敬畏。

一个人的诚信是如此重要,但在我们同学当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与同学约好了学习时间,因故失约,没能成行,却招呼也不打;借了别人东西,不按时归还;许下诺言不能够兑现;更有甚者,作业照抄,考试作弊;向父母骗钱到网吧玩游戏;满口谎言,言而无信。有的同学捡到钱时趁机把钱偷偷地装进自己的口袋,在这个时候忘记了礼仪廉耻,忘记了最宝贵的:诚信做人。

从古至今,不守信用的古训还不足以使我们警戒吗?放羊小孩的一次次恶作剧的高喊“狼来了”使他葬送了性命;商人的食言,使他们血本无归等等。[ 妙文集更多关于国旗下发言稿,国旗下讲话稿的文章 -miaowj.com]

关于诚信的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人监考 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296-01

大连市第25中学是一所以健美教育为特色的公办寄宿制普通高中。在大连人眼中,25中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建校历史较短,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入校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处于全市公办高中的最低水平。面对这样一所学校和这样一群学生,学校首先确立了“以人为本,重在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重发展”的工作思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以诚信考试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自控能力、自律意识和品德修养。

一、诚信考场,让学生人格尊重回归

我校德育工作一直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2004年3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以此为契机,学校领导结合学校诚信教育现状和学生实际,经过深入研究,决定从2005年12月开始,在高一年级期末考试中设置无人监考的诚信考场。

1.“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诚信考场”是一新生事物。为了试验顺利实施,学校利用家长会、学校广播站、班会、宣传栏、班级板报等渠道进行大力宣传,将设置诚信考场的意义、相关规定、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尽的解读和说明,使高一学生对诚信考场有深入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许多学生处于好奇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要在第一次考试中成为诚信考生中的一员。

2.自愿报名,郑重承诺

经过广泛的宣传和周密的部署,高一年部从班主任到学生积极性高涨,130名学生上交了诚信考试申请书。学校要求各班主任宣传到位、措施具体、准备充分、反馈及时,考前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和准备工作,对每一名参与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绝对不出现半点差错。自愿参加诚信考试的学生,向学校递交承诺书,郑重承诺:“心无杂念”,绝不违纪、作弊,还要有举报他人违纪的勇气。对于自控能力差、不愿参加诚信考试的学生,学校完全尊重个人意愿,另设普通考场,安排两名教师监考。

3.考前动员,深入人心

考试前夕,学校召集参加诚信考试的高一新生进行考前动员,所有班主任也一同参加。学校领导从凡是有不良信用记录将无法从银行贷款案例入手,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诚信考试教育。并以考试中最不公平的事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发全体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对自己人生成长的重要性,同时号召全体同学“铸诚信品质,做文明新人”,力争在第一次诚信考试中无人违纪、无人作弊,向学校和家长递交一份分数上和道德上都令人满意的诚信答卷。

4.初战告捷,全面推行

前期大量细致的工作和周密的准备,首次诚信考试收到了预期效果:参加诚信考试的130名学生,在无人监考的前提下,无一人违规违纪,考场内气氛紧张、静谧、融洽,考场中设立的学生正、副“场长”很好地完成了考试组织任务。诚信考试在我校全面铺开,参加诚信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2006年5月,第一批91名同学光荣地领到了学校颁发的“诚信考生”光荣证,到目前为止,已先后有2500多名学生获得“诚信考生”光荣称号。

诚信考场的成功实施,得益于我校始终坚持“不断完善、精益求精”的原则。细节决定成败,改革以求发展。在每次考前召开的考务会上,校领导都要将上一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并集思广益寻求改进措施,完善诚信考场制度,让我校的诚信考场走的更远。

二、多措并举,促学生诚信品格重塑

诚信考场,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由此衍生的多项诚信教育的活动和实践,使我校德育工作的很多难点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更多的学生获得了自主成长的体验和喜悦。

一是广泛开展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借鉴诚信考场模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文明走廊”、“文明乘车行”、“文明就餐”、“文明借阅”等系列活动。学生通过诚信考试建立起的那种自信、自尊的品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走廊里安静了,食堂排队打饭时插队的不见了,文化厅里自由阅读书籍不翼而飞的现象消失了。学生的面貌在一天天改变,综合素质在诚信教育的干预中一天天提升。

二是以课题研究推进诚信教育深入开展。2009年5月,我校申请并承担了国家级课题“高中生诚信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将学校的诚信考试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努力探寻学生诚信品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正如我校08届毕业生于平所说:“我的高中生活犹如一场撑杆跳比赛,25中给了我助跑的场地,诚信考试就是我手中的长杆,支撑我跳的更高。这些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品质,是人生永久的财富。高考也许能成就一时,而品行却能成就一生”。

三、成果初现,助青春活力飞扬

十几年的坚守,矢志不渝。参加普通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了多年零违规。无人监考的诚信考试制度在我校坚持了十年,学校的“以诚待人,以信律己”的信念已深入人心。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办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逐年攀升。大连市首批“健美教育”特色项目学校、全国首批“啦啦操实验学校”、中学生健身操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我校诚信考试经验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召开的辽宁省考风考纪工作专题会议上进行了交流。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得益于全体教师“言必信,行必果”的感召,得益于全体学生“诚信为人,诚实应试”的实践。诚信考试制度的推行,也许不能给这样一所普通高中的孩子们重点、名牌的光环和荣耀,但却能给他们诚信做人的自信与自豪。我们始终坚信,抓诚信考试、抓诚信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普通的学校同样能干出不普通的事业,同样能培养出不普通的学生。

“学校诚信立校,教师诚信立教,学生诚信立德”,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坚定的走在诚信教育的路上,把诚信的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让诚信之花开满校园。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1.10.24

关于诚信的文章范文第5篇

一、国内外关于社会诚信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评述

关于信任的社会学研究,最早开始于齐美尔(Georg Simmel)。齐美尔从信任视角对货币这种制度化象征物做出深刻分析,重点阐释了信任的重要性及社会秩序功能,认为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是维系社会存在的基础。马克思?韦伯(Max Weber)则从信任这一重要资本主义伦理视角分析了其对资本主义产生的重要意义。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认为信任来自家庭和血缘关系,信任保证了婚姻关系的产生和稳定,信任更容易建立。评价:古典社会学家对信任的研究为其后研究起到了奠基础、搭框架、提供概念工具等作用,但存在着过于追求宏观理论的兴趣趋势、忽略了微观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上为单纯的定性研究等不足。

五六十年代,美国学者帕森斯(Talcott Parsons)将信任视为约定(交换的一种代表性媒介)的一种结果,而彼得?布劳(Peter Blau)则把信任描述为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因素。两者可谓是对信任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继承和发展。70年代后,社会学对信任的研究逐渐多起来。

此外,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James.Coleman)在《社会理论的基础》中将信任视为社会资本的一种形式,并用理性选择主义视角去解读信任的产生与扩展。评价:以上研究重拾信任研究并将其推向深入,概念工具与理论视角的丰富以及将信任视为社会制度与文化规范的产物,并将之与制度或伦理相联系起来进行文化比较研究,这为国内学界对信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广阔思路和视角,也为本土化研究和反思提供了探讨对象。

(二)国内研究评述

国内社会学从90年代才开始展开对信任问题的研究。其学理探讨围绕着当代中国信任缺失、信任度下降等问题展开。很多学者肯定了信任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及其当代价值。学者们或通过理论考察(张静,1997;潘敏,2007),或通过个案访谈(薛天山,2002),或通过大型社会调查(刘爱玉、刘明利,2012)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从现代生物学的视角来研究信任(郑也夫,2006),对信任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有的学者从中、日、美三国的角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王飞雪、山岸俊男,2002),有的学者则专门研究中国人的信任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李伟民、梁玉成,2002),有的学者探讨了信任的建立与发生机制(彭泗清,1999),有的学者从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杀熟现象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郑也夫,2006),还有的学者从社会转型期对信任类型进行分析与预测(张禹青,2012),等等。

研究方向与内容。1.研究方向集中在组织社会学、政治社会学与经济社会学等分支。如《关系与信任:中国乡村民间组织实证研究》(2004)、《基层政治信任与社区自治组织的成长:遥远的草根民主》(2010)、《社会资本与公民文化的成长―公民文化成长与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探析》(2011)、“华人家族企业的关系信任、利益互惠和差序式治理”(杨光飞,2009)。2.关于中国当代社会信任类型的分析及对策建议。梁颖用“历史坐标中的信任理论”概括西方社会学关于信任理论的历史变迁,“习俗型信任”、“契约型信任”和“合作型信任”是其三种表现形态,且三种类型的信任呈现出“同生共存的历史生态和非均衡发展的格局”,并得出“合作型信任乃后工业社会之理想的信任类型,其对发展基层民主和促进社区良好治理均存有迫切性,至关重要”的结论(梁颖,2011)。“关系信任”与“普遍信任”是另外一对描述信任类型的术语,陈福平通过定量分析着重探讨了市场经济、社会参与同这两种信任类型的关系(陈福平,2012年)。3.信任的建立机制。有的认为信任从传统文化、习俗、宗教中产生,有的认为信任可以通过理性的算计来获得,也有这两种观点的碰撞与融合(郑也夫,2006)。从另一个社会与个人视角来说,有的认为信任与个人因素的关系多,有的认为信任与社会因素多一些(彭泗清,1999)。4.对信任研究所嵌入的中西方学术传统差异的反思与新诉求。反思:翟学伟认为,“西方社会科学把有关‘信’的现象和问题分别放在不同的领域中去研究,这主要源于其部分组成整体以及整体需要分解的探究路径”,而中国研究思维关注重点是部分与整体间的联系。新诉求:“从连续体的角度来重新定义诚信、信任和信用”,重点关注“人与制度的博弈以及转换的问题”,这才是符合国人思维实际的解决问题之出发点(翟学伟,2011)。

研究不足。一是基本概念不清,尤其是诚信与信任的概念有必要厘定清楚,可惜的是,这一问题似乎太过基础而少有学者问津。二是总体上看,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别是对信任的发生机制及信任本质问题还缺乏深刻的研究;一些研究只是在重复外国学者的论述。三是再研究范围上,针对互联网时代下虚拟社会的信任研究不足;对社会诚信研究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后续研究缺乏。

二、“诚信河南”建设的社会学逻辑及其意义

笔者认为,要展开对诚信建设路径的社会学分析,首先要清晰界定诚信、信任等概念,继而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社会学有关信任研究的理论、剖析信任本质及其产生机理,进而结合河南省情着重探讨“诚信河南”建设的意义、路径、要注意的问题及其体制机制的探索与创新,核心围绕的是如何让诚信河南成为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文化基因。

以一个省份为基础展开诚信建设的研究,其意义至少有这样的两个方面。首先从理论层面看,这一研究力图从社会学视角系统梳理有关信任研究的前沿理论,重点突出社会资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结构与文化比较理论对“诚信河南”建设的启发与指导。其次,从应用层面看,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标志着新时期诚信建设课题的提出。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则从提高提高全民文明素质的角度,强调“大力倡导敬业诚信、创新创业、劳动致富、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这又指出了诚信建设的应用价值。但从社会学角度看,诚信建设应用价值的逻辑还在于诚信带来信任,信任带来合作与互惠,其关键在于:一是转变信任类型,以适应转型中的社会结构:从建立在血缘、亲缘关系之上的熟人社会的诚信扩展至带有契约性质的普遍意义上的诚信;二是用制度保障诚信建设:突出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层面的诚信制度建设;三是具体的体制机制保障。因此,这一研究着力从诚信建设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系统作用与发力机制角度去发掘、深化、拓展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再次,从方法的层面看,这一研究还可以尝试采取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回顾诚信在20世纪我国的发展状况的同时,系统梳理中原文明中的诚信史,从而为当代社会诚信问题出现提供历史与思想背景。

三、从社会学的视角构建“诚信河南”建设研究的大纲

具体来说,从社会学的视角构建“诚信河南”建设研究的大纲应该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等诸多方面。

研究的主要内容。具有可分为七个方面。1.“诚信河南”建设的社会学理论基础:此部分在系统梳理信任研究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社会资本理论、风险社会理论、社会结构与文化比较理论论对于“诚信河南”建设的启发与指导作用。2.中原文化中的诚信传统、现代价值及其超越:中原文化中的诚信传统;中原文化诚信传统的特点;中原文化诚信传统的现代价值;中原文化诚信传统的超越:诚信类型及其转换的社会背景。3.“诚信河南”建设的社会学意义:“诚信河南”与社会转型;“诚信河南”与风险社会的应对;“诚信河南”与简化复杂环境、拓展社会资本;“诚信河南”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基因;“诚信河南”助推企业转型升级、锻造核心竞争力。4.“诚信河南”建设的基础、原则、任务、目标体系及其实现。5.“诚信河南”建设中要注意的几个关系: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诚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诚信与法制的关系;诚信与个体素质的关系.6.“诚信河南”建设的机制创新:信用监督机制创新;信用自律机制创新;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创新.7.“诚信河南”建设的系统探索:“诚信河南”与政务诚信系统建设;“诚信河南”与商务诚信系统建设;“诚信河南”与社会诚信系统建设;“诚信河南”与司法公信建设

在基本思路上,首先梳理信任研究的专业理论,为理解和剖析“诚信河南”提供理论解读视角。接下来分析中原文化中关于诚信传统及其历史性超越的必然性,从而为“诚信河南”建设提供社会思想史背景。第三部分则重点从专业角度剖析“诚信河南”的重要意义,突出其与社会转型、风险社会、社会资本理论、信任理论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了这些基础性问题之后,第四、第五和第六部分则对“诚信河南”进行了思路设想与制度设计,勾勒出“诚信河南”建设的理想类型。

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三种方法。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将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诚信河南”的信任研究理论基础的梳理;二是“诚信河南”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阐释与分析;三是如何让诚信体制机制创新确保“诚信河南”建设实效,包括“诚信河南”机制创新、“诚信河南”系统探索;四是如何将社会学理论中有关信任的理论研究与河南诚信实际进行有效联系,即西方学术话语体系与河南实际如何有效衔接;五是如何研究出符合河南实际的诚信机制创新与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