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检验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控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检验质量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检验质量控制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第1篇

1.1检验人员综合素质过低

在临床检验过程汇总检验人员对检验工作进行操作,并对检验结果负责。因此对于正像检验工作而言,检验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检验水平的好坏。而现阶段临床检验人员对质量控制缺乏足够的认知,在工作中难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对于各项检验工作不能够按照规范有序的进行,往往对于每一项检验工作总是拖延。在检验时操作流程不符合要求,存在着盲目、混乱、操作生疏情况。还有一些检验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在进行操作时不能够熟练的完成各项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设备仪器开始引入到临床检验工作中,而部分检验人员缺乏知识的再学习意识。对于一些新的设备仪器以及新的检验手段缺乏了解,在检验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检验方法,大大的增加了检验的难度和时间。对于一些检验操作步骤理解错误,造成检验失误情况的发生。

1.2管理部门管控监督不到位

临床医学检验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在进行医学检验时难以规范化管理。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形同虚设,无法切实的对临床检验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调查显示目前临床检验工作较为混乱,存在着同一个检验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结果,或者对于同一个检验项目进行多次检验。这样极不利于检验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对最终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难以有效地保证。对于一些临床检验工作护士该工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引起高度的重视,造成检验结果没有可比性、准确性较差情况发生。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对质量控制难以起到有效地引导作用,无法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调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采取冷漠态度,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等。1.3相关规范制度不完善随着各种新的检验设备以及检验手段开始引入到临床医学检验之中,之前的规章制度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更新的地方。在对临床检验相关制度规范进行制定和完善时,许多医疗部门缺乏和检验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因此所作出的制度、规范缺乏实效性,脱离现实难以在实际的工作中起到作用。所制定的规范相关操作步骤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在具体操作起来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规范和制定的束缚下,导致临床检验人员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感动慌乱、毫无头绪。

2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2.1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

临床检验人员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需要切实的引起检验人员的高度重视,做好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对于部分检验人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在他们的意识中质量控制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不需要浪费太多的精力在上面。这种看法是严重错误的,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开展需要每一名检验人员的努力。而如果在检验工作中不重视质量控制,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失误发生,最终使得质量控制难以在检验工作中切实的落实开展下去。检验人员要切实的对质量控制加强认识,端正态度,在检验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谨科学。检验工作是一项比较精细的工作,需要每一名检验人员将这些工作用心的做好。临床检验是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一项必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治疗。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将患者的利用放在第一位,以患者为中心做好自己的工作。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仅要熟练的操作各项检验仪器设备,还需要对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流程、各个环节加强了解。通过加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有效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2加强对临床检验的管理和监督

随着人们对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程度的认识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设置临床检验项目。不同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工作进展不同,管理手段和监督力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应该切实的加强临床检验的管理和监督,从不同的程度切实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设立临床检验管理部门,对临床检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的抽查临床检验工作进展情况,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的提出并督促其改正。对临床检验项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临床检验工作关系重大,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对于患者接下来的治疗有着巨大的影响。应该切实的提高医院的管理、监督力度,将质量控制切实的在工作中落实和开展。标本的采集要符合规范,保证采集标本的无菌。在采集标本之后要立刻送检,防止延缓造成标本变质或者遭受污染。标本在送检过程中药严格避光、无菌,防止标本出现异常反应。

2.3加强临床检验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各项临床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均需要认真、负责的完成,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水平的提高,各种新的检验仪器设备不断地出现。要求检验人员定期的参加由医院组织的培训,对新的理论知识和新的操作技能进行学习。对于医院引进的仪器设备要做好维护工作,保证设备正常的运行。定期的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安排专门的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保养。时刻保持检验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每一项检验工作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进行。如果设备出现损坏或者不见缺失,需要做好书面记录并上报维修、更换。检验工作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要求每一名检验人员在工作时都能够根据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建立健全相关的检验制度,在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在检验工作中要主动的分享自己的经验,遇到不懂得问题及时的请教他人,争取每一项检验工作的准确性。

3讨论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测;现代医学;设备管理;质量控制

1 引言

伴随着世界经济与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医疗技术的发展在现当代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临床免疫学检验工作而言,已成为现代医院诊疗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地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进行控制已直接影响到临床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间接影响到最终地临床治疗效果。由于在整个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免疫检验标本从采集到结果的检验需经历的环节较多,这就对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以及争端方法的熟悉程度及综合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对与之相关地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于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的所有与之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的能力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师及其检验人员要求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及其顺序须做到规范化和统一化,完全按照相关标准来严格执行,从而达到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并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

2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作为临床免疫检测以及质量控制的两个主要方面而言,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对于整个临床免疫检验是不可或缺的;室内质量控制主要是指用来监测样本测定准确度的措施,从而达到确保对检测结果一致性的目标;室间质量评价是指联合多家实验室对同一采样样本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处理措施,这种措施常常是在室内质控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种方法来对实验室的检测水平进行最终的评价,是实验室加强室内控制的基础。最近几年,随着质量控制在整个实验管理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大,在将整个样本的检测准确度不断提高的前大提下,临床免疫检测人员对整个样本检测的所有步骤均需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3 提高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方法

3.1 标本采集与设备管理的优化

作为检验分析前对质量控制的要求来说,检验人员首先需要做到对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密切注意整个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样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的使用时间和方法、采血的姿势、抗凝剂和稳定剂的选用情况。免疫检验工作,首先要求检验人员注意对整个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工作。不同的采样试验对所采集的标本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于大多数以病人血清为标本的免疫检验而言,采集血清的时间应在清晨被采集者未进食前为宜,保持针筒的干燥性,抽血完成后需要马上除去针头并将所采集到的血液注入到干燥的试管内,注意在整个注血过程中采样人员的注血速度不宜过快,不能对所采样本进行振摇等一系列不允许的动作,以防溶血。在将整个血清分离完成后,应及时送往检测,如需要求对所采试样进行保存的话,可将试样置于冰箱内冷藏,不宜速冻,以防止因为反复冻融而对整个检验结果产生不良的影响。作为对测定的血清标本的收集过程来说,激素类和治疗药物的使用要特别注意收集时间的变化以及检验人员的变化对整个测定结果的影响;其次,在采购人员对于相关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方面也同样对整个测量结果有着十分大的影响;作为整个检验的执行者来说仪器设备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对检验结果的精确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整个检测结束后要注意地成套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工作人员要经常对温度计、水浴箱、酶标仪、稀释棒、恒温箱、吸量管、分光光度计等临床免疫检验的仪器设备进行核定、校正以及检查等工作,从而确保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减少实验过程中因为仪器所引起的误差,继而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最终为意识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提供最有用的保障。对于当今品鱼龙混杂,质量不一的试剂市场来说,慎重选择且经常对试剂性能进行有关试剂的检定工作是保证检验成功的重要因素。

3.2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的主体,是整个免疫检验过程中最积极、表现最为活跃的因素。在免疫检验过程工作的所有环节,都需要靠人来对整个试验进行操作和把握,最终实现对整个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目标。因此,在整个临床免疫检测过程中检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会对整个免疫检验的质量和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就要求临床免疫检验的工作人员要每天按时对相关检测设备进行消毒、搞好实验室的卫生;做好相关实验仪器的定期检查工作:如冰箱、恒温箱、水浴箱、酶标仪、荧光显微镜等,做好对整个实验仪器的记录使用情况,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按规定进行免疫检验的质控工作,并分析情况做好记录,签字等工作。

4 小结

因此,对于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的过程而言,对免疫检验做好全面的质量管理是确保整个临床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在对免疫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到对标本进行检验的这个过程需经历很繁琐且比较复杂的一系列环节,因此,就要求临床医师必须要熟悉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及检验人员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各种影响因素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须做到规范化,完全按照标准进行,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洪滨,王晗,刘立明,等.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作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

[2] 董书民.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8).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血液;检验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133-01

各种检验质量的控制均分为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1]。随着检验设备精密度的不断提高,检验中的质量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因此,检验前的质量控制对检验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对ALT,和血液传染病的检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检测的关键。笔者现就血站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分析如下:

1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 受检患者:若在受检者进餐后立即进行血液采样,则其血浆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指标都将有所提高。若其食物中包括动物血液,更可能引起粪隐血假阳性。受检患者于血液采样前的运动情况也对诸多检验项目的测定结果有着影响,如部分受检患者由于运动,使得其血糖、乳酸、丙氨酸等含量升高;以及与肌肉有关的血清酶,如CK、LDH、AST等在运动后的测定结果也都会有所提升。

1.2 仪器标本分析:采用瑞士造FAME24/2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仪器配备15个控温孵育槽,5个常温孵育槽,2个洗板单元-1、2,3个试剂分配单元-1、2和终止);FAME 16/2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配备15个控温孵育槽,5个常温孵育槽,1个洗板单元-1,2个试剂分配单元-1和终受检患者的可能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从而由于的差异造成受检者组织间液及血浆而平衡的改变,进而会较为明显地改变受检者细胞成分及大分子物质。例如,部分患者在由卧位改为站位后的一段时间内,血浆白蛋白、总蛋白、酶、钙、胆红素、胆同醇和甘油三酯等浓度会出现升高的状况。从而影响了样本质量。

其次,压迫时间过长会造成生化检验失效。据统计,止血带压迫3分钟和1分钟相比,血清总蛋白、铁、甘油三酯、胆固醇、AST、胆红素分别增加4.7%、6.8%、4.9%、5.0%、9.2%和8.3%,而血清钾则下降6.1%[3]。受检者的溶血标本也会影响检验结果。若血清/血浆浓度较待测物细胞内浓度低,在使用草酸钾、氟化钠以及淀粉酶、转氨酶、磷酸酶等抗凝剂时,由于其会与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从而使得检测结果是真。结果会造成严重影响。

1.3 标本运送:由于在运输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过多,例如温度、污染等情况的存在,造成检测结果失效的事件也经常发生。

2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点

2.1 多次采样及时送检:为了有效防止患者因运动、饮食以及机体本身的周期性波动造成的血液成分差异,应多次采样,每次检测最好在一天的同一时间进行。在血液样本采样后,应立即送检血氨、血沉、血气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等常规项目。

2.2 防止过度空腹:通常,在进行血液生化检验前会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晨采血,空腹时间约12-14小时。然而一旦空腹时间超过24个小时,某些检验会有异常结果。例如血清胆红素可因空腹48h而增加240%;血糖可因空腹过长而减少为低血糖;血脂空腹过度,甘油三酯、甘油、游离脂肪酸反有增加,而胆固醇无明显改变。因此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

2.3 注意抗凝剂的使用:因抗凝剂种类繁多,抗凝原理各异,所以应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选择适当的抗凝剂,否则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3 血液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应在受检者晨起及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且受检空腹时间应控制在12 h左右。受检者不应在采血前进行剧烈运动,应保持平静的状态[4]。采血时,不要挤压皮肤,要使血液自然流出。应对采集好的标本进行标记,立刻送检,尽量避免标本在转移过程中受到强力振荡而造成标本溶血。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抗-HIV、抗-TP等存在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多为问题,因此在血液标本不断增多的特殊情况下,尤其应重视检验样本的质量,严格控制检测质量。考虑一是控制AT+2加样速度和FAME运行启动时间,确保ELISA自动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原则是酶标板的加样速度既不能赶不上FAME的进板需要,加样结束的酶标板也不能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在FAME中进板;二是及时测定显色酶标版,严格依照要求控制显色温度和时间,杜绝出现因吸光度起伏影响到检测结果现象发生;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室内质量,一般发生室内质量失控现象,因将失控般重做应查找原因,确保所递报告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血液检验的要求越来越高。检验人员及机构在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还应建立一整套健全可靠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临床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石凌波.检验医学分析前质量控制.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0

[2] Nathan PJ,Jayaselan AS.modulation of plasmanela to ninconcentrations by changes in posture[J].Pineal Res,1998,24:219-223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第4篇

尿液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对患者无损伤,报告迅速等优点,能及时反映出泌尿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相关疾病。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因检验标本量大,中间环节多,经手人员复杂,成为质量控制最薄弱的环节。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中,有80%的报告最终可溯源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为加强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进而加强全程质量控制,笔者对本院2009年1~3月尿液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资料与方法

标本来源:2009年1~3月期间尿常规检验的所有标本。

方法:分别统计住院、门诊及体检患者尿常规检验标本数量及不合格率,分析产生原因。

结 果

不合格标本来源:本院2009年1~3月共接受尿常规检验标本11 303例,不合格标本68例(060%),其中住院患者5479例,不合格标本59例(108%),门诊患者5824例,不合格标本9例(015%)。

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不合格标本产生原因及分布,见表1。

结论:不合格标本主要来自住院患者(8676%),最常见的原因为标本量少(6029%),其次为标识错误(1324%)、申请单填写不详等,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提高认识、加强管理来杜绝和避免其发生。

讨 论

质量是检验科之本,不能保证检验工作的高质量,就发不出准确的检验报告,检验科就没有立足之本。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03年3月正式颁布《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既ISO/ICE15189),文件的核心就是加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文件指出分析前的程序包括检验申请、患者准备、样品采集、运送及实验室内的传输,这些过程大部分是由检验科以外的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护理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完成的,检验科人员无法直接控制,存在管理上的空挡,而这个过程占整个检验过程所有时间的70%。有学者曾统计,分析前误差占54%,其中医生开出的申请单不合格占15%,护士采集标本不合格占31%,采集或留取标本的时间不对占8%。

检验申请:这项工作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检验申请单应填写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服药史、特殊的病理变化、与检验有关的既往病史等患者相关资料,所住科室、病房号、住院号,申请医师姓名、科室,申请检验的标本类型、检验目的,并粘贴该化验单产生的惟一条形码。

患者准备:患者准备是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关键,常被临床医护人员忽视,患者的用药及饮食均可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维生素C浓度>100mg/L时,GLU、BLD测定呈阴性反应。大量使用头孢霉素或庆大等药物时,白细胞可出现假阴性。选择尿蛋白检查的肾炎患者,多使用青霉素治疗,注入的青霉素90%以上通过尿液排泄,而这些青霉素可干扰尿蛋白的检查(干化学法出现假阴性、黄硫酸法出现假阳性)。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可使尿蛋白检测出现弱阳性,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可导致尿糖阳性。

标本采集:标本的采集量、采集时间等都是控制的难点。检验申请单开出之后,临床医师和护士有责任和义务向患者提供有关自我准备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指导患者采集到合格的标本。

标本运送:这个过称是现有制度最薄弱的环节,人员复杂,较难控制。应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缩短储存和运送时间(尿液留取后超过2小时送检可导致某些结果不准确),尽量指定专人及时送检。运送过程中,要避免标本污染和丢失,注意生物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及意外发生。

实验室内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科人员接到标本后,首先要核对标本与化验单的一致性,检查尿标本是否合格,接收合格标本。做好标本的预处理,防止污染和张冠李戴。检验人员要搞好仪器的日常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严格操作规程,搞好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措施:①加强沟通:a.加强检验科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检验科应制定出标本采集、运送的注意事项,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到临床医护人员手中,积极解释宣传,取得医护人员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能够对患者进行宣传和告知。b.加强医患沟通:临床医师、护士、检验人员对患者有告知义务,标本采集前应将注意事项、采集方法、影响因素等,详细地向患者解释清楚,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提高检验标本的合格率和检验结果的可参考性。②加强管理:准确的检验结果应该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建立和健全分析前阶段质量保证体系,建立送检标本的验收制度和验收程序,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有退回或拒收的标准和程序。要定期分析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进一步落实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各项措施,使之落到实处。分析前的质量保证工作应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去,并定期分析、不断改进。

总之,检验科要搞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离不开临床医师和护士的理解、帮助、支持和参与。

参考文献

1 丛玉隆.临床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及对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483-487.

2 王桂东.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41-4543.

检验质量控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血液;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5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306-01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实验室的检验仪器也越来越精密、快速、操作简单,为实验室检查提供了准确可靠的结果,但是不可避免的人为因素会使结果出现质量问题[1, 2]。本文对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会影响检验质量的各因素,并严格控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1年10月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患者300例,年龄2-67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154例。所以患者都采取静脉血和末梢血。

1.2标本质量控制:由于静脉血稳定并且重复性好,选择能顺利抽取血液的静脉,所以尽量选择肘静脉采血,其次为手静脉或内踝静脉,婴幼儿常选择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1/3处。用碘伏在穿刺部位做好消毒,也可以采集手指血,但是血液成分容易沉积,各项目计数会有误差。血液采集后立即拔下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注入压力不宜过猛以免发生标本溶血,快速注入抗凝剂后加塞,反复颠倒6-8次。采集结束后血液标本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在采集血液标本后5min内或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得到的结果较为准确。EDTA影响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较小。血液标本的质量受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影响较为广泛,血液比例过高,则抗凝剂不足,会导致血液标本中出现微凝血块,在检验时微凝血块会阻塞仪器,影响检验结果标;血液比例过低,则抗凝剂过高,严重影响检验结果,重新采集时要做好标注。选择符合国家质检标准的采血器,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做到采血准确,就会得到合格的标本。血液标本采集后立即由专人送检,防止出现差错。不能立即送检分析的标本要在冰箱冷藏,冷藏时间低于4h。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呈红色混悬粘稠状态,所以要对血液进行准确的稀释才能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RBC、PLT的稀释倍数一般为10000-30000倍,WBC、HGB一般为250倍,稀释倍数过低则细胞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高则测定容量内的血细胞数过少,严重影响检验结果。

1.3仪器质量控制:检验仪器要放置在清洁、干净的环境,温度为18-25℃,湿度为30%-80%,安装稳压器保证稳定的电压,较好的接地装置防止发生静电。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仪器在使用一个阶段后要进行全面的校准,并且定期进行保养。彻底清洗仪器的管道,去除残留吸附的物质,用配套的校准物质和仪器进行校准,没有条件时用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或规范操作的监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为校准物校准。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清洁,保持仪器内部干净,避免发生管道或小孔堵塞,建立日常使用记录、维护记录和故障维修记录。每日开机后做好室控,检验时将抗凝血标本充分混匀,无凝块,抗凝标本在收集后的5min内或 30min后,8h内(室温)检测,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细胞准确数据的标本可在冰箱内存放 24h。预稀释标本在标本制备后 10min内测定,稀释液中添加细胞稳定剂,预稀释标本的存放时间低于4h[3]。

1.4检测分析后质量控制:认真分析每一个直方图及参数变化,判断计数结果是否准确,是否需要镜下检查,结果是与临床相符,对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根据具体情况是否进行镜检,与临床医护人员协作队结果进行探讨,不断改进。

2结果

见表1。

0.6913.25±1.04181.23±22.65通过表1可以看出静脉采取与采取末梢血在血常规检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3结论

血液常规检验是临床判断的一项重要检验项目,所以质量控制十分重要,首先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工作人员要对仪器的原理、使用、维护、保养注意事项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能够熟练地操作仪器,当仪器发生故障时能准确及时的处理,对使用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能够判断准确无误的出具检查报告。对实验中标本采集、抗凝处理、稀释处理、结果处理都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理,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1]谭宗宪.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