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施工缝

施工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施工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施工缝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returning "three-step" on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this paper leads to the problems in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construction, and then proposes correct approaches for the specification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关键词: 楼梯施工缝;规范;位置;问题

Key words: stairs construction joints;specification;position;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5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30-02

0 引言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有一个不成文但全国流行的“行规”: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即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楼梯梯段与平台交叉点向上三个踏步的位置。遍查有关资料,从无规范对此有过规定,但为什么执行同一标准的工程质量在全国各地执行时实体工程质量千差万别,而此要求却在全国东西南北如此一致呢?为此,我们从规范演变历史和其作用进行技术分析,以达到彻底消除陈规陋习,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1 各阶段规范对施工缝的要求

1.1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规定:第4.4.17条施工缝的位置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助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①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②与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毫米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③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④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⑤双向受力楼板、厚大结构、拱、穹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刚架及其它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1992)第4.4.18条与上述内容几乎没有改变,直接引用。

1.3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0版)

7.4.5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条文解释:

7.4.5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承受动

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1.4 《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50666-2011)规定:

8.6.3垂直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有主次梁的楼板施工缝应留设在次梁跨度中间的 1/3范围内;

②单向板施工缝应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

③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

④墙的施工缝宜设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 1/3 范围内,也可留设在纵横交接处;

⑤后浇带留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⑥特殊结构部位留设垂直施工缝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5 由上述规范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GB50204-2002规范以前对施工缝设置有明确规定,总体思路是对横向结构施工缝要求留置在剪力较小部位,但均没有对楼梯进行专门规定。GB50204-2002出台后,取消了有关具体规定,而要求“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GB50666-2011在大部分内容沿用旧规范的同时,亮点是提出了楼梯施工缝设置的问题,但其说法是“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这里的关键词是:宜、端部、1/3范围内。也就是说从梯段1/3处至端部范围内均可以留置施工缝,没有强调剪力最小的跨中1/3范围。

2 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的来历

从技术发展的历史看,上述规范也基本反映了技术发展的历程,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混凝土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当低,200号就算是“高标号”了,且当时混凝土性能相对很低,拌制还处于简单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状态。由于实际情况,对于当时的住宅楼现浇楼梯来说,施工缝当然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对于当时的砖混结构住宅建筑来说,一般层高也就在2800~3000之间,楼梯大多采用双跑形式,因此,“三步”正好是梯段板1/3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当时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技能较低,对于规范详细内容理解并不完整,但大家都知道最常用的就是必须执行楼梯施工缝返三步是必须执行的铁律,通过现场管理人员把这一传统传承下来,类似如今不懂交规的人都知道不能撞红灯,以至于到现在都难以改变。

3 楼梯施工缝的技术分析

楼梯施工缝上返三步,亦或现今有人解读为梯段中间1/3跨留置施工缝,一直被认为是质量最有保证的原因是该部位混凝土结构承受剪力较小,从实际情况看,其实混凝土抗剪力相对于钢筋来说很小,在现今混凝土性能已经与早期不可同日而语的时代,而从施工角度来说,施工缝留置在梯段板中间部位弊端极多:首先,在第一次支模时,由于是“上返”,无可靠地参照物和固定措施,完全靠工人自行测量、推导位置尺寸、标高、角度,操作难度很大,很容易出现偏差,一旦出现偏差,极易造成底板不平、构件严重变形的情况,对结构受力和外观都影响极大;其次,第二次支模时,要拆除部分已完成的模板才能往上支模,此过程时间很短,但楼梯构件一下子变成悬挑构件,极容易导致内部裂缝;第三,施工缝不好处理,接缝处的混凝土往往不密实或由于垃圾清理不干净形成夹渣。很显然,在此楼梯施工缝留设在梯段跨中是弊端远远大于利。GB50666-2011在大部分内容沿用旧规范,有抄冷饭嫌疑,即使对有“楼梯梯段施工缝宜设置在梯段板跨度端部的1/3范围内”说法,也易引起人们对上返三步的联想,显然是不严谨的。

4 现实施工存在的问题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而一般施工技术人员均在施工方案中忽略此要求,对施工缝尤其是楼梯施工缝留置处理缺少明确要求和说明,也是导致现场的原因。部分质量监督人员缺少对规范的变化熟悉、了解,固执己见、思维僵化,而施工单位又碍于地位不能据理力争,导致其错误扩大,影响范围更广。

5 正确的处理方法

建议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时,施工技术人员要认真学习规范,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建议将楼梯施工缝留置在梯段的端部的梁截面内,并在方案中明确处置方法,画出节点大样。如果相关部门决议不许可,也可适当调整设置在楼梯平台内,回避施工缝留置在梯段中间的问题。

6 结束语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了解新规范、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才能适应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一些传统的陈规陋习不能“入乡随俗”地一味迁就,而是要科学地应对解决。既可减少工人施工难度,也有利于工程质量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崔福秀.探析楼梯施工缝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2(35).

施工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水池工程;施工缝;施工研究

虽然现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新科技和新技术不断开发研制,新的工艺不断引入到施工建筑行业,但是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之下,很难一次性的就完成特别巨大的钢筋混凝土的施工,因此就需要在一些位置设置水平施工缝,实现分时间段的建筑施工。水池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施工缝的施工和质量,它的防水效果将直接决定着水池工程的成败。当前导致施工缝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总结出来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进行模板支护、怎样科学处理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采用哪些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对混凝土进行施工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措施将之解决。

1施工缝位置及接缝形式的确定

当前我们国家在混凝土施工规范之中详细规定,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处于一个相对来说受剪力特别小而且能够方便施工的地方,一般我们在进行水池池壁施工缝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将之位置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二百到五百毫米的竖壁之上,并且要和此处的护膜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施工缝的接缝形式多种多样,平常我们常见的有平口、企口以及设置止水带等等方式,下面对这三种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第一,平口施工缝在所有的接缝形式中是最为简单和易于施工的,但是它有着无法克服的缺点,就是它的渗水通路特别的短,因此极易造成渗漏的发生,当前在水池的建设之中很少再使用此种方式。第二,企口施工缝在水池施工中也存在极大的弊端,而且它的施工难度相比较来说特别大,最终的质量也不能进行保证,一般的企口缝分为凸缝和凹缝。凸缝的缺点是我们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凿毛处理,此时特别容易把凸楞碰掉一部分,这就会极大的缩小了水的爬行坡度以及距离,最终导致发生渗漏的情况。凹槽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它的水泥砂浆粉末特别不易清除干净,导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后,出现一条特别明显的夹渣层,这会对新老混凝土粘结产生重大的影响,给水池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留下渗水的隐患。第三,在施工缝中设置止水带。传统的止水带使用的材料都是橡胶,但是橡胶呈现的是柔韧性,在施工安装的过程别不容易将之固定,所以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别容易将它挤压变形,并且产生移位,自救给局部漏水带来了隐患。另一方面,因为橡胶特别容易氧化发硬,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失去止水带的作用。现在我们可以应用钢板材料的止水带,它一般将宽四百毫米厚二毫米的钢板来当做止水带,效果非常的好。钢板止水带的优点是:首先它的使用特别方便,可以事先根据需要将钢板加工成需要的宽度和长度,运送到施工现场直接焊接就可以;其次钢板不容易发生形变,并且特别容易固定,可以将它固定在水池两侧的模板支撑系统上之后来进行施工,或者也可以在距离止水板上缘三十毫米处钻孔,将钢筋棍穿入其中,并把它和横向钢筋焊到一起,此时因为止水板上有孔,所以能够根据需要左右调整位置,进而确保了止水板能够真正的处于中间位置;最后因为我们留的施工缝上下有二百毫米高,高度足够,爬水坡也具有相当大的坡度,所以能够有效的进行防渗漏。

2施工缝处模板的支护

水池施工缝处模板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施工中如何避免池壁模板支撑不牢、垂直度控制不好以及上下模板接触不严密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下面我们从施工缝以上和以下两种情况来深入研究和分析支模方案。

2.1施工缝以下的支模方案

第一步我们需要在混凝土垫层上固定三排60*60*8毫米的钢板,间距为1000毫米,一排设在池壁外侧边缘处,用长20毫米的角钢与其焊接,这个角钢的作用是限制池壁外侧模板向内移动,另两排设在池壁内侧边缘外,用来固定角钢支架,同样用长20毫米角钢与其焊接,这样池壁内侧吊模既有了支撑点又能固定内模不致外移。另外还设置了对拉螺栓,对拉螺栓的横向间距为700毫米,纵向间距为600毫米,这样有利于控制池壁的截面尺寸,施工缝以下第一排对拉螺栓的横向间距为350毫米,且间隔使用,余下一半用于施工缝以上的模板固定。第二步我们需要在内模的施工缝处增加角钢,用螺栓与钢模固定,它的作用是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抬高40毫米左右,这是因为混凝土经振捣棒振捣以后表面混凝土分层明显,水泥砂浆和多余的水分被挤上升,容易形成几厘米厚的砂浆层,这样在混凝土凿毛时将其一并凿去就很容易凿出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使新老混凝土结合得更好。

2.2施工缝以上的支模方案

有了下部模板的基础,上部模板的支护相对容易得多,主要考虑加强上部模板的稳定性,在施工缝上下模板相接处上层混凝土浇筑时所受的侧压力最大,容易产生胀模现象,采用U型卡环扣住,以加强上下模相接处的强度和刚度。

3新老混凝土的结合

3.1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

施工缝浇筑混凝土之前,首先要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表面凿毛,即凿出混凝土中的碎石来,然后将浮粒和杂物清除干净,用水冲洗保持湿润,再进行混凝土浇筑。如果混凝土尚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过早的凿毛,将影响池壁的钢筋、钢板止水带与混凝土的粘结握裹,对结构受力及防渗不利,但如果凿毛过晚,混凝土已达到一定的强度,则施工困难,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新老混凝土的结合强度。一般来说,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十左右时即可开始凿毛作业,夏季一般24小时以后,冬季则在混凝土浇筑后二到三天进行。

3.2设置钢筋网

在施工缝下面混凝土浇筑时,还可以用设置钢筋网的方法来解决由于混凝土的离析和分离而产生的素混凝土薄弱层。具体的做法是在施工缝平面上下各200毫米处分别设置螺纹钢筋网片于止水带的两侧,沿水池池壁长度方向置于两排主筋之间的素混凝土薄弱层中,这就可以有效抑制水泥砂浆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4混凝土的施工

4.1钢筋工程

在钢筋绑扎时,对保护层的厚度可用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垫块来控制,在施工中应注意不得有误差,同时也应绝对避免用钢筋填塞,以免造成引水通路。控制钢筋位置的措施主要采用电焊方法,为保证质量最好将施工缝上下两道横向分布筋与竖向插筋焊住,这就有效的控制了钢筋的位置和间距。

4.2混凝土工程

普通的混凝土的抗渗性不是特别的强,尤其是用于水池工程施工的混凝土,对其抗渗性更是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就必须想办法来增强它的密实性,而实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以减少对于水分的需求,这样就能够适当的增强密实性。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科学严格的对混凝土中的水灰比进行科学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砂率和水泥的混入量,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抗渗性。

5结语

水池施工缝漏水是常见的工程弊病,如果在施工中采用较好的接缝形式,科学合理地进行模板的安装,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陈哲,李建楠.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实践[J].山西建筑,2006

施工缝范文第3篇

楼梯施工缝有3种留法,具体如下:

1、留置在梯梁两侧,上行楼梯板筋留出。

2、留置在梯梁1/3处,下行梯板浇完,上行梯板与梯梁相交部分不浇,该部分施工缝留置在板上梁边。

3、留置在梯板长度的1/3处。

施工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 施工缝; 处理

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被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混凝土结构多要求整体浇筑,但在实际工程中,往往在诸如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时间、施工组织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下,较难完美地实现结构的整体浇筑,当停顿时间超过混凝土运输和浇筑允许的延续时间,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便成为混凝土施工缝。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一环,若设置及处理不当,在外力作用下一旦发生破坏该处往往首当其冲,轻者造成开裂渗漏,影响工程寿命,重者甚至可能造成质量事故,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施工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缝问题,力求将施工缝对结构的影响降至最低度。现结合实践经验,就施工中如何严肃妥当地处理施工缝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各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缝留置位置

关于施工缝的设置位置,各混凝土结构构件不同,其位置也各异,但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较低,因此原则上施工缝宜设置在构件的剪力较小且适于施工的位置,或是在结构中较为不重要的部位。在设计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缝一般可按如下方式留置:1)) 构造柱虽非结构构件,理论上而言其水平施工缝可留设在任何位置,但为了便于施工,通常做法是将柱子的施工缝留置在水平方向的板面和梁底。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规范规定其水平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 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但在实际施工中,若端面尺寸无具体规定,一般认为和板连接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筑,只有梁的高度> 1m 时,才允许单独浇筑大断面梁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3)对于单向板而言,由于其是短边跨受力,而施工缝的留置考虑的因素以剪力为主,因此单向板施工缝可留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4)有主次梁的楼板,由于梁靠近支座处剪力较大,在梁跨中1/3范围内剪力比较小,因此施工缝应留置在该处为宜。5)墙上的施工缝,留置位置以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为宜,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6)楼梯上的施工缝,根据规范“应留在梯段长度中间的1/3范围内,这主要是依据构件受力情况出发,而实际工程中,为方便施工,笔者认为也可留在每个楼层梯段的根部。7) 双向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其他复杂结构以及承受动力荷载的设备基础、吊车梁等构件,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确需留置,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留设,并按混凝土施工方案进行。

2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设置方法

施工缝又分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前者是指以分层法进行混凝土浇注,对较高的结构物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高度时使用。后者一般用在混凝土结构物较长时,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的长度时,按照垂直分段浇注的施工接缝,也有根据工程结构的需要,按45度接缝施工的。一般而言,水平施工缝的设置较之垂直施工缝简单,待混凝土浇筑至施工方案中规定的标高时停止浇筑,待下一次浇筑即可形成。垂直施工缝的设置则主要分如下三中情况:1)设置梁的垂直施工缝时,应满插到梁底。2)设置板的垂直施工缝时,宜在施工缝处增加Φ6~Φ10的接头钢筋,其所需截面面积一般为板截面面积的0.2%~0.3%,长度为插入新旧混凝土各30倍直径,两端加弯钩。这种钢筋一般放在板的上面,必要时上下均放。如此,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此外,对于其他重要结构的施工缝也可采用增加加强钢筋的做法,钢筋一般采用Φ12~Φ16,结合截面尺寸确定钢筋数量,但以≥2根为宜,锚固长度各为30d,两端加弯钩。3)设置楼梯的施工缝时,先做一块垂直于楼梯段的隔板并将其放置在施工缝上,隔板应按照钢筋位置没出缺口。此外,对于施工缝模板的支设,需注意如下几点:1)对于导墙、楼板面与柱和梁底与柱的水平施工缝只需控制好混凝土浇筑时的标高,振捣密实抹平即可,没有必要另支模板。2)对楼板的侧面,梁、墙与表面垂直的施工缝面则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位置,预先支设模板,务必做到位置正确、牢固、垂直且顺直,同时,为预防钢筋保护层由于过大、过小或受到挤压而偏向一侧,造成钢筋保护层的偏差,必须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最后,务必将因支模而产生的垃圾及杂物清除干净。

3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处理措施

实际工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应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做如下处理:1)在施工间隙未超出所采用水泥初凝时间的情况下,可依据试验确定初凝时间,在没有试验资料情况下以2小时内为宜。当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可均匀倾入新拌制的混凝土将先浇好的混凝土盖住,再以振捣工具穿过新混凝土,深度为已浇好混凝土层内的5cm~10cm,将新旧混凝土一并捣结成整体。2)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在混凝土接缝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施工缝的处理可结合试验资料以二次振捣法进行,即待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一般为4h~6h)再振捣一次,接着再浇筑下一步混凝土。3) 在施工间隙超过所采用水泥初凝时间(一般为2 h)的情况下,要想继续继续施工,必须确保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1.18MPa,一般而言,混凝土强度所需时间可结合水泥标号、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外界温度等进行计算。此外,在浇筑新混凝土前施工缝应做如下处理:一是将接缝表面的杂质及垃圾清除干净,含水泥浆、薄膜、松散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油污等;二是刷除钢筋上的浮浆及锈斑;三是适当地对旧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凿毛;四是用清水将旧混凝土表面清洗干净并确保表面有足够的湿润度,但切忌在表面滞留水份;四是对新混凝土进行浇筑前,先在接缝面上铺设一层水泥砂浆,厚度以10 mm~20 mm为宜,若是水平施工缝则厚度以20mm~30 mm为宜。此外,也可铺设一层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减半石子混凝土;五是将施工缝附近的混凝土细致捣实。

4施工缝处的防水抗渗处理

施工缝在防水方面表现得较为薄弱,因此对于诸如地下室结构等重要的混凝土构筑物而言,除了解决好如上所提到的几大要点以外,还必须做好混凝土的防水抗渗。基于此,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缝部位除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外,还可通过如下三大措施提高其抗渗性能:1) 接头形式采用凸形缝或凹形缝,使得新旧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加大,实现止水功能,此法一般可用在底板与壁板的交接处。2)对后浇带的施工缝,可浇筑比原结构强度高一级的无收缩或者微膨胀的抗渗混凝土,待凝固后严格进行浇水养护,时间≥28d,此法一般可用在地下室底板与外墙的后浇带施工缝。3)在施工缝加设辅助止水材料,如止水条或者止水带等,利用二者的止水性能实现防水止水目的,最终完成抗渗的总体目标。

总之,长期以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地留置施工缝一直是建设工程质量保障的热点,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只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和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实施,认真施工,精细操作,就能做到不留隐患,从整体上确保施工质量,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马天戈,张彦鹏.小议混凝土施工缝的控制与处理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1(6):23.

施工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质量控制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joints form, whether it is right to handle set, the direct impact on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the project, deal with even cause major quality hidden trouble, cause quality accident, light is crack. Heavy then influence security can't u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joints lien metho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seam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expounds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ret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sewing.

Keywords: cast-in-situ concrete, construction joints, processing method,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好是连续浇灌混凝土,但是在我们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施工缝若处理不好,往往会形成弱点,对结构受力、整体性及防水都不利,还对楼板的耐久性、抗渗漏能力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施工缝的设置形式、处理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内在质量,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隐患,引起质量事故,轻则产生裂缝.重则影响安全不能使用。因此,对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一定要十分重视。

一、施工缝的设置原则

1、施工缝的设置要尽量减少,应该考虑到结构及构件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尽量减少留缝以便减少结构的薄弱环节,保证结构的整体刚度。若施工缝的留设位置过多,使结构和构件存在裂缝隐患较多,必然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2、施工缝的留设应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受力性能。施工缝应设置在剪力、弯距较小的部位。应尽量避开钢筋锚固区及主筋搭接部位。

3、施工缝的设置应考虑施工工艺要求。某些整体结构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必须在某些指定部位设置施工缝.否则会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内在质量。

4、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应避免裂缝的产生。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和收缩变形因素的影响,避免结构收缩裂缝和温度应力裂缝的产生。

二、施工缝的留置方法

住宅楼、办公楼等楼房的现浇梁、板、柱、基础等混凝土工程,在设计的施工图纸中,绝大部分没有单独表明现浇板施工缝的设计要求。现浇板施工缝留置不当会有一定的结构危害性,轻则开裂渗漏,影响建筑物的寿命。重则存在结构隐患,危及结构安全。因此在设置施工缝时,首先保证通过施工能达到计算力学假定,确保结构安全; 其次方便施工。

1、现浇板施工缝沿着横向设置在现浇板跨中1 /3 范围内虽然这种施工缝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处,但是很难保证结构计算时的力学假定( 即不能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由于混凝楼板的收缩或者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往往会在这种施工缝处产生裂缝,甚至会出现管通缝,将地板砖拉裂。这主要是因为砖混结构楼房的砖墙刚度太大,限制着现浇板混凝土的自由收缩。当收缩达到一定程度时,首先在现浇板施工缝处产生裂缝,因为这个截面新旧混凝土粘结力差,结合不牢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缝的处理需按规范要求,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应达到不小于1. 2MPa,而且需要剔凿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的混凝土层,用压力水冲洗干净,而且要求充分湿润保潮不小于24h,然后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2、现浇板施工缝留置在承重横墙中线处

这种留置施工缝的方法符合规范规定在剪力较小处,能消除因施工缝在跨中1 /3 范围内处理不好引起裂缝。具体做法是:

( 1) 在承重墙中线上设置垫木或钢管,一是作为现浇板负筋的临时支撑,二是可以作为现浇板混凝土的临时侧面模板;浇筑混凝土完成后,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 2MPa 时,将中心线

处多余浇筑的混凝土剔凿掉;

( 2) 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并且要求保持湿润24h 以上,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清除;

( 3) 在浇筑混凝土前宜先铺一层10 ~ 15mm 厚的水泥砂浆,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 4) 二次浇筑现浇板混凝土。

三、施工缝的有效处理方法

1、混凝土初凝以后, 不能过早的在上面浇筑新的混凝土, 必须等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1. 2MPa 以上时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这一强度的时间决定于水泥的标号、混凝土强度等级, 气温等, 可以根据同条件下试块试压强度来进行确定。

2、继续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清除施工缝表面的水泥浆、垃圾、松动的砂石和软弱层, 以及钢筋表面的油污、泥锈和砂浆等杂物, 用压力水冲洗, 使石子外露。由于水平施工缝前后混凝土的结合是通过混凝土在重力作用下的压力,接触面的摩擦力以及前后层混凝土的粘结力和接触面产生的咬合力来提高其抗剪能力的, 因此施工缝表面要粗糙。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其表面凿毛, 然后把施工缝表面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 但低洼处不得有积水。

3、在浇筑混凝土时, 为防止水平施工缝处表面石子密集区而影响混凝土强度, 宜在浇筑混凝土前在水平施工缝处先铺设一层厚度为10- 15 mm 的标号较高的水泥砂浆; 垂直施工缝处也应先刷一遍水泥浆( 水泥: 水= 0. 4: 1)然后浇筑混凝土; 或者刷二遍混凝土界面剂, 两个小时后再浇筑混凝土, 效果会更好。

4、处理重要部位的混凝土垂直施工缝时, 可采用后浇带法。可在距缝30cm 处设立钢板网, ( 钢板网平面平行与施工缝, 网面要有缝面大小) 网外混凝土浇筑2- 3 小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后浇带混凝土要提高一个混凝土标号, 掺入膨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