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教学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1895年到1892年所创建。音乐的本质就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表达情感是本能欲望。人通过说话、唱歌、跳舞也包括乐器的演奏来传递情感。人本能就具有对音乐的感知和喜好,尤其是儿童。每个儿童都会有乐感。没有乐感的儿童几乎没有。现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和喜好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音乐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教学已经被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两种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
1、对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和音乐交流,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教师音乐技能的传授。本文由收集整理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奥尔夫音乐教学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渐渐融入每个学生,而不是像传统音乐教学由老师灌输音乐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就如同学生是个容器,老师直接把所有知识直接装进容器,等着容器自己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音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把原理老师主动去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去学。音乐一定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再经过自然和整体性才能达到完满。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来同音乐交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个性和音乐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乐感,而不是用灌输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变成一个老师的复制品或者变成一个容器。这样教学才能身心愉悦,教学艺术相得益彰。
2、音乐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个综合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音乐知识传授。它包括诸多教学门类。如:语言表达、美术、表演技巧等。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授课时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种传统填鸭式音乐教学会磨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课堂气氛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要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从音乐表现的内容,乐器和动作来引导学生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内心感知音乐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一定要多从自然、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启发和开导学生对音乐的本能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动”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宗旨之一。要五官以至于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还充分发挥人体部位发声来演奏音乐,被人称为“人体乐器”。奥尔夫曾经说过“只有通过这种原本的唱奏动说综合的艺术才能把人生最宝贵生灵东西开发、挖掘出来,并使他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学习音乐要实践,要全身心体会和投入。要抛弃应试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多学科的融合,一起调动学生对音乐天性和音乐本能乐感,让这种本能得到最大发挥。
3、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差异
音乐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创作出美好的音乐。传统的音乐教学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培养。让孩子自己了解音乐,创造音乐。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创造音乐。至于创造的结果和过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创造性。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对音乐的意见和想法。音乐教育工作者也要感放手,愿意放手。学生的每个失败和成功的过程都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财富。正如我上面提到容器原理,学生不是容器,不要灌输知识,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会做好的,我可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敢于创造和学习的信心。
音乐不是孤立的个体,它是团体合作的模式,是各学科综合艺术。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上也有特定的培养。使学生避免孤僻,能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创造。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有些音乐教师过于注重音乐技能训练使音乐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课。这样很容易破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创建的,主要适用与对儿童进行音乐教学,具有先进性、独特性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以音乐教学为主要目的,将语言、动作、舞蹈、表演、美术等元素和音乐进行融合,对儿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专注力和自信心,这种教学法能够吸引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现代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虽然从201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距今已经实行有十几年的时间,素质教育也纳入新课改的标准中,但是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却并不是那么明显。学校及学生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将教学的重点放到升学考试的学科科目上,甚少关注音乐教学的情况。学校和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态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有效开展受到严重阻碍,也影响了音乐课程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各地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也开始进行改革,也取得了一些进步,在有些地区开始出现音乐课程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活动,这些能够有效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目前音乐教学中的不足。然而根据调查发现,虽然学校开始关注音乐教学,但是音乐教学方法却有待提高。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么展开机械式的音乐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要么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歌曲或者视频,学生自主体会和欣赏。这些教学方法并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的效果很渺小。如若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才华的机会,将问题引入到艺术情感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信。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奥尔夫曾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要将即兴性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核心。音乐教学的即兴性,主要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音乐活动从中学习音乐知识,使自己乐在其中,锻炼自己的音乐创造力,使学生爱上音乐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符合了新时代下的教学要求,具有时代性。
(一)将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较小,和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奥尔夫教学法选用在音乐中插入游戏内容的教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学习音乐课程的魅力。比如在学习民谣歌曲《挖土豆》时,教师可以将经典游戏《拔萝卜》改变,将挖土豆的动作融入到游戏中,使学生感受到游戏内容和音乐节奏相融合的魅力。
(二)进行多元素结合的教学法
小学课程中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不仅有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还有舞蹈、音乐、绘画等内容,将这些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填上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词,搭配简单的乐曲,再课堂上开展教学,让学生配上自己的舞蹈动作,使音乐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从而达到、唱、跳、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和谐的美感,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比如,深受学生喜爱的中国影视动画——《西游记》,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浓缩,创作词曲,在课堂上教学时,向学生展示。其中的歌词描写有“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三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舞蹈动作表演,使教学变得立体化、生动化。
(三)展开音乐节奏声势的教学训练
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源泉。”掌握好音乐节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节奏是富有魅力的音乐语言,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训练学生以身体为乐器,将拍手、跺脚,拍腿等形成的不同音色进行组合,构成基本的音乐声势,能够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和洞察力。结束语文章主要就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现代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总之,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已经不能跟上时展的脚步了,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李晶 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奥尔夫音乐教育注重的是原本性教育,1963年,在奥尔夫音乐学院落成典礼的大会上,奥尔夫做了一个演讲,其中有一段话经常被引用:[1]“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观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的任务和天职仅仅是从今天的角度,将古老的、不朽的观念重新说出来,并致力于实现它。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什么新的东西的创造者,而只是一个把古老的精华继续传递下去的人,就像一个火炬的接力跑者,在古老的火种上点燃火炬,并把它传递到今天来。我的后继者命中注定也一样,因为如果这个观念保持着生命力的话,它的生命就不会终结。但是,保持生命力意味着演变。随着时间并通过时间而演变,充满希望和一再激动人心的,正在于此。”
那么什么是奥尔夫所提出的原本性音乐?他要求演奏者参与其中,将音乐、语言、舞蹈,也就是肢体动作融合在一起。这种音乐是即兴的,是从内心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律动,是任何人都能学会的,都能够做到的,而且特别适合于儿童。
那么我们笼统的将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概括下,一共有五点:
1.综合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并不是用单一的形式来存在的,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颠覆了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单一的对儿童进行某一乐器或者单一演唱抑或是舞蹈的训练,而是采用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奥尔夫乐器来演奏的方式。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原本性的音乐是和语言和肢体动作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最原始的音乐,最原本性最接近人内心的。
2.即兴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法中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即兴性,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有很多形式来训练孩子的即兴性,比如在看到一幅画之后,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的形式来表达,或者乐器,或者舞蹈,或者歌曲。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果没有乐器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孩子们用他们的身体,或者身边的任何一个物品来代替乐器进行演奏。
3.参与性与创造性
就像奥尔夫所讲的:“原本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在奥尔夫的眼睛里,这种行为方式,是非常契合孩子天性的。他强调:“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作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认为的附加物,没有繁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2]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中,所有的演奏者必须参与到音乐之中,根据自己的心所感受到的,来通过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
4.本土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并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框架,他鼓励人们把他的原本性音乐理念融入到本国的文化之中,而这种形式给了各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严格的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各国的版本都是一种变体性的版本。就像任何一种理论在实践中都会因为不同的人理解的不同,而面临被歪曲被误解甚至改变的问题,而奥尔夫音乐在各国的传播和推广过程中也同样不断地面临着这些难题,这就需要各国的音乐教育者用心去理解去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初衷,以做到最好的传递这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5.以儿童为根本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的培养从书本知识,理论知识扩展到了对儿童性格以及兴趣的培养,而对孩子的兴趣性格培养的年龄也已经逐步提前,从最初的只重视生存技能,到小学起步而现在更是提前到了学前阶段。学前阶段是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养成的最佳时期,通过对学前儿童节奏、韵律的学习,让孩子接触和了解音乐语言,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来感知这个社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各个方面的潜能。幼儿的生活没有受到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而奥尔夫音乐仅仅只是激发他们的潜能,而非用固定的模式去塑造出相同的雕塑。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突破了传统教学法舍本求末的缺陷,在传统教学法里,过多的去强调技巧,却忽略了孩子最原始的对于音乐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使用儿童喜欢并且能够接受的形式,比如拍手、跺脚、拈指、打节奏等“人体乐器”,再比如儿歌、讲故事、唱歌、舞蹈、绘画、演小剧等各种游戏形式,还有即兴的演奏奥尔夫乐器等等各种方式,来训练儿童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使孩子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无法替代的快乐,而让他们从心底去热爱音乐,乐意去参与这些音乐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表演能力以及提高他们情商的目的。并且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与身边的人沟通,在玩的过程中增强孩子的创造能力,与其他伙伴的合作意识以及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使孩子们作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到音乐的表演以及创作中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聆听者。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者,我们应该将奥尔夫音乐结合我们本国的特色,来引导学前的儿童喜爱上音乐,用他们的创造力来创造属于孩子心里的音乐,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加有创造力的音乐工作者甚至音乐家。
关键词 律动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93-02
1 引言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与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天赋与音乐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 律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律动表演来创设情境 音乐的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种,所以音乐教学与艺术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音乐通常被称为舞蹈的灵魂,所以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和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歌唱是一种以声音为载体的音乐表现形式,往往在歌唱过程中或需要加入肢体动作来衬托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这些肢体动作可以称为表演,表演在音乐表现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肢体表演,也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有一些比较平淡但是不容易控制音准的音乐内容,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这些音乐不容易吸引学生。遇到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提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内容或故事,让学生对该音乐产生悬念;如果歌曲中存在不同的角色,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让音乐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创造情境,能够迅速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改变教学内容重复、方法单一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音乐的旋律,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创设鲜活的音乐情境,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目前音乐动画丰富多彩,多媒体教学更具色彩与声音于一体,生动形象,充满吸引力。音乐教师应该让多媒体变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学习音乐。
律动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律动教学法在幼儿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广泛,其主要作用是课前引导、活跃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同样适用。这一方法主要是选择简单的律动音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律动音乐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律动音乐往往欢快易懂,节奏比较简单,有了律动音乐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快地进入状态。音乐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律动教学法具有将抽象音乐具体化的特点。如果教师能够把教学与律动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会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律动教学法的融入更能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但是在运用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状态,掌握好课程进度。
律动教学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成为音乐学习的关键。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导权更多在音乐教师的身上,音乐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号召力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能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对音乐的学习,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教师能否善于应用律动教学法,如上文中提到角色扮演的方法、律动音乐的方法等。小学生的表现欲是比较强的,在音乐律动中学生能够融入活动中,全身心地体验音乐的美和奥妙,从而更加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 运用律动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律动虽然有独特的优势,但是需要掌握一个度,过犹不及,要分清主次,律动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占据的时间也应该把握好,不能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律动最大的作用。律动的运用需要研究,但不能把律动作为教学的全部,律动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很多教师分不清律动和舞蹈,律动不是舞蹈,但是舞蹈可以律动。因此,“体态律动”可以看成是对音乐的一种表现,但是舞蹈是音乐的语言。律动的应用还能够加强师生交流、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地教学。
4 律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掌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严格要求,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在音乐知识教授过程中,相对应的音乐知识要与音乐文化氛围相结合,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接受能力范围内的律动要素。小学音乐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的音乐天赋和音乐灵感是不同的,如果能把学生的音乐潜质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必定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想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才能,就要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认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根据各自的接受能力和学习速度安排音乐内容。
塑造多元文化音乐课堂 在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活动是不可缺少的,前边提到的用表演创造情境也可以看成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在课堂活动中更好地融入多种与音乐有关的文化,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能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也能把所学的音乐更好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为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以培养学生音乐感悟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目前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关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音乐的时代特征日益凸显,这些值得小学音乐教师审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
5 结论
教学资料是教学的必要准备工作,当然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也不例外。教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可以看成教学准备的一部分,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很重。要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需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营造“趣味教学,趣味学习”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陈飞.用心聆听感悟鉴赏音乐以情演唱传达个人共鸣:小学音乐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2]张瑞.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152.
关键词: 小学音乐 趣味教学法 教学方法
音乐趣味教学法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儿童音乐教育看,根据儿童的生理、知识水平、注意力等特点,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可能太久集中注意于音乐。不少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儿童的心理特点是“玩”,把趣味教学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音乐趣味教学是帮助儿童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趣味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儿童都成了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实施趣味教学呢?
一、“趣”在语言交流中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积极为学生营造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讨论”、“说话”、“争吵”的机会,让人人都能说,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
1.用儿歌、谜语来“引”趣。儿歌、谜语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我将一些难于记忆或趣味性不强的歌曲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儿歌或谜语,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歌曲《可爱的太阳》编成:什么东西像灯笼?高高挂在半空中,照得屋里亮堂堂,照得我们暖烘烘。
学生认真地听着,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回答。当谜底亮出后,我说:“小朋友,老师把这个谜语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学生听了都很惊奇,纷纷说:“耶!谜语也能唱成歌曲?”我说:“对呀!这个谜语我们不但要给别人去猜,还要唱给他们听,你们说好吗?”“好。”学生异口同声,高兴得不得了,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唱得非常动情。
2.用你问我答来“增”趣。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通过讨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音乐的不同见解,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老师提供给学生一段音乐片段,在学生不知道的前提下,运用提问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你认为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个性,从不同角度对音乐进行多方面描述。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二、“趣”在活动体验中
如在学习常用的力度标记和速度记号时,教师可以编一些音乐谜语或顺口溜。像延长记号,教师可编其为“眉毛弯又长,眼珠圆又亮;你要碰到它,歌声唱得长”。教师说出前两句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记法,然后再读出后两句,使学生充分掌握它的意义。这样,就增强了音乐课的娱乐活动性,有利于培养、激发儿重的音乐兴趣。
在辨别1、2、3、5四音时,让学生分别扮小鸭、小鸡、小羊、小猫等动物,在听音模唱时,让他们用该动物的叫声模唱音高,以提高学生对音的听辨能力,这种形象且有趣味性的活动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愉快的模仿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力。
教学中运用游戏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一些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听音练习等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听音是一件头疼的事,既单调又缺少辨别能力。在教学中,将听音活动游戏化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三、“趣”在教学手段运用中
教学手段在音乐课中表现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具的运用。可以做一些动物、音符的头饰,美丽的“花朵”形象的图画,还可以制作“活动”教具。如在歌曲《谁唱歌》的教学中,老师可先将几个卡片制作的“小动物”贴在黑板上,当老师教授歌词内容时,启发学生“谁唱歌儿叽叽叽”?学生回答:“鸟儿唱歌叽叽叽。”老师就将黑板上的“鸟儿”“飞”到挂图中歌词的空白处。这样,对于学生记忆歌词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运用。在现代音乐课堂教学中,电化教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音乐课更显形象、直观,对学生而言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它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百鸟林中争鸣,听后感觉欢愉?清新?还是联想到山中行旅的心境?秋雨打窗声,沙沙沙沙,那均匀不断的雨声,你想到了什么?这些音色并未告诉我们什么故事,只是激起了各种情绪:不安、兴奋、欢乐。然而却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感知音乐的大门随之敞开。
四、“趣”在教者的声情并茂中
奥尔夫曾说:“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