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数的再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剖宫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Study on delivery mode in patients with prior cesarean section HUO Xue-qing,XING Jian-hong,ZHANG Ling-ping,ZHOU Bo. No.1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yuan county,Pingyuan 25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livery way of the re-pregnant wome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Method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ways of childbirth,the results of childbirth and the cost for 132 re-pregnant women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between Jan.2005 and Dec.2008.At the same time ,compare the 96 cases of a second ca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randomly chosen 96 cases of the first caesarean section(PCS) of the same period,and compare the 36 cases of vaginal delivery after ca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randomly chosen 36 no-scar uterus vaginal birth of the same period.Results In 132 cases,60 cases adopted trial of vaginal labor, with 36 successful ones. The success rath was 60%. In 96 RCS cases, the success rath of caesarean section was 72.7%.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eonatal asphyxia,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he incidence of uterine rupture threatened between VBAC and VBNC. The quantity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of RCS was more than of VBAC, and the average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more and the cost higher.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RC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in PC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Casesarean section; Re-pregnancy; Delivery mode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已成为产科临床突出的问题。由于过度强调子宫破裂问题,大部分产妇选择了剖宫产(repeat cesarean section,RCS)。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以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有待产科医生进一步探讨。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13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来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者132例,占同期分娩总数的1.1%,占同期剖宫产总数的5.2%。RCS 96例,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36例。产妇年龄26~41岁,平均(30.2±2.9)岁;孕周32~41周,平均(38.1±2.4)周;132例再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时间1.5~12年。其中
1.2 终止妊娠方式选择 将132例剖宫产史孕妇作为高危妊娠由专人定期产前检查,入院后详细询问前次剖宫产史及此次妊娠史,产前检查确定有无头盆不称,超声了解子宫下段原瘢痕愈合情况,医生及孕妇共同商量决定适当的分娩方式。如存在剖宫产指征或孕妇不同意试产,均应选择再次剖宫产。若无试产禁忌,可行阴道试产。
1.3 方法 对13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Primary cesarean section,PCS)96例与RCS组进行对照,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never cesarean,VBNC)36例与VBAC组进行对照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 132例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60例,占45.4%;试产成功36例,成功率60%,其中产钳助产4例,胎吸助产6例,臀牵引术2例。试产中出现先兆子宫破裂2例改行剖宫产术,无子宫破裂发生。改行剖宫产术的24例中,9例为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8例为胎儿窘迫,有5例放弃试产要求剖宫产术,2例先兆子宫破裂。RCS 96例,
手术产率72.7%。再次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见表1。
2.2 VBAC组与VBNC组比较 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40.2±11.8) ml和(118.3±10.2)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瘢痕子宫阴道试产过程中发生先兆子宫破裂2例及时改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预后良好。VBAC组与RCS组比较,产后出血量分别为(118.3±10.2) ml和(293.8±30.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无新生儿窒息,RCS组新生儿窒息2例(2.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4.2±0.18) d和(8.0±0.16) 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2.3 RCS组与PCS组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96例RCS组与PCS组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比较[n(%)]
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粘连严重*切口乙级愈合
RCS组(n=96)10(10.4)2(2.08)15(15.6)6(6.2)
PCS组(n=96)3(3.1)0(0)0(0)0(0)
P值P0.05P
注:*粘连严重指子宫与腹膜、大网膜、膀胱、肠管等粘连,无法由原切口进入腹腔,难以暴露子宫下段,仅能暴露子宫体而行子宫体部剖宫产者
3 讨论
3.1 剖宫产术后再妊娠是剖宫产还是阴道分娩,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随着现代剖宫产手术方法的改进,无菌技术日益发展,子宫切口愈合良好,剖宫产指征逐渐放宽,相对指征不断扩大,国内外文献报道,VBAC成功率为34.1%~90.1%[1],本文阴道试产成功率60%。“一次剖宫产,永远剖宫产”,是美国的Graigin于1916年提出的,近年来随着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人数逐年增加,这一临床格言被打破。Goldman[2]最近研究显示,产科医生对再次剖宫产的倾向性决定了产妇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一些产妇在妊娠之前便决定行剖宫产术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而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害怕子宫破裂,相当多医生将瘢痕子宫作为再次剖宫产的指征,故在与家属交待病情时,有坚持再次剖宫产的倾向。一般认为,子宫是否发生破裂与瘢痕愈合情况有关,但目前尚缺乏一种精确的方法来估计子宫瘢痕的牢固程度。瘢痕子宫已成为产科降低剖宫产率的障碍,因要求同时行结扎术而再次剖宫产显然不适宜,而VBAC国内外文献报道了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1.1%[3],本文资料无子宫破裂发生。
3.2 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的病例选择 选择恰当的病例进行阴道试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避免母婴近远期并发症。如果前次指征已不存在,且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此次阴道试产的机会与正常孕妇相似[4],可见,过度害怕子宫破裂而选择再次剖宫产并没有必要。一般认为,剖宫产术后2~3年是子宫切口愈合的最佳时期[5],瘢痕破裂机会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2年内再次妊娠必须行剖宫产术结束分娩,本文资料中即有2例间隔小于2年的VBAC。作为产科医生,面对剖宫产孕妇,必须严格掌握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避免母婴不良结局。VBAC的适应证:(1)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切口无撕裂,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2)此次妊娠具有阴道分娩条件。(3)无严重的妊娠并发症,无其他不适于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4)无再次子宫损伤史,如穿孔、肌瘤剔除史。(5)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6)宫颈成熟良好,无头盆不称。(7)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2年以上。(8)产前超声检查孕妇子宫下段无瘢痕缺陷,厚度0.2~0.4 cm以上。(9)患者愿意接受阴道试产并了解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的利弊。(10)具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以及随时手术、输血和抢救的条件[6]。禁忌证:(1)前次剖宫产为宫体部切口,子宫下段纵切口或T形切口。(2)本次妊娠存在明显的剖宫产指征。(3)既往有子宫破裂史。(4)超声观察子宫瘢痕处有胎盘附着。(5)有不适于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6)孕妇及家属拒绝阴道试产。(7)不具备抢救急症患者的条件[6]。
3.3 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对母婴的影响 与再次剖宫产相比,阴道分娩可避免再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危险性及并发症。本文RCS的产后出血率、严重粘连及切口愈合的发生率较PCS高,平均住院天数RCS比VBAC组长,住院费用RCS比NBAC高。再次剖宫产因粘连严重,未能暴露子宫下段而行子宫体剖宫产15例。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的原因是:(1)子宫瘢痕处胎盘附着,导致胎盘粘连。(2)子宫瘢痕影响子宫的收缩力。(3)瘢痕所致的子宫切口弹力差引起切口撕裂。(4)瘢痕子宫粘连严重致改行子宫体部剖宫产。本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史孕妇腹腔粘连和胎盘粘连发生率高;而试产成功的孕妇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减轻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剖宫产率。与剖宫产儿相比,阴道分娩儿在分娩过程中经阴道挤压,避免了大量肺液潴留所致的湿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阴道试产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子宫破裂,主要决定于前次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临床上常以剖宫产的部位及年限来判断。美国妇产科学会的研究发现在阴道试产中,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经典切口或T形切口者子宫破裂率为4%~9%,子宫下段纵切口者子宫破裂率为1%~7%,而子宫下段横切口者子宫破裂率仅为0.1%~1.5%[7]。究其原因,是因为子宫体和子宫下段的组织构成及肌纤维的走向不同,使得子宫纵向强度弱而横向强度高,而子宫下段横向强度大。另外,临床上要求瘢痕子宫妇女,再次妊娠的时间应至少在剖宫产术后2年。本研究阴道试产组病例中,有2例发生子宫先兆破裂,均距前次剖宫产10年以上。分析原因,与术后时间过长,子宫瘢痕肌肉化的程度变差且逐渐退化,瘢痕组织失去弹性有关,所以临床上对剖宫产术后10年以上者应高度警惕[8]。
3.4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 美国在短短20年间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由2%上升了14倍,达28%[9]。为了帮助产科医生做出正确的临床治疗决策,美国妇产科学会于1995年了VBAC的临床治疗指南,并多次做出修订,明确指出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合理的。由于本研究结果可见,阴道试产成功率为60%,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符[7]。通过本研究,认为剖宫产史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无试产禁忌的剖宫产史孕妇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优于再次剖宫产;而且严格掌握阴道试产的条件及试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以降低剖宫产率和VBAC的母婴并发症。所以,在设备及技术力量有保证的医院,只要有试产的条件,VBAC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分娩方式。
参考文献
[1] 耿郑惠,马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5):275-276.
[2] Goldman G.Factors influencing thepractice of 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section. Am J Public Health,1993,83:1104-1108.
[3] 刘淳,邹吟,朱钟治,等.剖宫产术后再说妊娠阴道试产成功因素分析.上海医学,2000,23(12):753-755.
[4] Rosen MG ,Dickinson JC,Westhoff CL.Vaginal after cesarean:a mtea-analysi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h.Obstet Gynecol,1991,77:465-470.
[5] 刘杰,王敬云.瘢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8-270.
[6] Adanu RM,McCarthy MY.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 delivewy in the West African setting.Int J Gyanecol Obstet,2007,98(3):227-231.
[7]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Vaginal birth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54.Obstet Gynecol,2004,104(1):203-212.
[8] 杨峰,巩苏,张昆,等.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实用医技杂志,2007,6(12):145-146.
[9] Guise JM,Mo Donagh MS,Osterweil P,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ncidence and consequences of uterine rupture rupture in women with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BMJ,2004,329(7456):19-25.
关键词:剖腹产 再次妊娠 分娩方式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240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16-02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日益增多,如何正确选择分娩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母婴安全,减少围生期并发症。现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3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腹产术后再次妊娠如何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350例,其中要求阴道试产83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剖宫产再次妊娠再次选择剖宫产83例为对照组(阴道试产失败者不列入对照组),本研究组:年龄最小22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31±10)岁;孕次2―6次,产次2―3次,孕周36―40周;对照组:年龄最小20岁,最大42岁,平均年龄(32±10)岁;孕次2―7次,产次2―3次,孕周37―41周;两组产妇年龄、孕次、产次、孕周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将研究病例分为两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试产组为A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再次选择剖宫产为B组,观察A组阴道试产成功率,子宫破裂发生率,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病发生率。
1.3 阴道试产能否成功取决于产科医师对阴道试产适应症的严格把握。根据本院的临床经验:对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孕妇要求选择经阴道试产,应详细了解既往剖宫产手术指证、施术时间、地点、术式、新生儿体重及术后有无发热、出血等异常情况,询问本次妊娠经过,由高年资的产科医师充分评估骨盆大小及胎儿体重,排除头盆不称,B超了解子宫疤痕的愈合情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要求阴道试产的必备条件:①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无感染史;②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③B超提示子宫下段前壁疤痕完整性良好,厚度达>3mm;④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此次又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⑤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⑥宫颈成熟度良好,Bishop>6分,无明显头盆不称;⑦医院具备随时手术、输血抢救条件;[1]⑧孕妇愿意试产。
1.4 阴道试产的实施方法: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孕妇,列为试产对象,应向孕妇及家属详细说明阴道试产的利弊,同意者签知情同意书,试产过程中必须由有经验的助产士严密观察,观察孕妇血压、脉搏、宫缩强度、胎心率、宫口扩张、先露下降情况,警惕有无病理性缩复环形成,子宫下段有无压痛、胎心率异常和血尿等先兆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2],一旦发生时改行剖宫产。即使第一产程进展顺利者,第二产程应尽量避免产妇过度用力,当胎头双顶径达坐骨棘水平2cm时,可行阴道助产,尽量缩短第二产程,禁止加腹压以防子宫破裂。产后常规肌注缩宫素20U,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同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阴道宫颈有无裂伤,子宫壁是否完整,尤以疤痕处有无裂伤。准确测量产后出血量,做好新生儿Apgar评分[3]登记,对出现窒息新生儿予以及时抢救。
1.5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并发症及产妇产后大出血、产褥感染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且进行t检验,P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前次剖宫产指征为前置胎盘、过期妊娠、胎位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症的患者再次妊娠后阴道试产的成功率最高。A组83例,其中7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7.9%,10例试产失败,占12.1%,(其中2例胎儿窘迫,2例持续性枕后位,3例因社会因素放弃试产,2例发生先兆子宫破裂,1例出现不完全性子宫破裂,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
2.2 A组与B组比较。A组:阴道试产组,产后出血3例,占3.61%,产褥病发生率0,新生儿窒息发生例数0,并发症发生率3.61%;B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再次剖宫产组,产妇出血5例,占6.02%,产褥病发生率0,新生儿窒息例数2例,占2.4%,并发症发生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A组与B组比较
注:与A组与B组比较P
3 讨论
剖宫产率上升的重要原因是首次剖宫产指征放宽及再次妊娠剖宫产的增加,孕妇害怕疼痛,担心新生儿窒息等社会因素,既往认为,具有剖宫产史孕妇若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试产,一旦出现子宫破裂,会出现极其严重后果,把具有剖宫产史当成此次剖宫产的指征。本研究中,83例经过阴道试产,73例试产成功,无子宫破裂发生,说明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无禁忌症经阴道试产是安全可行的,能减少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褥病发生,而且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节约医疗资源,避免因再次手术而导致母体器官损伤及腹腔严重粘连等并发症,对提高产妇、新生儿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之,我们作为产科工作者,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认真评估,详细询问病史,严格掌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适应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做好随时手术、输血、抢救准备,对于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孕妇,要做好心理指导,增强患者自信心,解除患者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心理,提供阴道试产机会,要从意识上废除“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旧观念,树立“前次剖宫产,阴道可分娩”的新观念,确保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进一步促进围产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耿正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9,16(5):275-276
(邯郸市丛台区非凡建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探索分形几何在建筑空间中表现的形式,思考分形几何与技术美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分形几何;艺术表现;建筑空间
FractalgeometryandaestheticsofartRethinkingspaceinthebuilding
FanJu
(HandanCityCongtaiextraordinaryBuildingInformationConsultingCo.,LtdHandanHebei056000)
【Abstract】Explorethearchitecturalspaceoffractalgeometryperformanceintheformoffractalgeometrythinkingcontactbetweenaestheticsandtechnology.
【Keywords】Fractalgeometry;artisticexpression;buildingspace
1.前言
分形(fractal)几何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通过数学及其新技术发展而来,是展现自然属性以及自然本质核心的重要理论依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广泛的运用于各个行业,分形几何开始渗入到各个行业领域,尤其在平面艺术、通信、城市规划、建筑表皮、气象、混沌以及其它方面发展得到广泛。然而在建筑空间中还没有普及和运用。因此,研究分形在建筑空间应用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同时分形几何学对自相似性规律的揭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自然形体的新的观点,也为我们创造形体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在分形几何运用基础上,以及建筑空间展示,研究目标是如何将分形几何运用到建筑空间中,对建筑空间的表达产生什么样的意义,同时也是将设计方面增加全新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这门在理性的思维上面建立的感性思维。
2.分形几何在建筑空间的表现
分形几何在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分形几何可以是一个有机形体或者是传统几何形体进行自相似的运用创建一个整体形体,而在这个整体形体中随机性的表达是建筑空间的形式重要表现方式,一个整体的形式中一个元素随机发展可以创造多种形式,最终整体形式的变化也将是各式各样的。在随机的发展过程中几何形体的复杂性将是控制的整体形体重要依据,通过复杂的程度可以进行选择,筛选适合控制的形体,放弃难以控制的形体作为有效的选择依据。创造形体它是具有趣味性的,它能够与参加者进行互动,同时也能了解整体发展过程,这是其它形体无法做到的。分形是大自然的固有的属性,分形几何同样如此,因此分形几何在空间展示可以是模仿性,通过模仿自然的形体将自然带入室内空间,使空间变的有气息,同时模仿性是上面提到几种性质的发展过程的重要依据。
2.1随机性。建筑空间的“随机性”可以概括为利用数学方面的符号和逻辑思想转变成视觉上的刺激,“而这种符号是模糊的”。分形几何在建筑空间的随机过程中,将是按照数学顺序和逻辑思想进行操控,而这种操控具有模糊性。因此,并不是完全可控制的。但是可以进行形体的主观选择。
2.2复杂性。而外部联系是由于建筑空间的形态在并存秩序所产生的。建筑空间“复杂性”在宏观层面经常出现高度的规律性而在微观是没有规律的,这是因为在微观视角没有规律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演化”,因此复杂的建筑空间可以遵循这个规则。例如在法国里昂,JakobMacfarlane设计了一座奇特的奶酪式建筑——整幢建筑仿佛一块可口的奶酪,成为当地的一景。这座建筑不仅在外观上与奶酪十分相像,就连内部装饰也充满了“奶酪”风格,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利用分形原理在建筑空间外表进行创造,单个元素简单,但是整体来说非常复杂。造型具有趣味性,室内空间有效分割。将形式、功能相互转换。
2.3趣味性。分形几何在形体上的运用可以弥补在建筑空间中很多方面的空隙,能够增强建筑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也更有利的调整空间的形式美感。
分形几何的每个内在的单体元素都是一样的,而这类一样的形体可以产生繁杂的形体,但是内部是有规律的,通过这类的思考可以进行建筑空间的处理在形式的处理中有很大的帮助,而这种方式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体现的。例如,达拉斯的室内装饰设计师GabrielDawe的一个利用彩色线条构架的色彩装饰,精心的编织和颜色调和,Dawe让所有经过其手的空间被这种彩虹色彩所包围。
2.4模仿性。通过简单的几何形体反复的变化,并且这种变法可以人为的控制,模仿有机生长形体生长过程达到现实方法并且有区别于静态形状的简单描摹,而是强调过程状态的动态描绘。例如,在伦敦建筑节上,由Orproject设计的这“棵”粉色半透明的树形夜光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目光。它由小块的太阳能光电板拼接而成,不仅颜色靓丽,而且外形优美。白天在蓄能的同时,它还可以为路人遮阴,到了夜晚它就会变成一棵绚丽多彩的树形灯装点城市街头。利用分形原理制作夜灯光同时在空间中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灯光含有模仿了树的形体,类似于将自然的东西引进人类的空间。
3.分形几何在建筑空间中的技术美学思考
技术美学在分形几何中可以理解为在艺术的创作上,应用逻辑性,注重技术创造形式生成的依据和合理性。根据《空间组合论》所提出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表达建筑空间的功能和使用以及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正是技术美学的特点。功能是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而形式正是来自材料和造型,但是它们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新空间体验以及和场所的充分表现。”分形几何在建筑空间表现,同样是符合技术美学思想,同样创造过程实用于形式美法则。通过理性思维思考转换非理性表现形式,利用理性中的元素来表达非理性的内涵。同时分形几何“将自然领域与缺乏人情的几何形体相结合”,将随意性的建筑空间形式提供科学的依据,使在建筑空间在技术手段下变得复杂、跳跃、有机、多元、又具有自相似。因而形式不再是追随功能,功能也不再是满足形式的要求,技术将再次体现创作中的重要手段,而欲望将是技术的最好的表现形式。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将是:功能追随形式,形式追随技术,技术追随欲望,欲望就是一切。分形几何在建筑空间的运用,无疑是改变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因感观上的刺激,尤其是欲望的影响。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成为技术与欲望后两者的必然联系。根据《反俄狄浦斯》所提出的欲望是“产生性的、产生万物,”欲望将是客观性的唯一体现。反对把欲望定为一种“内在缺失,制造缺失是现代社会控制人的一种方式”。同样科技手段将是创造新的以及美好的艺术形式表现。因此在技术美学中同样反对怀旧与复古——“怀旧就是陈腐的审美”。
参考文献
[1]ZahaHadid.随机对任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文志英,井竹军.分形几何和分维数简介[D].武汉:武汉大学,1995.
[3]朱力.非线性空间艺术设计[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4]尼跃红.室内设计形式语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分类讨论;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4-0055-0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分类讨论作为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前提下,采用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向学生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什么是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是指当问题所给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需要对研究对象按某个标准进行分类,然后逐类讨论,最后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像这种先分类再讨论,把问题“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的解决问题的思想就是分类讨论思想。
二、分类讨论思想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归纳、演绎、抽象、转化、分类、模型、数形结合、随机等。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在学生基础知识的获得,基本技能的形成,数学素养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同时,借助数学知识的载体功能,将分类讨论思想向学生逐级渗透,螺旋上升,逐步积累,不断完善,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谨性和完整性,养成缜密思考的良好品质,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分类讨论的基本原则
分类讨论思想的核心是对问题进行合理分类,要做到合理分类,需遵循分类讨论的四个基本原则:
(一)同一性原则
分类必须按确定的同一标准进行,不能同时使用几个不同的分类标准,否则会导致分类的混乱。
例如: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显然,以上对三角形分类时,既按边又按角同时使用了两个标准进行分类,造成了分类的混乱。
(二)完备性原则
分类应当完整,即分类后子项的外延之和应等于母项的外延,而不能出现分类后母项外延的遗漏。
例如:若a为实数,则a= a(a>0)a(a0)
很明显,分类后丢掉了a=0的情况,造成分类后子项的外延出现了遗漏,导致分类不完整。
(三)互斥性原则
分类后的每个子项都应当互不相容,相互排斥,不能出现分类后一些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造成子项外延的重叠。
例如:若a为实数,则a= a(a≥0)a(a≤0)
这里,分类后两个子项就出现了a=0在外延上的重叠,违背了子项外延互斥性原则。
(四)逐级性原则
有些数学问题只需一次性分类,有些数学问题则需多次分类。多次分类是由于被讨论对象比较复杂,需把首次分类后的子项作为新的母项再进行分类,直至满足需要为止,进而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
例如:论证方程(a-1)x2+2x-6=0的实数根的情况。
解:当a-1=0即a=1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其实数根为x=3
当a-1≠0即a≠1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其实数根为
当>0即a>■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 0 即a=■时,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即a<■时, 方程没有实数根
综上所述,当a=1时,方程有唯一一个实数根。
当a>■且a≠1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a=■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 a<■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四、分类讨论的一般步骤和结论归纳形式
分类讨论的一般步骤是:①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及被讨论对象的全域;②确定分界点,统一分类标准,合理进行分类,并做到不重不漏,分层而不越级;③逐类讨论,分级进行;④综合归纳,得出结论。
分类讨论的结论归纳形式一般有三种:
①并列形式。格式为:当……时,有……;
当……时,有……。
②并集形式。格式为:……或……。
③交集形式。格式为:……且……。
五、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
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较多,但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定义、性质、法则、公式、定理进行分类讨论;
2.根据运算的要求进行分类讨论;
3.根据图形的形状或位置变化进行分类讨论;
4.当条件或结论开放时进行分类讨论;
5.当问题中条件较少,需通过分类来补充条件时进行分类讨论。
六、学生在分类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分析问题时,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
例如: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8和6,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错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8+6=22
分析:学生初解该类型题时,常因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仅考虑腰为8或腰为6中的某一种情况,而得出周长为22或20的单一性答案,造成问题丢解。
正解:当腰长为8时,等腰三角形周长为8+8+6=22
当腰长为6时,等腰三角形周长为6+6+8=20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2或20.
(二)有分类讨论的意识,但在分类时存在盲目性
分类讨论的关键是确定分类标准,学生分类时常因不能准确找到分类标准的分界点,导致对问题盲目分类,出现求解上的失误。
例如: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和与它一边相切的圆的周长相等,当这个圆按箭头方向从某一位置沿等边三角形的三边做无滑动旋转,直到回到原出发位置时,该圆自转了( )圈。
(A)2 (B)3 (C)4(D)5
错解:选(B) 正解:选(C)
分析:因为圆与等边三角形相切且做无滑动旋转,很多学生盲目认为按圆在AB边、BC边、CA边上分类讨论即可,因为边长等于圆的周长,所以经过一条边刚好转了1圈,在三条边旋转当然转了3圈,故选(B)。然而却忽略了圆在顶点B、C、A处旋转的情况,由图(2)不难分析,圆经过一个顶点时旋转了120°,经过三个顶点共转了
120°×3=360°恰好为一圈,所以应选(C)。
(三)在分类讨论时存在主观臆断性
在分析数学问题时,一般当遇到数量的大小或符号不能确定以及图形位置或形状不确定时考虑分类讨论,但分类讨论绝不能凭主观臆断,一开始就分类讨论,而是在计算或推理的过程中逢时而生,自然展开。
七、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对策
在初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表现为:①在思想意识上,对分类讨论思想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②在教材运用上,对分类讨论思想挖掘不深,如对分类讨论思想在教材中的设置把脉不清,对分类讨论思想在教材中的层次缺少深度思考,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③在教学过程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渗透不强,教师往往关注知识的生成多,思想方法的渗透少,侧重就题论题多,思想方法的提炼少,注重知识系统多,思想方法的归纳少;④在实践应用上,对分类讨论思想提升不够,教师将分类讨论过多的停留在简单训练的层面上或训练模式的创新上,而忽视对思想方法的抽象与概括。那么,如何将分类讨论思想在新课程实施中有效地渗透呢?我觉得不妨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分类讨论思想,明确分类讨论思想在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把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教学的总体目标。人教版教材第一章《有理数》在学习了正负数后,以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的意义为载体最先拉开了分类讨论思想渗透的序幕。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分类讨论思想由“隐性”向“显性”、由“方法”向“思想”逐步渗透,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由“思想”指导“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因此,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统揽教学,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渗透既有整体规划和设计,又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二)在新课程实施中遵循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将分类讨论思想有机渗透到每个阶段的教学之中
1.渗透“分类方法”,感知“分类思想”。由于初中生的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对数学思想方法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注重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知识的发展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通过教师的启发引领,向学生逐步渗透“分类方法”,让学生在展开思维获取知识的同时初步感知分类思想。
2.训练“分类方法”,领悟“分类思想”。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体现分类讨论思想方法的各种元素,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知识的不同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对“分类方法”展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隐到显的层次性训练,使分类讨论思想在训练过程中多次孕育,不断领悟,初步形成。
3.掌握“分类方法”,运用“分类思想”。学生对于“分类方法”的掌握需经历一个学习、思考、训练、巩固的体验过程。同样,“分类思想”的形成也是在“分类方法”的渐进生成过程中逐步领悟、不断完善建立起来的。在新课程实施中,只有把分类方法提升到分类思想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变知识的生成过程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从而把分类讨论思想进行有效迁移和灵活运用。
【关键词】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分娩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因为各种社会因素,第一胎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日益受到重视,疤痕子宫能否承受住分娩的压力,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就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26例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分娩的产妇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如何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来减少母婴并发症。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住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126例,年龄23~42岁,孕次2~6次,孕周37~41+5周,剖宫产史均为一次,此次妊娠距前次手术时间相隔1~14年,最短为15个月,前次剖宫产:108例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8例术式不详。
1.2前次剖宫产指征 前次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例35例,产程停滞或延长27例,头盆不称26例,社会因素16例,羊水过少8例,骨盆狭窄4例,双胎2例,子痫前期2例,原因不详6例。
1.3终止妊娠方式选择 126例孕妇中有102例孕妇在当地医院定期检查,作为高危妊娠建卡定期检查,孕37周前医生与孕妇一起商量决定分娩方式,此后根据宫颈的成熟度和先露的高低决定何时入院及终止妊娠.24例产妇未行规律产检,分娩发动后直接入院.所有产妇入院后医生均建议首选剖宫产术。
1.4阴道试产指征 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无切口撕裂,无大出血,术后无感染,无大出血;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2年;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存在,未发现新的剖宫产指征;估计胎儿体重不超过前次妊娠胎儿的体重,阴道条件好,无头盆不称;产妇了解阴道试产的风险,强烈要求试产,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表现,宫缩强度,胎心音变化,产程进展,做好输血,随时手术,抢救的准备,试产中出现产程进展缓慢,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宫破裂等异常情况下立即改行剖宫产术.不同意试产或无阴道试产指征均择期再次剖宫产。
2结果
2.1疤痕子宫足月妊娠126例中,95例孕妇选择剖宫产术,因疤痕子宫对试产有顾虑的81例,术中要求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的26例,出现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等)6例,臀位3例,前置胎盘3例,子痫前期1例,巨大儿1例,本组无1例发生子宫破裂,出血量100~500ml,新生儿Apgar1分钟评分6~10分,其余均正常。
2.2要求阴道试产的31例中,12例经阴道顺利娩出,1例因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行低位产钳术,产后探查无一例子宫破裂,产妇生命体征平稳,新生儿Apgar1分钟评分7~9分,24小时出血量60~300ml,其余均正常,试产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要求转行剖宫产的9例,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9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5例,活跃期停滞或延长3例,怀疑先兆子宫破裂1例(术中发现子宫下段原手术切口菲薄,尚未破裂)。
3讨论
3.1近20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国内报道有的医院剖宫产率达60.14%[1],剖宫产率的增加,使围产儿死亡率由20世纪50年代前的80‰~90‰降至60~70年代的22‰左右,而80年代以后的资料统计证明,围产儿死亡率并不因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增加而继续下降,而一直稳定在13‰左右,反映出围产儿死亡率的下降与剖宫率升高不呈正相关系,近年来剖宫产的并发症日益显现出来,剖宫产本身存在手术创伤,出血,感染,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如湿肺、肺不张、肺透明膜病、羊水吸入性肺炎等。说明剖宫产率上升到一定水平后再盲目提高剖宫产并未使母婴病率降低,反而会带来母婴健康的负面影响,因此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和新生儿医学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降低剖宫产率已成为各国产科专家关注。
3.2随着增高的剖宫产率,越来越多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该如何选择分娩方式,日益成为国内外产科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以往有”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观念.其主要的担忧是妊娠末期及分娩发动后疤痕子宫能否承受住宫腔压力而导致破裂,自1996年WHO、UNICEF等国际组织据美国CIMS倡议,在全球掀起了爱母分娩行动,其中要求剖宫产史后阴道分娩率≥60%,而我国做得远远不够,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率仍低。
3.3对于足月活胎的疤痕子宫,在我国目前大多数都采用择期剖宫产术的分娩方式,即使无前次剖宫产指征,有阴道试产条件者也很少阴道试产,本文资料显示126例再次足月妊娠者仅有13例经阴道分娩,分娩率为10.3%.95例采用择期剖宫产,其中对试产有顾虑有81例,占主要原因,有确切手术指征者仅14例,手术指征为胎儿窘迫,胎位不正,前置胎盘等,在当今医疗环境恶劣,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疤痕子宫长时间的阴道试产存在子宫破裂危及母婴安全的风险易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医患双方沟通分娩方式时,大多数医方意见更倾向于直接手术以保障母婴安全,医方宁愿承担高难度手术的风险而不愿承受可能有医疗纠纷的风险.本文资料中所有病例入院后,医方在交代分娩方式时均建议首选再次剖宫产术,说明医方在提高剖宫产率方面是重要的因素,当然患方对医疗意见缺乏理解及承受能力有限等诸多因素也有关。
综上所述,疤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分娩可行性还是很高的,如何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笔者认为首先应严格掌握第一次剖宫产指征,降低第一胎剖宫产率,第二胎剖宫产率自然就下降了,施行第一次剖宫产时,手术操作仔细,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要向产妇交代术中情况及二胎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其次疤痕子宫妊娠后要定期产检,建立高危妊娠管理,积极处理其他病理因素,控制胎儿体重,帮助产妇增强阴道分娩的信心,还有医方在患者入院后,应详细评估该患者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对符合阴道分娩适应症的患者,客观准确的表达经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的利与弊不偏不倚,在患者进入临产后,医方应密切监护母亲和宫内胎儿的表现,密切注意子宫切口部位有无压痛,做好输血输液及手术准备,有先兆子宫破裂者及早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