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养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古时起,中医便以养生、保健、治病为其核心思想,人们对于中医的看法,便有说法:上医养生,治病于未然;中医保健,治病于萌芽;下医治病,治已病之病。传统的中医学中郎阔我国五千年的中医精华,在现阶段医学水平不断发展提升、单纯地依靠手术和西药治愈疾病的困难也日益增加,如何将中医与疾病预防结合起来,加强人们的养生保健,治病于未然,是现代中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中医养生简介
所谓中医养生,是指利用中医的各种方法如针灸、推拿等,颐养生命,实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一种医学活动。其主要思想在于治病于未然。
中医养生的观念主要注重几个方面,其一,养生要顺应自然规律。由于世界上的万物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因而一切生命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起居有常,顺应季节,顺应自然。其二,养生要注重全面发展。不仅包括生理上的养生,还应涵括心理上的养生,良好的心理能让人处于轻松愉快的境地,能有效抵御外病入侵。
2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
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包括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形神合一、动静结合以及综合调理等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养生方法。
2.1 顺应自然
自然的规律是地球上任何生物都无法打破和违反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遵循规律,适应规律,有效地利用规律。自然分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而,养生要结合季节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春天要适当进补甘性温和食物,夏天要进补清淡泻火食物,而秋天要进补滋润水分多的食物,冬天则应进补脂肪较厚的食物。在药补上,春冬宜用贵重补药,夏秋则不宜进补。
顺应自然还应包括起居有常,即作息时间要有规律,符合自然白天黑夜交替的规律以及各个阶段人体发展的需求。如幼儿需多睡,老年人则不宜多睡。春夏适宜早睡早起,秋天适合晚睡早起,冬天适宜早睡晚起。人体若能坚持起居有常,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则身体便会处于精力充沛的状态,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反之,则会生命力衰竭,精神萎靡不振。
2.2 形神合一
人体是包括基本组成的机体器官组织,如骨骼、经络、五脏六腑等,以及支配这些组织进行基本活动的意识、精神、知觉等,强健的身体是人类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前提,建立良好的体魄,能让人类在开展活动中精力充沛。人的“神”对人体起着支撑、调度作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有效帮助人体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减少消极、忧郁、悲观等不良情绪,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专注度。所谓形神合一,便是指养生要注重身体,也要注重精神。中医学中认为,形神合一的养身方式,不独重视进补来弥补,也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以形养神,以神促形。
动静结合,是指适当的运动之后要有精神上的些许弥补。对于长期从事脑力活动的人来说,闲暇之余可以进行跑步、打球、做瑜伽等休闲项目;而对于体力劳动者,在长久的体力劳动之后,下棋、聊天等休闲项目能有效帮助缓解身心的疲惫和压力。动静有机结合,促进人体身心愉快。但是,运动中要注意结合个人的状况,切忌运动过度,引起不必要的损伤。
2.3 饮食有节
人类开展生命活动离不开基本的能力摄取,饮食是保证能量摄取的基本途径,但在中医养生的观念中,“饮食要有节”。主要是指,(1)饮食要有时间节制,有规律地饮食才能保证肌体发展的规律性;(2)饮食要有量上的节制,饮食是为了补充基本肌体的能量,应把握一定地度量,不宜过多,增加肠胃负担,也不宜过少,让肌体发展不完善;(3)饮食要平衡,饮食是人类摄取能量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因而一定要结合肌体发展的需求,多样化饮食结构,切忌单一饮食。(4)饮食要根据人体特点摄取食物,人与人之间的个体性差异极大,中医养生观念认为,饮食选择要根据个体的发展特点选择,如有些人体质偏寒,则不宜食用诸如海带、冬瓜、黄瓜等凉性食物过多,而有些人体质偏热,则应不宜多食用诸如桂圆、韭菜、牛肉、狗肉等食物。
水在古代传统思想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渗透到了《黄帝内经》等传统医学典籍中。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中国第一部养生宝典和第一部生命智慧百科全书。书中大量关于水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水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强调了水之于养生、健康的重要意义。一部《内经》,简直就是一部关于水的《内经》。《黄帝内经》中有关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腧穴、气血津液、诊法等方面的认识都贯穿了水的概念,在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也体现了通过治水来达到调整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思想。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夏丽娜副教授说,在生理上,人体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的形成及五脏六腑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水的参与在病理上,人体气血、津液等物质基础及五脏六腑功能的失常表现都可见人体水液聚散失常之象。
据统计,“水”字在《黄帝内经》中出现375次,水被赋予了多种丰富的内涵。中医认为水对于维护人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物(包括饮用的水)中的“水”进入人体后经脾(脾主运化)、肺(肺主通调水道)、肾(肾主水)、膀胱(气化)等脏腑的代谢,生成营养物质(化为水谷精微),脏器或营养全身,其代谢的废物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排出体外。水谷精微在体内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可以化为“津”、“液”、“血”、“精”等一系列属于“阴类”的物质。
中医还认为水液的代谢与五脏六腑均可相关,最相关的二脏为肾和脾,肾阳和脾阳是水液代谢的原动力,当肾不能主水,脾不能运化水湿时,体内就会出现水液潴留,导致水肿等疾病的发生。
历代中医养生的大家无不重视养“精”。中医认为,“精”、“气”、“神”是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全是人体健康的标志,精亏、气虚、神怯是疾病与衰老的表现。人体缺水时则“精”无以充。必然导致衰老或疾病。养生者必重视养“精”,养“精”一定会适时适量地补充阴液,即水。
以水养生,先辨清体质
夏丽娜教授表示,科学补水,以水养生,讲究的是在对的时间,喝对的水。首先晨起当喝水,经过一夜睡眠后,肠胃基本排空,饮下的水很容易被吸收,且排毒效果最佳,晨起宜空腹、小口慢饮。一杯为宜。其次是下午14:00―17:00宜喝水,中医认为此时段是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之时,利于排除体内废物。另外是晚上入睡前宜补水。睡眠时人大多数器官处于休息状态。水耗减弱,睡前适时补水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另外在运动之后、之后、感冒发烧之时、空调房工作之时、女l生月经期等特殊时段也宜多喝水,以补充相应时段因消耗过度而导致的体内水液之不足。
中医认为人与人的不同,就是人的体质的不同。针对不同体质的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也应有所差别。同样,不同体质的人,饮水也应有所不同。
中医所谓人的体质是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精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来确定的,不同的人其体质可能不同。夏丽娜教授表示,中医对体质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多见的体质分类共分为9类:分别为平和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那么,这9种不同体质的人如何饮水才是科学的呢?
平和质的人阴阳基本平衡。饮水量宜适中。阴虚质的人容易夜间盗汗,体内阴液不足,也容易生内热,故饮水量宜多,宜饮偏凉的水,以养阴清热。阳虚质的人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温化水液,饮水量宜少,宜饮温水,以温化水液。气虚质与阳虚质的人有所相同,气虚质的人常白天自汗,动则尤甚,饮水量宜适中,宜多次少饮,避免冷饮,因冷饮可损伤脾胃。瘀血质的人血液粘滞,易生血瘀证,出现疼痛性疾病,从美容的角度看也最容易出现皮肤粗糙,此类人的饮水量宜大,温水较好。对于血瘀质的人,饮水量多可能有美肤的作用。痰湿质的人体内水液的代谢异常,表现为口渴,但饮水量不宜多,少量多次饮温水较好。湿热质的人在广东地区较多,体内湿邪不化,加之热蒸,体内常缺水,但不欲饮,宜多次少量饮水,空腹饮水较好。气郁质的人常有肝气郁结,空腹饮水体津液流通,有助于疏肝理气。特禀质的人根据缺水的程度适量补水较好。
以水川药,先辨清水性
所谓“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需物质,水既是溶媒,也是药物。在《证类本草》、《金匮要略》、《本草备要》、《本草纲目》等许多著作里,水的药用价值都被大量提及。
其中的集大成者,首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历代本草书提及水类约30余种,而李时珍对水更为重视,《本草纲目》把水集中为一部,并把水列为各篇之首,集水之关于药食者,共43种。
而水之特性并非一成不变,它也会随着季节、地域、环境、人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变。历代医家根据水的这一特性及功用,对水做出了多种分类,并根据不同的类型给出对应药用价值的阐述。
常见分类有长流水、急流水、顺流水、雨水、露水、雪水、井水等多种。
急流水,因其有速急而达下的特陛,所以多用以煎煮通利二便及治疗足胫以下之风药。据说有人病小便不通,很多医生不能治,而金代著名医学家张子和只把煎药的水换成急流水,用它来煎取前药,借急流水通下之功而取得奇效。
顺流水,性顺而下流,与急流水下行之性类同,所以常用来煎取洽下焦腰膝之证及通利二便的药物。
雨水即《黄帝内经》所言“天气降为雨”之雨水。《本草纲目》认为雨水咸、平,无毒,并根据时令的不同分为立春雨水、梅雨水、液雨水。立春雨水其性始得春升生发之气,能资始发育万物,多用来煎煮中气不足、清气不升的药物。液雨水是指液时之雨水,立冬后10天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入液、出液间所降的雨称为液雨。古人认为,百虫之所以伏蛰与百虫饮液雨水直接相关,百虫饮液雨水后皆伏蛰,至来年春雷鸣时才起蛰,因此液雨水有使百虫伏蛰之力,所以多用液雨水来煎煮杀虫消积之药,以助药效。
露水,是附着于草木上的小水珠,秋天露水多时,可用盘收集。在古人看来,露水是极具养生价值的无上妙品,所以贤人雅士常采集露水以备用,或用以泡茶,或用以酿酒,或用以治病。《本草纲目》中介绍的露水有百花上露、百草头上秋露、柏叶上露等多种,每种都随物性迁,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而柏叶上露有明目作用。露水中的秋露水,是在秋天露水多时采集的,此时的露水禀秋之收敛肃杀之气,多用于煎取润肺杀虫的药物。
雪水,《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称其为腊雪,可能是因为一般收取腊雪而不收春雪。腊雪即农历十二月间降雪(即腊雪)所化的雪水。据《本草纲目》载,腊雪有特别功用:“用水浸五谷种,则耐旱不生虫;洒几席间,则蝇自去,淹藏一切果实,不至蛀蠹。”对于腊雪的性味,《本草纲目》认为其性甘、凉,无毒,《本草备要》称其性甘、寒。所以腊雪性属阴,为寒凉之品,用来煎煮,治疗伤寒火喝的药物。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里有一种和其他养生不太一样的方法,就是拍打按摩。拍打按摩的方法是需要特别注意细节的,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作用。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医拍打养生的功效和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拍打养生的功效
1.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拍打养生法主要沿经络循行路线拍打,通过拍打刺激激活了经络之气,气血运行于经络之中,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理机体阴阳、虚实,达到祛病防病的作用。
2.消除疲劳,解痉镇痛。
通过拍打经络,使气血通畅,古人云“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故拍打经络具有解痉止痛功效。
3.滑利关节,提高运动能力。
在拍打经络的同时,十二经筋也受到拍打和刺激。十二经筋是十二经气结聚于体内关节的体系,是其外周的连属部分,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处。故可以约束骨骼、滑利关节、提髙机体运动能力。
4.提高免疫能力,增进健康。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的功能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经脉之气散布的部位,具有保卫机体、抵御外邪的功能。通过拍打刺激十二皮部,可以增强人体卫气,提高免疫能力。
中医拍打养生的注意事项
拍打前的准备。拍打前要求身心放松,做到“体松、肩松、臂松、指松”,两脚自然踏地,分开与同宽。
用力要柔和、均匀、渗透、有力。所谓“柔和”指拍打时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柔中带刚”,起到相打时表皮无痛苦,而身体内有温热快热的作用;“均匀”是指动作具有节奏性,速度快慢一致,压力不可时轻时重;“有力”是指拍打力量要适中,太轻不起作用,太重对机体造成伤害,应是一种能产生良好治疗和保健作用的力。
拍打要持久。持久的含义有两层:一是每次拍打要持续一段时间,以双手不感到疲劳和酸痛为度;二是针对某一种养生方案,经络拍打应有疗程,要持续拍打一段时间方能奏效,而不是间断拍打或一两次即见效。
拍打路线应清晰。根据养生方案按照经络循行路线拍打,同时也可遵循先头后躯干或先上后下的规律拍打。
拍打手法要有弹性。双手拍打时应具有弹性,力量不应全部施加于体表,应有回收力量,要顺着肌肉的弹性来操作,切忌生硬击打。
中医两种拍打按摩的方法
遵循经络循行的十二经拍打法:找出位于手脚的十二经,哪个脏腑有病就拍哪条经络。可以沿着经络,用实掌拍打、捶打、五指点击的方式,每次5~10分钟即可。
简单易理解的拍打邪气滞留部位法: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气,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大腿根部)。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膝盖后部)。相应的脏腑保健,可用虚掌拍相应的位置,至微热或出砂。
拍打按摩虽然很简单,但是也要方法正确才行。
看过“中医拍打养生的功效与注意事项”的人还看了:
1.拍打经络养生法
2.拍打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和功效
3.中医经络穴位拍打养生
【关键词】 辨体;养生;中医;治未病
【Abstract】Facing with the speedily arising of industry of preserving one's health , and for the purpose of preserving one's health and preventing illness, the author bring forward the view of distinguishing constitution for preserving one's health and the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itution science of TCM and principle of preserving one's health. The author indicate that distinguishing constitution for preserving one's healt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ory of dialectic and preventing illness of TCM.
【Key words】 Distinguishing constitution;Preserving one's health;TCM;Preventing illness
数千年来中医中药在养生防病方面备受喜爱,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健康,并且认识到防病更重于治病,中医养生又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使中医药养生产业快速兴起。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地养生防病,进一步提高养生的效果,本文围绕体质和养生问题进行论述,提出如何紧紧围绕体质进行“辨体养生”的观点。
1中医体质学说及体质分型
体质是指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形态上、心理和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性往往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现代生物学研究也表明,人具有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同时在人类群体中也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性的研究完全符合中医的体质学说。
对体质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国外,迄今为止已有30多种体质类型学说。祖国传统医学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黄帝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如《灵枢》中的《阴阳二十五人》,将体质划分为木、火、土、金、水5个主型,每个主型之下又划分5个亚型,共25种体质类型。《素问・异法方宜论》里还指出,东南西北中五方由于地域环境气候不同,居民生活习惯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的体质,易患不同的病症,因此治法也要随之而异。后世医学家在《黄帝内经》有关体质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张景岳、朱丹溪、叶天士等医家都很注重体质与发病等方面的研究,都说明了不良体质是发病的内因,体质决定着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这就为因人养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现代医家也从不同角度对体质进行了研究并分类,王琦继承古今研究成果将体质分型概括为9类[1],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并且初步编制中医体质量表[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群以及个体的体质进行量化评价,为体质分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可操作性和进一步的研究性。
实践发现体质不是固定不变的,外界环境和发育条件、生活条件、干预措施等影响,都有可能使体质发生改变。因此,对于不良体质,可以通过有计划的、科学的改变周围环境,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和饮食营养,运动锻炼,以及中医手段干预等等养生措施,都可以纠正其体质上的偏颇,从而达到防病延年之目的。
2中医养生及养生手段
一般认为养生即保养生命,是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养生学术流派众多:包括道家养生、儒家养生、医家养生、佛家养生和武家养生等。养生主要针对健康者及亚健康人群,养生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论。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的一种实用性科学。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历代医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反复探索、求证,逐步认识与实践总结经验形成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如《黄帝内经》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中医养生学属于中医预防医学范畴。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研究出许多养生方法,比如四季养生、自然养生、情志养生、香气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药物养生、音乐养生、按摩养生、针灸拔罐养生、养生等等。近年来,随着现代物理医学、现代电子医疗技术的发展,中医养生手段更是丰富多彩,电声光磁、热动力等养生手段不断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养生领域。
3辨体养生及其应用
我们已知人的体质是不同的,目前可以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因此我们在养生防病时应当根据其体质进行,即辨体养生。进行辨体养生,更符合中医个性化理念,同时也是中医辨证观在养生领域的具体体现。尽管体质和症候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是对非病状态下的正常体质与不良体质的归纳,而中医症候是机体对发病后正邪交争所形成的某一阶段表现及机体的反应状态等疾病现象的概括,但是二者在机制上具有统一性。比如,痰湿体质机理是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状态。我们在防治上可以长期使用能够阻止或者减慢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的燥湿化痰干预方法。又如气郁质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状态,在干预上长期使用疏肝理气的方法,阻滞或者减慢气机郁滞。
可见,辨体养生在具体应用上首先在于辨别体质类型,辨体相似于临床辨证,根据其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舌象、脉象等等综合分析,辨别确定在9种体质类型中属于哪类。其次,在明确体质类型后,要结合中医理论了解体质的机理,确定干预方法,比如痰湿体质燥湿化痰干预方法。另外,根据所确定的干预方法,制定具体干预措施,比如针对燥湿化痰的干预方法,在干预措施上包括①饮食方面: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多吃些水果蔬菜,且勿过饱。②运动方面:多进行慢跑及器械运动,根据心功能测量制定具体运动处方,尤其要注意腹部肌肉的锻炼。③药膳方面:服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药膳。④按摩方面:注意背部脾胃俞、肺俞、中脘、丰隆等腧穴按揉。⑤足部反射区按摩:注意脾胃、肺、三焦、内分泌等反射区为重点。最后,根据以上制定的具体措施,制定长期坚持干预的方案。
辨体和养生二者相辅相成,辨体是养生的前提,养生是辨体的结果,养生的方法是由辨体的结果决定。辨体养生要求我们在研究具体养生方法时必须符合某种体质。
参考文献
1王琦.9 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
药拓,是中医拓疗用具。
功效:以名贵中草药配制而成的药拓,经高温蒸透后,可用于全身热敷、按压,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得以吸引,药效发挥得淋漓尽致。药拓针对颈椎、肩周炎、肌肉劳损、腰椎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Lingerie点评:几乎所有以中医养生美容为概念的参展品牌,无一例外地都推出了各自的药拓,品牌不同,药拓的外包装也各异,力求体现品牌特色与内涵。其可爱的外形,引来不少人驻足,并忍不住拿起来摆弄一番。由于其药疗可靠,携带与使用都很方便,引来许多普通的消费者抢购。
温馨提示:据专家介绍,拓疗非常适合居家养生保健,尤其适合平时工作繁忙、颈椎病高发一族――白领人士。同时,药拓可多次反复使用,使用寿命为1年左右。
能量石
能量石,是包括热石治疗法在内的能量石疗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器具
功效用于能量石疗的石头是由地心所爆发出来的火红岩浆凝聚而成,本身不但蕴藏丰富的微量元素,也被认为是地球能量的化身。每颗石头的形成都经过大自然千万年的洗炼,本身所蕴涵的强大能量是人体所不能比拟的。当人们因为长期压力所累积的消耗,可以借助于石头中充沛的能量来修补,从而达到舒压、养生的目的。
Lingerie点评:由于各家推出的石疗原理与方法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所使用的石头也不尽相同,包括各种天然石,如夏威夷石、玉石、水晶石、砭石等。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能用在能量石疗中,它必须具备保温度佳、温度稳定、材质温润等特质。
温馨提示:据专家介绍,在居家生活中,能量石可以贴身配挂于胸前:也可置放于人体任何不适或酸痛处,可减缓疼痛,使人体舒适。
刮痧板
功效:水牛角味辛、成、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作用。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是具有清纯之气的良药,可避秽浊之病气。玉石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有滋阴清热、养神宁志、健身祛病的作用。
Lingerie点评:刮痧是最古老的中医传统疗法之一,虽然出痧时的情形让人有点目不忍睹,但是其疗效好、无副作用的优势深受老百姓喜爱。
温馨提示:专家提醒大家,居家自助刮痧时,一定要涂刮痧油,如果没有专门的介质油,可以擦一些小孩用的宝宝霜,这样不但减轻疼痛,加速病邪外排,还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
耳烛
耳烛,是香蒸耳烛疗法的主要用具
功效:由于耳烛含有天然的蜂蜜成分、多方纯植物精油等,运用真空负压的原理,通过遇热产生热能,使精油被皮肤完全吸收。将体内与颅内的毒素排除体外,达到松弛神经、缓解压力、改善失眠、通经活络、消除病痛的独特疗效。它能有效治疗耳鸣、偏头痛、鼻窦炎、高血压等病症。
LIngerie点评:能减轻头痛和头晕现象。常保耳朵清新干净的感觉。能促使颅内热感循环,增加氧能量及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畅通每个管道,增强身体对外界的抗卸能力,起保健、预防之功效。
温馨提示:在使用芳香精油耳烛24小时内,不要游泳或将头放进水里冲泡浸,您应该用小棉花放在耳朵2~3小时,以保持耳朵的温暖。
温灸器
温灸器,是温灸疗中使用的用具。
功效:它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Lingerie点评:之前,对灸疗的印象还停留在简单使用艾草的原始阶段,这回小编可大开眼界,随着传统中医热,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利用温热原理的治疗器,如棒灸、电子温灸器等,种类真不少。
温馨提示:各种温灸器都有其特征,最好先了‘解它的功能,并且接受专家的指导再使用。建议大家购买时,要选择使用简便而有效的温灸器。
熏疗床
熏疗床,熏蒸疗法的主要用具。
功效:熏蒸疗法主要是选用名贵中草药,通过熏蒸将药力和热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首行作用于肌肤、孔窍、腧穴、三者又通过经络、气血与内脏连为一体,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血液的循环,不但治疗局部的病症,更可治疗脏腑及全身的病变。结合蒸汽熏疗床,对身体不同部位的病症进行熏疗药物成分经高温雾化,让病症部位被动吸引、自动治疗。此疗法对颈椎、肩周炎、脊椎、腰椎等部位的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对改善睡眠和亚健康状态效果均佳。
Lingerie点评:在现场,怀着好奇的心理,小编忍不住去体验了一下熏蒸疗法的功效。你问效果如何,一个字“爽”。
温馨提示:对于患有颈椎、肩周炎、脊椎、腰椎的朋友,不妨一试。这个床可针对你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针对性地熏蒸治疗,且简单、易行、无痛苦、无副作用,只需你躺在熏疗床,美美地睡上一觉,说不定你的老毛病就消失了。
蒸脐炉
蒸脐炉,脐疗法的主要用具。
功效:脐疗借助艾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的作用下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可以调整机体,增强抵抗力。脐疗在妇科方面功效不凡,对常见的月经病、痛经、更年期综合症可调整肠胃功能,促进吸收,有温中散寒,健脾燥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Lingerie点评:较之传统的脐疗仪,新式薰脐炉具有不少优点如自动控制温度:自动控制时间:自动控制燃烧时烟雾:自动控制艾绒条熄灭:燃烧时不掉灰渣:密封室设计,使用安全。
温馨提示:脐是人体的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吐纳呼吸之门。经络与脏腑发生病变时,必然与脐有极其密切的病理关系。古人早就有通过在脐部用药,达到温经活络,治病养生的疗法,如对传统中医养生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精油
精油,是包括香薰疗法在内的众多炎容保健养生疗法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品。
功效:精油较为人们所熟知的功效,不外乎舒缓与振奋精神这种较偏向心理上的功效。其实,不同种类的精油对于一些疾病,如:神经系统与精神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新陈代谢、泌尿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皮肤疾病:眼、耳、鼻、喉、口腔、齿疾病等,具有舒缓或者减轻症状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