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类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的就是教学目标: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以目标为导向,逐步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由果及因的方式对于教学来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对于高职教学来说,虽然不同于本科的学术型定位,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做与学的结合,但是首先要把握的还是“学”,任何动手操作的实践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没有理论的学习,那“做”也只是盲目地做,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中首先应该解决的也是“学”的问题。作为金融类人才,首先需要具备的是对金融业、经济学、国际金融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例如要了解国家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工具都有哪些、我们通常所讲的M1与M2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要在证券业发展就需要清楚股市的基础理论知识、如何判断大盘等等,这些都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虽然不需要高职学生达到本科生的研究能力,但是对于整个金融行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2.能力层面在能力方面,主要培养的是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基本上高职类金融证券专业学生进入工作初始,都是以客户经理类岗位做起,例如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银行的客户经理等,而这些岗位都具备一个特点———需要很强的沟通能力和营销能力。所以在学校期间,要充分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让他们不至于走上社会后措手不及。3.技能层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的侧重点应在技能水平上,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一大特色。在金融方面,基础的技能应该是手工操作,包括点钞、扎捆、计算器翻打传票,这些技能至今仍是各商业银行定期考试的内容之一,而且会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技能大赛,所以,既然高职院校是培养各种技术技能型人才,那么学生跨出学校的大门,至少应该掌握这些基本技能。除了基本的手工技能外,学生还应掌握金融两大基础行业———银行和证券的相关操作技能。对于银行而言,侧重点应该在于银行业务办理流程的熟悉,例如最简单的存款、贷款的办理程序。而证券方面,技能的培养应该注重对大盘的分析,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应该会炒股,尤其是对国家各种政策、国际国内各种经济事件的盘面解读,综合分析其可能对股市产生的影响。
(二)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
1.合理安排理论知识根据“任务驱动,学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由金融企业人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共同分析金融证券的岗位群和岗位能力,分解出金融证券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明确典型工作岗位行动领域的职业技能,据此来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安排方面,尽量精简,要去行政化,围绕金融核心课程来设计。范围过大反而抓不住重点,因此,一些不必要的课程能舍就舍。2.开展第二课堂在大学学习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丰富的第二课堂是必不可少的,当然,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是第三第四课堂。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变化是随时随地的,现代金融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创新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多,所以,可以在课堂之外,开设讲座,邀请银行或证券等专业人士向学生介绍最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动态、金融事件等,让学生的知识与时俱进。另外,学校可倡导成立各种技能社团,例如点钞社团、计算器社团,社团经常性的举办不同形式的比赛,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手工技能,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3.校内或校外的实践对于学校来讲,最容易实现的实践性教学就是通过软件来进行,学校要积极购买相关教学软件,例如银行各种业务的办理、模拟炒股等,让学生可以把上课所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这样也会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学生营销能力的培养,通过采取各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宣传活动,来让学生勇于说、乐于说。例如在学校内部开设校园模拟市场,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一些课本、闲杂的生活用品等,或者可通过教师布置内容让学生在校内宣传的形式,甚至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的校外宣传,不管是推销商品、宣传资料,还是推销学生自己,目的都在于让学生说起来,勇敢地去表达自己。4.打破封闭式教学目前,各高职院校基本都有校企合作单位,金融类的以银行和证券公司居多,但是,可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充分利用起来,而且对于金融行业来说,让所有学生全部去实习肯定是不合实际的,所以,学校可以在已有的合作单位里筛选一部分能够真正让学生去实习的银行或证券公司,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在班级里挑选一部分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实习,实习完成之后可以以经验交流、情景模拟等方式来向其他学生分享实习趣事和经验教训。
二、小结
[关键词]金融证券类专业 课程体系 金融学 证券投资 学科体系
[作者简介]刘建和(1973-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财经大学投资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证券市场和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42-02
随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断努力使其金融市场全球化,10年后A股市值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自从中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国家,中国两大证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总和为4万亿美元左右。而据美国高盛公司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股市市值有可能超过美国。
一、提出问题
如此庞大的证券市场需要得到维持以及发展,必须依靠大量的证券人才才能得以实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证券市场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复合型、高端型、高素质、具有创新和竞争意识多方面要求并进的特点。培育具有这些特点的人才,有必要对内地的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专业化本土化改革。
林毅夫曾指出“被解释现象的重要性决定社会科学理论的贡献大小”。当前金融大学科的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历史长,制度设计比较完备,而内地金融市场发展时间短,制度建设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如何利用现代金融理论体系对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进行安全分析,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因此,本文认为进行专业化本土化改革研究,就是要把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结合内地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和本土化,使得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适应本地金融市场的要求。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可以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可以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面向实务;另一方面,课程体系改革的结果是培养能够把金融证券理论与中国股市的实践结合起来的人才,这样才能面向金融类企业对于实务人员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合理化发展。
二、金融证券类的课程体系设计
内地学术界对于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立,虽然基本上沿袭海外金融体系的模式,但是受到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基础的特征的影响,金融学专业教育主要以银行管理为主体,与金融学理论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为主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如此,随着内地证券市场的发展,内地学术界对金融证券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些成果主要可以归类为宏观和微观两大类。
宏观上,对于整个学科体系的建设诸多学者提出了不多的意见和建议。如“内地金融学内涵界定模糊,理论和学科建设滞后”“美国专业课程设置上比较灵活丰富,培养目标侧重于实用性”“我国金融学的教学有必要跟上时代步伐,增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人才”。微观上,主要是对于学科体系中某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如“应发展实验金融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案例讨论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关键环节”。还有个别学者从“分层化教学的角度提出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改革”。
从这些前人的教学改革研究上,不难发现仍具有许多值得进一步发展的方面。目前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备了从金融学、金融市场学、金融经济学到投资学、金融工程、期权期货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课程,也充分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案例教学的方法。正是如此,笔者认为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症结在于专业化和本土化问题,并试图提出一种针对整个课程体系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三、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
综上所述,金融证券类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来自于西方,如何利用西方的金融证券类理论体系对内地的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进行剖析,以使得内地的金融证券类人才的培养符合内地金融市场的需求,这是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面临的重点,但是现有高校的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更多地专注于理论体系的传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实用性问题。总体来看,笔者发现现有的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存在三个方面缺陷。
(一)论文教学走形式
虽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培养方案中会设立一些关于文献研读或是论文写作方面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的安排时间一般都是偏向于最后的一个和若干个教学学期。但是对于相关涉及的学生来说可能要求的学分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这方面的课程可能会由于选课人数不够或是其他原因而开设不了,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只能依靠自己去自学论文的撰写而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教学。正如孙音在《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一文中所认为的那样,甚至连金融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体而言,论文的教学并不符合专业化和本土化的要求。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内地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金融学基础课程主要是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等。一方面,基础课程体系主要侧重于宏观研究,使得学生对内地金融业的运作机制理解不多;另一方面,课程体系设计偏重理论性的文字描述,相关数理知识类课程相对较少。同时数理经济学方面课程设置虽然比较重要,但实际这方面许多课程有可能设置为选修课且被学生认为难度过高而选择性忽略。
(三)教学内容有偏差
同时内地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上缺乏专业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实践。内地相当大部分的投资者在投资分析中以技术分析为主,因此证券分析课程中教学内容也往往偏向技术分析,对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的内容涉及较少。学生也以为A股并不适合基本分析和价值投资,对课程的学习重视程度不足。这种思路的偏差使得固定收益证券和投资学等课程中大量的价值评估内容被学生认为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同时,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中大量使用海外的案例进行教学,最终导致理论的教学与内地金融市场尤其是A股的实践相脱节。
四、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的对策
正是如此,针对目前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不足,笔者认为有必要从提高专业化和本土化方面来弥补。
(一)提高课程教学专业化
要提高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设计的专业化特别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1.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普通高校的金融专业研究生教学培养方案为例。许多高校并未设置有关应用文(特别是研究生论文)的培养,即使是设置了例如像文献选读这样的课程,但是这些课仅是面对各自的相关专业方向。有相当部分金融证券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为券商、投资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投资管理部或投资银行部等相对专业的投资岗位。因此,本文建议在研究生期间第一学期或在本科生大三年级就开设一门应用文或毕业论文写作的必修课程,不仅系统地教授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文书格式,而且详细为学生撰写论一个全方位的引导与讲解。
2.完善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向。内地的金融学科体系主要面向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专业为主,就业方向上以商业银行为主。随着内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金融体系由以银行为基础将会逐步转变为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体系两条腿走路的模式。那么相关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有没有可能在内容上进一步向证券投资和公司金融为主体的微观金融学科靠拢?这种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对于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必要在方向上进行调整,逐步从货币银行学方向向公司金融和金融工程方向进行转化和完善。比如,通过在大金融专业方向下设置各个小专业的做法有效实现从原有的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学为主转变化以银行、证券、保险、金融工程等多学科的大金融专业为主。
(二)课程设置的本土化需求
金融证券类专业课在教学上有必要在更高层次上提供本土化的理论内容。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化。比如在金融学专业基础理论课金融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上,金融工程专业方向作为必修课可以以数理经济的理论教学为主体,其他专业可以作为选修课以投资学和公司金融基础理论教学为主体;本科学生可以以说明分析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而对于研究生则可以量化推导为主讲述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分别从应用和数理推导的角度进行教学内容的再分层设置。而其他的专业课如投资学、金融工程学也是如此,都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I、II和III等层次的进阶课程,进行分层次教学。
2.提高课程教学的本土化。刘建和、吴纯鑫在《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一文中把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从不同层次递进分为公司金融、投资学和金融工程等。笔者进一步认为可以在这三个层次之下分别进行本土化案例的培养和完善。比如,虽然贴现率的不确定使得贴现现金流模型(DCF法)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但是可以从特定行业出发应用DCF法,同时设定不同的贴现率进行敏感度分析。这样就可以从A股市场中选择相应的实例让学生利用DCF法的敏感度分析来对上市公司进行基于现金流的价值评估。
当然,笔者也不过从专业化和本土化等方面对金融证券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教学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也希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对金融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探讨,共同推进内地金融证券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为金融证券产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势下金融学专业本科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4).
[2]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与保险学科组.我国金融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焦继军.金融学科案例教学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
[4]刘建和,武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分层化教学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5]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本土化改革方法浅析[J].商业经济,2009(12).
[6]刘建和,吴纯鑫.金融证券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四化”问题[J].商业经济,2009(2).
[7]宋逢明.发展实验金融学 推动资本市场的规范化[J].资本市场,2007(11).
[8]孙音.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8(15).
[9]肖鹞飞.现代金融学发展趋势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7)
[10]叶立新.金融学案例讨论教学体会[J].时代教育,2008(2).
[11]于春红.中英《金融学》教学的比较及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融投资类专业;建设;困境;出路
金融投资类专业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衍生品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等为投资对象,以投资或以投机为主要手段,以金融市场为主要职业目标的专业群体,包括金融管理与实务、国际金融、金融与证券、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投资与理财、证券与期货等7专业①。当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人才培养模式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作为一直关注和从事高职金融投资专业教学的教师,对此进行剖析,以探索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培养途径与发展之路。
一、目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制约因素
1、金融投资行业的知识密集型特征与高职生源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金融投资职业是在充满风险的金融市场从事投资或投机事业,以智力作为主要职业依托来谋取投资收益和投机利润的,需要从业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却不利于高职院校吸收这样的优秀生源。按照目前的高考录取政策,高职院校作为最后批次录取的院校,只能在普通高校录取之后才能录取。虽然也是择优录取,但其实是把最差的生源留给了高职院校,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低下,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不高,这与金融投资行业的“知识密集型”要求相悖,不利于高职院校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到金融投资行业,给高职金融投资专业的教学与发展造成先天。
2、金融投资行业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与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的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行业是从事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工具买卖的,其高风险性要求投资者决策时要做出周密而详细的分析、论证和预测才能进行投资操作。这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够胜任。但目前高职教育的理念是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的,以能力本位课程作为学习的目标。这对大量重复工作的理工科专业来说也许是好的培养模式,只要多练习就会熟能生巧,最终掌握技能,而不必强求技能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但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来说,既没有相同的市场环境和相同的分析模式,也没有相同的投资对象可供参考,每一次投资分析与决策都是创新性的,所以高职院校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并不适合金融投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相反普遍高校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和方法,注重理论学习和原理分析,过程推导的导入式教学方法可能更适合金融投资类人才的成长。这也是目前金融投资类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大都注重学历的原因所在。
3、就业市场要求的高学历与现行高职院校的大专体制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定位于高职高专类,学生毕业后的学历相当于专科学历。而目前就业市场上对金融投资类人才的最低学历要求大多则是本科,与金融投资岗位直接相关的职位更是要求硕士以上学历,高职学生毕业后要想在金融投资类公司谋一份职业比较困难,这种体制与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使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很多学生毕业后因为学历不合格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直接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和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根据调查,金融投资专业毕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的不足10%,大多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和营销的工作。即使有些被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录取,其所做的工作也基本与专业无关,大多从事接待和服务之类的工作。这是当前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的发展遇到的体制障碍。
4、金融投资职业的高技能要求与高职院校技能培养条件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职业需要从业者具备分析研判、操作、资金管理和情绪控制等多项技能。这些能力的获取需要从业者进行长期艰苦的操作练习,其中重要一环是进行实盘操作练习。就好比学游泳,在岸上不管理论学得多好,不下水练习是不行的。纵观国内外金融投资大师的成长过程,都是经过长期艰苦的实战,历经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才成功的。这表明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践教学过程这一环节。而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虽也转变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与其他专业真刀实枪的实践教学环节相比,金融投资专业的实践环节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模拟操作”这个准实践的层次上。各高职院校也大都采用的是“电脑+软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没有资金或没有条件进行真的实盘操作练习。模拟实践虽也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模拟操作毕竟是模拟操作,资金的虚拟性和约束力的软弱性使投资者不论从心理压力上还是从重视程度上都无法达到真实操作环境下的训练效果。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着分析大师众多而投资大师少见的现象,从某些程度上讲就是因为我国高校金融投资教育长期存在着重理论学习而轻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造成的。
5、专业目标的统一性和各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统一性之间的矛盾
金融投资专业的职业目标是很清楚的,市场定位也很明确,就是在金融市场上从事金融工具交易以赚取利润。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从事金融投资职业的误解和偏见,加上过去曾对“投机”行为的批判,使得人们的观念中仍对这个行业存有戒心,总认为这是个不太正当的职业,再加上其风险性较大,使得国人谈“投机”色变。我国发行股票之初遇到的无人认购就是这种心态的体现。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建立近20年了,但投资者人数仍占不到10%。说明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投资理财渐趋热起来,但仍受到传统认识的束缚。表现之一就是招生难,家长对这行仍然认识不到位,不赞成和支持孩子报考金融投资专业,二是高职院校或由于就业方面或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对这个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不统一,差距很远,有的甚至完全偏离了这个专业。比如有的学校定位于会计方向,有的定位于财务管理方面,有的定位于单一的证券投资方向,有的定位于银行保险等方向等不一而足。使得金融投资专业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导致行业目标很清晰的专业在实际中存在着市场定位很混乱的局面,既不利于专业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学校之间的交流研究,更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
二、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金融投资大师
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发展面临的上述困境和矛盾使人们产生怀疑,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投资大师呢?是不是金融投资类人才不适合在高职院校的培养呢?翻开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发展史和史上著名投资大师的成长经历,我们发现,我国高职金融投资类专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不调整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高职金融投资专业的发展就会走入死胡同。相反如因势利导,适时调整策略,高职金融投资专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1、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
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与成长离不开发达的金融市场,当今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大多出现在经济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以美国的华尔街为甚。所以顶尖级的优秀金融投资人才与大师级人物大都诞生在这里。综观这些优秀的金融投资人才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高学历+高技能”模式。其共同点一是他们大多都是在名校受过深厚的金融与经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深造,大都获得了高学历,如博士学位或学历。二是在从事专门的金融投资之前,都从事过金融市场经纪业务的,这为他们日后从事金融投资事业打下了基础。显然这种培养模式正符合金融市场对投资人才的要求。另一个模式是“海龟模式”,这种模式认为,从事金融投资,不一定要高学历,任何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训练都能成为出色的金融投资者。20世纪70年代出现于美国期货市场的传奇人物理查・丹尼斯就是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他本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为了验正他的“成功的交易员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而无关乎聪明才智与学历”的观点,他与朋友打赌实验,专门招聘了23人进行为期四年的实战操作练习,在四年的培训课程中,除3人退出外,其余20人都有上佳表现,平均每年收益率在100%左右。最成功的一名学生4年为他赚了约3150万美元。如今这些学生要么在基金公司任职,要么单干,成为美国期货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理查・丹尼斯这种培养金融投资人才的模式很像养殖场繁殖乌龟的做法,被人们称为人才培养的“海龟模式”。
2、国外金融投资人才培养方法与理念对我们的启示
“海鱼模式”对我国高职院校金融投资专业的培养很有启示。一是,高职院校能够培养高素质的金融投资大师。从理查・丹尼斯及其进行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金融投资人才不只是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高学历的人才能从事,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只要对金融投资具有浓厚的兴趣,经过系统和严格的基本知识与交易方法的训练,再经过大量实盘操作演练,一样也能成为出色的金融投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金融投资专业是适应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广大人民投资理财的需要的。应该大力发展,不应被眼前的暂时困境所蒙蔽。二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金融投资专业在培养模式与训练方法上应有所改进。第一、一定要重视投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培养,并且把它放在学习的第一位,放弃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观念与错误认识。金融投资职业并不是简单地如士兵打枪哪样,只管瞄准而不管枪的构造原理。它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有知其所以然,才能在变化无穷的金融市场上获取利润。所以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当重要。第二、一定要进行实盘投资操作练习,不能纸上谈兵或进行软件模拟操作。这样脱离实际市场与真实持仓心理压力,是训练不出优秀的投资人才的。第三、要求学生对金融投资事业要有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理查・丹尼斯之所以能成功,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在选拔学生时尽管学识、性格等不同,但都要对期货投资怀有极大的兴趣。否则在后面的严酷训练与长时期演练中是坚持不下来的。三是高职院校在培养金融投资人才方面的投入一定要加大力度。不能仅限于“电脑加软件”的模拟操作阶段,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一定要进入金融市场进行真实投资操作。这样才能造就真实技能。
三、高职金融投资专业如何走出发展的瓶颈
1、在学生填报志愿时进行专业教育
高职金融投资专业要想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走出目前面临的困境。就要从培养的第一步招生做起,把真正对金融投资有兴趣的学生招进来。这就要求在招生阶段对拟报考学生进行详细的专业说明与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学习课程,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与将来的职业前景,让学生对之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为了招生而把专业面临的风险与将来的职业不确定性或做夸大宣传,让学生放弃理想,或做虚假的式误导宣传,让学生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进来。给后面的学习就埋下隐患。在学生填报之后为了确保学生对自己兴趣的真实性有较大把握,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测试。以防止有些学生由于茫然没有专业可报而胡乱填报。
2、入学时交纳操作风险金,以备实战操练之用
在这方面可借鉴有些专业比如美术、汽车修理等专业的做法,为了保证学生将来实习之用,在入学时可收取一定数额的实盘操作准备金,与学费一同收取,但说明这些资金与学费不同,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实盘操作的本金,学生如操作得好,毕业时学校在提取一定比例的盈余后把余额全部返还给学生。如操作得不好,这些资金就是学生实习操作期间的最大亏损额。如此不仅学生有了学习的强大动力和操作时一定的约束力,也解决了学校在金融投资实习方面的资金来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目前有些学校发生的学生为了投资而把学费投入到股市中去的现象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机制而发生的。
3、学校成立校园投资基金,纳入预算,以供学生实习之用
由于入学时学生交纳的实盘操作准备金数量不能太大,为了解决实盘练习时的资金来源问题,学校可成立校园投资基金,纳入学校正常预算,作为教学中的一块固定费用划拔给专业教研室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作为学生实盘操作的资金来源之一。校园投资基金在初期可采用财政信用的方式筹集或用其他信用方式筹集。等到资金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减少学校的预算份额。平时这些资金可交由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运作,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实行奖罚制度,这样一可以解决教师的科研局限于单一的写文章而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问题,二可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三还可给学校提供一创收的途径。其实这在美国一些大学如哈佛大学等名校,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这些学校,没有国家的经费投入,学校拥有自己的投资基金,或交由专门的投资公司运作,或由学校自己的基金会运作。资金一来源于校友的捐赠,二来源于历年的节余。高职院校尤其是开设金融投资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利用实践教学的契机,发展校园投资基金。
4、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份额与比例
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时不能盲目的实行“一刀切”,对所有专业都实行一样的改革方案与模式,而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实行灵活机制区别对待的原则。比如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的问题上不能强求一致,对一些理工科类可以要求实践教学比例大一些,但对一些文科类专业,其技能的基础就是理论。理论知识欠缺就无法进行实践教学。金融投资类专业就是这样。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分析研判工作占了投资过程的大部分时间,真正的操作只是几秒钟的事。而分析研判依据的是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金融投资类专业中,理论知识还是占第一位的。一定要加强而不能减少。
5、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念
高职金融投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证监会有关投资者教育的政策,广泛进行投资观念与理念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投资观,不要把风险夸大,歧视投机,也不要盲目自信,认为在金融市场就能发大财。要客观的一分为二的看待现在的金融市场与金融投资职业,它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分隔的一部分,是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金融投资职业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的一个行业。金融市场是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渠道,要大力培育与支持,不能简单地否定和排斥。
注释:
①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2008年)。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墨菲著.期货市场技术分析[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7,1.
[2]简军.世界期货大师教你炒期货[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3]乐勇.想“速成”期货高手吗?[N].期货日报,2009-8-26.
[4]婉洋.期货交易学习路线――通往期货交易的捷径[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8,10.
[5]郭福春.建立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2007(18).
[6]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7]周建松,郭福春.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9).
投资学:与股市最相关的专业显然是投资学,在我国,投资学专业是最近几年才从金融学专业中脱离出来的。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线的操作员,因为没有任何单位会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进入管理层,即使是基层管理岗位。同投资学一样,金融工程、保险学、证券投资管理等专业也都是先后脱胎于金融学专业。上述专业的毕业生在面对金融行业单位招聘时,机会几乎是均等的。所以,我们经常能见到在银行上班的投资学专业毕业生,在证券公司上班的金融学专业毕业生。
金融工程、金融学与国际金融:大部分金融类专业都是从金融学专业衍生而来,金融工程和国际金融也不例外。三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金融工程更偏微观一些,主要教授金融行业内的技术、操作和原理;金融学则更偏向宏观,管理的成分更多一些。从课程上看,最直观的便是对数学的要求不一样,金融工程一般要多出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的内容,其专业课程也更多地以数学工具作为基础。国际金融因其涉及到对外金融业务,故对英语的要求会更高。
金融工程与证券投资管理:很多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就包含证券投资管理方向,比如东北财经大学。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证券投资管理就只属于金融工程专业同学学习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证券投资管理专业是由于股市热闹而选择金融类专业考生的“正选”。其实普通高校的该专业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才会谋求到预期的高薪高职,也并不能很快凭借专业知识通过炒股而获得收益,只能进入证券公司从普通的职员做起,这种工作机会使毕业生面临很多竞争。但是,科班出身毕竟比其他非专业的人机会要多,而且更容易上手和获得认可。毕业生要想获得跨国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青睐,一般只有通过考研或出国留学才有一定的成功率。
保险学:保险学专业的就业和大形势一致,行业内充满机会,高薪人群日渐增多,但初级人才,也就是毕业生的待遇一般,工作压力大而且相对比较辛苦。他们需要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业绩以后,才能分享到保险业高速发展的成果。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保险市场还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保监会对于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南模式”、“武汉模式”和“南开模式”,其对应的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保险业的“黄埔军校”是位于湖南长沙的保险职业学院。
各分段考生怎样报考金融专业院校
由于地域关系,位于上海和北京的高校更有利于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会更快捷有效地接触到前沿金融理念,更方便为同学们争取到高端财经人士的讲座和实习机会,甚至在一线城市本地高校的就业机会也要多于其他高校。因此,同级别的高校,建议同学们报考地理位置更优越的高校,也就是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高校。
【高分段考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属于金融类专业中的“超级大国”,其毕业生大部分直接进入外资银行或投资银行,少部分考研和出国。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属于第二梯队,毕业生就业也不是问题。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属于高分段考生的第三选择梯队。从近年的分数看,高分段考生即使选择第三梯队,也会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这些名校的研究生也是非常难考,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高考,其中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国际金融学专业,都名列中国最难考的五大文科专业之中。
【中分段考生】金融类专业的报考热估计2008年仍会持续,中分段考生要想爆冷冲击一流大学,难度会非常大。因此,一些财经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便是不错的选择。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天津财经大学凭借其地理优势,师资力量雄厚,最近几年在各类高校专业排行榜的位置都比较靠前;西南财经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金融专业是“传统优势项目”,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1998年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所属重点学科,而并入湖南大学之前的湖南财经学院本身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属高校,教学实力雄厚且行业内可利用资源丰富。此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该类专业也有不错的实力。
中分段考生如果一定要上金融类专业,报考本地招生数量多的院校则是比较保险的选择。
【压线考生】压线考生报考金融类专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愿意接受调剂,往往得不到金融类专业的录取结果。下边推荐几所名声不大,但金融类专业却很好的高校。
首选各地财经类院校,例如江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这类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开设金融类专业的时间长,专业教授多,说直观一点的优势,就是毕业时的专场招聘会也比其他高校多,并且当地的招聘单位一般都认这些“牌子”。
金融专业就业前景好吗
近几年来, 中国金融市场正在走向国际化,对专业性很强的人才需求迫切。金融学硕士就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例如高校教师和大公司市场研究分析、基金经理、投资经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
金融类专业是一个较为高端的专业,它的定位比较高端,很多的普通院校对于金融类专业没有一个完善建设,因此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比较挑,希望找一些有较好学历的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金融类专业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因此,对金融学专业感兴趣的考生,报考这个专业后,认真学好学精这个专业,将来毕业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金融学专业毕业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金融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有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统计学、审计学、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外国银行制度与业务、预算会计、投资银行业务、经济学原理、经济法学、税法概论、中央银行概论、证券投资、财政学、保险学原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银行会计、国际金融、国民经济核算、经济计量学,经济活动分析、经济应用文写作、思想道德修养(职业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