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景诗句

雪景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雪景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景诗句

雪景诗句范文第1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次品读古人心中红楼一梦中“香菱学诗”那章,果然收获不小,新辟桃源。

放下书本,仔细梳理今日所收获,眼前浮现出香菱蹲在地上抠土的样子,呆头呆脑却越发可爱。我为她对学诗的执着感到敬佩,敬佩的是她拥有我所没有的韧劲,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达到她对知识的那般沉迷。桃木书桌散发出缕缕清香慢慢将我围绕,眼前出现了一副秀美的山水画。迷雾中,我看到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将画上的八个大字照的金光闪闪: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我顿然醒悟,原来是这样啊……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刘翔08年奥运会的因伤退赛,一时间使他成为舆论谴责的焦点,背负着一股巨大无形的压力。伤愈后他怀着对国人的深深歉意再次站在起跑线上。是的,我们的英雄又回来了,历尽磨难的他终于又一次被抛到了成功的风间浪口,这也是对他伤病期间仍不忘将积极锻炼的最好回报。苦中奋斗,永不放弃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全神贯注,埋头苦干。他曾经是一个被人呼来唤去的小小服务生,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词人。一代歌坛巨星周杰伦也许永远也不会忘记小时候自己被妈妈关在房间里苦练钢琴的心酸痛苦。痛苦和心酸是他埋头苦干的动力,全神贯注的努力才换来今朝的潇洒。

是的,闭门造车,从今天开始。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滴水可以穿石。山不辞细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溪流,故能成其深。拆掉刹车,我要将马达开到最大,怀着与香菱一样的真诚和动力,一但全身心的投入,我的目标就叫有了保障。

辽阔的宇宙的等待未知去探索,无边的黑暗等待黎明的追逐。怀着梦想我将起航,去探索去追逐。相信苦志学诗必将换来精血诚聚……

雪景诗句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句群;宋词;结构形式;审美功能。

【作者简介】 耿朝晖,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青海师

  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通常意义上,“句群”这一概念属于现代汉语学科范畴,是指大于单句、小于段落,介于二者之间的语言片段。与此略有区别,本文所谓“句群”,是从文学角度 着眼,将它界定为一种由两个以上句子组成的,具有内在统一语意的,形式整齐的语言表达结构。自先秦以降,句群就存在于历代文学作品中,对作品的结构组成、 意义表达以及情感抒发起到重要作用。既是全文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相对独立,能够自成境界,在结构上相对自足,可以单独抽出来欣赏分析,其中尤以在 宋词中表现得较为典型。当然,语言层面和文学层面的“句群”其实是同质异体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完全相通相似的,比如结构比较稳定、语义相对完整、可以 独立存在等。基于此,本文拟以宋词为中心,从句群的角度切入,对它在作品中的结构、表情达意及其本身的审美功能和价值做深入探讨,以期对词这一文学体裁做 出新的解读。

文学意义上的句群也是由多个单句组合而成,一般来说,这种组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意合句群,即无特定词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句群;一种是关联句群,即有特定词语的句子组合成的句群。这两种组合方式从《诗经》 到汉赋都有不同表现:

如《诗经·卫风·硕人》:

第一个句群由1、2两个单句领起,3至6句句式相同,用结构助词“之”字,从四方面介绍了硕人的身份,最后以一单句点明硕人现在情况来做收束。第二个句群是对硕人姿容的描述:1至5句是对其容貌细致的静态比喻性描摹,6、7句则是动态描述,推活前5句。

与《诗经》中的这种句群相比,以铺排见长的战国纵横家文,其句群的使用似更加复杂多样。除了这样由基本句式相同的句子构成的意合句群外,还有以词组或单句领起,最后再以单句收束的句群。如《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中:

这段由23个句子组成的两组句群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第一个句群14句由“大王之国”作为领起,并列以“利”“用”“限”“固”为中心语的四个并列句 表地势之便利; 6、7句推进一层并列陈述民富; 8、9句再进一层并列以示军事之强; 10、11、12句接前句总述地大物博;13、14句是对前述 12句的小结。第二个句群笔调高扬,首先用“以”字牵出四并列句分述“王贤”“民众”“车用”“兵教”的良好条件,再用“可以”来引出5、6句做结果,7 句做小结。8句承上述文而来,用祈使语气引发大王注意,9句则是用“其”总结上文,以“奏”来作为下文的铺垫。两组句群都采用分述与总述相结合的方式。

除上述不同构成方式组合的句群外,更为常见的是多重句群的结合运用,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即是由诸多小句群组成的一个大句群:

该句群中前八句用由大至小、逐层缩减的收缩描法来引出东家之子。9至12句转入具体的细节描写,连用四个“如”字比喻人物外貌之美。13句转前数句的静态描写为动态描写,16、17句则是上述句组的句群中心句,以一“然”字做转折下结语,从容表达出作者的节操。

由于句群自身特殊的结构特点,注定了它在纵横家文和赋中有着上述表现,并且在随后的六朝、唐代文人笔下,同样可以看到这种写作手法的运用。如鲍照的《芜城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及李商隐等人的四六文中,都大量使用了类似上述的句群,精巧而灵活,对文章的结构组织和 表情达意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比较而言,除《诗经》中少数诗篇中可以找到句群的痕迹,历代诗歌中并没怎么用到句群,这也是由诗歌的组织形式、表现容量等所 决定的。然而,作为“诗余”出现的词,尤其是成熟鼎盛期的宋词,与句群在结构、形式等诸多方面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使得二者一拍即合。可以说,句群在词这里 恢复并强烈彰显了其生命力。

夏承焘说:“词渊源于周、隋以来的‘胡’乐,魏、晋、六朝以来的民间歌曲 (清商乐),又结合六朝永明学者所发明的文字声调(四声),它融合古今中外的音乐组织以配合语言文字的声调组织,成为一种新文体。”[1]这样看来, “词”作为音乐文学是从乐府中来的,有其特定的节奏群。但词同时作为一种文字文学,从表意的角度,即使不关涉音乐,其文学性脉络继承也可以清晰地从汉赋中 见到。这种特殊的句群形式,就是赋体缩微的经典形式在词中的体现。句群可以视为是赋的最基本的形式要素,在赋体创作渐渐衰落后,它积极地进入宋词这样新的 文体,成为其中重要的语言因素。宋词的句群常常也由四字对偶句构成,句群间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和转折关系等。无句群的宋词与有句群的宋词相 比,一是内容上缺少很大的容量,失去了可反复渲染铺排的余地;二是结构上缺少一种可以回旋往复的张力。

宋词句群从功能上讲,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是主体句群,即全词是由多组句群组成的一个大句群结构。另外两种分别是过渡句群和插入句群,过渡句群和插入句群是和常句(即非句群)相结合而形成词 的。词有小令、慢词之分,小令体制短小,不适宜使用句群。所以宋词中大量句群的使用多在慢词。慢词中有许多作品中包含有句群,其中不乏大句群套小句群,即 颇似《苏秦始将连横》的句群现象。在慢词中,上下片皆用到句群,即全词作为一个主体句群出现的有:《沁园春》《永遇乐》《醉蓬莱》《风流子》《望海潮》 《桂枝香》《八声甘州》《满庭芳》《水龙吟》《齐天乐》 等等。上述是在词作中句群出现频率高,且作家运用广的词牌。还有大量词牌是只在上片或下片用到句 群,上片用句群多见于起首或结尾处,如《满庭芳》《上林春》。下片用句群多见于过片处,如 《迎新春》《诉衷情近》,可见词中句群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

主体句群的解析可以从中心句有无及所在位置这个角度来入手,分为三类:

1.中心句在开端者:中心句在前者,多为前中心句做一意义上的领起,后面的对句再做渲染和铺展,甚至推及全篇,也基本如是。总括性提示居于群首,这种句群会首先概括地提出中心,然后在下文中加以阐发或论说。如柳永的《醉蓬莱》:

在上片起句就是由“渐”引出的一组四字句,而下片过片处也是一组四字句群。而最具特色的则是收尾处再以一组四字句作结。上下片开端皆以四字句群开头并点明该片之意,后文则围绕该意铺展描绘。

王安石《桂枝香》起首便直言“登临送目”,并借“正”字引出下文二句点明节气,铺“千里”以写足4至10句之景,最后以一“画图难足”喻不尽意于笔外。下片同样先表出一“念”、一“叹”的情感,后又以旧事表隐情。

2.中心句在结尾者:中心句在后者,多是对句在前,而后一句则起收束汇拢词意的作用,故中心句在后。总括性提示居于群尾,与前一类相反,这些句群往往在前面几句先做具体阐述,然后再进行概括性总结或于后一句点明该句要旨,如李清照的     《永遇乐》      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首词从句群角度分析有两个特色,一是上片和下片都可以分别看作两个大句群,上片是用先以写景为主的三组句群做一铺垫,最后道出中心句,“谢他酒朋诗 侣”;下片则是借两个表时间的词:“记得”“而今”形成前两句与后两句描述今昔之差别,最后在结尾处道出“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的凄凉心境。其 次,这首词的每一小句群都是采用主题句即中心句后置的形式,所以读来颇耐人寻味。

无独有偶,在陆游的《苏武慢》中也运用了前两句铺设后一句收束的方式:

1至9句中,后一句都是前两句的中心句,前二句之描摹是为落在后一句之实处。这九个景句后,以一“叹”字化景语为情语,尤见手法之妙。下片亦如是:

其中尤以两片收尾处各以一情感动词“叹”及行为动词“待”分别引出地点句10、11和时间句11、12,最能凸显匠心独运之处。另有上片在中心句后置的 小句群中,每前二句对偶整齐,而后一句或用拟人,或用明喻,于句式参差中又可见语义的对应,即3、6、9句实则存在内在的联系,研读时不可不知。

3.中心句不言明,化在全句中:无中心句者,如柳永之《望海潮》《笛家弄》等,多用四字对句,重铺排,多描摹,意象叠加,这种句群也被称为是“列锦格”,即一组意象的罗列。如柳永的《破阵乐》中:

这种无中心句之句群,颇似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全部是意象的叠加,也被称为是“积累式蒙太奇”,一般来说,它具有形式的简洁性、意义的指物性和形象的描写性。最著名的还要属这首《望海潮》: 几乎全是赋体直说,都用意象罗列的手法,全词23句,四字对句就有六对。“是典型的赋体结构。这种形式如同贴锦、刺绣,最宜铺叙排比,发扬声势,造成淋漓尽致的艺术效果”[2]。

除了全词运用多重句群构成主体句群外,还有只出现在上片或下片的单重句群,它们与常句(即非句群)相结合,在词中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它们有时出现 在起首,有时出现在过片处,有时则出现在词结处。单重句群也分为过渡句群和插入句群,常常起到支撑及过渡的作用。上片常用句群的词牌有:《满庭芳》《倾 杯》《玉女摇仙佩》  《法曲献仙音》《上林春》《早梅芳》等等。下片常用句群的词牌有:《迎新春》《诉衷情近》《庆寿光》《洞仙歌》《安公子》等。

上片起首即用句群的如柳永的《玉女摇仙佩》:

其中1、2对句及4、5对句皆为流水对,而3、6两个收束句又或否定或反问,故词意萦绕徘徊,在整齐间颇见变化,使全词起首便为一种缠绵低回的气氛所统摄。

晁端礼的《金盏子》:

起首6句两组句群形式整齐颇见功力。都是由一单句总起,一领字领起后两个对句的形式,而且5、6句是数字对,使得全词在起首处就已有句式整齐节奏鲜明的特点。

句群在过片者,句群在过片处,最要紧是不可断了意脉。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如画家开阖之法,须一气而成,则神味自足,以有意求之而不得也。”

如晁端礼的《庆寿光》:

句群在词尾者,如周邦彦的《侧犯》结尾处是:“见说胡姬,酒垆寂静。烟锁漠漠,藻池苔井。”两组对句。还有《塞翁吟》也是“菖蒲渐老,早晚成花,教见薰风”。一组排句。

“宋初慢词,犹接近自然时代,往往有佳句而乏佳章。自屯田出而词法立,清真出而词法密,词风为之丕变”[3]。如果说柳永的大量创制是使得词摆脱了诗的 母体实现独立的最后完成,那么周美成的创作则使得铺叙式的句群创作法得到了后来词家的接受。句群本身较稳定的结构特征,使得短篇的铺排和抒情成为可能,从 而在有限篇幅内包含更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意象,意象借句群得以强化,在阅读效果上呈现舒展绵延之势,往往一句而韵味无穷。而且宋词中的句群结构大多精巧,在 前后文中既是一种渲染铺垫,更能独立成篇。如果说读词颇似看山,那么读至一句群处就恰似半山的小亭一点,既融入山中不着痕迹,又可独立其外做一佳景。

从《诗经》到宋词,中国文学的体裁样式稳中有变,而句群这一用语模式却在延续和使用中尽显其功能和价值。其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词中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安排、组织词 的结构,彰显文章气势,增强阅读效果,利于抒情达意,而且于审美方面同样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或通过叠加意象、融景入情以渲染情感,即一句群中情、景皆 备,或情前景后,或景前情后,互为照应,前后摇曳生姿。如陆游的《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中有“韶光妍媚,海棠如碎,桃花欲暖”。前为点笔,后两句为染 笔,以具象来详写春光,给读者带来欲收还放的审美体验。或把多个典故及所化用前人成句积累到一起,即隐括法的使用,借助修辞来增加词作的内容厚度。或以散 对结合的经典形式,契合读者的审美期待,产生情感的共鸣。或用总领与细分相结合的特写形式,在长、短镜头的交互使用中,对细节处作显微镜式的描写,实现由 文字到图像的自由转换。如柳永的《笛家弄》中用移动摄像般的笔法,借三组整齐的句群,把清明后的游春图,从花到草到舟到银塘到金堤都描摹得如现眼前。

总的来讲,句群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历时弥久,许多已经成为经典范例,鲜活地长存于由各种体裁样式的作品汇聚而成的中国文学的长河之中。宋词句群格局整齐 的特点是词家精心安排的结果,句群中的句子或说明、或描述、或渲染,显示出其内部有机结合的内聚力。因此,了解句群更有助于了解作家之慧心所在。借曲度词 的宋词,尽管有曲格的限制,但有句群这样一个具有表达力的、在语势上有整体感的文字组合单位,读者就能在回环往复的感叹描摹中,体会词 家与词作的匠心独具。从这一意义上讲,句群也成就了许多经典词作,后世读者对宋词魅力的感受,不仅来自于音乐性和词的结构本身,更多的来自文字句式自身及 其组合所带来的情感张力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意蕴。句群在作品中嵌入灵动,其自身在结构、表意方面深具优势和规律,借助句群对宋词进行分析解读,在研究方法上 具有示范意义。它能够扩展宋词研究的宽度,有助于对词的结构及其内容意义的了解,更能在此基础上对词这一文学样式的形成与发展,特性与功能做出新的阐释。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句群的分析和研究就不能仅停留在结构分析的层面,更要关注句群的使用对于词作的多方面影响,尤其是表情达意功能及深层的美学效应。以此来看,词学研究仍是一个期待创新、大有可为的领域。

 

[1] 夏承焘:《唐宋词叙说》,载《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55年第1 期。

雪景诗句范文第3篇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正式召开,这是我党的一件大事。当天由于是工作日,没能坐在电视机前看到全程直播,内心还是有点遗憾的。值得欣慰的是,当天还是通过网络媒体渠道获悉了我党召开十的信息,之后又通过在电视新闻、网络媒体的各大专题报道中了解了较为详细的本次大会的内容。这次十中提到的很多内容,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学习的,作为一名党积极分子,我更深刻认识到我们未来的方向与目标。

十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本次十的报告中,让我最为映像深刻的是民之于国的重要性。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中华民族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因此,党员干部要很好的服务群众,要始终同人民群众联系,以群众为中心,围绕群众做工作。

雪景诗句范文第4篇

根据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湖州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局外经贸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整改落实阶段是体现整个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攻坚克难、建章立制、提高科学发展水平”为主线,全局党员干部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和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市开放型经济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党风党性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修订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外经贸工作体制机制。通过整改,增强全局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实际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我市开放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二、计划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从2009年7月上旬开始,到8月底基本结束。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是有计划、分步骤解决突出问题和创新体制机

制的前提条件,对于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对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开放型经济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以及影响和制约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整改方案要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

2、梳理整改落实项目。对于前期通过调研活动、发放征求意见表、

召开民主恳谈会和“三百活动”等途径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体制机制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分门别类地提出整改落实的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时限要求。可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完成的,提出明确的具体步骤和整改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完成的,列出大体的进度表;确有困难,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完成的,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

3、提出整改落实措施。对于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创新的体制机制,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提出整改落实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整改落实责任和时限要求。要明确分管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明确努力方向,清理工作思路,把整改落实工作具体化、目标化、责任化和制度化。同时,局领导班子和各党支部要召开专题会议,就整改落实方案进行专题讨论研究,进一步统一思想,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措施。对于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要主动牵头,统筹协调,坚持左右互动,上下联动,形成整改合力。

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按照市委关于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局“联百企、献百策、解百忧”的活动,加大服务企业、助推项目力度,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市里将7月前后确定为“集中攻坚月”。我们要按照“千名领导破难题”等专项行动的要求,在前一阶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围绕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局党委侧重解决关系全局科学发展的思路、重大措施等问题。集中解决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l、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金融危机下外经贸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关于促进我市(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加快外贸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充分认识招商引资严峻形势以及完成目标任务的艰巨性,尽快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大招商引资工作推进力度。

责任领导:冯罗宗;责任单位:各处(室);完成时限:2009年10月。

2、面对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如何更好的帮助企业“走出去”“保市场、保订单”,全面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健康、稳定发展。一要进一步鼓励支持企业赴境外参展,积极争取广交会、华交会等紧俏展会摊位数量;二要进一步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宣传、培训、业务操作指导以及提高保费补贴力度;三要加快扶持政策兑现速度,对部分符合条件、能够操作的外贸扶持政策提前分步兑现;四要完善外贸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通过与企业互动信息交换,掌握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及时排解主要困难,及时引导企业有序发展。

责任领导:张建国;责任单位:外贸处;完成时限:2010年12月。

3、要积极提供预警信息,防范贸易风险。一是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及时分析和准确把握宏观环境对外贸发展的影响,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为企业相关业务操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公平贸易信息平台,加大政策宣传和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企业应对反倾销和反补贴能力和防范意识。三是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建立全市应对“双反”工作协调会制度,努力提高应对“双反”能力。

责任领导:张建国:责任单位:公平贸易处;完成时限:2010年12月

4、要积极创新引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一是招商引资对我市鼓励产业的推动力度有待加大,对“大好高”外商投资项目的推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市、县区“大好高”项目二级督查推进办法和推进机制;二是针对存在内、外资轻重不一现象,制订《招商引资对我市鼓励发展产业贡献度的考核办法》/或制订出台《招商引资对推动我市鼓励发展产业的若干意见》;以内、外并举为宗旨,根据内、外资招商的不同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和统一的内外资考核奖励体系;三是建立招商引资对全市产业发展贡献度考核机制;

责任领导:邵屹:责任单位:外资处;完成时限:2010年12月。

5、要做好湖州开发区整合提升试点工作。一是湖州、长兴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二是协助并跟踪湖州开发区做好扩容区块的规划论证和规划调整;三是积极跟踪湖州开发区的申报工作,及时掌握进度;将我市其他符合申报条件的开发区进行储备。四是整合的区块属爱山街道管辖范围,开发主体与行政管理体制相统一,东部新区区块在行政管理体制上由市政府授权进行托管。

责任领导:邵屹:责任单位:开发区处;完成时限:2010年12月。

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外经合作领域。一是根据县区境外投资发展不平衡,直接影响了全市境外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现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工作力度,营造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社会氛围;向企业发放投资指南,举办二期业务培训班。二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上下功夫,深入调研,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一般的常规服务向企业急需解决的难点上服务转化,突出服务效率,服务质量,使服务的社会效率最大化。

责任领导:梅梓华;责任单位:外经处;完成时限:2010年12

月。

三、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建设关系到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科

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要从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

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

l、建立和完善外经贸工作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在总结经验的基

础上,进一步理清我市开放犁经济发展的思路,认真清理现有规章制度,切实做好废、改、立工作,研究制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和规章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导向,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

2、增强创新开放型经济工作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成果。对于当前迫切需要而且实践基础又比较好的体制机制,要抓紧时间,及时调研,勇于创新,抓好落实。对于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共同推进。对于需要上级党委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也要及时向上反映,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形成合力加以解决。总的要求是,所形成的外经贸体制机制既具有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又具有实现近期、中期、远期发展目标的可持续性;既着眼于将学习实践成果向实际工作转化,又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3、实施“破难建制”四项制度。一是实行领办制,每位局领导领办一个破难建设制项目,包案负责,冯罗宗局长在破难建制过程中负总责;二是实行承诺制,承诺破难建制的时限,落实责任;三是实际公示制,将破难建制落实方案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问责制,破难建制的进度、质量和全过程均接受群众监督,对破难建制工作不力的,要进行问责。

四、认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1、做好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明确测评的内容、形式和参评人员的名单。此次测评主要围绕市委提出的“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升科学发展理理念;解决制约发展问题,提高科学发展水平;解决作风建设问题,增强科学发展能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优化科学发展环境”目标任务进行,着重了解党员干部群众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和解决对学习实践活动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外经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对我局进一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见和建议。测评主要组织相关人员填写《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参评人员一般不少于30人。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整改落实工作能否搞好,关键在领导。局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冯罗宗局长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各处(室)负责人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按照“两不误、两促进”的要求,把整改落实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2、求真务实,保证实效。在整改过程中,要以求真务实作风,加强分类指导,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重区分轻重缓急和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集中力量解决一批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于那些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问题和体制机制,要抓紧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注意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狠抓落实,避免轻易许诺,失信于民。

3、统筹安排,抓好结合。整改落实阶段正值年中繁忙的时候,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相当繁重,容易出现松懈状况。要把整改落实与开放型经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全市升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解决党性党纪方面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完善各项体制机制,推动外经贸工作科学发展,力求学习实践活动和各项外经贸工作取得“双成效”。

雪景诗句范文第5篇

如今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知识是零碎的堆积形不成系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地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提高专业知识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数学;专业知识;教学质量

我国数学新课程改革初期,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知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力,有了能力就可以从外界获得知识。十多年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也只关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新数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分析和解读等。在许多人看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念问题、教法问题、学法问题,而不是知识问题,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都很简单,目前以小学数学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小学生绰绰有余。但现实是: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教法和学法的改变,未能深刻理解小学数学知识,从而导致数学课堂教学留下一些遗憾。如何突破知识局限瓶颈,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用原理的深度分析数学知识,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决定美国史学科应该教些什么或算术学科应该给他们教些什么,这种决断要依靠该学术领域里有着远见卓识和非凡能力的人士的帮助才能做好。决定代数的基本观念以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的原理为基础,他必须是个能够鉴赏并通晓数学原理的数学家……只有借助这些最优秀的人士的力量,才能把学识和智慧的果实带给刚开始学习的学生”。

数学原理内涵有两个:第一,数学命题(指真命题),主要包括数学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和数学推理与证明。第二,数学命题(除公理之外)都必需论证,只有论证之后,才可作为证明的重要依据。如果我们能正确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问题的话,许多模糊认识就可能清晰起来。边小明和边巨星两位老师在文章《我“错”在哪里了》谈到了等式[860÷40=86][÷4=21??????2]正确性问题。[860÷40=86÷4],[86÷4][=21??????2],这两个等式都是正确的,而等式[860÷40=][21??????2]为什么又不正确呢?”这还要从相等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等价关系谈起,既然相等关系是等价关系,它就满足等价关系的三个性质之一――传递性。如果[860÷40]与[86÷4]相等关系, [86÷4]与[21??????2]也是相等关系,那么没有理由说明[860÷40]与[21??????2]不相等,因为相等关系满足传递性,而事实是[860÷40]与[21??????2]不相等。是不是[860÷40]与[21??????2]可能相等,可能不等,根据数学推理的逻辑起点三原则中的矛盾律: [860÷40=21??????2]不可能又是错误的又是正确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讲清楚其中的道理,就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影响,学生们会怀疑之前建立起的关于等式传递性的正确性,教师此时应该及时消除学生们的怀疑,给学生一个正确的解释,不仅让学生对错在哪里有所感悟,教师也理应知道为什么会错。那么推理的过程中到底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让我们回头看看两个等式[860÷40=86÷4],[86÷4=21??????2],第一个等式没问题,推理发生错误,只能说明第二式子不是等式,回到式子[86÷4=21??????2]的最初定义,式子[86÷4=21??????2]是等式[86=4×21+2]的一种记法,并不是一个等式,如果离开了被除数[86]和除数[4],符号“[=21??????2]”就没有意义,它的前面可能是[65÷3],也可能是[107÷5],[??????],但[65÷3≠107÷5],从另一个侧面说明[86÷4=21??????2]不是一个等式,所以[860÷40=86÷4=21??????2]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所以我们只能分别写成:[86÷4=21??????2],[860÷40=21??????20]。虽然[a÷b=q??????r]不是等式,但有余数除法表示为:[a÷b=q??????r](其中[r

关于文章所提到的规律:在有余数除法中,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或缩小)同数倍,虽然不完全商不变,但余数随着扩大(或缩小)同数倍,也就是规律:

如果[a÷b=q(余r)]

那么[(a×n)÷(b×n)=q(余r×n),]

或[(a÷n)÷(b÷n)=q(余r÷n).]是可以证明的,具体过程如下:

已知[a=b×q+r,(r

那么[a×n=(b×q+r)×n]

[=b×q×n+r×n]

[=(b×n)×q+r×n]

因为[r

所以[(a×n)÷(b×n)=q(余r×n)]

同理可证[(a÷n)÷(b÷n)=q(余r÷n).]

这个规律的证明用了以下两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n=b×n]

如果[a

这两个性质可以自然数大小的定义来证明。

不要抛弃数学的原理,因为通过它们,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看清了问题的本质,所以广大教师要多用原理的深度分析数学知识,认清其正确性和合理性,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和学生带着怀疑与错误走出课堂。

二、用关联的角度处理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之一:“学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学生把数学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些复杂的、不相关联的概念、规定、步骤和过程。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为学生提供了欣赏数学力量和概括性的机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联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同时激励他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朱长青老师的《回到思维原点》和黄良春老师的《由“回到思维原点”引发的思考》两篇文章都讨论了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两位老师对“规定来源于具体实际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朱老师认为:“运算顺序的产生并非来自于哪种实际问题数量的多与少”。黄老师则认为“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很多规定都来源于具体实际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同意黄老师的观点,史宁中教授多次强调:为了说明规定的合理性,就必须回到现实世界。他在《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一书中用了讲故事的形式说明运算次序两个基本法则的合理性。

第一个例子:[(3+2)×4=5×4=20]

这个式子的实际背景问题是:操场上有4排同学,每一排有3名女同学2名男同学,问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

同学总数=每排同学数[×]排数,同学总数是一个大故事,式子中的括号中表达了是一个小故事:每排的同学数。大故事包含一个小故事,所以要先完成小故事(先算括号),再完成大故事。

第二个例子:[3+2×4=3+8=11]

这个式子的实际背景问题是:操场上原来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这队同学每排有2名同学,共有4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

如果把乘法理解为加法的简便运算,用[3+2×4=3+4+4=3+8=11]来解释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这样的解释无法抽象出共性。第二个式子的背景讲了一个大故事:同学总数,大故事要包含了两个并列的小故事:一是原来的同学数,二是后来的同学数,同学总数=原来的同学数[+]后来的同学数,先计算乘法是为了完成一个小故事:后来的同学数,要完成大故事,要把后来的同学数加上原来的同学数,也就是:先乘法,再加法。

作家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演讲中,用了一种最为平实的方式――讲故事,叙述了自己成为“讲故事的人”的历程,简简单单,却透彻心扉,同样,史宁中教授也用讲述故事的形式,讲清现实世界中为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道理,道理也简简单单,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除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之外,还有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前面提到的有余除法与减法的关系,于芳老师在《正视冲突――反复对比――实现迁移》一文中,正是利用有余除法与减法的关系,借助于“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再比如:音乐和数学的联系很密切,在音乐理论、音乐作曲、音乐合成、电子音乐制作等等方面,都离不开数学。

我们要重视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数学知识的关联,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让数学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学生愿意参与的和令人兴奋的学习领域。

三、用高数的高度看待数学知识,避免课堂教学尴尬的发生

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深刻地理解小学数学知识,而且要知道这些知识和高等数学之间的联系,确保在课堂教学中不犯或者少犯错误,避免课堂教学尴尬的发生。

陈永明老师在《[π]是除出来的吗?》讲这样一个事情:陈老师在一所小学听课,老师讲到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7[??????],一名学生举手问:这个“[??????]”是怎样得出来的?这位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当然是除出来的!陈老师指出:这位老师讲错了,两个整数相除,如果除不尽,可以出现“[??????]”但是这个结果一定是循环小数。而[π]是一个无理数,[π]不可能是两个整数相除的结果。陈永明老师在文章《[π]还是个超越数》中进一步指出:[π]可不是某个整系数整式方程的解,它也不可能由整数通过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得到,它是用“超越”了代数的运算――极限得到的,因此它是超越数。

可能有的老师会想:“我的课堂上,学生不一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小学的课堂上我们事实上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与机遇,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一位实习生告诉我他遇到的尴尬,他在教学《分数化小数》时,通过归纳得出规律:如果分母中除了含有2、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一位学生反问:“这是为什么呢?”这位实习生不知道原因,用“刚才不是通过归纳得到了这个规律了吗?”搪塞过去。等我把其中的理由讲给他听以后,他遗憾地说:“如果当时知道这个原因有多好!”

十年来,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争议比较多的内容之一就是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定量描述。为什么有很多争议呢?主要原因是这一部分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有难度,还有一个隐性原因是教师缺乏对统计与概率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导致教师无法向学生解释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课堂上遇到许多尴尬。比如:A老师在教学“游戏的公平性”课始,设计了情境冲突:这里有一个布袋,里面有3个红球和1个黄球。我们进行游戏,一共摸20次球,这个游戏规则是如果摸到的红球多,就算女生赢,如果摸到的黄球多,就算男生赢。男生认为不公平,因为黄球只有1个,红球3个,黄球个数比红球少。教师不顾男生的反对,坚持做这样一个游戏,统计结果是红球摸到了9次,黄球摸到了11次,男生赢了。A老师本来想通过这次游戏突出这样做是不公平的,结果男生组“意外地”赢了这场游戏,尴尬与无奈写满了执教老师的脸。为什么有这样的尴尬,因为这位老师没有理解统计与概率中的大数法则,大数法则是指在随机试验中,每次出现的结果不同,但是大量重复试验出现的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总是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值。其原因是,在大量的观察试验中,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将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现象的必然规律性显示出来。大数法则中强调试验次数的大量性,在很少的几次试验中,规律不一定显现出来,比如:8次掷硬币试验中结果未必是4次正面和4次反面。虽然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把可能性大小的定量描述移至第三学段,但这些尴尬却时时提醒我们:要教好一个知识点,教师就必须知道与此相关的高等数学,这样,才能避免课堂教学尴尬的发生。

任何人都无法教给别人他自己都不懂的东西,我们要多看看关于数论、统计与概率等高等数学方面的书籍,它会帮助我们高屋建瓴地理解小学数学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用应用的广度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指出“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熟知学科内容并且绰绰有余。”他还指出“如果数学教师只能勉强对付当天要教的一段教材,这个班上的学生中是出不了数学人才的”。

我们都知道公历四年一闰,百年少一闰,四百年又加一闰,但其中的缘由不是每一位老师都知道的。高飞老师在《“规定性知识”还可以这样教》一文所给的阅读材料不够具体,如果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还要用连分数的相关知识来解释。

地球绕着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也就是

[365+524+4824×60+4624×60×60=3651046343200](天)

应用辗转相除化为简单连分数,得

[365+14+17+11+13+15+164]

通常把上面的连分数写作:[365+14+17+11+13+15+164]。

它的分数部分依次截段得到分数[1046343200]的渐进分数:

[14]

[14+17=729]

[14+17+11=833]

[14+17+11+13=31128]

[14+17+11+13+15=163673]

[??????]

用365加上这些渐进分数所得的天数,一个比一个更接近于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实际时间。

第一个渐进分数是[14],说明可以每隔四年加一天,这就是四年一闰的由来,当然这还是很不精确的。

第二、第三个渐进分数分别是[729]与[833],说明如果每29年加7天就相对精确些,而每33年加8天就又精确些,于是每99年里只加24天(每100年少加7天),这正是百年少一闰的由来。

第一个渐进分数是[31128],说明如果更精确一些的话,可以每128年里只加31天,于是在128年中,头三个33年各加8天,后29年加7天。在四百年内,有三个128年和四个4年,所以四百年应加97天([31×3+1×4])。而根据四年一闰,百年少一闰的规定,四百年只应加96天,于是又规定每四百年又加一天([96+1]),这就是四百年又加一闰的由来。

虽然这些知识不可能讲给学生听,讲了也听不懂,但作为教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虽然学生这时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但他有一天学到该知识的时候,肯定会感叹数学应用的广泛与神奇。

“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广大教师要突破知识局限的瓶颈,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教师对数学知识有了深层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才能正确及时处理课堂上遇到的“意外”、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原理分析数学知识、用关联的角度看待数学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参 考 文 献]

[1]边小明,边巨星.我“错”在哪儿了――从“商不变性质”引发的“后摄抑制”说开去[J].教学与管理,2014(6).

[2]朱长青.回到思维原点――“乘法和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教学新视野[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3).

[3]黄良春.由“回到思维原点”引发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6).

[4]史宁中.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5).

[5]于芳.正视冲突 反复对比 实现迁移――“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思考[J].小学数学教师,2014(6).

相关期刊更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教育厅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