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法论文

电力法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法论文

电力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电容器全膜发展

1概述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聚丙烯电工薄膜的出现,电力电容器很快地从全纸介质经过纸膜复合介质向全膜介质发展,产生了全膜电力电容器。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实现了全膜化,而当时我国才开始进行全膜电容器研究。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主要电容器生产企业(桂林电力电容器厂、西安电力电容器厂、上海电机厂电容器分厂)分别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爱迪生公司和西屋公司引进了全膜电容器制造技术和关键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和改进,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实现了全膜化。

全膜电容器具有以下优点:

①击穿场强高(平均值达240MV/m),局部放电电压高,绝缘裕度大;

②介质损耗低(平均水平为0.03%),消耗有功少,发热少,节能,而且运行温升低,产品寿命长;

③比特性好(平均为0.2kg/kvar),重量轻,体积小;

④运行安全可靠。由于薄膜一旦击穿,击穿点可靠短路,避免发生由于纸介质击穿碳化造成击穿点接触不良而反复放电造成电容器爆裂的严重故障。

由于全膜电容器的显著特点,因此,一出现就得到了的推广应用,产品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目前,先进国家的全膜电容器的设计场强已达到了80MV/m,比特性已达到了0.1kg/kvar。我国的制造企业也正在努力研究、提高全膜电容器的技术水平。

本文就主要影响全膜电容器技术水平的三个主要因素,介质材料、结构、工艺进行简要分析。

2介质材料

全膜电容器的固体介质材料是聚丙烯薄膜,液体介质材料是芳香烃类的混合油,目前大多数企业使用苄基甲苯、苯基乙苯基乙烷,也有少数企业用二芳基乙烷。

2.1聚丙烯薄膜

聚丙烯薄膜最早由GE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在电容器上,而且GE公司首创了电力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生产技术(管膜法)。此后,西欧出现了平膜法生产技术。目前,我国引进了10多条管膜法和平膜法生产线,可以生产粗化膜(单面粗化和双面粗化)和光膜(主要用于自愈式电容器),薄膜厚度最小可达4μm,全膜电容器所用的膜厚通常在10μm以上。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产的聚丙烯薄膜性能与先进国家的已经处于同一水平上,无论是电性能、机械性能还是工艺性能都基本接近,有的性能甚至超过先进国家的水平。以国内电容器生产企业常用的15μm厚的粗化膜为例,国产膜与进口膜性能比较列于表1。

随着全膜电容器技术水平的提高,厚度薄的聚丙烯薄膜的应用越来越大,例如12μm及以下的薄膜将占主导地位。厚度减少后,薄膜制造厂的质量控制难度将会增大,当然薄膜的性能稳定性也会受影响。从国家标准GB/T12802-1996《电容器用聚丙烯薄膜》的规定中可见,12μm膜的(元件法)直流介电强度中值比15μm的低20MV/m(6%),10μm膜的的比15μm膜的低30MV/m(10%)。更主要的是薄膜越薄,电弱点越多,接GB/T12802-1996的规定,12μm以上的薄膜电弱点≤0.5个/m2,而10μm的≤0.6个/m2。如果按2m2/kvar计算,则一台200kvar电容器可能会有多达200个的电弱点,即200个绝缘缺陷。对于高场强电容器,由于运行的场强提高了,选用更薄的薄膜,电容器的损坏几率也会提高。因此,聚丙烯薄膜的性能必须得到提高以后才能应用到更高电场强度(60MV/m以上)的全膜电容器。实际上,某些厂家薄膜的性能指标,比如介电强度和电弱点远高于国标要求值,只是在质量稳定性上需加强控制,即可满足高场强电容器的要求。

从试验的统计得出,降低粗糙度可有效提高薄膜的电气强度,减少电弱点。随着电容器生产工艺的提高和液体介质的发展,浸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为了提高薄膜的介电强度和减少电弱点,应该使用单面粗化膜或粗糙度更小的薄膜生产高场强全膜电容器。即薄膜制造企业今后应重点控制介电强度和电弱点这两个指标。

2.2液体介质

液体介质应渗透到电容器固体介质内的所有空隙,消除产品内的残存气体,提高产品局放性能。因此,对液体介质的基本要求有三个方面:

①介电强度高,一般要求达到60kV/2.5mm以上;

②析气性好,能够溶解和吸收更多气体;

③粘度低,能够充分浸渍和渗透聚丙烯薄膜。

目前普遍使用的苄基甲苯、苯基乙苯基乙烷和二芳基乙烷都能满足以上要求,只是二芳基乙烷的粘度较高,低温性能稍差。

如果用于生产高场强电容器时,液体介质中还必须加入添加剂,以提高液体介质的抗老化性能。

3结构

全膜电容器主要有两种基本结构,一种是隐箔式结构(也叫引线片式结构,如图1a),另一种是凸箔式结构(如图1b)。

为了改善电极的边缘电场畸变,非凸出的铝箔电极边缘通常进行折边处理,尤其在凸箔式结构中普遍采用。由于隐箔式结构需要引线片引出电极,存在接触电阻和尖角,而且不适宜进行折边处理,因此,随着场强的提高,已逐渐淘汰,现基本采用凸箔式带折边的结构。

固体介质通常由两层或三层粗化的聚丙烯薄膜组成。介质的厚度对电极边缘的电场畸变有影响,因此在选择时要注意。

电极边缘的电场强度Ee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εm—固体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εy—液体介质相对介电常数;

d—电极间距离;

δ—铝箔电极厚度;

E—均匀处的电场强度

从(1)式中可见,铝箔折边,相当于使δ增加一倍,因此,使边缘电场下降到折边前的(30%左右)。相反,如果选用较厚的聚丙烯薄膜或选用三层聚丙烯薄膜时,会使电极间的距离d增大,从而使边缘电场畸变加剧,不利于产品运行。

实际应用中,有的企业为了减少产品的串联数,提高了元件电压,在基本保持电场强度(E)不变的情况下,选择了较厚的薄膜或选择三层膜结构。理论和试验数据表明,这种结构的局部放电性能最差,实际的运行损坏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有的企业为了降低薄膜弱点重合的概率,选择三层膜结构;从理论上分析,三层膜结构确实可以减少弱点重合的概率,但三层膜结构势必要使用厚度更薄的薄膜,薄膜的性能(介电强度、电弱点)将会影响其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三层膜结构即使可以减少弱点重合概率,实际应用中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在产品进行出厂耐压试验时,极间施加2.15Un的试验电压,如果三层膜中的一层存在电弱点时,所有电压加在另外两层膜上,以等厚的三层膜设计场强为55MV/m分析,其试验耐受场强由118MV/m只上升到177MV/m,而薄膜浸油后的击穿场强通常在200MV/m以上,即此台电容器有可能通过出厂试验而将隐患带到电网中。两膜结构时,若其中一层存在电弱点时,其试验耐受场强将上升到236MV/m,即出厂试验时就可将有弱点的产品挑出,而保证出厂产品的质量。实际应用中,三层膜结构的产品出厂合格率确实高于两膜结构,但其早期损坏率也高于两膜结构的产品。

无论是两层膜结构还是三层膜结构,最好选择厚度相同的薄膜。

4工艺

电力电容器制造包括四个方面的工艺:机加工工艺;元件卷制工艺;真空浸渍工艺和油处理工艺。其中后三者为电力电容器的专业工艺。机加工工艺只影响产品外观质量,油处理工艺影响液体介质的性能和质量。下面重点分析元件卷制工艺和真空浸渍工艺。

4.1元件卷制工艺

元件卷制是在净化间内,利用卷制机,将固体介质材料(聚丙烯薄膜)和电极材料(铝箔)卷制成为元件的过程。

在元件卷制工艺中,洁净度单位空间中悬浮的尘埃的颗粒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尤其对全膜电容器而言,由于薄膜具有静电吸附的作用,很容易吸附环境中的尘埃。如果吸附的是导电性颗粒,会使极间电场畸变或产生浮动电位从而使介质击穿;如果吸附的是非导电性颗粒,颗粒在电场作用下会首先击穿从而使介质也击穿。

4.2真空浸渍工艺

真空浸渍是利用加热抽真空的方法将电容器内的水份和气体排除后,注入合格的液体介质的过程。

真空浸渍工艺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尽可能地排除水份和气体;二是如何使液体介质能够充分渗透产品内的所有空隙。

根据真空理论,真空度越高,气体的排除越彻底。但是,即使把真空度提高到1.33×10-1Pa,空隙的气体分子密度仍高达3.2×1016个/m3,如果进一步提高到1.33×10-4Pa,气体密度仍达到3.2×1013个/m3。再加上真空罐内表面和产品表面的吸附气体,想通过抽真空的办法彻底排除气体和水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实际生产中,真空度最高只到1.33×10-1Pa。通过两种途径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利用液体介质的溶气能力将残存的气体溶解;二是在注入液体介质的同时,继续抽真空。随着全膜电容器的电场强度的提高,必须采用边注油边抽真空的方法。

前面已经分析过,薄膜之间具有静电吸附作用,要使液体介质充分渗透到薄膜之间确实很困难,但是压力浸渍工艺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浸渍问题。目前,实际应用中的压力浸渍工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油位差压力浸渍;另一种是利用外力的压力浸渍。

油位差压力浸渍如图2所示。其高度差通常只有3m左右,因此压力只有0.3MPa左右,而且顶上的储油罐必须破空。油位差压力浸渍工艺时间较长。

利用外力的压力浸渍如图3所示。其压力可任意调节,可利用强压力进行浸渍,而且不需破空,油路处于密封状态。由于利用了强压力,因此浸渍彻底,而且工艺时间较短。

如果压力浸渍工艺效果能进一步提高,则对聚丙烯薄膜的粗化要求可以降低,进而使薄膜的性能提高,提高产品可靠性。

5结论

全膜电容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必须重点研究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①聚丙烯薄膜的性能必须提高,尤其是厚度规格小的薄膜,随着电场强度的提高,薄膜的介电强度和电弱点尤其重要;

②电容器结构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和工艺水平;

电力法论文范文第2篇

绩效管理包括计划、实施、考核、反馈、结果应用等。目前发电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大都停留在绩效考核这一环节,即在员工完成其工作任务后由企业管理者对他们的工作进行事后考核及评价,作为奖惩的依据,与奖金直接挂钩。如果绩效管理只关注这一阶段,将会把部门以及员工推向较为被动的地位,影响其未来工作的积极性。另外,这种不完整的绩效管理不能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即在计划阶段帮助其订立绩效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指导员工,并进行优化提高,故不利于发电企业整体绩效提高。

二、发电企业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

1.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绩效管理环境

企业的管理环境和文化对该企业有效进行绩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向作用,所以建设企业绩效管理文化可以引导员工适应企业制度,也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执行力。要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首先要营造一种合适的文化氛围,使绩效文化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员工将其看作一种鼓励机制。想要在企业内部营造起绩效氛围需要所有员工的认可和共同努力,秉承“安全与效益并重”的信念自觉地建设这种绩效文化环境,所以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对员工进行绩效文化的宣传和鼓励。

2.构建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在建设绩效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发电企业要综合考虑多种方面的因素,例如,企业内部部门员工的安排组合、现阶段企业绩效建设的实际情况、管理者的领导水平、各级部门在建设过程中的重心等。建设绩效管理体系要层次分明,组织是第一层面,部门和员工分别是第二三层面。组织层面要重视建设的过程和结果,使公司的整体规划更加合理,通过组织与领导整体提高公司的绩效水平;部门层面要认清与组织的关系,充分理解并支持上一级的战略规划,明确组织的绩效建设目标,落实每一项建设工作,给组织的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员工层面是绩效建设的基础,要把绩效建设工作落实到个人岗位,结合每个员工的工作特殊性来明确绩效管理作用,从而为上一级部门的绩效建设工作打好基础。

3.让发电企业采用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

如果在绩效评价中只依照一种标准,会使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片面,所以对绩效管理进行评价最理想的方法是建立一套由各种工具组合起来的方法。评价绩效的工具分为多种:较为常用的是360度法和关键事件法,也有考核法和行为效能法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评价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平衡计分卡、经济增长值、目标管理法这种自成一体的评价方法。把这些不同的评价工具组合起来,以一种最适合企业管理的工具为主,以其他几种工具为辅组成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绩效管理方法。考察一种绩效方法是否真正适合本企业需要设计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企业的发展方向、建设理念、绩效系统定位等。对企业不同层面的员工也要使用不同的评价工具,对企业负责人可以应用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平衡计分卡作为评价工具;对于部门负责人的绩效评价,可以选择目标管理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对于员工个人,360度评价法、关键事件法都是对其进行绩效评价的有效评价工具。

4.实现绩效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融合对接

公司的绩效管理系统要充分考虑与业务系统的相互联系。绩效管理需要应用企业信息,通过集成公司人员的基础信息并加以组织,以此来维护公司人力资源系统。而多数的业务集成与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密切,例如,财务系统、电力生产系统、业务系统等。绩效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集成体现在绩效管理后完成的财务指标;绩效管理系统与生产系统的集成表现在生产部门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绩效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表现在实际完成的工作量,通过绩效目标量和实际完成量的比较为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三、结论

电力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对策

有线电视从最初的居民楼闭路电视及后来的小区有线电视互联,发展到如今的整个区域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尽管我国有线电视网络规模居世界首位,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广播式的单向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如果我们现在不加紧对现有的单向网络进行改造升级,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一、我国有线电视发展状况

我国有线电视网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网络。目前,我国有近300万公里有线电视用户网络(其中光缆约60万公里),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2亿户,电视机数量和电视用户数量均占个球总数的近1/3,已成为世界广播影视大国,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用户网。

有线电视产业化的市场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具备。我国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有线电视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过网络整合,可将用户资源转化为巨大的市场和经济资源,直接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迈进的全国有线电视网是国家信息化三大基础网络之一,全国有线电视大规模产业化运作和“全程全网”管理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二、有线电视网络存在的问题

我国有线电视行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共用天线系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有线电视行业由于HFC及相关技术而逐渐向综合信息(多媒体)运营商的方向发展。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发展带来冲击

随着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的日新月异,因特网等新型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不断涌现,与传统模拟的广播电视争夺用户日趋激烈,传统广播电视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已经受到影响。给有线电视业和传统电信业以巨大的冲击,有线电视如何面对因特网与日俱增的冲击波?与此同时,卫星直播业务具有数字技术和服务价格的优势,直接从有线电视公司手中抢走用户,因而有线电视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有限数字电视推广道路坎坷

中国政府已提出2015年将关闭模拟电视,全部实现电视数字化,这意味着数字电视领域面临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但是其在中国的推广却十分不顺利,数字电视用户增长十分缓慢。虽然2004年出现的佛山模式、杭州模式、青岛模式等都有可取之处,但是这些模式都有着独特的资源和背景,难以在全中国模仿和推广。如何将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推向市场,是目前阻碍数字电视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由于产业缺乏沟通,特别是缺乏与最终用户间的沟通,造成“内热外冷”,用户参与度不高,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国内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特别是在运营层面。没有了竞争,容易使成本急剧上升,同时缺少刺激市场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包括政策不明确、技术标准不统一、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资金压力巨大等等。因而,在人们感叹数字电视给人们生活带来变化的同时,又不得不怀疑其是否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三)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

有线电视在农村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且因其节目套数多、信号清晰稳定而备受群众欢迎,这是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农村的情况复杂致使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发展意识不强,一些乡镇站苦于资金拮据而无力发展,一些站缺乏发展意识、阵地意识,没有把有线电视延伸到其它居住集中的中心村、中心组,造成了广大群众看不到有线电视节目;技术上的落后,使得农村与市、县主干网联网后不能对接,信号受阻,不得不二次投资,重新改造网络;管理上不规范,没有严把规划设计及技术标准关,网络建设技术含量低,电视信号传输达不到规定标准。在用户管理方面,很多乡镇站没有建立用户档案,造成收费及维修的不便。原材料管理混乱,没有出入库手续登记,且存在劣质产品,材料浪费、流失严重;人才结构失调,表现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大多过去是从事广播工作的,对电视技术知之甚少,加之观念守旧,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有线电视网络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认真研究对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有线电视事业。

(一)采用个新的方式建造新的系统

在今天,完全新建一个系统可以有多种选择。在HFC网络中,有不同的拓扑结构,每种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前端,我们所能进行的选择是有限的,设备的性能对于网络信号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信号一旦从前端送出后,只可能变坏,而不会变得更好。建立前端时要为以后业务的扩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RF输出指标要达到最高,高的C/N,高的信号稳定度,低的线性和非线性失真。这些对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同样重要,对数字信号,平均误码率(MER)和EVM的数值比起失真来是更重要的参数。混合好的Kr信号必须要进行放大,因为它要供给多台光发射机。要避免信号在前端发生劣化,前端放大器应该是低噪声的并且失真要很小。例如,一个节点的C/N值如应达到52dB的话,前端的RF信号至少要62dB。

对一个基本的870MHz的HFC系统,一个节点带500个用户,最多使用4个有源器件串接,这种设计已被证明在经济效益上是合理的。正向带宽已足以满足需要,特别是采用数字技术后可以把多个频道压缩到一个模拟频道中。对反向通道,为高速数据和电话业务分配适当的比例(数据10%,电话20%),其带宽也可满足需要。网络应该有如下的基本特性,每个光节点一台专用光发射机,每个节点应有一台主用和一台备用的光接收机、光发射机和供电电源,4级RF输出而且每个反向RF口能够转换(这样可以使反向能力变为4倍);同轴电缆部分采用微型干放、微型桥接和线路延长放大器;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和接头;当开通电话业务时要采用集中供电并有1到2个小时的后备电池以及可发电长达8个小时的柴油发电机;要增加竞争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是基础。要保证好的服务质量和高可靠性,自动备份和维护预防是关键。

(二)做好计划确保网络成功升级

做出是否升级的决定最终取决于计划提供何种业务,以及用户的数量、他们的爱好和支付能力。做计划必须要先确定好目标,必须确定所要传送业务的数量和种类以及它们的质量要求。要问一下自己:从现在起5年内,对网络的预期会是怎么样?网络的升级怎样能适应未来的这种预期?细化这些问题应该从如下方面进行考虑:

系统是要新建,还是改造升级?系统现有的结构如何;现有的网有多少还可以使用?电缆,连接器,分支分配器已使用了多久;现在需要多少带宽;系统所带的用户有多少;每公里要带多少用户;当前的线路是走地下还是架空;在未来的3到5年需要多少带宽;现在以及未来的3到5年节目量会有多少;有线电话是否被允许,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通过有线网传数据能否实现,使用的用户会有多少?是否还计划利用HFC。

(三)加快农村有线电视发展步伐

针对山区农村有线电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促进山区农村有线电视的快速发展,理顺管理体制,引入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起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过去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工作理念;加快人才培养,构筑人才高地,人才对于广播电视事业的生存、发展、繁荣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首要的一点是要建章立制;树立优质服务意识,加快用户入网步伐,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面前,只有牢固地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才能加快入户步伐,搞活产业经营。

参考文献:

[1]潘承双,当前农村有线电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有线电视,2006,(12).

[2]罗轶,杨亚玲,试论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产业化[J],西部广播电视,2007,(08).

[3]吴春雷,从北美经验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07,(01).

电力法论文范文第4篇

现代水利水电施工理念日益重视土石方工程的重要性。而随着施工条件的恶化和施工难度的加大,土石方工程也越来越成为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难啃的一块儿“硬骨头”,进而常常一个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水平就代表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水平。相较于西方国家在20世纪初就已经步入了土石方施工的“机械化时代”,我国在20世纪中期才逐渐注意到在土石方工程中引入大型机械作为工具以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性。而在随后的实践里,外国的先进经验一直为我们所借鉴,直到7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注重这些大型土石方工程施工机械的大规模应用和自主研发,从而使我国的土石方施工工程的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水利水电施工工程条件的日益复杂,我国在土石方工程发面的发展引人注目。我国地域情况复杂多样,近年来的水利水电工程多建设于地形、地址条件较为特殊、恶劣的西部,不仅要对抗高地应力,还得对抗高地震烈度,处理更为深厚的河床的覆盖层和更高的边坡高度,同时还得面对交通的不便利、自然环境的恶劣等非专业困难,从而激励了我国土方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土石方工程的施工方式带来了新的改变。不仅如此,信息科技的发展还给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发展,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网络化、数字化的信息科学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广为运用,他们不仅提供了便利,也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而这些优势正是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所急缺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模式老化、施工工程的计价不够准确、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等现有缺陷都将因为信息科学技术而有所改观。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的巨大的运行能力、广阔的覆盖范围等强大优势的基础上认可其在水利水电施工工程计价中应有的重要应用地位,促进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的开发,建立健全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优化计价模式的全面、合理。

二、专业认证的新发展

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并按照协议的规定成为了该组织的预备会员,这意味着我国工程学科的本科学历教育将获得世界的认可——当然这必须建立在我国顺利通过了该组织的监督和考核的基础上。而反观我国工程学科的本科学历教育现状,尽管学生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但却普遍存在着滥竽充数等问题。往往是教师自己本身并不是工程学科的科班出身,却在教授着工程学科的有关课程,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重视对于工程学科的教学质量的评估,或成立相关的监督委员会、或通过给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排名的方法促进该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国尽快度过《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监督和考核,是我国的工程学科专业水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三、结论

电力法论文范文第5篇

安全监督管理属于安全管理的范畴,是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为达到预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所进行的监视﹑督促和惩戒。

二、发电企业安全监督部门

为了监督、督促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要求,发电企业基本都设置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即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履行对各部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监督职能,主要职能包括对安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的监督管理以及设备安全的监督。按照中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规定,安全监督职责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管理制度监督

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包括监督国家和上级单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规定、措施、要求的贯彻执行情况;组织或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审查和修订工作;监督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监督合同、协议中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条款的执行情况;监督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转情况;监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程考试,组织安全生产监督网活动。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监督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监督包括监督“两措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和使用情况;监督劳动保护用品、安全工器具、安全防护用品的购置、发放和使用情况;监督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组织或参加分析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重大或突出问题,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监督发(承)包工程项目发包方“四项责任”的落实情况;参加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方案审查、承包商资质审查、合同及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审查和签订、竣工验收等工作;监督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的落实情况;提出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的建议,对安全生产事故负有责任的人员给予考核、处理的意见。

3.安全生产过程监督

安全生产过程监督包括监督涉及设备、设施安全的技术状况,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防护状况;监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开展情况以及查出问题和隐患的整改落实情况;组织、参加安全事件/事故调查处理,监督“四不放过”原则的贯彻落实情况,完成安全事件/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存在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的,应要求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并提出整改要求,下达《安全生产整改事项通知书》。《安全生产整改事项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人签发。对于安全生产重大决策、重要文件、重要会议要求的贯彻执行,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安全事件/事故整改等存在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向本单位行政正职或其授权人进行汇报后,下达《安全生产督办事项通知书》,限期解决,相关单位、部门必须及时上报督办事项的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督办事项通知书》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提出、本单位行政正职或其授权人签发。

三、发电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是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设备专责制和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从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设备管理、安全投入、人员素质等方面建立健全的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体系。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安全、可靠;解决安全生产在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过程中,谁对哪些工作负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使企业生产的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随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显然,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的大部分工作由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来承担。当然,也包括体系内的安全监督管理。有必要强调的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内的监督是指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督促),指组织者对被组织者的监督(督促),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与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承担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不同。

2.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是独立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外的体系。企业安全生产监督人员、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网。企业安全监督部门作为三级安全生产监督网的一级部门,原则上由本单位行政正职主管,对其负责,并接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事故技术措施,是否保证了企业生产的安全可靠。为了保证安全监督的及时性、有效性,中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赋予了专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和专职安全员以下职权。一是有权进入生产区域、施工现场、控制室、调度室等各类场所检查和了解安全生产情况。二是有权制止和处罚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生产现场劳动纪律的行为。三是有权对监督检查中存在问题的部门、个人进行处罚。四是有权要求保护事故现场,有权向本单位内任何人员调查了解事故有关情况,提取、查阅有关资料,有权对事故现场进行照相、录音、录像等。五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结论和责任追究有不同意见时,有权提出或越级反映;对违反规定、隐瞒事件/事故或阻碍事件/事故调查的行为有权纠正或越级反映。为了显示监督的严肃性、限制监督职权的无限放大,中国电力《安全生产监督制度》又要求专职安全生产监督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在行使职权时要负以下责任:一是维护正常生产秩序。在履行职权,制止和处罚违章时,应当说明情况,解释理由;二是因安全事件/事故调查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时,应为当事人保密;三是对隐瞒安全事件/事故或事件/事故处理不当的行为,应深入调查并对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说明。

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之间的关系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都是为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共同目的而建立和工作的。安全保证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实施完成的职责。安全监督体系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相互独立、相互依存,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安全监督体系是制约者,安全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