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二物理实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的重要手段。初二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难以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通过演示实验,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能使思维活跃起来,有助于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实验能力。
二、通过多种手段来改进演示实验的效果
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已经安排了很多精彩的演示实验,但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还存在某些问题。比如: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器材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有些实验从实验资源利用情况来看,现有教材里的实验器材还没有来得及更新,只好使用课改前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这就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大胆地改进,重新设计。
1.利用“微小放大法”来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亲手操作表演的实验,是展现物理这一自然科学最具魅力的有效手段,既然是做给学生看的,每个实验就应做到明显直观,过程清楚,结果显著。要使实验现象容易观察,就要求演示的器材尺寸要大些,刻度线条要粗些,使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看得清,还可借助投影、机械放大等手段增强其明显直观性。例如:将一个用细线悬挂的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起;当音叉不发声时,乒乓球不会被弹起。由此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在讲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时,许多学生认为力只能使柔软的物体发生形变,而硬度较大物体不能发生形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我采用如下办法:在玻璃瓶中装红色水,塞子中插一细玻璃管让管中红色水面升到一定高度,只要一捏玻璃瓶,很明显看到管中的水面立即上升一定的高度。这充分地说明了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微小形变,同时,也说明了力能改变物体的体积。
2.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影仪或多媒体将一些实验的操作过程或实验的现象明显以达到优化实验效果的目的。例如:在选择分子模型的实验中,我用素描炭笔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再拍成照片,传输到计算机中,用计算机中的画图工具,将照片放大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直线是有素描炭笔颗粒靠在一起形成的。由此可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组成的。又如:在讲解升华和凝华时,因为碘锤较小,后排学生难以观察。我们可以将“碘锤”放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投影学生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碘升华和凝华现象。
3.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传统的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对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印象也不深刻。演示实验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例如:在研究声音具有能量时,课前可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矿泉水瓶,课堂上让学生手拿空矿泉水瓶,拿掉盖子,对着瓶子说话。学生能明显感觉到瓶在振动。这说明声音具有能量,能引起其它物体的振动。又如在研究物体的浮沉实验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鸡蛋和食盐来进行实验,让学生思考鸡蛋为什么又浮上来了?这样,既可说明物理道理,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补充演示实验的数量
教材已列出大量演示实验,但仍有的章、节还没有演示实验或数量还不够。有和没有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很大区别,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加入演示实验很有必要。例如:我在透明物体颜色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用红色玻璃板靠在手电筒(白光)前,照在白色的墙壁上,能看到墙壁上有红色,再透过蓝色玻璃板,看到墙壁上红色消失,只有暗的阴影,这说明红光不能透过蓝色的玻璃。由此可以说明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在研究弹性势能时,教材中只给出了四幅图片进行说明。我在教学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个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个大钩码,用手往下拉钩码,松手后可看到钩码在运动。这时我提问:“运动的钩码具有动能,该动能从何而来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是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提供的,从而得出弹性势能的概念。在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我将饮料瓶的底部剪去,瓶口朝下,把乒乓球放入其中并落在瓶颈处,从上面倒水,直到水满后,乒乓球也不会浮起来,而只有用手从下面堵住瓶口时,乒乓球才会浮起来。从而说明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
四、以生活用品代替实验用品,让实验更方便可行
论文关键词:用注射器改进的物理实验装置二则
纸片都将不会落下来。这是广大物理教师非常熟悉的覆杯实验。该实验取材非常容易,操作较为简单,结果出乎意料,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极大的调动学习得兴趣。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该实验越来越遭到教师的冷遇。苏科版教材用大气压挤压易拉罐的实验取代了覆杯实验作为导课实验,覆杯实验羞答答的出现于课后的习题中。而大气压挤压易拉罐的实验明显相对于覆杯实验器材准备量大、操作耗时长、干扰知识多、有一定的危险性等缺点。编者为何要弃优用劣?却又对其念念不忘?
(二)、实验的缺陷
越来越多的老师发现,在做覆杯实验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在做完覆杯实验后提问“为什么水没有晒下,纸片没有落下?”时,有学生会回答“因为水将纸片和杯子粘住了、分子间有吸引力”,身为教师很难有力的否决学生的这种认识。有的教师在做覆杯实验时不小心将气泡混入杯中,学生认为实验失败时,却发现被子倒置后水和纸片都没有落下,再做,发现杯中空气再多一些实验也能成功,即使没有水,潮湿的杯口也能将纸片吸住不掉,这些现象似乎在佐证学生分子间有吸引力的认识。这样的情况使实验本身的效度荡然无存初中物理论文,加上大部分教师自己也很难对此给出一个令自己信服的解释,即使有的教师能给出科学的解释,却也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直接简单硬性说明“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将纸片托住了,从而使一张小纸片托住了满满的一杯水。”2、覆杯实验中,玻璃杯的杯口水平放置以及其他方向时,理论上由于空气和水一样都是流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水和纸片都不会落下,但实际操作时实验的成功率不高。
(三)、实验的改进
我尝试着实行以下改进,克服了以上不足之处,增强了演示效果,可见性强,操作方便,安全有保障,易取材,易制作。
改进制作的具体方法:取一支50ml注射器替代覆杯实验中的玻璃杯。
操作时只需拔出注射器中的活塞,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筒内注满水,盖上纸片,将其倒置水和纸片都未落下,而且注射器筒口水平放置以及其他方向时也不会落下;松开手指,水和纸片都落下。
改进后的实验取材容易,操作简单可靠,整个操作保持着覆杯实验操作的过程及其简便性。仅仅增加一个手指的“堵”和“松”的动作。通过上述两次实验对比,实验的指向性强论文提纲格式。可以轻松地在不经意间排除学生的“水的粘力”的猜想,让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自然地引导学生对气体压强的猜想,同时也为后面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做好了强有力的铺垫。
二、演示气体对外做功实验的改进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认为做“空气膨胀做功内能减小”实验时,依照苏科版教材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如图2所示)进行演示实验,但要实现理想的实验效果,让全班同学都看到透明的塑料盒中出现白雾,盒盖飞出的现象,不仅操作比较麻烦、时间长,而且易出危险,这样便给课堂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初中物理论文,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优
化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某些环节,在短时间内迅速、
高效、完美地完成本实验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二)、实验的缺陷
若将电子式火花发生器插入塑料盒中,会发现电子
式火花发生器很容易从塑料盒中脱落,这就需要把电子
式火花发生器与塑料盒的底部要固定在一起,否则实验时盒盖和塑料盒都会飞出去,易出危险。此过程不仅操作比较麻烦、时间长,而且由于塑料盒没有密封酒化效果不明显,电子式火花发生器不能一次打火成功,使实验时间延长。
(三)、实验的改进
我尝试着实行以下改进,克服了以上不足之处,增强了演示效果,可见性强,操作方便,安全有保障,易取材,易制作。
改进制作的具体方法:取一根直径为16mm的小试管,配一合适的橡皮塞,一次性塑料输液器1副,50ml注射器一支。将输液器最前面带针头的一节拔下插入并窜过橡皮塞,然后往回拔一点使针头不露出来(如图3所示),将橡皮塞盖紧小试管,输液器的另一端(接针头细管的一端)对接注射器,整个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操作时只需拔下橡皮塞,将注射器的活塞向后拉使筒内充满空气,再向试管中放少许酒精,然后用橡皮塞盖紧试管。实验时教师只需一只手抓住试管的底部,另一只手抓住注射器的活塞,像医生打针一样将空气压入试管,在此过程中就会看到橡皮塞飞出去(由于橡皮塞与接针头细管以及注射器相连在一起,避免了塞子弹出伤人);而且玻璃透光性好,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试管内和管口冒出白雾,实验现象不仅清楚,而且持续时间长,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据此现象,学生感知到了酒精蒸汽推动橡皮塞做功时,温度降低,从而自然而然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减小”的结论。
改进后的实验,消除了师生在演示、观察时的恐惧心理,增强了安全感初中物理论文,而且器材获取方便;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效果好;实验过程所用时间短;增强了实验效果的可见性,实验效果明显增强。
(四)、改进实验的另一用途
演示模拟潜水艇的浮与沉,将上述装置的橡皮塞上再插入一根注射器的针头并使其窜过橡皮塞,然后将针头得另一端向下弯折,管口能没在水面以下即可(如图5所示),为使管口能没在水面以下,可在管口绕几圈铁丝,作为配重,使它能没在水面以下,整个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
操作时将实验装置中的试管放入大玻璃水槽中,使它水平浮于水面。用注射器从试管中抽气,试管里的水就增多,潜水艇自身重力增大,当重力>浮力时,潜水艇下沉;往试管里压气,试管里的水就减少,潜水艇自身重力减小,当重力<浮力时,潜水艇上浮。从而控制进入试管内的水量来实现试管在水中下沉、上浮或悬浮。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初中物理学习更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因为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要采取不同的实验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然而,在如今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不同问题,阻碍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影响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忽视实验教学。
现在的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因为思想观念的问题,认为学生只要会解答物理习题,能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步骤背诵下来就是学好了物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不重视物理实验。而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加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不重视实验教学,机械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课堂学习中,教师就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习物体运动的知识,不利用实验加以理解和巩固。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重视演示实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注重教师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才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在一些物理实验中就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然而因为物理知识本身是抽象难懂的,学生不能动手实践和领悟知识,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在物理课堂中提不起兴趣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后也只是马马虎虎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物理知识失去兴趣,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发展。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光现象》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只是自己实验,向学生展示成果,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呈现单一化的形式。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在实验上也只是用一种实验方法向同学们展示学习内容,而且有的教师因为课时紧张的原因而忽视学生参与。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高,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
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在现代教育社会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已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因为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改变以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在物理课堂中多采取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实践和领悟物理知识。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第十章《物态变化》中的《温度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制作温度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让学生参与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因时间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现代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进行。这样就能很好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动手能力。如鲁科版初二物理第十二章《电流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动手能力。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乏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用一种方法讲解,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鲁科版初三物理《电功率》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总体了解,然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实验,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采用小组或者比赛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指导。
三、结语
对于初中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的学科,加之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对任何新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理本身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物理实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物理实验中。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实验 课堂教学 重要性 能力培养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更是物理教学的基础,通过实验,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然而,许多物理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等。现就笔者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历中的点滴感受,结合本校学生实际,谈谈课堂中的物理实验,与同行共勉。
一、感受“物理实验教学”的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阶段的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更是以实验为基础而编排的。然而,传统教学中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与此有相违背,具体表现在:受条件限制许多重要实验被人为的取消,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造成学生“听实验、背实验”。这样使得学生能力结构不完整,缺乏创造性和开拓精神;不能在实践中总结出结论,死记定义、定理等。以前教学时,由于现成的实验仪器不足和本人的实验观念不够强,认为上完课,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结果呢,严重地压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成绩的提升。然而,目前的学校条件大有改观,学校硬件设施大都达标,我们更要重视“实验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唤起追求,达成共识。
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容易入门,也容易放弃,因此,在他们还处于极度的新鲜感之中,应该认真准备好第一节的物理实验课,俗话说:“要想抓住他的心,必先吊他的味”。如我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时,做了如下设计:
1、教学设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2、课前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3、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优美的歌声、海涛声、琴声、锣鼓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4、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5、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整堂课效果显著,达到预期目标。
二、突出“物理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和师生双边关系的有力体现。把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万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发展和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物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本活动形式,应当努力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实验,突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1、观察是实验的前提。所谓观察就是要有目的地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条件和原因。其次,要使学生了解观察是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的结论。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观察事物是科学方法中提取大量事实的第一步,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家观察到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观察这个活动的本身,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在《电流和电路》一课的教学时,我首先制定学习目标:
① 认识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
②知道电路有哪些部分组成和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电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③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④认识通路、断路、短路
其次自主学习交流完成:①电流实验:将给出小灯泡 、电铃、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三次按图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电铃响、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②设问: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最后归纳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际操作可以看到,“电流和电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有电荷、电阻、电压等等在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掌握,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掌握用电安全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思考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们学习物理,也要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理解科学家们探讨物理知识的手段。所以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要想完成这样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学物理老师,笔者认为从以下几点开始。
1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物理有强烈的好奇心,我就抓住他们的好奇心理,加强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让他们感觉物理是那么的神奇,在我们的身边那么随处可见。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产生一种不可扼制的探索激情。如冷水能使停止的沸腾的热水重新沸腾,教师还可以讲一讲阿凡提用雪烧开水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一定会给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过程也同样有趣。
2 培养学生仪器操作的规范性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件测量仪器,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由于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经常接触到,学生往往认为使用起来很简单,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我已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实验仪器操作的规范性。首先,可以利用放大的图形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指出在今后的学习中,凡带刻度的仪器,使用前都必须进行这种观察。这是一种基本的实验素质,应该从第一次使用仪器时抓起,并且还要说清如此这样的必要性。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科学态度
作为物理实验,学生是初次进入实验室,室内的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心情处于一种兴奋状态,恨不得马上动手做实验,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做才好。因此,教师应首先简明扼要地向学生讲明实验室规则和物理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有关人身安全方面的问题),然后指出实验前应先预习的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或要求,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首先检查桌上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够用,然后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现象和有关数据。实验完毕后,要整理好仪器,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完成作业,交教师检查是否合格。由于该实验是学生做的第一个分组实验,虽然简单,但作为实验训练的开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照有关要求去做,而且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巡回指导,表扬认真测量和协作较好的实验小组。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和错误读数,批评不认真测量、编造或抄袭他人实验数据的学生,从一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道德品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 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思路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所作实验的总结性报告,它包含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所需实验器材、用简明语言叙述的主要实验过程及实验记录表格等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是一项较高的要求,因此应把此项要求作为一种能力和技能从开始就进行培养。在初二教材中,各分组实验均按实验报告的形式写在各章节中,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份实验报告时,应给学生讲明实验目的是什么,根据实验目的需采用什么方法来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如何选用实验器材,应记录哪些数据,怎样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等问题。通过初二教材中分组实验课的多次示范,实验报告的常规格式已逐渐渗透在学生的心中了,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就容易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同时也为今后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5 将物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