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端午节短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五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呵呵,你那儿可以看到赛龙舟吗?祝你端午节快乐!
端午到了,别忘了挂艾叶、悬钟馗、饮黄酒、佩香囊,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多吃点棕子,呵呵!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悬起了钟馗像,挂上了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热热闹闹真好玩。
五月初五端午节;雄黄烧酒菖蒲剑;三角棕子裹糯米,各色香袋挂胸前。端午节快乐!
五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
闻着粽子的飘香,想起远方的你是否安好?让我们托伟大诗人的福多吃些粽子!快快乐乐过端阳!
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您端阳节快乐!
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岗后发明了粽子,可是不但销量不好,还要受地痞剥削,心灰意冷,终于跑到广东跳海了。
脱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样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我的至爱。 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远的思念。你快乐吗?你幸福吗?我默默祝福你。端午节快乐!
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
脱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样地白嫩,发着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飞上九霄云外……啊,粽子!
秘诀:将手机用粽叶包好,放在锅里煮60分钟,手机电池续电能力将延长两倍,信号增强,并且打电话时能闻到粽子香味。
闻着粽子的飘香,想起远方的你是否安好?让我们托伟大诗人的福多吃些粽子!快快乐乐过端阳!
手捧粽子,缅怀离骚,龙舟竟渡,勇往直前!祝端阳节快乐!
你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听你说身体如此不好,真叫人操心。有时间要参加锻炼,少打麻将,祝你天天健康!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
端午是夕阳中远山的剪影,你还停在我的画布中;只是我怕,今天疾驶而过,明天飞奔地来,而所有昨天的细节,早已支离破碎……
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岗后发明了粽子,可是不但销量不好,还要受地痞剥削,心灰意冷,终于跑到广东跳海了
端午节传统习俗:避五毒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节传统习俗: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它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端午节传统习俗: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节传统习俗:划龙舟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且吴越之地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传统习俗:佩饰旧时江浙一带端午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儿童头上还会用雄黄酒画上一个“王”
端午节传统习俗: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端午节传统习俗: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端午节传统习俗: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端午节传统习俗:长命缕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幼儿园为了迎接端午节,开展了“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中国特有的节日的气氛,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喜迎端午节总结报告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喜迎端午节总结报告一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___幼儿园为了迎接端午节,开展了“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中国特有的节日的气氛,感受端午节传统文化。
教师们经过课件展示,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两千年前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个历史人物与“端午节”的渊源,引导孩子们了解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加深了他们对传统节日和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印象。
同时,各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动,大家一边品尝粽子、一边朗诵着端午的儿歌,分外香甜可口。教师们组织了孩子们开展了“赛龙舟”、“包粽子”等游戏……,并将自我设计的香包送给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大家共享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端午节活动总结。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今日上午,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校三年一班开展了端午到粽香飘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有的经过诵读端午节的相关古诗,来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经过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还有的经过图片的展示来解说端午的趣闻……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经过这样的活动,将了解民俗文化与欢度传统节日融为一体,丰富了同学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园各个班级展开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活动,并且针对端午节3天假期各个班级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
活动中,有的经过图片的展示来解说端午节的习俗,有的经过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传说,有的经过诵读端午节的相关古诗,来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端午节活动总结。
针对交通安全问题、防溺水、防骗、防中暑等问题对幼儿进行了安全教育
经过这一活动,让孩子更加了解我国端午节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操。期望同学们能过一个健康、安全、欢乐的端午节。
喜迎端午节总结报告二
针对学生们这样对端午假期的关注,校方决定经过这次的端午活动来激励同学们的努力意识,一改最近这懒散的风气。在经过周密的计划之后,___中学端午节活动,在端午的前一周正式开始了。
一、活动资料
为了弘扬节日精神,让同学们不是光是为了假期才记住这个节日的名字,在活动当天,在各班举行端午节故事、知识演讲会,有各班语文教师或班主任主持或点评。
本次的演讲活动十分的热烈,在班级的演讲中,应对自我的同学大部分学生们都能勇敢的站上台发言,这不仅仅宣扬了端午节的传统知识,还锻炼了学生们的口才、交流本事、敢于上台的勇气。让同学能在各方面进取的发展。
要求各班的黑板报在放假之前准备好,以端午节为题,以屈原的爱国精神为主要资料。由宣传部学生去检查和评分。
以屈原的爱国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在教师后面挂着,当同学们闲下来欣赏黑板报的时候,不经能够感受到端午的气氛,还能感受到到爱国的精神。对同学们的精神成长十分有帮忙,也为学校端午节增添了一番风味。
在放假离开学校前进行例行的假日大扫除,这次的到扫除更为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认真参与,对于发现的没参与卫生的同学进行记录和扣除操行分处理。
本次的大扫除抓的比平时更严格,同学们对这次的扫除也更加的认真,基本每个人都能进取的参与到学校的打扫中。这不仅仅让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干净整洁,也让同学们一改之前只想着假期的慵懒氛围,好好的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二、总结和不足
本次的端午节活动举行的十分成功,既改良了之前的不良气氛,有带动了同学们的精气神,让___中学更加散发着活力的气息。
可是在关于这次的活动参与方面,依然有许多同学没能参与其中,其中没能参与劳动而是躲懒的同学最为严重,校方在彻查以后对这些同学进行了严厉的教育和处罚,期望他们再之后能够痛改自我这种懒惰行为。
喜迎端午节总结报告三
端午棕飘香,五月初五这个日子总是那么的惹人关注,无论是香甜的粽子,还是热闹的龙舟,都是我们所期待的。端午做为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各地都会热闹的开展各项活动,可是在学校里学习的同学们由于每一天都沉浸在学习里,似乎没有在意这样的传统节日,没有参加传统节日的意识。为了在学校传播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知识,弘扬学生们的爱国精神,本次___学校特地准备了丰富的端午活动让全校的师生一齐参加,将学校的严谨的气氛中带入一些端午的气息。
一、节日准备
这次的节日活动校方已经筹备已久,早在端午节到来的前两周就已经将校内的宣传栏更换成宣传端午的知识栏目,在前段时间里常能看见有同学再宣传栏前伫立,认真的阅读端午节的信息,潜移默化的就将端午的知识传播进学生当中,对端午节的宣传起到了不少作用。
在学校活动开始前一周学校准备的粽子就已经准备好,包粽子的糯米也已经提前发放给各班的班主任,各班的端午节黑板报和广播稿也已经检查上交,一切皆以准备妥当。
二、节日活动
本次的端午节特选在端午节假期的前一天,各班的班主任早就在前一天放学把班级的教室安排好,然后在各班自主的进行包粽子活动,除了“讲述端午节习俗和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包粽子”三个活动外,其余时间由各班随意组织各自的班级活动,也可从预备方案中挑选。最终在活动结束以后,由班主任或包的好的教师来指导各班级的同学包粽子。
在活动的这天所有的班级的教师都十分的热闹,校长等领导在巡查的时候也表示十分的满意这次的活动气氛。
三、活动结尾
本次的活动基本圆满结束,同学们在离开时都将自我做的粽子带回家送给父母,在收到的端午节活动心得和家长评语中本次的活动都得到了十分高的评价,更有不少家长提议多进行这样的活动。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西安端午节好去处:回民街回民街地址:西安市中心的鼓楼北侧
回民街交通:西安火车站到回民街坐611路公交车到桥梓口下车即到,或在市内乘坐7、15、32、43、45、201路等公交车至鼓楼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回民街简介:回民街是西安回族的聚集区,是由多条道路组成的,不是一条特定的道路。回民街指的是北院门,化觉巷,西羊市,大皮院四条街道,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北院门这条街了。到了西安的中外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
西安端午节好去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地址:西安市临潼区临潼县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门票:。旺季150元/人次(3月1日-11月底)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交通:
1.由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游5或306路公交至终点站“兵马俑”,全程票价7元。此外,东广场还有914、915路公交开往兵马俑,单程8元。车程1-1.5小时。期间还经过华清池。
2.由临潼区前往,可乘坐101专线、914、915路公车,车程15分钟左右。
3.除了公交车以外,火车站附近还有不少中巴车、旅游车前往兵马俑,并且有“东线一日游”的旅游项目。从市内打车前往景点的话单程价格打表为120元左右,不是很划算。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简介:秦始皇赵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由于考古技术有限,秦始皇陵墓尚未进行考古挖掘,游人只能看到一座被峰峦环绕的高大封冢,与骊山相依,浑然一体。
西安端午节好去处: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给我一天,还你万年”。这里馆藏文物多达37万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博物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精华,是展示中国古代文明和陕西历史文化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地址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