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第1篇

恰当有效的降压治疗不仅可以稳定血压,减轻症状,同时可以防止心、脑、肾等方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特别是预防中风的发生。

藏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在祖国传统医学领域中,藏医藏药凭借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优势在治疗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获得显效,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好评,其中就包括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

藏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长期饮食、起居或生活环境等不利的情况下,影响到人体内隆(气)、血功能失调而形成血压升高的疾病。藏医理论中高血压病有“叉隆”(气血)病或者“叉隆岛藏”(气血上壅)病等称号。

藏医对高血压分很多型,比如隆性高血压、赤巴性高血压、培根性高血压及二合、三合型高血压等。

简单来说,分型不同,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思路和方法就不同。例如隆性高血压,主要指坏气上升到胸部或头部后,局部血管气压上升或血管硬化的恶果。主要症状有:平时有耳鸣头晕、心悸气急、失眠、出血、口干、腰酸腿软、上背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症状出现。特别是夏天黎明或傍晚,或者心理压力过大时,容易加重病情。治疗时以“利气降压、调理神经”为主要原则。治疗方法中,饮食宜富有营养,起居要求身、语、意三方面要得到安宁;多跟喜欢的人聊天交流。

藏药,珍选良药

药物方面主要有:七十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珍珠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一味甘露丸,十八味杜鹃丸,二十味沉香丸等根据病情服用。或采用外治,使用艾灸,擦油,温敷等疗法。

针对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二十五味珊瑚丸是典型代表,适用于各型高血压的治疗和配伍治疗。

二十五味珊瑚丸距今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是藏医药大师根据藏医药理论,选用名贵藏药材炼制而成,属于珍宝藏药之列,是藏医治疗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产品,是治疗高血压的首选产品。

二十五味珊瑚丸针对高血压治疗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临床检验,疗效显著自治区藏医院及总院使用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二十五味珊瑚丸治疗高血压,有效率超过90%。

2.改善症状部分高血压患者有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等症状,二十五味珊瑚丸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引起的症状。

3.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高血压最终会引起心脏病、脑血管病等,而二十五味珊瑚丸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4.无需终身用药其他治疗药物一般都需要终身服用,而本品会根据血压的稳定情况、症状改善情况逐渐减少用药剂量至停用

5.比较安全产品精选优质藏药材,按照藏医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不易对人体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血压;自我监测; 预防中风

据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已达11.2%,并且呈上升趋势[1],且每年新增患者六百万[2]。高血压很容易引起中风,而脑中风是严重的致残性疾病,在存活的脑血管患者中,约3/4存在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约占40%[3]。目前中国家庭中血压的自测率很低,有很多患者在自己没有症状之前完全不知道自己血压高,甚至已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也不能按时去医院进行复查,以至造成病情的延误。患者有时因激动、发怒,血压升得很高但因未到服药时间而不服药;有的血压已经降得很低了,仍按常规服药,最后导致了中风的发生。因此,自我监测血压显得尤为重要,监测血压能更好地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及降压药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对平稳控制血压,预防脑中风等并发症起到关键作用。现将2006~2010年我科对24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观察及取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6~2010年248例已经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其中124例作为观察组,并取124例血压值及年龄段相同的患者作为对照。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详细资料见表1。

1.2 方法 首先为所有观察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及联系方法,便于随时了解病情并指导用药,教会患者或家属测量血压,向他们详细讲解测量时注意事项,测量最佳时机,理想的降压目标,并定期随访,解决他们实际操作中的疑问。

1.2.1 测量血压注意事项 所有监测组均采用电子血压计,因电子血压计操作简便,同时可避免老年患者因听力原因影响测量结果。测量时注意下列事项:①测血压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定部位、定血压计[4];②测量前先休息10 min;③测量血压时患者手臂位置(肱动脉)心脏及血压计“0”点保持在同一水平;④袖带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⑤血压计袖带下缘距肘窝上2~3cm;⑥听诊器放置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⑦气球充气高度在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升高20~30 mm Hg;⑧放气速度为每秒水银柱下降4 mm Hg;⑨当听诊器出现第一搏动声为收缩压,当搏动声突然消失或变弱为舒张压;⑩当听出变音与消失音之间有差异时,两读数都应记录,即收缩压/变音,消失音;当第一遍未听清时,排气至“0”稍待片刻(1~2 min)再听一遍;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平均值。

1.2.2 最佳测量时间 人的血压值有双峰一谷的变化特点,峰即晨起6~10时及下午16~20时,在这两个时间段测血压,就可大致了解一天中的血压最高点,而低谷则出现于凌晨2~5点。降压药有长、中、短效之分,因此测量血压的时间应与所服药物的降压峰值相一致,此时测得的血压最能反映降压药物的疗效。另外,患者如遇寒冷、激动、发怒、过度紧张等引起头晕头痛、面红耳赤、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应立即测量血压,并报告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此外,患者在开始服用降压药或更换降压药时,除了在上述时段监测血压之外,还应每隔数小时测一次,以确认药物的降压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家中测血压并没有严格的次数限制,也不强调数值的精确,关键是在于要坚持规律地测量,并据此来服用降压药。

1.2.3 理想的降压目标 所有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均应降至

2 结果

经过几年的跟踪监测血压及指导用药,124例观察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中风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详见表2。

从表2看出,观察组中风发生率为4.8%,而对照组中风发生率为22.5 %,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

典型病例:李X,男,67岁,高血压病史3年。平时服用心痛定,1片/次,3次/d;巯甲丙脯酸1片,3次/d,患者无自觉症状,自以为按医嘱按时服药,血压肯定正常。但通过监测血压,患者发现白天即使不服药,血压也正常,而凌晨一至三点血压却升至170~190/110~120 mm Hg,发现问题后立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服药时间,于晚上11时服巯甲丙脯酸1片,血压降到140~90 mm Hg。随后患者根据自己夜间血压高的规律,每晚睡前即服一片巯甲丙脯酸,既减少了药量,又控制了血压,避免了夜间中风的发生。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70%的脑中风由高血压引起, 60%中风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3/4的高血压中风患者血压没有得到充分控制。长期高血压可使脑形成小动脉的微动脉瘤,血压骤然升高可引起破裂而致脑出血。高血压也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动脉血栓形成。高血压病患者只要积极地预防,就可降低脑中风的发病几率。本组资料表明,自我监测血压就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原因是:①一般患者血压有白天高、夜晚低昼夜变化节律,但有的患者血压的节律正好相反,监测血压能全面了解自己血压的峰谷值,并在峰值到来之前1~2 h服药,这样药物吸收之后在血中浓度高峰与血压高值相遇,于峰值内控制血压,使药物发挥最大效能;②降压药物有两三百种,每个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来说,没有最好的药物,只有最合适的药物。有的患者虽然按时服药,但降压效果并不理想,血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懵然不知;有的血压已经降得很低了,仍按常规“早、中、晚”三次服药,监测血压能及时了解所服药物的效果,避免盲目服药;③有的患者凭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自觉症状重就服药或加量服药,症状轻或没有症状就少服药或不服药,这样很危险,会引起血压大幅波动,更易引发中风。很多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并没有自觉症状,而一些渐进形高血压病患者会有很强的耐受性,有时血压即使升得很高也不会感到明显不适,监测血压即可避免这种情况;④监测血压可以了解食物、饮酒、吸烟、运动、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有利于采取防范措施;⑤可以增进医患之间的合作,稳定患者的情绪,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治疗。

高血压病患者大多数是需要终身服药的,在长期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对自身血压水平的了解,以及及时对降压疗效的判断,是治疗依从性的关键。我们几年来所开展的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血压,根据各人血压波动实行个性化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有效地预防了脑中风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协作组.中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高血压杂志,1995,3(增刊):7-132.

[2] 吴锡柱,武阳丰,周北凡,等.我国十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中华医学杂志,1996,76:24-293.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疾病;饮食;预防

一、高血压

1.高血压疾病的含义。

高血压是持续血压过高的疾病,会引起中风、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2、高血压病症。

高血压疾病的病症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缓进型高血压,二是激进型高血压。

1)缓进型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的表现分为多种,主要的几种表现方式有: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高血压高血压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

2)激进型高血压。激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130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由此可见,激进型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要大于缓进型高血压的程度。

二、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主要体现在: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联合用药;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分级治疗。

2、非药物治疗。

在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的是饮食治疗,在饮食护理中应注意的主要有一下几点:

1)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预防高血压疾病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引发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中,超重和肥胖也是引发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饮食要定量、切忌暴饮暴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取量,要合理的进行控制体重,从而减轻患高血压疾病的风险性,要多吃低热量的食物。

2)限盐。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即人群中盐摄入越多血压水平就越高。日均摄盐量每增加1克,平均高压上升2mmHg,低压上升1.7mmHg。日本北部摄盐量每人每天30克,结果高血压、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被称为“高血压王国”和“脑卒中王国”。

3)低胆固醇、适量蛋白质。血液内的胆固醇过多会引起动脉硬化,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控制胆固醇的摄取量。对于高血压疾病患者群体来说,每人每日的胆固醇摄取量应该保证在300mg以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的食用植物油,要避免动物油以及动物内脏以及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除此之外还要合理的摄取蛋白质,多摄取豆类食品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4)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是保持体重、增强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强肌肉、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持续运动的习惯:最好是做到有氧运动,才会有帮助。

除此之外,当出现一下状况时应停止运动: 生病或不舒服时应停止运动。; 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做运动; 运动中不可立即停止,要遵守运动程序的步骤;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应即停止。

5)戒烟酒。酒精能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心脏输出量的增加会间接的导致肾素释放、血管收缩,从而致使血压升高。长期的饮酒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害,从而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吸烟会导致高血压。烟叶内含有尼古丁(烟碱)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加快,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吸烟还会促进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逐渐增厚,使整个血管逐渐硬化。

三、对高血压患者有益的食物

高血压患者应该多重视自身食物的摄取,其中高血压疾病患者应该摄取的食物主要有:

菌类:灵芝、黑木耳、白木耳、香菇;叶菜类:芹菜、茼蒿、韭菜、黄花菜、荠菜、菠菜等;根茎类:萝卜、胡萝卜、荸荠、;动物类: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水果:苹果、西瓜、鲜梅、柠檬等食品。这些都是具有防治功效的食物,除此之外,高血压患者还应多吃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饮食宜多食钾食物。

高血压病人要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油菜、菠菜、小白菜及西红柿等。含钾的食物不仅能保护心肌细胞,还能缓解吃钠太多引起的不良后果。但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时,则不宜吃含钾多的食物,否则会因少尿而引起体内钾积蓄过多,导致心律紊乱以致心脏骤停。

【参考文献】

1、叶雪梅,吕玉娣,邓金梅. 饮食干预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12)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营养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066-01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越来越被医生及患者重视,关于高血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血压最佳治疗试验研究表明大力压是安全的。临床研究表明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及营养的辅助治疗,对高血压的缓解及治疗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对此做以下论述。

1 高血压病的特点

1.1 症状不典型,或者没有症状: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病缓慢,其发病症状主要有头痛且晕并同时伴有心悸、耳鸣和头胀的症状等等,其中也有的患者表现没有症状,但可在正常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医院就诊时发现,其原因是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其自身生理机能减退敏感性降低,也可能是因为被其他疾病掩饰了高血压的症状所致。

1.2 易发生性低血压:由于老年人压力感受器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因年龄减退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并因此容易发生性低血压,造成这种病症的原因与与老年人植物神经对变换的调节失调也同样相关。性低血压发生除收缩压下降和舒张压下降的情况外且同时出现低血压症状会伴随有黑朦、头晕和晕倒等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并且少数患者会发生心绞痛,因此该类患者应避免卧位突然起立。

1.3 并发症多而严重: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均减退导致脑血管的并发症多而且严重,表现为患者体内的心、脑、肾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患者血液粘度增高且外周阻力加大,患者心功能减退且心排血量下降。常见并发症为并发脑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1.4 药物副反应较易发生: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导致肝肾功能降低或者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肝肾等脏器病变,因而导致对药物代谢和消除能力下降而发生药物副反应。

2 药物治疗

2.1 药物选择:对高血压患者应合理用药,合理用药的要求是,在选用降压药品是坚持个体化的原则,从最小的用药计量开始,逐渐的增加剂量直至使高血压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临床上最佳的方法是选择长效降压药来以减少24h血压波动来防止靶器官损害;同时采纳有效小剂量联合用药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应而副作用最小,同时有利于预防潜在的多种危险因素与并存疾病的治疗。

2.2 药物治疗进展:①利尿剂:长期使用利尿药会致使体内轻度缺钠,降低了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此方法通过降压机制初期与排钠利尿、减少细胞外液量和血容量有关,可引起患者的持续性降压。另外研究表明氨酰心安、卡托普利、可乐定、哌唑嗪等与利尿剂联用的效果好于单用的治疗效果。②阻滞剂:无法证明对高血压患者预防MI的发生是否优于利尿剂,但其的应用可减少冠心病事件,同时对心肌梗死(MI)具有二级预防的效果。以普萘洛尔为常见使用药物。它的降压机制可能是与阻断心脏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并减慢心率使心排出量减少相关,与阻断肾脏受体导致减少肾素分泌和释放相关,与阻断血管运动中枢降低外周交感神经的活性相关,对于轻度及中度高血压伴有肾素活性和心排出量偏高的患者疗效较好。与利尿剂、钙拮抗剂合用有良好的降压效果。③钙拮抗剂:以血管选择性最强的二氢吡啶类应用最多,对于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冠心病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理是阻滞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内钙通道使平滑肌和心肌收缩所需的钙离子减少,完成抑制兴奋一收缩偶联过程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和减弱心肌收缩力。该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高血老年高血压合并稳定性心绞痛、周围血管或糖尿病患者。禁用速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者是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 中西医结合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历史文化,是无数治疗经验的积累沉淀。不过虽然为挖掘、发展中医药宝库,基础和临床学科作了大量客观研究,但可重复性仍不令人满意。我们在临床中,根据现有的条件,以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自动监测,参照宏观辨证,作为依据,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取得结论:降压效果确切,比单用中西药效果好;减少了西药的毒、副作用,保障了患者能长期服用西药控制血压稳定;延缓病情发展,其他并发症出现也明显推迟(待报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设备要求不是太高,在基层医院可以推广,辨证方法、用药也比较简便、实用。

高血压的症状及预防范文第5篇

张科研2

1.沈阳市德济医院内科,辽宁沈阳 110042;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目的 调查大城市社区居民轻度高血压患者身心症状表现。方法 连续选择前往沈阳市德济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85例,身心症状表现评估工具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与90例同期参加我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比较评估结果。结果 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CL-90量表中躯体化(2.72±0.39)分、强迫(2.35±0.33)分、人际关系(1.79±0.25)分、抑郁(2.28±0.35)分、焦虑(2.34±0.37)分、敌对(2.34±0.37)分、恐怖(1.95±0.31)分、偏执(1.79±0.27)分和精神病性(1.92±0.30)分因子分和SCL-90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 大城市社区居民轻度高血压患者存在着明确的身心症状异常,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不容忽视。

关键词 高血压病(轻度)大城市社区;身心症状;SCL-90量表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b)-0123-02

[作者简介]孙晓曼(1971-),女,辽宁沈阳人,学士学位,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常见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E-mail: sss5105@163.com。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日益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原发性高血压病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据新近流行病学调查,国人高血压人口已近2亿,在后者中,轻度高血压约占60%以上[1-3]。不同病情高血压患者常常伴随心理情绪问题,但涉及到轻度高血压病患者相关内容报道较少。为调查大城市社区居民轻度高血压患者身心症状表现。对2012年1月—12月间前往沈阳市德济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身心症状表现评分,并与90例例同期参加我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比较评估结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连续选择前往沈阳市德济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2.1轻度高血压病诊断标准。②沈阳市内社区常住户口,且居住5年以上。③愿意接受身心症状评估工具调查。排除标准:①各类继发性高血压病。②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③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本研究入选轻度高血压病患者85例,其中男性49例(57.65%),女性36例(42.35%)。对照组病例来自于同期参加我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者,其纳入条件符合初诊高血压组纳入标准②、③及全部排除标准。该组入选90例,,其中男性53例(58.89%),女性37例(41.1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分布接近(P均>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血压测量方法及轻度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两组入选对象均使用同一个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左上臂诊室血压,测量前受试者需坐位静息3~5 min,分别进行3 次测量,间隔2 min后进行下1次测量,最后取3 次收缩压及舒张压读数均值。轻度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以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轻度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为依据,即成人诊室血压160 mmHg>SBP≥140 mmHg和(或)100 mmHg≥DBP≥90 mmHg(1mmHg = 0.133 kPa)。

1.2.2 身心症状评估量表选择及内容 该文身心症状评估量表选择“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包括有90项测试问题,并分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后者分值越大代表该项身心症状现况越差。SCL-90量表测评时间均在入选后1周内进行。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身心症状调查数据,身心症状评估量表各因子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轻度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身心症状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CL-90量表中躯体化(2.72±0.39)分、强迫(2.35±0.33)分、人际关系(1.79±0.25)分、抑郁(2.28±0.35)分、焦虑(2.34±0.37)分、敌对(2.34±0.37)分、恐怖(1.95±0.31)分、偏执(1.79±0.27)分和精神病性(1.92±0.30)分因子分和SCL-90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3 讨论

迄今为止,涉及到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研究多局限于生物医学指标, 对这些病人发病前后的社会心理因素现况报道的不多较少。一些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4-5]支持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与人体身心症状联系密切,特别是原发性高血压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紧张、无助精神状态中是后者发病的重要患病危险因素。一般认为,这些负性情绪的长期存在可引起大脑额叶皮质、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区域自主神经兴奋水平发生变化,并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将应激兴奋传递, 促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分泌增加, 导致人体全身小动脉、微血管收缩, 外周阻力加大,并影响到了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其结局表现为心率上升、心肌收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及血容量增加,最终导致血压升高(轻型高血压)。如果这种紧张、焦虑、抑郁等身心症状不能及时排除,持久存在于体内, 则会引发血压调节机制紊乱, 外周血内皮素表达水平异常,最后发生中、重度高血压病。

迄今为止,国内涉及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情绪报道较多,但缺乏淘汰对前者进行再分层、分级与身心症状联系资料。在我国,高血压患病人群中,轻度高血压约占2/3以上,探讨后者心理情绪变化规律意义重大。为此,该研究选择了一组近期前往沈阳市德济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轻度高血压病患者为分析对象,评估工具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并与90例同期参加该院门诊体检结论健康者(对照组)比较,发现,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CL-90量表中各个因子分和总分均明显差于对照组,这提示轻度高血压病患者也有较多身心症状表现,这与一些作者不分级、分层的同类研究[6]结论相似。

药物治疗仅能预防部分心、脑卒中发生、发作,而身心症状表现在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发病经过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其干预治疗方案中,必须从生物、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通盘考虑,应包括密切关注患者身心症状表现及心理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干预控制。

参考文献

[1] 胡细江,尹瑞兴.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9(10):1065-1067.

[2] 赵秀丽,陈捷,崔艳丽,等. 中国14省市高血压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 1152.

[3] 李永乐, 万征, 孙跃民, 等.天津市区成人高血压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0, 18(6):590-592.

[4] 李海霞, 杨惠芳.心理应激与高血压关联因素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 2009, 25(8):867-869.

[5] 段书, 肖晶, 赵水平,等. 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1065-1067.

[6] 邢华燕, 倪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 (11):1346-1348.

(收稿日期:2013-12-07)

本刊作者署名和单位的写作要求

1. 文章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及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动。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时,须注明通讯作者;不注明者,默认第一作者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