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母亲的诗句

描写母亲的诗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母亲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母亲的诗句

描写母亲的诗句范文第1篇

一、教给方法,读懂诗句

教材中的古诗,是引导阅读、教给学法的范例,须予以重视。诗句是文字、画面、情感的统一体,如果仅仅要学生死记硬背,那它所给予学生的就只能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诗句的背诵效果,须以教材提供的诗句作为范例,教给学生读诗句、释诗义、想形象、悟情感、促积累的学习方法。读诗句就是借助朗读,读正确,读流利,做到朗朗上口;释诗义就是根据文后的注释,借助字典,由字到词,由词到句,把诗句的意思体会出来;想形象就是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使诗句变成活的画面;悟情感就是根据意思,结合形象,进入情境,感悟情感,并借助朗读表达感情;促积累就是熟读成诵,使诗句的语言文字、语言形象和语言情感有效地贮存于头脑之中。达尔文说过: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诗文初看起来似乎艰涩难懂,但只要精心指导,让学生掌握方法,就能事半功倍。

二、随课拓展,积累诗句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优秀诗文的背诵量为160篇,如何达到课标的要求,提高背诵的效率呢?笔者以为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随课延伸,巧妙穿插,拓展阅读。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拓展阅读与课文中的古诗描述的情境相似、表达的情感相关、说明的道理相近的诗歌,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诗句意境的感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可将课标中规定的诗歌背诵任务分解到各个年级相关的课文中,降低背诵难度,提高背诵效果。一般来讲,每册教材中安排4首诗,教学中可以教1首诗带3首,那么每学期仅与课文相关的古诗背诵就可以达到16首,一学年可以完成32首。从三年级算起,在小学阶段可以背诵120多首。这样,平时只要稍加重视,小学阶段的160首古诗背诵任务的完成应该是很容易的。这样处理是不是难以在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呢?不要担心,只要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并注意引导他们迁移运用所学的方法,一节课完成3首诗的学习任务是完全可能的。教学中,教者要将重点放在诗句朗读、意境想象、情感感悟上,不要条分缕析,不要深挖细掘,不要在微言大义上花太多的时间,要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背、自练。

为激发学生积累古诗文的热情,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积累,乐于记诵。如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文背诵闯关”活动,以背诵40首古诗为基础性要求,每增加40首突破一关,授予相关的等级证书,依次为初级、中级、高级。学生在闯关活动中,你追我赶,不甘示弱,体验挑战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巩固学生古诗积累的成果,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专题背诵。如反映爱国热情的诗句有 ,说明人生哲理的诗句有 ,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有 ,表达友情的诗句有 。

三、重视盘活,运用诗句

小学生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记忆力很强,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古诗积累并不困难,但是所积累的古诗句,如若不能在日常的学习中被运用,成为听从自己调遣的语言素材,时间一长就会遗忘。积累的目的不是知识的叠加,而是为了在言语实践中运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经常调动学生语言仓库中的诗句积累,帮助学生将所积累的诗句与相关的生活建立联系,使古诗积累成为学生语言库存中的积极语言,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阅读情境中引导学生回忆诗句。在小学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与古诗具有相似的情境,教师可灵活捕捉其联系点,引导学生回忆诗句,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调动学生的积累,强化学生的记忆。如阅读《黄果树瀑布》时,引导学生回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阅读《荷花》时,引导学生回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句;阅读《第一次抱母亲》时,引导学生回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课文情境与诗句的情境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课文情感与诗句情感互相促进,情意共生,既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又强化学生的诗句积累。

描写母亲的诗句范文第2篇

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母亲的诗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母亲的诗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文章两处写了母亲给“我”以力量,请分别写出是在什么时候给的。

(4分)

第一次:

第二次:

2.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属于 描写,作用是: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3分)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写出四点)(4分)

5.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用“把

的门推开了”的句式,写四行句子,连缀成一首题为“把门推开”的小诗。(不能抄文中的诗句)(4分)

把门推开

答案:

1.不愿上学时,或惧怕风雪时;

找不到工作时,或心情沮丧时。

2.环境描写;

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时沮丧、郁闷的心理。

3.母亲教会我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

4.母亲是一位乐观坚强,富有智慧,聪明能干,循循善诱(或善于教育、激励孩子),富有爱心,富有诗意,朴实温柔的人。

5.例:读书把知识的门推开了。

描写母亲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流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灿烂文化精髓,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起热爱祖国的情感,语文教师还应自觉担负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任务,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代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语文工作者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从多角度寻找传统文化教育的窗口。

一、课前预习渗透传统文化

教师在课前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或设计恰当的相关问题铺垫蓄势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荷叶母亲》《金色花》时,我先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做开场白;然后在预习导学中,设计一些预习题:(1)你还能背出有关歌颂母亲的诗句吗?(2)你能给母亲唱一支歌吗?(3)你能几个真实反映伟大母亲的事例吗?同学们踊跃发言。有同学竟然能背出“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的诗句,有学生说出了孟母三迁和岳母刺字的故事。当一个学生唱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时,有几个学生禁不住潸然泪下。就这样把母爱的主题渗透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再如,在教《散步》一文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导入新课,如:同学们,在你们家里,父母是爱子女多一些,还是孝敬老人多一些?你妈妈和你奶奶关系如何?你是如何孝敬爷爷奶奶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自然而然就引发学生关于孝道的思考,从而启迪他们自觉地去关爱孝敬老人。

二、课堂教学中学习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主阵地,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营。首先,要重视文言文教学,例如讲《论语》时除了让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的原则外,还附带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教育思想以及他的政治理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孔子被称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原因;讲授《桃花源记》时,穿插讲述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就更能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高洁情怀,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能使学生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学习《木兰诗》能让学生学到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勇敢、善良、孝顺、机智、不慕名利、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德……文言文作品中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其次,现代文也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也应引导学生好好领悟。例如,《羚羊木雕》中的重义轻财;《背影》中的父子深情;《邓稼先》中的爱国与奉献精神;《登上地球之巅》的拼搏精神;《社戏》和《安塞腰鼓》中的地域文化等等。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足以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升个人文化修养。

三、课外阅读中吸收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于积累,积累的目的是要强化文化的底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语文课,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积累得少,语文教材收录的文章数量有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阅读要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各种健康有益的读物,特别是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应认真阅读,甚至要会背诵其中的名言语句,从而丰富文化知识,积淀文学底蕴。如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到《增广贤文》《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词》,都可先识记后背诵、再感悟,进行积累。其次,像《史记》《隋唐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封神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名著都应鼓励学生去品读,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积累文学语言,学到写作技巧,还能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增强自身文化底蕴。再有,现代文学名著诸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钱钟书的《围城》和朱自清的散文、鲁迅的散文、杂文等,还有当今流行的《故事会》《读者》《意林》等报章杂志也是课外阅读的对象。这些现代文学读物既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也能为学生提供作文素材,是学生丰富的课外精神食粮。

四、语文作业中感悟传统文化

(一)我们可让学生在作文练习当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作文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学生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议论、总结,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片段描写。

片段描写是写作的基础。加强片段描写训练才能把文章内容写得具体充实。例如可叫学生写出母亲节这天想对妈妈说的话;教师节给老师发一条手机短信;和朋友闹矛盾了,写一段向朋友道歉的话;把面对生活中的某种困难是如何战胜的过程写出来;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理想;写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片段……这些片段描写就包含了孝道、感恩、友谊、乐观、坚强、立志、亲近自然等儒家和道家的传统文化思想。

2.大作文练习。

(1)作文主题就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如“爱国”“思乡”“亲情”“责任”“诚信”“自强不息”等。

(2)可以把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

如把孔子、庄子、屈原、诸葛亮、曹操、韩信、司马迁、王昭君等历史文化名人当作写作对象,写作题材将显得大气,文化底蕴也显得深厚。

描写母亲的诗句范文第4篇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诗歌画面,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初步感受“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对“景语皆情语”意境的体会;(2)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江雪的画面。

一、情境导入,诵读积累。

1.师描述:同学们,冬天虽然是寒冷的,但是大自然却赐予我们一件美丽的礼物,那就是——雪(引出雪,播放图片)。多美的雪啊,古往今来,赞美她的诗可不少,咱们今天也来个咏雪诗会。

2.生吟诵相关古诗,积累有关写雪的诗歌(如《白雪歌》、《沁园春·雪》等)。

设计意图:不着痕迹地积累,让学生引入情境,并感悟语言,习得语言,水滴石穿、熏陶渐染、文火慢煮,这就是语文的积累的重要性。

二、检查预习,理解字词。

1.过渡: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雪有关的诗歌——《江雪》。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读。

3.交流预习中明白的问题,理解“蓑笠”、“蓑笠翁”、“千山”、“万径”等,理解夸张的手法,积累含有夸张手法的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等)。

设计意图:课堂上真正“以生为本”,交流已懂的,解决不懂的,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检查,同时又让学生理解古诗中常见的“夸张”手法,积累相关诗句,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

三、“诗中有画”,读出画面。

1.古人常说“诗中有画”,你看到怎样的画面,自由读诗和同桌交流。

2.师生交流,学生叙说画面。(我仿佛看到了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鸟儿都飞走不见了,千万条小路上根本没有人的踪影。除了雪,还是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3.师相机小结:这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相机板书:寒冷、凄凉)

4.指名读,感悟其寒冷凄凉。

四、“诗中有情”,情景交融。

1.诗中不但有画,还有情,再品味古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生体悟,相机交流。

3.出示柳宗元的背景资料(投影出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联系历史背景理解诗情。)。

4.交流、小结:遭人迫害,母亲离世,生活困难,所以心情(相机板书:孤独、悲愤)。

5.再次体会景和情,你发现了什么?(结合景色的萧条肃杀和人物内心的孤独凄凉不谋而合,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

五、“诗中有志”,诗言志。

1.再读资料,诗人是否会屈服妥协?

2.生默读思考,交流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3.感受诗人的“志”,相机板书“顽强不屈”。

4.师小结:短短二十字融入了景、情、志,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再读经典,请学生吟诵。

设计意图:“诗中有画,诗言志”,在此环节中,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透过诗句想象画面,通过画面体悟诗人心境,体会何为“情景交融”。并结合史料,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再读诗歌,感悟自然“更上一层楼”。

六、走进诗歌,感悟境界。

1.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江雪中的情与景。

2.生书写,师巡视。

3.反馈。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情感溢于言表之时,趁热打铁,设计的“读写训练”让学生发散思维,既是对文本的一个感悟升华,又领悟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语文能力。

七、拓展阅读,对比升华。

1.师:古往今来,写垂钓的诗有很多。出示《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和《江雪》比较,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诗人内心世界的不同去把握)。

描写母亲的诗句范文第5篇

1、熟悉、理解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古诗朗诵活动,并能大胆的朗读。

3、 感受母亲博大的爱。

准备:课件、水彩笔、白纸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念之情

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如果你长时间离开妈妈你的心情会怎样?

二、出示课件图片

1、播放课件。

教师:在古代叫孟郊的诗人,把孩子对妈妈的想念写成了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游子吟》。

2、看图提问并引出诗句

(1)欣赏第一幅图

A、教师:这位老妈妈在干什么?(缝衣服)

教师:这位老妈妈正在给准备出远门的儿子缝衣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B、感知妈妈的爱。

教师:你们见过妈妈做衣服吗?我们现在的衣服都是由机器缝制的,在古时候,没有这些先进的技术,所以只能一针一线缝衣服。这位老妈妈的手真巧。让我们对她说:妈妈,您辛苦了!

(2)欣赏第二幅图

提问:他们在干什么?(妈妈去送儿子,儿子背着包袱)

教师:妈妈把儿子送到村口,这时妈妈会对出远门的儿子说什么呢?

(期盼着孩子早日的归来)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欣赏第三幅图

教师:妈妈为孩子这么的操心,这么的想念孩子,我们该怎么感谢妈妈呢?(端茶、送花、捶背、揉肩)

教师:妈妈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永远也报道不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完整的欣赏古诗并学做动作

(1)欣赏古诗。

(2)请熟悉古诗的小朋友跟着一起诵读。

(3)再次诵读古诗并跟随教师做动作。

4、播放《游子吟》歌曲。

5、制作送给妈妈的卡片。

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