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油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油茶的芽属于混合芽,花芽分化是从5月份春梢生长停止后、气温大于18℃时开始,当年春梢上饱满芽的花芽原基较多,以气温23-28℃时分化最快,到6月中旬已能从形态上区分出来,7月份时已可通过解剖花器的各个主要部分了,但要到9月份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3、油茶的挂果能力与结果枝或结果母枝的质量和数量密切相关。所谓结果枝是指在当年春季由混合花芽抽发的新梢,该新梢能分化出花芽,并能当年开花结果。
4、油茶盛花期在长江流域主产区为10月下旬到12月下旬,以11月中旬为盛花期,开花时间通常为每天9:00-15:00。
1、石灰对油茶树有杀毒、杀菌、杀害虫的作用。适量添加还可以改善土壤酸性。
2、油茶树是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淡黄褐色,平滑下裂。秋季开大型白花,又称“白花茶”。
3、油茶树的适应性强,耐贫脊,抗干旱,是改造红壤的主要树种。油茶籽可榨油,种仁含油量高达59.2%,是我国产油量最高的植物之一。茶油是植物油中的精品,也可作为肥皂、蜡烛的原料和防锈的涂料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油茶;栽培;病虫害防治
1 油茶的生理特性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最适宜生长在疏松、湿润、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深厚肥沃土壤中,树龄达百年以上,收益期长。油茶喜酸性和微酸性土壤,不适合中性或碱性土壤。用油茶籽制作的茶油是一种优质、耐储藏的油料,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长期食用对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肠胃病等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疗效。同时茶油还是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油以及医药上制作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茶油是公认的“绿色食品”,品位可与橄榄油相媲美。
2 龙川的气候环境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东连梅州,北连江西,南近珠江三角洲。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平均气温21.8摄氏度,历年降雨量平均1501.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8%,十分适合于油茶的生长。
龙川县是油茶种植大县,我县25个镇当中近20个镇都有种植油茶历史,据统计,龙川县油茶种植面积达11267公顷,年总产量5781吨。主要分布在义都镇1333公顷、黄石镇1333公顷、岩镇1000公顷、四都镇933公顷、赤光镇933公顷、黎咀镇867公顷。目前,全县油茶龙头企业分别是赤光镇千家欣茶油厂和黄石镇高山油厂,共有油茶加工企业30个。
3 油茶栽培
选择具有增加产量、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的健壮的油茶优良品种。我县油茶栽培的主要品种是霜降籽,油茶一般宜在PH值5~6.5的土壤中生长。
3.1 实木苗培育。
将油茶种子直接播于苗床,培育1年~2年,以裸根苗出圃。油茶幼苗期为偏阴性,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肥沃的土壤,圃地宜选在东南向排灌良好的坡地,PH值5.5~6.5的沙质壤土为宜。油茶不宜在高湿排水不良、黏重板结或干燥的沙土生长。初冬翻耕圃地后,均匀施入腐熟厩肥,然后耙碎作畦。冬播则要防鼠害。春播前25天浸种2天~3天,沙床催芽18天~22天,然后播于圃地。油茶以条状点播,株行距10厘米×20厘米为宜。每667平方米播种约20000粒,覆土厚1.5厘米~2.0厘米,稍加镇压。苗高10厘米左右施速效氮肥(0.5‰)一次,当长出3片~5片真叶时用铁铲在地表下10厘米~15厘米呈45度斜插切断主根,以促使侧根生根,然后再施复合肥(1‰)一次。春雨期用半量的波尔多液防治叶软腐病;高温多雨季节用1‰托布津防治炭疽病。注意松土锄草,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一年生苗高达30厘米,根茎粗0.25厘米~0.3厘米,一级苗数量每667平方米可达9000株~11000株。
3.2 整地。
油茶整地方法有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三种,可根据林地条件、经营水平高低、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全垦整地适用小于15度的缓坡、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造林地。块状整地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造林密度主要是根据物种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及造林目的等来确定,一般每667平方米栽植60株~120株左右。有肥地栽稀,土瘦栽密;山脚栽稀,山顶栽密;缓坡栽稀,陡坡栽密;间作栽稀,不间作栽密的经验,值得提倡。
3.3 苗木栽植。
油茶为常绿阔叶树种,幼苗主根长而侧根少,晴天和旱季起苗造林最易引起苗木失水,导致造林失败。油茶造林成活率的高低,与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关系十分密切,晴天与雨天造林成活率大不一样,以随起随造成活率高。植苗造林根据“三埋一提三踩”的原则。一定要做到栽紧踏实。平坡大穴,在栽植后要用松土将基茎部分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积水,造成水渍死亡。苗木定植深度以超过原圃地根际1厘米~1.5厘米为宜。
3.4 抚育管理。
幼林土壤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解决杂草与幼苗争光水、肥,每年进行2次~3次,同时可进行间种,以耕代抚。为了确保幼林的早实丰产,应适当施肥。成林阶段是油茶从开始结果到大量结果的时期,也是油茶经营最有价值的时期,每年夏季要铲山除草一次,每隔3年要在冬季深挖一次。此外,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树龄大小、树势强弱、结果大小年进行合理施肥。
4 施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
4.1 施肥管理
4.1.1 重施基肥
做到“早、深、足、好”四个字。早就是基肥施用时期适当提早,因为一般有机肥养分释放比较迟缓,必须适当早施;深就是要适当深施,因为茶树是深根系作物,而且要利用茶树根系向肥性的特点,把茶树根系引向土壤深层,扩展根系的吸引容量,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确保安全越冬;足就是基肥数量要多,一般有机肥的营养元素含量低,只有数量多才能达到改土的效果;好就是指基肥质量要好,所选肥料要能改良土壤,又能缓慢地提供茶树所需的营养物质。
4.1.2 早施追肥
油茶是多年生的常绿作物,吸肥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春季是吸肥的高峰时期,要想油茶快长、多产仅靠基肥的基础养分,往往难以维持油茶的迅速生长对养分的集中需求,必须及早追肥给予补充。当然所谓早施也要因地制宜,阳坡和岗地茶园要先施,阴坡、沟、谷地茶园等要后施。
4.2 病虫害防治
4.2.1 物理机械防治
物理机械防治是指采用物理机械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诱杀法和人工捕杀。
(1)诱杀:是利用昆虫的趋性(趋光性和趋化性)或害虫种群自身间的化学信息素以及害虫对色泽的趋性进行引诱,并杀死茶树害虫的方法。常用的有a.灯光诱杀(即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茶园害虫),b.黑灯光诱杀(一般是在茶园中架设电线,装置黑光灯,以灯管为中心,呈“十”字形装四块玻璃,在灯下放置大水盆,每天晚上开灯,可以引诱毒蛾等成虫飞来,与玻璃相撞掉入水盆中淹死,c.糖醋诱杀(利用害虫趋化性的特点诱杀害虫)、性信息激素诱杀(利用害虫种群自身的性信息素引诱害虫成虫,使之不能正常交尾或直接灭杀,达到灭虫的目的)。
(2)人工捕杀,对茶园中某些目标明显和群集性强的害虫,可以结合田间管理,采用人工捕杀的方法直接消灭。
4.2.2 化学防治
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应该合理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同时要因虫和病、及时施药,并科学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农药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和烟煤病等。油茶的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茶毒蛾、油茶蛀茎虫和油茶蓝翅天牛等。防治方法:结合营林措施,消除病源主要是在发病高峰期的7月~9月,用1﹪波尔多液加2﹪的茶麸水喷3次~4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许允文,朱跃进主编.有机茶开发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2]石春华,虞轶俊主编.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油茶;种植技术;发展前景
油茶是山茶科,属于山茶常绿小乔木,在种植过程中要践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机制,切实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积极建设现代林业,并且构建发达的山区管理机制。油茶种植管理项目对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生态安全项目,积极建构山区经济发展模型,确保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运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 油茶种植技术分析
(一) 油茶种植技术之良种选择
在油茶选种过程中,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并且按照审定机制和认定机制进行集中选种,严格进行限定栽培的基础上,对相关种子信息进行集中处理和综合管控。在良种选择过程中,要对其丰产程度和优质程度进行有效划分,并且积极践行适宜栽培区域管理措施,利用开花期集中的措施,保证其成熟期稳定。
(二) 油茶种植技术之造林地选择
在油茶种植项目建立和落实过程中,要结合实际需求,选择丘陵低山位置,利用阳坡、南坡以及东南坡等适宜种植,酸性t壤以及黄壤较为适宜,土层的厚度要在60cm以上。在阳光充足的丘陵地区以及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区都较为适宜,造林前要确保整地土壤熟化和疏松,才能有效提升土壤的积蓄能力,并且保证油茶根系发育良好[1]。对定植穴位进行规格划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是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等标准化规格,每株要施加复合肥0.25千克左右,每亩适宜栽种100株。
(三) 油茶种植技术之抚育管理
在油茶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结合实际管理机制进行综合管控,积极选取茎干粗壮以及根系发达的油茶幼苗,在提高抚育能力和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建构质量和种植机制。只有保证顶芽饱满的种子,才能有效的生长为壮苗,苗高控制在30厘米以上。另外,在种植后要马上进行浇定根水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相关种植人员在对同龄以及同类型苗木补植的同时,能提高两年到三年的保存率[2]。苗木种植要控制在每年抚育两次到三次,而在冬季结合深垦施杂肥,将有机肥作为主要肥料,化肥作为辅助肥料,积极落实抗旱保苗工作[3]。
(四) 油茶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油茶低产受病虫害影响较大,森林病虫害给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很大。我国危害油茶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害虫有三百余种,病害有五十余种,其中危害严重的主要包括油茶炭疽病、油茶毒蛾、茶蚕、茶梢蛾等。造成油茶损失为总产的10%一25%。对于油茶炭疽病,可利用1:1:100的波尔多液实现全树喷雾及叶面喷洒,连续2天到3天,隔10天进行一次,或喷洒50%多菌灵500一700倍液。对于油茶毒蛾、茶蚕、茶梢蛾,可采用人工清除卵块、挖蛹、捕蛾及修剪病枝的方法防治。还可视害虫的具体发生情况,适时采用化学防治,对于油茶毒蛾喷洒50%敌百虫乳剂200倍液,对于茶蚕喷洒5%敌杀死乳油4000一5000倍液,对于茶梢蛾喷洒敌百虫500倍液或乐果10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五) 油茶种植技术之定期采摘
种植人员在实际管理和种植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时间管理机制,并且在霜降前五天,要进行集中采摘,避免过早采摘及保证出油率。果实成熟的标志是果皮光滑,色泽也会变亮。用手指捏碎后,若是有粘稠感觉,则可以进行采收。在油茶果实采收后,在室内进行集中堆放三天到五天,后熟后要保证暴晒两天到三天,以保证果实开裂,利用过筛扬净的同时,再晒出一天到两天后取出茶籽[3]。
二、 油茶的经济价值和效益
在我国南方地区,油茶被认为是最为主要的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相媲美,具备较大的受益特征。油茶种植能够获得更高产量,目前,如果在667m2的地区种植油茶将会获得产值为2801.47m2的的油菜以及894.247m2的的花生,茶油的优质性与环保性成为人们在市场上的主要追求。另外,油茶也称东方橄榄油,能制作烹饪食用油,这也是东南亚对中国茶油情有独钟的原因。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茶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90%。加之茶油具有抗抑郁以及预防高血压的作用,能对冠心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产生很好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具备保护皮肤以及养颜功效。因此,油茶种植项目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需要种植人员给予高度重视。
结束语:
总而言之,正是由于油茶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价值,需要相关部门结合技术要求和运行要点进行系统化升级,建构更加有效的管控措施,保证管理维度和技术项目的优化处理,提升技术要点的实际应用水平,为油茶种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永裕,刘梅,米浦强等.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GIS技术在柳州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气候区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37(24):11818-11820.
关键词: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树体结构;生物量;分配
中图分类号:S794.4;S712.42;S718.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2-2848-03
Different Yield Oil Camellia Tree Structure and Differences of Biomass Allocation
TANG Jian,SONG Xian-chong,CAO Ji-zhao,QIN Qi-yun,WANG Hui-li,PAN Bo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cademy of Forestry/ Key Laboratory of Central South Fast-Growing Timber Cultivation,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Superior Timber Trees Resource Cultivation, Nanning 530003, China)
Abstrac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ree body structure and differences in biomass allocation of oil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Abel.) with the yield of oil camellia was important for improvement of low production forest. Body structure and biomass of oil camellia tree with different yield was determ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ree body structure and biomass distribution with yield per plant were analyzed using biostatistics. Results showed that tree height, crown breadth, root breadth and root depth were the main variances influencing the yield per plant of oil camellia. The biomass allocation of high yield oil camellia forests and low-yield forests was with little difference except for the fruits. However the overground part of low-yield forest grew vigorously an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underground parts. For transformation of low-yield oil camellia forests, based on controlling the height of tree, the growth of overground part could be inhibited by pruning, soil testing and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 foliar fertiliz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so as to increase the crown breadth, improve soil environment, maintain good nutrition level of leaves, adjust the proportion of fruit and flowers, promote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increase fruit setting rate, and eventually increase production yield.
Key words: oil camellia (Camellia oleifera Abel.); tree structure; biomass; distribution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我国油茶的重点产区之一[2],在2010年油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约35万hm2,常年茶油产量4万t左右[3],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三位[4]。茶油中90%以上的成分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后不会增加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不易引起人体血管硬化和血压升高[5],因此是一种具有保健功效的绿色食品。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茶油已受到众多消费者的欢迎,但目前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油茶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和经济效益差一直是制约油茶产业发展的瓶颈[5],只有通过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和实施低产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单产,才能解决这一现实问题[3]。了解油茶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以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等关系对开展油茶育种研究工作和生产管理技术实施十分必要[6]。早在1990年,何方等[7]就分析了油茶单株产量结构、叶片、树体形态和土壤肥力等4组因素与油茶产量的相互关系,发现4组因素均与油茶产量呈显著相关,并提出了最适栽培密度和丰产林分的营养生长指标。康志雄等[8]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经济性状、树体结构及气象因子对油茶产量的影响,发现干子率、株产果量及叶片蒸发量等因子分别对油茶果实的含油率、单位面积产果量的影响最大;冠幅、树高和果形指数为产量构成因子,冠幅和树高与产量呈正相关,并且发现圆形的油茶果实产量较低。合理的树体结构可以保证油茶的丰产、稳产,有研究表明,在保证一定树高的前提下,加大冠幅、增加骨干枝的数量、降低枝下高等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高产、低产油茶林的生长及生物量分配差异,探讨了树体结构及生物量分配差异与油茶产量之间的关系,依照树体结构及生物量分配和产量的相关程度,为低产油茶林改造提出了有关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以当地种植的小果型油茶成年林为试验对象,取往年高产、低产的油茶林各一片,在其林内分别选择20 m×20 m的样方3个,对样方内的油茶按对角线进行单株测产,计算平均值作为该样方的单株平均产量。从样方中选择单株产量与样方单株平均产量最接近的油茶单株作为调查样株,实施样株的生物量测定,测定样株的树高、冠幅和地径;挖出根系测定根系的根幅和根深、主根和侧根的鲜重;地上部分分离树枝、树干、树叶、花和果实后分别称鲜重。将上述各类样品从林地带回实验室,分别烘干后称干重[10]。原始数据使用Microsft Office Excel 2003软件初步分析计算后,再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高产林树体结构因子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油茶的树体结构会影响到其产量,所以合理的树体结构可以保持油茶的丰产稳定性[9]。试验分析了高产油茶林里5个树体结构因子(树高、地径、冠幅、根深、根幅)与单株产量(干重)的相关性,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各个树体结构因子与单株产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存在;不过树高、冠幅和根幅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地径和根深与单株产量之间呈负相关。在各个因子之间,冠幅与地径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根幅与根深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2.2 油茶低产林树体结构因子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在实地观察到,高产油茶林和低产油茶林内的单株在树体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试验还分析了低产油茶林的5个树体结构因子与单株产量(干重)的相关性,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低产油茶林的5个树体结构因子与单株产量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存在;但与高产林单株不同的是低产林单株的树高、冠幅和根幅与单株产量之间呈负相关,根深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在各个因子之间,树高与地径、树高与冠幅、地径与冠幅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2.3 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生物量分配差异
油茶单株生物量与其叶片光合能力的强弱有关,并且干物质积累量与太阳幅射强度、时间长短呈正比[11]。试验比较了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分配差异,结果见图1。由图1可见,高产林、低产林单株除了油茶果实的干重差异显著外,其余各部位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水平均不显著。分析认为,高产林、低产林都处在同样的太阳幅射强度与时间范围内,那么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就是叶片光合能力不同造成的,而叶片光合能力的高低与叶片营养水平及含水率关系密切[12]。因此油茶低产林的技术改造就可以从田间施肥与水分管理方面入手进行。
3 小结与讨论
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冠幅、根深和根幅等5个树体结构因子均对油茶单株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树高、冠幅、根幅和根深与油茶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在高产林、低产林中截然不同,据此可以认为树高、冠幅、根幅和根深4个树体结构因子可能是造成油茶单株产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许多研究表明[6,7,9,13-15],树高和冠幅与油茶产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本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各树体结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尽相同,高产林单株树高与地径之间呈负相关,而低产林单株树高与地径之间却呈极显著正相关;高产林单株地径与冠幅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低产林单株地径与冠幅之间却呈极显著正相关;高产林单株树高、地径和冠幅与根幅之间呈正相关,而低产林单株树高、地径和冠幅与根幅之间呈负相关。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是因为高产林单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结构较协调,从而彼此呈现相互促进的均衡生长状态造成的;而低产林单株地上部分树干生长较旺,制约了地下部分的生长[16]。通过比较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生物量分配的差异,发现除了油茶果实生物量差异显著外,其余部位的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但是低产林单株树干的生物量高于高产林的单株树干生物量,此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低产林单株的地上部分树干生长较旺、从而影响了地下部分的生长。
油茶生长发育过程中树高、地径和冠幅等树体结构因子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树体的生长状况与营养水平[17]。通过分析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树体结构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发现树高、冠幅、根幅和根深是造成油茶产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在油茶高产林、低产林单株生物量分配方面除果实外,其他部位的差异不大,但低产林地上部分树干生长较旺会对地下部分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可以考虑在控制树高的前提下,抑制地上部分树干的过旺生长,通过不同的修剪方式来促进发枝,增加冠幅;通过低产林测土配方施肥改造土壤理化环境与科学管水来扩展根系、保持叶片良好的营养水平;通过叶面施肥与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适当运用调整花果比例[18,19]、促进花芽分化、从而提高坐果率。
参考文献:
[1] 庄瑞林.中国油茶[M].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陈国臣,黄开顺.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林业科学,2010,39(3):159-161.
[3] 刘 频.广西油茶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0,29(2):21-23.
[4] 李潇晓.广西油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9(5):55-59.
[5] 李远发,胡 灵,王凌晖.油茶资源研究利用现状及其展望[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4):450-454.
[6] 谢 鹏,谭晓风,袁 军,等.普通油茶优良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主成分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09,36(2):16-18,22.
[7] 何 方,李纪元.油茶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0,8(1):1-13.
[8] 康志雄,邹达明,王芷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油茶产量形成[J].浙江林业科技,1993,13(3):62-65.
[9] 潘华平,刘君昂,周国英.油茶树体结构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33(1):58-62.
[10] 付达夫,王永安.湖南油茶林不同经营措施对生物产量的影响[J].林业调查规划,2004,29(1):21-23,26.
[11] 陈世清,王永安,冯宗伟.不同经营措施对油茶林生物产量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00,18(1):16-18.
[12] 王 瑞,陈永忠,杨小胡,等.油茶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经济林研究,2007, 25(2):78-83.
[13] 胡冬南,游美红,袁生贵,等.不同配方施肥对幼龄油茶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94-97.
[14] 唐 健,李 娜,欧阳洁英,等.油茶苗期生物量积累及营养分配规律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964-967.
[15] 饶 成,黄继山,付俊威.不同叶面追肥处理对油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40-141,156.
[16] 黄华锋,张运山.油茶根系生长状况及其对地上部分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1993(1):33-37.
[17] 刘应珍,邹天才,郭 嫚,等.不同配方施肥对油茶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J].贵州科学,2009,27(2):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