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目前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研究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政治学为理论的,与数学和数理统计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就感到学习比较吃力。
(一)对非统计学专业的教学定位不清楚
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的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怎样去判断、做出正确的决策,都需要学生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是如今不少学校的非统计学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统计学有的是完全作为一门理论课,课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
(二)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制定统计学教学标准的时候,经常只考虑统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讲授,而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模式,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统计水平。其次教学内容单一,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强调统计的应用,但很少涉及统计在各个专业的具体运用。学生在学完课程以后,还是不理解统计学的具体作用,学习兴趣也随之大打折扣,
(三)考核方法陈旧
统计学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简答和计算,主要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而忽略了对综合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考核方式下,有些学生通过考试前突击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考核方式方法上多动脑筋。
二、 对策分析
(一)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由以上分析可知,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的学习要求和统计学专业统计学的学习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而其它不少过时的、不适用的部分应删除。整个统计学的教学还是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分析数据来展开,但是像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统计调查方案设计、以及统计整理的程序介绍、统计分组和统计指标的分类等内容,由于实用性很差,应都删除,而主要介绍当今通行的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和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以及反映总体分布的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
(二)改革教学方式,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
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08
级统计二班的一名学生,
于
xx
年
6
月
27
日
——
7
月
11
日到大渡口统计局科研所认识实习,
在两
周的时间里,我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的,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帮助下,我学习到了很
多实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在积累了一些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到了统计理论知识体系,为
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面,我仅把实习期里的主要情况做一下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欢迎给予批
评和指正。
一、大渡口统计局综合科介绍
综合科是统计局内部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
而统计综合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
包括统计分析和统计产品。
同时在政府统计工作中,对政府和社会关心的有关经济、社会、科技、资源与环境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
统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统计产品包括《统计资讯》
、
《统计月报》
、
《统计季度报
表》以及最重要的《统计年鉴》
。
《统计年鉴》是展示各项指标的重要窗口,是了解该地区各项实际情况重
要媒介。
二
综合科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
第一天到综合科报到时,一进门,就看到书柜上排列着诸多年鉴,有大渡口各个年份的《统计年鉴》
,重庆
市各个年份的《统计年鉴》
,还有中国各个年份《统计年鉴》
,还有一些其他的统计资料,以及《领导干部
手册》之类的东西。梁局、项借,清姐还有郭老师很亲切的对我的到来也表示了欢迎。因为只是专业实习,
只做一个月,而且项姐也是刚到综合科,郭老师家中有事,清姐在我来的第二天久走了,所以领导并没有
安排我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但这也方便了我灵活的安排一些时间,有机会在一旁观摩他们工作。我去的
时候正赶上他们在做《统计年鉴》
。原来都是在每次做论文的时候去网站上统计局网站里的《统计年鉴》来
找数据,这次亲眼看见了《年鉴》的制作过程感到了无比的荣幸和神奇。
《统计年鉴》
到综合科的制作过程其实已经很简单了,
但在这之前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步骤。光在统计局
中首先就要各个不同专业的科室要从所属专业的规模企业的报表中统计数字,然后在把数字报到综合科,
综合科再根据历年格式,将所得到的数字填到年鉴当中。如果跟往年差距特别大的数据,还要一级一级的
排查。而且做完之后还要进行校对。统计局就是跟数字打交道,容不得半点马虎。其实也是相当浩大的一
个工程,项姐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
10
点了,我经常玩笑她是整个统计局最忙的人。
在实习期间,利用科研所书籍多的优点,阅读了大量关于统计方面的书,如《中国统计》
、
《中国统计建
模大赛论文汇编》以及诸多统计专业的文章,充实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收益非浅,还了解统计学会工作的
大致流程。
并且详细阅读了从
1960
年开始到
xx
年的《统计年鉴》
,目睹了整个统计年鉴的演变,也见证
了我们国家统计事业的发展历程。
三、
认识实习的收获与感想
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格式实习报告注意事...土木工程实习报...会计实习报告计算机it实习报...
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老师和科研所的领导和同事致谢
,
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
的努力和帮助。
通过实习,我在统计学方面获得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三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
实习期间,我了解并参与了统计年鉴的校对工作,并且对制作统计年鉴的寻找了资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
想法。
此外,我还学习了与除了跟自己同龄人之外的人打交道,从中获益匪浅。
统计学是一门基于试验数据的搜集、整理,对研究目标的统计性质进行分析和推断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运用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学等工具学科、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在我国,早期的统计学设置比较狭隘,多作为数学学科的概率统计和经济学科的经济统计等子学科。直到 1998年,国家教育部设立了统计学专业[1],2011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更把统计学提升为一级学科!由此可见,统计学的专业地位及其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与之相反,关于统计学专业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于其他大类专业的教学研究,关于统计专业教学的教学语言设计的研究还未得到深入发展。
教学语言是一类广义的语言,是教学者与教学对象的多种感官的交流;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展示。教学语言的设计,就是通过调动教学对象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
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语言主要包括:口语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和肢体语言,本文将从上述五个方面对统计学专业的教学语言设计展开讨论与研究。
一、充分运用口语语言阐述教学内容
口语语言,是教学内容阐述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由于统计学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统计学专业教学的口语语言与一般教学的口语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口语语言要准确、规范
由于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基于各种模型,通过逻辑推导来进行分析和推断,并以高等数学形式来描述,因此相关教学的口语语言应以标准的数学口语语言来准确、规范地阐述相应的数学理论,特别要注意相应的模型理论的提出和逻辑关系的表述、推导等,依此来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统计学的基础理论; 同时,对复杂的逻辑关系及符号含义,要做出准确的表述,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了解、体会相应的含义,并能进行熟练、独立的运用。
2.对于后续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口语语言要亲切、生动
在针对特定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口语设计,把抽象的数学理论转换为具体的形象感觉,并结合适当的现实案例加以说明。特别是抽象的概念,比如随机过程中“下鞅”、“上鞅”、“鞅”以及“遍历性”等概念,要努力避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地进行授课,而是把该概念与日常实例相结合。
该定理是其后重要结论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证明太过数学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并不进行证明,而采用简明的语言来进行说明。对第一个不等式,可以强调为“在每个样本点上,取所有随机变量的最小值,做成一个新的随机变量,它的均值不会大于所有随机变量先做平均再取最小的那个值”,即“最小值的期望,小于等于期望的最小值”;从而整个定理叙述为“最小值的期望,小于等于期望的最小值,小于等于期望的最大值,小于等于最大值的期望”。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设计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结合语音、语调、语速等变化来突出重点、强调难点、控制教学节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教学内容。
二、准确运用文字语言刻画基本内容
文字语言,是教学内容可视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是学生明确认知教学内容的主要途径。统计学专业教学的文字语言的“准确性”,应具有如下特点:
1.对于基础理论的教学,注重文字语言的“数学性”
由于统计学是以数学理论为基础的,因此,文字语言要符合数学描述的一般要求;同时,也要注重结合教学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来强调重点。
比如,统计量的定义:“设x1,x2,…,xn为取自某总体的样本,若样本函数T=Tx1,x2,…,xn中不含有任何未知参数,则称T为统计量”。在该定义中,应当注意三个非常重要的细节:“x1,x2,…,xn”、“任何”和“未知”。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强调这几个细节,就可能忽略了小标“n”这个已知参数,从而产生对统计量概念的混淆,影响对统计量“样本均值”的认识。
2.对于后续课程的案例教学,强调文字语言的“概括性”
统计学处理的是实际的、非数学的对象,特别是一些来自社会经济活动的、真实物理环境的或现实遗传学科的具体实例。此时的文字语言,不仅要具有抽象性,抛弃不必要、不相关的、过多的背景描述,还要朴实易懂,最大限度地概括试验的理论背景、数据的研究意义。其意义在于,既利于学生理解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同时也为学生的思考留出相应的空间。
三、简明地运用符号语言,压缩复杂意义
符号,是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的缩写;符号语言,就是利用基本符号,以简单、明确和形式化的方式来简化复杂关系及大量文字性描述。在形式上,符号语言可以简化计算和推理过程,明确其中的逻辑过程,展现其抽象性;在意义上,通过结合具体试验背景,符号语言精练了相关信息的描述,体现其简洁性。由此可见,符号语言对相应学科的发展、传播和普及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统计学专业而言,其基础理论部分的符号语言基本与高等数学的符号语言是相似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符号的灵活运用,并提及相应符号的意义。
对统计专业低年级学生,教师要通过符号语言的设计,消除学生对符号的陌生感,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各类符号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各类符号描述相对复杂的含义,并将复杂的文字性描述利用符号来进行简化描述,进而培养学生利用符号语言来压缩复杂意义的能力。
例如,在概率统计中,随机变量的期望EX是一个重要概念,通过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符号描述。在符号语言下,概率空间记为Ω,F,P,随机变量记为X,对应的密度函数和分布函数分别记为px和Fx,从而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EX有如下表述记为
其中,EX是数学期望(expectation)的符号,第一个等式为实空间R中的数学期望描述,这是一般概率论中的结论;第二个等式为实空间中的一般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表达式;第三个等式则为在概率空间Ω,F,P中的描述形式,是Riemann-Stieltjes积分,这是在随机分析范围下常用的描述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上述关系式的意义及使用范围。
再如Lindeberg-Levy中心极限定理:设{Xi}∞i=1是相互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且EXi=μ,VarXi=σ2& gt;0都存在;若记Y*n = X1 + X2 + 上述定理中的符号沿袭了高等数学的符号方式,同时,将σn改写为nσ2,其目的在于强调正态分布关于参数μ和σ2的依赖关系。强调这种依赖关系,有利于学生对正态分布的掌握,进一步明确随机变量与其特征参数的关系,也为后续其他重要分布和统计量的学习奠定基础。
对统计学专业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基于基本符号,在特定的实际问题中,创造性地定义一些新符号,并赋予明确的含义,从而把特定问题进行符号化描述,简化统计分析、推断过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定义的新符号首先要遵循一般的符号原理与意义,不只是符号的数学意义,还有在特定问题下的符号意义;其次,满足问题分析的需要,充分利用特有名词的缩写、符号的上、下标等。
比如,在回归分析中,基于多变量的多项式回归模型中,因变量y关于自变量x1,x2的二元二次回归模型为:y = β0 + β1 x1 + β2 x2 + β11 x21 + β22 x22 + β12 x1 x2 + ε。在该表达式中,β的小标1、2分别代表与变量x1,x2有关,而重复出现的次数则表征了相应变量的阶数。因此,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对该类下表可以进行改进,比如将β12改记为β1,2,即下标中的“12”改为“1,2”,通过添加“,”进一步明晰变量的交互关系。
四、合理运用图表语言,明晰基本关系
图表语言,是利用图像、表格等直观的形象来描述复杂的概念、关系以及抽象数据所具有的含义。与符号语言的简洁和抽象相比,图表语言更具形象、直观的特性,能记录数量变化趋势、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展现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在统计学专业教学中,图表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1.数据图表,记录数量变化趋势
数据图表,主要是对试验结果所获得的数据的形象表达,比如某地区的生产总值、居民消费额、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等具体数据的excel表格或柱状图,以及对抽象数据处理之后所形成的频数直方图、频率直方图、盒子图等。依据不同的目的,选用不同的数据图表来说明进行统计分析的依据,并掌握进行统计推断的方向。
2.分析图表,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
分析图表,主要是指基于概率论与统计分析所得到的分析结论的图表,目的在于展示分析结论,进而解释变量关系。主要包括:(1)教材所附的典型分布的分布表,如正态分布表、F分布表、t分布表等;(2)数据分析表,如回归分析中所得到的Model Summery、ANVOA、Coefficients等;(3)结论预测表,如变量拟合图、时间序列分析表等。
3.关系图表,展现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
关系图表,主要是指为了那些抽象描述多个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对各种概念、方法、思想等的总体描述。从大的角度上讲,借助于关系图表,学生对统计学的发展、不同统计思想与方法间的异同等方面,会形成整体认识,常见于导论一类课程。从小的角度上讲,通过建立关系图表,学生可以进一步区分具体的概念,深化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巧妙运用肢体语言,深化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作、姿势、表情等肢体的动作和变化来传达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首先,肢体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操作性强;其次,易于学生的模仿与体会,以形成对抽象概念的形象认识;再次,可以很好地控制教学进程,如加速新课程的引入、教学内容的转换等。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总之,教学设计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学习原理和教学理论,对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计划,进而形成完整、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过程。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来实现与学生的交流。因此,教学语言的设计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教师的教学语言设计能力将会得以丰富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思想与技术日益受到重视,统计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统计学专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刻地考虑教学语言的设计,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努力做到知识、技术、思想的传播,也做到人文关怀的传承,培养出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统计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教学改革立项课题“非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3日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独立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的主要问题。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其生源介于二本和高职之间,使得独立学院不能套用其母体学校原有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寻求新的突破。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独立学院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阶段,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核心课之一的统计学,学生往往感觉公式多且学习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后受益不大,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因此,本文将基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目前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二、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统计学课程教学脱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在科学技术的转化和知识的运用层次,因此统计学教学也应充分体现统计知识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的应用。而目前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却存在两个误区:一种是沿用母体学校的教学特点,比较重视统计理论体系以及统计方法的推导,侧重统计推断及各种证明;一种是重描述统计、轻推断统计,大量课时用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指标、统计指数等等,倾向于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教学特征。另外,现有统计学教材中普遍缺乏统计案例,即使有案例也比较陈旧,与现实经济管理严重脱节,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部分学生学完统计学课程后对统计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在实践中对如何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经济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总感到统计学课程过于抽象,缺乏学习兴趣。
2、与专业知识融合不够紧密。统计学是方法论的科学,经济管理类专业都开设了统计学课程。统计学在各学科上的适用内容是不一样,比如会计专业更侧重统计指标、指数的应用,而市场营销专业更侧重统计调查、统计预测等的应用。独立学院与其母体学校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都要充分体现其应用性特征,因此就要求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然而,目前各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都一样,没有针对各专业特征而专门编写的统计学教材和大纲,教学上也没有体现统计学在各专业的应用特征。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统计学后不知道这门课程在本专业中有何作用,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统计学无用。
3、实践教学内容不足。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大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不注重实验课和实践教学环节。即使有一些训练也是手工的操作与运算,使得学生将大量精力用于繁重的手工计算中。由于统计数据大量性和复杂性,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已离不开各种统计软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中缺乏实验课和实践环节,使得学生很少接触和操作各种统计软件如Excel、Eviews和SPSS等,这最终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会运用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使得统计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市场要求。
4、教学方法单一。尽管目前统计学教学手段在原来粉笔的基础上加入了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所具有的信息量大、表现力强、准确度高等特点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手段,但教学方法上却依然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只负责统计知识的讲授,学生负责听和记笔记。相比于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而言,学生在灌输式教学方法中只是机械性的被动式接受,这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5、学生学习难度大。统计学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且容易混淆、公式多且计算量很大。独立学院学生相对于二本学生而言,其基础较差、学习自主性较弱,而且经济管理类学生大都为文科背景,其数学基础较薄弱,在统计推断内容的学习上显得非常吃力;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包含大量数学符号的公式和大量计算时会产生恐惧心理,这进一步减低了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的兴趣,因此学生普遍反映统计学课程难学。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应当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应当充分体现统计学的应用性。
1、实施“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以市场上各种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计学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层次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是指教师利用黑板或多媒体在课堂上讲授统计学基础知识。实验教学是在实验室机房进行,它主要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讲授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的功能、操作方法以及分析结果解释,利用统计软件代替手工来处理复杂的统计分析过程,学生只需要掌握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从而使学生从大量复杂公式演算中解放出来。实践教学是综合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选择和设计合适的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和问卷等多途径收集数据、然后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这种全过程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统计软件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采用“分专业”教学模式。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应当与学科专业紧密联系起来,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案例等方面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市场营销专业,在统计调查内容讲授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某产品的满意度调查、售后服务质量调查等;讲授时间序列分析时,可以根据某公司近10年的销售额数据进行长期趋势变动分析、季节变动分析等。再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案例来讲解统计调查内容,并依托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来讲解方差分析等统计推断内容,也可以结合某企业员工绩效评价来讲解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这种“分专业”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统计学在本专业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应用性特色。一方面加强实验实践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突出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到的统计知识的教学。(1)删去统计分析中的几乎所有的数学证明,只给出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作用和特点,以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和“从应用角度把握”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2)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因此,在以应用为中心的统计学教学中,要增加统计数据收集内容,尤其问卷调查部分;(3)删除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应用到或者已经是常识的内容,如指标分类、国民经济核算等内容。独立学院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微观企业方面的工作,国民经济核算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且这部分内容在西方经济学中已有涉及;(4)加大推断统计内容的课时比例,如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内容应重点讲解,在教学中应突出各种推断统计方法的作用,弱化它们的理论推导,重点在于各统计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4、实施“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往往都是从概念、作用、分类、意义等开始,教师花大量时间在这些概念的讲解上,这种教学过程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容易导致学生疲倦,也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被动地跟着教师学习。采用“课前任务―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任务导向型教学过程能有效地避免传统式教学的上述缺点。任务导向型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前任务,提示完成课前任务可能需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二是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去主动学习;三是提高了后面内容的课堂教学效率。课前任务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前任务的解答过程中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过程。
5、突破传统教学方法,大胆采用现代教学方法。独立学院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应该大胆改革和创新,多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导向型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等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鼓励互动式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导向任务、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教与学共鸣。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元欣,庄严.“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曾五一,孙蕾.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统计学发展的几点思考[J].统计研究,2007.8.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42-01
1 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传统
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路径依赖和教学基础设施不足,使得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简单化。具体表现在:(1)案例来源比较单一。教学案例基本上是重复课本上的例子,时效性差。(2)教学形式的选择比较单一。出于学校基础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采取案例讲解法,可以收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因未与多媒体教学和案例讨论相结合,导致教学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3)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忽视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老师只重视理论概念的灌输,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太满意。加之,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一些学校基于办学成本考虑,设置教学班级过大,有些教学班多达120人以上,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不高。
1.2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动力不足
多年以来统计课考试一直沿用期终闭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70%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教与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教学质量,但这样不仅会出现平时学习与测试成绩的偏差现象(照抄获高分),而且在全面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着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动力。
1.3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陈旧
(1)虽然计算机已相当普及,但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原因,导致统计软件在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远远不够,教学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三个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2)从学校教学设施上看,硬件跟不上教学要求,计算机房紧张,多媒体教室少,难以满足该课程教学时间,影响课件及课程软件的使用。
(3)由于学校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有的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有的教师心浮气躁,不能认真钻研业务,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业务能力较差,导致无心或无力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
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足统计学教学的荤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量计算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2 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如让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3 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利用多方位评价体系
考试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科学地将评时的作业、灵活多样的平时测评、基本功底的期末考试三结合,它将对统计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客观的作业评价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所提的作业是指课堂作业,评分的标准为:能否按时交作业;随机抽查,看是否抄袭别人的作业;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否全面、透彻;分析方法是否多样、新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课课不留死角。层层夯实基础,环环紧紧相扣,节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环节成绩占总分30%。
(2)平时测试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促进自我能力发展通过课堂提问,根据回答情况评定;上机操作根据熟练程度评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对调查表的制作、问题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报告撰写各环节进行评定。这些评定要削弱教师是成绩的评价主体的地位,突出学生评价地位,公开公正让学生相互比较、自我认识,这样既可以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该环节成绩占总分30%。
(3)期末统计基本知识闭卷考试,促进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知识,为就业后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该环节成绩占总成绩40%。
3.2 更新统计学教学方法
如何把本课程独特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手段介绍给学生,如何让教师将充满数据、公式和概念的这样一门课讲解得引人入胜,让非统计专业学生也感到“学统计非常有用,也很有趣,不仅能帮你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帮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好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强烈欲望。
目前统计教学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适应统计教学现代化的要求。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教学面临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的统计教学来讲,要面向未来,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自身的调整和更新。因此,推动统计教学信息化,逐步实现统计教学多媒体化,统计教学个性化,统计教学活动合作化,已成为统计教学方法更新的主要方面。
在统计学教学方法更新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
(1)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JP2〗也就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去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学生读懂数据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2)采用双向式互动教学。
教师可选择一些真实材料来训练学生(如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统计课基本理论部分抽象的问题较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其应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学生更易接受,而且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如研究资料分布时,频数分布表制作的柱型图,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向光滑曲线的过度,二项分布图到正态分布图的过度,正态分布的特点,利用flash或PPT制作成动画,不仅易理解,而且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瞬间愉快地理解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概念。
统计学与计算机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Windows操作系统支撑的office办公软件随处可见,其中Excel组件是计算机基础课的必修部分,尤其是图表及函数一节中包含着统计函数,学习了这一部分,将为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地结合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统计课中将统计函数用于统计问题的分析,易学易用,而且将大量复杂的统计运算变得简单、轻松、准确,使统计知识的掌握不在因繁琐、复杂的计算而消耗大量的宝贵时间,同进也真正掌握了计算机中统计函数的意义。
4 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从实践角度出发,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所以,为了深化高职院校的统计教育,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其涉及的方面多、内容广,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相关主体通力配合,共同努力,最终才能够实现统计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2007,(12).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