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阅读歌颂祖国的诗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逾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积淀,其间不仅有歌颂祖国山河的不朽之文,更有励志奋进的经典篇章。而小学语文中古诗文基础是最薄弱的,要让学生走近古诗文,培养学习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古诗文兴趣方法
脍炙人口,有着健康的思想内涵和完美艺术形式的、传统的中国古诗文,浓缩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的作品,在古诗文中所蕴藏的感染力往往胜过单纯的言语说教,比普通的文章更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更容易唤起学生的愉悦审美情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情操和理想的人生境界。学生广泛地阅读优秀的古诗文就是让学生感受伟大的心灵和深邃的思想,领略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让学生从内心领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在思想上受到震撼,灵魂也会得到净化,精神才能得以提升。广泛地阅读古诗文,就是充分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功能,不断地学习古诗文,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用。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多读多背好的经典名作受益终生。但是随着年级的越升越高,古诗文的鉴赏难度也越提越高,许多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越来越淡而渐渐疏远它。古诗文教学创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多少年来,学校基本的教学模式都是“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面面俱到;学生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记生僻字,课后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完成那“诘屈聱牙”的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作业。古诗文教学要让学生走近古诗文:走近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写诗时的心境,引导学生设想自己与诗作内容相关的见闻经历,补充作者省略的内容。走近古诗文的深刻含义,揭开其神秘的面纱,让古诗文的背诵和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学习的知识也就越来越牢固。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用投影展示画面,放一段轻音乐,向学生娓娓讲述诗人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把握了诗歌的基调,领悟了诗的内容,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发挥,倾洒热情,加深学生的感受。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中,让学生扮演诗人与元二离别的情景,想一想他们当时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放飞想象,提升兴趣。再配上音乐吟诵全诗,欣赏并咏唱根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课后还可以把此诗改编成故事。同时以课堂为阵地,坚持天天有练习,天天有检查,天天有提高,从而彰显我班古诗词文化。学生背诵古诗的过程一直也是我背诵的过程,我尽量和他们一起背,我们一起领略“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磅礴气势;一起欣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春天美景;又一起享受“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温暖,品味“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甚至可以开展竞赛,偶尔出几句诗句让学生对一对,举行配乐朗诵会等等。让古诗文的背诵和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不要让学生有强加给他们的沉甸甸的感觉,更不要把古诗文的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学生背诵完陆游的《游山西村》后:“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根据古诗内容提问,文章中蕴含的两个成语是什么?你还知道陆游的哪些诗,他的诗一般都描写了怎样的感情?早年的诗和晚年的诗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像这样的比赛,虽然不是全班都能当参赛选手,但学生从比赛中多多少少会积累一些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比单纯的考试,答卷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起来气氛也更轻松愉快了。
2.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如《送元二使安西》中“柳”跟“雨”的这两种意象,可尝试先让学生说一说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种普通的景物?由“雨”联想到诗人的心情,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再出示《山中相送》让学生明白古时候有折柳送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柳”的含义了。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其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而在小学的古诗教学中,意象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识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梅花、、竹子、松柏、梧桐、杨柳、鸳鸯、鸿雁、寒蝉、月亮、流水、浮云等,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学生便能化难为易、沉着应对。
坚持以诵读为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通过小至字词句,大至层次、段落全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文的韵律和意境 ,把文章的表层意蕴、深层意蕴展示出来,文章的思想之美,情感之真,人性之善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学生怎么能够热爱古文?古诗文的整体意蕴,教者必须以饱满的情绪带领学生走进这个层面。如欣赏山水诗,欣赏前假想我们来到某一处名山,会写哪些内容呢?多数学生会想象我们到此地的原因,什么季节哪一天来的,同行的还有谁,一路上有哪些见闻,在山上我们玩了什么,此行意义何在;然后与诗作对比,发现作者一般重在描写山林中看到的现象,其它的都省略了;假如欣赏送别诗,欣赏前假想我们也送别亲朋,离别时间、地点、天气、环境、酒宴上双方言行神态心情都会写的,然后与诗作对比,发现诗人一般侧重写环境与心情,其余都省略了。其它诗也大致如此,只要我们把诗人没写的添上,好像就是自己的作品,这样会增加学生对诗作的亲切感。如《清平乐村居》让学生展开想象,用上优美的词句,改写成散文。既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表达、写作的能力。
相信只要我们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带领学生亲近古诗文,恰当引导,并不断探寻新的方法,提升让学生的兴趣,学到学习的方法,那么古诗文的鉴赏能力也会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课标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先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教育部华中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雷实教授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位专家的论述最具有权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容纳了语文教育的全部内涵。
既然如此,“语文素养”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比较权威的表述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谁又能承担起培育语文素养的重任呢?我以为是阅读;谁又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呢?我以为还是阅读。
一、以阅读为本,提升语言素养
在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时,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应当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读书”应当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任务,应当是每一学生的生活习惯。
古人历来注重读书。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些言论道出了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阅读,比如打造书香校园、教师带头读书、评选书香家庭;丰富学校的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比如建好学校阅览室、设立班级图书角、编制校本阅读教材,激发学生个性阅读;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找回读书的乐趣,比如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每周一诗”常规活动等等。
其次,我们要独具慧眼,从烟波浩渺的诗文中选出文质兼美的作品,让学生从中积累字、词、句、篇材料,对语言运用规律进行梳理、总结,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让学生从中学到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在母语运用的情境中,改造语言、生成语言、创新语言,推动语言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思想文化品位,学会对自然、社会、人文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读书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以阅读为本,发展思维素养
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和提升思维素养。
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与理科的思维不同,理科的思维侧重于深度、准确度和逻辑性。而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带有浓厚文艺性、哲理性的思维,侧重于思维的宽度、长度和思辨性。这种思维不是经过师生不厌其烦地分析文本获得的,而是在自由地阅读、自由地感悟的基础上形成的。
让学生自由地品,品出语文味。引导学生沉浸在精彩美丽的语言文字中,触摸语言、品读语言、揣摩语言,感受纯正的语文味,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慢慢形成,其思维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也就水到渠成。
让学生自由质疑,问出高境界。让学生别迷信书本,从质疑问难开始,就文本的标题、开头、结尾质疑,就文本前后的矛盾处、难懂处、标点处、关键处质疑,反复如此,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就会得到增强。如学生学习《曹刿论战》之后,对鲁庄公“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提出质疑,认为他在重大问题上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不失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这就是一种怀疑精神,值得我们提倡。
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出新见解。语文教师要有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老师要对他的思考作出正向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不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努力追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午个哈姆雷特”的境界。事实上,越是伟大的作品,内涵越丰富,也越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意义。比如一位学生对《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认识,就让我们拍案叫绝:“薛宝钗综合了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优点,她善良,却有心计;她温柔,却能说会道;她身为女子广读书籍,有文才;她的性格迎合了那个时代,也最适应那个时代,我们怎能怨她的‘工于心计’?”
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三、以阅读为本,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素养突出的元素。
在语言作品即文本的阅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审美品位,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个性地读,通过理解和玩味、想像和联想,领悟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得到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激发创造美的冲动。
引领诵读,欣赏诗文的音乐美。对于优美的诗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配乐范读、配乐跟读、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他们可以欣赏到铿锵有力的音调,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式,灵动多变的散文特点,巧妙灵活的和缓转韵,从而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充分领会到文章的韵律美。
细味品读,欣赏诗文的情感美。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感情是诗文的生命,是诗文的灵魂。品读《孔雀东南飞》,感受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品读曹植《白马篇》,体味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品读王维《山居秋暝》,感受是诗人向往清幽空灵、自然恬静的隐士生活;品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诗人豁达面对生活,乐观面对挫折的高境界。
开启想象,欣赏诗文的意境美。诗文中创造的优美意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绝佳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文中的意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创造的美妙境界。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青云密布;地,铺满落花;秋风萧瑟,北雁南归;在莺莺眼里,片片红枫化作离人的血泪。秋凉与悲秋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恋人痛苦伤别的心绪,构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不仅如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蕴含着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哲理美等等,美的因素无处不在。
读以致用,激发创造美的欲望。经过长期的文学作品的美的熏陶之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美、表达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美的文章。读了唐诗宋词元曲,会主动熟悉诗词曲中的格律,继而试着写诗填词作曲;读了写景状物的散文会试着用笔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的河山;读了记事写人的文章会试着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鞭笞身边的假恶丑。
四、以阅读为本,发展文化素养
在阅读中,语文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两层意思。
一是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加以认知和理解、体验和内化,最终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传承她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当下,流行的“快餐式”阅读、网络化阅读冲击着我们的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用“三多三少”来概括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这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价值的传承。
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传统文化中优秀作品的活动,应是一种新常态。比如,带领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徜徉书海,品读经典,体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组织教师专门精选经典古诗文,汇编《国学》校本课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诵读,以诗词考级、摘抄经典、编抄报、写读后感,编制楹联等形式来深化,甚至还可以将国学经典篇目搬上舞台演绎话剧、小品等。阅读活动的丰富化、情景化,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亲近历史、亲近传统,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典诗词 鉴赏技巧
在古典诗词鉴赏方面,外国的专家曾说过,作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施加给学生,逼迫学生顺着自己的赏析思路走,而是应该鼓励启发学生们去打开自己的大脑,寻找自己的鉴赏思路。中国是诗的国度,从人人皆知的《诗经》、屈原的《楚辞》到唐诗三百首等等都诠释着中国古诗文化的光辉灿烂。目前,我国已经将古典诗词的鉴赏列入中考和高考的考试内容,因此,我们不但要去感受体会古典诗词所特有的意蕴美、语言美,而且还要学会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技巧,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应对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下面是对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的鉴赏技巧的一些总结。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
中国的古典诗词都包含着诗人的某种情感,但现在的学生没有处在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因此他们无法体味和把握诗词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去准确理解诗词,那么老师有必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将学生学过的或者常见的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总结分类,这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参考,还可以使他们迅速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歌颂,气势磅礴,言辞优美;二是对人生的感慨,如离愁别绪、人世间的爱情、亲情以及友情的慨叹;三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四是表明自己要效仿前人,表示自己的满腔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懑。
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诗人的感情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诗人所处时代来入手,详细了解那个时生的事情、特点以及诗人的状况,这样能帮助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其次,我们需要进入诗人的作品,找找其中的物象,如“落花”意寓着哀愁,以鸿雁和燕鹄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等等,这些都是诗人通过事物来抒情。在进行诗词鉴赏时,能抓住这些物象也能帮我们进入诗人的情感。
因此,在进行古典诗词鉴赏时,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将以上两个方法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慢慢积累诗词情感以及物象,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了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后,他们就能准确地对一首古诗词进行鉴赏了。现将中国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总结如下:第一种是正与反的对比,例如在诗词中经常出现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腐败与清廉的对比;达官贵人与平民百姓的对比等,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来表达这首诗词的思想,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种是诗人常常借用某种人物或者某种事物来衬托某种事情,来彰显社会的某种风气,来表达自己的某种主张或观点。第三种是将虚实结合起来,给人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朦胧感觉。比如说在一首绝句中,作者可能前两句写的是实际的景象,而后两句作者可能会发出一些议论,这些议论就为虚,告诉人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第四种是巧妙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容易被我们捕捉,也更容易使我们靠近这些大师级人物来感触他们的境界。第五种是借助景色的描写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古典诗词中,任何一句描写景色的诗句,其实都是在表达作者的一种感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他借岳阳楼的景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壮志;再如,唐代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借描写黄鹤楼的景色来抒发人去楼空的凄凉之情。
在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的鉴赏中,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话,这将会给予他们极大帮助,能够使他们很快地理清鉴赏思路,看懂诗词所要表达的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典诗词作为我国古代的文化奇葩,我们对其的鉴赏应该是一种高层次、高要求、高水准的阅读。古典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其内蕴丰富,意义广泛。因此我们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时,必须体味它的语言,推敲它的情感。
在鉴赏教学中,应将分析诗词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若将两者分割开,那鉴赏就不会很完美。本文仅仅是我对初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的粗浅总结,但按照以上的方法,对学生多加培养和训练,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
参考文献:
一、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无法保障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时间
尽管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教学已经普及,但是依然有一些地区与学校对经典诵读教学不够重视,没有安排固定的时间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偶尔只有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盲目地传授一些经典诵读的内容给学生,学习没有系统性,学生精力自然就无法集中,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经典诵读教学毫无效果。
2.教师对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认识浅薄
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一些学校,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都认为一定要在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内容理解之后再进行背诵。这种认识致使学生在进行经典诵读时注意力就集中到对经典诵读内容意义的理解上。比如:某教师在教授学生《悯农》一文,教师先对每句话进行解释,告诉学生每句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粮食。表面上,这教师教授的方法没有错误,但是其实这个教师是违背了经典诵读教学应该遵循的模糊性原则,结果在教学目的上出现了偏差。
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应该以渗透德育教育为主
1.通过经典诵读故事会教学,挖掘德育思想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其实基本上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故事组成的。就拿《三字经》来说,这本书里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这本书不仅知识性强,而且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儿童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意义。很多小学生在上小学之前就背诵过《三字经》,但是那只是一种机械的背诵,他们对于《三字经》里面包含的故事内容知道的太少。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挖掘书中蕴含的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寻找故事原文。只要教师坚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故事,听故事,就能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挖掘到文章里蕴含的德育思想。
2.创设国学经典教学小环境,创设德育大环境
学校里的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最好的阵地之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给学生一种心灵上的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里的角角落落,创设国学经典教学的小环境,从而创设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当学生感受到校园里的浓郁的书香气氛,品味到国学经典的美文,这时的学生会回味无穷,他们会感觉到校园里到处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感受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这都对学生的品德提升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里张贴一些国学经典内容,对学生的德育起着警示作用,更是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的一个提醒。我们还可以把学生自己绘制的国学经典小诗文贴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告诫学生要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护好自己的作品。一旦当学生形成了自觉行为后,就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以估量的作用。
3.诵读唐诗宋词,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细细地研读唐诗宋词后,我们发现,很多唐诗宋词在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其实质是在表达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们教师可以把这些相似的实词进行整理、归类,指导学生全面、系统地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引领学生去感受作者的强烈爱国思想,从而激发自己对作者内心的理解,最终产生对祖国热情的情感。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诵读多了,他们就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应用这些实词来表情达意。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组织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诗词中热爱生活的思想。比如,当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时,他们看到大自然的景色,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唱起“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
4.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真正的友谊
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是很简单、单纯的,很多都是因为能在一起玩得来而交往,他们在这个阶段不太明白同学之间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以及友谊的价值与可贵。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应该多关系启发学生重视友谊之情。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挖掘国学经典诗文里面有关歌颂友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古诗时,通过反复诵读与学习能感受到友谊的真谛。在小学语文教材与资料中有很多这样的体现友谊的诗句,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这些经典的诗句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友谊之情:朋友的送别;朋友的相聚;朋友的相思;朋友的祝福。教师引导学生诵读这些国学经典,这些不同的场景一幅一幅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品味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理解朋友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仅仅围绕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三、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1.在课堂教学中引导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首先要务必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至少每周两节小课进行经典诵读教学。教师首先应该要注意课内、外诵读的衔接,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中感悟到非常深刻的道理。比如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司马光这个人物时,教师要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告诉司马光充满着智慧,同时告诉学生司马光学习也很刻苦,他读书的时候怕自己睡着,完不成学习任务,就睡警枕(一个圆木),只要一动,自己就醒了。另外,教师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想象,体会经典的意境。其次,教师教学不能就教材学教材,要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引经据典,拓展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在环境氛围中渗透
教师光靠短时间的小课教授学生国学经典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氛围来渗透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无处不在。首先,为了营造诵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在每节课的前几分钟开展“课前一吟”,让学生能够做到天天接触,天天吟唱,天天复习。其次,我们让每一面墙和每一块黑板都会说话,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写上去,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能。再次,教师可以成立班级图书角,拓宽学生国学经典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3.在活动中内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内容如果只是局限在书本上,而没用在实际的活动中得到实施,那学生学到的就是依然是很浅显的知识。因此,学校应该经常开展一些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校本教材的实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把学到的内容进行内化,提高了自身的修养。经典诵读的活动很很多,比如:最直接的就是各个班级定期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学校里可以利用校广播站,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利用上午和中午上课之前的十五分钟进行广播;组织学生编写国学经典内容方面的手抄报,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热情;学校可以把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植入到学校的艺术活动中,让学生在诵、背、书、唱、画、演中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下班的父母端上一杯茶,吃完饭主动地收拾碗筷等等。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环境氛围下的渗透,并通过大量的活动实践,让国学经典诵读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心里得到内化,这样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才有效果。
总之,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让学生在经典诵读的熏陶下,心灵得到净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富于经典诵读新的内涵。教师要不断地去学习当前国学经典教学的好的方式、方法,让孩子们能在小学阶段读到世间经典名篇。教学不会停止,思考不会结束,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要在在不断地思考中探索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使国学经典诵读教学发挥教书育人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立尊.浅谈国学经典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传承与应用【J】.华夏教师,2014(5)
――题记
一
作为死前的海子,知道他的人确实不多,一个人只活到25岁,写诗也只有几年,知道他的人不多,这也很正常。但诗坛有一种观念,说海子是因为自杀而成名的。我觉得这话听着像有道理,其实是根本没有道理的。就好像有人认为海子是为诗歌自杀的一样。如果你去读他的短诗,尤其是他1989年写的短诗,你就会知道他死于失恋。死于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叠加和渴望。
他诗歌中出现的飞机场、太平洋这些字眼,一些研究者在为他写的传记中说他确实有一位恋人且是他的学生,因女方家庭反对,他们分手,而后,他的那位使他诗情勃发的恋人出国而去。作为一个25岁的青年,正是对爱情疯狂的年龄,更何况是一个写诗的诗人。丢开传闻,读读海子的短诗,你就会隐隐约约感到他是为爱而死去的、为失去的爱而自杀的,甚至为爱丢弃了自己未完成的要与天空宇宙比美的长诗而提前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和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惟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海子《德令哈一夜》
读着这样的诗,谁能不感慨流泪!
虽然他的生命已逝,但诗歌的光芒仍烛照着我们。他的诗更是我们爱读的。哪怕你否定他多次,说他幼稚,说他偏执。但我们又在年复一年地谈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诗集,从出版之日起到如今仍是不下架的畅销书。每年一到海子自杀的那个3月26日,人们就会自发组织起纪念他的活动。纪念他的诗文到现在可以说难以计数。他虽然死了,但他仍然活着。甚至那墓地,也被爱他诗的人们自发捐资修葺一新,并源源不断地去拜祭。如今那墓地已成为一处诗歌爱好者心灵圣地和一片旅游的热土。这一切使海子的故乡也始料未及,没有谁去提倡,不得不顺应民心,也开始有点作为。
有时深夜,读罢海子的诗句,遥望安徽,我常想是一种什么的能量使海子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死的日子怎么又好像一个节日?转来转去,还是海子的诗歌的魅力。不说别的,就是海子自杀后又自杀的诗人不知有多少。他们虽然有诗人的称谓,但只不过有诗人的称谓而已。说实在的没见过他们有几句能让我们记住的写得像样的诗句,所以自杀就自杀了。如果海子没有留下震撼的诗歌,让我们念来念去满口生香,谁还会泪流满面,死去活来。
这更是我突然明白,作为一个创造文化的人,并不是自己的身份要有多高,官有多大,要多么地富有,多么地想方设法去炒作,而是你笔下写出的东西要经得起时间、历史、读者的检验。有些书商、出版人总是把读者看得多么傻,其实读者一点也不傻,傻的反而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所谓文化人。读者知道他要选择什么,也知道跟你怎么打哈哈。糟粕的东西总会被历史的长河、时间的长河淘洗一空。真正的金子总会留在时空的隧道中闪光。尽管你怎么想用沙土掩埋它,用脏水污染它,但总有一批又一批淘金者把它们淘出来、挖出来,用清水洗出来,一路奔走相告,告诉路旁的人这是金子。
如今,海子也成为了我们的常识。当海子的诗进入学生的课本时,有人说,海子的成名是因为进入了学生的课本。我想问一下,像海子一样进入课本写新诗的诗人恐怕不只海子一个吧,你看到他们后面跟着像海子后面那样长长的队伍吗?如今许多人老叹息诗歌没读者,说是读者抛弃了诗歌。其实他们不反省一下,其实谁也没有抛弃你,是你自己没有写出像样的诗歌,是自己在作践自己。为了发表那些根本就不是诗的诗歌,去求爹告奶的拉关系、自费出诗集、入圈子、搞民刊官刊互发这些折腾诗歌之外的东西,甚至还听说有些写诗的女子为发表诗还奉体献身。但愿这只是传闻,要不听起来叫人喷血恶心。
我这样去理解海子的冲动来自于一天我想起我的母亲,写下了:妈妈,您每次要我放弃梦想,我不知道怎么对您说;我感谢您带着我在那么艰难的岁月,吃尽了野外能充饥的一切食物。妈妈,我不能放弃,您看,我死亡了,我还不能结束我的梦想。妈妈,您不要牵挂,我每天能吃上热饭,在八平方米的房子里,能睡能梦能看书。妈妈,所有的人劝我不要把梦想当事业,而我一直当事业在做。妈妈,我从出生一开始就梦想远方,梦想天涯,梦想天下。妈妈,儿子在梦想这条路上走得有点远有点长,有点久有点寂寞。妈妈,梦想不会害了我,有梦想的我,才会快乐……这样的句子,使我突然想起海子,想起爱海子的那个坚强的母亲。写作的过程是在觉得该放弃还是该写下去的矛盾心态中完成的。从2008年一直断断续续折腾到现在,坚持了写作,也坚持了写下这篇文字。
海子没有什么故事,他的故事就是写诗。所以我个人认为,既然一个没有多少故事的人,笔下的那些意象就是他人生的一个灵魂的轨迹故事。我写这篇文字,里面的文字基本上取自于海子的全部诗文。我写这篇文字的目的,一是为突现海子的诗歌才华,二是为自己也为爱海子诗文的人按自己的思维集中排列了一下海子短短25年生命中最优秀的诗文段落与句子。海子除了留给我们对诗歌追求的精神外,还留给了我们这些我用如此行文方式集中的、我们难以超越的诗句与用诗歌拓展的远方意象。可以说海子的伟大,就是给我们树立了诗歌语言的榜样,告诉了我们诗歌的句子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句子,同时他也用诗歌的句子开拓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前人没有达到的意象领域。
二
我将死在这里,这里是惟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我寂寞地等,我阴沉地等。荒凉大地承受着荒凉天空的雷霆,圣书上卷是我的翅膀,无比明亮,有时像一个阴沉沉的今天。我空空荡荡的大地和天空,是上卷和下卷合成的圣书,是我重又劈开的肢体。
天空在海水上。太阳!在我的诗中。
我要做远方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我也愿将牢底坐穿。只有粮食是我珍爱,我将她紧紧抱住,抱住她在故乡生儿育女。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的家园。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周天子的雪山,天马踢踏。我选择永恒的事业。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渴望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谱系。
太阳是我的名字,太阳是我的一生,我必将失败。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你的夜晚全归你,你的黑暗全归你,黎明就给我吧。让原始黑夜的头盖骨掀开,让神从我头盖骨中站立。黑夜比我更早睡去,黑夜是神的伤口,你是我的伤口。今夜九十九座雪山高出天堂,使我彻夜难眠。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太阳,我是你场院上发疯的钢铁。答应我,忍住你的痛苦,不发一言。
今天的太平洋不同以往,今天的太平洋为我闪闪发亮。我的太阳高悬上空照耀这广阔太平洋。
我的双手触到草原。我为我自己铺下干草。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我只热爱我自己。没有任何泪水使我变成花朵,没有任何国王使我变成王座。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那时我在远方,那时我自由而贫穷。
在黑暗的尽头,太阳,扶着我站起来。我的身体像一个亲爱的祖国。我是一个完全幸福的人。我再也不会否认。我是一个完全的人我是一个无比幸福的人。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阳升起而解除。我再也不会否认天堂和家园的壮丽景象。
我要歌颂月亮。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让我这样说,月亮并不忧伤。月亮下,一共有两个人,穷人和富人!我把石头还给石头,让胜利还给胜利。一切都在生长。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我生下来时哭几声,我死去时别人哭。我以痛苦为生。为什么我用斧头饮水,饮血如水。想起你我今夜跑尽这空无一人的街道。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挥霍我自己的青春。我很难梦见什么。我凝视,凝视每个人的眼睛。我知道我是河流。我不是没有遗失,我遗失的是空旷。
我身在这荒芜的山岗,怀念我空空的产房。我戴上帽子,穿上泳装,安静地死亡。我从荒野里回来,我比时间还长久。就让我就这样寂寞地升上天空,水草和幽蓝鱼骨的天空,雪水的天空……我仿佛就这样痛苦地升上了天空。
到此为止,故乡在我身上开始了生长。
就是那块土地,那块包孕万物的灾难如歌的土地,使我的头顶出现光芒,使我的掌心埋藏火花。面前只有大海。我是在我自己的故乡,在我自己的远方。天空向我滚来,高原悬在天空。荒野无尽的孕育使我惊慌。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大雪今日为我而下,映照我的肮脏。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铁锹,铁锹空得连灰尘也没有。大雪一直纷纷扬扬。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
秋风阵阵吹在我暮色苍茫的嘴唇上。我的头颅就埋在这里,搂抱着夜色中的山冈。我的外套肮脏,扔在河岸上,我的心情开始平静而开朗。这不是别人的街头,也不是我梦中的景色。我看见一个铁匠的火屑飞溅,我看到一条肮脏的河流奔向大海。你的黑发披散着盖住了我的胸脯,我将我那随身携带的弓箭挂到墙上。我的河流这时平静而广阔。我自己被塞进像框,挂在故乡。我站在月亮中把头颅轻轻摇晃。我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世界和我,在这本书里,是一个人。我的肠子像水磨坊主的水磨一样不停地扭转不息。我的肚子像一个空荡荡又破又烂的山间乡村教室发出小学生背书或僧侣念经一样不绝于耳的“咕咕”。我断送了自己的一生。我永远是这样绝望,永远是这样。我没有一扇门通向石头的外面。我就是石头,我就是我自己的孤独。
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
黄昏我梦见我的死亡,好像羊羔滚向西方,那是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是秋风吹凉的地方,那是片我曾经吻过的地方。那些是在过去死去的马匹,在明天死去的马匹,因为我的存在,它们在今天不死。这是我的马匹,它们只在今天的湖泊里饮水食盐。
当我睁开双眼,你头发散乱,像黎明的月亮。我所在的地方空无一人,那里水土全失,寸草不生。天空像倒塌的殿堂,支撑天空的是我弯曲的脊梁。我看到过那么多死人,手持天堂的门票。从门洞里流进来,又从门洞里流出去。我是谁?俨然以预言家的身份滔滔独白。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漂泊的屋顶。灯火吹灭我,家乡赶走我。我要还家,我要转回故乡,头上插满鲜花。我要在故乡的天空下,沉默寡言或大声谈吐。
我孤独一人。
上帝你双手捧着我像捧着灰烬。无边的黑夜骑着黑夜般的乌鸦飞进我的眼睛。在黄金和允诺的地上,陪伴花朵和诗歌,静静地开放,安详地死亡。
我扶着自己,像清风扶着空空的杯子。我的名字躺在我的身边,像我重逢的朋友。在黑暗的尽头,灯啊是我内心的春天向外生活。火种蔓延的灯啊!是我内心的春天一人放火。我有夜难眠,有花难戴,满腹话儿无处诉说,只有碰破头颅。
想想我是多么疲倦,想想我是多么衰老,习惯于孕育的火焰今日要习惯熄灭。我从原始存在中涌起,涌现。我从原始的王中涌起涌现。我像一个诗歌皇帝披挂着饥饿,披挂着上帝的羊毛。我无限的道路充满暮色和水。我的舌头完全像寂静之子。永恒于我,那是我睡在大地上的感觉。我梦见自己的青春,躺在河岸。月光下,我颈项上,开满了花朵。如果我死亡,我将明亮,我将鲜花怒放。想想我是多么疲倦,想想我是多么衰老。
太阳就是我,一个宇宙的劳作者,注定失败的战士。在一个实利的时代,我要为英雄作证。我接受我自己……我虚心接受我自己。在窄小的路上,我遇见历史和你。我是太阳,你就是白天。我是星星,你就是夜晚。我还要写下去,写下正午的太阳。我的心,情感的心,已被历史行动的血泊浸润。我的史诗形体正在血腥的荒野上向我走来。
风像无穷的泪水滚动的故乡。火从我身上一点一点流走。我就是死亡和永生的果园少女。我永远摆脱了世俗,我将大踏步前进。我将永远珍惜生命――保护她,强化她,使她放出美丽光华。我被多次撕裂。目前我坚强地行进,像一个年轻而美丽的神在行进。我现在可以对着自己的痛苦放声大笑!我只是我。我竖立在我之上,我竖立在我头顶。风向我吹来。这是天堂的风,这是天空上的风,这是天堂的合唱声。我参加在合唱队中,歌唱一个新的自我。
我实在是全身心沉浸在我的创造。我一往直前地拥抱生活,充分地生活。我挚烈地活着,亲吻,毁灭和重造,犹如一团大火,我就在大火中心。“燃烧”像我的名字,我自己向着我自己疯狂的微笑。我和群龙一起在旷荒的大野闪动着亮如白昼的明亮眼睛,在飞翔,在黑暗中舞蹈、扭动和厮杀,进入更高的生命形式。我和黑夜,同母。黑暗总是永恒,它比日子本身更加美丽。我困在烈焰的牢中,我放声大笑。我挥霍死亡也挥霍生命。
我将离去:我已领受神恩,也已历尽耻辱。
我处于狂乱与风暴中心,我旋转犹如疯狂的日。每一天都等着我去爱上一个新的异常美丽的面孔。每一个日子我早早起床,我迷恋于清晨,投身于一个又一个日子。由于丧失了土地,我成了漂泊无依的灵魂。太阳双手捧给太阳和我。我怕过,爱过,恨过,苦过,活过,死过。我从原始的王中涌现,涌现。我写的是狂喜的诗歌天空。我抓住自己的头颅步行在江河之上。我用我的全身寻找一条河。寻找那一个干净的灵魂。
悲痛,世界本来辉煌的面目,命定般地站立于我面前。总有一天,由我心中的诗神或女神陪伴升上诗歌的天堂。这是我的梦想和愿望。
大海突然停顿在上空,突然停顿在我的头顶。
太阳!暂时停住你的脚步。让我用回忆和歌声撒上你金光闪闪的车轮,让我用生命铺在你的脚下,为一切阳光开路。让我再回到昨天,诗神降临的夜晚。我来到这里,来到这个世界的夜晚和中心。我原是一个喝醉了酒的农奴,被接上了天空,我原是混沌的父亲。自我逃避,自我沉醉,自我辩护。我不应该抱着,整夜抱着枪和竖琴,成为诗人和首领。我接受我自己,我虚心接受我自己。这是新的世界和我。
我站在天梯上,我看见这天空即将合上。
我从天空中站起来呼喊,又有谁在?大地在耕种,一语不发。是谁住在家乡,像水滴、丰收或失败。是谁住在我心上。是谁活在我的命上,是谁活在我的星辰上,谁在我的故乡?是谁活在我的周围、附近和我的身上?我不知道自己还要向前走得多远。我就居住在,冬天和春天之间,那几层黑土里。虽然不开花,我比时间还长久。
到家了,我缓缓摘下帽子,靠着爱我的人,合上眼睛。埋下我吧,不要惊醒众多的人,请埋下我吧。现在我要睡了,睡了。那些喂养我的粘土,在我的脸上开满了花朵。
除了死亡,还能收获什么。我像奇迹一样,每天每天,住在她身上。山坡上伏着安静的儿子,就像山腰安静的水,看着像流向天空。
你轻轻的创造就像你轻轻的痛苦。我的言语也已干涸,只可以感受自己的内心。在火光中,我跟不上自己快如闪电的思想。在火光中,我跟不上自己的景象。我像火焰一样升腾进入太阳。我为什么,为什么要飞呢?我为什么突然厌弃这全部北方全部文明的生存?!我多么期望我的内部有人呼应。我不声不响地带来自己这个包袱。谁在美丽的早晨,谁在这一首诗中。谁在美丽的火中飞行,并对我有无限的赠予。我是一些诗歌草稿,让我永远在这幸福的门中。我为什么喝下自己的影子,揪着头发作为翅膀离开。我踩在青草上,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我的婚礼染红太平洋,连亚洲也是我悲伤而平静的新娘,一段不眠的钢轨,像两条巨大的时光之索,穿过我的身体。黄昏的幕布慢慢垂下,一个背影,被风包裹着独自向远。
我的孤独如天堂的马匹。只有五月生命的鸟群早已飞去。
我亲吻每一座坟头,让它们吐出桑叶。
所罗门的诗歌,一卷卷滚下山腰如同泉水打在我脊背上。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是我的棺材,我是你的棺材。青天都是用心写的。我的肉体只像树一样在土上叉着,在抖动无边的宇宙颅骨里。
我竟然那么宁静过,我为着那些平庸的人们歌唱。
我的家园。果实累累。我在天空下说话。我的足迹延伸。
我来自南方贫穷的屋子。在我的瞳孔上出现了整个天空。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前进、后退、迂回,总能到达要去的地方。
在一个起雾的清晨,我在去远方的路上遇见一位在路边哭的老人,我问老人:你在哭什么?老人说他好多年没见他儿子了,他在寻他儿子。接着他就一边擦着泪,一边跟我说了起来。我没有心思听他的故事,我是一个诗人。而诗人不会留下精彩的故事,只会留下精彩的文字。我行走在路上,一路上似乎跟着生前的海子一边走向天堂,一边像海子一样向大地的众生吟唱。
三
每一次打开文学史,想起那些自杀而死的文学家与诗人,他们有的还未完成自己的理想就过早地自杀了;有的圆满了,也自杀了。对于圆满的典型者,一个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一个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个西方比较高的荣誉,都写下了能流传于世而不会被时间淘洗丢掉的《老人与海》与《雪国》。他们为什么会自杀呢?是因为他们都是完美主义者,不但要求自己的文学理想要足够完美,而且要求自己的人生也应该完美,死的时候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给别人带来麻烦;明知死亡离自己不远了,自己的价值也充分贡献给了人类,再无作为,何不在自己快临近死期又健朗的时候快乐地结束生命呢?如果从这个视线去看,我们更加值得敬畏这两位在已进入老年自杀的老人。他们是死于自己的理想,让自己理想完美地死亡,他们是文学的英雄。
至于过早自杀的,这个名单也许排的太长,我不想说远的,就说说离我们很近的海子吧!对于海子的文学成就,仍是一个正在讨论定位的话题。以我个人的见识,海子无疑是中国新诗开始成熟的标志,又是后来者应该以他为起点的象征。遗憾的是他留下了几十首成熟的短诗与一些刚开始陈之于草稿还未完成的长诗片段就匆匆走了。如果他活下来,活得久一点,至于是一个什么样子,他会给我们奉献出什么伟大的作品,我们是无可预料的。至少他会比留给我们现时的诗歌更加辉煌的诗歌。纪念他的人,为他聚会的人,说实在的,都是民间自发行为,而很少有官方的。从这些就足见他诗歌的魅力。这一切都是他的诗歌奉献给他的。海子在诗歌上是及其清醒的,他曾经在他一些随笔里说过,短诗谁都能写,伟大的史诗式的长诗只有天才的诗人才能问及。他短短的一生几乎都在写长诗,那些短诗几乎是在他写长诗之余写下的。我们从海子留下的那些一堆未完成的长诗及长诗提纲中就可看出他内心的焦虑与野心。但我想他应该明白,一部伟大的长诗几乎是需要一个民族的长期积累,再通过一个天才诗人的综合整理与修饰才能完成的。比如伟大的荷马史诗。而《浮士德》却是歌德在前人的基础上花了60年才算勉强完成的。对于《浮士德》,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戏剧之作,只有呈现舞台,才能更充分体现它的魅力。就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即使其中的语句很诗意很雄浑,但也不过是一个史诗剧本,魅力也该在舞台上。而《神曲》说实在的,那种僵硬的结构,不管从哪个方面都超不出伟大的荷马史诗。可见写一部伟大的史诗之作是何其艰难的。
海子是一个急于求成的诗魂。
想想海子的思考方向,他明白未来的诗歌方向就是面对迎面而来的科技文明,我们必须要以长诗的形式去表达。但用长诗既要能去表述丰富的生活社会内容与复杂的人性,还要突现出一个时代伟大的哲学思想、宗教及民族精神,这对作为一个诗人的文化内涵与素质及一个民族文化的积累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挑战。每翻看海子那些残缺的长诗,让我隐隐约约感到了一个具有创造力宏大史诗的诗人已经成形。可他怎么已经开始又忽然丢下了自杀而去?很多人说他死于什么精神分裂症,死于诗歌理想,我觉得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只要去读读他死前写长诗之余的短诗就知道了。从那些短诗中你会读到一个因为恋人而要离去已经离去,痛苦万分痛不欲生的灵魂。也可以猜测式的得知,因为一个女人因诗而爱上他,所以他想用实现诗歌的理想留住自己的爱人,而恰恰在他正向诗歌理想挺进的时候,他的恋人离他而去,他觉得绝望了,既然是为一个自己心中的美丽恋人而去打诗歌江山,美人已去,那打下的江山又有何用,做个诗歌英雄的意义又何在?佳人已去,作为诗歌英雄的他只有丢弃这个他明白难以用一生完成的诗歌工程,如此痛苦地活着,不如明白地卧轨而去。“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决绝而明白。
海子的死使诗坛的后来者对史诗式的长诗望而却步,大部分转向了写短的诗。我记得有一次我与一个诗坛的朋友聊到我有些想写史诗的理想。他迎头就给我一句,海子写长诗都写死了,难道你去找死?我当时听他这话,我没有被他的话吓住,我在不断地阅读与写中也在不断地思考。其实我感到对于文学我们又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面对各种展示种种的媒体面前,文学该如何能保持自己的地位前行下去?文学各种体裁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与变的趋势。至于何处何从,我想纯粹的诗、小说、散文这些体裁将越来越模糊,只是有些偏重某种体裁的因素而已,不管一首审美信息量大的诗还是小说散文,都包容了各种文学体裁的因素,趋向于大诗、大小说、大散文。大散文我们已经看到了。而大诗,我也做过探索,有几篇在一些刊物上发表了,我还在摸索。因为长诗式的东西既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又要通过各种形式在一种诗意氛围中表达出高集中的审美信息量,这无疑是对一个写作者的功底与素质的考验。因为我们走到了一个快速前进的时代,人在争分夺秒,所以对于文学,读者需求的也是高集中高品位的审美要求,要让读者们感觉到没有一处多余,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读者的要求。打一个比方说,读者要求你的文学就如同一个小小的储存盘,精而信息储存量大。有些人说有些唐诗是达到了这些要求的。既然有些唐诗达到了这些要求我们再也不要去复制,我们应该在诗歌方面的作为就应向荷马史诗、尤其是向荷马史诗的《伊利亚特》看齐。
我每一读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就使我想到当今的西方国家,他们每要颠覆一个国家的政权或对一个国家发生战争,往往以一国为首以多国联合的形式。这样的战争形态仍是《伊利亚特》的模式。这也许是《伊利亚特》这部史诗伟大的原因之一。《伊利亚特》更伟大的是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成为了它的注释。存在主义哲学从起始到辉煌,无疑走过了它漫长的过程。但得到当今公认的伟大存在主义哲学家,一个是德国人海德格尔,一个是法国人萨特。一个写出了《存在与时间》,一个写出了《存在与虚无》。一个提出了存在的本质,一个指出了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指出:一个人到世界上来,不但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同时带着畏惧与烦恼,言说着操心着向死而在;而萨特的存在主义指的是一个人存在的本质与意义是一种选择的责任与承担。人一旦出生,他就选择了为自己活到死亡的责任,就担当了自己职责所在的一切。而《伊利亚特》中两位主要人物,一位是希腊联军中的英雄阿基琉斯,一位是特洛伊盟军中的英雄赫克托耳。好像这两位英雄都是为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的诞生而来到世界的。在这两位英雄中,阿基琉斯一边是因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不公而愤怒,一边是为自己回到故乡默默无闻老而到死、还是战死沙场留名千古的抉择在徘徊。而赫克托耳却要为承担敬奉自己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卫自己的祖国的责任在畏与无畏中操心。他明白自己是为这次战争而生的,也是为这次战争而死的。这是他不能逃脱的命运。他想得更多的是城堡被攻破那天的惨烈状态。他好像天生就有一种责任,自己必须为保卫这座城邦而滴尽最后一滴血。而作为一位王者的阿基琉斯,他跟随希腊联军不远万里来到特洛伊打仗,不是一种什么责任,而是为了多得些财富与能成为他奴隶的美女孩童,甚至是冒着以死去的危险来成就自己千古留名的理想。他开始以联军统帅霸占自己的战利品:一个女人而愤怒罢战,致使联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失败。不管谁去劝他,他都无动于衷,只想坐上船回到大海那边的故乡。就在他准备回乡的前一天,没想到命运让极为像他的表弟,偷偷披上他的披挂冲向不断朝海边挺进的特洛伊士兵,与赫克托耳遭遇,而被赫克托耳斩杀。赫克托耳看到自己杀死的是阿基琉斯最爱的亲人时,他明白自己的死期已经不远。阿基琉斯得知自己的表弟死后,悲痛欲绝,于是重上战场寻找赫克托耳决战。他不为联军,只为自己死去的亲人复仇。就这样身负敬奉自己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卫自己的祖国责任的赫克托耳却死在了阿基琉斯的复仇之剑下。
《伊利亚特》史诗的吟唱就这样结束在赫克托耳被特洛伊人安土下葬的悲痛之中。这伟大的史诗就该如此结束吟唱,它吟唱的就是两个英雄的故事,吟唱了人在战争中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与取舍。也使我们从两个英雄中明白了人是为什么而存在。这种存在的形态直抵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而海德格尔与萨特把存在主义推向辉煌的时期都是在20世纪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我想在20世纪的世界大战中也曾应诞生过无数如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这样的英雄。但是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一直被我们所铭记,是因为他们的人性直抵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血液。像《伊利亚特》这样形态的战争在后来的西方甚至东方的土地上不断重演,像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这样的人性悲剧也不断在后来的生活与战争中产生。也许因为这些,就足够使《伊利亚特》这部史诗著作永远成为西方甚至世界文学的高峰。
把《伊利亚特》誉为西方甚至世界文学的高峰,是当之无愧的。更无愧的是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而我们,作为面对圆明园废墟遗址的我们,当时西方的八国联军从天津的海滩上一路打到北京,在这段战争中,我不知道其中有没有过阿基琉斯式与赫克托耳式的英雄。但是当时我们人心军心的钢铁长城已经在大清皇朝中倒塌,在这种情形下,聚集天下精华的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抢掉了,烧掉了。我想当时圆明园的悲惨程度是不会亚于被木马屠城的特洛伊。如今我们祖国又一次开始富足于世界,而《伊利亚特》中“希腊式联军”的队伍似乎也已开到了离我们陆地不远的海洋之上。有着“圆明园浩劫”之痛,有着“”之耻的我们再也不能将自己的国家成为圆明园或特洛伊,也不能让那些怀着抢劫野心的国家得逞。我们在持续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举国家之力不断发展太空、海上的国防实力,在不断进击破坏国际和平敌手的同时来保卫我们十几亿人民创造的伟大财富与持续发展的活力。对于今天的我们重读《伊利亚特》这样的经典著作已十分必要。
一个只沉迷浪费大量资金与精力制造垃圾,把青少年引向垃圾文化阅读以图挣钱的民族是危险的;把教育打造成一个不顾育人只顾挣钱的民族是一个无知的民族,也是一个滑向衰竭和走向死亡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