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教育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案例一:正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小方和小菊正睁大好奇的双眼看大人们打牌,都是适龄儿童,她们怎么没在学校?一问才知道,由于并校,她们的山村小学撤并到村委会去了,孩子要到很远的地方上学,山高路远,六七岁的孩子就得住校,孩子依赖父母,常常要求父母陪着,一天两天可以,但是大人不可能不劳作挣钱,不可能日日陪同,父母只好放弃。
分析: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集约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机构,一些地区实施并校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的困扰,幼小的孩子生活如何自理,心理如何告别对父母的依赖。
案例二:九年级春季学期才刚刚开始一周,小婷就消失了,她打电话和班主任请假说生病。班主任向家长询问情况,家长说孩子不在家,大家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有小婷的讯息是在一周以后了,说是和一个社会青年去昆明打工,回家后的小婷再也没有回到学校,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她找到了“幸福”。
分析: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学生趋向于性早熟,农村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监管,一些女中学生成了社会青年“追求的对象”,结果心理上的不成熟、懵懂和叛逆导致了她们迈出了不该迈出的一步,最终无法回头。
案例三:文静的父母离异了,为了生活,妈妈去广州打工,留守的文静是八年级的学生,成绩还不错,但是由于多重原因,文静没有人监管,妈妈只好把孩子带到广州上学,但是离开家乡的文静并没有上学,她辍学了,和妈妈一起进了工厂,开始了她的打工生涯。
分析:“读书无用论” 使许多一心想通过读书途径跳出农门的学生和家长失去了希望,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与其上学,不如挣钱更实际,只要能挣钱,一样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案例四:小彦的父亲在他才两岁的时候死于一场意外,随后是妈妈的改嫁,妈妈本来要带他一起去自己的新家,可是小彦的爷爷奶奶死活不放手,他们要留下儿子的唯一骨肉,妈妈无奈只好离开。爷爷奶奶的过度宠爱,让小彦的坏习气疯长,七年级刚刚开始,小彦上课越来越肆无忌惮,什么也不做,上网、抽烟、装病缺课,爷爷奶奶无论怎么说都无济于事,只剩下失望和叹息,小彦破罐破摔,干脆辍学了。
分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广大的农村,爷爷奶奶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孩子的父母一般都忙于挣钱,有的早出晚归,有的远在异地他乡打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意识匮乏甚至是零,我们希望向他们传输一些教育理念,可农村的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未必乐于接受。
案例五:小瑞是家里的二儿子,父母在外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管理孩子,快过年了,父母的生意更忙,但是小瑞出事了,四个孩子一起骑一辆摩托车,小瑞的足底肌腱废了,走路要靠拐杖,父母为了他的伤痛倾尽所有,还要赔付一笔钱,因为他们其中的一个小伙伴已经当场死亡。八年级的小瑞无法再回到学校,因为他的后续治疗还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分析:国家的惠农政策让农民受益不少,农民从家用电器到交通工具一应俱全,但是他们忽略了孩子的安全,未成年人驾驶交通工具在农村比比皆是,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这其中就有孩子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伤亡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叹息和哀痛。
关键词:案例 生活与哲学 采集 趣味
课堂教学需要有趣的案例。而对于案例材料的采集,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教材或经典题例中的只言片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在寻求更广泛、更多元的案例来源的基础上,选取有趣又恰当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的精髓。
一、关注日常生活,思辨标语口号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撷取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学生最熟悉的标语、口号来拓展教学是有效且必要的教学模式。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标语、口号学生都耳熟能详,所以,基于标语、口号所进行的课堂教学容易使教学双方形成认知上的共鸣。
放眼日常生活,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标语口号随处可见,能够援引进课堂的资源非常丰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特殊历史时期的口号;"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我们用以鼓励自我和他人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使用频率极高的一句口号。而这些口号都是我们哲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材料。当我们引导学生思考:想到就一定能做到吗?态度真能决定一切吗?学生会很容易的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为基础,我们感受到"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在区别以及现实意义。
当然,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现成的标语口号并不等于即用的教学资源,对于纷繁复杂的标语口号我们应有准确的视角切入以及必要的剪裁加工。具体说来,就是在标语口号的选用上,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做到讲求时效、关注目标;用力思辨、适度引伸;启发思维、注重探索;增加趣味、生动表述;贯穿主轴、实现回归。当今天我们仍秉承着"大纲为纲,书本为本"的教学思想时,我们不妨关注生活中的标语口号,从中挖掘出我们生活中最熟知、最平凡、最朴实的生活细节来丰富我们的教学资源。
二、感受流行音乐,体味歌词魅力
流行歌曲在当代中学生中很受欢迎,学生往往一听就会,对歌词的熟悉程度不亚于课本知识。利用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材料,学生喜闻乐见,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主观唯心主义"时,阿杜的歌词"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就是最恰当的材料。教师可以给学生设问:闭上眼睛天就真的黑了吗?学生定然回答不是。如此一来,既能解释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又能揭示唯心主义哲学的不科学性。在讲授"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时,李宗盛的歌词"当你发现时光是贼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选择"就是最适合的材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时光匆匆,世界在永恒的变化发展的,而且能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在讲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时,"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歌词就是最好的佐证。
当然,流行歌曲数量庞大,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歌词时要精挑细选,准确定位歌词中的哲理,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三、善用广告语言,灵活思辨哲理
"广告语言"是我们生活中不太留意但同时又传播最广的一类语言。这类语言弥漫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广告语言,中学生不仅不陌生,甚至对此话题还如数家珍般的滔滔不绝。正因为如此,让广告来为书本知识"做广告"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着独特的效果。
在选取广告语言时,教师不必专注于对某类商品的评价和介绍,而应该是选他山之石,可以攻哲学之玉。"广告语言"对于教学内容的指示,这在《生活与哲学》一册的教学中体现尤为突出。2013年"双11"购物节,有一则广告:一位女士在鞋店试穿鞋子,她的同伴问她好看吗,她说过几天更好看。为什么?过几天淘宝网会打折。过几天,鞋子的价格会变。这正好教育学生,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像这样的广告,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只要我们认真选取,定能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乐趣。
四、巧取哲理故事,体悟哲学生活
《生活与哲学》这本教材之所以把"生活"二字放在"哲学"之前,就是因为哲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生活中有很多哲理故事,有趣味,学生也乐于接受。如果能从这些故事中选取适合《生活与哲学》教学的材料,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用"玫瑰与刺"的故事,讲授"矛盾"的问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跟随她们的妈妈走进玫瑰园去玩。不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回来对母亲说:"妈妈,这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都有花。"母亲听了深思起来......我们可以讲授: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承认矛盾,还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扑克问题。世间万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告诉学生:同学之间相处也要正确看待别人的优点与不足。欣赏别人的优点,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诸如此类,有趣又形象的故事数不胜数,只要运用得当,就是我们《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宝贵财富。
总之,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和生活往往"一墙之隔"。只要用心,生活中可以用来讲授哲学的趣味案例俯拾皆是。同时,其它学科的知识,也可以用来为哲学教学服务。那么,趣味案例的采集也要打开思路,不要局限于课本,变成"本本主义"。
只要我们对生活经验采取广泛的提炼,我们就能发现用之不尽的教学宝藏。而取得了趣味案例后,其最终目的就是使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指导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自身的"创造性",将生活中的点滴案例汇聚到政治教学中来,让《生活与哲学》课堂真正变得鲜活和高效,也充满趣味、快乐。
参考文献:
[1]王晓岭:怎样写歌词,人民音乐出版社
[2]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不足
虽然很多学校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但由于一些学校相关制度不完善,任课老师未能认真履行职责,导致安全教育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制度不完善。一些中职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工作方面,注重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对安全教学与管理的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制度。难以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影响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提升。(二)职工不重视。教师队伍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专业文化技能,以更好适应将来工作需要。没有及时、有效的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管理,影响工作水平提升,导致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难以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隐患未排查。学校相关领导未能严格履行职责,没有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对中职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排查。导致安全隐患存在,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甚至带来严重的后果,影响中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四)教育不到位。任课老师和学校领导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未能重视与家长的联系,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在安全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安全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难以达到提高安全教育管理效果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对策
一、问卷设计思路及问卷的构成
学生参与度(studentengagement)一般指学生在课堂内外,有效教育活动上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它被认为是影响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能够帮助大学更好地认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并理解学生有效学习发生的过程和机制,从而促进大学做出相应的改进[2]。本文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问卷设计中将案例教学的学生参与度定义为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加入案例讨论小组、在小组中主动发言和积极与同伴辩论的程度。本研究的问卷设计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程度调查,目的是发现目前工商管理本科在校学生案例教学的真实参与程度;第二部分是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影响因素调查。参与程度问题设计依据利克特量表进行,每个问题分为1~4分(1分表示学生从来不这样做,2分代表学生有时这样做,3分代表学生经常这样做,4分代表学生总是这样做,只有当调查结果在3~4分之间,才能说明学生参与程度较高)。第二部分问卷是针对学生参与案例教学影响因素来设计的。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本研究依据反映案例教学效果、适应三方评价(学员、教师和领导),评价全面性及可比性原则,以米斯尔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巴班斯基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和我国学者张玉田等设计的指标作为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础[3-4],结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共计收集影响案例教学学生参与度的因素47项,经初步筛选实测问卷选择了24个适合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指标。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上述问卷调查选择江苏省某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三年级及四年级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197份。应用SPSS17.0软件对问卷第一部分调查结果进行频数分析,对问卷第二部分做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案例教学各个阶段学生参与人数的分布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在认真阅读案例方面,选择峰值出现在3分,这表明经常参与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在加入案例分析小组、主动发言和参与同伴辩论方面,分数的峰值都出现在2上,说明在这三项上有时参与的人数最多。表1显示,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案例的参与程度最高,平均分为3.11,属于能令人满意的参与度。参与小组讨论、参与同伴辩论、主动发言陈述观点的平均分分别为2.59,2.51,2.26,说明学生在此三项上都是很少参与。结合表1和图1,说明被调查的学生在案例教学上的参与程度总体偏低,这必然导致案例教学效果的低下。调查第二部分是对造成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程度偏低的原因调查。研究人员设计的24个影响因素得到赞同的程度如表2所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赞同课堂氛围不热烈、对案例的相关知识背景不够了解和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而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案例的典型性不够、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只有不足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其案例教学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其他16个指标的被赞同程度介于20%~50%之间。对24项案例教学参与影响因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这些因素可被分为五类:第一类课堂氛围因素,其中包括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氛围不热烈,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加入讨论小组的程度偏低;第二类学生自身因素,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差,信心不足、不习惯参与辩论、习惯了老师讲自己听的模式、自己没有新奇的想法不敢讲,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主动发言陈述观点和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第三类案例的难度因素,包括案例涉及的背景知识太多、对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案例太难思考太费时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案例的熟悉程度不够、案例不贴近生活、案例思考时间太短,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学生主动发言表达观点的程度偏低;第四类案例的新颖性和典型性因素,包括案例不够新颖、对案例教学不感兴趣、案例问题过于简单不具有吸引力、案例的表现形式单一、案例对实践的影响力不大、案例的典型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对案例的内容不感兴趣,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的程度偏低;第五类沟通因素,包括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调动积极性、老师对案例的讲述不具吸引力和小组成员不具备良好沟通技巧,此类因素主要的影响是可能导致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及与同伴辩论的程度偏低。
结合表1、表2及图2结果可以看出,课堂氛围类因素中,一半以上学生认为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不高和课堂氛围不热烈,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加入小组上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9);学生个体因素中各因素的赞同比在40%左右,因此被调查者在主动发言(平均分2.26)和与同伴辩论上的参与程度偏低(平均分2.51);案例难度、新颖性和典型性类因素的赞同比前两类低,但他们同样导致主动发言及参与辩论的程度低;沟通因素的赞同比最低,因此被调查者在认真阅读案例上的参与度最高(平均分3.11)。
关键词: 戏剧教学 语文教学 角色扮演 案例选录
在高中戏剧教学中,笔者一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演代教,采用学生表演、学生鉴赏、学生评论的方法。总体而言,采取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参与度高,知识上、能力上、情感上都获得了进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戏剧教学安排在必修4,选录了三篇戏剧——《窦娥冤》、《雷雨》《哈姆雷特》。为提供更多样更丰富的剧目,另外提供补充剧目——《罗密欧与朱丽叶》、《茶馆》,鼓励学生另外补充其他剧目,含原创的、改编的。
教师的工作是:分配任务、明确要求、强调纪律、提供安全保障、提供时间和场地、提供必备教学仪器和设备、组织协调工作。学生的工作是:自由分组、挑选剧目、确定演职员、准备道具、搜集资料、改编剧本、设计台词、排练、彩排、正式演出、评选最佳、撰写记录、写周记等。
二、操作依据
1.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提倡通过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来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教学中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在戏剧选修课的评价中强调关注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场景等的感受。
2.戏剧教学的自身特点
戏剧是综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演员演出而诉诸观众的一种综合舞台艺术,具有十分复杂的文化内涵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艺术营养。它是生活的镜子,是浓缩的人生,使我们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是对戏剧最好的概括。语文教学是集“听、说、读、写、思、演”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表演”理应成为学科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也应该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养。戏剧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发展了戏剧的技能与过程,培养了评赏戏剧的能力,重新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学习走出了课堂,让学生乐在其中,在表演中学习。
3.暗示教学方法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启示
暗示教学认为:理智和情感,分析和综合,有意识和无意识,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教学过程要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提高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具体到戏剧教学,学生在清醒而放松的状态下,明确地参与戏剧表演过程,对其采取积极的态度,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自信心、愉快而不紧张,在声光影的流程中,采用互动性形式,师生相互信任和尊重,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了剧目的内容和形式,教学的目标就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实现。
4.学生的特点
生活在一个资讯丰富的信息社会中,青少年好奇心强,探索欲强。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急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乐于探索,易于接受新事物,喜欢研究新事物。他们喜欢充分表现自我,有着极强的表现欲和参与欲,他们在众多场合下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喜欢交际,渴望参与社会活动。他们有自己的个性,不人云亦云,不因循守旧,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这个社会。他们对课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更愿意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基于学生的这些特点,传统的教学流程——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等的分析,明显不如放手发动学生自己做主、教师为学生创造条件、学生积极参与动中求活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效果好。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学生“演”代教师“教”,使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自导自评,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教室这个小舞台舞出自我的风采,让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会戏剧冲突,领悟人物性格,挖掘人物语言内涵,领会角色“潜台词”,体味角色的感情,感受戏剧魅力,挖掘多方面潜能,个性化地建构文本意义,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能力及道德教育。让学生在课本剧表演的整个过程中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与人沟通表达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比较鉴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戏剧作品的能力,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戏剧体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施案例
1.经过
4月22日,确定表演《雷雨》、《茶馆》、《罗密欧与朱丽叶》、《窦娥冤》、《哈姆雷特》五篇课文,五组抽签决定表演篇目。
4月23、24、26、27、28日6节语文课学生排演。
4月28日晚6点10分开始在多媒体教室表演,8点半结束。
4月29日,两次投票评选最佳导演等八个奖项。
4月30日,举办颁奖典礼。
2.剧组安排(选录)
《雷雨》剧组
总指挥:石鑫祥 导演:谢萍萍 艺术顾问:胡军
记录:陈丹 编剧:马银杏 旁白:胡靓
男主角:王韦饰演周朴园 女主角:李争明饰演鲁侍萍
男配角:陈晓英饰演鲁大海,徐凡饰演周萍,邓鹏婷饰演周冲,胡军饰演仆人乙
女配角:谢萍萍饰演繁漪,童慧琴饰演仆人甲
后勤:周蕾、宋玮、张晶
3.排演记录(选录)
《罗密欧与朱丽叶》大记录(摘录)
4月22日星期三
第一节课组织晚自习初步预排
确定剧本——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确定阵容。
4月23日星期四正式排练,按初定剧情演绎
排练地点:画室
4月24日星期五
语文课对台词,联系感情、语言、动作等,各成员上网观看网上原著视频,与自编剧对照,改进及借用。
4月26日星期日
放学后4:50—6:00在画室练习,背景音乐及台词、场间旁白已确定,正式将各道具、台词等相关事宜确定,话剧较完整预排,并摄下过程以供参考,初次完整预排,效果不佳,仍待商议改定。
4月27日星期一
班会课后于画室排练至六点,各道具如剑、花等准备完毕,新添场景辅助灯光,二次完整预排,结果较有改善,演出场景设计完成,各演员演出服装准备完毕。
第二节晚自习:调试灯光,皱纹纸辅助,调配演出布景色调。
4月28日星期二
下午二、三节课,各演员反复对戏,酝酿戏中各角色感情动作,并调整细节,服装到位,由组中成员自行提供。
5:00之后,各成员搬拿道具等至多媒体教室,在演出场地再次商定演出具体形式方位、背景音乐及灯光效果调配成功,场景设计成功,场景布置切换、道具搬运由各成员辅助完成。
正式演出:晚自习前6:10
本组演出正式开始,一切按预排进行,演员演出,道具搬运,配乐及灯光一切到位,演出完整进行至全体谢幕成功完成。
演出完毕,各道具复原,归还,观看其他组演出。
4.周记选摘
4月28日,那天晚上,我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坦然面对生活,坚持我心中的梦想,勇敢地奔跑,勇敢跨越,成功就在前方。在不平凡的4·28中,我坦诚地笑着,我真实地体验着不平凡的一天。(李晓红)
谁也看不到曾经排练时的汗水、冲突与不快,在欢笑与泪水当中,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在冲突与矛盾当中我们感受到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的关心,在青春这个舞台上,我们释放了青春与活力,我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赵容)
我们在排练中,有的组员哭过、笑过、苦过、累过,但是现在我们开心了,展示了,得到了。话剧表演完了,但大家还沉浸在表演的氛围中。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言语,一曲曲优美的音乐,一次次响亮的掌声,都使我们不能忘怀。今宵我们如此快乐,今宵我们如此陶醉,今宵我们铭记在心。这次演出我们付出了很多,学到了许多,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我相信这次的回报是最甜的,回忆是最美的,今宵如此难忘。(张志才)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