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陶渊明桃花源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舞剧 创作 评论
以舞蹈的形式为陶渊明及其所处的时真,而又以《桃花源记》为契人点,这固然有湖南出于地理选择的考量,但确实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有张力的题材。魏晋风度所折射出来的黑暗现实、诗人于沆瀣俗世中的绝望以及隐逸归田、寄情南山的理想,它们构成了极为丰厚的言说内容。湖南省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舞剧《桃花源记》,由此去结构和生发一种舞蹈的表达,天然地带有了某种探源的意味,是很有考察性的。
陶渊明于五柳居前抚无弦之琴,辄而化影三人,醉舞L柳,那乱世环境借由音乐渲染而出,为舞剧《桃花源记》铺垫了彼时深重的现实底色。编导抓住“无弦之琴”所内蕴的诗人内心的情感情绪,着力于抒怀言志,本事可见唐人修撰的《晋书・隐逸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而此中真意亦贯穿于舞剧的始终,把渔郎的现实遭遇、捕鱼偶遇桃花源和与桃花的缱绻爱情串联为一种与诗人境况互为指涉的叙事结构,实属不易。
不难看出,创作者试图在陶渊明和渔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前者的所言之志与作为意趣载体的后者建立起某种诗意关系。倘若说陶渊明抚琴是造境、是抒怀、是为桃花源的乌托邦赋予读解和阐发的意蕴层次,或者可以说,《桃花源记》中所塑造的渔郎及其奇遇就成为容纳叙事和舞蹈表达的主要维度。因此,当舞剧《桃花源记》从陶渊明的“无弦之琴”过渡衔接至渔郎的“一束桃枝”并阐发虚构出渔郎与桃花的爱情故事,似乎就有了一种遥相呼应的互证效果,也较好地拓展了舞蹈表达的空间。
应该说,舞剧《桃花源记》的创作思路是较为准确的。像陶渊明抚琴之后叠影分身的那段舞蹈,老年渔郎和青年渔郎交叠出舞的调度处理,以及古琴、笛、大提琴构成的不和谐音响,都可以看出编导的现代立场。在不同的舞蹈段落,如渔郎与桃花的双人舞、桃花源里众人安居乐业的场景、渔郎丧母后的悲剧情境等,分别运用了大小提琴二重奏、笛子主奏和埙主奏旋律,同时辅之以铜管和鼓、钹等打击乐以造成音响的多维层次,似乎表明舞剧《桃花源记》并非要简单地复归一种对乌托邦的阐释,而更多地张扬出一种创作者的个性理解。我以为,这种探索是允许的,应当给予理解和肯定的。
或许出于对陶渊明和《桃花源记》的“前理解”,在未看之前,我对舞剧《桃花源记》就充满了期待:一方面,陶渊明和《桃花源记》的意蕴叠加带来的趣味,尤其是那鸿爪雪泥、不着痕迹的空灵境界,如何付诸于舞蹈,无疑是一大看点。另一方面,魏晋之际正值戏剧尚未成型、歌舞晏乐较为流行的时代,借舞剧《桃花源记》的创作是否可以采掇某些彼时的舞蹈元素进而融汇到剧中,磨合出民族舞蹈的清新语汇,也颇让人挂怀。在渔郎拜别母亲、溯流而上和丧母后的那两段舞蹈中,我确实看到了编导的某些用意,如前者用舞台布景间隔开两段丝绸,写意地让演员闪烁舞蹈于激流之中;后者融入了傩舞的元素,在萧淡布景下引入一段群舞,整个场面是很有感染力的。然而,舞剧《桃花源记》给我的整体感受,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何也?一是太实,二是太躁。
《桃花源记》之为名篇,断非因由其别有洞天的探幽发现,而更在于它是以陶渊明为主体而生发和寄托的、难以捕捉的形念。它的点睛之笔,恰在于“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的那层鸿爪雪泥之中。因此,当舞剧《桃花源记》把渔郎剥离于诗人的主体形念而成为一个故事的经历者和诉说者,渔郎就再难与诗人“合二为一”,所有为此付出的努力也变得用力痉挛和着相了。虽然《桃花源记》原文里确实是武陵人“说如此”,但寄梦之文转化为舞台艺术,在我看来,毋宁用陶渊明在梦境中化身为渔郎更为妥切和顺畅,更带有从诗人主体人格出发的主动性。某种意义上讲,陶渊明和渔郎的主客分离状态,恰恰是造成了舞剧《桃花源记》虽意到而神偏、举重而尤重的重要原因。
此中之“实”之“躁”,最让我不解的是,《桃花源记》中鸿爪雪泥、不着痕迹的意趣被降维到一个渔郎与桃花的爱情故事。或许,其中有故事叙述的不得已,也有舞剧结构的整体考量,但它明显地脱离了诗人的超逸和本可轻盈展闪的空灵意境,而联类出一系列重拙的表达手段――人物形象上,渔郎手拿桃枝,本当适可而止,于特定情境点染提示,却贯穿始终,符号表达显得十分生硬,而且形象上也给演员带来了太多的限制。舞美布景上,几道山屏倒是发挥了调度的灵活感,但那树悬挂下来的桃花,辅之以一片粉红灯光,几乎把观众对于桃花源的想象占得满满实实。而剧中出现的大萝卜、大西瓜和鱼等道具,渔郎初到桃花源而豁然引出一段仙气萦绕、佳丽明媚的女子群舞,更是让我瞠目结舌。说好的桃花源在哪里呢?这是南柯梦吗?我分明看到四个字:我爱桃花。
关键词:光源与照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何志红(1968-),男,湖南衡阳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高级工程师。(广东 中山 528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12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改项目(项目编号:ZLGC2012JY11)、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0A080802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32-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于20l0年启动的重大教育改革项目,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1]该计划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走向国际化、创新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学型院校,以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指导下,培养的人才应定位于面向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第一线,要求学生既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素质,又要具有较强的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方面更应注重突出专业特点,并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体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2]
半导体照明技术是传统光源与照明技术的一次革命,其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广泛、产业带动性强、节能潜力大,被各国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照明技术,半导体照明产业也是我国当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是光源与照明产业的当展形态,LED照明产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照明产品,美国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报告预计全球半导体固态照明(SSL)市场将于2018年达到567.9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18.7%。[3]但是,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过快,半导体照明产业正面临专门技术人才严重缺失的局面。众所周知,高等教育传授的知识技能往往滞后于快速发展的产业应用技术,高校培养的适合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在照明领域,我国原来只有少数高校培养了传统照明专业的毕业生,因此,目前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所需的大量新型照明专业技术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而作为重点发展照明产业的中山市,专业人才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作为中山市地方高校,我们适时进行了光源与照明专业方向的建设,并以培养半导体照明产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一、结合地方产业特色构建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准确定位适合本校的“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其指导思想在于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体到“卓越计划”的实施层面,由于我国高校存在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具有多样性,每个学校各具特色;行业和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也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工程人才的培养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和变化。因此,不同的高校和专业在实施“卓越计划”的时候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和类型。
在“卓越计划”指导下,作为地方高校,我们在培养光源与照明专业人才时既要兼顾到照明行业整体的需求,又要将地方照明产业的特色需求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筑本校专业建设的特色。这么做既能认清本学校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根据现有的师资和实践条件重点培养具有重点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够达到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目的。
2.制定适合本校的“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卓越计划”要求各高校遵循工程人才培养定位的原则,即服务面向原则、办学层次原则、自身优势原则和未来需求原则,才能准确地找到适合本校的“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定位,并体现在适合本校的“卓越计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
半导体照明产业作为光源与照明产业的当展形态,包含了材料、芯片、封装和照明产品集成应用等多个分支,在这些工程分支中涵盖了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材料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光学、热学、智能控制、机械设计等诸多方面,这使得半导体照明专业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目前国内大量需要LED照明相关领域的人才,比如研发类人才涉及LED光学系统研发、散热系统研发、LED专门电源研发、控制系统研发等;其他领域如LED照明产品的制造、材料、销售、市场等众多领域也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因此,半导体照明产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既要产品研发人才、工程设计人才,又要市场营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照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4]中山市作为世界灯饰之都,是我国重要的照明产品生产制造基地,现已形成了LED器件封装、LED照明灯具设计与制造、LED照明与显示工程设计与应用等优势产业集群,据统计,2012年,中山市现代照明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超过6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近15%,销售收入628亿元,上交利税28.5亿元,税后利润72亿元,出口创汇36亿美元,其中LED照明企业数量已超过1200家,含近100家规模以上企业,LED照明企业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2012年LED照明企业产值达到356.5亿元,同比增长55%。2013年上半年,中山市LED灯具出口批次和货值同比分别增长了136.2%和119.8%,而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山市传统照明产品的出口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可见,LED照明产业正在较快取代传统照明产业,与此相应,半导体照明产业正日益成为中山市乃至广东省的新兴支柱产业。[5]经过到企业的多次实地调研发现,中山从事半导体照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其配套的各类企业日益壮大,需要大量照明专业人才,尤其是LED照明设计和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作为中山市地方高校,我们在光源与照明专业建设工作中,需要遵循“卓越计划”原则,结合中山市LED产业发展特色,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重点培养学生成为LED照明设计和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上。
3.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根据现阶段光源与照明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工作应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基于照明行业的需求和发展态势,在专业建设中首先需要重视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有发生、发展、、衰落的过程,LED照明产业也是如此,为了适应这一点,培养学生应首先着眼于他们对学科基础有较广泛和深入的积淀,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地方高校,定位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光源与照明专业隶属于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类,因此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比较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在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上配齐电子信息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线路等。其次,结合照明产业实际需要,学生需要掌握半导体物理和器件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方法,掌握照明用光源及照明工程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术,因此,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方面设置了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应用光学等课程。另外,结合中山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在产品设计、工程应用、器件封装等方面的特色需求,设置了照明系统设计、照明光源驱动技术、照明检测技术、照明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等专业课程。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具备半导体照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智能化控制、产品检测、技术管理等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接受半导体照明工程和系统设计等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以便他们能够具备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尤其是在当地优势产业领域工作的各方面基本专业技能,为他们在半导体照明产业领域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些工作切实符合“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目标。
4.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卓越计划”要求着力培养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对培养工程化人才至关重要。为了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相匹配,在光源与照明专业建设中,我们主要设置两方面的实践课程内容,一方面是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内实践环节内容,包括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高频电子线路、集成电路工艺基础、MATLAB工具软件等专业基础课的课内实验或上机操作等,另外还设有照明设计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及综合性设计实验课程,这些课程通过课堂可以对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另外一方面,“卓越计划”特别强调学生到企业中的学习和工程实践阶段,在此阶段,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为此,我们设置了校企合作培养计划,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根据中山市半导体照明行业的发展特色,充分利用了一些优势企业资源,与一些骨干企业合作建立了半导体照明人才培养、培训、实习基地,这些骨干企业包括以照明系统和产品设计生产见长的中山泰腾灯饰有限公司、中山鸿宝电业有限公司,以照明系统工程设计与应用见长的中山华艺灯饰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中山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LED器件封装见长的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以照明检测见长的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山)等。这些骨干企业在各自的特长领域具有生产和研发的优势资源,通过与他们合作,能够进行优势互补,整合出适合当地照明产业发展需求的一套完善的企业实践培养体系,实现多个企业优势资源的有机结合,学生在这些优势实践平台中循环流动,可以受到比较全面的专业工程实践锻炼,并且能突出重点,培养他们的重点技能,迎合当地照明产业的重点需求。与此同时,也能够发挥高校在科研上的优势,寻求与企业合作研发的契合点。总之,通过实施企业阶段合作培养方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更加切合当前的产业需求,高校能够尽快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培养方案,企业能够及时得到高校的研发力量支持,高校帮助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问题,达到三方共赢的结果。
二、结语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也是地方高校进行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引,我们在光源与照明专业建设工作中,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正在逐步形成符合“卓越计划”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半导体照明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正迅猛向前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紧迫而旺盛,因此,高校也要加快建设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做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与旺盛的人才需求之间的对接,从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韦韦.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J].教育与职业,2010,(7):2O.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47-55.
[3]美国预测2018年全球固态照明市场将达567.9亿美元[EB/OL].http:///info/20130912/1926.shtml.
进入桃源县,沿319国道前行,但见郁郁葱葱的山脚下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下车后,导游说,这是桃花源的桃花山景区,随路都有有关《桃花源记》的景点。
入坊口,便见一大片桃林,花开瑰丽多彩。据说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写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处。徐步前行,见有一溪,名叫桃花溪,溪上有座单孔石卷桥―――穷林桥,浮雕着盆景型桃花图案,由《桃花源记》中“穷尽其林”句意得名。桥头立唐朝张旭《桃花溪》诗碑:“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过桥后,有三条梯级小路径上山,我们沿中间路前行,凉风吹拂,美景迎面,目不暇接。行不久,到菊圃。这菊圃,始建于明朝,因陶渊明酷爱而起名。其四周环以垣墙,前后两宇以回廊贯通,古朴典雅,镂金错彩,耀碧流丹,前为桃花石大门,后为渊明祠,中为赏鱼池,立有石碑刻渊明像。菊圃内挂着一副概括陶渊明品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面对陶公像,细嚼楹联意,不禁对陶公肃然起敬。
穿过菊圃圆门,途经从唐朝开始的古碑十八块石刻廊、明代建的八方形砖石结构的方竹亭,来到武陵渔夫遇仙处的遇仙桥,桥上有亭,桥下青萝垂涧。再经古八景水源洞和清代始建的白云轩、御碑亭,终于见到武陵渔夫“从口入”的秦人古洞了。主洞长六十米,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通人”,洞内疑洞多,迷离往复,行尽则“豁然开朗”,那就是世外桃源――秦人村,正想去看,导游却卖了个关子,说先看完其它景观,然后才看。
风吟鸟唱,送我们步磴石级,不觉到了山巅高举阁。此阁始建唐代,阁三层,取陶诗“高举寻吾契”句命名。登阁四顾极目千里有高举凌云飘然欲仙之感。
不走回头路,顺右道下山。途中,见有秦人手植的摩顶松,其粗十人合围,高百许尺,枝杆遒劲,平顶摩空,古气苍然。突然,树丛里现出一群楼阁,导游说这便是湖南省三大古建筑群之一的桃花观。它始建于唐代,主体依崖临壑,势若悬空,其山门牌坊及其半亭、正堂半亭、正堂、落翼和塞口墙构成方形院落。正堂半亭为阁式攒尖屋顶,铁马檐角,龙凤天花。院内四洞圈门可通外面。左右有蹑风亭、玩月亭相伴。依栏而观,桃树向荣,青松拂云,修篁泛碧。其附属建筑有唐代始建的集贤祠,祠立有陶渊明塑像,还奉祀王维、孟浩然、李白等先贤,内有雕像和诗文。续下,经过因《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句而起名的向路桥、既出亭,又回到牌坊桃花林。
出了牌坊,导游带我们去游秦人村景区,它是一个面积约三平方公里的桃花源民俗文化中心。这里,重山包围,与世隔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武陵渔夫奇遇就是此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渔夫是从秦人古洞进入此秦人村的,而我们则是从秦人村牌坊进入,踏上了秦人古道,传该道是秦人送渔夫走出世外桃源的又一秘径。走尽古道,来到秦人隧道。道口有对联“桃源岂世外,神界在眼前”,穿过隧道,果真如《桃花源记》所述:“豁然开朗”。我们走上巨型秦砖砌成的豁然台,俯视前方,正是陶潜笔下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真是世外桃源也!豁然台西边有高出人头的小洞口,这就是秦人古洞的出口,渔夫入洞出来洞口,亦是见到这番景色呢!
踏着古朴的石级下行,秦人居便全露出来。它们为秦代建筑式样,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富先秦风格,甚感兴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主人见我们临门便捧给擂茶款待。擂茶是以茶叶擂制而成,趁热喝之,其味辣辣、咸香,也有甜香的一种。
走出秦人居,沿着气势非凡的千米竹廊,历经了古秦人生产生活的公议堂、奉先祠、余荫堂、秦人作坊、自乐桥。公议堂为回廊形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内设院坪、戏台和渔池。古秦人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堂内议论处理。奉先祠保留先秦建筑风貌,是秦人奉祀祖先之堂。余荫堂因陶《桃花源诗》“桑竹垂余荫”句得名,是古秦人供养孤寡残疾者之所。想来,当时秦人村可真是一个平等、互助的世界。秦人作坊,内设织机、纺车、碾房、碓、犁、锹等耕织工具,供人参观。自乐桥因《桃花源记》“怡然自乐”句得名,传晚上秦人村男女老少常聚于桥上,谈天说地,轻歌曼舞,直至夜深。看来,自给自足生活的古秦人也快乐无穷呢!真世外桃源啊!
《桃花源记》,在一部浪漫传奇里,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几乎寄托了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桃花源记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桃花源记的知识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遂:
(1)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2)遂迷:“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多词一义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yāo)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
古今异义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词类活用
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不属于150实词范围内)
具:通“俱”,完全、详尽
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舍弃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9.四个“然”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3)出自本文的词语:(今义)
世外桃源:指环境幽静或安逸的地方。
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已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待事物。
无人问津: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桃花源记读后感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深深地将我吸引,陶渊明将桃花源写成一个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在当时那个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会,所有的人都会向往光明吧!
脑海里浮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画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他的秘书拦住陶渊明说:“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陶渊明让我震撼。陶渊明虽然放弃了官职,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得到了心灵上的解脱。我想这应该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现实社会中多少人为了利益何止是不择手段。他们也不想想难道有钱就快乐了吗?如果金钱名利与快乐成正比的话,那陶渊明岂不是一个十足的大笨蛋?其实一切的一切都起源于你的心底。其实你在金钱名利中表现出来的,只是你眼中的贪婪。
有的人为民请命,鞠躬尽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斗角;有的人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可以做一个资历平凡,家庭平凡的人,但是我们决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会选择平凡但是拒绝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山有“小口”若有光,良田美池口中藏。渔人有幸数日客,享尽桃源美味香。
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问世以来,历代注家蜂起,诠释接踵。人们非常关切文中的桃花源在什么地方的问题。
说庐山康王谷者言之凿凿。康王谷,俗称庐山垅。从现在的星子县城乘车至隘口,然后沿着通往庐山的南山公路北行数公里,在一处叫观口的地方弃车步行,即可进入庐山垅。这是一条长达7 公里的绝密坳谷,“整个垅中,峰岭对峙,联绵延伸,东靠着最高汉阳峰,西临于长岭马耳峰,森林掩映,溪泉沿流,竹木青秀,花草烂漫。屋舍靠山近水,碧荫遮盖村庄,阡陌纵横,水田旱地,男女耕耘,一展世外桃源景象”(《庐山旅游介绍》)。进谷的“葫庐口”极狭,一踏进谷口,溪声林涛便扑面而来,但见青山高耸,古木参天,溪水随山势而转,小路傍溪涧而进。山重水复,曲折蜿蜒,头顶现出一线蓝天,循着溪旁小道山行二、三里,山势渐缓,眼前出现一片村落。田园葱翠,“屋舍俨然”,鸡犬之声相闻。倘若是在春天进山,则夹岸桃花灼灼,香气氤氲,云雾融和着袅袅炊烟,如丝如带,一路鸟语花飞,宛如进入了传说中的仙境一般。
庐山垅这片幽深而狭长的谷地,史、志上称作康王谷。宋《南康军图记》载:秦灭楚时,楚怀王之子康王避难谷中,秦将王翦追赶甚急,幸而天降大风雨,康王得以脱险,从此隐居谷中,“不复出焉”。康王谷即因之而得名。另据《星子县志》亦如是载,至今山谷尽头,尚有一处村落叫“半山康家”。村中还有康氏的人家居住。康王谷中,不但秀丽的风光与《桃花源记》中描述的一模一样,而且楚康王避难的故事与陶令笔下“先世避秦时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数语正吻合。陶渊明长期生活在庐山山南一带,对谷中的风光和康王避难的掌故一定非常熟悉,所以他以康王谷作为生活原型,构想桃源情境,进行艺术创造,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应该是当信勿疑的。
持江苏连云港之说者信誓旦旦。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脉的宿城西麓,亦被人们称作陶令笔下的桃花源。那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除了翻越虎口岭,与外界无路可通;其中,川原坦荡美丽,山畔竺篁摇曳,山脚拐弯处通向高公岛,与《桃花源记》的描述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考查史实,陶渊明确实曾到过这个地方。公元400年, 高公岛战争期间,陶渊明任镇军刘牢之的参军时,亲赴战场。因此,他的后裔、清末两江总督陶澎,在宿城法起寺旁建起了‘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其录书刻石的匾额至今尚在”(见《语文教学通讯》1995年第6 期)云云。
大概人们都有一种慕名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家乡与历史上的名人有点“沾亲带戚”的缘故吧。庐山南北两麓的星子县和九江县,为争“夺”陶渊明的籍贯,打了数百年的“官司”,前几年论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双方都请来了全国知名的“陶学家”,评陶、研陶、注陶、吟陶,当然也期望能在一个权威性的陶渊明研究会上,对陶渊明的籍贯进行“仲裁”,而有关桃花源的原型在什么地方的问题,人们更是众口异词,说法不一。据统计,在神州大地上,被“疑为桃花源原型的地方一共有十余处”(《庐山风景话趣》)之多。
近年,湖南的桃源洞,也被人们称作桃花源。桃源洞位于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它俯临沅江,背倚青山,松竹垂阴,景色绮丽。唐代开始在此建有寺观。清光绪年间,曾重修“渊明祠”,并顺着山势以陶渊明的诗文命名建造了桃花观、水源亭、缆船洲等。遗憾的是据《桃源县志》记载:这里的桃源洞,本名“乌头村”,因为陶渊明的名篇影响越来越大,才改名“桃源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