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第1篇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八年级生物备课组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和提高。

一、坚持集体备课

统一集体备课时间,学活动,统一习题和试卷,统一考核和测评的教学要求,形成统一授课目标。确定重、难点,充分发挥协作精神,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二、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

学习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研究历届考试题,明确出题的动向,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坚持课后反思。

三、学海无涯,教无止境

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备课组成员都积极学习。通过学习让备课组成员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备课组成员不断学习。平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网上听课、公开课等使备课组成员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和丰富了备课组成员的知识和见识、为以后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本学期,教学任务重,期中考试前完成八年级上册内容的学习,期中考试后要完成八年级下册内容的教学任务,虽说教学任务重,但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同时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自制酸奶”、“自制泡菜”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公开课是对我们教师教学能力的检验

全组教师探讨、交流,完成公开课的备课工作,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最后整合形成自己风格的教案、课件。讲课后,我们认真参加听评课,这样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六、积极组织、参加教研工作

积极组织集备组成员参加本校生物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并组织教师听取校内本组公开课和组内其他教师的课。

七、反思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第2篇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三通两平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利用“三通两平台”现有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定收效,探索出一些“三通两平台”下教师新的授课模式。

一、“课堂实录”、“一师一优课”、“同步课堂”下的教师授课模式(AA型)

这种模式是把“网上课堂”或“空中课堂” “搬”到我们自己的课堂上。

在“两平台”建设上,国家和省级网站都有大量的课堂实录或上课短片,特别是2014年全国自下而上举行了“一师一优课”活动,每个教师都积极参加了网上晒课活动,并进行了优课评选活动,中小学各科、各节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全国优秀教师的上课课堂实录及其有关本节课的相关资料。每个省级资源平台也有相应的“名师同步课堂”“观摩课”等栏目,国家教育资源公共平台也有课堂实录等资料。这么丰富的优质资源可以作为“蓝本”引领教师、学生学习,也可以利用它进行授课。

本人在讲授八年级上册《同底数幂的乘法》这节课时,就利用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上的“同步课堂”进行本节课的授课。在上课之前,我首先研读教材,了解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然后反复观看“同步课堂”教师的上课过程,了解视频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一步体会教师处理教学重难点的方式、方法,进而体会这种教学组织方式背后所反映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结合我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对每一项内容确定最佳的观看方式,对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进行选择性使用和必要的修改,由于我在上课之前对各个环节进行了充分的备课,所以整个上课流程进行的非常顺利,讲课过程结束后,我又适时把上课播放的视频地址告诉学生,让还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课后进行“多次复习”,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我采用的是整合应用模式,即按照教师预设的教学设计流程进行授课,我们还可以采用全部应用模式、局部应用模式等其他模式来上课,不管是哪一种,都应该根据课型、学科、学生年龄等因素依据最优化原则进行。

在利用同步课堂和课堂实录资源授课时,我们既是和学生一样的聆听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还应该是电视老师的共舞者。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交互。

我国“三通两平台“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模式对边远地区或者师资比较薄弱的学科如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的学习也比较适用,授课教师可以随时请“网上优秀教师”给学生上课,师生共享优秀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二、“三通两平台”下利用专业网站的课程资源整合模式(AA+型)

“三通两平台”不仅仅有“课堂实录”、“同步课堂”、“点点通”、“一师一优课”等课堂实录或视频,许多专业网站还为教师提供了教案、课件、动画、音视频素材等多种资源,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央电化教育网、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等网站提供了各个版本的教育资源。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网站为例,该网站提供了初中、小学阶段的分学期、分课程教学资源,如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这节课就提供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多媒体素材、学习评价及扩展资源等许多资源。其中多媒体素材提供了细菌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细菌的结构,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资源整合即“再加工”,如该课件没有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教师可以把这两项内容整合到课件中形成“自己”的劳动成果,方便自已以后使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教课书已不可能也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也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课程资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三通两平台”方便教师在线访问、下载使用,为师生提供了巨大的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在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时,一定要充分依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环境条件和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等,应当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环节要素,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前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和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注意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重点思考如何确保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能发挥其最大的能力,学到尽可能多的课堂知识。自始至终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和信息资源来支持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

三、计算机教室下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第3篇

1 把握起点资源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或多或少地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教师要经常思考: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他们已经具有哪些知识和经验,可能还存在什么问题?把握学生的这些起点资源是生物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也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前提。可能教师在教案的预先设计中,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直接经验已经有所估计,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课堂中获取的反馈与预先估计有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真实起点,调整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增强教学的体验性和生成性。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传染病”这一节,当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进行教学时,发现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有关传染病的知识,于是,果断地将原先设计的小步子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传染病,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生物教学变成了学生间学习经验的汇报、交流。有的学生说:“我知道的传染病有SARS、狂犬病、流行性感冒、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一位学生紧接着说:“我知道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有的学生说:“艾滋病传播的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如果仅和艾滋病人握手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还有的学生说:“艾滋病病人很可怜,我们不能歧视他们,而要关心他们。”学生小小的脑袋中竟装有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提升和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小舞台,展示了学生们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获得的知识。

2 研究疑点资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拨动思维之弦。由于疑点来自于学生,是学生急于想知道的,所以学生会投入很大的热情进行研究,课堂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一次公开课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当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了一个情境: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哪些物质呢?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这样一来,预先精心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和问题全都泡了汤,学生都知道了,这节课还学什么呀?于是笔者就用咨询的口气问学生:“知道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同学请对老师点点头。”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点头了。“那么你们知道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呢?”“不知道。”许多学生边摇头边回答。好一个“不知道”,这不正是本节课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于是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指出:这节课一起研究如何用实验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比一比哪个学生、哪个小组能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最先得到验证。由于在教学中抓住了“不知道如何证明”这个动态生成的问题,学生学得非常主动,有时独立操作,有时合作探究,有时讨论交流,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大大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想。

3 利用错点资源

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们通常看到的是错误的消极方面,因此,千方百计避免或减少学生出错。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处置不当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其实,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

例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页的一道判断题,学生独立练习后,笔者发现有好多学生判断“只有动物才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是正确的,就启发学生:“向日葵向光生长,含羞草的叶子遇到刺激会合拢,这又如何解释呢?”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绿色植物对外界的刺激也能作出一定的反应,并认识到,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样通过利用错点资源,不仅使学生订正了错误,深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增长了学生的智慧。

4 挖掘亮点资源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由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可具体测量,现行的大部分考试很难关注这一部分内容,再加上知识、技能是显性的,往往直接体现在教学中,而情感、态度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把握。因此,教师要用“心”施教,充分挖掘学生的亮点资源,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只要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培养对生物的兴趣,使他们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第4篇

试卷讲评是反馈教、检查学的有效手段,通过试卷讲评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恰当的问题.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就像厨师做好的一顿大餐,这其中有着厨师准备和烹饪的艰辛,更多表现在给食客带来的美味享受.所以,我认为上好一节试卷讲评课的难度比新课大的多,这个“难”主要体现在“讲评”二字,“评”应在“讲”之前,“评”就如厨师的艰辛,“讲”就像美味的表现.下面就谈谈我上试卷讲评课的感受.

一、评

1.评试卷的内容

在批阅试卷之前教师要认真看透试卷,并把试卷做一遍.一看是否符合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平时所教内容是否相当.二观察出题思路是否能让学生顺利答题,也就是哪些题有答题陷阱.例如:有一份试卷中的遗传题让学生写父母的基因组成,结果很多学生只写了一个人的基因组成.这里学生就掉进了审题的陷阱.三估测整份试卷学生可能达到的目标,等到试卷批阅完做个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2.评试卷的检测情况

教师要亲自批卷,不能让学生代替.因为在批试卷的过程中,教师能掌握到学生所有出现的错误类型,有利于做小结统计.每次改完试卷之后,我都要把小结记入备忘本内,作为上课讲评试卷的依据.备忘本内记的重点内容是:错误频率较高题、基本概念不清题、错别字较多题、教师讲解多次得分率也较低题等.通过统计和分析,写好试卷讲评课教案,讲课时才能作到有备无患.

3.评教师的教与试卷的联系

试卷改完,小结写好,“评”卷的准备工作并没有结束,教师应分析学生的错题和平时的教存在的联系.例如,有一道判断题: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这句话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是对的.我认为学生错误的原因和教师没有强调书本的重点词语有关.因为这里的区别就在“数量”换成“种类”.虽然全句话已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作为重点划下,但“种类”一词并没有作为重点讲解.这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及时弥补,吸取教训,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

4.评学生的学与试卷的联系

一份试卷考完后,教师统计的学生错题频率高的有很多是反复练习过的题型.所以学生的“学”是值得教师每次检测后必思考的问题.错题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例如错别字的出现,氧气中的“羊”少一横、“二氧化碳”写成“三氧化碳”等.错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关,例如学生总把马铃薯的发芽当成出芽生殖,马铃薯属于茎,根、茎、叶是营养器官,靠营养器官的无性生殖属于营养生殖.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

一系列的“评”卷实质是为了课堂上的精讲,有了亲自练笔的实践,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解了错题的原因,才知道怎样对症下药.

二、讲

1.及时的讲

一次阶段性检测结束,学生就会立即到办公室问试卷上有疑问的题目,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及时把试卷改完,做好检测分析,立即讲解,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及时讲解的收获有:趁学生对检测内容的清晰记忆能提高听课效率;能及时让学生发现答题中的失误;能让学生反思到不恰当的学习方法等.

2.重点的讲

试卷讲评课中的“讲”不需要面面俱到,更不能敷衍了事的对一下每一题的答案,这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课前教师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表现.45分钟讲评课的效率关键取决于前面的“评”卷,“评”卷的分析内容正是要讲的重点.例如:讲错误频率高的题目;讲审题不清的题目;讲书本重点语句不清晰题目;讲错别字的类型等,其它剩下的题目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这样既能重点突出的完成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探究时间.

3.有联系的讲

讲解试卷时,大部分教师注重围绕一道题讲好题意、讲清思路、讲明方法,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只会这一题的方法和答案,心中没有形成章节整体知识体系,下次如遇到知识类似但题型不同的题目,答题仍会存在困难.所以教师要从一道题中跳出去讲联系,任何一道试题都不是孤立的,它与课本知识有着密切的系统的联系,我们要把一道题放到一章知识点甚至相关的多个章节中去讲,让学生的头脑从理解一道题的解法延伸到一类题的解法,直至能把生物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鸟类飞行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讲到ATP时必须要讲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于食物,这样就要联系到消化系统有关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知识点不仅与八年级上册有关,更涉及了七年级的较多内容.讲完了理论上的联系,有的学生立即想到自己的学习是不是和能量有关呢?我就留了一个问题给他们课外思考:为什么上午上第四节课时会感到饥饿?

4.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讲

经调查,对于试卷中的难题,教师一言堂形式讲解学生收获很小.后来我试着把难题放在黑板上,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同学间相互讨论,结果分小组在黑板上展示,教师属于探究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主讲者.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还能加深问题的记忆,不易忘记.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范文第5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中小学的软硬件建设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从“校校通”走向了“校校用”,有力地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硬件设施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有人形象地把硬件设施比喻成“路”,把教育资源比喻成“车”,教育行驶在信息化的快车道上。只有符合司机要求的车开起来才会顺手和舒心,这样的车只能由司机自己去选择和装饰;同样,只有符合教师教学风格和特点的教学资源,才可能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和高效,这样的教学资源只能由教师自己去制作、修改和整理。

构建教师个人资源库的必要性

教师个人资源库是由一线教师根据个人习惯设计的,满足个人教学需求,符合自己教学特色的资源库,是教师把各种与个人教学、学习相关的多类别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组织起来,方便存取和管理的数据库对象。

1. 现有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求近年来,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和软件企业都推出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但多属于教材的电子化,适用的不多,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更少,而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互联网资源丰富,更新速度快,针对一个知识点,多的可以搜索到几十个教案、课件,但是质量良莠不齐,还存在教材版本不同、评价机制不同、对软硬件的要求不同等问题。因此,仅仅依靠这些共享性的资源很难满足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需求。

2. 教师资源整理意识缺乏

办公室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位教师为了寻找曾经使用过的课件或往年的活动方案,把鼠标点得啪啪作响,时而自言自语,时而抓耳挠腮,当找到时发出一声大大的惊喜声,找不到则发出深深的叹息。这是因为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教师电脑中积累存储的资料越来越多,但是存放无序,加上命名不规范,造成寻找耗时费力。甚至,有些教师自己制作了优秀课件或习题,由于不够重视或缺少资源整理的意识,很多就白白丢失了,没有了再次改进和使用的机会。

构建个人资源库的方法

1. 根据个人特点,做好资源分类工作

教师岗位职责、任教学科有差异,个人的兴趣爱好、习惯也不同,因而在构建个人资源库时,要根据个人的工作性质和习惯先做好资源的分类工作,这也是建好资源库的前提。教师个人资料可分为三类:一是个人档案资料,包括个人简介、通讯录、荣誉获奖、、工作总结等;二是个人教学工作资料,包括教案、课件、试卷、习题、听课记录、学生成绩等;三是个人管理工作资料,由于管理岗位的不同,其内容也不相同,如班主任工作可以包括工作记录、品德评定、班队活动计划、专题活动方案、谈话记录等,而德育主任工作则可以包括部门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班主任考核、卫生评比记录等。另外,按产生的时间,资料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经常性资料,如考勤记录、教案、班主任工作记录等;二是专题(主题)性资料,是指开展专题(主题)活动积累形成的资料,如学校运动会的计划、总结、工作人员分工、学生报名工作安排、成绩统计与上报等。

资源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分类明确、层次清晰。在具体分类时,可以将上面两种分类方法结合在一起,运用树状目录结构来实现。先建立第一层级四个目录,分别是“个人档案资料”、“个人教学工作资料”、“个人管理工作资料”和“专题性资料”。在“个人档案资料”下建两个二级子目录——“个人总结与论文”(主要放置个人获奖、荣誉、总结、论文等)和“个人活动与交流”(主要放置个人参加各种交流活动的数码照片及个人通讯录等)。在“个人教学工作资料”下建两个二级子目录——“个人教学资料”(主要放置教案、课件、试卷、习题集等)和“个人学习资料”(主要放置自己各类学习材料以及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最新技术等)。在二级目录的分类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再细分出若干个三级目录,甚至四级目录。“个人管理工作资料”和“专题性资料”的层次目录设置方法与前两个类似,具体示例如图1所示。

“个人教学资料”是个人资源库建设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其目录层次和结构应该更加清晰和合理,目录名称更加科学和规范。下面以苏科版物理为例,简单介绍“个人教学资料”的分类和命名方法。在“个人教学资料”子目录下,建议按照“年级”和“章节”的层次分创建二三级目录,章节的目录可以这样建立,如《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的第一节“声音是什么”,可以建立名为“0101声音是什么”的目录,第一个“01”表示第一章,第二个“01”表示第一节,后面的章节以此类推。这样设置后,在资源管理器中按名称排列时,就会自动按照章节的顺序排序,便于查找和使用。如果把章节名称直接设置为第一章、第二章的格式,排序后会出现章节顺序错乱的现象。在“节”的下一层可再分为“备课本”和“资源”两个目录,“备课本”中主要放置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试卷、习题集等;“资源”中主要放置自己收集整理的关于此课的教法学法指导、图片、动画、视频、示范课件等。具体目录层次结构及命名规范示例如图2所示。当然,每位教师的习惯不同,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设置便于自己使用的目录名。

2. 依据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资源库建设工具

(1)资源管理器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自带的软件,采用树状目录结构管理文件,每位教师都会使用。采用“资源管理器”构建个人资源库的优点是简单易用,缺点是一般只能单机使用,交流共享性差,同时要定期进行资源备份,以防磁盘损坏,数据丢失。

(2)网络资源平台

随着网络的普及、提速,网络资源平台在资源的存储共享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创建个人资源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库系统,如国之源教育资源管理系统、桃源校园文件系统等,在完成自己资源管理的同时,通过共享或的方式可以形成校级的资源库;二是利用网络硬盘系统,如163网盘、360云盘、金山快盘等,它们一般都提供免费、大容量的网络存储空间,可以满足正常的个人资源存储需求。金山快盘等通过软件客户端,还可以实现“资源管理器”中的资源自动同步到云端,方便快捷。网络资源存储的优点是存取不受时空的限制,便于交流和共享,缺点是电脑必须联网,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网络操作技能。

(3)博客系统

博客,即网络日志,以其“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的亲和力,自由、共享、开放的应用优势,已经成为构建个人资源库极具吸引力的平台之一。在博客系统中,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设置各个栏目的层次结构,把自己的教案、试卷、习题、教学反思、学习心得等写入博客,不受时空限制,所见即所得。但一般博客系统都具有使用空间和单个文件上传大小的限制,要课件等较大型文件,通常只能先上传到稳定的网络硬盘上,并设为共享,然后把共享地址链接到博客相应的页面上。

3. 本着精品意识,做好资源的收集与整理

设置好各级目录后,就可以逐步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整理了。进入个人资源库中的资源,应该个个都是经过课堂使用过、教学效果较好的,是精品资源,在下一轮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加修改就可直接使用。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把搜集到的资源全部存入资源库,把资源库变成了“垃圾场”。

(1)资源的收集

个人资料归档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各种过程性资料,这些资料是教师心血的结晶,是最重要和最宝贵的。所以,平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做好此类资料的收集和存放。对于一些文本资料,如获奖证书、等,可以扫描成电子文档进行存放,便于查看和使用。

校内收集 学科教学研讨一般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材分析、教法学法交流、教案课件分享等活动;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最好平台之一。其形成的一些资料是集体智慧的产物,应该收集整理,为我所用。

互联网收集 互联网是知识的海洋,有许多好的网站,资源丰富,各具特色。对于通用性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对于学科资源,可以到知名学科网站进行下载。优秀学科网站,可以加入浏览器的收藏夹,市、县级的教学资源网站由于地域特点,可以重点关注。

其他方式收集 事事利用得当,皆可作为教学资源。除了以上收集资源的途径外,报纸、杂志、电视中的许多内容,亦可转化为课程资源。另外,外出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期间下发和形成的各种资料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2)资源的整理

实际上资源的整理与资源的收集是同步进行的,收集资源的同时,就要做好资源的选择、命名、归类存放等整理工作。

资源的选择 课程资源很多,在资源的选择上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资源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资源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资源要与教师的自身技术水平和素养相适应。资源最好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积件,或是可以进行再次编辑的文件。

资源的命名 随着积累,资源会越来越多,为了便于查找和使用,资源最好用中文命名,名称要能反映资源的内容,比如“声音的特征”、“噪声及其控制”、“2013年春节运动会活动方案”等,也可以依据个人经验或习惯,在名称后加上“教案”、“课件”、“方案”、“证书”等字样,以示区别。一些获得的荣誉、参加过的培训等证书,有一定的时间性,还可以在名称前面加上获得证书的时间,如“201211省级评优课一等奖证书”、“20130512新课程教材培训合格证书”等。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还应该给一些资源添加相关的信息说明,如资源的来源、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使用“资源管理器”存储资源的,可以以章为单位,使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使用网络资源平台存储的,可以在资源的“说明”或“备注”等项目中进行标注。

构建个人资源库的几个注意事项

1. 持之以恒

积累个人资源库的过程,是我们对教育教学不断思考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成果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做到持之以恒,一年,两年……定能取得大的收获。正如柏拉图所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

2. 注重交流

个人资源库是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积累,因此有的教师喜欢自己珍藏,独自使用。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缺少交流,资源库就缺少“源头活水”,教师也会故步自封。通过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教师间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取长补短,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体会媒体的作用,进而敢用、会用、用好各种媒体,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 不断更新

资源库的生命力在于更新。随着时间的推进,教材在改变,教育理念在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引入课堂。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不断出现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个人资源库,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教学实际。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完整、具有自己特色的个人资源库的建设,定会使一线教师更加深刻地体会和领悟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整合,最大程度把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黄允娟. 浅析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3,9.

陈华毅.浅谈个人生物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