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愁朗诵

乡愁朗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愁朗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愁朗诵

乡愁朗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乡愁》;美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3-0050-02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语文课文中蕴含着许许多多美育因素,但教学中往往缺乏发掘与渗透。美育渗透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美的感动,产生美的追求。在此,仅以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的教学为例,谈谈一些做法。

一、妙语导课,创设美的氛围

新课伊始,最忌教师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再好的内容也难以显出其美的特质来。因此,精心设计一段导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个美的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教学本课前,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愁”是文学作品恒久的主题,古人早就有许多写乡愁的名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多媒体):

(一) 李清照的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二) 李煜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 贺铸的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古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浓浓的愁思。李清照的愁太沉太重,船载不动;李值某钐多太长,如春水东流,绵绵不尽;贺铸的愁太密太细,剪不断理还乱。他们都能借助形象来表达愁思。今天,让我们来品味一下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吧,看看他借助什么形象来表达乡愁呢?

一二分钟的开场白,创设出奇妙、新奇的氛围,让学生明白原来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竟可以用文字表达得如此美妙。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二、配乐诵读,体会音韵美、意境美

有了一个好的开头,美的氛围,随后教师以配乐朗诵将这种美进一步扩散、加浓、放大。让学生轻轻的闭上眼睛聆听。教师选放一曲舒缓而伤感的古筝曲,和着舒缓的音乐节奏用淡淡的、略带伤感的语调,声情并茂地朗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啊/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学生陶醉其中。优美的音乐,回环往复的诗歌,一唱三叹的音韵美征服了他们,完全可以收到舞台上表演的艺术效果。这份浓浓的乡愁深深的打动了学生,他们很容易地理解诗歌形象: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所呈现出来的凄楚意境;脑海中浮现出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以一封封家书解乡愁;长大后为生活所迫奔走他乡,既思念母亲,又思念新婚的妻子,缕缕乡愁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一次次探亲;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把诗人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的隔开了!母亲的死别,无法化解乡愁,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把游子与大陆分离且无法逾越,依然难解乡愁。

之后,再作进一步的教学,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朗读技巧,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注意语调及重音的处理,通过有表情地朗诵课文,读出诗歌的音韵美来。再读,竟发现每一节乡愁是“在这头”、“在那头”的回环反复;还有四节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运用,更使全诗显得低回掩抑,如泣如诉,不知不觉间竟能背诵了。此时,学生对这首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有了深刻的感受,但似还意犹未尽,由无意识的感受开始转入到有意识的追寻美。

三、 察其外形,体会结构美

这首诗除了听觉上给人凄美感外,在整首诗的结构上,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长短句式相结合,于整齐之中有参差之美,更有学生说,看《乡愁》的每一节外形似一只小船,尖尖的船头,窄窄的船身,正准备越过浅浅的海峡,驶向心灵的故乡呢!

四、发散练习,创造美

乡愁朗诵范文第2篇

为什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会多次在朗诵教学中被引用?为什么虽然无奈还必须不厌其烦地讲呢?这要从讲堂上面对学员们使用一切可能被利用的摄录设备(摄像机、录音机、手机)“录”课说起。

近几年,常乐于收到邀请为大学、主持人提高集训、全国朗诵考级、高考前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等机构讲授文艺作品演播、朗诵、语言表达艺术相关内容。学员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对教师的信任和热情,每一次我都很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大家越是信任,就越是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有一种尴尬却怎么也无法躲避,而且必须要面对,那就是上面提到的“录”课。记得有一次也是较夸张的一次,一进讲堂就感到现场热的气氛超出以往,当走上讲台,除了学员们热情洋溢的目光,扑面而来的还有那许多先我一步占据了讲台的录音机、手机等“录课”设备,它们早已整装待发;再抬头看,最后面两排摄像机隆重的专业化的支在了三脚架上对着讲台……我笑了,向大家说:“今天改新闻会啦?”一时无语,面面相觑,忽然有人反映过来,大家随之而笑。请大家落座后,无奈之下我又一次不厌其烦讲了那故事,仍语重心长:“大家可能记得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朝飞将军李广出猎,大队人马夜路行进,飞将军忽然发现路边草树晃动,他判断是只猛虎,说时迟,那时快,飞将军迅速举箭、箭出、命中,拦腰穿透了大兽,箭也牢牢地叉在老虎身上,飞将军欲拔箭抬虎,却大惊:这怎么不是虎,竟是一块虎型巨石?!飞将军诧异:‘我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再射,可出去的箭被巨石弹得杳无踪影……”故事讲完了,我请大家解悟其中的含义,又是面面相觑,少时,有学员试探着理解说:第二次射箭没成功是因为有杂念了,不专心了。大家附和,我说,我更愿意理解第一次是一念真心。一念,是指只有一个目的,没有别的念头或想法,形容专心只做一件事。“真”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是与客观事实相符合,与“假”、“伪”相对。真诚,真心。我接着说真心是人的本能,是人本来具足的能力及能量,只是我们对它没有足够的认识。飞将军本能的一念真心可使竹箭穿顽石,可见这一念真心的能量,大得不可思议,它属于每个人。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倾力研究这样的课题―― 宇宙的形成,也就是研究宇宙是怎样产生的,美国科学家经多年用数学演算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宇宙是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叫做原点的东西爆炸形成了宇宙,还特别告诉大家原点有多大――一个头发丝的横断面能装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这样的体积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爆炸不知从何时开始, 也不知何时结束,如果非要给这个原点一个直观的定义那可视为它是一种能量。若依照传统文化经典的解释会对原点说的更清楚更明了――它“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心念,是起心动念。我们不难理解原点就是念头。科学为我们证明了这种心念的能量大得能形成宇宙,那么反观李广射石给我们的启示那是很深的,毫无疑问,一念真心蕴涵无尽的能量,虽不可思议却是自然规律、客观事实。科学为我们建立了信心,求证了方法,我希望大家不要期待课后三心二意地反复听录音、看录像,放下各种摄录设备,也就是放下不专的二心,用一念真心倾听,用一念真心领悟, 就在课上解决问题,相信自己,你会看到一念真心化腐朽为神奇,你会相信,一念真心会帮你敲开朗诵艺术之门。

那次课上和学员们研习的作品是当代著名诗人、评论家余光中的诗《乡愁》。

余光中,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曾就读于金陵大学、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湾,曾赴美进修,后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一生围绕思乡著有许多诗文,被称为“乡愁诗人”。这首家喻户晓的《乡愁》情深深意切切,淋漓尽致地道出了一个游子梦牵魂绕归故里的思乡情和中国情。诗中一枚邮票、一张船票、一方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浓缩了诗人漫长的望乡之悲旅;我们仿佛听得见他那绵绵的低诉,我们看得到他满含泪水望穿了的双眼; 随时间的脚步从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他一路走来,把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与对祖国的巨大之爱浓浓地融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朗诵这篇作品时要真切体会他曾说的“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的肺腑之言,从中体会炎黄子孙对母亲、对祖国的孝道。

乡愁朗诵范文第3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 *一中,师生欢聚一堂,共庆五四青年节;

今天,书香校园,选手摩拳擦掌,再谱朗诵新篇章。

紧张的期中考试刚刚拉下帷幕,为了缓解压力,活跃校园气氛,校领导特意筹划了几项别开生面的活动。今天,在这明媚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里,诗歌朗诵会如期而至。我们本次诗歌朗诵会的主题是读书、立志、成才。在诵读中,我们与历代圣贤平等对话;在诵读中,我们感受历代圣贤的思想: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循循善诱的孔子犹在眼前;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孟子的话犹在耳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的名言让我们脚踏实地;

无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让我们懂得了勤学不辍的道理;

让我们在诵读中传承民族智慧,让中华五千年文化滋润我们茁壮成长!

节目主持串词:

七年级组

我们首先进行的是七年级组比赛,有请1号选手吕金蓓为我们朗诵一首春意浓浓的诗歌――《春日抒怀》。

欣赏同样的春日,心情愉悦的人会看到:天蓝得可爱,云白的迷人;心情郁闷的人却感觉:天伤心地蓝着,云无奈地白着。处于同样的社会,有的人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有的人因为有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虽死犹生。请听2号选手李芳慧给我们朗诵《有的人》。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是黄河哺育了亿万炎黄子孙。啊!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要为您唱一支赞歌,请听3号选手刘兰朗诵《黄河颂》。

一首充满激情的黄河颂过后,让我们欣赏4号选手杨恩慧带来的《女孩》。

梅花向来是文人墨客的笔下宠物,为什么呢,听完刘君的《咏梅》诗二首,相信你会心领神会,下面有请5号选手刘君。

一曲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的黄河颂刚刚还在耳边萦绕,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赤子之情已上心头。有请6号线选手杨文静为我们朗诵《我的中国心》。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以伟人的笔触描绘了壮丽河山的雪景,下面有请7号选手杨晴为大家朗诵《沁园春 雪》。

欣赏完一代伟人留给我们的精彩篇章后,我们再去聆听一下那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的呼唤《,你在哪里》,有请8号选手尚威伟。

相同的篇章,不同的风采,下面有请9号选手刘建华伟我们朗诵《沁园春 雪》。

一曲黄河颂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进了每位同学心里,下面再次欣赏《黄河颂》,朗诵者10号选手秦聪。

主席诗词如此脍炙人口,引无数选手争相传诵,下面再次欣赏《沁园春 雪》,朗诵者11号选手张文博。

听着七年级小选手声情并茂的朗诵,我好想看到了朗诵习惯在我们一中校园已蔚然成风那是孕育语文素养的一片希望的田野。有请12号选手韩晴晴《在希望的田野上》。

九年级组

欣赏完七年级的朗诵后,我们有请九年级组1号选手李婷婷为我们朗诵《阳光少年》。

父亲那样小,小如一枚绣花针,不留痕迹;父亲却又是那样的大,他宽宽的肩膀,是儿女的整个天空。下面欣赏《父亲的小》,朗诵者2号选手杨丽丹。

一片白云,一条小河,一杯香茗。。。。请欣赏3号选手尚然的《白云。小河。香茗》。

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有请4号选手王妍,她朗诵的题目是《乡愁》诗二首。

孩子是妈妈的希望,我们都在妈妈的关爱中成长。小羊羔也懂跪乳之恩,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恩,为了老师的谆谆教导,为了含辛茹苦的母亲,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己》。有请5号选手赵小雪的《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就能找回信心和勇气,6号选手秦苗苗《我找回了信心和勇气》。

下面欣赏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经典之作《再别康桥》朗诵者7号选手刘倩。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有了山的昂首屹立,有了海的坦荡磅礴,我会更加茁壮成长。8号解楠《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骄傲的树有了阳光雨露,就会茁壮成长;坚强的她找回了信心和勇气,就能微笑着面对明天。9号黄楠《微笑着面对明天》。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优美的诗句里掩饰不住淡淡的惆怅,浓浓的执着。有请10号选手李超《再别康桥》。

一首优美的《再别康桥》之后,我们跟随11号选手李慧芳感受那《自然的微笑》。

一张张再平凡不过的白纸,一只只再普通不过的纸船,载满了女儿浓浓的思念,请欣赏12号选手李欣的《纸船》(外一首)。

结束语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荡涤我们的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好书养育我们的灵魂。

相信同学们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爱上朗诵的。

同学们,热爱朗诵吧,它能够让你感受豪迈的激情,深邃的思想;

乡愁朗诵范文第4篇

摘要: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三册《乡愁》一课,收集了台湾诗人余光中和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两首诗通过各自不同的物象,表达的是同一主题——海外游子对故土、故国浓浓的眷恋之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进而背诵诗篇,培养语感,打好新诗鉴赏的基础,以实现“知情合一”。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知情统一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1/03-0107-02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末”的形象,应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从而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要求。

一、优化整合的多媒体VCD教学资源

多媒体VCD,是运用VCD机来点播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文本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湖南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已开发出系列的多媒体VCD光盘,它将各种教学资源优化整合,为师生自主选择教学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它以其信息的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从教学方式、手段来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从而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效果。总之,优化整合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带给了我们一个更宽更广的创意空间。

二、创设情境,激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熏陶,特别是在教学情感丰富,内容含蓄的诗歌时更应注意。然而,学生受时代、阅历,特别是情感体验的限制,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多媒体VCD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可以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以《乡愁》为例,为引领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更贴近更真切地体会作者对故土、故国的眷恋之情,授课之初,笔者借助多媒体VCD资源播放“课文朗读”部份,声情并茂地范读,屏幕上作者的画像,诗文中形象的物体,配合以舒缓、低沉的音乐,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情境,叩击学生的心灵,将他们的情感流向引入到作者的情感轨道上,从而引起审美共振。之后,笔者稳稳地抓住这一契机,播放多媒体VCD音像资源中“朗读指导·示范”部分,学生边听边读,都沉浸在“与诗人谈话”之中,都为诗歌的魅力所折服,都为朗诵者的高超技艺所感染,他们全神贯注地欣赏着、陶醉着、朗诵着。一时间,诗文中那种故土、故国与人的血脉相连的思乡情结在课堂里散发开来,异彩纷呈。

三、启迪思维,创造表现

诗歌的教学必须根据其文学特点,不仅注重领会其精练的富有节奏的韵律的语言,而且更应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而诗人丰富的想象,往往跨越时空,为了启迪学生的想象思维,笔者利用多媒体VCD资源实现了教材难点到课堂亮点的难能可贵的审美转化,同时,也丰富和扩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这一环节,笔者首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给学生以参照。与此同步进行的是选择“内容拓展”中的一段视频展示出来。教师深情的独白加上《思乡四韵》的配音渲染,使整个课堂都沉浸在母子依依不舍的离别情境之中,这些独白的话语,唤起了学生的创作灵感,牵动了他们的思绪,学生们不由自主地逐个谈论起二、三、四节的画面,笔者则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想象的画面配以“背景音乐”中的歌曲,学生在品味中揣摩,在揣摩中创新,整个课堂洋溢在美妙和谐的氛围之中,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对“乡愁”都有了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感悟,接着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乡愁”。一时间,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四处闪烁,他们的答案美妙绝伦:“乡愁是窗前的风铃,叮叮当当令人心伤”,“乡愁是雨芭蕉,早潇潇晚也潇潇”,“乡愁是故乡那湾永远流淌的小溪,无日无夜地奔流”,“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这样的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

四、再现情境,实现知情统一

乡愁朗诵范文第5篇

一、导入环节,课内文章带入丛书内容引出乡愁

多媒体播放《乡愁四韵》,再展示余光中的《乡愁》,创设情境之后,教师深情表述:我们吃过了汪曾祺送来的鸭蛋,品味到了乡愁;喝过了琦君酿过的春酒,也感受到了乡愁。有人说,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那些远赴他乡,天涯羁旅的游子们离开故乡的时候是豪情万丈,归来时却万斛乡愁。踏遍万水千山,阅尽人间万象,他们会埋藏多少欲说还休的心事呢?

二、赏读乡愁,深入文本,感受作者情怀话乡愁

首先请学生速读《乡情》《剪不断的乡愁》《愁乡石》《想北平》。然后要求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文章并概括其内容,说说作者如何用文字或借助什么物体表达这么抽象深沉的感受――乡愁。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之后,他们也能谈出自己的阅读感悟。

生:我喜欢的是《愁乡石》,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到日本鹅库玛岛度假,隔着中国海看到了远方彼岸的祖国,借着7颗灰色小石子抒发了作者对远方故乡的怀恋与忧愁。228页第七段,体现出其他的游客游玩时的愉悦,与下文作者的忧愁相比较。(其他同学作批注)我觉得作者身在异国他乡,无时无刻不思念祖国。这七颗小石子和作者一样朴实无华,都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祖国的海浪。

师:是啊,作者的愁乡之情就这样荡漾在这片海上。可是沧海之上,永远也钓不回逝去的昨天、离别的故乡。

生:我喜欢的也是《愁乡石》,230页倒数第三段和231页的第三段。运用了对比和语言描写的手法,将游伴们的硕果累累与“我”几乎空手而归作对比,将“我”内心的哀愁与失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感到了作者对这几颗小石子的重视,和它们对于作者的价值,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于祖国,对于故乡的热爱与思念和她内心深深浓浓的乡愁韵味。

师:你说的让我想到纳兰性德的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当初有却不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弥足珍贵。

生:同样是这篇文章,我喜欢230页倒数第五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普通灰色小圆石带给作者温馨的童年回忆,将作者对于故乡的思念,以及背井离乡,常年在外漂泊的酸楚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作者站在沙滩上,隔着中国海遥望故乡的情景,带给我们一股浓浓的乡愁韵味。

师(总结):张晓风8岁就离开浙江金华远赴台湾。那些年少梦幻如水一样的流逝了。“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无论张晓风在文坛上有怎样叱咤风云的影响,此刻她的生命之舟都静静地停泊在了这片海边,一一检点,化作一声长叹,两行清泪,满目烟云。

生:我喜欢的是《剪不断的乡愁》,这篇文章是写作者得知可以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办妥手续和安排探亲行程时喜悦、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师(总结):是啊,人还未走,心已归家。那你想想作者的故乡是湖南,为什么首站不去,却选择了北京?宋之问有句诗: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作者此时就是这样的心情。

小结:这个重磅消息犹如李白那晚听到的笛声,一夜之间散入春风满洛城。39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每个生命个体来说,都是一段漫长的历程。“三十余年如一梦”啊,也许“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但不管故乡怎样千变万化,故乡的人还是会认得这个游子的。

生:我喜欢的是《乡情》,令我感同身受的是204页最后一段和205页最后一段。请老师帮我读。

(学生笑。师:为什么?生: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朗读水平不行。)

师:作者是一名漂泊在外的游子,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作者的故乡世事沧桑,但作者对故乡的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是越发深沉。不管故乡如何变化,作者的乡情都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

师(总结):是啊,纵然功成名就,也掩不住灵魂里荡漾的乡愁,这种情怀一旦背负,就是一生。

生:我也喜欢《乡情》,203页第二段运用引用的修辞方法(学生批注),引用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写出所有动物对自己的出生地都深深地依恋,都有浓厚的思乡之情,引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小结:“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故乡是每个游子心中的圣地。再踏故土,也许同学大多风流云散,也许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可在游子心中,依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我喜欢《想北平》,文章最后一段“还,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我查阅资料,1936年,作者当时在青岛。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已签订,战争即将爆发,华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作为热爱北平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同样让我想到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此时的老舍和艾青内心都是一样的,饱含了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小结:你说得真好。老舍的悠悠怀乡之情溢于言表,拳拳赤子之心跃然纸上。有些往事不能回忆,有时故乡无法想念。老舍像苦苦搜寻目标的猎户,北平就是他心仪已久的七彩神鹿。满弓的箭欲罢不能,只能任其出手,射中的却是自己的心头。

三、诉说乡愁,从文本中走出,走进生活话乡愁

教师先朗诵龙应台《目送》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和学生深入交流文本中作者乡愁情感的基础上,然后再声情并茂地启发学生:离开了那么久,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你还记得吗?请回忆后动笔写下。

(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从文本中走出,回到自己的生活中,也能写出自己对于乡愁的理解。)

生:今天,我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心中升起澎湃之情。我如今回到了我的故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吸一口故乡的空气,是一股亲切的味道。一阵清风拂过我的脸颊,熟悉朴实的味道。今天,我回到了这里,回看一眼参天的古树,小时,我曾在这里捉过知了,低头望一眼刻在树上的文字……

生:小时候的我是在老家度过的,老家在临着长江的坝上。小时候我经常和哥哥们在长江边上用泥巴捏成一个个小圆球,用叶子包着放在火上烧,待它们变硬,就可用作弹弓的子弹,这就是我小时候的一种乐趣。每每回忆,仍然让我回味无穷。

四、我心依旧,老师自身感受话乡愁

师:听到大家对家乡的深情回忆,再读着作者感人肺腑的字字句句,老师也心潮澎湃。其实我也是一个背井离乡的人,努力在合肥和大家过着一样入乡随俗的生活。我也想到了我的故乡、我的母亲。我写了一首小诗和大家分享:

故乡是一坛陈年的老酒,

不忍开封,不忍开封,

哪怕抿上小小一口,

馥郁的芳香就会

润了你的双眸,醉了你的心头;

故乡是一座心灵的港湾,

何惧天涯,何惧天涯,

漂泊的游子将

所有的委屈,所有的疲惫

化作一只小小的归帆,栖息在你温暖的怀抱。

师(总结):有一首歌,不常听,但一入耳,便能慰藉愁乡之情。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相关期刊更多

中华民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标准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学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