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分享

旅游分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分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分享

旅游分享范文第1篇

旅游指南地址:兴安盟。最佳旅游时节:四季皆宜。观春之复苏,赏夏之绿色,追秋之多彩,享冬之银装素裹、温泉白雪。住宿:只有7000人口的旅游城市,住宿地方全是宾馆,旺季至少要300-400元一个标准间,且绝大部分是星级酒店。如果是去森林公园旅游,因为森林公园在离阿尔山30公里的伊尔施市,所以建议直接去伊尔施。那里的小旅馆很多也较便宜。

景点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大兴安岭第一峰--特尔美山(海拔1378米)和大兴安岭第一湖达尔滨湖;有独具亚洲特色的火山爆发时熔岩流淌凝成的石塘林和天池。其矿泉资源得天独厚,世属罕见,举世闻名,矿泉群集饮用、洗浴、治疗于一体,被称天下奇泉。还具有当今旅游业崇尚的“阳光、空气、绿色”三大要素。海神圣泉旅游度假区阿尔山地区受远古火山活动影响,形成了大规模的温泉群。由于地下水补给的方式不同,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同的泉水具有不同的医疗作用,对多种疾病都有较高的疗效,因此有圣泉之称。每年,海神圣泉旅游度假区以其远播的美名吸引着众多游人来这里旅游洗浴观光。

美食炸野菜丸子用采摘的各种野菜玉米等面粉混合制成菜团子,蒸后作为主食食用。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将其与面或淀粉混合,挤成小丸子状,油炸食用,主要作为菜肴,人们发现了山野菜的营养价值后,这种方法流传开来。野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具有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祛风活络、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功效。炸柳根儿柳根儿属冷水细鳞鱼,产于哈拉哈河及堰塞湖中,因喜在水中柳根树下觅食、活动,故称柳根儿。炸柳根儿是本地特色菜肴。先将柳根儿去鳞去膛洗净,用盐煨十几分钟,然后捞出控干,晾至表皮没有水分,再放入锅中炸至金黄色即可。炸柳根儿酥、脆、鲜、香,是佐酒的上乘佳肴。炖哲罗鱼阿尔山的山哲罗鱼肉质鲜美,是上好的餐桌佳肴,在阿尔山过去民间有原水炖原鱼的嗜好,即在哈拉哈河河边支一口小锅,把刚打上来的山哲罗鱼用清清的河水清炖在放点盐,开锅放少许的香菜,小酌美酒好似神仙一样的生活。阿尔山哲罗鱼产于哈拉哈河和努木尔根河,过去曾是皇室的贡品。哲罗鱼肉质白嫩,唯美绝伦,是难的的美食珍馐。可用于煎、炸、焖、炖、滑炒、剁椒、水煮等做法。尤以清炖最佳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食后唇齿留香。回味悠长。美食聚集地阿尔山作为一个只有7000人口的旅游城市,温泉路是阿尔山的旅游区的主干道,上面分布着王记饭庄、关东大院、庄稼院风味菜馆、大本营酒店、农家乐农家饭庄、民族饭店、阿尔山风味楼以及一系列不知名的小饭馆,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阿尔山山珍野味。

购物黑瓜籽,一种形似黑色的籽实。俗称打瓜籽。黑瓜籽仁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淀粉等营养成份,是制作各种糕点、月饼、油茶面等食品常用的辅料。阿尔山黑木耳又名云耳。阿尔山黑木耳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等营养成份,钙、铁、磷等矿物质,以及植物碱、胡萝卜素、盐酸等微量元素,对于消化不良、体内结石、心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它还能够补血益气、清心润肺,是很好的保健滋补品。阿尔山市矿泉水公司生产的阿尔山牌矿泉水是自治区命名的首批名牌产品之一。1995年该矿泉水荣获美国纽约国际商品博览会金奖,1996年被指定为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选用饮品。黑蚂蚁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毫不起眼,但它能治蛇咬伤和疔毒肿痛。尤其是常年生长在高寒地区的深山、密林之中的黑蚂蚁,经历了大自然风霜雪雨的严酷考验,其蚁种非凡、功效独特。其分泌的浓蚁酸有腐蚀性,如受其侵害,可于局部加水稀释,或用鸡蛋清、牛奶,以及弱碱性物质如肥皂、镁盐等以缓解之。稀蚁酸(5~10%)可用作刺激剂,或作收敛剂以减少足汗。购物最佳之地和美食一样,作为阿尔山市的主干道,温泉路集中了阿尔山的购物、餐饮、住宿等一系列需求,如果想购买阿尔山特产可以去温泉路上的特产店。

(来源:文章屋网 )

旅游分享范文第2篇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APP Function of Rural Tour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Tourism

PAN Qi-xin, LIU Chun-lin

(School of Big Data Engineering KaiLi University, KaiLi 556011, China)

Abstract: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tourism industry changed from "scenic spot tourism" to "global tourism", and "global tourism" will become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five years, and promote rural tourism to usher in a good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At present, mobile phon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e Internet, tourism scenic WiFi free coverage, tourism APP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tourists to travel, the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of tourism App,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tourism, study the functions of rural tourism APP.

Key words: Global Tourism; Rural Tourism; Tourism APP

1 背景

全域旅游是指旅游地通?^提升优化本区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质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1]。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使全域旅游成为当前旅游发展新模式,规划中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乡村旅游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2]。在国家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结合乡村旅游的资源特点、游客特点,乡村旅游与互联网的结合成为发展的必然[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成为主要上网及支付工具,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占互联网终端的97.5%,并呈增长趋势 [4]。随着旅游景区WiFi免费覆盖,一款结合乡村旅游特色且注重游客旅游体验的APP成为游客旅游出行的随身法宝。

2 乡村旅游特点分析

乡村特有的自然风貌,风格各异的风土人情、乡风民俗,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真实的民风民俗,土生的农副产品,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镇无可比拟的贴近自然的优势,为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提供了优越条件。

从游客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乡村旅游景点交小、分布零散;2)饮食住宿分散难寻;3)导游服务缺乏;4)游客参与民俗等活动困难;5)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从村民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将会促进以下问题得以解决:

1)创业困难;2)缺乏产品外销渠道;3)闲置资源较多。

3 旅游类APP分析

目前旅游类App种类繁多,有预定类、导游类、分享类、工具类。近年来,随着使用智能手机的旅游者人数不断增加,旅游产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无线时代。很多在线旅游公司纷纷借力APP对营销渠道进行了重新布局,推出了自己品牌的APP。比如去哪儿网已经开发了包括去哪儿旅行、 去哪儿攻略、去哪儿酒店等在内的6款APP[5]。这些以提供旅游信息为主的应用软件完善了旅游信息服务,使旅游者能获得更加详尽、快捷、方便的信息。然而由于利益的指向性,这部分旅游企业开发的APP由于注重交易功能,以产品交易为基础的APP一定程度上对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有所弱化,并不能完整的展示旅游地的风貌,对提升旅游城市品位、整合其他旅游资源等相对较弱[6]。目前旅游App向市场细分化、策略区分化、竞争立体化、功能核心化、信息特色化方面发展,注重旅游者体验的App设计是App产品的竞争力和生命力[7]。

综上所述,旅游类APP种类繁多,但是针对乡村旅游类的APP相对较少。目前有学者针对乡村旅游特点开发具有“农家乐”、果园采摘、乡村攻略、定位导航、信息分享、农副产品销售、线路推荐、民宿预订、土家菜推荐九大功能[8]。这些功能基本能够满足乡村旅游需求,但是忽略了游客主体及乡村特色,因此如何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提供个性化定制,突出乡村旅游的特色,拓宽乡村旅游宣传渠道,是目前乡村旅游APP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 乡村旅游APP主要功能分析

乡村旅游APP要以深度旅游为前提,综合考虑如何让旅游者在旅途中真实体验当地文化、感悟历史、探寻神秘、增长阅历、调养性情、提升境界,有机会自觉、自主地与当地社会和民众进行接触和交流,村民通过旅游,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娱等体验,解决家中空房问题,以此来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因此乡村旅游APP应该考虑的主要功能如下:

1)当季景点:分四个季度推荐宣传当季最美乡村景点,供游客在计划出行前参考。

2)特色乡味:提供农家乐订购信息以及游客可购买的农产品信息,农户可将农产品进行宣传及销售。

3)特色民宿:以价格、距离、综合评价等,提供民宿或者乡村酒店供游客居住。农户可将闲置的住房资源改装,提供游客住宿使用。

4)特色民俗:展示乡村民俗活动内容及介绍,让游客了解乡村特色活动及风俗。

5)个性定制:主要提供乡村特色活动及节日的参与、预订方式以及当地村民导游服务咨询。既保持真实的民风,又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乡村节日、民俗活动、农活体验的需求。旅游者可以细细品味旅游地的历史及风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涉猎当地的风土人情与日常生活,体验到当地的人文特色、生活习俗。旅游者在深度旅游中,不仅能放松心情,还有新的观察、新的体验。

6)分享与互动:在以上5个功能中均提供分享与互动功能,游客可通过此功能,分享旅游体验,对旅游提供的各类服务进行点评及打分。同时通过与游客的互动及交流反馈,促使乡村各类服务不断提升。

考虑到乡村景点零散、游客对周边环境不熟悉等因素,APP中还应设计有辅助功能,即定位、发现、搜索3大辅助功能。

1)定位功能:游客根??需要,逐级选择所需的省市、城市、乡镇,定位到特色乡村。

2)发现功能:App中应设置有发现当前位置附近相关乡村吃、住、游、购、娱的相关旅游信息,供游客选择,扩宽旅游线路,实现游客深度旅游需求。

3)搜索功能:游客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关键词搜索旅游计划中相关的信息,并记录历史搜索信息。

旅游分享范文第3篇

2、旅游企业的败德行为会导致信息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在达成契约后方履行契约时通过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来降低工作成本的败德行为。与制造业相比,旅游供应链中的委托关系更为复杂,旅游企业同时具有委托方和方双重身份,“道德风险”的发生主要存在于旅游者与旅行社的委托关系和旅行社与旅游供应商间的委托关系中。

旅游产品的经验属性使得签订契约后旅游委托方很难对方进行严格的控制,因此方有可能不履行原先的承诺,而在运作中通过降低服务水平和质量来降低工作成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使得旅游供应链结构变得松散,缺乏稳定性。

3、旅游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会导致信息风险。旅游供应链的牛鞭效应是指旅游供应链中需求信息沿着旅游客源地下游销售商向上游销售商(或客源地组团社)直至旅游目的地的饭店、旅游景点等供应商(或经旅游目的地地接旅行社)逐级放大的现象,其结果将是供应商最终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游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偏差。旅游产品的不可贮存性和不可转移性决定了不可能有提前生产并储存的旅游服务“库存”,因此旅游供应链的牛鞭效应主要体现在订单堆积、能力利用率波动等方面。

对旅游消费者来说,他们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会决定出游时间、出游地点以及停留时间。对旅行社来说,由于他们直接和旅游者打交道,因此他们了解一年中的淡旺季。然而,对旅游服务供应商来说,他们所面临需求的不确定性则更加厉害。这种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从旅游者开始沿着旅游服务供应链向旅游服务供应企业的方向不断扩大,所产生的需求放大的牛鞭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二、信息共享对旅游供应链系统的重要作用信息共享是解决供应链上信息风险的有效策略。供应链信息共享是在特定交易过程或合作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

供应链上各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是供应链协调运行的基础。在旅游供应链上,旅行社及其供应商之间可以共享的信息包括:需求信息、订单信息、游客偏好信息、销售信息、可供选择的旅游线路信息、旅游接待设施等级、分布、能容纳最大接待游客的数量信息以及各级接待设施收费情况信息等。

信息共享对旅游供应链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信息共享可以有效实现旅游供应链的协调运行,有助于减少旅游供应链之间的冲突,降低旅游供应链运行风险;其次,由于需求信息的传递由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即旅游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接收自下游传来的需求信息,同时还接收来自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这样可以使旅游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再次,由于旅行社与旅游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可以消除信息延迟,使游客的需求信息立即传送到旅游供应链中的各个成员手中,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

三、旅游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与障碍虽然信息共享的重要作用被旅游企业所认知,但在实现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1、旅游企业间的信任问题。早在1985年,西方就有学者对企业间的信任进行研究。伯兰兹威斯克和凯乐兰克斯认为信任是一个人依赖于另一个人达到自身目的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斯科尔和欧赞认为信任是一种信仰,一方相信交易伙伴的承诺可以信赖时,就会履行自己在交易中的义务。信任具有一定的行为导向作用。企业间的信任度越高,共享信息的层级就越高。现实中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希望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完备对决策效果的影响。同时,由于担心合作伙伴滥用信息而占有额外利润,他们会有意隐藏自己的成本、产量、采购价格等信息,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因此,企业间的信息分享很难做到积极主动。

2、信息共享带来的收益分配不均问题。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所带来的额外利润在旅游供应链中可能存在分配不均的问题。从旅游供应链上企业的方位来看,信息主要来源于旅游下游企业,而信息共享对整个旅游供应链绩效改善所带来的利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旅游上游企业。因此,下游企业在信息共享上常常缺乏真正的主动性,并保有自己掌握的私有信息。同时,由于信息共享活动难以监测,企业基于“个人理性”的作用,具有采取“机会主义”的“搭便车”行为动机。

3、信息共享带来的信息泄露问题。供应链本是动态联盟的一种形式,这意味着它将随市场机遇的产生而形成,随市场机遇的消失而解体。每个参与者都有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商业机密,而且由于他们并非永久性的加入该供应链,所以过度的信息共享也就意味着危险的降临。在现实中,每一个旅行社不会只与一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每一家供应商也不会只与一家旅行社建立长期关系,因此旅行社和旅游供应商都有可能在不经意中泄漏相关信息,使竞争对手有机可乘。这样,信息共享不仅没有给企业增加收益,反而带来了经营风险。

四、旅游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途径构建旅游企业信息共享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从全局观来实现信息共享。打造成功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必须要从旅游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将自己企业的利益和合作伙伴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竞争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进而实现供应链各个节点的赢利。只有这样,才能使供应链合作各方保持持久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最终提高供应链的盈利和竞争力,使供应链保持长久稳定。

2、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后的再分配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信息共享的程度。要保证参与者参与供应链、实行信息共享所能获得的利益必须不少于不参与供应链、信息共享时的所得,同时对利益分配要相对公平,应按照供应链上的成员对总收益所做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避免平均分配带来的弊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动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3、进行信息共享时要进行信息范围界定。

为了防范信息共享给旅游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旅游供应链企业应界定好共享信息的范围,掌握好信息共享的尺度,限制信息的容量,要有安全范围意识。旅游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既是信息共享主体又是信息主体,信息的和获得都应该是有选择的。根据合作的密切程度和合作伙伴的不同角色,来决定其对信息资源的访问类型,并进行访问授权。

4、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可以有助于实现整个旅游供应链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使得旅游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稳定,运作更为协调化。各节点旅游企业要做好两个网络的建设:一是供应链合作伙伴自身的网络建设;二是各个企业之间的网络集成。

只有做到了两个企业之间信息的集成,才能做到信息的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1]王晶,李伊岚,孙海燕.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现状及展望.管理学报,2007.2.

旅游分享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影响;旅游社区;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H)08-0066-06

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影响是旅游研究持续关注的内容之一。伴生于旅游活动的消费行为和信息流动会对目的地社区居民产生微妙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会反作用于居民对旅游者和旅游活动的态度,而且还能深入影响居民对社区的情感倾向和行为表现。后者集中体现在社区社会资本的动态积累和演变过程中。本研究尝试以济南市两社区为例,对旅游活动影响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内容和机理进行解构分析,以期为优化旅游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丰富区域社会资本和创建和谐社区提供有益的对策和借鉴。

一、理论回顾

(一)社会资本与社区研究

自布迪厄(Bourdieu)、科尔曼(Coleman)和普特南(Putnam)开创性贡献之后,社会资本研究在诸多学科领域中都得到重点关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资本的内涵和功效中。作为嵌入社会的关系网络,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实际或潜在资源总和,社会资本的一般内涵包括网络参与、互惠、信任、社会规则和公共财产等。换言之,社会资本以互惠规范为内容,以信任为基础,以关系网络为载体,是主体基于特定社会位置而能够获取的包括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信任等在内的社会资源。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对社会资本主体的研究从个体逐步拓展到组织、区域和国家,并出现了包括个体网络和集体传统等在内的多种研究路径。纳皮特(Nahapiet)和戈沙(Ghoshal)在综合先前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本的三维度:结构、关系和认知。结构维度强调关系网络的非人格化一面,分析重点在网络存在性、网络密度及个体的中心度等;关系维度突出网络的人格化,指源自人际关系的资产,包括信任、规范和义务、可辨识的身份等;认知维度则是不同主体间能够共同理解和表达的资源,如语言和文化习惯等。这种划分方式在个体和集体性社会资本都具有适用性,因而被后续研究广泛采纳。

在社会资本功效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资本中的信任、规范和网络能够有效降低人际交往中的交易成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资源,从而提升其拥有者的福利和竞争力。从区域层面看,社会资本在化解冲突、提升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援助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波特斯(Portes)也指出社会资本存在的消极后果:排斥圈外人、对团体成员要求过多、对个体资源过度侵占、限制个体自由和利用规范遏制创新等。

社会学意义中的社区超越地理空间的范畴,与社会资本存在诸多交叉。在社区概念最早提出者滕尼斯(Tonnies)看来,“关系亲密、守望互助和富有人情味”是社区的应有之义。艾兹尼(Etzioni)则提出社区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是“以情感为粘合剂的社会网络”和“成员间共有的规范和认同”。保勒斯等(Bowles,et a1.)认为社区更多体现的是人际互动所处的社会空间,社区和社会资本能够相互替代。孙立平认为社会资本的创造是社区发育的真正内涵,能够促成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社区中,社会资本往往直接体现在:居民信任度、居民参与度和关系网络密切度3个方面,其中信任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社区外人员等,参与的内容包括社区组织活动和事务管理。在对社区社会资本深层次的解构中,学者们认为社区社会资本一般内涵包括社区关系、社区规范、社区归属感、社区志愿服务和社区信任。其中,社区关系主要表现为邻里关系和社区自组织程度,社区归属感则是个体对特定社区的情感投入和依恋,社区志愿服务则围绕社区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展开。

在社会资本理论建构的基础上,学者们开始大量尝试对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在针对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中,目前较为成熟的量表:一是,纳拉扬(Narayan)和卡西迪(Cassidy)开发的包括群体特性、普遍化规范、归属感、邻里联系和信任等7维度24测项的量表,该量表的科学性在于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社区研究中得以验证。不过其中部分测项的内容与国内社区生活情境并不匹配,也没有文献表明该量表测项都适合中国文化情境。二是,由桂勇和黄桂荣等源自上海城市社区的设计,包括地方性社会网络、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志愿主义、社区信任等7维度29测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通过验证,该量表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社区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推广。

(二)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影响

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影响是旅游研究持续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尽管先前研究中有关影响的内容都包括经济、文化和环境等,但影响的方向和效果却因目的地亚文化和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的异质性而有所不同。从目的地居民个体层面看,由于客观影响和个体主观认知的交互作用,旅游对目的地社区居民心理影响呈现明显的“双刃剑”效应。例如旅游经济活动能够增加目的地参与者的绝对收入,但个体经营意识和能力的差异却能够加剧彼此间的收入落差,从而使彼此间产生失衡和紧张感,这在国内部分旅游目的地中已有体现。再如,旅游环境影响一方面会促成居民珍视自身的居住生活空间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价值,但旅游对环境不可避免的破坏却会引发居民对本社区的陌生感,从而降低社区意识。

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旅游业对社区“不仅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而且也会弄脏自己的巢”。帕姆等(Pam,et a1.)对澳大利亚的Djabugay社区的研究表明,旅游业既给当地在就业、文化和福利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也产生了诸如社区互动减少、文化变质和资源环境透支等消极影响。琳达(Linda)对阿拉斯加3个社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国内学者对旅游影响社区的探索也证实了旅游影响的双向性,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社区居民对旅游活动的认知以及由此引发的社区参与问题,并没有深入考察这种影响对居民社区意识和社区社会资本的冲击,同时在分析方法上也是以“质”的分析为主,缺乏定量研究。

此外,国内学者对旅游影响的深层次研究多集中在农村社区中,对城市社区涉猎较少。一方面,城市社区多以地缘为基础,亲缘关系淡薄,社会资本的形成基础有着特殊性;另一方面,与农村社区相比,城市社区的开放性和复杂度更高,因此旅游影响的传递方式和路径也更为复杂,这都会影响社区社会资本的积累和表现机制。

二、研究对象和问卷设计

(一)研究区域描述

本研究拟以济南市芙蓉街社区和曲水亭街社区为例进行。作为老城区的核心板块,这两个毗邻社区以其“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自然特色及其派生出来的泉边生活成为人们体验泉城韵味和人文济南的上佳去处。随着城市旅游活动的深入发展,芙蓉街社区和曲水亭街社区逐步成为济南旅游最具活力的区域。根据《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两社区空间区位为东起县西巷,西至省府前街,南接泉城路,北抵大明湖,面积约为2,6平方千米。据2009年统计数据,芙蓉街社区有2456户3570人,曲水亭社区有2571户5940人。在前期的调研中笔者发现,由于地处老城区和旅游活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两社区既是济南市区的“文化高地”,但同时也是“经济洼地”,居民居住质量明显低于周边地区;社区居民构成包括原住户、租住户(租住但不在此地经商)和外来经商户;社区居民空巢化突出,存在硬件资源闲置现象;原住居民对旅游活动有着较高的认知度,但是参与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小成本经营中。

(二)问卷设计

如前所述,尽管学者们对社会资本内涵的认知逐步向信任、规范和网络等收敛,但对社区社会资本的测量在“大同”之下仍有“小异”。本研究对社会资本测量问卷的设计,首先以纳拉扬等和桂勇等的问卷为基准,整合归纳先前研究共有的维度和测项;再结合前期的访谈和小规模的测试对问卷进行充实和修正,最终形成24个测项。考虑到不同区域感知旅游影响的差异性,对感知旅游活动的影响测量则整合了罗秋菊和王丽华的研究,利用小规模调查回收的数据加以删减和优化,共形成18个测项。在人口统计变量的问项中,除了性别和居住时间之外,笔者还征询了调查对象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度以及居住类型(原住户、租住户或经商户)。

(三)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正式问卷调查于2010年9~10月展开。在问卷发放过程中,将两社区居民按居住位置划分为6个单元,每单元发放问卷40份,在居委会的协助下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06份,其中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为74.2%。

在全部有效样本中,男女分别占47.4%和52.6%,居住时间在5年以下、5年以上一10年、10年以上~15年和15年以上分别占14.3%、23.5%、25.6%和36.6%,原住户、租住户(不包括租地经商者)和外来经商户比例分别为57.5%、13.4%和29.1%,不参与和参与经营比例为47.7%和52.3%。

三、数据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使用SPSSl3.0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社区社会资本和感知旅游影响问卷的KMO值分别为0.806和0.822,且都通过了Bartlett’s球形检验,这表明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笔者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并以特征根大于1为标准来截取数据。结果显示,在社区社会资本中,共有5个因子的特征根大于1,这些因子的累计方差解释比例达到70.12%,各因子名称、代码、方差解释比例及代表测项见表1。感知旅游影响共析出6个因子,积累方差贡献率为72.58%,各因子名称、代码、方差解释比例及代表测项见表2。随后,以各测项的负载为权重,计算了各个因子的得分作为后续分析变量。

(二)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研究通过计算Cronbaeh’sα系数衡量测度模型的信度。结果发现,各个因子的信度系数均大于临界值0.7,表明本研究量表的信度较高。本研究所使用问卷项目是通过整理以往文献形成的,并通过小规模调查进行了微调,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构造效度主要通过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体现。使用LISREL8.54软件分别对各变量进行了确认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所有计量指标在各自计量的变量上的因子负载都高度显著,各变量的AVE值(平均提炼方差)不仅大于0.5,而且各变量AVE的平方根还都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这表明本研究的计量尺度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和判别效度。

(三)不同人口统计变量分析

在人口统计变量中,笔者重点考察由旅游活动而引起的差异,即居住类型和参与经营不同造成的社会资本的差异,其中,参与经营差异针对原住户进行。首先,对样本分别按照居住类型和参与经营进行分类,计算各子样本在社会资本各维度上的平均分,并利用方差分析考察其中的差异性。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表1可知,不同居住类型在社会资本各个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均值显示租住户明显低于原住户和经商户,其中的原因可能在于租住户暂时性居住在社区中,同时需要为生计忙碌,缺乏融入社区的意识和资源。随后,针对原住户和经商户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社区关系网络、社区规范、社区信任和归属感4个维度的差异通过显著性检验,经商户均低于原住户。这说明经商户在社区中的活动“圈子”偏小,仅是以经营的方式参与社区,对社区持有的是“客人”而非“主人”心态。原住户参与经营与否在社区规范维度上出现差异,参与经营的原住户较低,但在其他维度上并无显著差异。推测其中的原因在于社区规范中包含弹性规范,部分原住户的经营存在负的外部性,会对弹性规范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大部分原住户参与仍以小成本经营为主,因此在其他维度上尚无显著差异。

(四)典型相关分析

本文使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解读旅游与社区资本之间的关系。与多元回归分析相比,典型相关允许多个预测因子和标准变量,因而在描述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时更具优势。由于“感知旅游影响”和“社区社会资本”都是多维变量,变量内部也存在相关关系,因而本研究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将要素整合到相应组内进行考虑。

以感知旅游影响6维度得分(分别为Y1~Y6)为典型变量V,社区社会资本5维度为为典型变量w(x1~x5),将x变量集合与Y变量集合进行典型相关分析。x变量集合与Y变量集合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得出5对典型变量,前两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差异通过了检验(P值

表5显示的冗余指数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在各典型变量标准化典型相关系数中,以绝对值是否大于0.4作为标准,发现塑造形象、开阔视野和便利生活与感知旅游影响的第一典型变量V1高度相关;增加社会成本和冲击社会传统与第二典型变量V2高度相关。社区关系网络、社区规范和社区信任与反映社区社会资本的第一典型变量w1高度相关;社区规范、社区归属和志愿精神与第二典型变量w2高度相关。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居民感知旅游对提升塑造形象、开阔视野和 便利生活的影响越强烈,对社区关系网络、社区规范和社区信任积极影响就越显著;社区居民感知旅游对增加社会成本和冲击社会传统越强烈,对社区规范的认知、社区归属感和志愿精神就越低。

四、结论和讨论

本研究以济南市芙蓉街社区和曲水亭街社区为对象,探究旅游活动在目的地社区社会资本层面上的投射。结果表明:(1)研究对象社区居民对旅游活动的感知能够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典型相关分析说明,这种影响有着显著的路径。其中,对旅游的积极感知能够丰富社区关系网络,提升社区规范和信任感,而对旅游增加社会成本和冲击传统的认知则会降低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付出精神以及社区规范。(2)旅游活动丰富了社区组成和生活内容,但不同群体在社区社会资本上的表现差异明显,租住户和经商户显著低于原住户,三者与社区的关系出现了“差序格局”,换言之,旅游活动对研究对象社区整体社会资本产生了割裂效应,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合度仍需提升。(3)原住户参与经营与否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在社区规范维度上出现差异,这说明一方面,通过不同居住类型和旅游参与度是旅游活动对研究对象社区社会资本影响的主要渠道之一;另一方面,参与经营的居民对社区规范的认知出现了变化,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现象。

旅游活动对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是双向的,既能拓展社区居民的关系空间,也能降低人们对社区的付出意识。但针对对象社区的研究表明,旅游增加居民收入与社区社会资本之间的直接关系并不显著,推测原因在于居民中的社区卷入和经济卷入群体并不重合:原住民对社区卷入程度高,但参与旅游经营程度偏低,经商户则相反。分析结果还表明,居民对旅游的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对社区规范的影响都具有显著性,因此社区规范可作为用以衡量居民社区意识和社区社会资本变动的关键评估指标,及时有效识别旅游活动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

城市社区旅游和社区社会资本建设是持续的系统工程。在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活动会对原有相对封闭和同质的社会空间进行持续不断的冲击,但这种冲击对居民并不完全意味着福祉。社区居民尤其是原住民由于组织力薄弱,其呼声和反应往往被不恰当的忽视;社区管理者对来自旅游的负面冲击也缺乏足够的预警和应对措施。居民既是社区社会资本的载体,也是旅游发展利弊的主要承受者。因此,应从留居民化、社区发展参与和社区增权整体出发培育社会资本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在城市社区旅游发展过程中,留居民化是前提,社区参与是基本内容,增权则是有效保障。留居民化是旅游惠及城市社区和构建和谐目的地的基本条件,也是充实社区社会网络和资本的基础,通过强化居民的主体意识和与社区的一体感能够放大旅游对社区的积极效应。社区参与和强化居民社区意识之间相辅相成,居民对社区规范的认知以及社区情感的积累既体现在社区参与行为中,也能够强化其社区参与意识。在社区参与中既需要拓宽居民参与旅游的渠道,也需要通过社区治理平台的完善保障居民对社区发展的决策参与,社区增权则应围绕经济、社会、心理、信息和教育等环节综合进行,提升居民积累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和能力。对研究对象社区而言,让更多社区成员参与分享的经济赋权、旨在增强社区内部均衡的社会赋权和鼓励决策参与的政治赋权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社区增权价值必须通过居民受权体现,即居民主动接受或谋求合理的权力,否则增权资源将无法发挥效用。此外,城市旅游社区社会资本建设还应完善对社区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在增强环境吸引力的同时强化居民的地方依附感。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社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构建适宜的管理模式和积极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并抵制旅游活动对社区的消极影响。

与树根型原住户相比,租住户和经商户针对社区的情感和行为更多是由经济利益驱动,草根特点突出。尤其经商户受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重大,与所研究社区的网络关系嵌入和情感归属均偏低,这种情形下极易出现对环境的破坏和短期经营等具有负外部效应的行为。前期调查中部分居民已有提及。因此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居民和业户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拓宽经商户融入社区的渠道;同时强化对业户短期经营行为的监控,避免出现非“社区友好”的行为。

旅游分享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传统模式;发展建议;转型模式1乡村旅游简介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一项新事物,但它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乡村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乡村旅游,即旅游者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以乡村的空间环境包括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为依托,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出的新兴旅游方式。广义的乡村旅游,还包括农村居民的外出旅游。本文探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乡村旅游。

如今,我国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一个良好发展的新态势。乡村旅游的发展将促进我国的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涉及到的国计民生问题的解决,发展乡村旅游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我国“十一五”期间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过去的五年是一个辉煌的五年,我国乡村旅游事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为农民增收,农村民生状况的改善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1“十一五”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

①“农家乐”模式。“农家乐”模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旅游方式。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而且农家乐周围一般都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可以舒缓现代人的精神。在汶川灾后重建中,这一模式得到了成功的运用。离重灾区映秀只有十公里的三江乡,“农家乐”的数目已发展到300多户,每年可创造上千万的收入,还会吸纳上千人就业,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的灾后重建和经济发展。

②民族风情模式。民族风情模式是少数民族以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情为依托,通过改善各项设施,引导少数民族的村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不仅为少数民族农村的农民带来了收入,同时也将当地的民族文化向世人展示了出来。2006年,湖北恩施市政府着力开发枫香坡的侗族文化特色,展示侗族风情,如今当地的农民收入年年递增,也更好的向外界展示了侗族文化。

③度假村模式。度假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建成的,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的场所,度假村内通常设有多项设施以应付客人的需要,如餐饮、住宿、体育活动、娱乐、购物等。在目前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团体和会议客人会在度假村的客源中占很大比例。

④休闲农庄模式。休闲农庄模式是以乡村农庄为主体,依托于乡村田园风景,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服务。休闲农庄给游客们提供了一种大自然的绿色享受,游客可以在那欣赏山村田园风景,还可在农庄内唱歌、跳舞或者打牌等一系列娱乐活动,可以使游客放松心情,领悟到田园风光之美。

⑤农园模式。农园模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放一些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采摘、欣赏;另一方面是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促进城市人对乡村农业的了解。以上五种模式是我国“十一五”建设期间,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过去五年乡村旅游的发展给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未来,乡村旅游还会继续大力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2“十一五”建设期间乡村旅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

建议

在过去五年,乡村旅游发展的传统模式虽取得了较大成功,但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过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继续走向成功。经调查,传统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①管理混乱,缺乏经营理念。过去五年,我国乡村旅游在经营管理与开发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第一,经营者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比较短缺,对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不够;

第二,许多乡村旅游景点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依然将饭菜质量、味道、价格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手段,没有将一些重要的吸引游客的因素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第三,经营者的宣传意识不强,忽视了广告效应,促销手段不多;

第四,许多乡村旅游景点缺乏互相合作的意识,各自为政,效益不高;

第五,存在重复开发和低层次开发,一些乡村旅游景点过于依赖农业资源,甚至浪费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吸引力不够。要使乡村旅游更有吸引力,乡村旅游经营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并规范管理体系。政府可组织力量,对经营者进行职业道德、民俗文化、旅游接待、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及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他们在乡村旅游中的技能。政府要能够为大学生投入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创造出优惠条件,在旅游教育培训上也要下工夫。

各级政府要坚持特色发展,避免重复开发、避免乡村建设与城市化建设趋同。在经营方面,针对不同的游客,做到开发差异化产品并打出旅游品牌。建立自己的乡村旅游网,公布旅游信息,扩大宣传范围。各个乡村旅游景点可建立联络机制,在合作中形成有序的竞争。坚持创新经营的理念,一些新的服务、新的景观都可以加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国外在乡村旅游方面的一些案例,我们可从网上、外出考察予以了解,并将成功经验整合后运用到我国乡村旅游事业上。

②环境的破坏性较大。乡村旅游要依托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随着游客的涌入,将会对旅游地的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一旦保护措施不完善,当地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将遭到破坏。在过去的五年中,一些旅游景点因环境遭到破坏而收到到较大打击,例如桂林山水,由于游客的增多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不完善,其生态环境已出现恶化迹象。同时,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也会破坏当地的环境。乡村旅游发展要提高生态文化水平,保持乡土气息、保持乡村的碧水蓝天。对于游客的涌入,各个景区一方面要从自身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一些温馨的提示,使游客也能够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在景点的建设中,可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绿色生态资源的保护。

③存在安全问题。一些乡村旅游景点地处偏僻的农村,交通较为不便,医疗卫生较差,抢险措施不到位,游客的人身安全一时得不到良好的保障。同时,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一些农用设施的消毒不彻底、农药残留物较多,都会影响到游客的人身安全,这也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要搞好道路建设。在道路建设中,一方面保证通行方便,杜绝乱砍乱伐;一方面要避免出现城市化道路。在饮食卫生方面,各个景点要做好食品及餐具的消毒工作;在农园种植采摘方面,各个景点事先要告知游客农药的危害,并为他们提供一些防护措施。

2我国“十二五”期间乡村旅游发展前景

总结过去五年的经验,为了我国的乡村旅游事业更好的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需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