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任务型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范文第1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步骤与教学技巧

教学步骤

前期任务(pre-task)—引出话题和任务

任务环(task circle)

a.任务(task)—执行任务

b.计划(plannmg)—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

c.汇报(reporting)—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

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

a.分析(analysis)—分析任务执行情况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语言点

前期任务主要有三项活动:首先,提供并介绍任务的意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次,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如:课文。语言材料中应有新的语言知识出现,以便引起学生对某些语言形式的注意;最后,通过分析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注意某些语言形式等活动,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

任务环分为三个阶段:(1)执行任务;(2)计划如何汇报完成任务情况;(3)汇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执行任务本身就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和提高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准确性、得体性的机会。在计划阶段,学生根据任务执行的情况,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为汇报展示做好准备,而教师只充当语言上的帮手。最后的汇报展示阶段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还可证明前期活动是否有效。

在对学生的汇报展示进行了分析后应专门设计一定程度的活动强调一些语言点,还可组织专门的练习,但要注意的是强调语言知识应在任务完成后,要针对学生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和交际目的,而不应机械地按教学大纲的规定按部就班地去做。

二、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

(1)分析教学内容,在把握教学的知识性目的的同时,应明确教学内容的运用性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许多教材并没有为教师指出教学内容的运用性的目的,而大多数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运用性目的也缺乏必要的分析。

(2)从教材提供的任务建议中的选择适合的任务,并设计出具体的运用任务。若教材中没有提供任务建议,则可以从其他资料中选择合适的任务。

(3)检查任务是否符合真实任务的基本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者(教师和学生)等因素对任务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使之更符合教学要求。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 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 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兴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三、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后的思考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英语学习和习得的过程一方面是学生通过任务不断地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的将所学过的知识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而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的无数次交替而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而任务型教学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有效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极少有机会使用目标语进行交际的教学现状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

1、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产生成功的喜悦,把培养成功感作为英语教学的目标。

英语是一门运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而教师在设定任务目标和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很好地参与任务,教师应重视课前准备环节---提前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从中感受到成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差异,编制小组,加强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交流。教师在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评价时应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以激励评价为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英语知识的整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是课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调整教学内容。我们知道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结构不良,是因为相关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联系或某种联系建立得不够完善。没有联系的知识不能被激活,而联系减弱的知识不易被激活。这些知识就属于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3、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学生只有对自己现状、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差异无处不在,如何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永恒话题。在任务型教学中,何为共性,又何为个性呢?我们认为任务是共性(任务是由单词、词组、句型构成的),也是个性(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学习英语的障碍,并在教学中发挥其个性特长,克服学习中的障碍。

5、教学过程中设计阶梯式验收,把任务分成基础、一般、提高三种任务,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完成地任务,而不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我们的英语课堂经常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困难生跟不上。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及阶段验收要体现差异,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使我们的任务具有阶梯性,从而真正实现课标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任务型教学范文第2篇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究

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法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教师的关注,早期多用于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视过程与互动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众多学者和教师尝试在非语言教学领域使用任务教学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的理念。任务型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对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感知、体验、实践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任务与任务设计

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关键。Skehan(1998)提出,任务有5个基本特征:(1)任务是一种活动,意义是最重要的;(2)有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3)任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4)任务的完成是首要的;(5)对任务的评价以任务最后的完成情况为依据。

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任务,把教学的重心从形式转移到意义上,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笔者认为,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为了设计出合理和恰当的任务,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任务的设计应目标明确

设计目标明确的任务是任务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设计的任务要涵盖某一阶段教学目标所涉及的知识。教师要在学目标的框架内把总目标细化为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容易掌握的小任务,使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实现总的学习目标。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使学生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其进一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任务的设计应难易适中

首先,教师要深刻地理解学科特点和分析课程教材,选取教材中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能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难易适中的内容作为任务。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使所设计的任务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在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前提下,选取开放性的任务,以符合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现任务的能力,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和努力可以顺利地完成任务。

3任务的设计应有利于师生互动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重视师生互动、真实情境与任务完成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互动模式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互动等。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任务的意义;应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任务;要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做出适时与恰当的评价,并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学生是处在发展中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教师通过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反馈以及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目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树立自主探究、分工合作的学习意识。对学生之间及其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参与,但最好不要去控制整个互动过程和内容。

4任务的设计应依托一定的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认为教学应置于一定的情境中。Brown等人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情景认知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是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之中时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见,创设有利于任务呈现和实施的教学情境是任务顺利实施的良好开端。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鲁子问等人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实施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学科特点。因此,他们在Ellis(2003)三阶段(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实施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呈现任务准备~任务完成一任务反省”实施模式。任务呈现,即创设情境和理解任务要求的阶段,是一种激活和导入的活动。任务准备,即发现差距、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材料准备的阶段。任务完成,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以达成任务成果。任务反省,是提供机会让学生重新审视任务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应进行任务反思和巩固练习,教师应对学生使用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纠正、调整和评价。

在生物化学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学科特点,尝试使用了“创设情境,任务呈现一教师指导,任务准备一分工互动,任务完成一成果展示,任务反省与评价”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制作”、“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探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等多个任务。本文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为例,总结了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任务呈现

将任务融于情境之中,不知不觉地将任务呈现出来,是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生物化学过程,是生物化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因此,笔者通过对光合作用相关过程及其意义的介绍,提出“寻求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这一任务,并明确此任务的知识目标是能描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作用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且能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是通过小组的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养成乐于合作、勤于动手的习惯等。

(二)教师指导,任务准备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将学习当成是任务的学习观,让学生明白要完成的任务是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应告知学生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光合作用的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反应过程及意义等,从而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操作;应要求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来学习,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与完成任务有关的知识信息和学习材料。

(三)分工互动,任务完成

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在做中学”、以用促学的教学思想。任务的执行应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理念。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一般不超过6人,本例为4人)。组内成员可以分别执行不同的具体任务;然后通过讨论、分析、交流,对获取的不同资料、观点进行修正;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小组对问题的理解与结论。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在本例中,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这个总任务,笔者将总任务分解为几个具体的任务,包括“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整理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等。学生通过查阅参考书、上网搜寻、向农户请教、实地考察农业生产过程等途径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出一个大体的思路,而不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这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造了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四)展示成果,任务反省与评价

评价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只要学生能积极参与、努力探究,就予以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对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的积极思维给予及时评价。这对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也会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探究欲,从而有利于任务目标更好、更快地完成。

由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具有特殊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不能用试卷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唯一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意志品质等也应作为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评价内容。

在本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成果是学生能结合实际总结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和途径”,能正确地描述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以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尽可能多地说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各小组的讨论、补充、记录,学生总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CO2、水分、矿质元素、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等;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除了考虑上述因素外,还要考虑土壤、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病虫害、植物激素等因素。因此,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而较为客观地评价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任务型教学法应用效果的分析

笔者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为:(1)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更为开放的课堂,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真实任务,且学习的内容有所扩展,形成了通过多种途径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信心得到了提高和增强;(2)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倡导“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把知识记得更牢固、运用得更灵活,而不是机械地记忆或无意义地练习;(3)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师生、生生互动更充分,学习环境更轻松,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的变革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是,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1)任务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使课堂管理和对学生的评价难度加大;(2)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自觉性和自控性有待改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完全适应任务型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改革尝试,任务型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角色,成为任务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中介者和评价者。学生则要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教学过程也要从教师“满堂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从而使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课堂教学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的转变,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任务型教学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英语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因此,笔者从设计原则,基本步骤,基本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倡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语言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语言不是能够学会或教会的,而是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自动习得的。如果语言学习活动只停留在对语言的教与学的层面,而没有参与到实际运用该语言的活动中去,一个人要想掌握甚至精通这一门语言特别是外语,那是很难想象的。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与实际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课堂内外反复大量真实的交际与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好一门外语。这就是语言习得的最基本规律。

近些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英语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以及实施建议。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

一、“任务型教学”概念的提出

第一位将“任务型”的语言教学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中的是普拉布(Prabhu)教授。他在1979年,在印度中南部的班加罗尔(Bangalore)开始了把当时看来很激进的理论假设付诸于实践的大胆教学试验。他认为:当学生注重于任务而不是他们所用的语言时,他们会学习得更有效(Students may learn more effectively when their minds are focused on the task, rather than on the language they are using)。[2]因此普拉布(Prabhu)被认定为任务型学习活动创始人。

目前比较成熟的解释为: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3]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那么,任务型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呢?

1.任务型教学设计的原则。

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Pre-task(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

While-task(设计了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Post-task(各小组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

Check(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

homework(根据课堂任务内容,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做相关项目)

二、任务型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及应用

1.教师启动——任务进行的前提。

在这种模式结构中,学生学习任务的进行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没有教师的启动,学生必将无从下手,也就谈不上任务的开始与完成了。教师在新的任务进行前,应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介绍新的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任务的进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扫清学生任务进行的障碍。这是任务开始的阶段,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或动力的阶段,是任务进行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渴望。

2、学生自学——任务进行的基础。

新课伊始,教师就应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水平,制定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型任务链(THE TASK—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然后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及其所需准备,明确任务后,学生自学(可课前或课后),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学习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任务进行打好基础。

3、讨论交流——任务进行的关键。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受新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开始进行任务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一般以小组形式开展。小组一般由优等生、中等生及差生程度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保持同组同质的程度。在课堂中,各小组成员就自学情况向其他人汇报,提出自学碰到的问题,小组长记录后向全班提出。最后,各组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交流任务准备情况。但教师也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巡视、参与,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困难设法引导。

4、汇报总结——任务进行的主体。

在解决基本问题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总结,一般仍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根据自学阶段教师设定的阶梯型任务链,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小到大,从分散到综合,逐一汇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

5、巩固评定——任务进行的循环。

在汇报总结后,教师要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任务完成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及时地设计好适量、多层次、灵活多样的练习题。习题的完成也可作为一种任务进行,可在学生自练完成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同时教师可讲解关键点、重要点。这样,任务进行有了良性循环,从另一个角度巩固了任务进行的效果。

三、结束语

语言学习,尤其是一门外国语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熟练、逐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由感知、模仿到自主学习,再到熟练地运用的过程。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因此,笔者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任务型教学范文第4篇

任务型教学特点是什么?

What are tasks?

* 意义的表达是第一位的(Meaning is primary.)

* 需要解决交际中的问题

(There are som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o solve.)

* 与实际生活的活动相似

(There is some sort of relationship to comparable real-world activities.)

* 最受关注的是完成任务

(Task completion has some priority.)

* 任务的评价取决于结果

(The assess ment of the task is in terms of outcome)

任务型教学有大家共认的一些特点:第一,所谓任务首先关心的不是语言的形式,关心的是语言的意义,也就是所表达的意义、意思。第二,在一般生活中会做些什么事情,任务型教学就会模拟这些生活中的真实情景。第三,关注的是能把任务完成。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语言上有错误,不大关注语言内容的变化。也就是说,学生说出一句话来,内容能不能表达正确,能不能表达出想要表达的东西,能不能表达出来想要了解的情况,这是我们最关心的。第四,这个任务做的好坏是要看它有没有outcome,有没有一个结果,也就是说是否做成了一件事情。这几条表达的意思就是任务型教学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是要有意义,是要有目的,是要做成一件事情,是为了做成一件事情而进行活动,而不仅仅是机械进行语言操练,这是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理念。

什么不是任务呢?

What are not tasks?

* 不让学习者只是鹦鹉学舌

(do not give other people's meaning to regurgitate)

* 不是为了显示语言技能

(are not concerned with language display)

* 不是墨守成规与人雷同的

(are not conformity-oriented)

* 不是为了做机械性的操练

(are not practice-oriented)

* 不是为了学习某些句型结构硬把语言排列到材料之中

(do not embed language into materials so that specific structures can be focused upon)

任务不是鹦鹉学舌,不是重复别人所说的话,不是为了显示语言技能。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叫上来两个学生,要求他们把课本上的对话做一遍。对话内容是你每天早上做些什么。然后学生就开始背书上的对话:

A: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B: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6∶30.

A:When do you play sports?

B:I usually play sports at 3∶30.

本来要学生上来给全班同学表演一下对话,事实上学生只是把课本上的对话复述了一遍。这实际上只是显示了语言技能,并不是真正的交流。因为,学生互相都知道对方将问什么,也知道自己该回答什么。任务型活动中不要求所有的人都是一致的,都做成一样的。比如上面的对话,对话中学生就可能说出不同的晨练和做运动的时间。任务型活动中一定要离开文本,而去灵活地运用所学习和掌握的语言。这种灵活不是学生什么也没学会时就做,而是要让学生有了语言技能准备,学会了句型表达,然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自己的选择进行对话,而不是大家都说同样的话,都说同样的句子。

任务型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Three Principal Phases

* Pre-task phase

* During-task phase

* Post-task phase

任务前一般做些什么事情呢?

Pre-task phase

* On general cognitive demands of the task

对任务要求的总体感知

* An emphasis on linguistic factors

关注语言因素

* Supporting learners in performing a task similar as the task they will perform in the During task phase of the lesson

让学生做一些在后备完成任务时需要的准备工作

学生要对任务要求要有整体感知,要知道今天要做什么事,要学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经过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去关注,才能有awareness,有意识地关注。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听录音。”接着打开录音机开始放音。学生这时就不知道听录音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该去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是听这是英国英语还是美国英语,是听男声还是女声,是听有凡个人说话,是在什么场景中发生的,都不清楚。而任务型教学就是要在这一阶段明确听的目的,到底要做什么。任务前就是要学生都知道今天我们想要做什么事情,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做一些与后面内容相关的一些事情。有人把它叫作enably task,就是让学生对将要做的事情有一点感性的认识,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任务前阶段中非任务准备活动

通过大脑风暴组建思维图

Pre-task phase

Non-task preparation activities

- brain storming 大脑风暴

- mind map 思维图

Addressing linguistic demands of attach

- predicting (i.e.asking learners to brainstorming a list of words related to the task title or topic)

Brain storming阶段意在激活、启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知识。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首先会问学生早上会做什么。学生就会想我早上可能会吃早饭,做早操,上学等。然后问上午和下午会做什么。学生就会想我上午和下午会做什么。那晚上会做什么呢?学生就可能会说watch TV,read books,have dinner等。学生在做这些活动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给激活了,学生据这些活动联想可能要做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再教给学生一些词汇和短语,如have breakfast,take a nap,do morning exercises,play sports,have dinner,就为后继活动做了铺垫。从这里可以看出,任务型教学不是不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而是将语言知识放入了活动中。学生就可能掌握后继活动中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在brain storming阶段,教师让学生都思考一天将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基本的语言教学,这种语言的积累就是任务型教学任务前活动的目的。

然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思维图。现代研究人类思维、记忆的成果表明,人们在学习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时,不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记忆,而是把它们同自己已经知道的一些事情联系起来。比如,上高一第一单元friendship时,问学生遇到这个词时你们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词汇?学生们就可能联想到忠诚、诚实、互相帮助、幽默等内容。这就是构建学生思维图的一个活动,把和这个词有关的词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图。当学生有了这个图的时候,进行后继活动才能有话可说,才能进行思维。在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阶段都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可以建立起这种association,这样学生才能有意识去学,关注今天所谈的话题,才能有话可说。但是,如果一上课教师就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谈友谊,学生可能就不知道谈论什么。因此,激活很重要。

比如,在小学教材中有关于transportation的内容。看到这个题目,学生就可能想自己家里人、朋友都采用什么方式去上班,可能会想到有的骑自行车,有的做公交车,有的坐地铁,有的走路,这些在客观上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总而言之,这个阶段是非任务阶段,但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这个时候要处理一些语言知识,为后继活动打下基础。比如在上边关于一天做什么的问答中就包含有所要学习的句型,给了学生一个模式,一个model,学生就可观察这个model并模仿进行机械操练。这时,学生了解了内容,而且所提供的几个句子相对比较简单,学生是可以做得出的。

任务前活动的作用

Pre-task phase

* Providing a model 提供一个示范

* Asking students to observe a model of how to perform the task 让学生观察完成任务的模式

* Performing a similar task 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

Simply observing others perform a task can help reduce the cognitive load on the learners. Skehan

这个阶段就是观察别人做这些事情,也可能看教师和学生做的这个练习model。比如,教师在早上经常问学生when did you got up every morning?学生可能回答I got up at seven o'clock.当教师问第二个学生的时候,这个学生就可能回答I got up at six thirty.学生在观察教师和同学进行这一问答的时候就要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何回答。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让学生写下来自己的回答。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Pairwork,互相交换所写的内容并进行问答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逐渐熟悉了所要学习的句型、结构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了。

关注语言知识块

Multi-word units,chunks of language,lexical chunks

* Collocation 习惯搭配

* Phrasal verbs 常用短语

* Sentence frames 句子结构

* Social formula 社交套话

* Discourse maker 语段连接词

如前所述,单词记忆可以组织一串一串地进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叫chunks of language,就是成块成块地,成段成段地去教学。小学阶段有很多的chunks,学生可以有节奏地记忆语言。在这种整体记忆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整体地去表达,而不是单个地去表达了。一位教师曾经给我说,他观看了一节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是几个动物单词。授课教师就用汉语配合来教学这几个单词。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就给学生示范读:小猫小猫是cat,小狗小狗是dog。学生就跟着念。当别人问某个学生小猫怎么说时,他就“小猫小猫是cat”这样来回答。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学习略显死板,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整体记忆的可能性。我在教我女儿学英语的时候指着图画给她说这是一条蛇,那是一本书…… 然后我再指着图问她的时候她就说“条蛇,本书……”,尽管教她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去这么教。这些都说明整体记忆活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一些记忆单词的卡片,就是将词汇放到一定的语境中整体记忆,这就给我们颇多启示,只不过是所配的汉语翻译需要进行精加工。有时候,教师让学生去说,可学生说不出来,不知道该说什么。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时有发生。这时,教师们往往认为学生太差。其实是教师们没有能引导学生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当前所学的东西挂起钩来,没有建立起association。

任务前活动的三个目的

Pre-task Phase

* Three purposes

任务型教学范文第5篇

一、角色的转变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由原来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助学者、创造者”,使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1. 组织者。成功的课堂在于高效的组织。在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使他们明白要完成何种任务以及如何完成任务。

2. 助学者。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而教学本质上是对话,交流,合作等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学习是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理解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学习者,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使自身潜能、创造力等得以发挥,情意得以陶冶,个性得到发展。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交际能力、增加文化积累,同时保持自信的学习态度。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该呈现问题让学生解决,应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3. 创造者。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程调适和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没有直接的联系,这时教师就要对源自生活的任务加以设计、改进,使其成为可以在课堂上展开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并有可能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任务,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二、任务的呈现

任务呈现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呈现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任务完成的质量。

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应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设计,前后相连,环环相扣,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好”,利用新异的刺激物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新颖独特、别出心裁的任务设计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考虑下列若干呈现方式:

第一是模拟表演法。即把文章出现的情境设置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主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更好地提高英语听说的技能。学生通过活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主动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如高中英语第五册U4 Making the news就采用此法。学生甲扮演 Zhou Yang ,学生乙扮演Hu Xin。通过表演,学生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第二是实例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历史事实,特别是热点问题或众所周知的,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讲授Olympics 这一单元时,导入部分可播放经典奥运会歌曲,接着再讲一些与奥运会有关的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三是图表法。图表法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如高中英语第一册Ann’s best friend一文中,可以按时间顺序列出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