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范文第1篇

一、全面复习,不忘热点

第一轮复习为全面复习阶段,指导思想是“既要全面系统地梳理知识,不留空白和死角,又要适当突出重点”。

按《考试说明》对知识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全面系统地复习,切实抓好“三基”的学习,形成知识网络,以求融会贯通。同时,在复习过程中,不忘热点,如形成中学数学的主干知识就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及图像,方程和不等式(含参数的讨论),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立体几何线线关系中的夹角、线面关系中的平行与垂直、面面关系中的二面角,平面解析几何中的轨迹问题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

1、建立各章节知识结构图表

自己通过回忆的方式,将每一章的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推理与整理,力争概念清楚、公式清晰,确保基础知识根基扎实。

2、经常回顾各个知识点

在完整的结构图表的基础上,针对每个知识点回忆并总结考查的基本方法与基本题型,对自己无法回顾或者回顾得不是很顺利的部分,通过翻看以前的试卷、笔记或者参考资料进行整理。

3、整理综合题

对每一章的综合题进行归类与整理,可通过回忆的方式或者查看以前的试卷、参考资料的方式进行整理。

4、整理新题型和常失误的题

对自己没见过的题型或常失误的题进行整理,常常翻看和总结。

二、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没有基础就谈不上能力,复习时要真正回到重视基础的轨道上来。这里的基础不是指针对考试机械重复的训练,而是指要搞清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对知识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回顾,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复习时,应注意用好课本。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一个考生,如果连教材都不能读懂、理解、吃透,却去为应试而投身题海,那么势必会陷入主次颠倒、舍本求末的误区。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的领悟和把握程度以及考生真正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因此,重新梳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及各类习题,就显得很重要。实际上,有的高考题就是由课本上的习题经过演变、拓展而来的,即使是综合题,也是基础知识的加工、组合和发展。只有使用好课本,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思维能力的提高才有所依托。因此,应树立课本优先的意识。

1、重视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

扎实的基础体现在对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的透彻理解上,体现在对数学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准确表达与运用上,体现在对性质和习题的灵活变通上。唯有扎实的基础,才会有知识网络的建立和融合,数学思想方法才会丰富多彩,种种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重视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应用,重视定理的推导与应用,重视定义的理解和应用。

2、重视课本例题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挖掘和应用。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近几年的高考都十分重视对数学思想的考查。用数学思想指导知识、方法的灵活运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敏捷性;对例题进行灵活变通、引申、推广,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抽象性;组织引导对解法的简捷性的反思评估,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的严谨性、批判性。对同一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的审视引发的不同联想,是一题多解的思维本源。丰富的合理的联想,是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及类比、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运用的必然。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自觉运用往往使运算简捷、推理简单,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课本中的例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迁移性,它们或是渗透了某些数学方法,或体现了某些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偶然与必然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等),或提供了某些重要结论。我们应充分认识例题本身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掌握其中的通性、通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比较法、坐标法、定义法、向量法、导数法、判别式法、消元法等),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课本习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深入研究每一道习题,充分挖掘其价值,既可以摆脱题目的困扰,又可以培养探究能力。挖掘习题功能一般包括:(1)习题的多种解法与应用;(2)条件与结论互换,判断命题能否成立;(3)加强或削弱命题的条件或结论,判断能否得到正确命题。

三、以解题训练为中心,在准确、熟练、规范上下工夫

高考选拔的特点是以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考生是以解题的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来表现能力强弱的。因此,高考复习的最终目的即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1、做作业时,必须做到“先复习。后做作业,步步有依据”。

应先复习老师讲的内容,把老师讲的主要概念及解题思想和方法吃透,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所涉及的解题方法要深刻领会,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既要重视正确性、逻辑性,又要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每次做完作业后,要及时核对答案,检查有无错误。对于做错的题,找出错因后,认真订正;对于做对的题,再比较一下解题过程,找出各自的优劣,以取长补短,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

2、要精选题,做到少而精。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不要盲目地做题,不要急于攻难度大的综合题、探究题,要以中等难度的题为主。高考题大多数都很常规,只不过问题的情景、设问的角度改变了一下,因此,建议在第一轮复习中,不要盲目地自己找题,而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做题。只有解决高质量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题目,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

3、加强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定时、定量做一些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训练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能力。

4、注意答题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复习过程中应适当做一些练习题,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即题目要看清,字要写端正,文字表述要规范,图形要标准。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考试时,一定要规范解题。

5、加强做题后的反思。

高三学生在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只顾埋头做题而不注重反思,做题时只要结果对了就不再深思做题过程中使用的解题方法和题目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这往往会导致考生看到考题觉得自己会,可一做就错。解题不是目的,要通过解题来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反思至关重要。做完题后,一定要认真反思,仔细分析,通过做几道相关的变式题来掌握一类题的解法,从中总结出一些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对问题的规律性认识,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注意及时总结并予以解决。在知识方面,要弄清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在方法方面,要弄清是从哪里人手解决问题的,解题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在解题步骤方面,反思能否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范文第2篇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按先人的说法就是:师傅的任务在于度,徒弟的任务在于悟。数学课堂教学也必须废除“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复习课也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技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 “焦点”,其余的则被称为“外围”.我们大可不必在外围处花精力去进行浅表性的启发诱导,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而只要在焦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通过访谈,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闪光,能力在要害处增长,弱点在隐蔽处暴露,意志在细微处磨砺.通过访谈实现学生间、师生间智慧和能力的互补,促进相互的心灵和感情的沟通。另外我特别强调课本基础知识以及教材上的例题和习题是高考发生地,要求学生不要脱离教材丢掉基础!

二、趣浓情深,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像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像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有这样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一是运用情感原理,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二是运用成功原理,变苦学为乐学;三是在学法上教给学生 “点金术”等等。

三、讲究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复习阶段总免不了要做一些试卷,但试卷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做题的质量好坏和收益的多少.怎样才能取得好的讲评效果,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照顾一般,突出重点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应细致地进行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准确地分析,对每道题的评讲思路精心设计,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会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②贵在方法,重在思维

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通过试卷的评讲过程,应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多题一解”和“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简或最佳的解法.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范文第3篇

1. 复习课的模式

1.1 先介绍知识点并穿插小题练习——然后讲解典型例题——再进行巩固练习。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和知识点较碎的内容。如复习等差数列这部分时,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求和、性质、内容较碎,可先构建知识框架、再逐一用小题巩固每个概念及性质让学生先激活这部分的记忆,再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深化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再通过练习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1.2 先进行练习——然后总结提炼知识点——再讲解例题——巩固练习。这种模式针对一些知识点相对较少、且学生相对熟悉的内容较为适宜。如在复习基本不等式时,这部分内容平时使用频率较高,可以让学生先通过几个较简单的题目的练习进行感悟,激活思维活动,教师再进行点评提炼出这部分的知识点、再通过典型的例题的学习强化运用、最后进行巩固训练和教师讲评弄清解题中的一些注意点、常见题型的处理方法、面孔生的题目如何进行等价转化等。

1.3 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再进行针对性复习与教学——再学习重点例题——最后巩固练习。这种模式适宜章节复习结束时采用,如函数部分快要复习结束时可安排一节这样的课,课前先让学生回顾这部分内容、平时所做的一些讲义,各人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教师再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加以解决,在课堂上可以报出某某同学的问题是……。这样也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当然这种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细致的工作,准确把握学生的薄弱之处,精心选择或编拟课前预习、重点例题、巩固练习中相关内容。

1.4 先通过一些小题引出这部分的一些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再用典型例题深化——再总结提炼——再练习反馈。这种模式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好、且知识点不太碎的内容较为适合,如复习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时可直接通过例题复习一下两种方法定义和导数法,再提炼出证明单调性的方法,再练习巩固。

1.5 课前先让学生练习——课上以纠错为主。针对一些高考要求不太高的知识点可用此法。如简易逻辑、四种命题、量词、推理、证明等部分,可选择一些典型题让学生课前先练习,再针对一些共性的错误进行纠正。

复习课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都要力求做到:(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梳理归纳成串。(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5)发展性:传播方法,知识迁移,学会自学。(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复习中忌讳的是:(1) “大而全”。也即一堂课力求知识点、题型、方法全、容量大、没有重点的做法。(2)教学方式单一,老样子,如:讲-练-讲,始终如此,学生易产生疲劳感。

2. 试卷或作业讲评课的模式

2.1 先按知识点、错误类型归类、或按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归类、后相对集中纠错,中途可适当采用投影仪暴露学生解题中的典型错误进行点评,再总结提炼出一份试卷的重点问题所在,问题处理的一般方法,注意点。

2.2 按试卷暴露出的问题的大小、主次顺序进行评讲,一般先大后小,先主后次。对于主干知识、通性、通法、学生易得分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评讲,而对一些技巧性的、能力要求较高的、过难或过易的题目要略讲。

讲评课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要力求做到:(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一反三。(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讲评课切忌的是不做任何分析就对答案或讲评时直接从第一题到第n题,没有重点没有主线、不能突出学生练习、作业、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然在复习中具体采用什么的课堂复习模式要充分考虑到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坚决反对脱离学生实际的任意拔高和只抓几个“优生”放弃大部分“差生”的不良模式,不做无效劳动,加大分层教学和个别指导的力度,狠抓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复习的效益。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数字地球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信息化速度越来越快,地理信息技术己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成为我国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修订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内容中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地理信息技术类教学内容,并在课程理念中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在高考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内容有一定的分值。针对高考考点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以期寻找到针对地理信息技术部分内容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经过实践研究,借鉴韩磊老师“高中地理试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思路进行本部分内容的高三一轮复习,实践探讨,教学效果较好。

一、试题原题及出处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选择题部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l84天。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移示意图。回答ll~12题。

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3~4题。

试题分析

考点: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考法:(2011北京卷)本组题考查的是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10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遥感技术只能显示瞬时交通状况、全球定位系统只能做到对事故地点的准确定位,二者属于数据的采集系统,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事故次数的统计只能是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范畴,故选C。11题从图中观察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可以看出大致呈环状分布,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得出结论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故选择D。

(2010年江苏卷)该题主要考查“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应用领域。要想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各馆的人流量,分析采用的就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故选择A。

(2013年江苏卷)本组题3题题目较易,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情境,考查同学获取信息的能力。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的含义,清楚遥感提供灾区的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参与统计灾区经济损失,故选择D。

一、对教学的启示

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3S“技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实际应用,难度不大。依据高考试题对应的课标和高考说明的考点,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复习,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预测2014年高考对本内容的考查仍可能以地理信息图的形式进行,主要考查读图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关注国土整治、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调查、灾害监测与救援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训练,培养学生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

二、改编依据

1.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2.高考说明要求: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

3.学情:

学段:高三一轮复习课

问题分析:一是我校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阐述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目标及途径

1.通过读图,获取图中信息-普通道路,交通干道,交通事故和监测点。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中信息,该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结合“3S”技术的各自特点,事故次数的统计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

3.通过图观察出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帮助学生推断该城市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城市的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

4.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知道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说明审题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关键点。

四、教学案例

(一)知识铺垫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技术

【思路解析】本题较基础,学生复习“3S”技术的各自特点,找准关键词“上升”和“分析”,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海平面上升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幅度作出分析预测。

【参考答案】1.B 2.B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卫星照片显示,北极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岛屿”。结合下图回答3~4题。(限于篇幅,图省略)

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思路解析】找准关键词“监测变化”和“预测趋势”,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北极遥感图像,能够监测北极冰川的发展变化。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并进行空间数据预测北极冰川的变化趋势。

【参考答案】1.A 2.C

6.见我国获得的第一张月球表面形态图。“嫦娥一号”卫星获取月球表面形态信息及处理这些信息主要应用的技术是(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思路解析】本题较基础,学生通过读图、读题,找准关键词“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嫦娥一号”卫星获取月球表面信息可应用遥感技术(RS);处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

【参考答案】A

案例分析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选择题部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忠信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3题。

图中甲在乙的方位

A.西方 B.西北 C.西南 D.东北

2.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3.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

A.甲地是城市中信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设计意图】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方位,提高学生图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和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3S”技术主要的各自功能:遥感系统是获取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是定位导航。

【思路解析】该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图为情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知识、城市交通和城市功能分区。1题图中找到指向标,按照常规解题思路绘出“十”字就可以判定甲在乙的西南方。2题,遥感技术无法测定监测点的分布,故A错;全球定位系统无法预测交通流量,故B错;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故C正确;该图制作与数字地球无关,道路与监测点是确定的,数字地球技术无法将其互换,故D错。3题从图中观察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干道上,大致呈环状分布,推断交通事故频发地主要为主要环线交通快速通道和主要放射状快速通道、普通道路的交叉点上。甲地位于环线,非市中心,也非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对外联系的通道呈放射状,东、西较密集,而不是单独集中于西北,排除C;根据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得出结论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故选择D。

【参考答案】1.C 2.C 3.D

例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5月1日正式开园.会期184天。见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进退及锋面位移示意图。回答4~5:

4.小亮计划参观世博园中多个国家馆.为设计合理的线路,最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小亮走进某个国家馆,门口的人流状况电子显示屏主要应用的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设计意图】该题考查“3S”技术的各自特点和应用范围或应用领域。

【思路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多种功能,能够进行线路的模拟及预测分析等,访问多个国家馆,就要分析各馆之间的距离以及人流量,采用的就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数字地球都不能根据人的需求而设计出合理的线路,故4选A,5选B。

【参考答案】4.A 5.B

例3.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选择题部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6~7题。

6.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设计意图】本组题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新情境,考查同学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技术的介绍,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对空间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思路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中“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的含义,清楚遥感提供灾区的影像,地理信息系统参与统计灾区经济损失,故选择D。

【知识链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缩写为BD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起提供连续导航定位与授时服务。

【参考答案】3.D

知识结构与方法归纳

“3S”技术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2.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考 第一轮复习 阶段目标 侧重点

在高考的大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搞好思想政治课复习,是摆在广大师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要在研究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的基础上,制定出科学高效的复习策略。

一、要从思想认识上帮助学生树立起高三意识

在刚步入高三,大多数学生的意识还停留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没有产生紧迫感,总感觉刚进入高三,高考还遥遥无期,进而滋生松散、懈怠和麻痹大意的思想。因此,一进入高三,教师就要提前将全年复习计划告知学生,甚至要把复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在每一节课下课之前,要把下一节的复习内容让学生知道。目的是让学生对整个高三的复习情况有一个整体感知,从而能认识到时间的紧迫性。

刚进入高三,许多学生想当然的认为基础知识不那么重要,背不背书没关系。殊不知,没有基础哪来能力?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不变的是课本基本知识,正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特别是在第二轮复习期间,由于知识的跨度大、练习的综合性要求高,如果一轮复习不扎实,根本跟不上进度,越甩越远。所以老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复习的艰巨性。

二、让学生明确一轮复习的阶段目标、要求及侧重点

一轮复习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在这一轮复习当中,要让学生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做出及时的调整。

1.夯实基础,作好攻坚战准备。在一轮复习时,首要的一条就是夯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思想政治(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要达到这一点,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二要适当增加看教材的遍数,同时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三要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和图表化。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当学会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立体知识系统,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构建有关政治学、哲学、经济学三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学会从总体上驾驭知识,提高从总体上去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当然,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整理,不过要一定自己去动手,切不可照抄照搬别人的东西,更不能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否则就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更谈不上印象深刻和融会贯通了。

2.立足学科基础,注重学科能力,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答题的正确率之所以低,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转换能力差,反映出来的深层问题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综合测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思想政治课这一学科内不同要素、部分、环节之间内在联系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单科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综合能力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学生对单科知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单科知识的系统把握,绝不可能形成所谓的综合能力。更何况综合测试部分只占整个试卷分值的20%,单科知识仍占试卷的80%,而且随着单题分值的大幅度增加,使学生每错一题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鉴于此,在一轮复习时,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握基本概念,用比较的方法去记概念,找出相似概念的不同点,从而做到准确把握。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基本关系。特别要注意其内在的联系,即教材文字背后东西的纵向串联和横向串联。最后,是掌握基本观点。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使其随时可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另外,在第一轮复习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寻找贯穿知识点的红线,通过比较、列表、画图等方法构筑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三、要使学生学会处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在一轮复习当中,教师要把学生分类,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好,能跟上老师的进度,那么更多的要给他们教复习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先于老师走一步,不要用课时来局限他们。但是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那么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除了课内要跟上老师的复习进度,还要安排好课外时间来记忆知识点的框架结构,多做一些习题,理解和消化课本上的重难点。另外,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注意收听(看)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有关重要问题的评论,专题讲座、社论等,有意识地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中学习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和能力,避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政治书”的错误现象。政治学科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当年的时事政治联系紧密。所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并把它们按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分门别类,在这一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做到学以致用。

四、要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高三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合理安排时间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一轮复习时间大概要控制在两个半月时间。对学生来说,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自己熟悉的知识点少花时间,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要注意自己的记忆规律,记忆高峰期多记一些知识点,记忆低谷时少安排一些内容。只有合理安排好时间,一轮复习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