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子贡

子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子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子贡范文第1篇

在我国古代时,经商者常形容自己从事的是“陶朱事业,端木生涯”。这里的“陶朱”指的是春秋时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的范蠡,而“端木”则是与其同时代的孔子的弟子子贡。他们两个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两位民间经商能手。这里说说与孔子的关系甚笃,堪称后人尊师重教的楷模的子贡。

亦文亦商的多彩人生

“十二哲中瑚琏器”

现今,“儒商”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恭维词,它指代经商者不但有经商的才能,还很有文化,品德良好,有社会责任感等。而追溯“儒商”的源头,有一个人最具代表性,可以说是儒商的启蒙者,这个人就是子贡。

子贡姓端木,名赐。春秋末卫国黎(今河南省浚县)人,春秋末期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和商业家,是孔子的杰出弟子,为“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年轻时到鲁国游学,又在曹国和鲁国等地经商,积富至千金。后拜于孔子门下,因思路敏捷,博学强记,能言善辩,被孔子称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子贡素有大志,有强烈的经商欲望和从政志向,他关心治国之方略,经常问政于孔子。孔子有弟子3000 余人,但被认为有影响力的却只有子贡、颜回等少数几位。

公元前479 年,孔子去世,子贡开始为恩师守墓。这一守就是6 年,公元前473 年,子贡回到卫国继续他的经商和治学生涯。50 岁时,他再一次去鲁国拜祭孔子墓,并且再度受聘于齐国,任大夫一职。公元前456 年,子贡在齐国逝世,享年65 岁。

纵横政商功业高

子贡在鲁国时,齐国国君田常打算攻打鲁国。孔子派子贡游说齐国以消弭战争。子贡到齐后,说服田常打消了入侵鲁国的计划,但子贡认为强大的齐国虽此时不再攻打鲁国,难保以后不打,于是他又由齐到吴,见吴王夫差,说其北上与齐争霸,又到越国见越王勾践,再至吴,又到晋。子贡于所到之处,对各当政者晓以利害,嘱其顺势而行,从而使他们改变了国家战略,鲁国遂得以从中受益。史称“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子贡仅凭一张利嘴,便改变了各国的形势,缓解了鲁国的危机,出色地完成了一项重大的外交使命。

后世一般认为,孔子之名声之所以能传扬天下,开始时亦主要得力于子贡的宣扬。

由于子贡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经商的第一人,并且对后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在孔门弟子中无人企及,因此,子贡也被后人认为是儒商第一人。而作为一名商人,子贡的财力有多大呢?史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竟至于“家累千金”,“结驷连骑,束帛之币,收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甚至越王勾践还曾“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可见子贡当时富有的程度和影响力。

以儒治商的经营手段

作为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风云一时的大商人,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子贡被列在了中国历代富翁排行榜的第二位,紧随范蠡之后。他的发财致富,全靠自己善于经营,这在我国古代亦可谓别具特色,因为我国古代的富商巨贾多数都是以官商起家的。

我国很多地方至今仍流传着“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的说法。子贡不但是民间经商能手,他经商的手段还在于能以儒治商,其经商的方式和手段主要有如下几条:

以和为贵,和气生财

作为早期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子贡在经商别强调“和”和“仁”,他曾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这代表了儒家尚“和”的思想。“和”即和谐、团结、融洽的意思。作为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子贡深受这一思想的熏陶,并且把这一思想贯彻到了他的经商过程中。

儒家追求“和”的思想,并力争将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子贡则首先把它运用到商业活动中,他提倡“和气生财”,“和为贵”,认为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和谐,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和谐,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和谐,商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都是实现经营目标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没有“和”的存在,过于争强斗胜常常会导致两败俱伤,而合作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创利益,在“存异”中求发展和进步。

仁心经商,仁义求利

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仁”与“义”被排在了最前面,在经商时也是如此。

子贡经商就很推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即发展经济,追求货币增值,这是商人的本性;“有道”即讲人性、守道德,这是做人的基础。两者结合,不但体现出儒商“和”的本质,也体现了对“仁义”的精神境界追求。

《论语・述而》中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思是,如果是值得追求的财富,就是我给人赶车做仆也愿意干;如果是不可取的不义之财,那么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好了。由此看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取之有道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把握行情,伺机而动

子贡经商成功的一大特点,也在于对市场进行预测。他经销的商品,总是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货,较高的价位出售,从而得到丰厚的利润。《论语・先进》中载,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就是说,颜回安贫乐道,生活穷困;子贡则与命运抗争而经商,行情看得很准,因此能赚很多钱。

子贡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这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民这一阶层的出现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商品经济也盛极一时。子贡很有经商的头脑,他从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中,悟出了经济致富之道,并且他见多识广,反应敏捷,善于掌握市场信息,对预测物价的涨落总是非常准确,所以他能成为家累千金的巨商。子贡曾打比喻说:有美玉不应该藏起来,而应该等个好价钱卖出去,孔子同意他的看法。成语“待价而沽”,就是源于此,而这个典故也说明了把握行情对经商的重要性。

《史记》中还记载说“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就是说子贡在经商时能够估计到市场的变化,从而能抓住商机。所谓的“废举”,在南朝裴的《史记集解》中是这样解释的:“废举谓停贮也。与时谓逐时也。夫物贱则买而停贮,值贵则逐时转易,货卖取资利也。”《战国策・赵策》中也指出:“夫良商不与人争买卖之贾而谦司时。时贱而卖,虽贵已贱矣;时贵而买,虽贱已贵矣。”从这里来看,子贡有着非常好的伺机而动的经商素质,这使他善于捕捉机遇,可以说是他打开成功经商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现代儒商的子贡取向

子贡可谓是儒商的启蒙者,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儒商”呢?其实儒商就是儒与商的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是两个被严格区分开来的称谓。儒乃秉承儒家学说的文士之谓,其天职在于求修身齐家,治国安邦之道;商乃从事货物买卖之人,其本性在于求利求财。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以重义轻利、成贤成圣为价值追求,故尊儒而贱商。然而,在商业活动中,儒商们却自觉地把儒家伦理精神同商品经济行为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共同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商业文化,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子贡范文第2篇

“鉴”--是引以为鉴的“鉴”,此类商人,把皇帝老大的虚荣心堆得尖尖满满的,再把他的钱挣得多多的的,貌似熊掌和鱼肉兼得的格局,可往往富可敌国的那一刻,就开始有了海市蜃楼的生活、惨不忍睹的滑坡、刻骨铭心的回忆。

用他引以为鉴的事故,给让我引以为鉴的故事--

先从邓通开始:

汉文帝刘恒的痔疮突发,流脓溃烂,钻心哀号,最后痛得晕了过去。邓通在旁急得抓耳挠腮,一见文帝竞昏死过去,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竟一下子扑到文帝身上,也不管那脓血有多污秽腥臭,就张开嘴巴,对着文帝屁股上的烂疮就吸。说来也奇怪,邓通才吸了几口,文帝的疼通便减了几分,竟悠悠地醒了过来。以后几天,邓通又给他吸了几次,文帝的痔疮慢慢好了起来。

这个心态和动作很像医者父母心的大德医生,文帝大受感动,自然是一番提拔和宠爱。

一日文帝问邓通:“你说天下谁最爱我?”

“那自然是太子。” 邓通说。

正好太子进来问安,文帝便叫太子给他吮疮。太子对着文帝溃烂的屁股,勉强把嘴巴凑上去,还没碰到疮口,一个恶心,呕吐起来,文帝很不爽,太子怏怏退出。

回顾这段故事的前后,邓通的富有和他所忠心服务的文帝息息相关,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荒凉。文帝、景帝,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 “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期间,汉文帝刘恒为人仁孝宽厚,但帝王:信鬼神、好长生、梦登天是通病。一日文帝做梦上天,无论怎样都上不去,这时有一个黄头郎把他推了上去,他回头看到黄头郎穿了一件横腰的单短衫,衣带系结在背后。

梦醒后文帝看到邓通衣带从后面穿结,正如梦中所见。及至召问他姓名,姓邓名通,音近“登通”。文帝十分高兴,之后一天比一天宠这个个性温和、谨慎,不张扬,不善交际的邓通。

文帝赏赐邓通n次,还找算命大师给邓通算命:“邓通的命会穷困饿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在于我,怎么说他会贫困呢?”于是将邓通家乡附近所有的铜山都赏赐他,准他铸钱。

邓通古稀父亲感念皇上恩德,带领几个女儿和女婿雇工匠在铜山一带采铜、烧炭、铸钱,严格遵照邓通的嘱咐,每一个钱精工细作,从不在铸钱时掺杂铅、铁而取巧谋利,因而制作出的邓通钱光泽亮,分量足,厚薄匀,质地纯。上自王公大臣,中至豪商巨贾,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喜爱。

伴随着文帝的一次次提携,邓通财富累计有亿万钱之多,升其官位至大夫中爵位中最高的上大夫。

物极必反有示警,有一天,申屠嘉丞相上朝,邓通陪在皇帝身边,礼节颇为怠慢。这位老臣大怒,奏事完后,抗声道:“陛下如果宠幸某人,尽可让他富贵,但朝廷之礼,不可不肃!”文帝匆忙道:“君先别说,我会悄悄教导。”申屠嘉退朝回府,马上召邓通上丞相府,不来就斩首。邓通惶恐向皇帝告饶。皇帝说:“你先去,我会派人叫你回来的。”邓通免冠赤足,前往叩头道歉。申屠嘉曰:“朝廷者,高皇帝(刘邦)之朝廷。你一个小臣,竟敢在殿上放肆,大不敬,当斩。今天你们办事之人就去斩了他。”邓通叩头至出血,申屠嘉仍不改口。文帝算算时间差不多,让人前往告诉丞相:“这是我的弄臣,放了吧。”邓通回宫,见帝大哭:“今日差点被杀。”

能够胸中行船的丞相,不可能跟不欺上瞒下、不为非作歹的邓通过不去,倒是颇值得我们深思的奥秘,笔者猜测这也是给邓通提个醒,祸福相依是真理。

果然,文帝死,太子即位为景帝,邓通为文帝吸吮毒疮,让景帝心里惭愧,却也因此怨恨,即位便把邓通革职,追夺铜山,并没收他的所有家产。富逾王侯的邓通,眨眼竟与乞丐一样身无分文,竟应了那个相士的话,饿死街头。

邓通

因一个名字、一件衣服决定命运

子贡范文第3篇

1、译文:赵国君主赵简子问子贡说:“孔子这个人怎么样?”子贡回答说:“我不了解他。”赵简子不高兴了,说:“夫子侍奉孔子学习十几年,完成学业才离开他(孔子),我问你,你(却)说:‘不了解’,为什么啊?”子贡说:“我好像饥渴的人在江海边喝水一样,知道满足就停下了。孔子就像江海一样,我又怎么能够充分了解他?”赵简子说:“好,子贡的话说得很好!”

2、原文: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来源:文章屋网 )

子贡范文第4篇

闻一知十。出自《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意思为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变通。

近义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月晕而风、问牛知马、闻一知二、一叶知秋、达权通变、通权达变、未卜先知和可见一斑等等。

具体典故:

孔子有两个得意的学生,一个叫子贡,另一个叫颜回。有一次,鲁国受到齐国的武力威胁。孔子的学生中有很多人想去游说齐国,劝说他不要攻打鲁国。最后孔子只同意了子贡的请求。子贡不但去了齐国,还到了南方的吴国,越国、和北方的晋国。子贡“挑唆”起这几个大国间的混战,使鲁国免去了一场浩劫。”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他比呢”他闻一知十,我呢,闻一知二。”

(来源:文章屋网 )

子贡范文第5篇

在屈原出生100多年前,我们的国家处在一个割据分裂的春秋列国时代。战争与杀戮使我们的民族陷于深度灾难之中,然而正是灾难砥砺了坚毅的民族精神。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孔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孔子为了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奔波于列国之间。时逢吴国伐陈,楚国出兵相救,两国交兵。孔子被困于陈、蔡路上。战争对于圣人或者小人是一视同仁的。兵结祸连,孔子一行已经7天没有吃到东西了,他们只能拣食野菜充饥。《吕氏春秋 孝行览 慎人》中记载了这段故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惫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扢然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

故事是说:恶劣的环境使孔子的一些弟子开始动摇,宰予因疲惫而累倒,而孔子却仍然信心十足的“弦歌鼓舞”。子路和子贡就发起了牢骚,说了些很不靠谱的怪话:“先生到处碰壁,混到了连饭都吃不上,还有心思唱歌跳舞,难道君子就这样不知羞耻吗?”颜回答不上来,就把这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把琴一推,有些怒气的说:“子路和子贡小人也,去把他们叫过来。”其实这两个小子早就站在门外了,听到老师发怒,便走了进来。子贡说:“如此者可谓穷矣!”,他的意思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连饭都吃不上的地步,这难道还不算穷困聊倒吗!孔子凛然道:什么话!“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这些句话我们现在懂与不懂,已不重要。反正几千年来真正懂这些话的人不多,即使懂了能够身体力行去做的则更少。但孔子能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依然坚持他的信念。即使绝粮7天,仍能“弦歌鼓舞”,保持坚毅乐观的心态,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感染了他的弟子,同时也鼓舞了我们的民族。

孔子说完了这番话“烈然返瑟而弦,子路抗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不知地之下也。’”这是说孔子以大义教育了弟子后,就毅然地返身抚琴,醒悟了的子路则昂扬地持着盾牌伴舞,子贡喃喃的说:我真不知天高地厚也。我们民族的精神就这样在孔子师徒的歌声、舞影中一代一代的传承。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达亦乐。所乐非穷达也,道得于此,则穷达一也,为寒暑风雨之序矣。”这意思是:为了信仰而奋斗,穷困也快乐,显达也快乐。快乐并不在于穷困和显达,而是一种坚守信仰的境界,有了这种境界,穷困和显达都无所谓,就像寒暑风雨一样,只不过是一个顺序。

这样乐观不屈的境界难道不是一种精神吗!这种精神被我们的民族星火相传,至今依然放射着他的光辉。在汶川、玉树地震的危难时刻,我们仿佛见到了孔子绝粮7日依然“弦歌鼓舞”的民族乐观坚毅精神。

一种正确的思想,一开始也许不能为人理解。正如孔子,在困难时刻,子路和子贡也曾动摇过。然而他们在追随过程中,逐渐为孔子的精神所感化,成为孔子思想的忠实追随者。

子贡曾经问过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如何?”穷了不拍马屁,富了不骄横,做到这一点可以了吗?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也。”孔子是说:做到这样就可以了,但还不如穷了依然快乐,富了更懂得礼仪好。子贡接受了孔子思想,从一个商人转变为能够约束住自己的贤人。子贡说:“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而我们现在又有多少有权有势的人能有这种境界呢。

相关期刊更多

世界文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