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糖果的味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那蓝色,明彻如天空。
小时候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的头顶是一片蓝色,肩膀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杂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
或许是巧合,又是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小时候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膀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水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明彻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现在,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即使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这一切,都因为那把倾斜的蓝色的伞。
关键词: 汤姆·提克威 叙事 节奏 时空
德国导演法斯宾德作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师,他所执导的电影将欧洲“作家电影”的深邃与美国电影的可视性完美融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丰富思想内涵,因此被称为“好莱坞式的德国电影”。而如今在德国,被人们冠以“小法斯宾德”的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其影片色彩绚丽而青春、人物美好而感性、故事充满离奇与机巧、镜头流畅而富有冲击力、音乐与影片往往相得益彰。他属于天才的全能型导演,从编导演到制片、剪辑、音乐原创到音效师、特技演员等各种职务都有所涉及,参与主创和创作的影片有上百部。这一切让人无法不与他同德国的天才导演法斯宾德相联系,他们的人生经历多少类似,上升的迅速和耀眼程度都堪称对等。虽然现在提克威还远远称不上世界级电影大师,但在众多青年才俊中,他打破了沉寂已久的传统的电影叙事方式,掀起了电影叙事的革命。他的电影处女作《致命的玛利亚》,让观众首次感受到了这位导演对节奏和速度的把握,而之后的享誉世界的电影《罗拉快跑》更是在这方面大放异彩,成为新世纪德国电影的崭新开端。
一、运动镜头动感十足,视觉张力凸显
熟悉并把握了电影艺术理论的影片叙述人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镜头讲述动人心弦的故事,让观众领会故事的动人与神奇,让故事讲述得更精巧,更富于变化,更具有意蕴和情致;而能够了解和领悟电影艺术的观众,一定会更富于洞察力地理解故事,更富于创造性地领悟和阐释影片。作为新世纪德国电影的先锋,汤姆·提克威出生于1965年5月23日,自小就是德国有名的电影神童,与他同事的电影创作人都将他称之为“电影娃娃”。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德国电影存在着两股创作理论:一是表现主义电影;二是室内剧电影。进入了九十年代之后,两德终于结束分裂的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承继了深邃的德国电影精神,许多小成本电影都反映了现代人对于当下德国历史的思考,气氛压抑浓重。1993年,汤姆·提克威28岁时终于完成了第一部剧情长片处女作《一脸死相的玛利亚》,在这部影片中他让观众看到了与以往沉闷而自虐的德国影片风格迥异,运动镜头的极致运用,给陷入低谷的德国电影注入新的活力。1997年,汤姆·提克威拍摄完成了《意外的冬天》,这部影片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单线叙事,把几个互相之间本来就有着密切联系的人,巧合式地通过各种事件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类似环形叙事的特征,思想和技巧趋向成熟。1998年,当红发女孩罗拉在银幕上狂奔时,我们在这个新生代导演的身上看到了德国电影的新曙光,汤姆·提克威的名字逐渐被世界所熟知,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新型的视觉表达,时尚、流畅,节奏与速度的完美诠释。无可否认,《罗拉快跑》是有史以来最富有动感的电影,它将所有能调动的运动元素统统摄于麾下。音乐、画面、情节,无不在奔跑中显示出最活力四射的一面。这是一部任何人都不会错认年代的影片,因为它只可能属于生活节奏极快、视听文化高度发达、观众观影经验极其丰富的时代。罗拉快跑作为影片的主体影像,所带来的人物画面内运动自然是毋庸置疑。然而,导演汤姆·提克威并不满足于此,又在镜头前人为增加栏杆式前景,以增加画面层次与景深,用前景、背景再加运动的主体和摄影机,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与此同时,《罗拉快跑》中的分割银幕一向为人称道。时钟接近12点,曼尼将走进超市行劫,罗拉则接近了街口,随着超市门的滑动,银幕顺势一分为二,这里因为有同向平行运动而显得十分流畅,罗拉与曼尼各占画面的二分之一,前者焦急奔跑,后者备受煎熬;同时,画面下端再次分出空间给那致命的钟。在这里用空间表现和延伸了时间。分割银幕比起交叉蒙太奇在叙事上有相似的功用,只是前者具有更明显的假定性,这也符合本片的游戏风格。
二、文体的有主题变奏,媒介元素交杂
大多数在叙事上有所创新的影片,往往是在时间流程上发力,用闪回、梦境、幻觉把线性时间切得七零八落,如柏格曼的《野草莓》;或是多头并进,用交叉蒙太奇把各种主人公走马灯似的晃来晃去,如《花木兰》;或玩一把套圈游戏,如费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或如梦呓者,把几个故事颠来倒去,如《低俗小说》;更有甚者,将整个故事倒着说,上一个段落的开始是下一个段落的结束,完全颠倒因果,如《记忆迷局》。作为新生代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深受所在时代大环境影响,是电玩游戏和影视节目养育的一代,对影像元素的体认多于印刷文字,具有“视听一代”独特风格,富于节奏感和运动张力的特性,是老一辈德国电影导演无法比拟的。当然随之而来的便是视听时代重视觉冲击轻文化考量,强调感官刺激悬置思想力度,活在即时当下远离宏大深远。汤姆·提克威在电影叙事上面的探索针对传统戏剧化文本、封闭性镜语系统,以及线形逻辑叙事,针对影像特征的单一化,让观众走出“故事”的天窗。阅读《罗拉快跑》一片是充满动感和参与感的阅读,导演汤姆·提克威把电脑游戏中大家熟悉并接受的规则“死了重来”搬到了荧幕,从而对文体的主题进行变奏,影片《罗拉快跑》如同一次伴奏着强烈鼓点打击乐的革命行动,飞奔在这个影像时代叙事的上空和传统电影的上空,它超越了电影这个并不古老却又有着陈腐观念的媒介上空,它同时又丰富了这个媒介的特质,从而使得录影带、MTV、三维动画、传媒、电子游戏机等这些信息时代的视听特征加起来再乘以两倍造就出这一部迎接新世纪的新电影,罗拉用自己的不断努力改变了未来的宿命设置。《罗拉快跑》就像是一个叙事革命的先驱,它跑在世界叙事电影的前沿,直到后继者居上。因此,影片《罗拉快跑》有着艺术提倡上和实用写作上的双重意义,是文体的有主题变奏成功案例,同时加之拼贴、改装等后现代手法的运用,早就深入这一代骨髓的直觉,而不是单纯的思想先行,多种媒介元素的融合和渗透,对游戏的痴迷和探索事物可能性的热情,让影片呈现出激动人心的活力,达到了完美的视听效果。
三、多重时空并行分裂,影像品质多元
在电影的国度里,好莱坞电影常给人留下情节单一固定,不免落入俗套:孤单而矫健的英雄,聪慧而冷艳的美人,阴险而纠结的反派等,就连电影叙事的起承转合缺乏新意。正如电影《低俗小说》导演将完整的故事打碎重组,再将形形的人物用某种戏剧性的关系因素粘合在一起;再如2013年在中国国内上映的汤姆·提克威导演参与执导的《云图》,同样沿着《低俗小说》那自我突破的叙事革命道路继续前行。电影《云图》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小说,它讲述了六个看似毫不相干,实在互有联系的六个故事。虽然这六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影片将每一个故事分裂,它们自由地穿梭、切换叙述的时空顺序;故事的精妙之处在于既不连贯,又从未间断。电影开始的前半个小时如过山车般慢慢爬升,将六个故事的开头缓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之后开始急剧旋转,导演运用了蒙太奇一样的拼接使每个故事在若有似无的关联间不断穿梭。每个故事的讲述方式看似都是顺叙,但故事之间的顺序被完全打乱,观众如同被倒吊在过山车上,不知道下一秒会看到什么。这种给予观众“过山车”般的体验,对于习惯于传统的单线叙事方法的传统观众来说,导演的选择既是一种冒险,又是一种博得观众眼球的方式。不过事实证明,这种冒险是成功。电影的叙事杂而不乱,六个故事叙述的清晰明了,彼此之间相互呼应,场景转换流畅而自然,丝毫不显突兀。六个故事发生在人类浩瀚历史的不同时空里,它就像散落在茫茫夜空中的星星,在不同时刻闪耀着独有的光华。过去的物质在逐渐消失,过去的记忆却永不消逝。如同一条无底无岸、朝着无法界定的方向流去的河流,一种超越了概念和物质世界的生命的永恒。一段旋律、一记文身、一粒纽扣都会把这种不可名状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深深地带入我们的意识中。在影片中,过去的时间便与现时的经验交汇,在无意识的潜流之中弥散开来,让宏伟的主题和野心勃勃的构思变成了雷霆万钧的交响曲,展示出人类宏大的历史,这时,它便处于一个与个体的历史相平行时空的位置。那些看似琐碎而不经意的线索,如胎记、名字、纽扣等,成为将零落的星星穿在一起的丝线,最终构成完整而璀璨的视觉星空。接下来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微妙联系:根据律师的航海日记所写成的小说被音乐家读到;音乐家和同性恋人的书信被女记者看到;女记者的故事被出版商出版;由出版商的故事而改编成的电影被克隆人看到;克隆人被后末世时期的原住民奉为神祇。整部电影都讲述了人与人之间一种微妙的联结,多重时空既并存又分裂,这种联结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超越性别,超越种族,甚至超越我们所知的一切既定秩序和法则。影片里的日记、音乐、书信、小说、电影等就不只是前人所留的纪念,它似乎更像是某种理念的传递,抑或是情感的传承。这种宿命般的绵延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在时空的转换中,人类不断积累记忆中过去的时刻,人类的欲望、意志和行为是人类全部过去的产物,其中无片刻失落,同时,亦无片刻逆转,每一瞬间都挟带过去的全部水流,又是全新而不可重演的。影片通过时空隧道,为人类描绘这样萌发、成长和成熟,永无停息的影像。这些似曾相识的处境,揭示出很久以来就绵延于人类的永恒。
四、人性哲思主题呈现,情节引人入胜
在叙事外衣下隐藏着影片的深刻内涵,人物情节设置的巧夺天工,为影片主题的诠释添砖加瓦。电影《香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看似文明美好的世界的外衣下,隐藏的却是人性最阴暗的一面,尽管有法律和制度约束,压抑人的所有一切欲望,葛奴乙最后利用混合十三个处女体香的独特香水,给他们制造一个梦境,完全释放了他们心底最裸的欲望。影片以葛奴乙为载体和媒介,深刻地表现了导演汤姆·提克威对现代社会裸的权力至上和拜金主义的嘲讽。电影中出现的巴黎最肮脏和恶臭的街道,不仅与影片的主题“香味”相对应,更是因为恶臭是城市另一个侧面的特征,是这一时代的特征。影片希望诠释科技不仅带给现代人恶臭的环境,更造成温情、美好、光明的人性之美的缺失。十八世纪的巴黎潜意识里就给人一种古典甚至可以说是华丽的感觉,构造出了一个无形嗅觉世界,让人们透过银幕嗅到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气味,汤姆·提克威导演用了大量的视听元素很好地把嗅觉上的那种如此抽象的感觉传达到视觉上,完成了从嗅觉到视觉和听觉上的置换和升华,将一个黑色阴郁惊悚的杀人故事演绎成了一则华丽的哲学童话。同时,电影《香水》影片采用了线性的叙事方式,一开始通过倒叙手法,狱中的男主角葛奴乙被紧张惶恐的典狱官们用铁链残暴地拖着上了高台,面对疯狂愤怒向他声讨的人群。导演在处理该片的时候没有像一般影片,而是向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集体无意识下的一个异化的世界,在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人的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被释放,使人性异化和扭曲。人们卸下理性枷锁,不再盲目服从理性的奴隶,不再狂热追逐功名利禄,他们在迷失自我与保留本我的矛盾出境中体验到生命的原始。影片的最后,葛奴乙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他把所有剩下的香水倒在自己身上,被蜂拥而至的人们分食之。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最终他选择了自我毁灭,原因可能是他身上没有味道,或是他实现了他一生所追寻的理想已经超脱。但从宗教的角度看,可以理解成他已经实现了从肉体到精神的升华,领悟了生命的轮回和真谛。影片的叙事从小说到电影的哲学思辨与人性表达,从叙事手法到情节设置再到影像语言的表现,无疑是一部给人独立思考人生命题的欧洲艺术电影。
与电影《香水》通过梦幻华美画面表达生命轮回的感性思考,汤姆·提克威导演理性厚重的思索则表现在他对电影《天堂》的诠释。汤姆·提克威更富有形式感地思索将《天堂》的故事和人物都深深地烙着他的思想印记。《天堂》中汤姆·提克威通过菲莉芭这样的女性角色告诉世人人性、正义和社会真理的所在。故事起于一场犯罪,转折于一个意外,因为一场特殊的语言交流,诞生了一见钟情的契合;菲利普和菲莉芭由此谋划了利落的复仇,开始了远离喧嚣、释放原罪的逃亡。从开始的剑走偏锋,到后来的转折、跌宕、沉溺,结尾收于,情节一路富有张力却不失韧性。女主角菲莉芭是一个居住在意大利都灵的英国女教师,她与丈夫的感情不好,她的学生也都不是自己的同胞,但她却不忍心看着他们一个个因为的残害而被失去生命。多年来她投诉无门,最终她终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炸弹放在了仇人范迪奇的办公室。但命运总是爱给人开玩笑,原以为能够救助更多生命的菲莉芭事与愿违,杀死了四个无辜的人,她陷入了深深地矛盾、困惑、挣扎、纠结,对自己充满了道德自责,因为一次误杀让她在现代复杂、矛盾的社会中不经意地陷入了无奈、两难的处境。在《天堂》中,汤姆·提克威导演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设置来衬托出宏大人生命题,比如在菲利普在搭救菲莉芭的过程中,菲莉芭先是以自己肚子疼为由,然后菲利普的弟弟拨通了电话转移警察视线,接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穿着菲莉芭外套的身影离开了警察大楼;然而那个身影却不是菲莉芭本人的,真正的菲莉芭出现在警察局的阁楼上,这样的一个逃狱计划在故事情节上设置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在菲莉芭与自己和社会做斗争的过程中,年轻的记录员菲利普爱上了她,奋不顾身地救出了他,他们的爱,没有电影一贯的激烈,却彻底地颠覆了世俗,还原爱情的本色,深情而安静。在干净到没有瑕疵的镜头里,男女主角诠释着最通透的感情,不着痕迹地让人相信,让人感动。获救的菲莉芭用“理性”、“正义”和生命作为自己坚持活下去的理由,这些都是与人性相关的字眼,然而到了影片的最后,菲利普和菲莉芭乘坐一架直升机,朝着他们向往的天堂飞去,面对那四个无辜的生命,菲莉芭深深地感到自责和内疚,这使他不愿逃脱对自己的惩罚。但是,影片的结尾既不是向肮脏的警察局自首,又不是逃向国外,而是两个深陷矛盾挣扎的爱人一同去寻觅合适的归宿,备受自己良心谴责的菲莉芭寻觅一个机会完成对自己的救赎,而最后的直升机冲上云霄就是这样一个最恰当的机会。影片的主题步调一致,体现了汤姆·提克威沉静的思考,正如结尾处每个人对天堂的解释不一样,有人认为是毁灭,有人认为是重生,汤姆·提克威导演如此设计,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处在这个复杂社会中应收到惩罚但同时又崇高的形象深入人心。
国际化一向是德国电影面对并试图解决的母题,德国青年观众的美国化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新生代导演汤姆·提克威通过自己在电影艺术方面的独特才华在电影国际化路上不断探索,电影风格千变万化的他,带着欧洲人文主义情怀振兴德国电影,将德国电影带上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4;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263-01
四年来各中职学校依据市教委精神,在认真研究市教委课改精神和会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开展会计专业新课程实施阶段的教学改革实验工作。在四年的教改方案的实验过程中,特别是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实验方面,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市教委、课改专家的关怀和引导下,经过各学校、专家、老师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实验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忠实课改方案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一、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教学方法把握不统一
本年度参与教改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师一下子增加到了七名,而七名教师对教改的参与程度以及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熟悉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在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验过程中,教师们基本上都选择使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对绝大多数新加入的老师都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包括已有一些经验的老师在内,几乎所有老师在使用过程中,都还停留在探索、试验阶段,不可避免的出现理解不到位、不准确、教师之间把握不一致等各种现象。存在上述这些现象,必然对整体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教材的质量有待提高
今年暑假期间开发的六门实验课程的教材,比较前四本教材,水平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不同教材同一载体的企业标准不一致、部分教材的原始凭证设计不够标准、经济业务内容的设计与新会计准则不匹配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的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应努力改进的。
(三)教学设施、设备有待完善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有一个突出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置身于与实际工作一致的环境中。我校现有的两个可以用来进行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实验室,明显不能满足所有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条件必然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不良影响,可能使好的教学设计无地可施,也会影响教师由于受现实条件的束缚,而放弃大胆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来完成。
(四)教学控制、检查机制不健全
今年以来,我校已开始重视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控制、检查机制的建立,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建立完整,更不要说落实到位。但这项工作如果不能做好,肯定会对教学实验工作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学校必须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并狠抓落实,必须使课堂教学实验工作始终处于有效的、又是合理的、充满人性化的控制之中。
二、解决课堂实验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改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在课改过程中,解决任何问题的起点都是学习,因为存在所有问题的最初的根源都是人们的思想认识。学习首先解决的就是思想认识问题,但解决的已经不是要不要进行课程改革的思想认识问题,而是要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课程改革的问题。我们要把进行课程改革与职教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要把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与职教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联系在一起,要把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与学校的生存与否联系在一起。
学习还要解决业务技术方面的问题。课程改革首先表现在理念上的变革,但最终的落脚点却是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参与教学改革既要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以行动导向的会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使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等诸多方法。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掌握这些教学方法的精髓,能够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正确设计教学环节,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加强制度建设与落实
学校为了保证教学改革方案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试验能够不折不扣的贯彻教改方案,必须建立完整的监督检查制度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贯彻落实。制度应是对称的,在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的同时应建立奖惩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应采取自下而上的程序制定,让执行制度的人与被制度约束的人都来参与制度的建立,这样还可以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贯彻的过程、学习的过程、理解的过程,为制度的严格执行奠定较好的基础。
(三)强强联合,设计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课程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的第一个关键环节,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鸡蛋确实无法做出真正意义的蛋糕。
课改之初为了不限制各校参与改革教师的思维,实现集思广益,我们主张百花齐放,这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课程设计更加全面、周密。但经历较长时间和较多环节的课改过程之后,各校对课改内容的把握逐渐接近,加之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复杂和繁琐的工作,特别是教材的编写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为了保证教材的高质量,我们主张应采取联合的办法来完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教学设计重新确定最优秀的方案,并对方案进一步补充完善,使之成为全市所有参与改革学校必须遵守使用的方案。然后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根据各位教师的优势,分别组成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小组,由市教委统一组织课改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的编写开发。
(四)加大投资,创建更加先进的教学环境
小时候喜欢五颜六色的糖果,也总是缠着妈妈说:“要吃尽天下的糖”而那时,越是鲜艳的糖越是喜欢,也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口味。小小的糖果含在嘴中,无比甜蜜。因为那里面注满了孩童时代无限的天真与父母无尽的宠爱。而那时的生活也如糖果般色彩缤纷、绚丽夺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忘记了一些味道,渐渐地,也只钟爱一个牌子的糖果,也只吃那一家店卖的糖果。这时,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买,也只是自已一个人去尝。小小的糖果含在口中,无比苦涩,因为那里面注满了青春的叛逆与父母的唠叨。而那时的生活也如糖果般的单调,落寞。
似乎又在不经意间少了些什么,随着年华的失去,我们失去的便是一种追逐的心情。于是,终于在某一天,舍弃了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糖果,舍弃了那些装有我们回忆的一个又一个的糖盒。
然后独自一人整理好这一路的欢笑与泪水再次上路。突然发现,我们离着预定的轨道渐行渐远,难道失去了糖果,我便不再快乐了吗?
其实,我们随手舍弃的只是选择快乐的权利,只是爱与被爱的权利。
最终,还是妥协了的,知识戒不掉那种味道,戒不掉其中的甜蜜与苦涩。
那么,这之前的种种抉择与放弃便是再无意义了的,只是,与我而言,不论是那五颜六色的糖果还是那口味单一的糖果,再次品味起来也是一种幸福。
口中的这块糖,很甜很甜,也正是我的最爱。
小时候喜欢五颜六色的糖果,也总是缠着妈妈说:“要吃尽天下的糖”而那时,越是鲜艳的糖越是喜欢,也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口味。小小的糖果含在嘴中,无比甜蜜。因为那里面注满了孩童时代无限的天真与父母无尽的宠爱。而那时的生活也如糖果般色彩缤纷、绚丽夺目……
随着年龄的增长,便忘记了一些味道,渐渐地,也只钟爱一个牌子的糖果,也只吃那一家店卖的糖果。这时,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买,也只是自已一个人去尝。小小的糖果含在口中,无比苦涩,因为那里面注满了青春的叛逆与父母的唠叨。而那时的生活也如糖果般的单调,落寞。
似乎又在不经意间少了些什么,随着年华的失去,我们失去的便是一种追逐的心情。于是,终于在某一天,舍弃了那些看似不重要的糖果,舍弃了那些装有我们回忆的一个又一个的糖盒。
然后独自一人整理好这一路的欢笑与泪水再次上路。突然发现,我们离着预定的轨道渐行渐远,难道失去了糖果,我便不再快乐了吗?
其实,我们随手舍弃的只是选择快乐的权利,只是爱与被爱的权利。
最终,还是妥协了的,知识戒不掉那种味道,戒不掉其中的甜蜜与苦涩。
那么,这之前的种种抉择与放弃便是再无意义了的,只是,与我而言,不论是那五颜六色的糖果还是那口味单一的糖果,再次品味起来也是一种幸福。
口中的这块糖,很甜很甜,也正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