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乔四电影

乔四电影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乔四电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乔四电影

乔四电影范文第1篇

在林志玲主演的《101次求婚》中,李毅首次“触电”,作为在中国足球界拥有相当高知名度的前国脚,李毅还答应参与录制一部以自己为主角的宣传片。在片中,李毅对于外界冠以自己“大帝”、“蚌埠回旋”和“天亮了”等称谓并不反感,相反还乐在其中。

“大帝说,要有光,于是天亮了。大帝说,要爱护人类,于是‘护’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动词。李毅大帝,他究竟是亿万吊丝心中的神,还是亿万个神中的吊丝?他是蚌埠回旋的发明者,他,是大帝称号的拥有者。”伴着深沉的男声旁白,李毅出场了,酷到家的造型,犀利的眼神,还有熟悉的音乐,虽然李毅在片中的造型是一本正经,但整体诙谐的气氛却又让人忍俊不禁。

“您是吊丝吗?你有女朋友吗?你知道你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吗?因为你爱玩Dota?因为你没有钱?还是因为只有我才知道的一些原因?”李毅在片中故作深沉,之后他才为将于明年1月14日上映的《101次求婚》做了预告。据透露,李毅大帝首次触电的身价仅为“搬砖价”。“没想到经过几轮沟通,李毅被我们的诚意打动,生平第一次试水电影,他愿意以1瓶雪梨的‘吊丝价’出演。”对于如此极端的价格,制片人爆料道。李毅则风趣地解释道,“既然电影是《吊丝为什么找不到女朋友》,就希望自己能有一点吊丝精神,所以就给个‘搬砖价’,意思意思就行。”

虽然只是首次触电,虽然演技还不能称之为多么出色,但李毅的转型亮相,让广大中国球迷狠狠地笑了一次:大帝,你以为你躲起来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像李毅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茬子,神乎其技的蚌埠回旋,都深深地迷住了所有人。

曾经足球场上的“大帝”,如今电影银幕上的“吊丝”,李毅开始了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而在李毅身边,像他这样从体坛“跨界”到娱乐圈的明星,还有很多很多。

好出路 投身演艺圈成功案例有很多

“别愣着了,你跟我走吧!”这是微电影《灵魂中转站》中“死神”的一句台词。而说这句台词的“死神”,正是去年宣布从中国羽毛球国家队退役的鲍春来。从体育圈到娱乐圈,鲍春来正在完成自己逐渐淡出竞技场后的转型。体育明星投身演艺圈这条路,与之前的竞技生涯是完全不同的领域,他能否从竞技场上的明星转型成为演艺圈的闪亮之星呢?鲍春来表示:“就想尝试一下,看看自己合不合适。”

几十年前,体育圈和演艺圈是相对比较独立、没有交叉点的两个领域,只是运动员与艺人在私生活上可能会搭上一点点关系。但是现在,体育与娱乐逐渐融合,两个圈子的人也越来越多地跨界尝试,有的人是尝个新鲜,有的人是为了增加曝光率,有的人是为自己探索一条再就业的新道路……

去年刚从国家队退役的鲍春来,今年开始向演艺圈发展,不仅参加微电影的演出,甚至签约青海卫视,担当《我是冒险王》节目的外景主持人,并且还成为国台办九洲文化传播中心的一名职员。这意味着鲍春来未来的工作将彻底与羽毛球无关,是对全新领域的新挑战。

体育明星“触电”,鲍春来并不是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人。在国内,全国武术冠军李连杰应该是最早从竞技场转型到演艺圈的运动员,一部《少林寺》红遍大江南北,从而也一步一步闯入国际影坛;之后,田亮、胡兵也在结束运动生涯之后全心投入演艺圈的打拼;另外,像李宁、巴特尔、王涛等运动员,也都有“触电”玩票的经历……可以肯定的是,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触电”玩票,甚至在退役后投身演艺圈。

在微电影的演出中,鲍春来只是“零片酬”地玩了一把票,首次“触电”便感受到了别样的辛苦。不过,在寒夜中连续拍摄几个小时后,看到成片还是令他颇有成就感的。曾被李永波评价为“内向”的他,坦言性格并未阻碍自己的表演:“每个人性格不同,不同性格的人可以饰演不同的角色嘛。”

外形不俗的鲍春来,先天条件还是适合在演艺圈中发展的,不过演艺圈除了先天条件外,更重要的还是演艺修为。拍戏不是打球,对于鲍春来而言,投身演艺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新挑战 立足演艺圈个人条件有讲究

早在多年以前,李连杰、邵兵、胡兵都由运动员转型为艺人。在近些年,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但真正能在演艺圈中站稳脚跟的运动员却并不多。

最近几年中,国内运动员转型艺人中最成功的可能是“跳水王子”田亮。他已参演十余部影视作品,仅去年就拍了6部电影和1部电视剧;而奥运会体操冠军刘璇的发展也相当不错,2009年签约香港TVB后,去年主演了电视剧《女拳》。

对成功转型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体育明星投身演艺圈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外形长相要对得起观众。演艺圈中长相一般但却能获得卓越成就的艺人,那叫实力派,这是连科班出身的艺人都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何况隔行如隔山的体育明星,就更不可能将竞技场上的游刃有余马上带到表演场,必须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学。所以,体育明星进军演艺圈,最可行、最畅通的路线就是偶像派。邵兵、胡兵等走的基本就是这条路线。

第二,自己要有一些绝活,也就是体育明星原来从事的运动项目,能对自己的演艺道路具有帮助作用。例如李连杰,他转型到演艺圈的定位很明确:动作明星。李连杰原来是全国武术冠军,功底好,长相也不错,对他在动作片演绎中能够获得成功有着巨大的帮助。

同样是动作明星,男女也有别。男性动作明星被要求具有硬朗的风格、动作更真实,而女性动作明星则被要求更具有动作的美感。刘璇进入演艺圈后逐渐给自己定位为动作女星,也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刘璇以前是体操运动员,硬桥硬马的功夫不会差,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特别好,学习武打动作并不是难事;更重要的是,体操比赛中有不成文的“裁判印象分”,因此体操运动员从小都在教练的指导下,懂得如何展示身体动作最美的一面。

第三,经得起挫折,放得下身段。即使运动员具备了长相和绝活两个条件,但也不是每一名运动员都能一帆风顺的。所以,运动员在进入演艺圈之后,就不能再当自己是昔日的体育明星,要有被人喝倒彩的心理准备。田亮初入演艺圈时也是非议不断,各种不同的造型总是引来一片倒彩声,但是他没有放弃,顶着嘲笑声不断地学习。几年后,田亮的演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去年在电影《不能没有你》中演绎自闭青年的表现,就让人顺眼了许多。还有前国脚赵家林,退役后直接就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进修,并开始在影视剧中“跑龙套”,如今也积累了一些作品。

心态好 明星粉丝平常心

从体育圈进军演艺圈,最重要的是心态,不仅仅是运动员本人的心态要摆好,各位粉丝的心态更要摆正确。

多数运动员在转型时,通常会说“先试试,看自己适不适合”。其实,这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运动员演戏或唱歌,这本身就不是最擅长的事。很多人都说李永波唱得好,那是在体育圈里唱得好,K房里唱得好,和专业演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很多人说田亮的戏演得好,当然,那也要看他演什么,演跳水运动员他肯定比专业演员还专业。

不是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得不是最好是预想中的事。刚刚开始的时候,谁也不必强求自己一步登天,像赵家林这样先进修,然后跑跑龙套,理论加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从头来,心态摆得好,也是明智的选择。

乔四电影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四、六级 翻译题 考点 解题技巧

一、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需要,更加全面地测量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在2006年对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大纲进行修改,并在2006年12月的考试中开始全面实施。在试卷构成上,四级和六级考试都增加了句子层面的汉译英测试,所占分值比例为5%。翻译部分为汉译英,共有5个句子,句长约为15―30词。句中已用英文给出一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整个句子的结构和意思将括号里的汉语部分翻译成英文。考试时间为5分钟。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考核的语言机能及要求”里,对翻译部分有如下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语法结构和符合英语习惯的表达,将单句中的汉语部分译成英语。翻译部分主要考核学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按英语习惯表达思想的能力。[1]

可见,改革后的四、六级考试全面测试学生读、写、听、译的水平,更注重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改革后增加的翻译部分虽然所占的比例不高,但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开设翻译课,翻译技巧的训练较少;缺乏双语翻译的练习和技巧训练,单靠一些翻译练习题,学生总觉得考试时力不从心。

其实,新题型中的汉译英补充句子主要是测试学生对短语、常用表达法、惯用法的中译英能力,不涉及任何专业知识和专业名词的考查,更不涉及一些文字风格或文化信息的转译。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对常用句子、短语或习惯用语的汉译英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只要认清该目的,了解历年来考查的重点,总结答题的技巧,配合日常的训练,学生就能游刃有余地完成翻译部分。

二、历年翻译题的考点

三年多来,四级考试翻译的考点主要是词组短语、从句、结构(虚拟语气、倒装)和习惯用法这几方面内容。请看以下“考点”统计表和各考查点的分值比例表。[2]

六级考试翻译部分的考点与四级考试非常接近,主要是词组短语、语法结构(虚拟语气、倒装等)、惯用表达法和高频词。与四级考试的翻译考点相比,六级的考查点有以下特点:更加多样化,从句的考查偏少,更注重高频词的考查等。请看以下六级翻译“考点”统计表和各考查点的分值比例表。

三、考点分析

(一)常用短语

在历年的翻译考题里,短语的考查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很多时候还跟其他考点一起考查;这些短语都是常用短语,主要是一些固定搭配和词组,是四、六级考试的重中之重,为出卷专家所偏爱。因此,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出现,并在过去的四、六级考试中频繁考到的重点词组和固定搭配,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可结合历年的考题模式掌握其特点并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句1:(多亏了一系列的新发明),doctors can treat this disease successfully.(07年12月CET-4)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短语thanks to(多亏了……)和a series of(一系列的),两个短语合并一起考查。“新发明”译成new inventions。故答案可以是:Thanks to a series of new inventions。

例句2:The finding of this study failed to .(将人们的睡眠质量考虑在内)(07年6月CET-4)

解析:本题的考点是短语take...into account/consideration(把……考虑在内),“人们的睡眠质量”可以翻译为people’s sleep quality或the quality of people’s sleep。最终答案为take people’s sleep quality into account。

例句3: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oor functioning of the human body is.(与缺乏锻炼密切相关)(09年6月CET-4)

解析:本题考点是短语be relative to(与……相关的;有关系的),“密切相关”应配合副词closely进行翻译;“缺乏锻炼”翻译成名词短语the lack of exercise。答案可以为:closely relative to the lack of exercise。

(二)语法结构

翻译题的语法结构考查主要是考查虚拟语气、倒装句和被动语态等方面内容。在上面考点列表中,把被动语态分开,主要是指虚拟语气和倒装结构。下面根据例句浅析这两个语法点的基本用法。

2.1虚拟语气结构

虚拟语气表示说话人的一种愿望、假设、怀疑、猜测、建议等;它主要是用来表示主观愿望和假设的情况。虚拟语气在条件句中的应用和在某些从句(宾语从句、主语从句、表语从句等)中的应用是虚拟语气最基本的两大类用法,也是四、六级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的语法点。在四、六级考试中,虚拟语气是必考的语法点;在翻译题中,虚拟语气的考查也十分常见。以下面例句为例进行解析:

例句1:If she had returned an hour earlier,Mary.(就不会被大雨淋了)(09年6月 CET-4)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虚拟语气和被动语态。根据状语从句“If+had done”可判断这是一个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考虑整个句子的意思,主句的动词形式应该是would+have done。同时,翻译的时候要考虑到句子的被动语态和否定意义,“被雨淋”的翻译应该配合固定搭配译为be caught in the rain;故参考答案为:would not have been caught in the heavy rain。

例句2:Mary couldn’t have received my letter, .(否则她上周就该回信了)(08年6月CET-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or(否则、不然)的假设情况虚拟语气。“回信”可译为:make a reply/reply it;根据句子的意思判断这是对过去的虚拟,于是答案应为:or she should have made a reply/replied it last week。

2.2倒装结构

倒装(Inversion)是一种语法手段,用于一定句子结构的需要和强调某一句子成分的需要。英语句子的倒装一是由于语法结构的需要而进行倒装;另一种是由于修辞的需要而进行倒装。倒装句的语序有两类:全部倒装和部分倒装。前者是整个谓语置于主语之前,后者则是操作词置于主语之前。

例句1: (直到他完成使命)did he realize that he was seriously ill.(08年6月CET-4)

解析:本题考查部分倒装句的用法。结合后面英文部分的倒装特征,“直到”应译为not until;连词not until具有否定意义,常用在倒装语序中。“完成使命”译为:accomplish the task;配合后面的时态应将前面部分译为过去完成时。 故参考答案为:Not until he had accomplished the task。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例句2:The witness was told that under no circumstances

(他都不应该对法庭说谎)(07年12月CET-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倒装句的用法。 当否定词前置时,情态动词或助动词与主语的位置要交换,故要将自然语序he should lie to the court/he is allowed to lie to the court译成倒装语序,于是答案为:should he lie to the court/is he allowed to lie to the court。

(三)各类从句

在历年来的翻译题中,考查的从句几乎涉及所有类型的从句,以主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为主。 其中,有很多不是考查一个完整的从句,而是从句的一部分。 例如:

例句1: (很多人所没有意识到的) is that Simon is a lover of sports,and football in particular.(09年6月CET-4)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主语从句,这可以从后面的系动词和表语从句判断出来。 于是,“很多人所没有意识到的”应译为特殊疑问词what引导的主语从句What many people don’t realize。

例句2:The antivirus agent was not known.(直到一名医生偶然发现了它)(08年12月CET-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状语从句和英语短语by accident/by chance的用法,同时考查not...until句型。此处的“发现”可翻译为discover,而不能用find;“偶然”可译为by accident/chance或accidentally。故参考答案为:until a doctor discovered it accidentally/by accident /by chance。

(四)惯用表达法

在四、六级的翻译题中,对惯用表达法的考查也有不少,且很多时候与虚拟语气、倒装结构、短语等的考查没有明显的界限。惯用表达法虽数量庞大,多种多样,但在四、六级近几年的翻译题中,没有晦涩、少见的表达法考查;相反,很多都是常见、实用的表达法。例如:

例句1:Soon after he transferred to the new school,Ali found that he had(很难跟上班里的同学)in math and English.(09年6月CET-4)

解析:本题考查惯用表达法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omething(做……有困难)和短语catch up with(跟上/赶上……)的用法。根据上下文给出的英文提示,答案应为:difficulty (in) catching up with his classmates。

例句2:Since my childhood I have found that.(没有什么比读书对我更有吸引力)(06年12月CET-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没有……比……更”(nothing is more than...)这一惯用表达法。同时应注意“吸引”可译为:be attractive to somebody/be appealing to someboday;考虑其比较级的特征,参考答案应为:nothing is more attractive/appealing to me than reading。

四、解题技巧

四、六级翻译虽然题量不大,分值比例不高,但仍不容忽略。只要把握好一定的答题技巧,正确地进行练习训练,肯定能得心应手地答好题。

翻译的过程有必不可少的三大步骤:1.阅读并分析原文;2.将原文转换成译入语;3.对译文进行修订;四、六级的翻译虽然是简短的补充翻译,但离不开这三大步骤。结合这三大步骤和四、六级翻译题的特点,总结具体、实用的答题技巧如下:

(一)仔细阅览,理解句意。

这一步骤是进行翻译的基础,只有通过仔细的阅览,充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翻译才能顺畅地进行下去。在考试的时候,紧张的答题气氛肯定会让考生无法像往常一样沉着答题;翻译题是最后的一道题,时间紧迫,临近考试结束,更让学生觉得时间不够,无法冷静地答题。很多学生反映做翻译题时,看也匆匆,下笔也匆匆,只觉得考试快结束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四、六级的翻译题主要是考查常用句子、短语或习惯用语的汉译英的能力,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之内,只要沉着冷静答题,胜数很大。首先,应仔细阅读整个句子,联系英文部分并结合括号里给出的中文内容,理解整个句子的主要意思。翻译题主要是补充翻译,这类题型给考生限制的同时,也给出了一部分提示,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其次,考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整个句子,明确汉译英部分与给出的英文部分的联系,把握整个句子的结构。确定汉译英部分属于句子的哪个成分,是否需要增加词语,等等。例如:

The auto manufacturers found themselves.(正在同外国公司竞争市场的份额)(07年6月CET-6)

接触到考题时,考生应先从英文部分和括号里的内容确定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大意为:汽车生产商意识到他们自己正和外国公司竞争市场份额。接着,确定句子的各个成分;主谓齐全,主语为the auto manufacturers;谓语为find;该句子主要缺少宾语成分。本题主要考查现在分词作宾语的用法。

(与我成长的地方相比),this town is more prosperous and exciting.(08年6月CET-4)

首先,考生应把握整个句子的大意。句子大意为:与我成长的地方相比,这个城镇更繁华、更有激情。接着确定句子的各个部分。根据原句,给出的英语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前面是一个逗号,故需要翻译的部分应该是一个从句或独立结构。敏感的考生也会发现汉译英部分还包含了一个定语从句。

(二)把握考核重点,逐一击破。

在理解句子大意和确定句子各个成分的基础上,把握住翻译部分的考点,充分联系整个句子和翻译部分,逐一解决考查点并注意根据整个句子的语境与语义合理选词组句。这一部分要求考生要充分复语法点,特别要熟知一些常用短语、虚拟语气、倒装句的用法和一些惯用表达法。在补充翻译的题型限定下,要拘泥于原文,忠实原文,但要考虑各个考查点和其他译文是否流畅自然,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切忌缺乏准备,便直接把汉译英部分逐字翻译成英语。同时,开动脑筋,不要钻牛角尖只坚持一个答案。译文表达可以灵活转变,很多四、六级翻译题都有多个答案。只要配合好原文,在忠实的前提下顺畅地翻译好汉语部分,就可以多样化灵活地选择英语的译文。例如:

(直到截至日他才寄出)his application form.(06年12月CET-6)

考生在理解句子意思和确定句子各成分之后,应明确该题的考点是倒装结构和状语从句,“直到……才……”可译为not until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not until位于句首时,主句要用倒装结构。同时汉语部分的“寄出”可译成英语的to mail/to post/to send out;考生可根据题意,选择有把握的答案进行答题。

Our years of hard work are all in vain, .(更别提我们花费的大量金钱了)(07年6月CET-6)

考生在理解整个句意之后,应确定前面的英文部分已是完整的句子,故需要翻译的汉语部分应该是一个从句或独立结构等,同时应注意到其中还包括一个定语从句。接着确定该题的考点是词组的用法,“更别提”可译为词组not to mention/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大量”可译为词组a great deal of/a variety of/a large amount of;英语的译文可以有多种选择。

(三)完成句子,小心核对。

翻译的第三阶段――检查核对润色阶段是翻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在确定考查点后,根据句子的句式和给出的英文部分填补完整,在注意不要逐字翻译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缺词漏词。接着,检查补充部分是否与前后的英文部分搭配流畅;注意时态的变化、单复数的选择、是否需要增加或减少词语、句子是否应倒装等问题。同时应注意避免字迹潦草、单词书写不规范、拼写错误等。最后,在进一步推敲译文语言后,默读整个句子,作最后的检查核对。

五、结语

总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汉译英翻译题看似困难棘手的新题型,实际上则是对考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只要广大考生能很好地把握这一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考点,掌握答题的步骤和技巧,加以相关题型的必要练习,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李树德.CET-4“翻译题”考点与解题技巧[J].海外英语,2010,(1):62-64.

[3]迟梦筠.大学英语四级翻译题型解析与教学重点探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40-41.

[4]彭美娟.探究CET-4翻译部分考点面面观[J].海外英语,2009,(11):62-63.

乔四电影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当幸福来敲门》 斯图沃特文化模式 电影解读

“文化模式”这一概念,不同的文化学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所谓文化模式,罗思・本尼迪克(Ruth Benedict)在《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一书中指出: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趋向。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成风俗、礼仪,从而成为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美国的文化模式是在美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有的历史个性和价值取向。本尼迪克认为,美国文化源自盎格鲁撒克逊传统,但又不同于盎格鲁撤克逊文化。在其两百年的演变中,它像一座大熔炉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本文从斯图沃特的文化模式角度分析电影《当幸福来敲门》。

一、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简介

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取材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当今美国黑人投资专家Chris Gardner。电影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故事: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威尔・史密斯),在28岁的时候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所以当时他下定决心在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做一个好爸爸。但他事业不顺,生活潦倒,只能每天奔波于各大医院,靠卖骨密度扫描仪为生。在他偶然间认识到做证券经纪人并不一定需要大学生文凭而只要懂数字和人际关系就可以做到后,就主动去找维特证券的经理Jay twistle。凭借自己的执著和非凡的妙语,以及在一个小小的魔方的帮助下,克里斯・加德纳得到了一个实习的机会。但是实习生有20人,他们必须无薪工作六个月,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录用,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而这时,妻子因为不能忍受穷苦的生活,独自去了纽约,克里斯・加德纳和儿子也因为极度贫穷而失去了住所,从而过着东奔西跑的生活。他一边卖骨密度扫描仪,一边做实习生,后来还必须去教堂排队,争取得到教堂救济的住房。但是克里斯・加德纳一直很乐观,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因为极度贫穷,克里斯・加德纳甚至要去卖血。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自己的努力,克里斯・加德纳最终脱颖而出,获得了股票经纪人的工作,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最后成为百万富翁。一路上,克里斯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年幼的儿子每次都能给予他最大的鼓励,父子俩相互扶持,最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美国梦。

由于该片描述的是一个非典型的“美国梦”: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会来敲门(卢军,朱奎峰,2010)。很多人往往会关注对于梦想的树立,而忽略过程的艰辛。特别是当面对一个看似无望的现实的时候,有多少人会坚持,而有多少人会放弃呢?生活总是在不断地修正,并且提醒我们,顺应大潮的人总是较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的。可是,确实还有些人愿意逆流而上。笔者认为,这是导演对于逆行者的一点鼓励。该片可视为实现美国梦、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这种美国梦,正是美国文化模式的核心――以有所作为,付出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势,崇尚个人奋斗掌控自己命运的自我定位,以及认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有着坚定的,惜时如金的世界观。

二、美国文化模式的核心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一)以有所作为,付出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势。

1.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影片中处处反映出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例如影片中主人公约见客户时及到证券公司面试时,包括接孩子的时候,都是奔跑着去的。在证券公司做实习生时,为了能多打几个电话给客户,他甚至一天不喝水以节约上厕所的时间。这些都体现出了美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以及每个人精于安排时间的生活习惯。

2.面对挫折,努力奋斗,有所作为。

崇尚和鼓励个人奋斗、有所作为是美国文化模式的核心之一。影片中,主人公克里斯是一个勇敢自信、坚强的人,他出身社会底层,学历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的自我奋斗。他通过聪颖的天赋,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克里斯身上展现的坚强自信、永不言败的精神,都很好地诠释了美国式个人奋斗精神,影片的许多细节之处都体现了这一点。影片开始,克里斯的生活贫困潦倒,事业一塌糊涂,无法忍受贫困与劳累的妻子离他而去。 他带着年幼的孩子东奔西走,每天先把孩子送到托儿所,再到证券公司做免费实习生,还要利用休息时间去推销骨质扫描仪,晚上则要排队争取救济住房。但这种艰辛和劳累并未使克里斯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克里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克里斯卖掉一台骨质扫描仪时,银行却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当他获得股票经纪人的面试机会时, 却因违章停车被抓进警察局;当他把机器交给女孩儿Hiphop看管时, 却被女孩儿偷走。在克里斯的奋斗历程中,银行、警察等都是他的绊脚石,但他凭借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精神,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从开始的失意、迷茫到后来的成功、自信,克里斯的人生经历启示我们,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实现个人理想,获得幸福。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追求平等自由独立,希望通过个人能力与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崇尚个人奋斗掌控自己命运的自我定位。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个人主义,意为不可分的东西、个体,最早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映,在19世纪得到广泛使用,并发展成为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陈曦,2008)。美国的个人主义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它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了美国文化模式的精髓,个人主义是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片中,主人公是一个有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不畏困苦,即使面对客户的拒绝,也能保持微笑,对儿子严格管教、言传身教的人。对儿子想要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他不妄加否定,而是赞赏并教育儿子要保护自己的梦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它。这点我们可以从影片中的经典语录中可以看出:“有梦想一定要去捍卫它。”“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会说你也成不了才。”“你想要什么就得努力去得到。”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相信并崇拜个人奋斗,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人的个人独立性,主要建立在依靠个人奋斗和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并且格外看重成功的价值。

(三)世界观在电影中的体现。

1.坚定的。

强烈的宗教气息在该电影中被展现得一览无余,即信仰就是幸福。影片多次提到上帝反映了美国式的清教徒思想,即人应该学会自救,否则上帝也救不了你。克里斯带着儿子参加唱诗班时,不同肤色与年龄的人都沉浸于圣歌之中,忘掉了痛苦,积蓄了力量。如歌词中的Lord, don’t move that mountain; Give me strength to climb it. Please don’t move that stumbling block, but lead me, Lord, around it. My burdens, they get so heavy, seems hard to bear, but I won’t give up, no, no. Because you promised me. You’d meet me at the altar of pray-er. Lord don’t move that mountain. Please don't move that mountain, but give me strength to climb it.(上帝, 别让险峻离开, 赐予我翻越攀登之力, 请别挪开我足下之绊脚石, 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重担虽负于肩, 痛苦虽难以忍受, 我不会也不曾放弃, 只因你我之间的承诺, 那日你我在祭坛相遇。上帝, 别让险峻离开, 请别让险峻离开, 但请您赐予我翻越攀登之力。)父子在那安抚、温暖、激励的曲子里紧闭双限、低声吟唱的那一幕,心灵一定是得到了安慰的,感觉到自己又获得了面对生活的动力,不再是孤独的奋战。歌词中多次提到上帝,上帝指引着虔诚的教徒。在实习开始时,当培训主管将Security Analysis那本像字典一样厚的书发给实习生时,他说:“这将是你们的‘圣经’,你们要吃饭睡觉时都不离身。”由此可见圣经在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影片中种种细节体现出的宗教色彩不言而喻。

2.惜时如金的时间观念。

影片中,处处反映出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惜时如金的时间观念,以及面对挫折时展现出来的独立自主的精神。例如主人公约见客户时及面试,包括接孩子的时候,都是奔跑着去的,可见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对于时间的珍惜。时间对美国人来说最重要,在美国迟到是十分不礼貌的。影片中,主人公与一位重要客户提前约好了时间,但是由于中途失误,他没能准时到达,于是客户只是简单交代给秘书便去做新的计划安排的事。这正是美国人对时间的把握最真实的一幕,也体现出美国人惜时如金的性格特征。

三、结语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作为经典大片,把实现美国梦的过程和路径阐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克里斯从不名一文的推销员,到最后成为百万富翁,体现了美国斯图沃特的文化模式中的以有所作为,付出行动为主的行为趋势,崇尚个人奋斗掌控自己命运的自我定位,以及认为人是世界的一部分,有着坚定的,惜时如金的世界观这三大美国文化模式的核心。也可以说,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无论何种艺术,都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部影片作为美国文化的载体,全面展示了美国独特的文化模式,让人了解了美国的主流文化精髓。

参考文献:

[1]陈曦.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J].读与写杂志,2008(4):49.

[2][美] 露丝・本尼迪克.文化模式[M]. 北京: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乔四电影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行动元 电影 爱

《环形使者》是莱恩·约翰逊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它以存在时间旅行的未来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名环形杀手的故事。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多数人都在争论关于时间逻辑的问题。一方面,时间逻辑的问题是无法讨论清楚的;另一方面,这也不是一部科普片,也许像这种科幻电影都会或多或少地起到传达一定科普知识的客观效果,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传达的意义,它给观众带来的心灵启示。本文将以格雷马斯的行动元理论为主,从结构语义学的角度来分析《环形使者》,以揭示其深层意义。行动元理论是格雷马斯在《结构语义学》中提出的重要理论,他以普洛普的俄国童话行动元名单和苏里奥的戏剧行动元名单为基础,结合语言学的二元对立观念,总结出三对行动元范畴:主体/客体、发送者/接受者、辅助者/反对者,形成了行动元模型(图1)[2][P257]。

这个模型就是我们用来解构《环形使者》的框架。

一、主体/客体

主体/客体这对行动元范畴是行动元模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组关系,它们构成了情节发展的基本框架。 [1-P148]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赋值是“欲望”,“欲望”表征为“追求”, [2-P251-252]即主体对客体的追求构成了情节的基本框架。《环形使者》讲的是乔的故事,乔在电影中有两个角色,一个是年轻的乔(小乔),一个是年老的乔(老乔),但是电影集中于2044年讲述乔的故事,也就是说小乔扮演了这个故事的主角,即主体行动元。老乔和小乔有不一样的追求,由于时光旅行的存在,老乔来到了小乔的时代,并在其中扮演了其他行动元角色。但不应忽略的是,实际上他们本是一体的,是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段,他们在追求客体上有时存在着精神上的一致,这将会在客体分析中涉及到。

至于客体到底是什么,就要分析主体的欲望是什么,主体追求的是什么。故事开始交待了背景:乔选择了环形杀手的职业,环形杀手必须在退休之前杀掉未来的自己,否则就会像塞思那样下场悲惨,杀掉自己以后就可以肆意享乐剩下的30年。故事真正开始是老乔从小乔的枪口下逃跑,然后电影用了大部分来讲述老乔逃跑以后,小乔奋尽全力去挽回被破坏了的生活。整部电影向我们展示的客体似乎都是那30年的享乐生活,那是小乔想要的,也是他奋力保护的。但是故事结尾小乔却选择了自杀,放弃了他一直追求的生活。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转折,从电影细节入手进行分析,就会发现30年的享乐生活并不是真正的客体,这只是个虚假的表象,其实主体真正追求的客体是爱,他的内心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从小乔和希德在地道中的对话可知,在小乔童年时,母亲无奈将其卖掉,童年的小乔因此缺失了母爱。小乔从买主那里逃出来后无数次想象杀掉那些毁掉他和母亲的生活的人,可见这段经历也给他留下了无法保护母亲的缺憾。正是由于这份缺憾,所以小乔接受了亚伯的枪,做了一名环形杀手。如小乔对希德说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想好了怎么做才能保护好他们的所有、他们的所得,要做就做这样的人”。小乔在童年的时候没能保护好自己的母亲,环形杀手的职业是弥补这种缺憾的一个替代品。做环形杀手换来的30年享乐生活是小乔现在唯一能够拥有的,他只要毫不犹豫地打死未来的自己就可以保护好这30年的享乐生活。但是,替代品终归是替代品,小乔内心对爱的渴望是无法用这些来填补的。在小乔还是一名环形杀手的时候就有两个细节能够体现出他内心的缺憾。一个是小乔开车差点撞到一个孩子,电影给了小乔和孩子一个很长的特写镜头,这里要表现的是小乔仿佛从孩子身上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个缺失母爱的孩子。另一个是朋友塞思被杀以后,小乔去那里,流着泪说已经不记得母亲的样子,只记得母亲是那样地抚摸自己的头发。另外前面提到小乔和老乔在追求上有着精神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就是对爱的渴望。老乔回到过去追杀唤雨师的原因是给了自己真爱的那个人被唤雨师杀了,他再一次像童年时一样没能保护好那份爱,因此老乔追求的也是爱。所以故事结尾小乔的自杀并不是突然的转折,自杀使他弥补了内心的缺憾,得以保护他内心一直渴望的爱,不过这种爱已经升华成了一种更大的爱而已。小乔在自杀前有一段内心独白:“我看见一位母亲为了儿子而死,一个男人为了妻子而杀人,一个男孩愤怒而孤独,我看见在他面前展开的是一条邪恶之路,这条路形成一个环,循环往复,我改变了它。”为了保护内心渴望的爱,老去的乔走上了邪恶之路杀掉希德的母亲,导致希德也如他一样走上邪恶之路杀掉了老乔的妻子,因成了果,果又成了因,循环往复的邪恶之路毁掉了希德要保护的母爱(希德与小乔在地道中对话时说过“我不会让萨拉被杀的”),也毁掉了乔要保护的爱,所以小乔选择自杀结束这条邪恶之路,最后保护了希德的母爱,其实也是保护了小乔内心一直要追求的爱。电影最后给了小乔的额头一个特写,又给了希德的侧脸一个特写,寓意希德其实就是小乔的重生,小乔在希德身上弥补了当年没能保护母亲的缺憾,给了希德一个自己一直渴望的成长环境,一个有爱的环境。

二、发送者/接受者

主体既然要追求某个客体,那么就可能存在某种引发他行动或者给他提供目标和对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发送者,获得对象的就是接受者。 [3-P103]《环形使者》中的发送者是一种抽象的力量,即主体内心对爱的渴望,童年母爱的缺失在小乔的心中形成了对爱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促使小乔选择了环形杀手的职业,以换取确定的30年享乐生活来填补内心的空缺;又是这种渴望促使他放弃了费尽力气保护的30年享乐生活,通过牺牲自己保护了希德母子,换来希德的完整母爱。这种渴望的力量贯穿了整部电影,促使主体经历整个故事,决定了主体最后自杀的选择。

接受者常常和主体是同一个人物,但在这部电影中,接受者并非主体,而是希德。主体追求的爱到最后升华成了一种更博大的爱,主体本身失去生命,没有机会再去选择自己的爱,但是因为这种牺牲,这种爱才得以传递下去,才使得希德得到了自己的母爱。最后,主体追求的爱转移到希德身上而得到重生。

主体的欲望对象,即客体,同时也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对象。 [2-P254]从以上分析中就能看出“爱“这一客体构成了两对行动元范畴的中轴,把他们连接成了一个简单模型。

三、辅助者/反对者

主体欲望投射出了辅助者/反对者这对行动元范畴,辅助者有助于欲望的实现,利于交流,反对者制造障碍,阻滞欲望的实现,妨碍交流。 [2-P254]这对行动元范畴决定了主体在追求客体过程中的种种波折经历,决定了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

顺着《环形杀手》的叙述顺序来看,第一个辅助者是塞思。表面看来因小乔为了钱出卖朋友,所以塞思被亚伯非常残忍地杀死。但是,小乔真的是仅仅因为钱吗?不是。小乔童年失去母亲后一无所有,做杀手换来的30年享乐生活是他现在唯一拥有的,他不能再次重复童年的遗憾,他已经有能力保护自己拥有的东西,所以他必须去保护。于是这件事又唤起了他没能保护好母亲的伤痛,所以他去找诉说母亲是如何抚摸着自己的头发,还要分给一半的钱,因为有孩子要抚养。塞思违反规则被杀推动他发现自己内心关于爱的缺憾。第二个辅助者是老乔。因为老乔反抗逃走,小乔走上了追杀老乔之路。老乔为了追杀唤雨师,在地图上圈出了三个孩子的地址,在餐馆打斗中小乔撕下了希德母子的地址。因为老乔再次逃跑,于是小乔来到希德母子住处等待老乔。在与希德母子相处过程中他看到了母亲想要保护孩子和孩子想要保护母亲的那种爱,同时也一次次的去保护他们,并在最后拒绝了老乔还给他的生活,用自杀保护了那份他曾经失去过的爱。上述分析中也出现了第三个和第四个辅助者,即希德和他的母亲萨拉,是他们之间的爱唤醒了小乔内心的爱,使小乔意识到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不是做一个杀手、不是走一条邪恶之路,而是童年缺失的那份爱。也是为了帮助希德母子,小乔才结束了这个邪恶之环,弥补了童年缺憾,追寻到了内心的渴求。

再看反对者,第一个反对者是亚伯,在小乔一无所有的时候,亚伯给了他一支枪,把他变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杀手,从此他把30享乐生活变成了他的追求,几乎埋葬了内心的爱。在老乔逃跑,小乔无奈之下也逃跑时,亚伯派出大批手下追杀二人。第二个反对者是亚伯的手下蓝小子,他为了表现自己,对小乔和老乔穷追不舍。第三个反对者是杰西,即小乔的同事,也是一名环形杀手,受亚伯指使追捕小乔。上面分析的这些反对者角色都是力图把小乔拉回杀手的轨道。最后,第四个反对者则是老乔。老乔在这部电影了既扮演了辅助者角色,又扮演了反对者角色。说他是反对者,体现在电影结尾,老乔一心要杀死希德,因为萨拉的保护,老乔会不顾一切杀了萨拉,如此小乔的童年恶梦又会在希德身上重演。

若将辅助者记为A,反对者记为B,那么电影中的辅助者塞思为A1,老乔为A2,希德为A3,萨拉为A4;反对者亚伯为B1,蓝小子为B2,杰西为B3,老乔为B4。整部电影中辅助者和反对者的出现就是这样的:

B1-A1-B1-A2-B1-A2-B2-A3A4-B3-B2-A2-B2-B4。

详细解析以上图式,即反对者B1亚伯首先在小乔的童年出现给了小乔一支枪,把小乔变成了冷血的杀手,辅助者A2塞思违反规则,反对者B1亚伯派人残忍杀害塞思,辅助者A2老乔在小乔的枪口下反抗逃跑,反对者B1亚伯派人追捕老乔和小乔,辅助者A2老乔再次出现,在餐馆争斗中被小乔撕去一片地图,反对者B2蓝小子带人来到餐馆追捕老乔和小乔,老乔逃跑,小乔拿着地图来到农场,辅助者A3希德和A4萨拉出现,慢慢的感化小乔,反对者B3杰西出现追捕小乔和老乔,最后被希德无意杀死,在老乔这边,反对者B2蓝小子出现抓住了老乔,辅助者A2老乔反抗杀死了以亚伯为首的整个杀手管理集团,接着反对者B2蓝小子来到农场追杀老乔和小乔,被小乔杀死,最后反对者B4老乔出现要杀害希德母子,小乔自杀,老乔消失。如此故事就在反对者、辅助者、主体的反复斗争中呈现出曲折起伏的情节。

纵观《环形杀手》,发送者是对爱的渴望,它发送主体走上了追寻客体“爱”的道路,接受者接受到了母爱,从此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辅助者帮助主体一步步地接近客体“爱”,反对者在反复的斗争中最终走向灭亡。电影结尾希德安静地睡去,碎花床单传达着温馨的氛围,与电影开头黑暗的杀手世界形成强烈对比,爱重新洗净了这个世界。所以,无论这部电影在时间逻辑上存在多少硬伤,在传达积极的、美好的意义上,它仍然完美胜出。

参考文献

1.《叙事学》/胡亚敏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2.《结构语义学》/(法)格雷马斯著;吴泓缈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7

3.《叙事学导论》/罗钢著.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5

乔四电影范文第5篇

原告:吴美丽,女,80岁。

原告:文佳明,男,58岁。

原告:文佳颖,女,54岁。

原告:文佳凤,女,35岁。

被告: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

被告: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被告:上海电影制片厂。

影片《三毛学生意》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文彬彬等主演的一部电影作品。文彬彬于1972年1月死亡。原告吴美丽系文彬彬之妻,原告文佳明、文佳颖、文佳凤系文彬彬之子女。

1997年7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所属东方影视发行有限责任公司与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将其摄制的包括《三毛学生意》在内的50部电影作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VCD小影碟制品的独家出版制作及发行权,授权给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期限为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对此出具了授权书。此后,上述影片VCD小影碟制品即由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予以出版发行,由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总经销。

1997年底,原告在市场上发现《三毛学生意》VCD制品,即与被告联系,要求支付文彬彬的表演报酬,被拒绝。原告即向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应当按规定向表演者支付报酬。由于VCD与电影载体不同、制作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就发生向电影作品中的表演者支付报酬的问题。上海电影制片厂许可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使用电影《三毛学生意》,已收取5万元的许可费,但不能对抗表演者应取得的报酬。要求三被告支付文彬彬表演报酬5万元。

被告北京北影录音录像公司答辩称:本公司与俏佳人公司订有协议,由俏佳人公司负责购买节目版权并制成VCD小影碟,由我公司负责出版。《三毛学生意》是由俏佳人公司所购并经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法授权,符合法律规定。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答辩称: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电影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我公司将电影《三毛学生意》制成音像制品,经过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法授权,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录像制品的概念中并不包括电影。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上海电影制片厂答辩称:我厂对《三毛学生意》一片依法享有著作权,有权将其许可给任意第三方使用。电影作品的其他载体(包括VCD)另行支付表演者报酬,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电影作品是将众多作者和表演者及其他创作活动凝结在一起的复杂集合体,他们的创作不可分割地融进了同一表现形式中。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电影作品的导演、编剧、摄影等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片者享有。表演者在电影作品中已经依法享有署名权,不享有电影作品的其他权利。原告的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上的依据,应予驳回。

「审判

黄浦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援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作为其主张权利的依据。该条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第一款)。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还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和表演者支付报酬(第二款)”。本案是否适用该规定,应明确下列问题:(1)录音录像制作者与制片者的区别。录音录像制作者为作品的传播者,属邻接权主体范畴;制片者为作品的权利人,属著作权的主体范畴。上海电影制片厂为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的制片者。(2)录音录像制品与电影作品的区别。录音录像制品属邻接权客体;电影作品是著作权的客体。《三毛学生意》属电影作品。

上海电影制片厂是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的制片者,享有该电影作品的著作权。其许可他人使用该作品,是对其著作权的行使,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依著作权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被许可复制发行的录音录像制作者应向表演者支付报酬,但不能据此推出电影作品制片者许可他人使用电影作品而产生表演者权。该条规定仅限于录音录像制品的范围,不能扩大到电影作品。

电影胶片与VCD光盘是作品的不同载体,VCD《三毛学生意》只是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不同形式的复制,并不改变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的权利性质。VCD《三毛学生意》是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著作权人行使权利的结果。

综上所述,由于电影作品制片者承担了制片的市场风险,市场变动而产生的新利益应由制片者享有。电影作品的表演者在取得片酬后,市场风险与其无涉,表演者不应再分享制片者的市场利益。故原告要求三被告支付文彬彬作为电影作品《三毛学生意》中的表演者在该作品以VCD形式制作后的表演报酬,于法无据,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第(五)项、第十条、第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该院于1998年12月17日判决如下:

四原告要求三被告给付文彬彬表演报酬5万元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评析

本案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电影演员对其曾参与演出的电影作品在以电影胶片以外的载体形式完整表现时,能否对这种载体的制作者主张表演者权,如能主张,具体的能主张表演者权中的哪项权能。对这个问题,应从以下五方面认识:

第一,从广义上讲,电影演员也是一种表演者,即在电影作品中扮演某种角色的表演者。电影演员在其参与演出的电影作品中,也享有表明其演员身份的权利(依照惯例,演员表中只列主要演员);对社会而言,电影演员也享有保护其在电影作品中扮演的角色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对制片人而言,电影演员有因参与演出而从制片人处获得片酬(报酬)的权利。电影演员的这些权利与著作权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表演者权内容相同或极为近似。因此,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将电影演员归入表演者范畴,并认为电影演员也享有该条规定的表演者的所有权利,不足奇怪。

第二,从著作权法第四章“出版、表演、录音录像、播放”一章的权利性质来看,该章主要规定的是邻接权的问题,表演者权在该章第二节中规定,显然是将表演者权作为邻接权的内容加以规定的。因而,表演者一方面因表演他人作品而产生对被表演作品的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义务关系,另一方面又因表演而产生对其表演所享有的权利,即表演者权。而电影作品中的电影演员,是制片人雇请的从事表演艺术的人员,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性质上属劳动或劳务合同法律关系,电影演员并不与制片人或者电影作品的原创作品著作权人发生著作权关系;同时,因电影作品著作权除各创作成分的署名权归各创作成分的作者享有,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制片人享有,因此,电影作品的使用权是由制片人整体享有和对外行使的,电影作品以电影胶片以外的载体形式复制使用,是制片人的权利,而不是其中包括电影演员在内的各种创作成分的作者的权利,制片人由此获得的是使用许可的报酬,并不是代表各创作成分作者行使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就电影作品的整体使用而言,产生的是制片人的权利,不是各种创作成分的作者的权利,包括电影演员在内的各创作成分的作者要求在制片人行使电影作品使用权所获得的报酬中分得一羹的请求,在惯例和法理上都是不成立的,双方之间没有这样的实体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从著作权法第四章第二节规范的内容来看,表演者所享有的“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许可他人为营利目的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显然不是电影演员可直接享有的权利。因为在拍摄电影作品中,这种许可权是归享有电影作品著作权的制片人享有的,不可能归某个电影演员享有。该两项权利是表演者作为邻接权主体时对任意第三人所享有的权利,电影演员并不享有这种邻接权。

相关期刊更多

南洋资料译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厦门大学

中国实验血液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当代小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济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