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与酒店管理;教育;培养;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学校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市场经济相统一,要从人才链的衔接方面,做好市场需求之下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同时要充分运用学校和社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获取学校与社会的互利和双赢,从而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适应于社会所需,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与考核评价等不同方面,进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并与实训基地教学相整合,培育与企业相适应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一、市场需求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概述

教育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与时代相一致的选择。教育要准确进行自我定位,要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市场的需求变化,关注市场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岗位素质标准,只有采取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教学方式,才能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竞争“软实力”。面对市场的挑战,教育要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潜力的空间上进行发展,要在教育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其职业化标准,大胆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育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是一种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它注重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整合方式,对专业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是未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趋势和方向。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施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相结合,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利用学校教育、科研资源和社会的实践资源,进行互利双赢的合作,从而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二、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市场需求导向构思

在市场需求导向下,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构思,主要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设计、培养路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组合:

1.培养目标构思。根据对市场上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目前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指知识水平较低而社会经验较丰富的人员,另一类指拥有一定知识学历而社会经验缺乏的人员。为了走出误区,摆脱困境,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关注市场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变化,并以其为指导,进行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培育。

2.注重职业能力优化的专业建设。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具有职业定位和较强的针对性,要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和职业定位观念,要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方向为基准,进行专业的优化和调整,要注重采用整合、交叉与渗透的方式,加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内涵的建设,并与专业的职业前景相联系,不断创新这一传统专业。

3.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在立足市场导向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要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转变原有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分离传授的现象,要以社会实践为着眼点,以专业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职业能力为切入口,进行专业课程的重新设置。例如:在英语教学课程中,不但要开设普通英语课程,还可以开设与专业密切相联的“酒店情景英语”课程和“英语口语与听力”课程等,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综合能力,而且可以学习到与专业相符的专业口语与听力英语。

4.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体,与课程特点和内容相结合,进行理论与社会实践融合的教学。在未来职业趋势的指引下,强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5.构建职业能力的专业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之下,要严格考核,构建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首先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标准,然后再实施多元化的专业评价方式,实施课程形成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课堂评价与实地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构建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评价体系。

三、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发展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和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分不开,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人才,从而推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创新发展。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模式下,本文重点探索工学结合下的“五段渐进式”人才培养方式,它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使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更具有竞争力,更符合市场的职业需求。

1.工学结合的校内模拟一体化建设。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校内模拟一体化教室建设,可以通过仿真的社会实践工作进行创设,这是校外实践基地的前提和重要场所。在这个仿真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中,学生可以进行初步的锻炼。这些仿真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室中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根据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方向进行建设:(1)形体礼仪一体化教室。在这个仿真职业环境中,学生在教学训练下,培养得体的仪容面貌、优雅的举止仪态、恰当的社交礼貌修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角色意识,从而在仿真训练中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成为可以承担起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诸如:对内讲座宣传、对外培训宣传、对外礼宾服务等。(2)餐厅服务一体教室。这可以为餐饮服务课程进行技能训练,并分为中餐零点接待服务和西餐零点接待服务两大内容。在中餐宴会接待服务中,要训练学生托盘、折花、摆台、斟酒、分菜、插花、席间服务等技能;在西餐零点接待服务中,要掌握西餐的礼仪习惯,进行西餐零点、摆台、斟酒、折花等服务技能。(3)前厅客房服务一体化教室。在这个仿真教学区内可以摆放前台、大堂经理台、大堂吧台、圆桌椅、沙发等物,对于前台接待服务区的训练要注重前台接待服务礼仪和规范性操作;对于大堂吧台服务区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酒水服务技能和意识;对于客房整理服务区的训练,要掌握配备中、西式铺床全套用具技能,可以模拟四星级酒店标准间配置,进行模拟的客房实景观察、清洁、查房接待等服务;对于贴身管家服务区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茶艺、插花、熨烫、箱包整理等操作技能。(4)导游一体化教室。在这个仿真模拟训练室内,要让学生进行模拟致欢迎词、欢送词、沿途导游、讲解等服务,同时还可以配备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熟悉导游中的多媒体操作,熟悉运用相关设备进行导游服务;要创设导游情境的模拟比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导游的氛围,在深厚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导游的带团能力。另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旅游电子商务软件知识,要熟悉运用旅游电子商务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下的服务。

2.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践基地实训的具体实施。第一阶段: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认知与体验启蒙教育。在为期四个月的专业基础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组织参观和亲自体验的方式,使专业学生明晰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特点和社会实践形态,从而把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概念,开启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大门,领悟“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社会语境与氛围,从而获得对未来职业岗位的感性认知。第二阶段:熟悉旅游与酒店管理基本技能与管理知识。在为期八个月的生产实训中,学生要熟悉和了解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通过到模拟酒店或模拟旅游的实训方式,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针对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岗位加以细致的了解和观察,以增强对专业的认知水平。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育,还要使学生具体进行顶岗实习实践,在集中的实习过程中进行异地授课、讲座的方式,将理论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相整合,在校企共管的方式下,进行实践的旅游与酒店管理服务、经营、文化把握。第四阶段: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在这个阶段面临就业分配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了解自己的意愿和就职方向,选择合适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岗位,并获取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第五阶段:旅游与酒店管理实习就业。在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就业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体验和实际岗位情况,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拟制,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专业毕业设计。

3.强化工学结合的保障建设。首先,要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要推进教师“学院素质”和“企业素质”的生成,打造具有企业和教学管理能力的优秀师资团队。其次,要选择适宜的合作酒店,以保证工学结合的效果。再次,要注意用合同的方式稳固三方的利益,要以契约的形式,保障学校、学生、酒店三方的利益,从而取得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就业导向的人才培育过程中,要注重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用价值,要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增强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可以采用校内仿真一体化教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培养学生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操作技能和道德修养,从而推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霞.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优化途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刘占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3]李佳航.普通高校旅游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5.

[4]刘旭华.《案例》:A中职学校旅游专业人才供求意向调查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引言

当下,随着现代农业、节庆活动、乡村旅游的融合,花海经济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名片和提升城市知名度的重要推手。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作为江苏省公布的首批13家旅游风情小镇之一,把小镇建设成独具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彰显其特色,挖掘历史、人文和建筑等内涵已经成为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节事活动作为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塑造城市整体形象的助推器,深入研究其与地方产业的互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节事活动的利益相关者

节事活动存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正确处理好节事活

动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关于节事活动利益相关者的问题,国外学者Getz提出与节事活动相关的利益主体分为两大类,即与节事活动相关的利益主体和与社区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地方政府、节事活动组织者、当地社区居民、赞助商、酒店、餐厅、旅行社、俱乐部、艺术表演团体、票务机构以及志愿者组织等,一次成功的节事活动必须综合考虑和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需求。以城市节庆活动为例,一个节庆活动有许多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城市、节庆活动组织者、参节商、供应商和观众等。本文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无锡阳山桃花节运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研究的主要利益者包括:主办机构、主办社区、赞助商、承办机构、参节商和供应商、参与者和观众(见图1)。

图1 中国无锡阳山桃花节利益相关者关系图

二、中国无锡阳山桃花节概述

自1997年开始,阳山镇桃花节已走过二十个年头。20年来,桃花节已办成一个融赏花观景、旅游休闲、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文化活动,已成为惠山人民乃至无锡人民引以为豪的盛大节日。2017年“中国阳山桃花节”于3月15日―4月15日举行。本次桃花节由阳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主办。以第21届阳山桃花节转型为契机,引入市场元素,通过开展以2017阳山半程马拉松为主的系列活动,充分展示阳山镇良好的人文地理环境和精神文化风貌。以“蜜桃小镇”为活动统一品牌,进一步塑造阳山品牌形象,加快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步伐。

三、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事件旅游与地方产业互动发展机制

(一)丰富节庆活动内容,以节促旅提升品牌质量

结合阳山镇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和打造无锡阳山桃源风情小镇为目标,组织内容丰富的各项节庆活动品牌,如:春季桃花节、夏季美食节、秋季露营节、冬季温泉节,形成一年四季有主题、有内容。2016年,阳山度假区联手市、区旅游部门,成功举办了阳山第二届田园露营音乐节,填补了目前阳山秋季旅游没有大型活动的空白。同时,为了契合年轻人需求,精心筹备策划,设置露营体验、特色烧烤、户外拓展、徒步穿越、篝火晚会、露天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游客在体味阳山原汁原味田园风光同时,收获无尽的快乐。丰富的一系列节庆活动不仅给阳山度假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也使度假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二)挖掘地方旅游特色,以节庆活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在抓好旅游项目的推进工作同时,充分挖掘阳山度假区“桃、山、水、泉”特色,在围绕主题资源基础上,既诠释“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又落实了“商养学闲情奇”新的旅游六要素。充分诠释全域旅游新概念。重点推进好田园东方二期―文旅小镇,紫藤园、朝阳禅寺二期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落实好千里走单骑,阳?民宿村、乡宿等十多个生活项目的建设工作。此外,通过阳山桃花节的品牌效应,建立阳山桃文化创业示范基地和桃文化创客中心,扶持和鼓励当地居民延伸水蜜桃产业链,利用水蜜桃产业优势、自然环境优势和文化优势,发掘阳山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同时以节富民,开展经贸活动,进一步拓展和畅通其他产业。

(三)改善基础度假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满意度

一是改善交通条件。建立标准化生态停车场三座。对度假区内三座10000余平方米停车场进行规划改造,设停车分区、出入口,建立相应管理制度,专人管理生态绿化。完成了度假区内步行道、小阳山环山道完善提升,做到在阳山桃花节期间,保证游客“进得去,出得来”。二是进一步完善游客交通工具。增添观光电瓶车20辆,单人、双人、三人自行车100辆,并为特殊人群免费配备了童车、轮椅、拐杖等服务性工具,方便游客在阳山桃花节期间进行度假娱乐。三是完善住宿设施。根据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围绕“一站式度假定制”理念,众多品牌文化精品酒店形成规模效应。通过近几年阳山政府的大力支持,阳山民宿经济悄然兴起,通过对现有农家乐提档升级,形成一个桃源葫芦谷民宿区,围绕“福禄”民俗主题,结合特色民宿、阳山美食、民俗庆典等特色体验,让游客充分感受“聚福在阳山”的桃源传统文化风韵。四是优化餐饮服务。主打菜系消费档次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性,并推出多道中华老字号或餐饮名菜,国内外主要菜系一应俱全。如:嘉阳生活购物广场引进知名品牌肯德基。桃源葫芦谷特色商业街主打阳山本地农家乐餐饮品牌。不同菜系加上不同的消费档次,满足阳山桃花节期间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 五是规范购物管理。规划建设旅游商品购物点,推出桃木工艺品、鸣珂里非遗文化和民间手工艺品、尹城牛肉、阳山大麦饼、阳山糕团等1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大力整治购物场所风貌,对所有购物点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培训,严格推行诚信服务公约。 六是强化游览功能。完善游客中心功能,设置游客休息区、景区影视介绍系统,为游客提供咨询、票务、导游讲解、节目预告等服务;游客中心设有免费WIFI,公用电话,并为游客提供纪念邮票、纪念封、明信片、纪念戳等多种服务;配备特殊人群使用的童车、轮椅、拐杖等工具;在桃源葫芦谷、田园东方、桃花岛景观公园等处设置游客咨询服务点;规范设置中、日、英、韩四国文字信息标志525块,合理设置了足量的游客休息设施;并进一步完善了旅游厕所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

四、结语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专业 就业问题 解决对策

一、我国旅游管理专人才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大,但是由于大多数人才的素质不能满足该行业的从业要求,导致人才缺口很大。虽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总体上看,其所占比例不大,并且缺乏中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要求该方面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很好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还要在工作中有着清晰的思维,能娴熟的做好各项业务,拥有高度的抗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做事时有着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处事能力,懂得灵活应变,并且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根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2014年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以上,“十一五”时期新增旅游直接就业约30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700万人。目前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人,与旅游相关的就业人 数约8000万人。而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共有高等院校810所(含专科院校),在校生为440038人(含三年制大专生)。由此可见,我国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着很大的缺口。理论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困难较小,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就业定位不明确

旅游业主要是以服务的形式来运行的,属于服务行业。在我国,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其就业门槛比较低,技术水平要求也不高,无论学生的学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每个人都必须从基层的服务岗位做起。然而,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服务业有着一定偏见,认为从事服务业太辛苦,并且感觉很没有尊严,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定位过高,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没有对自身的优劣势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明确的分析,只是看重职位和待遇的高低等因素,导致了在就业过程中个人目标与现实出现了很大偏差,这种较大的偏差必然导致学生在就业时要么“有业不就”,要么就是“频繁跳槽”。

2.学生存在着就业心理问题

在我国,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主要分为两部分人群:一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太过于自负,对就业有着太高的期望;然而另一部分学生却缺乏自信,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太难,为此常常感到焦虑,对找工作失去信心。由于种种心理因素的原因,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挑三拣四,因而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最终迟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3.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

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后不能灵活的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熟悉的操作,其操作能力很难达到企业的基本要求,大部分学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校期间,学校只注重对学生理论课程的培养,而忽略了工作实践的锻炼,在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没有紧密的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导致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不能够胜任企业的多数工作。

4.学生的就业方向的选择性小

目前,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较多局限于旅行社和酒店两个方面。就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得知,学生对旅行社的认可往往高于酒店,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旅行社。但是由于旅游行业的季节性较强,对人员的需求也不稳定。在旺季的时候,除了旅行社中一些固定的员工外,还会临时加入一些导游,对人才的需求加大;在淡季的时候,旅行社往往只有一些固定的员工,对人才的需求较小。

三、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其合理的规划职业

目前,大部分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以及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没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加强学生改方面的指导是很有必要性的。首先,学校应该通过开设一些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或者相关的讲座,让学生对自己专业有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相应的教育与指导,让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今后的就业方向有明确的定位,帮助学生从多个层次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其次,学校应该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兼职工作,使学生尽早的了解从事该行业需要具备的能力及素质。

2.加强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

目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消极的、负面的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也成为影响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教育是在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学校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采取多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克服各种消极负面的心理因素,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重拾信心,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找到理想满意的工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为了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必须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学校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的人才需求形成一个良性互动,将实践应用性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学目的。因此,学校应该制定与课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帮助学生进行一些实习兼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更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为今后找到理想满意的工作打好基础。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旅游业起步,中国旅游教育开始发展,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院校开始兴办旅游专业。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2055所,在校学生为75.33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122所,在校生43.5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在校学生31.81万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将旅游业提升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为旅游行业发展服务是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学生的直接目标,但目前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有业不就”现象。为深入分析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本文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深层原因。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调查 

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为2012年,目前,已毕业一届专科学生,本科生尚未毕业,在校本科生共四届: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共调查四届学生140人,以其为例,从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及就业意向方面说明。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大四21人,占15%,大三28人,占20%,大二34人,占24.3%,大一57人,占40.7%,男生24人占17.1%,女生116人,占82.9%,民族组成中,汉族74人,占52.9%,维吾尔族38人,占27.1%,哈萨克族22人,占15.7%,其余为回族、蒙古族6人,占4%。在新疆14地州中均有生源,其中南疆42人,占30.1%,北疆(天山以北)98人,占69.9%。被调查学生中,有74人家长为农民,占52.9%,工人14人,占10%,其余有教师、干部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其次为非旅游行业的工作,再次为自主创业,仅仅66%的学生愿意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汉族学生较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从事旅游企业相关工作,民族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相关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态度分析 

总体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比较乐观占半数以上,1/3表示一般;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学生所持态度不同,大四学生持不乐观、一般态度的占2/3,大一学生4/5学生持乐观或一般态度。不同民族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差异不大,持比较乐观态度者居多。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借助spss19.0分析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就业意向,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知显著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级、家庭经济、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等因素。 

(一)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的选择倾向不同 

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企业相关工作,说明随着学生对本专业认知的增加,其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就业选择时也较多地考虑旅游相关行业。2015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旅游行业相关工作,这与新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不够、存在故有的偏见有关。2013级学生较倾向于自主创业,这与目前国家的高校自主创业政策及学校相关政策有关,学生独立意识、创业意识增强,大三学生有一定的实习经验,人际网络较密,使其产生独立自主创业的想法。2014级学生倾向于旅行社工作,这与大二学生刚刚结束的旅行社、景区实习有关,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亲自旅行社、景区实践,对其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在现有的选择中,无疑是最能掌握的一个,这也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就业选择具有影响。 

(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影响其就业认知 

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的直接体现为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若学生主动选择该专业则其对旅游管理专业较为感兴趣,也倾向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呈现一定差异,2012级学生有多于1/2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1/3是因为被调剂;2015级多于1/2是因为被调剂,1/3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2013级、2014级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的稍多于被调剂的,各年级学生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较少受家人、老师、朋友影响,出于自愿或被迫的情况较多。汉族和少数民族因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或被调剂而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当。不同年级均有一半以上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比较感兴趣,很不感兴趣共2位学生,一位为汉族学生、一位为维吾尔族学生,分析原因两位都是被调剂的学生。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就业认知 

从不同年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看,感觉课程设置一般的学生57人,大四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不太满意态度的接近半数,大一至大三学生由于没有完全接触课程,大部分学生感觉满意。从不同民族学生看,汉族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一般态度的接近半数,有23人持不满意态度,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大部分感觉比较满意,维吾尔族学生持满意态度的人数最多,可见,在民汉合堂教学中平衡不同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是一个重要课题。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重要窗口,由于高年级学生对本专业了解较为全面,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需要的知识之间有一定认识,若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行业需要知识之间难以对接时,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意向将会重新考虑。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满意,其对未来就业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见目前学校所设专业课程较符合民族学生需要,也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接。

(四)家庭状况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较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大,对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也较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就业。被调查对象中,半数以上学生父母职业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差,可见,大部分被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的安全性体验较差,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信赖度较低,不能完全接受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分析家庭经济较好、父母职业为教师、干部、工人等的学生,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明显较高,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明显看好,倾向于选择旅游企业等相关旅游职业。 

四、做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引导 

(一)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强化专业认知 

高年级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课程之后,具有较深刻的专业认知,其对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认识本专业及未来的可能方向,并结合自身条件作出适当调整,从而探索较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与实习之路。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使高年级学生提出自身面对的困惑,与教师一起探讨,使教师对学生的困惑有全面掌握,并积极向学校反映,需要学校层面出面解决的,由学校层面解决,需要学生自身克服的,由学生自身克服,需要家长配合的,积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需要社会给予共同的关注的由社会共同面对。 

(二)树立旅游管理专业在高中生中的良好形象 

目前,高中生在备战高考中面临较大压力,没有时间思考走进大学的专业选择,高中教师也多为数理化政史语文英语等专业的师范生,鲜有旅游管理毕业生,因此,高中生对旅游的认知为零,又由于旅游中一些不好事件的影响,使得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持有偏见。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均不会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或者迫于高考分数,即使高考志愿是主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也多是因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在同类高校中选择旅游管理专业较合理;或者是被调剂。在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一无所知情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然困难,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的认知较少故而不乐观。高校可以定期到高中开展宣讲,或者与高中教师交流,通过高中教师增加高中生对旅游管理的认识,使高中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从而增加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进而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起点,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为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对旅游行业有一清晰认识,对国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对旅游企业发展状况及对居民对旅游的需求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科教学上,更要放在科学研究上,研究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需求,把握宏观环境,研究学科发展历程等。只有在全面、深刻、准确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设置出符合当代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行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并做长期规划。 

旅游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我国旅游局对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现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旅游专业学生直接从业人员980万,并保持平均每年增长50万的速度,缺口至少有200万。近年来,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并有广阔的用人空间,在许多工作领域都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数据进行了公布,国内比较有名气的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了100%。学生在大学毕业后,有一部分选择从事酒店、旅行社等企业的相关岗位,还有一部分也选择到国家旅游业相关部门机关和其他行业工作。旅游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一个行业,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相对于本科生来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对旅游实际业务更熟悉,吃苦耐劳,更加符合旅游企业的全面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

2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中国目前的旅游行业企业的旅游管理人才需求远远大于人才供应,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本行业的比例却越来越小,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多方面的。下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2.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

当前,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旅游行业的一线人员,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来说,一线人员的工作具有高变动性,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可预测的变动。所以,高校教学培养的高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来适应工作的需要。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创建时间较短,原有的教学基础相对薄弱,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都不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来说,虽然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专业人才的知识构成,但是由于学校在专业硬件或师资方面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往往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校内的实践起不到真正的效果。所以,高职旅游院校的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最终取决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旅游行业的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最终是否选择在本行业就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具备的各种技能是否与旅游行业需要的相吻合。

2.2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缺陷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校毕业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都应该有一个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就业指导。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和操作能力,并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为自己在将来的就业上提供更多的帮助。而在部门高职院校,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片面性地重视学生的就业率。目前看来,我国的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发展远远落后,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很大的缺陷。

2.3学生择业定位缺乏理性思考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存在对本专业的择业定位缺乏理性的思考。许多学生走上对口专业的工作岗位后,盲目地致力于职位的晋升和争取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然而,旅游行业的工作,尤其是酒店企业,多要求的是管理者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做起。高职旅游管理人员,需要丰富的旅游管理知识,同时更需要的是实践与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一个出色地管理人员,是充分了解各个基层具体工作和熟练解决基层问题的管理者,没有经验,管理只会是纸上谈兵,难以服众。

2.4学生职业认知存在偏差

旅游业高职管理人才欠缺,就业机会充足。然而一部分对口专业的学生存在传统观念,认为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做起不符合本专业性质,甚至认为服务是侍候人的工作,从事服务职业是低人一等的,这种旧观念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一部分同学在最初填报专业时,由于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旅游管理可以满足自己经常游玩的愿望,在之后了解到本专业真正性质时丧失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旅游业要求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和业务能力,而旅游业真正需要的是员工的团队精神、责任心和综合素质。

3解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针对上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四个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

3.1强化就业指导,合理规划职业

旅游行业的企业需要的是高素质和具有高度责任心的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一方面,通过专业知识介绍和学习,让学生加强对本专业性质的认知和对就业方向的了解;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使学生提前具备实践与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修养。

3.2创新教学模式,切实落实高职培养目标

学校应该明确培养方向,创新教学模式,开创结合旅游行业用人实际需要针对性培养旅游行业专业人才的思路。加强与旅游行业的合作,以市场要求规划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学校应紧密联系相关的旅游企业,以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修订教学大纲,以培养旅游行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为旅游专业教学的指导目标。做到教学计划链接旅游行业相关模块,教学内容紧跟旅游行业工作岗位要求,教学方式贴近旅游行业工作模式,实现就业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培养目标。

3.3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校期间,应加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其专业热情。一方面,要从主观上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教师要运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实际工作实践和开展野外实习、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情。

4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