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趣味故事

数学趣味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趣味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趣味故事

数学趣味故事范文第1篇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开展趣味教学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且有效途径。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做了分析,并总结了几点实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含义及重要意义分析

所谓的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指的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小学数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小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数学知识的教学。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枯燥性的学科,不像语文等学科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在小学生的眼中数学就是枯燥的数字加字母,抽象的概念加定理。这对于天性活泼好动,喜爱新鲜事物的小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强、趣味不足,学生视数学学习为繁重枯燥的任务,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强,教学参与度不高。而将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化,首先,让数学知识融入故事、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学生的故事、游戏需要,又可很好的完成数学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小学生因为好奇心重,所以其思维也比较活跃,这时期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幻想,将小学数学教学实现趣味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有效的促使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二、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来开展趣味教学

众所周知,故事有着动人的情节、可爱的人物、鲜明的形象,每一个学生从小都喜欢听故事,每一个人从出生到开始懂话,所听最多的就是父母讲的各种故事。可以说故事伴随我们一生,包括成年人在内,对听故事也是很感兴趣的。把故事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使之发挥出趣味性,实现趣味教学,是小学数学实现趣味教学的有效途径。将故事有效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它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有着重要作用,而且讲故事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故事所包含的意义,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可以对学生思想认识等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创设和收集各种各样的故事,积极的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故事情境,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深奥难学的主观认识,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动机。

2、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开展趣味教学

能吸引小学生的,除了故事之外,就非游戏莫属了,研究表明,游戏是最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之一,很多小学生都无法抗拒游戏的吸引力,在玩游戏时,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压力,放松心情,尽情享受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类型期的转化过程。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能。因而,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便会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师在实施趣味教学法时,还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来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教师在讲授“元、角、分”的内容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三者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摆放一些日用品并标价,然后通过模拟购买的形式来开展教学。这样,通过学生实际的操作体验,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氛围,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三、联系生活,动手实践,引导学生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

数学趣味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法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105-01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与系统性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则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枯燥乏味,很难将抽象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数学课堂高效运转。

一、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小学生对于故事中可爱的人物和动人的情节具有较大的兴趣,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通过将故事改变成与教学内容有效搭接的形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

在教学“乘法口诀表”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对于纯粹的数字运算可能会感觉比较枯燥,通过死记硬背也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通过设计趣味故事,将乘法口诀表的内容设计于课堂教学中,通过趣味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表,这样就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师设计了孙悟空摘桃子的故事:

美猴王孙悟空要下山去摘桃子,一共有5只猴子,每只猴子想要3个桃子,问美猴王一共需要摘几个桃子?学生对于孙悟空的故事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一下子就能吸引其注意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就会积极思考。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接着提问:如果是6只猴子呢?每只猴子如果想要5个桃子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更浓,这样学生在趣味故事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诀表。

可见,运用趣味故事来开展教学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当然趣味故事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应只是局限于一种人物设定,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提高。

二、趣味游戏,强化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生对游戏情有独钟,但数学学科本身就是属于应用型学科,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很难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运用方法和规律。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数学的应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融入其中,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内化为具体化的游戏内容,对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具有较大的帮助。

在教学“一百以内加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三人一小组,规定每个小组的三个同学跳绳总数为最终成绩,按照成绩进行排名”的游戏环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最终结果。此时,教师利用个人抢答、小组竞赛和竞技游戏,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趣味口诀,深化数W记忆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证长时间集中,所以在课堂教学的时间段内很难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是教师可以通过编制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开展教学,帮助学生识记,不仅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帮助学生深化相关记忆内容,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两位数乘法”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如下的顺口溜,让学生先理解,教师再解释,最后让学生朗读和背诵。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借助顺口溜或快板等形式的趣味口诀,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记忆,这与传统刻板的“死记硬背”教学相比较,学生理解和背诵起来更加轻松愉快,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更加主动。

数学趣味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定型,其活跃程度较高,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在学习时增加学习兴趣,尤其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趣味算术,这类题型的增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观察生活的能力。加强小学数学趣味性的优点还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趣味故事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可以在授课时加入一些趣味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所要学习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小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为是数学学习枯燥且对低龄儿童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艺术性,主要表现为:第一,用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小故事的加入不仅能吸引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趣味故事帮助学生奠定了良好的逻辑思维基础,小学生在认真听故事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进行思考和联想,这种主动的思维发散活动会使得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为今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趣味乐园丰富小学数学教学内容

趣味性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尤其是趣味乐园,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涵盖内容较多,有脑筋急转弯、数学智力题和开心谜语等。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还属脑筋急转弯,小学生对于这类形式的题目有着特别的兴趣,比如说有关数学方面的脑筋急转弯:有一天,两个兄弟一起去买书,两个人都看准了一本书,但是每个人买书的钱都不够,哥哥单独买缺5元钱,弟弟单独买缺1 角钱,两个人商量发现即使兄弟俩把钱拿出来一起买书仍然不够,最后问题是问这本书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日常生活习惯进行判断,发现光是用经验是无法准确回答的。因此学生会通过数学的手段自己进行分析和计算,发现这本书的实际价格是5元,哥哥之所以买不到是因为他根本没有钱,而弟弟是因为只有4元9角所以买不到。学生在做这类脑筋急转弯式的数学题时,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自发主动地寻找答案,既帮助学生学习了具体的数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学习和生活的有机统一

不管学习哪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有一个目标―学以致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上,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把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获得对知识的学习,使其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程时,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实际生活的观察总结出大量的关于三角形的案例,在授课时,利用这些案例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让学生主动地去联想和寻找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例子,然后教师再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要用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形状。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上老师的引导最终得出结论。

四、强调情感教学,提升教学趣味

情感教学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使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达到最终的学习目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是今后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学生,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少些责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学生对于教师的喜爱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通过情感教学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今后教学任务的关键,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趣味教学会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增加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趣味性教学时要有针对性,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进行趣味模式的选择,要以学生学习知识为主,娱乐为辅,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万素玲.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1(12).

数学趣味故事范文第4篇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内容基本上以枯燥难记的理论和公式为主,不像语文或者社会科学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大多数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当作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学习中提不起兴趣,感觉学习压力大。在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表示不喜欢数学。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只有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运用趣味教学方式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才能迅速抓住他们的眼球。因此,教师必须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对于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已经普遍运用于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视频、图片来展现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学生在有声音和图片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容易集中注意力,运用多媒体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直观、有趣,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学习技巧,学生在课堂上眼、耳、手并用,有利于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比如在进行 “圆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圆分成4、8、16等份,然后应用多媒体将这些碎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多媒体可以让这一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进行自主思考,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将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时,老师再要求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会慢慢明白,虽然形状改变,但是面积却是不变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怎样计算?学生在多媒体内容的展示下,很容易就能发现,转变后的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而长方形的长则是圆的周长的二分之一,最后,学生就可以轻松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并且迅速完成记忆。

2 在故事中学习

小学生有着天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新知的学习中如果带有故事的可爱人物和动人情节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老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是有趣的,是寓教于乐的,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学生也自然就会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互动的教学是老师所最期待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是主动的,因此也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教学中不仅要收集各种有趣的故事,更要学会自编故事,并不是每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故事与之配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获取尽可能多的趣味故事,也可以自编故事情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一改数学学习枯燥的现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的学习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故事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我把喜羊羊、海绵宝宝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动画人物运用到数字认识中,小孩子对动画人物有着很深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自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了,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慢慢接受数学,爱上数学。

3 在游戏活动中导入数学教学

小学生还处于好动、爱玩的成长阶段,小学生在玩游戏时,身心都是出于轻松的状态,也是大脑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再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不仅会抵触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因此讨厌数学,最终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教师如果采用趣味性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导,结合知识进行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尝试数学的实践应用。比如教师在进行 “元、角、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玩家家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扮演小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儿子,教师将一些玩具标价,给学生准备一些圆角分的钱,让扮演“爸妈”的学生首先给“儿子”一定数量的钱,然后让“儿子”来买玩具,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老师教授学生识别圆角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高兴的玩游戏,还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通过“动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能理解的情况,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首先要解决学生这一问题,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培训,从而让学生在能读懂题目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课程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带一些平时小孩都爱玩的积木进入课堂,让学生拼积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动手进行拼图,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了解。老师在学生进行拼图时,可以进行指导,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相关的特点等,全方位的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5 通过巧妙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设计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将趣味性融入到作业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作业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发挥。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将作业设计为:小明在实验室作清洁,失手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摔碎,三角形的玻璃一分为二,想去买一块回来,又不清楚三角形的尺寸,此时小明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对此问题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选有一个角的玻璃,将角的两边延长,但玻璃的形状却无法固定;有的同学说,选有两个角的玻璃,将角的边延长,交于一点,此时,三角形的形状便固定了,问题迎刃而解。将作业融入一些趣味性,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教学模式,学会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金彦.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J].学周刊,2013(30):315-316.

数学趣味故事范文第5篇

一、引入趣味故事,舒缓情绪,活跃氛围

故事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选取一些趣味故事,如数学家故事、童话故事等,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舒缓情绪,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积极而主动地学习知识,发掘数学规律,感受数学魅力,体会学习乐趣。同时,在运用趣味故事时,教师也需把握教育时机,既可用故事进行导入,也可用故事帮助学生复习与巩固,乐在其中。

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住“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的用法,教学后,教师可讲讲趣味童话故事:很久以前,数学王国并不像现在这样井然有序,而是乱糟糟的。0~9这十兄弟常常吹嘘他们的本领最大,在数字王国称霸称王。面对如此情况,数字天使非常生气,她便派了“=”、“”这3个小天使去数学王国,完成任务:让数学王国井然有序。来到王国后,0~9这几个兄弟便用轻蔑的眼神盯着三个小天使看,不客气地问道:“喂,你们几个是干什么的?这里不欢迎你们。”于是,“=”天使笑了笑,回答道:“我们是数字天使派过来的,辅助你们治理好数学王国。我是‘等号’,位于我两旁的数字始终相等;而他们俩是‘小于号’和‘大于号’,尖尖朝谁,谁就小,开口朝谁,谁就大。”一听是数字天使派遣而来的,0~9这几个兄弟便乖乖服从三位天使的命令。于是数学王国不断强盛,并有了严格秩序。这样,通过趣味故事,既让学生舒缓情绪,也让他们在愉悦氛围中再次认识“=”、“”的用法,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教学加法时,教师还可引入趣味练习,以故事形式呈现:数学家高斯念小学时,某次教完加法之后,老师想休息一下,于是布置了一道难题:1+2+3+.....+97+98+99+100=?这位教师心想,学生们应该不会很快算出来,正好可出去休息下,但还没走出教室,便被高斯叫住了,因为高斯算出结果了。同学们,你们能算结果吗?能说说高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吗?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时间,让他们小组合作探索巧妙解题方法,选出代表汇报结果。如果学生能够算出结果,但没有想出高斯的计算方法,教师予以肯定,并揭示巧妙方法。师: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此算的:将1~100和100~1排成两排相加,即: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也就是有100个101相加,然而重算了2次,因此将10100再除以2,答案自然出来了。这样,让练习形式更多样化,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既引入了新的算式方法,也启发学生思索,让他们多开动脑筋,说不定就能想出更多巧妙方法。

二、组织趣味游戏,探究学习,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愿意好好学习,这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若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则需要爱护、培植与发展学生身上的劳动自豪感。换而言之,教师需要让学生看见与体验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就,树立自信心,形成乐观精神,不会因为成绩落后有种没有出路的忧伤。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趣味游戏活动,如竞赛游戏活动,或手工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画画、剪剪,看看哪位同学的作品最正确、最有创意。这样,让学生们做中学,学中做,有助于学生将敏锐感觉迁移到思维上去,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实践能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展示世贸大厦、赵州桥、故宫等建筑物的图片,要求学生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建筑物都有哪些形状呢?想不想自己也造一幢呢?今天就当当“小建筑师”,“建造”一幢自己喜欢的房子吧。而后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积木,进行搭积木的游戏活动,小组合作搭一搭,并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易搭牢。这样,可让学生动手探索,感悟体会。小组完成后,选出作品来展示,讲讲是运用了哪类积木块进行拼搭的。这样,既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可让孩子们在玩积木的过程中认识积木形状,认识图形,形成表象。而后分一分。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是聪明的小设计师。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将这些积木分类,你们会如何分呢?学生合作探究,边分边交流个人想法。而后学生汇报结果,说说将积木分成了几类?又为何如此分呢?集体交流后,共同总结,归纳结论,明确分类。接着,进入认识形体活动。师: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摸一摸,看一看这些积木吧。比如拿出长方体,感知并认识图形,这类物体称为长方体,认识长方体的图形与名称,再要求学生取出长方体积木,巩固认识。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能给其他几类积木各取个好听的名称吗?指导他们逐步猜想与认识“球”、“圆柱”、“正方体”,并听教师口令,说到哪个物体名称,则拿出相应积木,比比哪位小朋友反应最快。另外,可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拿一拿、比一比。或者组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巩固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