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输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输网 时钟 同步 SSM
中图分类号:TN914.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034-02
1 引言
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SDH传输网承载的业务不断拓展,对传输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时钟同步是传输网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为传输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实现网同步的目标是使网中所有交换节点的时钟频率和相位都控制在预先确定的容差范围内,以使网内各交换节点的全部数字流实现正确有效的交换,否则会在数字交换机的缓存器中产生信息比特的溢出和取空,导致数字流的滑动损伤,造成数据出错[1]。由于时钟频率不一致产生的滑动在所有使用同一时钟的系统中都会出现,影响很大,因而必须有效控制。
2 时钟同步现状
某电力传输网按照传输A网、传输B网相互独立的双传输平面进行建设,承载着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安稳控制等生产实时控制业务,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传输A网核心层带宽为10G,骨干层为622M/2.5G,接入层为155M,核心层和骨干层主要用NEC U-Node设备,接入层城区主要用华为Metro3000、Metro1000和NEC V-Node、C-Node设备,两区两市主要用中兴S330设备。传输B网分城区子网和两区两市子网,城区子网骨干层带宽为2.5G,接入层为622M/155M,两区两市子网骨干层带宽为622M,接入层为155M。设备基本统一,主要采用华为Metro5000、Metro3000、Metro1000组网。
某电力通信网的时钟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NEC传输A网以新局U-Node为切点,跟踪广东电力通信网的基准主时钟,华为传输A网、中兴传输A网、华为传输B网通过光路与NEC传输A网互联,从接收到的STM-N高速信号中直接提取定时基准,实现全网同步,如图1所示。
通过对网络的时钟配置情况进行查询和分析,发现某电力传输网在时钟同步上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网元未配置时钟保护。时钟保护是指在主路由跟踪的时钟出现故障时,网络的时钟可以自动地选择备用路由时钟,保障网络时钟的质量,防止传输性能下降。
(2)部分网元的时钟未按照最短路径进行跟踪。为了达到最好的时钟质量,应当选择到时钟主站最短路径为时钟跟踪的主路由,避免时钟跟踪链过长。时钟跟踪链越长,时钟的劣化就越严重。
(3)部分网元跟踪内部时钟。部分网元只配置了内部时钟源,时钟工作在自由振荡状态,网元时钟精度降低,会造成网络指针调整。
(4)部分网元时钟互跟。时钟互跟将导致全网时钟不同步,网元时钟质量劣化。
3 时钟同步优化
3.1 时钟同步优化原则
时钟同步优化原则主要体现在缩短定时链路长度和提供主备时钟同步信号。
3.1.1 定时链路长度
尽量减少定时基准传输的长度,一个同步参考链上的节点时钟总数不超过60个,其中K=10、N=20、网元时钟总数
3.1.2 SSM的开启
充分利用S1字节防止出现定时环路。SSM(Synchronization Status Message)同步状态信息,又称同步质量信息,用于在同步定时传递链路中直接反映同步定时信号的等级。若具有SSM功能,则在同步定时传递链路中的每一个节点时钟能接收到从上游节点传来的SSM信息。通过判断所收到的同步定时信号的质量等级,来控制本节点时钟的运行状态。如果在数字同步网中每个节点时钟都能收到上游节点传来的SSM信息并能向下游节点输出反映该同步定时信号质量等级的SSM信息,那么整个数字同步网内各级节点时钟将处于一种同步定时信号质量预知的监控状态下,从而大大提高了全网同步运行的质量。因此,全网所有参与动作的网元都建议启动SSM协议。
3.1.3 主备定时
为了确保传输网络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具备主备定时源和主备定时链路,实现同步时钟的自动保护倒换。
为了避免由于一条时钟同步路径的中断而导致整个同步网失步, 要求网络在一个网元所跟踪的某路同步时钟基准源发生丢失时,能自动倒换到另一路时钟基准源上。此路时钟基准源可能与网元先前跟踪的时钟基准源是同一个质量等级的时钟源, 也可能是一个质量稍差的时钟源。ITU-T定义S1字节用于传递时钟源的质量等级信息,遵循以下时钟自动保护倒换原则:
(1)配置了时钟源优先级别后,网元首先网元从当前可用时钟源中,选择一个级别最高的时钟源作为同步时钟源,并将此同步时钟源的质量等级信息传递给下游网元。
(2)当网元有多个同步时钟源且质量等级信息相同时,则依据优先级,选择优先级最高的时钟源作为同步时钟源,并将此同步时钟源的质量等级信息传递给下游网元。
(3)若网元B当前跟踪的时钟同步源是网元A的时钟,则网元B的时钟对于网元A来说为不可用同步源。
3.2 时钟保护配置及分析
组网形式主要有链、环网、相切环网、环带链形式等。下面以单个时钟基准(PRC)为外部时钟源为例,讨论环网中各节点的时钟保护配置。
典型的SDH环网单PRC配置组网时钟跟踪图如图2所示。A节点外接一个PRC为基准定时源,假设为G.811时钟,其余各节点通过线路定时跟踪此基准定时源。
全网启用SSM协议,各节点时钟配置如下:
A:外时钟、内时钟;
B:东向时钟、西向时钟、内时钟;
C:东向时钟、西向时钟、内时钟;
D:东向时钟、西向时钟、内时钟;
节点A优先级只设置了外时钟和内时钟。这是因为如果A设置了东或西向时钟,一旦基准时钟源失效,节点A会跟踪D的时钟从而导致时钟成环。
全网正常情况下,所有从线路上提取定时的节点,会向上游节点回传同步定时不可用(S1=1111)信息。每个节点都从所有配置时钟源提取定时信息,并获取同步质量信息,优先跟踪质量较高的同步源,相同质量的同步源则跟踪优先级别较高的同步源。
当两个节点间光缆中断时,假设发生在B和C之间,正常时钟跟踪链从光缆中断处的下游网元的跟踪状态会发生变化而进入倒换状态。
光缆中断的瞬间,C收不到B的定时信号,瞬间为不可用(S1=1111),进入保持模式,向下游节点插入S1字节为1111。此时D节点收到由节点C传过来的时钟质量后,比较出A节点传送的时钟质量高,根据时钟倒换条件,节点D时钟跟踪倒换到抽取A网元时钟源上,向C网元下插S1字节是0010,同理,节点C抽取节点D的时钟,全网时钟继续跟踪主时钟PRC,重新进入同步稳态。
3.3 时钟同步优化方案
根据时钟同步优化原则和时钟保护配置及分析,对某电力传输网进行时钟优化。以核心环为切入点,将核心环作为一个单环,首先对环上各节点的时钟设置标准化。再以核心环为基准,向四周扩散,根据各环的特点,逐层优化,主要措施如下:
(1)增加时钟保护,为了防止断纤造成网络时钟互锁,全网启用标准SSM协议。
(2)规划时钟子网。全网属于同一时钟子网。
(3)避免一个子环从同一方向跟踪时钟,以提高网络时钟质量。
(4)对传输网络的时钟进行配置优化,考虑某些网元的跟踪方向,进一步提升网络时钟质量;
4 结语
传输网络的时钟稳定良好,是决定传输网络传输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网络的时钟劣化时,传输网络所传输的数据将出现误码或者其他设备无法正常的识别经过传输网络传送的信号。通过对传输网的时钟进行优化,消除了影响网络性能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摘要: 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网络中从工作信道倒换到保护信道或从主用设备倒换到备用设备的过程,称为光传输网络保护倒换。通过光传输网络保护倒换的含义,介绍保护倒换的种类及结构形式,提出光传输网保护倒换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光传输;网络;保护倒换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035-01
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以光信号形态进行传输的网络中从工作信道倒换到保护信道或从主用设备倒换到备用设备的过程,称为光传输网络保护倒换。目前以电层为主的网络组织开始向光层进展,并推出了光传送网络即OTN。在OTN中光信号的速度快、容量也大大增加,所以对OTN的保护倒换就更需研究探讨。 1 光传输网络的保护 网络的生存性是指在网络发生故障后能尽快利用网络中空闲资源为受影响的业务重新选路,使业务继续进行,以减少因故障而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上的损失,使网络维护一个可以接受的业务水平的能力。狭义的生存性指故障恢复。狭义的生存性分为保护机制和恢复机制。保护机制是指利用节点之间预先分配的带宽资源对网络故障进行修复的机制,一般在工作路径建立的同时建立保护路径。在网络出现问题时,受到问题影响的业务就会被排列到提前预留好的保护路径来进行输送,从而保障受到问题影响业务的顺畅进行。保护经常是在当前网元和远方网元的操控下,不用借助外部系统的帮助来达到的保护,通常保护倒换的时间很短暂。 2 OTN的线性保护 2.1 基于单通道1+1的保护 1)单通道1+1的保护。基于单通道1+1的保护采用的是并发选收的业务原理,对客户或线路侧的光通道实行保护。1+1保护时,复用器/解复用器、线路光放大器以及光缆线路都要备份,对客户侧光通道实施保护时,业务接口也是要备份的。业务信号于发送端桥接在工作和保护系统,接收端自这两个通道接收信号,并适当选择。此种方式无须APS协议,各个通道的倒换和别的倒换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速度非常快,稳定性也很高。 2)OUT板内1+1的保护。相对于2.5G的线路速率,应提供双发选收形式的OUT。对于5G和10G的线路速率,可通过外置OLP达到双发先收的效果。如是2.5G双发的OUT应依据主备通道业务的状态来进行倒换,OLP可依据光功率进行。 2.2 基于单光通道1:n的保护 基于单光通道1:n的保护方式是这样:于发送端Tx11、Tx21、Tx31、 …、Txn1同使一个保护段,形成1:n的保护关系。在工作状态正常的情况下,保护波长不进行业务传输。当其中某个光通道发生问题时,接收端就会监测和判断接收信号的状态,执行从保护段来的适当信号的桥接和选择。此种保护属于双端倒换模式,它的每个通道的倒换独立于其它的通道倒换。每当检测到启动倒换时,它将在瞬间完成,往往不会超过50ms。 2.3 光复用段保护OMSP 光复用段保护是于光路上实行的1+1保护,它不是对终端线路实行的保护。其在发端和收端使用的是1χ2光分路器与光开关,或使用其它方式,在发送端针对合路的信号实行分隔,在接收端针对信号实行选路。此系统中,惟独光缆和WDM是有备份的。因为OMSP现大多利用复用段无光信号这种模拟量作触发倒换的标准,线咱EDFA具有瞬态效应,而无光信息传递有着固性延迟并随EDFA的数量相应累积,所以OMSP保护倒换时间和网络规模与网络组成有关系,有时可能达不到50ms。 2.4 ODUK SNCP 发送方向为自右到左,属于源端,自支路波长转换板接入信号,过ODUK交叉单元双发到2个线路波长转换板,经过不同的光纤送向宿端。宿端反之,由不同的光纤到宿端的2路信号到2个线咱波长转换板,过ODUK交叉单元选择其中的一咱,到支路波长转换板。它主要利用电层交叉的双发选收来实行对线路板和其后单元的保护。 3 OTN环网保护 3.1 单向光通道保护倒换。此种保护是专用形式的光通道保护,以并发选收的方式,在故障里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在工作通道修复之后,可以选择返回或不返回方式进行工作。 3.2 双向光通道保护倒换。这咱保护倒换是属于共享式的光通道保护,保护通道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可以传送低优先级的业务信息,对均匀形式的环网业务模式很有利。 3.3 光子网连接保护倒换。光子网连接保护是专用式的双向光通道保护模式,利用并发选收的方法,在工作通道出现问题时,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在工作通道修复之后,可以选择返回或不返回方式进行工作。 3.4 ODUK SPRING。它是一种共享式的光通道保护模式,保障通道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传送低优先级业务,适用于均匀型的环网分布模式。它在保护时只能对一条业务实施保护,不同业务的保护通道重复使得它只能对其中的一条进行保护。OWSP保护又称为OCH SPRING保护,是通过DCP单板实现波长的Add,Drop,Bridge,Switch,Pass through的控制作用,站点之间要用2根光纤连接,主要应用于配置分布式的业务环形组网,它可以节省波长的资源。 4 网状网保护 对于网状的网络来说,业务源宿当中有很多条路由。当其间的业务路径出现问题后,将出现问题路径的业务重路由至闲置路径,可达到提高网络生存性的效果。OTN的智能性可以利用加载到光层或电层。但光层的时效比较低,所以用在电层保护效果比较好。 综上所述,不管何种形式的网络传输都需要考虑其生存性,都需要利用网络中闲置资源为受影响的业务重新选路,使业务继续进行,光传输网络也同样需要。伴随着光传输网络的发展,OTN的网络保护倒换将更加完善,在业务进行时应根据业务类型选择使用适合自身网络特征的保护倒换方式,针对不同的网络业务形式和业务颗粒与系统容量的对比以及资源利用和配置成本来选择,以保障提供最便捷的保护与倒换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延误与损失。 参考文献: [1]王江平、范忠礼,光传输网络的保护倒换,现代有线传输,2000.2. [2]连阳,OTN中保护倒换机制的研究,光通信技术,2009.1. [3]王健全、张永健、沈文粹、顾畹仪,光网络的保护恢复的研究,光通信研究,2004.6.
关键词 传输网;通道;时隙;逻辑环;微波;保护
中图分类号 TN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1-0092-02
1 本地传输网存在的问题
自2002年起,联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较大规模本地传输系统建设,并逐步建设成一个分层组网结构、有一定规模的本地传输网络;但随着各项业务的高速发展,特别近年来大量的新增基站作为边缘接入层网络设备加入到本地传输网络中,并出现同一本地网有多厂家设备的现象,使得本地传输网呈现网络安全性差、灵活性差、扩展性差、调度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得本地传输网络的业务适应能力差,资源利用率整体不高,制约着中国联通各项业务的开展。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本地传输网进行统筹规划、优化,提高传输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网络的业务适应能力。首先简要总结存在的问题:
1)光缆资源分布不均匀,光缆路由单一情况在某些区域很突出,不能形成完善的环路保护。
2)光缆纤芯未分层使用,在不同的网络层存在共用光缆的情况,对上层承载业务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光缆芯数种类多,分支多,接口多,造成线路损耗加大,很难实现光缆层面的纤芯自动调度,组网时光纤迂回节点繁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4)网络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不同层次网络互连结构,有单节点失效隐患,易出现整个接入环业务中断的问题。
5)电路承载路由单一,容灾能力差,没有路由、系统分担功能,易出现某传输节点故障而影响整体局向的业务承载;
6)在多厂家混合组网的情况下,层次或平面建设不合理,造成网络调度与管理难度增大,阻碍了业务的开通。
2 本地传输网网络模型与规划建设原则
2.1 本地传输系统分层模型
本地传输网建设牵涉的局房站点数量很多,各个局房站点的功能各异,业务的流向也不相同,因此,在本地网的建设可以采用ITU-T建议中所规范的分层分割方式进行。
本地传输网可以根据各种业务网的网络组织进行传输系统的分层规划。本地网既包括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中心局房,又包括各类基站和POP点,对于分散的区县还需要单独的传输系统相连。
2.1.1 核心层
城域传输层面组成的网络节点有: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等,这些都是本地网的核心网络节点。这些核心节点相距一般在20-30公里以内,但其间的电路种类的需求比较多,电路需求也比较大。
2.1.2 汇聚层
作为运营商,各地的传输节点都很多,尤其是很多大中城市,高达上千个,这些节点不可能都直接接到局房核心网络节点,那样会造成组网复杂,也不便于管理。因此,根据业务需求情况,选择一些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连接其它节点组网便捷的节点,作为业务汇聚点,对其它传输节点进行围绕汇节点的分区域汇聚,称为汇聚层。
2.1.3 边缘层
POP点、一般基站等至核心网络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传输系统称为边缘层。
2.1.4 用户接入层
从边缘层节POP点到用户端的接入部分,称作用户接入层。
综上所述,本地传输网在进行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用户接入层具体规划和建设时,可以根据城市规模、节点的数量确定分多少个层面。
2.2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原则
在目前的本地传输网中主要有环形结构、链形/星形结构、网状网结构这3种拓扑结构:环形结构分为复用段保护环、通道保护环两种,是通过基于SDH传输网的自愈功能从而实现网络安全保护。在复用段保护环中,又分为4纤复用保护环和2纤复用保护环。而链形和星形均采用点到点物理连接,属于同一物理连接。网状网包含智能光网络结构和DXC结构两种,在现实的组网中,经常是多种拓扑结构综合应用。
在考虑本地传输网络的规划建设时,需要综合全面考虑传输容量需求、安全需求、投资成本、管理方便、技术成熟等方面的因素,根据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应以环形结构为主导,以链形或星形方式为辅助。具体规划建设原则可以按不同层次进行对照。
2.2.1 核心层
核心层作为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虽然节点数比较少,但电路需求量大,因此对电路安全性要求极高,可采用网状网结构,但传输系统一般采用SDH自愈环技术,建议采用多环相交方式。
1)一类、二类城市核心层节点相对较多,在3-6个之间。多数核心网络节点都是多种业务的中心局房(如MSC、BSC、汇接局、ATM交换局、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各个网络节点间业务流量较大,属于分布型业务,建议采用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2)三类城市核心网络节点一般只有1-2个,建议核心层节点和汇聚层骨干节点可以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环网。如果有些地区由于骨干节点分布不便于组环,建议和相邻地区的节点共同组环。因为三类地区的骨干节点间业务量较小,节点也较少,共同组环可以用一个系统解决两个地区的问题。
2.2.2 汇聚层
汇聚层网络节点主要是分区域汇聚众多基站和POP点的电路,再将它们连接到核心层的节点。其承载的业务类型基本是汇聚型,因此,汇聚层适合采用2纤通道保护环。汇聚层节点应建设在机房条件好(包括机房面积、电源、布线、光缆进出局方便等因素)的局站、基站或POP点机房,而且需要考虑到日后发展的需求。汇聚层节点应分散布局,便于边缘层节点的接入,每个汇聚点所带基站应尽量属于同一个BSC或数据中心局点。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DH环数量应控制在3-5个左右,汇聚的边缘层节点数量应控制在40个以下,以保证业务网的安全性。
根据汇聚层节点的数量可以组织一个或多个汇聚环,每个环网的节点数量应控制在4-6个。通常每个汇聚环都应该直接与相关的核心层节点相连,尽量避免发生过多跨环的业务,环间互连节点最好有2个。
如果个别三类地区的业务发展前景较大或业务接入的分散性较大,而且核心层网络节点相对集中,基站或POP点直接接入核心节点比较困难,建议考虑设立一些汇聚层节点首先进行分区汇聚后,再转接到核心节点。
为满足局站监控等数据传输的需要,边缘层采用的设备要具备外部告警信号接入的能力。
2.2.3 边缘层
边缘层网络是指除汇聚节点以外的所有基站、POP点,传输系统承载的业务基本上也属于汇聚型的,可采用通道保护环
结构。
按照距离尽量短、基站归属尽量相同的原则,接入层环网每个环的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市区环上的节点数不要多于10个,郊区及野外环上的节点数也不应超过20个。可根据网络结构特点选择单节点或双节点进行边缘层环与汇聚层或核心层的衔接。
由于链型结构缺乏保护,但如果郊区及野外基站地形复杂、个别节点孤立,组建环网困难或投资较大时,也可以考虑采用链型结构作为补充,但每条链路上的节点数目一般不要超过3个。
由于155 Mb/s环路都采用通道保护的方式,在边缘层有些区域采用155 Mb/s组成完整环路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采用155 Mb/s设备配合汇聚层高速率设备的VC4时隙组环。
在具体的建设中,如果一次性建设整个网络实施困难,可以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建设。
2.2.4 用户接入层
从用户到数据POP点的接入是用户接入层。如果POP点和用户不在同一建筑物内或距离较远,建议采用安全可靠的光纤的方式。如果光缆建设成本太高,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如果POP点和用户在同一建筑物,可以采用电缆进行直接连接。从POP点到用户的传输,接入层一般采用线性或星型接入方式。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在本地传输网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主要从网络安全性、资源配置合理性两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通过对现网结果和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为基础结合以后的业务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网络规划与方案。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基础上,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传输网;网络优化;重要性
传输网是一个将复接、线传输及交换功能集为一体,并由统一管理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可实现网络的有效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明显降底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实现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在现代信息传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优化传输网网络可以增加网络容量,丰富网络业务,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加强网络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便捷网络管理等,因此,必须及时优化传输网网络,使传输网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应用。
一、传输网网络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业务得到不断的发展,要求现代传输网网络能够高效、高质、快捷地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新一代电信传输网是电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多样化、安全性的需求增长,传统的单纯将本地传输网作为交换网的配套来规划建设已经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求。
传输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优化,例如:传输网网络在高效性方面来说,网络通道的使用缺少整体规划,利用率偏低,使得网络电路的调配更加复杂和困难。传输网网络在可控性方面,由于招标和建设等多种原因的作用影响,存在着不同的厂家相互对接的情况,存在电路调度、运行维护的可控性方面的不足,还影响到新业务的接入。传输网网络在可靠性方面来讲,个别网络结构的安全性较低,需要切实提高网络的合理性结构;网络的主要设备存在着危险隐患,网络电路运行负荷分担不均衡,个别设备业务过于集中;光缆线路仍存在较大的故障点。传输网网络在扩展性方面,网络的延续建设性较差,个别设备性能升级扩展性差,不易适应接入新技术、新业务。
二、传输网网络的优化
(1)传输网网络设备的优化
从传输网的安全运行角度来说,网络设备本身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优化网络设备,主要是考虑网络的可控性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设备的优化主要是指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不同厂商的设备问题,可以从设备功能选型、设备厂家环境以及设备的利用率等三个方面来考虑。
设备功能选型是指运营商根据自身网络的发展规划和商务谈判等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网络发展的设备类型。一般核心节点传输设备有大量的电路需要落地,从负荷、风险分担的角度讲,在核心节点的传输设备一般采用光、电分离的方式配置,为提高电路生存性,对扩展子架与主机架的连接可进行保护。设备厂家环境优化是提高设备厂家服务竞争的需要,一般限制在2至3个厂家。对设备区域进行中远期的规划划分,既能提高网络设备的可控能力,还可以适当引入设备厂家的竞争、提升设备厂家的服务水平及质量。根据目前传输设备的特点,不同层面上多层面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尽量统一,以便更有利于实现完整的网络功能。设备利用率的优化伴随着网络结构拓扑、通道优化等进行,主要完成对设备各单元组成功能的发挥进行调整。
(2)传输网网络结构的优化
网络结构的优化包括结构拓扑的优化、通路的优化、网管的优化、同步方法方式的优化等,其中拓扑的优化是其他各项优化的基础,也是优化工作的重点。结构拓扑优化是根据网络结构体系总体的思路,采用分层、分区、分割的概念进行对传输网结构的规划。通路组织优化是对业务电路的流量、流向进行归纳,做出通道安排的远期规划,而后按规划通路调整通路组织和运营电路。同步方案优化主要是指根据同步时钟的传送要求,对网络主、备用同步链路时钟信号的传送、倒换等进行优化
(3)传输网光缆线路的优化
光缆线路是光传输网络的最基础的传输媒质,为网络传输系统提供物理上的光通路。光缆线路优化要求根据网络的组成,考虑经济、工程等因素,以通路规划的思路,以业务为导向,进行光纤线路的优化。对不合理的纤芯熔接分配进行整改,使光缆线路提供更多的光纤通路,以提高光纤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光缆线路的生存性,可以对长链路光缆线路采用沟通单链成环、或同路由异侧敷设备份光缆等方式;对偏远的地区、路段可以通过与相邻地区置换纤芯互为备份的方式等。
三、优化传输网网络的意义
针对现代当下传输网的运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未来电信市场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对现有传输网进行优化显得非常必要。通过网络优化使传输网络结构清晰化,有利于提高网络利用率,发挥设备的功用,有利于传输网网络的扩容、升级以及网络的演进,有利于保证开通各种业务,以及接入各种新业务。通过网络优化可以使传输网的资源潜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应用,整合各方面的现有优势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建设成更清晰的网络结构、更方便的运营维护、更丰富的支持业务、更高效的电路生产、更合理的设备环境、更平滑的扩容升级的传输网络,以期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传输网网络的运用水平及质量。
四、结语
传输网网络是基础网络,其优化工作是一项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项目,必须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传输网络的优化贯穿于网络运行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网需要积极进行一系列的传输网络整合,扩大传输网网络建设,优化整体传输网网络结构,提升传输网网络安全性,打造传输网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传输网能够成为未来的具有强大业务承载能力,安全可靠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承载平台。传输网只有经过良好的优化才能更好的实现网络的快捷、高效运用、发挥,使现有的网络更好地适应未来业务网络的发展,及跟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于立君,付晓强.浅析传输网网络优化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572.
[2]丘伟彪.探讨我国传输网优化的重要性问题.[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3):68-69.
关键词:三网融合;光传输;CWDM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4-0024-01
在我国光传输网络技术的兴起已有十几年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更是迅猛。这三种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并已有逐步整合成一个网络的趋势,利用光通信技术为服务载体,将三网融合与之配套整合,实验三网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应用。而三网的融合包括网络的整合、业务内容的统一化管理、监管的任务分配。这些对传统网络瓶颈的解决,网络传输的监管,信息传播的内容监控等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的整合成为统一的综合信息网络,实现网络的统筹规划和共享信息的建设。利用其广谱的波长范围可以用于数据的传输,数学计算,对应加密等等。人们常常利用这一性质,即经济简单快捷的数据传输方式,WDM传输数据。而密集型光波复用系统,即技术上多采用单个光纤载体,多路复用的方法紧密光谱间距的技术。
1 三网融合的基本内涵
其内涵涉及的领域和技术层面的东西较多。例如在三网融合的概念中,可以反映出较多反映出融合的相关技术,通信行业的融合,P2P的端到端的融合,政策和行业规则的融合,关键技术的互通性和兼容性融合,三网的融合绝不仅仅是融合本身,其更多涉及的是政府、企业、服务商、用户、协议等等方面。三网融合在多方方面表现出了较多的一致性,例如在专业技术上,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互通互联,在应用上三网之间可以利用其共有的特性以TCP/IP协议为载体传输。而融合后的网络监管和这一数据传输领域相关的鼓励惩罚政策也逐渐趋于完整化。三网融合将在多方面产生更为丰富的内涵,是终端用户拥有更多的切身体验和选择的机会。
2 三网的技术特点
电信网是一种语音交换网,公共性质的服务网,其恒定、对称的话务量、数字电路带宽窄,投资较高是其基本特点。而强大的覆盖面积和广阔的传输网、严格的管理和运营商和客户长期的服务交互关系又是其优势所在。广播电视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全世界有线电视用户超过20亿,在中国有线电视用户就达到了3亿人群的用量。极高的普及率,接入带宽最宽,信息获取的便宜性,相对较低的成本价格,监管的可靠性。尽管普及率高但网络分散,各自为政,没有严格的技术标准和网络规划,网络多为单向网络,互通信息较差,网络质量不高,可靠性低,缺乏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较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是近十年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其增长的数目和使用的人群呈指数型增加,目前近乎于人人都与网络相关[2]。计算机网络效率高,成本低、信令、计费和网管简单,带宽不固定,成本基于带宽或流量,与距离和时间无关,TCP/IP是目前唯一可为三大网络共同接受的通信协议,没有电信铜缆和交换电路的包袱,技术更新快,成本低。P2P的性能传输性能无法保证,实施业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 三网融合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三网长期的分别被不同的行业主管,随着需求的广泛和用户享受服务的升级,越来越多的问题摆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和计算机网面前,如何解决这不在是单一部门的事,更需要多部分协调发展,协同调配才能找到未来网络通信的明天。首先,从计算机网络到有线电视网再到广播通讯因其通讯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应用也不尽相同,比如广播电视的传输就是单向的由发射端来决定,而用户常常只能被动的接受,相互的信息交流近乎没有,但传播的内容能够得到严格的控制。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交互方式所拥有的较为丰富的互性,但内容的监管却极为松散,不良信息的传播得不到应有的控制。其次,没有合适标准化协议,各行其是。最后网络传输技术在三网融合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使信息的传递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真实性,可靠性[3]。
4 结语
政府推动三网融合的重要目的是促成多家市场竞争主体,形成市场的良性循环竞争,一方面,融合后的网络实现了多网络对接,给广大用户带来交互式的方便。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的前提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交互式的快捷便利,而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的三网融合都将为这一跨时代的技术变革提供了可能。我们有理由相信三网融合讲给我们带来更加美好的蓝图。
参考文献
[1]杨振丽.基于三网融合下光传输网络平台技术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