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找春天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找春天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找春天教学设计

找春天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Keywords】Chinese teaching’s new;fresh;strange;real.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文课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对语文教学提出的关键性要求,给语文教师带来有益的启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这一要求,就要在教学中发挥个性,形成新颖而独特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鲜;奇实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一、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要“新”

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使“课程意识”提高到了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从教材、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去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不可能完全从课堂上和从教材里获得,所以教师在进行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时,要认真考虑除教材外的其它教学资源,如课外书籍、报刊、电影、电视、电脑网络、图片、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的课程资源。事实上,学生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知识远比教材本身所给予的知识更具有丰富的知识情感和体验,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即在教学设计要达到“新”。如笔者在教学《归类识字》时,布置学生先说出和写出自己会读会写的字,而且必须是课堂上老师还没有教过的字,结果,整堂课学生说出了大量的字,有相当一部分字就是《归类识字》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字,我专门挑选出这批生字,请学生说出他是怎样认识这个字的,并要求他负责教全班学生对这个生字的认识和组词。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全班同学学习兴趣非常高,很快掌握了这批生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气氛生气盎然。

二、着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鲜”

新课程强调要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学的宗旨。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动”中“活”起来。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形式上就要“活”起来。如笔者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提前两周就组织学生到池塘边去捉小蝌蚪装在玻璃瓶中观察,然后分组进行观察记录:小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后几天出后腿?几天长出前腿?小蝌蚪的尾巴是怎样变化的?长成青蛙后是什么样子?在此期间,我经常查看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情况,发现学生观察得非常投入,并且组与组之间随时比较记录的情况。他们发现有些小蝌蚪提前一两天长出后腿,有的要推迟一两天长出后腿。当时学生问我:“这是为什么?”我没有立即回答他们,而是叫他们仔细想想,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小蝌蚪出生的时间不一样。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后,当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整堂课都是学生在读,学生在讲,而我只是静静的听他们发言,然后加以总结,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逐步发现自然规律,学到知识,增长才干。

三、巧妙布置作业作业布置要“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作业的布置要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形式,如果只是一味的抄、写生字、背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使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我在对学生作业布置上追求“奇”。如笔者上《咏柳》一诗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可以自己画一幅春天的画,也可以摘抄几句关于描写春天的句子,还可以找一幅春天的图片等。从学生交来的作业看,有的是学生自己画的画,有的是春天的图片,有的是从朱自清的《春》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抄来的句子,虽然抄写诗句的学生不太懂或者不完全懂诗句要表达的意思,但教师需要的是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和过程,因为这种态度和过程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态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科学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要“实”

找春天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41-02

一、设计理念

旨在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文本及画面,以听声赏图、品词析句、创作交流等形式,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研读、品味,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教师关注阅读策略指导,渗透比较阅读的思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的

(一)通过阅读描写春雨、赞美春雨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体会“淋、滴、洒、落、飘”等词的妙处,培养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从不同角度感受春雨的美。

四、教学难点

丰富词汇,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

五、课前准备

(一)课件。

(二)小白鸽、小燕子、麻雀、小黄莺的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赏读《春雨的色彩》,提炼春雨的美。

1.听声感受声音美。

(1)感受春雨声。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春天的礼物,你们听!(课件播放春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指导朗读。

师:谁来模仿一下春雨声?(沙沙沙,沙沙沙……)

【设计意图】春雨声,声声入耳。通过模拟声响,营造了审美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感受春雨的悦耳,激发强烈的求知欲。

2.赏图感受形态美。

(1)体会春雨的形态。

师:春雨听上去那样柔和,那看上去又是什么样儿呢?你们瞧,(课件出示春雨图)在你眼中,春雨像什么呢?(出示:春雨像_________。)

学生自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楼飞甫爷爷眼中的春雨像什么。(出示: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指导品读。

【设计意图】春雨图,赏心悦目。通过观察画面,想象说话,感受春雨的形美,自然引向文本的阅读欣赏。

3.读文体会色彩美。

(1)师:春雨的声音那样动听,春雨的样子那样可爱,小鸟们也被春雨吸引来了,它们正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出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读《春雨的色彩》,找一找小鸟们眼中的春雨各是什么颜色,交流。

(3)师:春雨的颜色真丰富!你喜欢谁眼中的春雨?

(4)师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读小鸟们的对话。(准备头饰)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有趣的个性化表演读,提供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空间。

(5)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老师仿佛看见春雨落到草地上,落在油菜地里。(课件突出“落”字。)小朋友,你感受到春雨是怎样落下来的呀?(指导读好带“落”的句子。)

(6)师:春雨就是这样的温柔,你还注意到春雨有哪些轻柔的动作?(突出“淋洒滴飘”四个字。)

(7)师:春雨多像一位手法娴熟的魔术师呀!她让雨丝落向草地,淋在柳枝,洒向桃花,滴在杏花。落在油菜上,又飘向蒲公英花。(点击出示图片)这些植物因为有了春雨,显得生机勃勃,散发生命的色彩!让我们用美美的朗读来夸夸春雨!

【设计意图】品词析句,辅以多媒体的配合,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将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

(8)师:春雨听了你们的夸奖呀,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她落满了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让我们赶紧去寻找她的足迹!

(9)(播放课件,展示雨后植物的色彩。)师:雨后的空气是那样清新,走近一些,再走近一些,瞧,梨花晶莹透亮,牡丹精神十足,迎春花娇小可爱,梅花散发清香,春笋冲破泥土,蘑菇撑起小伞,紫玉兰在枝头绽放,郁金香举起欢乐的酒杯……此时此刻,小朋友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补充积累描写颜色的成语。)

(10)师:春雨的色彩这样丰富,你最喜欢春雨的哪一种颜色?当回小诗人夸一夸春雨。

(出示:春雨是( )色的。

你们瞧,

春雨( )在( ),

( )就( )了。)

【设计意图】把春天各种颜色的植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表象,鼓励学生想象,创造自己的语言,在生成中进一步感悟春雨的色彩美。

4.交流体会心意美。

(1)师:其实春雨本无色,但春雨滋润万物,不知不觉中,它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此时此刻,你想对春雨说些什么?(出示:春雨,我想对你说……)

(2)师引读《春夜喜雨》。

(3)师:春雨就是这样默默地装扮春天,让世界五彩缤纷,让我们赏心悦目,它不仅声音美、形态美、色彩美,更是心——意美。

【设计意图】辅以问题情境,引入已学古诗《春夜喜雨》,层层递进,深化学生对于春雨心意美的感悟。

(二)辅读《春雨沙沙》,发现春雨的美。

1.师:楼飞甫爷爷笔下的春雨是如此美丽,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诗。(出示诗歌《春雨沙沙》。师配乐范读)。

2.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读小诗,用笔画出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并交流。(师参与讨论。)

3. 学生汇报交流阅读感受,老师结合板书,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春雨的某一个方面感受春雨的美。

预设一:声美——春雨沙沙,春雨沙沙。

预设二:形美——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预设三:色美——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预设四:意美——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4. 师:有了这么多的发现,相信小朋友一定能将春雨读得更加有滋有味!(生练读。)

5. 师生合作品读小诗。

【设计意图】引入的诗歌在内容上与前文相呼应,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由扶到放,让学生在阅读、比较、交流中再次深刻感悟春雨的美。

(三)推荐阅读《春雨》,延伸春雨的美。

1. 师:春雨细如丝,春雨贵如油,春雨美如画!你们听,这细细的春雨又下起来了。(师配乐朗诵赖松廷的《春雨》片段。)

2. 师:这是赖松廷爷爷笔下的《春雨》,喜欢的话,课后自己把这篇文章美美地读一读,然后交流。

3. 师:不光作家爷爷喜欢春雨,诗人、摄影师、画家……他们也喜欢春雨。这不,小小音乐家也来了,你听!(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出示歌词。) 想唱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

4. 在音乐声中老师小结,并布置作业:今天,我们走近春雨,欣赏春雨,春雨的美一定深深印在了你的脑海之中。课后,请爱画画的小朋友,用笔画一画春雨,想当小诗人的,用笔写一写春雨,想当小摄影师的,用相机拍一拍春雨……让我们把春雨的美,种在心里。

【设计意图】教师配乐诵读散文《春雨》片段,勾起学生课后阅读的欲望,让阅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学生在优美的歌词中再次感悟春雨的美,在轻快的旋律中走出课堂。

【课后点评】

(一)教者在选材上有自己的思考,《春雨的色彩》、《春夜喜雨》、《春雨沙沙》、《春雨》和《小雨沙沙》,这是一种主题阅读欣赏的结构方式。在文体上有散文,有古诗,有现代诗,还有音乐《小雨沙沙》,歌词优美;在文本的解读上,关注了春雨的声音、形态、色彩和心意,及其内在的联系。儿童在阅读中欣赏春雨,亲近春雨。

找春天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过程

什么是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过程?这是心理学中相当重要而又意见纷呈的问题。从现代学习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来看,行为主义、结构主义、实用主义三种学习观所强调的学习过程,正好是其文本细读反馈环路的不同组成部分。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在效应器(R)和感受器(S)之间引起了行为变化,即R-S;结构主义――强调刺激由感受器传输给脑神经(O),从而形成认知结构,即S-O;实用主义――强调心理活动对适应刺激时所引起的效应器官的机能活动,即O-R。如果把这三者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反馈环路。

较清晰较具体的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知识刺激阶段、思维操作阶段、言语表达三个阶段,刚好形成一个学习反馈控制环路。其中,后两个阶段的主体是学生,第一个阶段则主要由外部环境给予提示和控制。当内外和谐一致时,便体现出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过程:1. 感官的知识刺激(听、读、看);2. 大脑思维操作(加工、处理、贮存信息),发出言语指令,将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机能活动(说或写);3. 反馈到所接受的学习目标,检出偏差、纠正偏差,达到和原来的学习目标一致。

二、基于细读心理,优化教学设计

1. 知识刺激阶段――目的、兴趣占先机。

小学生文本细读心理过程的知识刺激阶段又叫“信息输入阶段”。指在细读文本之前,先确定知识刺激点,即确定明晰的细读目的,然后围绕细读目的,补充相关知识,形成认知前提,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情感前提。形成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的这一行为又称“前置性反馈”,整个“前置性反馈”的过程便是知识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提供具体明晰的细读目的,补充与文本契合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细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细读目的的引领下,以兴趣为内驱力,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细读文本前抢占先机。例如,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伊始,就以“看到课题时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引发学生畅所欲言,学生纷纷表达对圆明园毁灭的惋惜之后,窦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带着“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的思考走进课文学习。明确的细读目的,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和细读文本的极大的兴趣。

2. 思维操作阶段――圈画评点不可少。

小学生文本细读心理活动的思维操作阶段又叫“信息编码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小学生根据细读目的进行阅读。在阅读理解中,有运用旧知识、旧方法,有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在新旧知识和方法的相互碰撞中,使小学生的知识和方法得以同化顺应,能力和情感都得到了发展。这个阶段内隐的心理活动要求小学生必须在强烈的目标意识下,使思维活动紧紧围绕学习目的展开。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圈、画、评、点等有形的阅读方式阅读,使学生的内隐心理活动留下可供观察的思维痕迹。例如,张祖庆老师执教《金钱的魔力》,在进行到第二板块――聚焦托德的“笑”,要求学生默读第六自然段,拿起笔圈圈画画,想一想这个片段中哪些文字具有漫画风格;也可以在关键词边写一两句批注,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再如,盛新凤老师执教《跨越百年的美丽》,在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时,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自己做好的批注,然后向学生提出,默读课文中相关段落,思考文中写到居里夫人几个疲倦的原因,并像老师一样做好批注。

正是这样指向细读目标的圈画批注,引发了学生具有思维价值的交流。同时教师或同学在“细读”过程中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成为调节“细读”活动的重要依据,使文本细读活动始终指向于目标。

3. 言语表达阶段――说写讲练共徘徊。

小学生文本细读心理活动的言语表达阶段又叫“信息输出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要通过“细读”进一步推进学生做出相应的言语反应,以促进小学生的思维操作活动,把内隐的思维活动变换为可观察的言语行为,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终极目标。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地说(讨论、回答问题)、读(各种方式的读)、写(做练习、写模仿文),通过观察学生外显的言语行为,判断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并把学生的言语行为同细读目的相对照,及时调整、纠正或补偿教学行为,使之不偏离细读目的。

例如,王崧舟老师执教《与象共舞》,在该课结尾处以角色互换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朗读对文本进行了精彩的演绎:第一轮,王老师出示课文人象共舞的段落,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观众”“人群”换成“我们”,引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出了此时观众陶醉其间的场景。紧接着,王老师再要求学生把文本中的“象群”换成“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学生此时更加兴趣盎然,许多学生边读边模仿大象跳舞的动作,课堂气氛高涨,连听课的教师也沉醉其间。正是王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高超的导读技术,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深刻体会到人象合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同时也内化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再如,曹爱卫老师执教《找春天》最后板块时,出示了一组春天特有的景物图片:春雨沙沙,小鸟叽叽喳喳,桃花朵朵,柳枝飘扬。向学生提出:“小朋友,春天这个害羞的小姑娘还会躲在哪里?你能学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吗?”随着曹老师的这一问,小朋友在之前的学习铺垫下,轻松动笔,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

纵观名师们的经典课例,可以看到名师们用他(她)们精心的教学设计、高超的教学艺术,为我们呈现一道道精彩的课堂风景线,而这些设计无一不是暗合了小学生文本细读的心理过程。

找春天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主体意识 阅读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已成为许多一线教师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然而,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在实施中却不尽如人意。由于受陈旧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教师头脑中还存在诸多认识不清的问题:诸如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阅读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其中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等,致使实践中出现偏差。因此,我们必须关注语文课堂中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认清阅读主体意识的内涵,了解阅读主体意识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使学生成为能够有效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的人。从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针对性、主体性、引导性和开放性四个原则出发,现制定出以下三个有效途径:针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教师尊重学生主体,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清主体不完善性,坚持因材施教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都尚未成熟,主体意识发展尚未完善,只是潜在主体。小学教师负有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艰巨任务,必须了解小学这一群体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从阶段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以成人思维要求学生。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开门见山地让学生进行独立思维,归纳概括,说出自己的想法。试想,一年级的学生,连字都认不清楚,懂得归纳吗?或者出现教师包办,一味地满堂灌,让学生当“秘书”的现象,这样也是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学习能力,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如四年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教师不能以一年级的教学目标设计四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察言观色,了解学生心理、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恰到好处地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

采用研讨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课时多启发、善提问,精讲多思,注意每个层次学生的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例如教学《成功了》一课时,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课文中描写的申奥成功后人们的兴奋与激动心情,在整体感知课文后,给学生提供几篇描写我国申奥的艰辛历程和介绍举办奥运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方面将产生何等重大影响的文章,再提几个启发性问题,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到三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教学方法和教学难点。教学设计只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所以课堂要适当“留白”。教师需要一定的思维时间,根据具体的课堂情景,对学生进行有效调控,多套教学方案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胸有成竹、调控自如。教师在备课时,要以生为本,从学生角度,怎样看待这篇文章,你觉得它哪里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再以教师的高度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觉得美?是否说到了课文重点?还有哪些欠缺呢?以什么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提升高度,从形象到抽象,待学生理解后,再从学生角度进行再一次感悟,巩固所学知识。

三、营造开放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开放性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中的重要原则,所以要重视在课堂上创设自主阅读的开放课堂,以多种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教材,甚至对现在教材加以适当补充,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如在进行《春风》教学时,教学前,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让他们对春天有真实感知,教学之后,可在学生中开展“写春天、画春景、唱春曲”等系列活动。我们的课堂秩序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正襟危坐,不得乱说乱动”的不成文条款规定,殊不知,这样的“规矩”严重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教学,其实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自由的选择权,放宽课堂秩序。如教师可以到学生的位置上,学生可以站到讲台上当小老师,充分表现自我,坐姿在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允许学生保持各种自由的坐姿,讨论激烈时可以不必先举手就站起来发言,遇到精彩的发言,可自发为其鼓掌。再者,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中猴子爬竿、黑熊踩球、山羊走钢丝三个节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先学其中一个节目,之后引导学生归纳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

坚持将培养学生阅读主体意识作为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中,是需要挑战性的。因为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求教师在长期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坚持针对性、主体性、引导性与开放性原则。要求在语文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独立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细节方面多多注意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获得阅读见解的独立性能力,要求教师成为教学的学习者和探究者。由于阅读主体意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促进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倡导更多教师关注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伍岳,王显槐,陈晓玲.近20年来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特点与发展趋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38(6):113-117.

[2]覃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3(2):12-14.

[3]张洪平.主体性阅读教学实施中的误区防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3):50-53.

找春天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 要“活”

1.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要“灵活”。口语交际活动中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使教案不可能有非常讲究的预设。然而,教学又是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需要有预设的方案,所以,口语交际教案要在预设和非预设之间的地带来进行设计。我们觉得口语交际课的教案可以采用板块式或框架式的结构方法,宜粗不宜细,给教学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设计一定要灵活。例如,口语交际《怎么保护周围的环境》就可设计成三个板块: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板块,展示一些污染环境的现象;互谈感受板块;研究对策板块,并向社会发出倡议,从而把这一节口语交际课直接推向社会。也正是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和差异,才体现出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

2. 要有真实的交际的情境或氛围。因为,言语的动力来自具体的情景,只有在具体的情景中,学生才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否则,就不可能有听和说的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心灵的接触就需要有一种真实的情境,这样才能使口语交际课堂上师生间、学生间的听、说、问、评、议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充分体现“交际”。

例如,围绕《怎样组织秋游》这一话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即将要去秋游的情景,并再出示一些要去地点的风景图片及将会所遇到的困难。这样,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场合的特定角色:要去秋游了,要作哪些准备呢?又如,《购书,谈体会》这一话题,有些学生兴许不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书城,学生们把自己的书本贴上价格标码,然后分配角色进行一场实际的互卖互买的交际活动。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

有了良好积极的情感感染,课堂上不会再是一堂死水,而是“唇枪舌战”,学生在听、说、问、评、议中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表新观点提出新见解,哪怕是有一点跟别人不一样的话。这样,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便伴随着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识的活动而不断的发展,再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所进行的口语交际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延伸与拓展,在情境中拓展创新,在活动中延伸。

二、 有“趣”

1. 依据教材,用活教材,提高学生交际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口语交际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源自于生活,实用性比较强,富有现代意识。如:教材选编了《秋游怎么组织》《购书谈体会》《怎样保护周围的环境》等内容。这些教材中提出的话题,学生有话可说,能交际、互动起来,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2)教材除了实用性强的特点外,形式也多样化,富有童心童趣,趣味性强。有介绍人物的,介绍小实验的,有交流见闻、模拟借书、购物、当导游、当小记者等等。(3)教材内容的编排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同学年段侧重点不同。低年级口语交际课侧重于训练一对一的互动交流;中年级侧重于在情境中讨论交流;高年级则安排演讲,辩论等,训练学生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微准备后能作即席发言。总而言之,要让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交际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课成功的前提是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根据每次训练要求,我们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因课择法,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画一画、找一找、议一议、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中进行交际说话,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处于新奇、兴奋的积极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学生交际的兴趣。

2. 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中,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对稍纵即逝的语言内容作出快速反应,明白对方说话的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时刻关注过程、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顺序进行。

(1) 肯定优秀,感受成功。口语交际教师的评价应以肯定和表扬为主,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得真仔细”“你说得真棒”“你听得真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身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 鼓励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些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我常讲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交际的信心。

三、 要“新”

组织多维场景,创设“新颖”的互动过程选择好话题,一旦话题无法延伸,交际方式单一,学生就会失去交际的兴趣,交流就会停止。一堂有效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只在一个层面上进行反复地交流,应该有一个向纵深发展和横向拓展的过程,多个交际场景安排时要考虑从简单到复杂,从两人交流到多人参与的逐步变化。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体现语言能力的发展。

1. 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想说。生动真实的情境能触动人的灵感,调动人的情绪,使人萌动表达欲望。生活是口语交际最好的情景。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师要尽可能地回归常态、还原生活,尽可能让学生真实、自然地进行交际,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投入,提高训练质量。如“比赛刚刚开始”一课,教师可模拟搭积木比赛场景,将学生分成红、黄、蓝三对,每队选三名队员、一名评委、一名拉拉队员。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各类角色,这样的互动很有创意。

2. 实物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说。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容易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袖子、柿子、梨、苹果”等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3. 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了乐说。教师用富有感染性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鸣点,并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情。如教《找春天》一课,上课开始,教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随着配乐曲,通过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把学生引入流水潺潺、绿草如茵、花红柳绿、百鸟欢歌的春天景色中,激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引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四、 要“实。”

1. 利用语文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落实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训练,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中。教师的引导和矫正要不着痕迹,与课堂主要教学目标水融。课堂上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请大家评一评刚才那一位同学的回答。”“你讲得很好,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一些?”这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有的低年级教师在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演一演,练习口语表达,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教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荷花的不同姿态,让学生评论荷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了学生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从关注习作教学向关注学生生活转变的更新问题上,我们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宽松的、自由的交流氛围,努力让学生回忆生活情境,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写好《尊敬的老师》这篇习作,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构思内容,由粉笔想到老师的生活节俭,由冬夜灯光,想到老师繁忙的工作,由老师的话语,想到一次严厉的批评。在相互语言交流中,学生可以找到大量的感性材料,不再为写作素材而发愁了。

2. 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强化训练,使口语交际收到实效。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得到培养,必须依赖于各种实践。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与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行。

(1) 校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在学校生活环境中,注重正确的师生交往。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发挥的前提。如教《应该帮助他们》一课,可先布置学生留心平常的生活见闻、影视故事或新闻报道。交际课上,先引导学生议一议所熟知的人们是怎样帮助残疾人的,再联系两幅图的内容说说如果自己在路上遇到一位需要帮助的残疾人,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让学生有的扮“小女孩”或“小男孩”,有的扮“盲人姐姐”或“轮椅叔叔”,相助和被助双方畅所欲言,对答如流,在同桌互述,小组演练的基础上,进行“助残”实践活动,通过师生或小学生上台表演“帮助残疾人”,使小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动态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2) 家庭交往实践式。即学生正确地与家庭成员交际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则。生活中,也可让学生选择一位自己最信任的教师或同学,就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分别同他们作一次深入的说话,争取从他们那里得到意见和建议。然后,把两次谈话的经过、交谈的内容和对自己的触动详细地写进当天的日记。再把这日记拿回家,征求父母亲的意见,并就自己的发展方向或理想、追求同父亲或母亲商谈,达成比较一致的见解,以此达到强化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

相关期刊更多

吉林地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地质找矿论丛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地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云南地矿总公司(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