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失望之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何谓悼亡诗?“抚存悼亡,感今怀昔之诗也。”[1]“悼亡”本指对亡者的哀悼之意。但在我国古代,并非所有悼念亡者的诗都能称之为悼亡诗。自西晋潘岳首先以“悼亡诗”为题,抒发追悼亡妻的伤逝之情后,悼亡诗才成为了特指悼念亡妻的诗,从此作为历史过程中文人们约定俗成的界定。所以,应将悼亡诗“视为夫妻间丧偶后,生者哀悼亡者的诗篇”。[2]
既然悼亡诗词取材于伤逝亡妻的主题,那么就决定主宰其间的是一种感伤之美。死者与世长辞,生者的悲哀却缠绵不去,故以天下至语写天下至情!悲哀的情感贯穿于字里行间,以寄托诗人不能排遣的感伤。
一、抚今追昔,以内心哀婉的悲情和妻子高贵的品格渲染其感伤美。
悼亡诗词的感伤美,首先源于夫妻间共同生活中所产生的鹣鹣深情。恩爱夫妻,本该白头偕老,可亡妻的现实又是诗人不能不接受的,于是抚存感往,巨大的悲痛从作者的心底涌出,使得作品染上了一层浓郁的悲彩。如江淹《悼室人》之六:“牕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又如李商隐《房中曲》:“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诗人们或表达佳人早逝,空留遗迹,独帏凄寂之苦;或抒发追思迷离,呜咽难绝的心绪,其情其境,哀怨动人。
“为文造情不容易,为情造文更艰难”。[3]所以悼亡诗词在情感真挚这一点上,比其它任何诗歌都来得严格,可以说容不得半点虚假。它往往以爱情为经,以死亡为纬,在表现人生爱与死这两种生命的极端情感时,句句带泪,曲曲传情。而贯穿其间的主线,就是作者丧妻后无法排遣的一怀愁绪、满腹心酸。如元稹《六年春遗怀八首》其五:“伴客销愁日长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悼念亡妻,流泪的应该是诗人自己,可诗人偏偏不写自己伤心落泪,只写旁人哭泣,从旁人的感泣中表现出自己的伤心,以醉里暂时忘却丧妻之痛,写出永远无法忘怀的哀思。其蓄情之深,含情之真,令人赞叹。象这种化解不开,挥之不去的感伤之情,在悼亡诗词中可谓俯抬皆是:元稹《遗悲怀》:“昔日戏言身后世,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残夫妻百事哀。”;纳兰性德《浣溪沙》:“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这些读之令人喉喧气塞的悲妻诗行,是作者丧妻后心灵伤痛的自然流露。一首首悼亡诗词,就如同一个个喷射口。诗人郁结于胸,无法排遣的悲伤,在字行间得到渲泄、转移、疏导。使人“一读则改容,再读则泪下,三读则断肠矣”[4],其打动人心的魅力,正源于它所独具的感伤美。
悼亡诗词都是以一种追悼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妻子生前留给作者的恩爱与温馨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妻子的美丽与贤惠在诗人伤感的思念中显的更加无可替代,往往是“见尽世间妇,无如美且贤。”(梅尧臣《悼亡三首》);“我辈钟情故自长,别于垂老更难忘。不如晨牡兼狮吼,少下今朝泪几行。”(陈祖范《悼亡》)而更有细述者如元稹《遣悲怀三首》:“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又如王海洋《悼亡》“千里穷交脱赠心,芜城春雨夜沉沉。一官长扬吾何有,却捐闺中缠臂金。”这里作者从生活小事忆起,前者回想当初家境拮据时,妻子勤俭持家,体谅丈夫,粗茶淡饭,却毫无怨言。后者则回忆妻子生前为人大方豪爽,急丈夫好友之所难,不惜将腕上金镯相赠。平凡的锁事,衬托出妻子贤惠、无私的品格,清贫的生活更显出夫妻的患难情深,而诗人平和的叙述,却充满了对贤妻的赞叹与怀念。
陈寅恪说:“韦氏(元稹妻韦丛)不好虚荣,微之(元稹字)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5]正因如此,元稹才会在《离思五首》中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样的千古名句来表达妻子韦丛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位置,从而更加渲染了诗歌的感伤之美!二、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以眼前的凄凉景致和妻子的生前旧物衬托其感伤美。
触景生情是我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触景生情,即先有景,而后生情,情与景合而为诗。悼亡诗词正是常常通过景物表达情感,赋物以情,移情于景,使景物人情化。这时景物已不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移入自然物中诗人的自我情感,景物成了诗人悼念亡妻悲凄情感的象征。试看以下作品:李商隐《正月崇让宅》:“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浓花未开。”;史达祖《过龙门》:“一带古苔墙,多听寒螀,箧中针线早销香。”;沈叔培《山花子》:“碧柳千条露未干,金衣百啭晚风寒。”这里绿苔寒露,晕月晚风,残蝉啼莺,都是渗入作者主观悲情的景物。句句写景,又句句含情,它是作者怀悼亡妻悲伤孤寂心灵的写照,是凄清落寞处境的再现,作者虽未直接言悲说愁,但悲愁之情自见。
悼亡诗词的作者本来就敏感多思,偏又遇上丧妻的人生巨痛,所以眼前之景、触目之物从悲伤的心灵滤出,一切都染上了伤感的色彩,睹物思人的文字比比皆是。如潘岳《悼亡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其一)
“展转盼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其二)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其三)
潘岳借助对亡妻故物进行铺叙状写,以表达对亡妻沉痛哀悼之情,感情真挚,读罢不觉泪已湿襟。无怪后人陈柞明夸赞地说:“安仁(潘岳字)情深之子,夫诗以说情,未有情深而语不佳者。”[6]又如李商隐《房中曲》:“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再如梅尧臣《悲书》:“有在皆旧物,唯尔与此共。衣裳昔所制,箧笥忍更弄。”诗人们以悲愁之眼观物,使所见皆愁,即使是美好的景物,在他们的笔下也被摧残、毁损,他们的诗词始终透着一股睹物思人的悲痛之情。因此这不仅仅是外在世界的悲凉,更是作者内心的悲凉。悼亡诗人们正是借眼前景物,渲泄出丧妻后的万念俱灰,其无法掩抑的沉哀茹痛,令人回味不巳。
三、情含事中,以往昔夫妻间的平凡琐事对比如今人去屋空、孤独寂寥的处境,展现其感伤美。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怳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潘岳《悼亡诗》)作者的妻子杨氏已经离他而去,只留下作者独自一人。回想起曾经和妻子的幸福生活,而如今却是人去屋空,如此强烈的对比下不难想像作者在感情上承受着怎样的痛苦。妻子似乎在存亡之间,想象中的形影不断在眼前出现。当诗人从幻想中清醒过来,痛定思痛,就不能不接受冷酷无情的现实---自己已经与妻子阴阳永隔,留下的只是对妻子无尽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
这种人去屋空的感伤之情,在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金缕衣·亡妇忌日有感》中更显出孤独凄凉,可称之为此中绝唱。一首词,悼尽人间悲情!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应久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个惧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是作者在妻子亡故三周年的忌日写的一首悼亡词。作者怀念亡妻,表现了沉痛孤寂的心情,写得哀婉凄恻。这首悼亡词以决绝表情深,说妻子魂梦不回,是因她觉得“不及夜台尘土隔”,想结再生之缘,却“还怕两个俱薄命”,又希望死者复生“湘弦重理”,成为连理枝,幽魂相守。整首词充满了孤独之感,格调低沉凄婉。作者对妻子的失去产生的生者徒伤悲,死者长已矣的慨叹用人去屋空、孤独凄凉的情感模式来表达,更显示出作者对妻子的情深,也更加映衬出了作品的感伤之美。诗人们追思往事,最令其悲痛欲绝的是永远失去了妻子的温柔体贴,这一痛苦倾注于笔端,一首首催人泪下的诗词便由此产生了。如元稹《六年春遗怀》其二:“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全诗仅叙述一件小事,即翻检到亡妻生前曾写给自己的书信,信上妻子淡淡诉说对“并食”而炊的清苦生活早已习惯,唯一惦念的是在外奔波劳顿的丈夫。又如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隆冬时节,诗人从军边塞离家远行,旅途中顶风冒雪,自然盼望妻子寄衣御寒,可妻子已逝,还有谁能记挂我的冷暖?追思往
事,诗人们情不自禁地记起妻子曾给予自己的关心温暖,对比眼前孤寂无助的处境,怎能不感慨系之,黯然神伤呢?再如史达祖《寿楼春·寻春服感念》:“裁春衫寻芳。记金刀素手,同在晴窗。谁念我,今无裳。”;邵曾鉴《金缕曲·到家》:“年时握手揩双泪,两相看,千头万绪,从何说起?任是纤腰墉无力,强要瘦扶花倚,强要做,欢颜破涕。”一个由今日的“无裳”,引发对当初的绵绵怀想,一个由往日的生离,抒发今天孑然一身的愁怅,貌似客观平淡的叙述中,包含着诗人对亡妻不能自已的深情。
如果说回忆夫妻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使作者对亡妻的贤德更加敬重、赞叹的话,那么回忆夫妻间曾有过的欢情趣事,则更令作者柔肠寸断、痛苦万分。如纳兰性德《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栏曲处,同倚斜阳”;“最忆相看,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当日夫妻把盏对饮的欢乐,剪灯泼茶的趣事,红雨斜阳的诗情画意...这些令人心醉的情景,在作者的脑海中仍记忆犹新,可情投意合的妻子却撒手而去,作者越是回忆,越是陷人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内心交织着悲戚、依恋、痛苦等种种复杂的情感,其中悲伤的滋味只有诗人自己心中明白。
四、以梦托情,以虚驭实,借虚幻的梦境返照现实的残酷,深化其感伤美。
[关键词] 人格;网络孤独;因素分析;网络服务
1 引言
网络最初是作为提供信息的科技发展起来的。网络的使用者也被认为是信息的搜索者。近年来,网络逐渐发展为一种社会性的科技,被广泛运用于人际沟通(Pew Internet&Amerlcalrl Life,2002),向大众提供支持和归属感(Sproull&Faraj,1995,for a review)。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统计显示中国网民已过亿。正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影响让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一项网络使用调查显示(Brennet,1997),大部分网络使用者认为网络于扰了生活;一部分甚至报告出现类似成瘾问题。而且,网络的运用可能导致社会的隔离(stoll,1995;Turkle,1996)、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Kraut,Patterson,Lundmark,Muko-padhyay&scherlis,1998)等。与此相反,部分学者描绘了网络对个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如,sprouu and Faraj(1995)就强调了网络在人际沟通渠道上的发挥重要社会作用。McKenna and Bargh(1998)认为,网上虚拟团体可以帮助他们远离不良群体.如同性恋,通过匿名的方式实现社会化。
孤独感是一种不良情绪体验,“当个体社会关系太小或者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孤独感便产生了”(Peplau,Russell,&Helm,1979)。孤独感与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密切,国外已把孤,独作为评定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广泛应用于精神病学、心理咨询和治疗及群体心理卫生的调查与研究中。孤独与网络的过度使用存在持久的联系。“网络能提供给他们交往和反应的工具,提供与现实相反的、安全的、趣味的空间”(Morahan-Mnatin,1999,p.48)。也有很多人利用网络逃避压力和不舒适感(Kraut,Patterson,Lundmark,Kiefler,Mukopadhyay,1998)。Kraut,et a1(1998)在一项研究中测量网络对社会卷入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发现网络的过度使用与使用者的孤独体验相关。Stdl(1995)&Turkle(1996)也认为网络的使用可能导致社会隔离。
上述研究主要分析孤独和网络的使用或网络与使用者的人格特征等关系。笔者在此研究基础上对使用者人格特征和网络服务的丰富性对孤独感水平的影响方式进一步讨论。
2 对象与方法
2.1 被试主要是湖南城市学院计算机系及武汉大学心理学专业的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9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获得84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49人,女生35人,年龄在21~28岁之间。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使用问卷自编问卷。该问卷主要报告网络的使用频度。项目的选择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6年7月)内容,问卷由16个项目构成;找工作;学习;一般信息查询;群聊;下载游戏,软件下载;聊天室;看新闻;性网站;收发邮件等。每一项5级记分(从1-根本不用,到5-经常用)。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两次结构分析转轴后所得4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占总方差的71.03%,分别命名为娱乐服务、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信息服务,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tibach a分别为0.829、0.742、0.627、0.770,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 a为O.868。
2.2.2 大五人格问卷本研究采用简化版大五人格问卷,测定被试的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和神经质性。具有较高的信效度,重测信度为0.72,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是0.44。
2.2.3 UCLA孤独量表该量表为一维的,主要测“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针对的是被检查者的人际关系质量,偏重于个体的主观孤独感。量表共20个条目,4级评分,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该置表α系数为0.8419,重测相关为0.6239。
2.3 统计分析用SPSS 12.0、Amosa5.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及路径分析。
3 结果
3.1 网络使用问卷的因素分析利用最大方差旋转对网络服务进行主成分探索性因素分析。为增加该量表的效度,第一次旋转后从量表中省去负数值不明显的项目:搜索一般信息、性网站等,将剩下的13项进行第二次结构因素分析。结果得出4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占总方差的71.03%,其中因子1占23.88%。各因素的负荷值和所占方差百分比。经认证后分别将因素命名为娱乐服务、技术服务、社会服务、信息服务。这些因素与一般网络服务占有情况是一致的。
3.2 UCLA孤独量表评定结果大学生整个孤独量表得分成正态分布。UCLA得分平均分39.964±8.187,其中男生41.327±5.987,女生38.057±10.324。经方差分析显示性别之间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3.3 不同孤独感程度的人格特质、网络服务比较全部大学生被试的孤独感得分均分呈正态分布。根据孤独感总均分为划界值,将该被试分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比较两组在人格特征、网络服务方面的差异,从结果得知,尽责性和神经质性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神经质人格特征中出现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这两种网络服务的使用上也出现了显著性差异(P<0.05)。
3.4 人格倾向、网络服务对互联网使用者孤独感的影响方式
首先,为确定网络使用者的孤独感与哪些人格倾向、网络服务项目直接关联,本研究对孤独感与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开放性、神经质和娱乐服务(F1)、技术服务(F2)、社会服务(F3)、信息服务(F4)与水平进行了相关分析(见表3)。从表3可见,网络使用与孤独感水平之间的相关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具体而育,F2、F3与孤独感水平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人格倾向与孤独感也存在一定程度相关,其中宜人性与孤独感水平呈现高度负相关(P<0.01)。
然后,笔者以Amos5.0对人格特征和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感的影响方式进行路径分析,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与
假设模型的拟合度进行了验证。通过逐步删除饱和模型中的不显著路径,得到如附图所示的关系模型。
人格特征、网络服务除了对网络孤独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外,宜人性、开放性、神经质倾向还通过不向的网络服务间接影响网络孤独感。进一步对路经模型中的路径系数的分解。
结果发现,在影响网络孤独感的诸因素中。宜人性人格特征作用最大,其次是网络的社会服务和信息服务,影响最小的是网络的技术服务;神经质、开放性对网络孤独感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孤独感水平的人格特征和利用的网络服务研究者发现,孤独感既有情境性也有稳定性,人格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不同孤独感水平组的人格特征比较发现孤独感水平较高者尽责性得分高,神经质水平较低。尽责性表示克制和严谨,与成就动机和组织计划有关,同时反映个体自控程度以及推迟需求满足的能力。在校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竞争的压力,自我期望值高,责任感有所增强,但另一方面自身具备的条件、社会经验尚不满足,对未来既充满希望又惶恐不安,内心有不被理解甚至不被现在社会所接纳的感觉,感受到的孤独感强烈。而网络的游戏、虚拟成分可以减少责任的压力,能给予他们暂时性缓解的空间,一定程度上起到宣泄的作用。神经质得分高者个性内向不稳定,社交敏感等。许多研究认为孤独感水平高者具有神经质倾向。但本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笔者认为可能和网络服务有关,文章后面关于两者对网络孤独的综合影响中将会具体解释。此外,孤独感水平较高者更善于利用网络所提供的信息类服务和利用网络技术满足自己的需要。在现实世界中他们较少通过人际交往来获取信息,为了满足对外界了解的需要因此在信息的选择渠道上更偏向人机对话式的支持方式。
4.2 人格倾向、网络服务对互联网使用者孤独感的影响方式
本研究证实了在网络环境中,部分人格特质对网络孤独有明显的直接作用。人格特质论认为,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征,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方式,使得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孤独感作为一种个体内部的主观情感体验,势必受到人格的影响。高宜人性者能够创造快乐的环境和生活事件。我们认为,宜人者具有关系型性格特征,由于性格随和,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孤独感程度会随之降低,与_此相反,则孤独感水平较高,他们可能会将对社会关系需求满足的渴望转向网络。虽然网络世界与现实社会有差距,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再者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隐藏性等,迎合了某些个体的需求。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的直接作用。目前关于网络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截然对立的研究假设。过度的网络使用导致孤独感;孤独感强的人更倾向于过度使用网络。持第一种观点的认为,网络的使用将个体与现实隔离开来,剥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现实交往的需要,于是使用者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放在网上的关系建立上,孤独变成了过度使用网络的副产品。而且,网络交流引发了技术性的疏远,在参与者之间产生了障碍,甚至是两个原本认识的个体之间。持这种观点的人的一个潜在假设就是相对于现实生活交往而言,在线关系是薄弱的、肤浅的(Kraut,et al,1998~0.Tode,2000;Anders,Field,Diego,Kaplan,2000)。持第二种观点的认为,孤独的个体更倾向于使用网络。由于网络提供的归属感、同伴关系、人际交流的可能,孤独的个体容易被在线的交互式的社会活动形式所吸引(Morahan-Martln,1999)。网络为孤独者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主要是网络交流促进了“抑制的解除”,提供一个自我展现和社交的平台。另外,也有孤独者把网络当成逃避、减少压力,减轻与孤独相关的负性情绪,如同网络使孤独下降一样(Loytskert&Aiello,1997;Morahan-Martin&Schumacher,2000;Young,1998)。本研究似乎支持了第二种假设,即网络不是孤独产生的原因,相反是解决孤独感程度高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利用网络,规范网络市场的管理,为使用者提供健康、丰富的信息,使孤独者的或非孤独者能从网络社会中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满足人际交往的需求。
另外,由于国内对甘草的需求大增,为保证国内企业甘草制品使用的优先权,国家有关部委已对出口甘草浸膏粉、甘草汁液和甘草酸等甘草制品实行出口配额制,即只有拿到配额的公司才能出口甘草制品,而非前十年那样任何公司都能自由出口甘草制品。
为何一度居全球出口甘草数量之首的中国现在却需要从海外进口甘草,而且出口实行了配额制?主要原因是甘草市场出现了供应全面紧张的局面。
除人参外第二种被国际高度重视的中药材
甘草原来仅是一味普通中药材,但在过去几十年里,日、美等国家的学者陆续发现了甘草及其提取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甘草酸二铵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甘草锌可用来治疗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消化道疾病;甘草提取物可用于治疗抑郁症、肺结核和哮喘等疾病。最近又有消息说甘草提取物还能抑制HIV病毒。
总而言之,甘草已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香饽饽”,甚至可以认为,除人参外,迄今还没有一种中药材能像甘草那样受到国际药学界的高度重视。
甘草备受重视的另一原因是其食品用途。早在半个世纪前,西方人即知道甘草甜素(甘草酸)是一种无热量的天然甜味剂,对人体无毒无害,即使长期食用亦无任何问题。这使得甘草甜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是一种畅销食品添加剂,用于从糖果、巧克力等食品到咖啡、果汁等各种食品饮料中作为甜味剂。
而同时,甘草酸等甘草提取物在化妆品上的用途也被发掘出来,如一种名为“甘草酸皂苷”的甘草提取物可作为高级化妆品原料,有美白肌肤、防晒等效果。近几年来,甘草提取物已成为国际化妆品业界的常用原料之一。
随着甘草在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上的用途被逐渐开发,甘草的需求量相应迅速放大,供应出现全面紧张的原因可想而知。
甘草的用途
甘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应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国老”――众药之王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乘。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其原因正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据测定,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多在10%左右,还有甘露醇、葡萄糖等多种成分。由于甘草酸的甜度高于蔗糖50倍,甘草真是名副其实的“甜草”。
国际订单穷追猛打
甘草是一种沙生植物,只能生长在沙漠和半沙漠干旱区域,传统的产区在新疆、内蒙古、华北和东北的西部等“三北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市场供应的甘草均为野生甘草,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10年间,我国甘草平均年产量一直保持在2万~3万吨之间。
随着国际市场兴起“甘草甜素热”,甘草这一在我国已使用了上千年之久的中药材突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不仅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和东南亚等甘草传统出口市场不断追加订单,而且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亦开始从我国大量进口甘草和甘草浸膏等产品,导致我国甘草供应全面吃紧。据了解,欧美进口我国甘草酸或甘草浸膏等产品主要是作为食品甜味剂使用,用于生产“无糖食品”,在美国、德国和瑞士等国家,添加甘草甜素的食品约有成百上千种,且用量还在不断增加;日本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及东南亚等进口甘草是为了药用及食用。
西方国家对甘草甜素需求量的猛增和甘草出口行情看好,使得我国不少外贸公司纷纷采购野生甘草用于出口,导致了三北地区农民对野生甘草滥掘乱挖。据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野生甘草采挖量一度高达每年3万~4万吨(鲜货)。但是,甘草生长较为缓慢,长时期无节制的狂采乱挖,导致三北地区土壤严重沙化和甘草资源的迅速枯竭,到90年代后期,我国甘草总产量已锐减为每年不到2万吨,其中野生甘草产量已不足万吨。
此后,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奖励当地农民人工种植甘草和禁止乱采挖野生幼小甘草等等,才使甘草收购量有所回升。但前几年我国外贸公司甘草压库情况严重,家种甘草质量(指甘草酸等有效成分含量)远不如野生甘草,所以外贸公司收购家种甘草的每公斤价格仅有1.2元,这一超低价格使得许多种植甘草的农户血本无归,从此,即使势力雄厚的大企业在人工种植甘草时也是小心翼翼,唯恐重蹈覆辙。
到2006~2007年,国内野生与家种甘草的总收购量始终徘徊在2万吨左右,仅有高峰时期收购量的一半。而与此同时,国内外早已开发出甘草的多种新用途,已突破单纯医药用途并扩大至烟草(作为烟用甜味剂)、日用化工产品(如牙膏的甜味剂等)、食品饮料、化妆品和畜牧等产业。据了解,自2001年以来,国内各行业对甘草原料需求数量已达5万~6万吨,故市场缺口高达2/3,国产甘草只能满足国内1/3的需求量,估计我国每年至少需要6万吨以上的甘草原料才能满足基本需求。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次出现一种常用中药材极度匮乏的现象。
产地国家加入出口大军
当然,甘草并非中国独有的植物药,全球已发现的甘草约有24种,其中中国出产11种甘草,且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在我国的周边国家尤其是巴基斯坦、印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均有甘草资源分布,但这些国家并不将其作为药材使用。
随着国际市场甘草热的兴起,这些甘草生产国开始大量种植甘草和出口甘草酸、甘草浸膏等产品。据美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的甘草酸、甘草浸膏等甘草产品对美出口量已从10年前微不足道的100吨,飙升至去年的2000多吨,几乎与我国甘草产品的出口量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甘草酸等甘草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供不应求,促使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始寻求中国甘草的代用品。德国一些公司已从“欧甘草”等欧洲地产甘草里提取出可供食用的甘草酸原料,以此取代长期供不应求的中国甘草酸产品。目前,德国生产的甘草酸不仅能满足本国需要,还有部分产品供应瑞士和奥地利等邻国。
然而,真正与我国出口甘草制品形成竞争之势的并非欧洲,而是来自亚洲邻国尤其是印度、巴基斯坦,近年来,两国的甘草制品的出口量快速上升,再加上这两国具备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这些对我国甘草产品出口的影响极大。
关键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态势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3-3333-01
Outline of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System
CHEN Liu-wei, ZHAO Lei, CHEN Ying-qi
(Computer Office, Aviation University of Air For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Mission-critical network system(MCNS), as a special kind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fields that affect people's liv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network environment worsening makes security problems facing by the system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that traditional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ies can not satisfy people's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y longer, research on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al awareness (NSSA) emerges as the times require. The summarization of studying situation inNSSAS allover theworldwaspresented firstly. Basic principles and da-ta formats of Netflowwere given.
Key words: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situation assess-ment
1 概述
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壮大,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网络病毒、Dos/DDos攻击等构成的威胁和损失越来越大,传统的网络安全管理模式仅仅依靠防火墙、防病毒、IDS等单一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来实现被动的网络安全管理,已满足不了目前网络安全的要求,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便应运而生。当前,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各国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网络安全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我国将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领域,并作为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支持课题,2001年8月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全力推进信息安全的国家级规划,统管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建立。
2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基本构成
网络态势感知系统通常是融合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入侵监测系统(IDS)、安全审计系统等安全措施的数据信息,对整个网络的当前状况进行评估,对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整个系统基本可以分为四部分:数据信息搜集,特征提取,态势评估,网络安全状态预警。
2.1 数据信息搜集
整个系统通过对当前网络的状态进行分析,而反应这些状态的信息,也就是网络状态数据需要系统自己获取,在信息搜集这个问题上有多种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基于Netflow的方法。Netflow流量统计技术是由Cisco公司s在1996年开发的一套网络流量监测技术,目前已内嵌在大部分Cisco路由器上,正逐渐成为业界标准。Netflow工作原理是,在到达的数据包中按照流量采样间隔采样数据包,把所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包过滤并汇聚成很多数据流,然后把这些数据流按照流记录(flow record)格式存入缓存中,满足导出条件后再把它们通过UDP协议导出。对于信息的采集,我们采取间隔采样的办法,依据信道的繁忙程度而设定相应的采样间隔,减少采集器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频度,提高路由器的利用率。目前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两种,即固定时间间隔采样和随机附加采样。前者虽然周期采样简单,但是很可能导致采样结果不全面、不真实;而后者样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采样间隔是通过一个函数随机产生。如果选用泊松函数,则该样本将满足无偏的,且泊松采样不易引起同步,它能精确地进行周期采样,也不易被预先控制。
2.2 特征提取
经过第一步的数据搜集,我们搜集了大量的数据,由于这些数据中存在大量的冗余的信息,不能直接用于安全评估和预测。特征提取和预处理技术即从这些大量数据中提取最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工作,为接下来的安全评估、态势感知、安全预警做好准备。数据预处理和特征选择处于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底层。
2.3 态势评估
现有的风险评估方法很多,大部分学者认为可以分为四大类: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性的风险评估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集成评估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评估方法。事件关联与目标识别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对多源流数据从时间、空间、协议等多个方面进行关联和识别。态势评估包括态势元素提取、当前态势分析和态势预测,在此基础上形成态势分析报告和网络综合态势图,为网络安全管理员提供辅助决策信息。单纯的采用定性评估方法或者单纯的采用定量评估方法都不能完整地描述整个评估过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克服了两者的缺陷,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4 网络安全状态预警
通过前几个步骤的分析,取得了大量的网络状态数据,根据制定的标准,对网络当前的状态,以及未来的状态有一定的预知,可以大概清楚网络未来的安全趋势,而网络的安全状态具体是什么,是安全还是有风险,这不是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仅仅给出网络当前的安全状态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网络规模很大,影响网络安全的事件很多,我们只能给出一个大概的安全等级,用可视化的方法展现给用户,如果分析出的结果网络安全状态不是很乐观,还要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供用户选择,这些方案的实行也是一个重要的的技术手段,比如说现在正在研究的微重启技术,微重启是一种新型的针对大型分布式应用软件系统的低损耗、快速恢复技术。
3 总结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任务关键网络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大,其关键任务/服务一旦中断,将造成生命、财产等的重大影响和损失。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研究焦点所在。作为网络安全新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研究将改变以往以被动安全防护手段为主的局面,开创主动安全保障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老秃尾巴是一个大狮群的狮王,在位已有数十年了,可是“岁月不饶狮”,一只年轻有力的雄狮将它赶下了狮王的宝座。可秃尾巴并不灰心,他在流亡途中不断挑战其他狮群的狮王,却无一成功。落魄的秃尾巴却在此时意外地收了一个徒弟,并结识了三只有着类似遭遇的雄狮,组成了一个半大不小的狮群。在秃尾巴的英明领导下,它们战牛群,斗巨鳄,猎长颈鹿,创造了一个有一个不朽的传奇。
读完《秃尾狮王》一书,我感触颇多:从至高无上的狮王,到落魄的流浪汉,这两者之间的落差,是多么巨大!换做我们人类,我们会怎样面对?是自暴自弃?还是怨天尤人?而这一切,秃尾巴却承受住了,他面对挫折时的心态,令我们自愧不如。
读着读着,我不禁回想起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姐姐。张海迪姐姐自幼下身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走。这样的遭遇,若是换做旁人,恐怕会自暴自弃。而张海迪姐姐承受住了,她坚持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学会了针灸和多门外语。而且,张海迪姐姐还为患病的村民们针灸,分文不取。张海迪姐姐面对挫折时的勇气和毅力,实在令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汗颜。
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毅力,在挫折面前自怨自艾,甚至抱头鼠窜。若是这样,你的处境就非常可悲了。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向秃尾巴学习,学会直面挫折,绝不向它低头!
广济中心小学实验小区六年级:胡睿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