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影像诊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优点①该教材的编写遵循专业培养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方针。内容以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线,高度概括、深入浅出,教师易教,学生易懂,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水平。②在文字的基础上合理配用插图、照片,所选病例典型,图像清晰,便于学生学习、理解记忆。③教材各系统先后顺序安排恰当,框架结构合理。
1.2缺点①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以X线、CT表现为主,MRI表现内容偏少,尤其是一些MRI检查有优势的部位,比如:女性生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②疾病鉴别诊断部分过于笼统,条理欠清晰,不便于学生对疾病影像鉴别诊断的学习。③教材中有些内容过于陈旧,与临床严重脱节。
1.3适用人群本教材适合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进行了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病理解剖学、疾病概要学等与《影像影像诊断学》相关的医学基础课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及自学能力。
2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
大一阶段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疾病概要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学好《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前提。只有具备了非常扎实的大体解剖和断层解剖的知识,影像专业人员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影像学解剖,才有可能正确地鉴别和区分正常、异常或变异;正确地理解影像学解剖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到正确的影像诊断结果。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感到学生对前阶段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特别是断层解剖学部分,因为,CT和MRI图像是以断层解剖学为基础的。由于学时有限,影像诊断老师不可能在课上详细讲解断层解剖知识,导致学生对CT和MRI的学习只能处于了解的层次,难以深入,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
3.1打牢基础对影像技术专业的新生进行专业素质教育时,教师就引导他们注重大体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断层解剖学,疾病概要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案例式、问题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造学生乐意接受的课堂氛围。课堂授课以各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为主。教师每次课前向学生明确本次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学习;课后及时小结,布置复习、预习作业,便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对一些少见病,疑难病及临床已不具备优势的检查方法,比如女性生殖系统的X线检查,可作删减或指导学生自学。
3.3原理和临床表现相互联系引导学生以病理改变联系影像表现,各种医学影像成像的内容无外乎是器官组织的密度、回声、信号强度的改变,当然还包括血流的改变。比如肺部渗出性病变的病理改变是由于肺泡腔内的气体被血管渗出的液体或细胞成分替代。正常肺泡内含空气,在X线和CT片上正常肺野表现为低密度影;液体或细胞成分的密度高于气体,所以肺部渗出性病变在X线和CT片上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较高密度影。教师将病理基础与所见影像表现有机地联系,采用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4注重影像的学习《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以图像的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信息,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本课程的最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阅片,所以课堂教学应尽量使用多媒体,通过图文并茂、试听同步的教学课件,生动、直观、形象的典型病例图片,加深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疾病影像表现的观察记忆。同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节约大量的板书和绘图时间,使讲解更透彻。
关键词 PACS 医学影像诊断学 教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83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edical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 in medical imageology practice teaching.Methods:PACS used to construct the database of medical imageology practice teaching and building the multimedia network practice classroom so that students could read images with the help of the browsing software and analyze them with the multiple functions of the software.Results:It reduced teachers’work intensity and aroused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Conclusion:PACS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imageology practice.It has made imageology teaching real time and diversified,which is important to rais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lity.
Key Word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medical imageology;teaching
PACS系统的出现,为教学图片的收集、观阅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因此,充分利用PACS系统来开展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工作,已成为目前提升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以传统观片及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一贯采用“医学影像胶片+观片灯”的方式进行,已经明显落后,现在已基本被淘汰。随着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增多,课堂教学内容也急剧增多,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教学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尤其大学扩招后,各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教师人数明显不足,根本不可能延续以前的教学方法。例如,胶片的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丢失、污染、错放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其次把现有典型病例的DICOM格式的数字图像经过软件转化成JPG格式,再将图像按系统、疾病、部位或检查设备类型进行归类,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且经过扫描仪、数码相机或软件转化的图像会损失掉大量信息。经过转化的JPG图像无法进行窗宽、窗位的调节。所以充分利用PACS系统,及时通过PACS系统整合网络资源并结合多媒体,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PACS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材料:在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影像资料库的建设是开展影像学教学、实习的基础和必备条件。PACS的使用为电子图片的收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的方式,为电子片库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影像信息基础[1]。我院的PACS教学系统由附属医院PACS系统和影像多媒体实验室组成。附属医院PACS系统体系架构采取混合式体系结构,即在临床浏览和影像多媒体实验室服务器设计时采用B/S模式,PACS系统管理和诊断工作采取C/S式。多功能多媒体实验室2个:由电脑终端120台,多媒体投影系统、扩音系统等组成。
医学影像资料的准备:经过多年的临床病例总结积累,通过PACS系统强大的录入、存储、读取、查询功能,采用简单便捷的系统分类和病名关键词查询方式,就可以极方便地调用所需图像,可以节省查找、存储图像的时间。为了方便教学及快速查询,我们将所选择典型病例的检查ID号及病名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系统、病种等分类,编写成《医学影像诊断学典型病例图库》便于学生查询。
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PACS后,由于影像资料是以数字形式存储于服务器上[2],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实验室电脑终端的浏览软件观看影像资料,并借助软件多种功能分析图像。计算机网络教学强调的是计算机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教育。运用PACS系统,不仅可以进行常规的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电脑终端阅片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可以培养良好的阅片习惯,有助于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最大限度减少错误的发生[3]。通过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对授课内容的兴趣,加深了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基本的、重要的知识。[4]。
结 果
PACS系统的教学软件的方便使用,既可减轻教师负担,使得学习内容更加紧凑连贯,可以加强难点和重点内容的学习,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果。
讨 论
医学影像学已从传统的胶片显示、存储与交流向数字化、信息化及网络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是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的必然趋势。PACS系统的运用将彻底改变现有的教学及思维方式,极大地提升影像教学水平。旧有的教学方法也不适用于现代医学发展及教学需要,学生迫切希望了解和掌握新的影像学知识。PACS可以很好地解决现阶段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各种弊端。PACS系统能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获取较大量的图文信息,而且操作方便、简捷快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从而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PACS系统的应用为医学影像诊断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必将在今后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对于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亚,赵圆,邢艳.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作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41:492-493.
2 李坤成,梁志刚.PACS在临床及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医疗设备信息,2005,20(2):1-4.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PBL;教学改革
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始终赋予的重要内容。为此,我国高等学校广大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如在医学教育中引入了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TBL(Team-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等,其中以基于问题为中心的PBL教学法特别受到国内医学院校的推崇。PBL教学法由美国学者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创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教学模式在全球得到快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校采用了PBL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尝试开展PBL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1-9]。但是,由于国情所致,在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如完全“复制”PBL教学法有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了既吸收PBL教学方法的精髓,又适应自身教学资源的实际,我们在医学影像学诊断学课程中采用类PBL(Similar Problem-Based Learning,SPBL )教学法,收到了好的效果。
一、PBL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及在国内应用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引入了PBL教学法,但是由于各个学校教学环境与资源不同,以及实施者对PBL教学法解读的偏差,使得在国内各高校在开展PBL教学时千差万别,各有特点。当然有些并不是真正的PBL教学法,充其量是学生病案讨论、小组学习。作为经典的PBL教学法,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资源配置有以下特点:
1、学科知识融合。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 )是分门别类的进行组织胚胎、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诊断、临床等各学科的教学,学科界限清楚。PBL教学法摒弃了按学科或课程传授知识的模式,而是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提出“问题”,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应用到基础、临床学科甚至包括人文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学生自主学习。PBL教学法中学生6~10人组成一个小组,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专家咨询、反复讨论、建立假设、给出答案、总结反思,整个过程体现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主要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组织者、监控者和协作者,其角色由主导地位转换成引导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唤起了教师的创造性和提高了教师的探究能力[10]。
3、教师形成团队。PBL教学法提出的学习问题、对学习小组的引导、各教学模块所涵盖的知识范围等,无论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进程的管理还是专业知识的答疑解惑及技术层面的指导都需要组成一个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能够为学生提供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临床知识融为一体的课程模块,这个团队需要由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师共同搭建。
4、案例设计科学。在PBL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是探究性学习的触发器,案例是教学是否获得成功的核心要素。案例的设计既要遵循医学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固有规律,能够循序渐进完成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要求设计的案例涵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应用,具有启发性、拓展性,同时真实生动。
5、教学资源丰富。PBL教学法的应用对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资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场所、图书馆藏书、实验设备、网络资源等都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学习、讨论、实践、信息获取的需要。
PBL教学的这些特点,在体现其本质属性的同时,对其应用的客观性也提出了要求。综合国内报道,在我国医学高校开展PBL教学除了需在教学理念上进行深刻的革新外,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①招生数量过大。一些医学院校的一个专业每年就招收学生几百人甚至过千人,尤其在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更为突出;②师资力量不够。目前很多高校的生师比例过高,不仅仅是没达到教育部提出的的医学本科教育生师比9 :1的比例,不少学校远远高于这个比例;③运行体制不顺。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高校合并组建中,很多医学院校在合并过程中分解成多个由学校直接管理、相互平行的学院,学科相互独立,资源调度难度大;④案例教材缺乏。国内一些高校PBL教学病例大多是随意选择的临床病例,缺乏从人文到医学基础、临床知识的有机衔接,没有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更没有成熟的教材;⑤硬件设施受限。如前对PBL教学特点所述,PBL教学对教学资源要求甚高,但由于国内高校办学经费总体投入不够,生均教学资源特别是用于PBL教学的很多硬件设施达不到要求。⑥考核不匹配。国内高校都习惯于应用试卷考试来获取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评价手段,只能“一考定音”,如此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质量,甚至流于形式。
二、SPBL教学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输尿管囊肿;静脉肾盂造影;超声;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输尿管囊肿是泌尿系统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是输尿管末端在膀胱黏膜下囊性扩张,并向膀胱内突出,也称为输尿管膨出。根据输尿管开口部位不同输尿管囊肿有异位和正位之分。
回顾性分析自1998年12月~2007年3月收治的12例输尿管囊肿的临床资料,就有关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加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6~53岁,平均39.5岁,囊肿大小1.0~2.5cm,临床表现:尿频、尿痛7例,反复腰痛6例,全程肉眼血尿伴下腰疼痛3例,间歇肉眼血尿1例,排尿困难2例,排尿不尽感1例。
1.2检查方法本组12例患者检查中,腹部平片12例,IVP12例,超声检查12例,CT2例,MRI2例。
2结果
2.1腹部平片腹部平片12例,仅3例在患侧肾区及盆腔中部见结石影。
2.2IVPIVP12例,均明确诊断。表现为膀胱内一侧或双侧圆形充盈缺损7例,随膀胱内造影剂充盈完全,充盈缺损越清楚,边缘越光滑、锐利,大小在1.4~2.5cm,其中3例见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2例左侧,1例右侧;4例囊肿侧输尿管下段扩张;2例囊肿内含结石,此例临床上罕见,另外5例显示“蛇头征”样充盈,大小在1.5~2.2cm,边缘见环状透亮影。
2.3B超检查B超12例,11例明确诊断。6例见患侧输尿管下段明显扩张,输尿管末端囊性扩张呈液性暗区,大小在1.0~2.1cm,5例囊肿者有间断收缩及膨胀。3例见双肾盂双输尿管畸形,1例有肾盂积水。2例发现输尿管下段结石。B超11例明确诊断。8例为正常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内膨出,3例为异位开口的膀胱内膨出。
2.4CT表现CT检查2例,CT平扫囊肿为类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较光滑,位于膀胱轮廓线以内,囊内密度均匀,与膀胱内尿液等密度,囊壁厚度均匀一致,为环形。
2.5MRI检查MRI检查2例,患侧肾盂扩张,全程输尿管扩张,患侧输尿管末端可见约1.0cm×1.2cm大小类圆形病灶,边缘呈环状T2低信号,中心部分呈等信号。
3讨论
3.1分型、病因及临床表现
3.1.1分型根据输尿管开口部位不同输尿管囊肿有异位和正位之分,正位输尿管囊肿多发生于单一输尿管,囊肿常常较小,多见于成人女性;异位输尿管囊肿的开口于膀胱内或异位开口于膀胱颈或更远端,囊肿多较大,常见于女性婴幼儿,左侧多见,80%发生在重复肾上极肾的输尿管异位开口末端,常合并有上极肾的发育不良和积水。
3.1.2病因关于输尿管囊肿的发生,儿童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而部分成人则可能是后天性因素,其可能的学说有:(1)在胚胎第4~7周时,自中肾管分出的输尿管,其下端有分隔,输尿管和膀胱的薄膜正常情况下薄膜可被吸收,如果不能被完全吸收,可以造成输尿管异位开口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继而逐渐形成囊肿。(2)输尿管下端壁的先天性薄弱合并输尿管开口狭窄。(3)输尿管膀胱壁段过长、过斜,过于弯曲。(4)输尿管口本身和周围炎症、外伤等引起的瘢痕狭窄,因为本病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因此可以伴有泌尿系统的其他畸形,特别是异位输尿管囊肿者[1]。
3.1.3临床表现此病早期无症状,如果有则为囊肿梗阻及其继发感染引起,输尿管及肾积水能导致腰腹胀痛,囊肿增大阻塞尿道内口可导致排尿不畅,尿液潴溜,女孩由于异位性输尿管囊肿的开口部位多低于尿道外括约肌,常因不断滴尿而裤裆常潮湿,而男孩异位开口的部位通常高于尿道外括约肌,往往不见此现象;有的学者将正常排尿、持续尿淋漓及一侧肾功能低下列为此病的三联征,认为有此表现提示存在此病;而最常见征象往往是泌尿道感染,肋腹部疼痛,也可出现脓毒症、脓尿、血尿、膀胱刺激症状、副睾炎以及因肾盂积水而扪及“肿包”,女孩若囊肿脱出可见粉红色“肿物”堵于尿道口等[2]。
3.2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3.2.1腹平片腹部泌尿系统平片无诊断价值,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若囊内形成结石,可于平片上相当于输尿管末端部位发现结石,并根据结石部位偏高或靠外,不随改变发生移动的征象,提示为囊肿内结石[3]。
3.2.2IVPIVP是显示输尿管囊肿的基本方法,单纯型输尿管囊肿:可以清晰的显示膀胱三角区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的异常密度影,其密度取决于囊内尿液的所含造影剂的浓度(与膀胱内尿液所含造影剂浓度对比),浓度高其密度亦高,反之亦然。在膀胱内造影剂与囊内充盈造影剂的衬托下,囊肿的壁所形成的环状透亮影即光晕征,加之输尿管下端扩张,全长片显示整条输尿管酷似头向下潜入膀胱内的“眼镜蛇头”,此为输尿管囊肿的典型X线征象[4]。本组5例可见此征象。当肾功能受损时,囊肿显影的密度比膀胱的密度低,呈淡薄而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异位型输尿管囊肿:膀胱内仅见透亮的充盈缺损,做逆行造影或膀胱尿道造影,有时可见异位的输尿管开口。患侧重复肾下肾之肾盂肾盏向外下移位,肾盏数较正常少,其最上缘与肾上缘距离增大,输尿管偏离中线较健侧远等表现,提示输尿管囊肿合并肾、输尿管重复畸形[5]。IVP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肾脏形态、功能,输尿管的走行全貌还能借助监视系统观察其排泄情况,可作为诊断输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3.2.3超声检查输尿管囊肿表现为光环出现,呈圆形、椭圆形位于膀胱三角区偏一侧,光环时而膨大,时而缩小,有节律性改变,光环内偶尔可见一移动性虚线光点,是由输尿管排尿所致[1]。B超由于具有快捷、方便、分辨力高,价格经济并可观察囊肿变化,诊断正确率亦较高。但有时受仪器性能及检查者水平的限制,同时;对于异位型输尿管囊肿与来源于盆腔的囊性病变,如附件的囊性包块、膀胱憩室、前列腺囊肿等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其诊断价值不如IVP[6]。
3.2.4CT表现平扫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如果囊肿内并发结石可一起显示。CT检查不做为常规检查项目,因其检查费用高,无法动态下进行观察,不能显示囊肿的舒缩变化。
3.2.5MRI及MRI水成像检查可清楚显示肾、输尿管、囊肿大小及囊壁厚度,可准确诊断囊肿开口及囊肿分型,当囊肿内液体与原液信号相同时,定性诊断较为困难,检查费较高,临床应用较少。
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VP和B超联合应用,相互补充,可对此病作出准确诊断。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822-823.
2陈炽贤.实用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91-692.
3吴恩惠.贺能树.李景学,等.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7-218.
4ChavhanGB.Thecobraheadsign.Radiolofgy.2003,225(3):781-782.
【关键词】布鲁氏杆菌病;影像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02-01
1860年,Morston对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做了系统描述。该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等,布鲁氏杆菌是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羊,其次是牛和猪等,分急性期和慢性期,其特点是能引起全身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常伴慢性脓毒血症和神经、循环、生殖,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易转为慢性。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等[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整理我院1995年5月到2013年5月期间,已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29例,全部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其他相关检查资料。其中男21例,女8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2个月至2年,平均为10.2个月。临床表现:所有患者早期均以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急性期经过治疗后15例缓解和痊愈,14例患者患病超过半年以上,转为慢性,病情加重,出现严重的胸腰痛、关节痛,功能障碍。
1.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常规拍摄疼痛骨关节正侧位DR片。进行CT扫描8例,其中髋关节7例,肩关节1例,CT采用GE公司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1.25mm薄层重建,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及三维(VR)重建。CT造影剂使用碘海醇,静脉注射,剂量按3ml/kg体重计算,取动脉期延时26s扫描,静脉期延时60s扫描。MRI扫描13例,MRI扫描有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1WI(TR450ms)、T2WI(TR4200ms,TE120ms)和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R4000ms,反转时间TI120ms,TE30ms)进行横断、冠状位、矢状位扫描。
1.3 影像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对DR、CT和MR片进行观察:软组织受累情况;布氏杆菌侵犯的骨关节部位;骨关节破坏部位及骨关节破坏程度。
2 结果
2.1 X线DR平片表现:19例患者急性期未见明显X线阳性表现,10例患者见阳性影像表现,DR表现骨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肿胀,肌肉组织模糊。其中,2例腰椎及1例胸椎患者同时出现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脊椎轻度后突,发生畸形;7例髋关节患者和1例肩关节患者出现骨关节同时出现骨质破坏,见骨质透亮区及小的死骨,关节间隙变窄,周围肌肉组织模糊,并见条片状钙化[6]。
2.2 CT表现:8例患者受累部位软组织明显密度增高,肌肉轮廓不清,肌纤维间隙模糊,关节腔内及骨周围见渗出性液体密度影,骨质破坏局限,胸腰椎及关节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CT强化扫描呈明显持续性异常强化,最大强化CT值约100HU左右。
2.3 MRI表现:13例患者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T2WI为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骨关节破坏呈高低混杂信号,少部分为中等信号,骨关节渗出液体为长T1、长T2信号[2]。
2.4 影像诊断结果,误诊为腰椎结核1例,误诊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
3 讨论
3.1 X线平片检查是最基本的影像检查手段,方便、快捷,空间分辨率最高,10例急性期部分患者阳性表现不明显,平片表现是正常的。当患者进入慢性期发生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异常改变时,才有阳性影像表现。MRI在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可见到骨关节周围软组织异常表现,T2WI表现为高信号,T2WI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少部分表现为中等信号。关节积液DR片不能直接观察到,液体较多时,关节间隙表现增宽。
在X线DR、CT、MRI三种影像检查中,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最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发现早期布氏杆菌病骨关节周软组织改变,在2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DR或CT软组织表现无明显改变,MRI表现异常。MRI显示对脊髓解剖层次显示清晰丰富,能够细致观察布氏杆菌病对脊髓的影响。MRI对骨骼表现不如DR及CT,不能很好观察骨质细微变化,本组病例中有5例患者MRI未见明显骨质改变,CT却发现不同程度虫蚀状骨质破坏D。R空间分辨率高,CT密度分辨率高,CT观察骨关节骨质破坏情况具有独特性,CT能做1.25mm薄层重建及多面重建,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故此能观察骨质细微变化。三种检查合理搭配运用,对临床诊治帮助较大。
3.2 鉴别诊断
布鲁氏杆菌病所造成的骨关节改变,主要须与骨关节结核、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缺血性坏死相鉴别。布氏杆菌病所造成的骨关节改变,具有典型的流行病学,典型临床症状,如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高,血清免疫学试验阳性,可做出正确诊断。骨关节结核与布氏杆菌病造成的骨关节改变大部分近似,结核临床有结核感染史,临床表现以乏力、盗汗、消瘦为主,病程相对布氏杆菌病长的多,且骨关节破坏严重,多发死骨,冷脓肿形成,多钙化,脊柱或关节畸形多见等表现。风湿性关节炎,多有风湿热,病程长,长年累月,反复发作,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阳性,布鲁氏杆菌特异试验阴性,一般不造成关节畸形。化脓性关节炎,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症状,白细胞计数增高, 早期骨质以破坏为主,慢性期以骨质增生硬化为主,大块死骨,渗出液蛋白含量较多,MRI信号比较高。缺血性骨坏死,无任何感染史,不发烧,以进行性局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血常规检查正常。以骨中心虫蚀状、斑片状骨质破坏、关节面塌陷、关节间隙变窄为主要表现[1],晚期可累及对侧关节面,其中以髋关节,尤其股骨头最为多发。
布鲁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牧区较为常见,根据流行病学、典型临床表现、血清免疫学试验,能做出明确诊断。部分经临床及时治疗可痊愈,部分复发或迁延不愈,造成骨关节损坏。X线DR、CT及MRI扫描是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利用,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建议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浩,主编.骨与关节MRI.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
[2] 高元桂,张爱莲,程流泉,等.肌肉骨骼核磁共振成像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 李景学,鼎元,等.骨关节X线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
[4] 白人驹,马大庆,等.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
[5] 金征宇,主编.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