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国游学

美国游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国游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国游学范文第1篇

“班长?没班长。”

第二年,她跟着我们搬家,转到另一个州上七年级,头一天放学回来便告诉我:“别说班长了,连班都没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美国公立中学基本实行学分制,同时入学的孩子,上的未必是同样的课。每门课程一般又分三种班——“普通班”、“加速班”和“荣誉班”,校方按成绩分班。这样,每个学生的课程表都独一无二,有几门课,就要跑几间教室:这节课跟这一批同学在A教室上快班数学,下节课跟另一批学生去B教室上荣誉班社会学,大家都是上课聚首,下课分手。他们说起同学来,不是说“我们班的张三、李四”,而是说“科学课上的托尼”“英语课上的温迪”……

没有固定的班集体,班干部可不就不存在了嘛!

既然如此,中国班干部承担的那些任务,在美国中小学里又由谁来完成呢?

对我们的疑问,女儿反问一句:“能有什么任务啊?”

美国中小学的师生关系比较单纯、松散,老师只负责教自己那门课而已;而且,这里每个班的人比较少,就十几二十个学生,老师大可直接管理,什么发作业、收试卷、组织讨论……都用不着人辅助,更用不着设学生干部这个“夹心层”来上传下达。

至于学习秩序,课堂上,根本不要求正襟危坐,不要求鸦雀无声,要的就是自由自在地学习和七嘴八舌地交流,只要不影响他人。真要是学生听课思想开岔打瞌睡,该反省、该检讨的首先就是老师自己。

学生没机会当班干部,会不会没了锻炼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机会?

事实上,培养学生领导能力、公益精神和团队作风的方式,在美国中小学里并不缺乏——这就要靠形形的课外组织了。

美国小学中少见学生社团——毕竟年龄太小。但在中学里,各种学生社团五花八门:科学院、合唱队、模拟联合国、未来老师联合会、长跑队、网球队、滑雪队……“我所有的朋友都至少在两个社团里。”女儿说。据我所知,她参加了至少五个社团。

社团的领导班子都是学生通过竞选上任的,没有老师指定一说。

有特殊兴趣爱好的学生,也可自己创办社团。像我女儿,本来在高中的《艺术家》杂志担任诗歌编辑,但她觉得这个杂志办得死气沉沉,多次提出改革建议未被采纳,索性在十年级时另立门户,开办了一份新刊物《剪影》,自己找老师当顾问、征聘编辑,自己筹款——我不得不开车送她去本地的商业区,让她一家家去游说老板慷慨解囊,掏出区区三五十美元的广告费,然后自己组稿、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真算得上是全方位的锻炼。

在美国所有的学生社团中,唯一与中国的学生会和班干部有点相似的,就是学生自治会,或者叫“学生政府”。

不用说,想当学生自治会委员,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竞选。得票最多的,就成为校学生自治会会长,秘书等其他职位也顺序产生。要搞什么活动,都由这个班子定下蓝图,再去跟各部门协调,争取他们的支持。

如前所述,美国中学不设“班”,学生自治会下面没有基层,组织活动相当不易。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自治会的委员往往都会被名牌大学录取了——他们能当选,能组织活动,本身就体现了领导能力,正是各大学争相收揽的人才。

美国游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 发展 内容 生态旅游

一、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发展概述

生态文学批评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2年,约瑟夫・米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

到目前为止,短短的十多年中,美国生态文学批评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研究自然与环境是怎样在文学作品中被表达的。生态批评家认为,许多作品中描写自然的一个陈旧模式是:自然要么被描绘成伊甸园般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和处女地,要么是瘴气弥漫的沼泽地或无情的荒野。生态文学批评的第二阶段把重点放在努力弘扬长期被忽视的描写自然的文学作品上,对美国描写自然的文学作品的历史、发展、成就,及其风格体裁等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生态文学批评的第三阶段试图创建一种生态诗学,通过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加强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生态批评发展到今天,在创建理论体系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思想。例如,“环境伦理说”。

二、 美国生态文学批评探讨的主要内容

生态批评是个非常庞杂、开放的批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特征,它立足生态哲学整体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将文化与自然联系在一起,雄辩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想象力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生态危机,仅靠自然科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人文社会科学积极广泛的参与、引导,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打破基于机械论、二元论、还原论的传统学科的界限,从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视角去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性对策。

生态文学批评尽管定义方法千差万别,但基本上都体现了这样的特征:一是运用生态视角进行文学研究的新兴的文学研究流派;二是关注文学如何思考人类与其他生物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力图发现文学中涉及自然的思想观点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三是涉及文学、生物生态学、深层生态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四是带有强烈的生态责任意识,以提升全人类的生态责任意识为己任;五是遵循生态整体观的生态中心主义原则。

三、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有许多特点。从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或人文资源为基础,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形式;从供给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标是实现旅游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效益的统一和效益最大化。从旅游目的地看,生态旅游目的地是一些保护比较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从旅游的规模看,强调小型化,旅游活动限定在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从活动形式上看,旅游者亲自参与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并在活动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这些特点使得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迅速兴起,大大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旅游发展。

1992年,美国生态旅游学会将生态旅游限定为:“为了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的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由此,美国人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四条标准:一是对环境的最小影响,二是对自然与文化的最大尊重,三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四是为旅游者提供最大的娱乐满足。

四、美国生态文学批评与生态旅游

在美国生态文学批评思想的影响下,生态旅游获得了良好发展,并取得了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1.保护与创建相结合,积极营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都把环境绿化和人文保护放在首位,因而大城小镇都基本保持了优美的绿化环境,保住了重要的文化遗存。

2.利用生态学原理对新景区、景点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文化、人文、历史、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尽可能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体现当地风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建筑、人与动植物的协调。

3.通过立法,保障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通过立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1916年,美国就已通过了关于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法案,将国家公园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近几年,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清洁水体法”和“保护物种法”等国家法对生态旅游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生态批评坚持生态学的信条――相互联系的观念,将自然、人类、文化联系在一起,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探寻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策略。生态旅游思想和行为正是这一信条的真实体现。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借鉴这一生态文化思想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美国生态文学及生态批评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5,(1)

[2]邓世彬: 二元对立自然观的悖论[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3)

美国游学范文第3篇

儿童很容易受到挫折,并用发泄愤怒、反抗或消极自闭的方式应对内外部冲突。指导老师通过情绪管理课,教会学生如何用健康有效的方式应对内外压力,帮学生了解复杂微妙的心理是情绪管理的第一步。老师会让学生在纸上剪出小圆脸,画上高兴、悲伤、生气等不同表情,然后让学生讲出不同表情出现在什么情况中;学生要发怒时,老师会让他到一个熟悉、安静的地方,独自待一会;鼓励学生看本喜欢的书或听段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记情绪日记,将一天内的不同情绪画出来,大一点的学生可通过诗歌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情绪。学生和指导老师一起分析愤怒及其他负面情绪的根源,通过角色扮演、模仿等技巧,教学生正确处理情绪的方式,学会应对愤怒、嘲笑或批评。

情绪管理课的目标是教学生学会尊重、谅解他人,有礼貌、有爱心、有责任,学会三思而后行,充分考虑别人的情绪,全面了解事情的由来,并为一个共同问题寻求解决办法达成妥协,最终鼓励学生用积极方式解决冲突,增加学生的自尊、自控和自信。

根据学校资源、规模、学生年龄等情况的不同,情绪管理课会采用不同方式,如课堂指导或有指导老师参加的定期小组活动。多数小学的情绪管理课主要针对有风险的学生,如在学校有纪律问题记录的学生。多数情况下,担心孩子行为问题的家长可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替孩子报名参加此类课程。结果显示,成功完成情绪管理课的学生更能自控和学会采用健康的方式,理性、积极地应对挑战,并受用一生。

美国游学范文第4篇

1、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一所享誉世界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2、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

3、芝加哥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的私立、男女同校、无宗教派别的研究型大学。

4、耶鲁大学:是一所坐落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

5、哥伦比亚大学:属于私立的美国常春藤盟校,由三个本科生院和十三个研究生院构成。

6、斯坦福大学:临近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硅谷,是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

7、麻省理工学院:是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一所世界顶级研究型私立大学。

8、加州理工学院:是美国的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蒂纳。

9、宾夕法尼亚大学: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是一所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美国游学范文第5篇

一、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美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在《奇妙脚印》一课,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调动学生勤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积极性。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学生的收获,不只表现在作品创作中,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他们学会用审美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创作美。本课一开始,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去认识。并提出问题:“动物王国地动物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你知道他们的脚印是什么样子的吗,说说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到哪个动物,就利用多媒体展示出这种动物及相应的脚印图案。直观的去感受脚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电脑投影直观演示,让学生体会美

美术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通过多媒体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示范来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了解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课中,在学生充分认识了解动物的脚印的基础上,首先投影展示动物脚印图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法:“脚印像什么,如何添加变成新的图案?”教师再将脚印运用添加的方法在投影上进行变化,如老虎的脚印变成盛开的花,将羚羊的脚印变成可爱的小兔等。孩子们看到脚印变化的全过程,用以指导他们进行创作。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同龄孩子们变化的动物脚印新图案,如鸭子的脚印变成小朋友的笑脸和一堆火,马的脚印变成七星瓢虫……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学生直观的看到本课脚印变化的方法和过程,及其他同龄人的作品,更是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开阔了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三、媒体评价修改作品,让学生创造美

在学生创作过程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明确了脚印变化的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做好坚实的铺垫,调动了创作的积极性。紧接着用多媒体提出创作要求:如添一添、画一画,创作一幅美丽的画。想一想、变一变,感受脚印的奇妙。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明确创作要求的同时伴随音乐播放,更是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创作。作品评价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点评后,挑选优秀作品展示在投影上,学生当小老师再次点评作品优缺点,还可以向老师一样在原作品上进行简单的修改。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改变了以往传统枯燥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了孩子合作交流学习的还习惯,点评时学生是小老师点评作品的优缺点,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四、电教媒体升华情境,让学生探索美

成功的一堂美术课不能仅仅看学生上课时的状态,还有后续教学的呈现。那就是教师对于课后拓展的设计是否精妙。课后拓展是促进学生再巩固,再学习,再创造的平台,是美术生活化的手段之一。本课在课后拓展时,利用多媒体收集脚印在实际生活中的巧妙运用资料,呈现给学生不同的变化,开阔学生的发散思维。“我们不但可以画出脚印,还可以它用来美化实际生活。”将脚印图案回归到了生活中去。多种手法多种材料的立体直观展示,引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知道,美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发现美、探索美的欲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所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设计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