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项目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项目化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课程项目化设计流程 职业能力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Vocational Courses Project Design

LU Wenjuan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reviews the history of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the proposed building is still the main task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parsing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several key concepts,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set forth in detail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ject desig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ject design process; professional ability; typical tasks

1 什么是课程项目化设计

1.1 背景

1.1.1 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目前就总体而言,各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基本能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但课题组通过大量的校内外调研发现,专业建设中仍存在教学模式与学生综合培养目标有差距、实践环境的实际利用效果与理想效果有差距、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市场需求多样性之间有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改革开发与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由此可见,课程开发与建设仍然是高职教育发展到目前阶段中最主要的任务。

1.1.2 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

回顾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历程,我国高职教育历经了三次意义重大的课程改革:第一次改革——从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良型学科体系课程转变。第二次改革——指向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第三次改革——以职业竞争力(设计和建构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1.2 课程设计中的几个主要概念

产学对接:产业、学校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寻找更加适合自身发展的合作方式,以高校的人才输出作为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提供研究和人才开发的可利用资源。高校的人才培养能更加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以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来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在人才产出的同时,引进社会专业人才对高校的教师资源库进行充实。

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实践(工作)实现学习。特征:理论学习和时间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工作过程是指职业活动中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应包括: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反馈)、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工作任务、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活动组织和工作成果)。依据并围绕工作过程,对原来学科体系进行重组并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称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职业而言,来自企业实践的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工作任务,能够反映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不一定是实际生产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岗位工作任务,而是要求较高的综合性任务。

1.3 课程项目化设计定义

课程项目化设计,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为导向为方法,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地方产业发展实际,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训练项目,根据项目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2 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

2.1 课程设计的前置调研

2.1.1 行业企业调研与职业岗位确定

收集行业企业经济技术发展的基础数据,对该专业的职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参与人员应为参与课程开发的专业教师。

2.1.2 职业能力分析与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职业能力分析——对该专业各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以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调查分析,物色下一步参加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实践专家。参与人员应为专业教师。

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召开实践专业研讨会,确定本专业的典型工作 任务名称及其基本内涵(工作过程、对象、方法、工具、劳动组织方式、工作要求等)。参与人员应为实践专家、课程开发主持人、专业教师。

2.1.3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课程设计之前,应对所在专业的授课对象——学生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如图1)。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图1 学习者特征分析内容

2.2 课程设计与开发

2.2.1 课程培养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是预期的课程结果,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后应达到的状态,包括在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的要求,是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培养目标的描述必须注意能力表述的明确性。课程开发主持人和专业教师应依据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国家职业标准,确定课程培养任务和培养目标,并提取和提炼本课程重要知识点和技能点。

2.2.2 教学项目的确定

课程开发主持人和专业教师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遵循学生的知识技能成长规律,依照课程培养目标和知识技能点重新整合、序化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载体(如电子信息类可采用实际电子产品/功能模块为载体),形成教学项目。教学项目的综合性和开放性越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大,学习任务的质量也较高。低年级课程可设计较多的学习项目,以便教学组织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年级的课程则可设计综合化程度较高、数量较少的学习项目,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2.2.3 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仿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在一体化教学场所中来组织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活动,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贯彻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设计出发点。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例如:四阶段教学法(准备阶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总结评价)、“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思维导图法(讲相关概念置于方框中,用连线标明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角色扮演法、现代工作岗位培训法等。

2.2.4 教学试验、教学评价及设计调整

根据课程设计开展教学试验,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四个层次:一级评价是学生反馈,二级评价是学习收获,三级评价是行为变化,四级评价是产生的效果。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课程设计进行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教学方法 考核与评价

一、引言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因此,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药学高职教育是随着社会医药科研、生产、流通大发展而产生的教育层次,其培养的高职药学人才对国家医药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药品生产、营销、应用、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我们急需研究的课题。

《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在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属于职业方向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在课程改革中,我们遵循医药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和实施,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

二、《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目标

项目化教学是近年职业教学改革的热点,是按照企业、行业调研分析,围绕相应工作岗位技能的需要确定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是以药品采购和销售业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从职业(岗位)入手,依据药品采购、销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基本素养。

三、《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实施

1.课程改革的思路

在课程项目设计中,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和教师一起对采购和销售岗位进行职业分析,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选取课程内容,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训导,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精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采购、销售流程,掌握各工作环节的岗位技能,从而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获得较好的岗位能力提升。

2.课程改革的实施

(1)项目化教学模式。《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引入医药购销员职业资格标准,紧紧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购和销售岗位具体的、实际的综合性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其顺利完成的工作过程设立实训步骤,每一步骤为一工作任务。每一任务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匹配,实践知识与岗位相匹配,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授课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紧密结合行业实际,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的实践一致。在校内实训基地继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项目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

①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每个任务为引导,若干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相互配合完成相应任务和最终目标。例如,在采购合同编制及签订任务中,由教师布置编制及签订合同的要求,由小组成员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谈判技巧来实现相应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②角色扮演教学法。例如,在学习人员推销时,在模拟药店实训室,学生分别扮演药店销售人员和顾客,模拟药品销售过程,然后教师点评分析“销售人员”表现。模拟药店实训室提供了一个接近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到角色中去。通过这种教学能更直观的展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其发现问题。

③现场教学法。为了使教学情境与未来工作岗位实际相符合,因此,将部分实训内容(店堂促销、陈列、理货上架等)搬到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现场操作,让学生在通过真实工作环境,掌握药品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考核与评价。一是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事物的评判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加强过程考核。二是要采用精确性评价和模糊性评价相结合。以往考核往往重视精确领域、比较强调答案的客观性,而较少设计学生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为主线的这一模糊领域的考核。作为《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这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应该是知识、技能、素质等诸多要素的融合体,因此要加大模糊性的评价,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制定学生成绩评价表:设计每个任务的评价内容、方法。考核将主要注重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以及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突出“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还包括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考核。

四、总结

通过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展现,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总结、表达的能力。总之《药品采购与销售实务》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后将在考核与评价方法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坤,杨英云,李苗.项目教学中的管理[J]青年文学家,2011,(11).

[2]赵燕霞.角色扮演法在药品营销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03).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学习目标;数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7-0020-05

收稿日期:2014-05-05

作者简介:雍照章(1963- ),男,江苏泰兴人,江苏省泰兴市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高级教师。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云学习项目课程建设研究》(编号:B-b/2013/03/001),主持人:雍照章,张福华;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云学习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编号:ZZZ19),主持人:雍照章。

项目课程是以基于典型产品、设备、事件、服务所设计的项目系列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完成工作(学习)任务,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相关知识内化成能力,加深对职业工作情感体验的课程。开发和实施项目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是项目课程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学习目标是课程的方向、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内容的选择是由学习目标来决定的。因此,学习目标的设置是课程开发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1]。

一、学习目标系统及专业学习目标

基于学情设置的学习目标,主体是学生,是学习预期的状态,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是中职学习目标的价值取向[2]。

(一)学习目标系统的层级关系

学习目标按层次分为专业学习目标、课程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其层级关系见图1。

(二)专业学习目标设置

实践证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注重“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训练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专业学习目标可以适度抽象,部分条目可用普遍概括的方式来陈述,适合本专业各种学习情境。如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相应岗位较强的操作技能及其综合职业能力和必备理论知识,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从事数控设备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检验、数控设备维护、数控加工产品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学习目标系统的整体性

每门专业课程学习目标具有唯一性,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相协调,必须与专业学目标相一致。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也是唯一的,与本课程其他单元的学习目标相协调,与本课程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所以,必须系统化设置中职学习目标。

二、中职项目课程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依据

中职某门项目课程学习目标,依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相关要求,结合企业新要求、国家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情设置。

(二)设置维度

中职项目课程学习目标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四个维度设置。

1.能力

职业教育学习目标的能力要素关注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职业资格相关的技能,属于专业能力;学会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属于方法能力;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与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相关的合作与交流的技术,属于社会能力[3]。整体设计项目课程及其单元,学生在整体化地完成工作任务和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之间的边界并不清晰[4]。因此,学习目标应指向整体化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功利性或工具性很强的教育,是指向职业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职业本领和就业质量[5]。《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简称《规划》)中提出,要发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是从业的根本,显然,技能型人才是社会急需的,技能目标是中职学生很重要的学习目标,应处于项目课程能力维度的显要位置。

2.知识

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人文支撑、知识奠基[6]。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中职学生必须学习基础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在知识层面与其学历要求相吻合。

与技能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相辅相成,这种知识的功底深厚与先进性有助于形成创造性技能。当然,掌握好与综合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知识和能力往往是不易分割的,掌握知识有再现、重组、迁移、创造四个层次,实际是能力水平的递进。项目课程就是要促进相关知识的内化,进而形成能力。

3.过程

经历“一个过程”,自然有不一样的感受。过程目标,即学习经历就是所需要的学习结果,其“成果”可能是不必要或不重要的,也有可能是无法测量与评价的,而“过程”才是所需要的[7]。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实践导向、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其实践、行动都必然有过程,过程在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项目时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项目课程学习目标必须有“过程”维度,包括技能(能力)形成过程、探究知识过程、操作流程、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转换的过程等。

过程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更符合学习的实际情境,使专业学习具有生活性、生命性、生产性。过程目标具有创造性,其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批判思维,适合以学生活动为主的项目课程。中职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在个性化、多元性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在项目课程的种种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生都可能会有奇思妙想,表现出个性化的创造性,创造新产品、新事物。

4.态度

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教育的本真价值,人的精神的健全成长,灵魂的提升净化,德性的优秀卓越是教育的终极目的[8]。中等职业教育更应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如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技能、设备设施,不同的态度,生产的家用电器的品质有较大差别。态度包括学习态度、工作态度、生活态度、与人交往的态度,对待人与事物的情感,认识世界的价值观等。

中职项目课程的项目是整合、整体设计的,必须具有相应的态度,才能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所以,中职项目课程学习目标(包括单元学习目标)中,必须有“态度”维度,形成对职业、对工作良好的认识,进而净化职业精神、完善人格。

(三)设置方法

能力、知识、过程、态度四维目标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融为一体的,应不分“维度”整体表述,如图2。

课程学习目标一般比较具体,也可有一些较集中、概括、抽象的目标。适度抽象的目标,有时恰恰有利于教师进行二次开发成具体的、可行的学习目标。如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项目课程学习目标:在系列化数控车削操作与产品加工过程中,探究加工工艺、加工指令运用、编程技巧、相关技术要领,形成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逐步掌握中等复杂车削类零件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学习技术与理论的积极性更高,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达到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床操作工(四级)》要求。

三、中职项目课程单元学习目标设置

项目课程单元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本单元预期的状态,是教师设计具体的课程活动和课程实施策略的依据之一,具有导向、控制、评价与激励功能。单元目标设置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乃至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设置依据

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学习项目(课题)、培养方案(实施性教学计划)、职业资格标准、学情、地方经济要求、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先进课程理念、具体学习环境等设置专业课程单元学习目标。

(二)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1.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

一般教师是依据教材内容设定学习目标,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一方面,知识与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材内容与现实生产的即时相关性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中职的专业方向很多,教材很多,教材研究与开发力量不足,而项目课程又需要以实践为主线,整合多学科理论,客观上造成许多教材经典性不足。所以,职业教育项目课程要依据学习目标,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与学情,研究调整与增删教材内容,选择、设计学习内容。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学习单元,所以不必有课时学习目标。项目较大时,可以有分任务学习目标。

2.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检测质量标准一般有5个要点,一要精确界定,二要可以测量,三要可以实现,四要贴近实际,五要有时间界定[9]。但有些目标“成果”是不能预先设定的,如项目课程“过程”维度目标,“成果”隐含在过程中,尤其是创造性目标;有些目标是不可检测的,如“态度”维度的达成度,只有经历过的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意会,这些目标多数是隐性目标。

3.标准性与差异性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时有多种实施方案,学生各人经历的过程及其深度不一,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过程”维度中的生成性目标、创造性目标,不宜设置统一性标准。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具有个体差异,一般需设置两种目标,一是所有学生都应达到的普遍性目标(基本标准),二是学生自行选择的个性目标,包括拓展性目标,让学生各自发展特长。

4.科学性与可行性

职业教育课程在宏观层面上以职业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微观上的项目课程单元学习目标,既要符合职业资格要求,遵循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又要符合教育科学原理[10];不仅指向学生专业发展,也指向学生的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设置单元学习目标,既要全面、完整、明确,突出重点,又要合理、具体,符合学生实际,需严格把握目标内涵和外延的准确性、描述的严密性,避免目标不全、目标要求低和无主要目标。目标条目过多、文字太长,会引起学生反感。如果目标太小、太少,则学习的意义不大,教育的功能不强。如果对某单元的功能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目标就会定偏。对重点内容需设置“高要求”学习目标。

5.专业性与基础性

专业目标中应融入素质教育元素,“一技之长”可能入职,综合素质有助职业生涯发展;以需求为导向的目标是永恒的,但需求是变化的,学习目标也是动态的[11]。学习目标的专业性与基础性之间符合“树与树根生长理论”,相生相成。目标中既要有专业性目标,也应有基础性成分,当然基础不能过于宽泛。

6.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

尽可能用定量目标,但不可为了定量而对所有目标项进行强行“量化”,有些目标只能定性评价,一般是定量与定性互补。

(三)设置方法

1.中职项目课程单元学习目标设置的基本程序

大致可以分5步来进行:研读专业课程标准,选择单元目标方向;分析学情,限定目标起点;分析社会与学生需求,明确目标终点;选择学习内容主题,确定目标载体;从四个维度分析,整体化阐述学习目标。

2.“四维一体”设置中职项目课程单元学习目标

目标的能力、知识、过程、态度四个维度必须同时考虑,其是同一学习行为引发的,每个目标都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个点,与四维都有关,只是侧重的维度不同。所以不能将四维分割开来,否则“四维空间”就成了“直线”,会造成贴标签式的目标陈述,导致学习行为的繁杂和重叠。有时,将“态度”单独写成一条目标会“有直接教情感之嫌”[12]。

在“四维一体”目标中,过程与态度比能力与知识较难把握。在项目课程单元实施方案中,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差异,有时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主题、设备设施,并不预先规定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若干预设,来适应生成所带来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开放自由的过程设计,更好地学习实践知识、专业程序性知识,适时调整学习的梯度和问题层次,达成一个个更高的目标。通过“结果的留白”,实现结果多样的、个性化的、有创新的目标。态度维度目标具有长远性、隐性特点,无需表面化一一罗列,应融到每个学习环节,尽可能让学生从微观外显的层面来表达道德的感受和体验,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让道德意义在课程中流淌。只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从职业发展出发、从学生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中深入体会,对学生有情感,才能设置好态度维度目标。

学习目标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需求和基础出发设置学习目标应成为逻辑起点。项目课程每个单元的开始,都让学生在相应的学习情境中,明白为什么要做、终点目标是什么,学生会增强学习的责任感与自主性,自觉从正面思考问题,自主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3.目标表述

一是目标主体。学生是目标的主体,在表述时可省略。二是活动情境。包括环境、人、设备设施、信息、时间、问题明确性等因素。三是活动过程。概述在规定情境下的某些活动及其方法。四是基本标准。基本标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达到的,是中职项目课程单元学习目标必须表述的。五是可选状态。设置供学生自行选择的发展性目标,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

单元学习目标表述多采用便于操作、评价的行为取向性目标,也采用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只有行为目标、形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者结合,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目标行为动词要得当,偏向能力的往往用“会”、“能”等,偏向知识的往往用“分析”、“探究”、“运用”等,偏向过程的往往用“制作”、“经历”、“参与”、“关注”等,偏向态度的往往用“体会”、“体验”、“感受”等。

4.目标表述样式

一是条目式。以四维为参照,逐条叙写一个单元的全部学习目标。如中职《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项目二、加工阶梯轴”单元学习目标为:能识读轴类零件图;探索出轴类零件单件加工工艺;会使用M、S、F、G00、G01指令,能用G60指令编写轴类零件加工程序;按照零件图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会分析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体验数控车床操作加工的精细,感受现代制造技术。其中,“能”、“会”等操作性目标中,暗含有“知识”维度目标。在“做”中掌握知识,不掌握相关知识是达不到“做”的目标的。

二是段落式。从四个维度,以一段文字叙述单元学习目标。如中职《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课程中的“项目四、加工特形面零件”单元学习目标:对照零件图探究出特形面零件的加工工艺,会运用G02、G03、G71、G73指令加工出合格的特形面零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影响特形面加工质量的因素,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技术要领,从而提高生产质量意识、工作过程技术意识和产品质量。

在课程预设阶段,以目标为方向的逻辑清理,能够为课程的有效推进提供保障。为了让项目学习活动过程更有效,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完成后,用学习目标审视各教学环节,在自我审视的基础上进行目标设计和流程设计的双向调整。学习目标的准确性不仅需要目标整体化的技术,而且还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目标陈述是否准确,这不仅影响学生学习,还体现了陈述该目标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水平[13]。研究与陈述学习目标,也必然带有个人的世界观倾向。

参考文献:

[1][3][9][10]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学习目标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

[2][11]查吉德.职业教育目的的矛盾关系――中外职业教育目的观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3(16):5-10.

[4]张国红.职业教育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表述[J].职教论坛,2013(15):76-79.

[5][6][8]张健.职业教育:追寻怎样的终极价值[J].职教通讯,2013(21):1.

[7][12][13]崔允都.追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兼论三维目标[J].教育研究,2013(7):98-104.

Overall Setting of Learning Objectives for Project Cours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N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as the Case

YONG Zhao-zh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Office of Taixing City, Taixing Jiangsu 225400, China)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 项目化教学 特征 项目类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54

IT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Research

WAN Renmin[1], YI Xuebing[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2] Changsha Education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00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ject officially introduced into the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teaching,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projects in IT Course. This article from Project Type feature of IT courses, related project type, three key aspects of implementation to discuss IT project teaching courses.

Key words IT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feature; project type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旨在通过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而形成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应用证实了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性,其理念就是以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关系组织课程教学内容,以设计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程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来提升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即是学习能力,将项目化教学引进信息技术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借助多种资源完成多个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最终开发出作品,正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 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特征

国内项目化教学最先被引进高职院校的医学、农业、林业以及工商管理等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将项目化教学引进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让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信息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特征表现为:

(1)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情景设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项目活动。在教学内容上,这些项目活动涉及本章课程或者本册课程所有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涉及多种认知工具以及信息资源。

(2)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所涉及的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课时内,借助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完成。因此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主,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活动。

(3)在教学方法上:信息技术课堂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导学习小组确定合适的项目主题、制定项目完成计划及组内分工、进行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以及项目结束时进行相关的评价与反馈。在整个项目活动中,活动探究和作品制作是核心和主体,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

(4)在教学评价上:将项目化教学引进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是通过项目活动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项目活动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同时,项目活动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学习者项目成果上,对于项目活动结果的评价机制亦不可忽略。

2 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所涉及的项目类型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引进项目化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一个与自己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活动增强自身信息的识别与获取、管理与加工、与交流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如今项目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已有大量实践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对比分析发现: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所涉及的项目按照项目主题以及项目结果的表现形式,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主题探究式和作品创作式两类。

(1)主题探究式:根据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要求,选择与学生真实生活与学习情境相关的、有实际研究价值的、对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有利的、能引起学习者探究兴趣的、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主题,引导学习者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各种信息资源和认知工具展开探究活动,在项目活动结束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享交流。此类项目活动对培养学生对待信息技术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与责任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如何利用网络交流工具(比如QQ)进行异地信息交流的知识与技巧时,考虑到很多青少年容易沉迷于网络虚拟聊天这一严重现象,完全有必要引导学习者结合自身的体会,搜集相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网络聊天利与弊的看法,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交流。

(2)作品创作式: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创设与学生学习与生活相关的情景,设计合适的项目主题,提出相关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作品创作。此类项目活动能够使学生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系统内化与项目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真正地实现意义建构。比如,在学习文字编辑的相关内容时,设计一个为班级活动设计电子板报的项目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文字编辑软件对字体、段落的编辑,文档的排版,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使用技巧,需要搜集、加工、管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经过该项目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Word的使用技巧,也能够培养学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用Word这类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

陕西师范大学某课题组选取了陕西省4个城市各个层次的共113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了“对项目教学法的认同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同感较高,大部分教师从态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对项目化教学法的认同感都较高。①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教师普遍都能够认同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效果。然而,项目教学法并没有像在高职院校那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这是由于信息技术教师虽然认同项目化教学,但因不能很好掌握其有效实施的关键所致。

(1)教师要有对项目化教学的准确认识。在进行项目化教学时,一个完整的项目活动根据课时的安排被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任务,因此“项目化教学”很容易陷入“任务驱动教学”的误区。任务驱动教学是教师将教学内容隐藏在具体任务中,学习者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任务便实现了对本课时知识的意义建构。项目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任务所组成,项目化教学中,学习者每完结一个任务便离项目的完成更近一步,学习者在完成这些任务时不仅仅实现了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还会产生对攻克项目中一个任务的成就感,同时又会产生未能完善整个项目的遗憾感。

(2)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具备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的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开发能力;具备与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能力、创造情景激发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兴趣的能力;具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使每一位学习者得到合理的评价的能力。项目化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了改变,成为项目课题的开发者、项目实施的合作者、项目学习的促进者、项目学习效果的评价者,而不再是课堂中的“主导者”。

(3)设计的项目活动要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兴趣。在进行项目学习时,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被咨询者,学生才是项目活动的主体。在进行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伴一起选择项目主题、搜集与加工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作品的制作、成果交流、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评价等。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投入比以往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许多学习者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项目学习。所以,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项目活动的选择要来自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并能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致力于一系列的学习任务。

(4)已有的相关资源需要得到合理的推广运用和完善。自2003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全国各个省市依据地域情况不断地进行了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和修改。2010年由湖南省电化教育馆、湖南省教育技术协会、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共同组编且由本文作者易雪冰老师参与主编的中小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材(共8册)是我国第一套按照项目化课程理念组织构建的项目活动支撑资源。然而,由于教师培训以及实施项目教学的上述关键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套教材与配套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同时,该套教材与其配套资源仅适用于小学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领域亟需拓展和完善。

4 总结

项目化教学引进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与人沟通、与人合作、探究与创造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项目化教学的特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类型的项目,同时要把握项目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关键,才能将项目化教学成功地应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本文属于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化课程理念下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BZXX029)系列成果之一

注释

① 王一.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同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9-11.

[2] 朱伏波.项目教学法在主题网站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13(9):43-46.

课程项目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工作过程 ERP应用

一、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项目化教学的不足

1. 项目内容简单化

虽然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实现项目化任务化,项目任务提倡来源于真实的企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教学需求在企业获取相匹配的项目难度非常大。因此,目前大部分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中项目都是模拟项目,这些模拟项目实际就是按照教材内容设置的课堂练习或课后实践等内容。这样开发出来的项目与“高职教育的项目课程应该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理念相差甚远,而经过这些项目训练的学生也难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2. 教学课程设计随意化

项目化教学首先应该明确课程所要达到的职业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使学生在训练中不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目前的高职经管类专业项目化教学设计中,由于项目之间缺乏关联,某些必要的知识点可能就被随意删减掉,工作领域所需的知识无法全面覆盖,使学生在完成工作时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同时由于项目与项目之间缺乏联系,表面上学生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项目,但是如果要求学生单独完成一项综合的训练,学生就会束手无策。学生在训练中只是机械的会操作某项工作,没有进行思考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忽略了能力的迁移与提高,只是机械的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的分解,没有思考各模块之间的知识与能力的过渡,导致学生的能力上的断层,无法理解整个工作流程的完整性。

笔者认为高职经管类项目化课程应该基于工作导向,主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①通过分析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确定课程教学目标;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③在整体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情景设计。本文以《ERP应用》课程为例,说明如何基于工作导向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

二、《ERP应用》课程教学目标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实践导向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本门课程项目化改革首先通过邀请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课程标准制定,专家以企业岗位工作为出发点,分析阐述了企业运用ERP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总结了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和相互关联。同时通过与专家们的探讨,确定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是:通过训练,学生能熟练地根据企业情况在ERP软件上建立企业账套信息和基本资料;并能根据企业的基本工作流程,熟练的运用ERP系统开展销售、采购、生产、质量检验、仓库管理等工作。

三、《ERP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依据《ERP应用》课程标准中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实际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将《ERP应用》分为八个大项目。在征求多位专家和老师意见后,形成了项目任务分析表和职业能力分析表,如项目四的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所示)。另外,项目各自还可分解为几个小模块,力争每堂课的教学内容组合成为最基本的模块。同时,项目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各项目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课程经过项目化处理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即可根据需要灵活的取舍组合,每个小模块都有具体的职业能力目标和知识要求,各个小模块组成的大的单元模块也能引申出具体工作岗位目标。这种由小模块、大项目组成的层次关系可以使得学生时刻都知道自己的阶段目标和总目标。

四、《ERP应用》课程教学情境的设计

“教学情境是一种通过选择和创造而构建的服务于学习的微环境”。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情境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如何真实模拟实际工作中各要素,包括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因此《ERP应用》教学情境设计主要围绕创设真实工作内容要素和过程要素展开。首先,为了避免前文中提到的项目内容简单化问题,所有项目实施操作中所涉及的案例都来源于企业真实的资料信息,只是将企业的名称和涉及公司隐私部分进行修改。其次,学生通过组成团队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就能身临其境领会企业每个职业角色在制作各种单据和工作重点,并能更深切的了解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和联系。以下以项目4――销售模块流程操作情景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在这个项目学习中可以将大的项目分解成几个工作中具体的工作任务,如表2销售模块流程操作工作情景设计所示。

这些教学内容就是按照销售工作真实的流程来安排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给出的工作任务一步一步操作,从而更直观了解并掌握实际工作中基本的工作流程,掌握销售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有些内容无法包含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之内,可以作为知识点加以补充,要求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如在学习报价单的操作时,首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价格的高低;然后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发现时间、数量、质量、交易方式、交货方式等很多因素会影响价格,接着老师指出这些因素在制作报价单中应如何处理;最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一张准确合理的报价单。

五、《ERP应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效果

经过两年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创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真实工作任务的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挖掘个人体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企业“上手快、适应面广”的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董平,纪兆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高职专业课教学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