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随堂练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练习设计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78-01

如何才能通过随堂练习的精心设计和强化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呢?笔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总结了一些心得与体会,现简单列举如下:

一 随堂练习的数量要适中

课程改革更多地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已由课堂上的主体者变成了主导者。因此,教师在设计随堂练习时要注意题量适中,既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充分训练,又不能搞题海战术,过多地占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就历史学科而言,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要让学生能够当堂完成,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随堂练习要做到“课课练,堂堂清”。就时间而言,历史教学要做到“课内不松,课外不争”。课堂练习量的大小,教师要根据教材灵活把握。毫无疑问,习题的质量和针对性是设计随堂练习的前提条件。

二 随堂练习的难易要有梯度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难度问题。一般而言,练习的难度应以课程标准和中考要求为准,即大致与中考难度相当,或稍微超过中考难度。随堂练习的难易设置要有梯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做到因材施教。比如,讲授《英国的新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欧洲某国一部法案内容的摘录):(1)未经国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2)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4)议会必须定期召开;(5)议员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请回答:(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文件?(2)该法案的颁布有何意义?(3)你认为该法案的颁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哪些进步性?

根据材料,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题是基础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都能回答,可以说,这是为“学困生”准备的。第二题难度有所增加,也许只有部分同学能回答,这是为“中等生”准备的。第三题难度更大,学生只有在讨论探究或在教师点拨之后才能完成,此题的设计具有挑战性,不是一般学生能够回答得上来的,这是为“优生”准备的。要让“学困生”吃得饱,又让“优生”吃得好,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必须做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科学预设。

三 随堂练习的题型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注意题型要富于变化,即练习题的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不是随意性,应尽量与中考、高考的题型相一致。目前徐州市的中考题型已初步形成两种类型,即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所以,随堂练习的题型也应该围绕这两种题型来设置。我们平常训练的填空题、改错题可以归结到选择题中去,而问答题等可以并入到非选择题中来,至于列举题,两种题型皆可。在训练非选择题时,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主观题的训练,突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比如,学习“”让学生懂得爱国主义;学习让学生明白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近代自然科学让学生知道从小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学习科学家们为科学而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学习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所有这些问题在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但又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引导、训练和培养。课堂练习中考化,中考训练常态化,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考试中信手拈来,运用自如。

四 随堂练习的覆盖面要广泛

随堂练习的设置要宽泛,要尽可能覆盖当堂课所学的全部重要知识点,也可以联系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点,联系当前的热点问题,甚至可以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做好各学科知识间的链接。把相似、相同或相悖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从中得出科学结论。

五 随堂练习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示

练习设计好之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这种展示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投影展示,也可以用讲义或试题的方式展示。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将练习题写在小黑板上或以板书的形式进行,还可以用口头表达即采用提问式向学生展示。课堂上无论采取哪一种展示方式,教师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不管教师采取哪一种方式,都应该以省时、方便、明晰、高效为目的。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多媒体展示,声光结合,图文并茂,在学生认真思考和作答之后,教师要以动态的方式给出正确答案,以提高学生答题的趣味性。

随堂练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堂练习;兴趣;新活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

一、求新――提供新鲜的东西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我要学”的意识增强。因此,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新型的教学情境,正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思想在教学学科中的具体体现。我们要积极探索,大力倡导。在练习中也要体现一个“新”字。

1.1题型新

教材中的题型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就习题本身而言,练习形式比较单调。因此,在挖掘快乐因素上主要应在组织完成练习的形式和对习题处理方法上下功夫。可以根据儿童的好动、好胜、好表现的天性,让学生“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比”,使学生在竞争中不断前进;让学生“炫”,使学生在考别人中进步;让学生“用”,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在一节课里,根据教学需要如果给学生恰到好处的创设一两处快乐学习的激发点,就能克服学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使单调的数学习题趣味化和多样化,真正起到优化教学的作用。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飞”起来,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

1.2题材新

数学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因此,数学练习设计要走出数学学科,让学生去领略另外学科的精彩。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设计这样两道练习:①春池春水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戏春风。这首诗中“春”字比全诗总字数少( )%。②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这两题都融合了语文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同时,也学到了古诗和成语的知识,学生的兴趣更为浓厚。

1.3方式新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练习过程中,练习形式一般有四种即一问一答、板演、笔头和操作。这样的形式不能让全体学生一起思考,一起练习。如果我们精心设计,让全体学生都加入到这样的练习形式中,就能体现出教学的全体性。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结束新课时设计这样一个游戏练习: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

二、求活――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保持兴趣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表现在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题目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开放式的课堂结构,需要教师设计出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2.1空间的灵活性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的数学只有实现回归自然,融入生活,教育的多向性目标才能实现。比如,《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枯燥乏味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生活巩固这部分知识,我要求学生到生活用品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或者买些所需的物品,回来后把活动过程说一说,议一议,编出相应的小数四则运算习题,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争当“小电脑”处理遇到的各式情况。学生练习激情很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或试过的。通过练习,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产生成功的体验。

2.2思维的灵活性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参考互联网上某位教师的设计,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用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哪些图形,数一数,有几个角?”这道题的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摆的方法不同,摆出角的个数就不同,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既可以摆出平面图形,还可以摆出立体图形。既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

2.3层次的灵活性

随堂练习范文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肾内科选择门诊患者72例。

1.2 伦理审查 遵照赫尔辛基宣言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试行)”[2],方案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全过程跟踪。

1.3 随机分组 纳入病例按病志号抽签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

1.4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80岁。②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其他疾病、证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孕妇、哺乳期、精神病、病情危笃或疾病晚期)。如纳入前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不视为排除病例。

1.6 退出标准 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纳入不良反映统计)、并发症,特殊生理变化等,难以继续治疗。④使用影响疗效药物。退出/脱落病例按退出/脱落时疗效纳入疗效判定。

1.7 诊断标准

1.7.1 西医诊断 参照《慢性肾脏病进程的监测与防治指南》[1]353。原发性慢性肾病史,或有其它疾病诱发肾病史;尿检、血常规检测、肾功能检测等理化指标异常,持续时间>3个月;GFR30-59mL(min·1.73m2)。

1.7.2 中医诊断 参照《现代中医肾脏病学》[3]。腰膝酸软、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气短懒言、恶心呕吐、面色晦暗等症状或脘腹胀满、大便不实、舌苔黄腻脉象细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肌肤甲错、口淡不渴。

1.8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为1疗程。

1.8.1 对照组 优质低蛋白饮食;监测血压,予低钠饮食、控制血压,低脂饮食,控制甘油三酯、胆固醇,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酸碱代谢平衡,予碳酸钙或维生素D等,限制磷元素摄入。血压保持130/80mmHg左右,降压药物选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血脂指标TG≥500mg/dL,LDL≥130mg/dL,非HDL≥130mg/dL时,低脂饮食,控制贝特类、他汀类药[!]物。

1.8.2 治疗组 益肾健脾汤,桂枝10g,肉桂3g,党参、生黄芪、土茯苓各30g,白术15g,金樱子、芡实各20g,菟丝子、桑椹、覆盆子各15g,大黄制6g,柴胡、黄芩、法半夏、生姜各10g;气虚甚加黄芪45~60g;食少纳呆,腹胀甚加木香、砂仁、山药;瘀血加当归、赤芍、丹参、地龙;脾虚便溏甚加扁豆炒、山药;便秘大黄制酌改大黄生3~12g,1剂/d,水煎300mL,早晚口服,150mL/次。西药治疗同对照组。

1.9 观测指标 临床症状、尿素氮(BUN)、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不良反应。

1.10 疗效判定 治疗1疗程(6个月),判定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156-163。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疗效百分数能够达到100%。显效:表示症状有较大程度改善,疗效百分数≥60%,Scr下降的幅度超过20%,而Ccr增加的幅度>20%。有效:表示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疗效百分数不超过60%且≥30%,Scr下降幅度>10%,Ccr增加幅度>10%。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Scr增加,Ccr降低。

1.11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基线资料 纳入样本72例均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4年9月门诊患者,两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具有均衡性(P>0.05),见表1。

随堂练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随堂作业;教材编排;课堂活动

【分类号】G633.41

一、问题的提出

1.基于随堂作业现实现象的思考

作业(包括随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必要环节,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载体。随堂作业也是课堂教学中反馈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实现作业随堂化,可以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寓教于乐。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不尽人意的随堂作业现象频频出现:大部分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教师费尽心思设计教学环节,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操练,造成“无作业”课堂,导致学生读写能力相对薄弱;有些教师没有合理分配好时间,往往设计了随堂练习,但是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草草布置了任务就下课,导致作业“课间化”,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许多教师为了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在单元结束时,会上一堂“练习课”。这样的作业“整堂化”,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抄袭习惯,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2.基于小学英语教材编排特点的思考

PEP教材作为准备全国通用的英语教材,能够面向全国绝大多数地区的教师、学生,在内容选择、编排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笔者注意到,新教材的编写增加了活动和练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体现了随堂作业的理念和范例。但是,这样的练习内容较少,训练点不够全面。

3.基于对配套作业本使用的思考

针对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相应的作业本,这些作业本是课本的编者和一线骨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编排设计的,在训练形式和内容上,对教材作业都进行了有效科学的补充,是随堂练习最经典的范本。

基于以上三点,引发了笔者以“随堂作业”引领课堂活动设计的思考,即依托教材练习为引领,融合作业本内容作为随堂作业,把随堂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S堂作业”引领课堂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1.如何进行随堂作业内容的设计

1.)认真研读各年级教材中作业的形式和检测目标

2)用好、用活配套作业本的相关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除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之外,还应该认真研读相应课时作业本的配套练习。如果练习形式好,难度适中,符合教师课堂环节设计,可以直接引用为随堂作业,既达到课堂操练巩固的目的,又减轻了家庭作业的负担;如练习形式偏难,教师应考虑作为家庭作业,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效果不理想。但若直接作为随堂作业,课堂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且未必能达到效果,基础不好的学生听不懂,就会直接听老师的答案。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鉴作业本的练习形式,设计同类型但难度偏易的随堂作业,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完成,这样一来,既达到课堂操练目的,又为家庭作业作好了铺垫。从易到难,学生能更容易完成作业;如课时配套作业本的练习普遍偏易,教师可考虑直接作为家庭作业,课堂上另外设计合适且形式多样的随堂作业,巩固知识,拓展情景。

总之,教师应充分用好、用活配套作业本,取其精华,设计合理的随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对学生的检测和评价。

2.根据“随堂作业“,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促成教学目标达成,提高教学效果。

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如下案例:教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词汇教学时,该教师课前没有很好地预习教材及作业本的配套练习,设计了调查报告的练习形式,并要求学生得出汇报内容,如右图:

结果,课堂上学生不能很好地产出,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课后,该教师进行了反思,找到以下原因:作业难度和作业形式设计过高,不符合四年级学生的作业目标。经过研读四年级教材及作业本配套练习,该教师重新设计了以下练习(图1):

新练习的设计符合了四年级作业形式和目的,即选择正确的单词,补全句子。在新的课堂中,该教师把此练习穿插于教学巩固环节中,由于进行了铺垫,学生在随后类似的随堂作业中,能有效、准确地完成,得到了预期的教学检测目标。

基于以上案例,能有效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随堂作业”,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围绕教材和作业本中的作业形式和目的编排而成。只有有效的“随堂作业”,才能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实现作业随堂化,既能及时有效地检验教学效果,又能减轻作业负担,以“随堂作业”

引领课堂活动设计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广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针对教材和作业本中的练习,有效地整合两者内容,形成规范的随堂作业。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研读并预设作业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并设计相似的作业范例,有效穿插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有意识的铺垫。这样做,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就会避免天马行空,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将促进学生作业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随堂练习范文第5篇

一、随堂“微监测”机制下的课堂构建

随堂“微监测”一般是在课堂教学结束前15分钟进行,监测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并与教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种监测具有时间短、评价反馈性强等特点,从整体上探究“微监测”机制下的课堂构建,是充分发挥其动态性、跟进性、帮扶性等诸多功能的必要前提。

一是构建课堂教学合理的时间分配模式,为“微监测”预留时间。基于随堂“微监测”的实际需要,必须为传统的课堂讲解瘦身减肥。学校可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工作需要,提出课堂教学“5+15+5+15”的时间分配模式。要求教师借助这一模式,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操作,预留充分的“微监测”时间。一般情况下,新课导入环节限制在5分钟内,探索新知突出一两个知识点或训练点,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然后进行5分钟的课堂练习,最后将重点放在15分钟的随堂“微监测”上,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微监测”试卷,教师当堂完成试卷批阅与对学生的帮扶指导。构建起知识清、练习清、监测清的“三清”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是打造简洁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突出学习与监测重点。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大、教学时间紧,致使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笔者正是基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这一弊端,不断地探索实践数学课堂“微监测”。力求打造简洁务实、内容相对集中的高效课堂。任课教师要勇于打破教学用书对教材内容的课时划分,通过内容整合、合理添删等手段再次划分课时,使每课时的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点都相对集中,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都集中在这一两个知识点上,真正打造“小步伐,快节奏,高效益”的数学课堂。

二、随堂“微监测”试题的创新命制

进行随堂“微监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教学新知的掌握情况;二是真正摸清学生完成监测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让监测成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的重要依据。基于以上目的的全面实现,使学生隐性内在思维外显为试卷上的文字或符号,必须创新“微监测”版面设计,让其成为监测反馈功能实施的重要载体。

“微监测”试卷版面可采用表格式设计(如下表),在监测内容后增加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方法探微”栏,引导学生根据试题特点,在此写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同时,增加“存在疑惑”一栏,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随堂监测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在知识学习、方法选择等方面的诉求。然后由教师在“答疑解惑”环节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可侧重于知识点的书面梳理、讲解,也可侧重于试卷面批面改时部分辅导重点热莸募锹迹同时视情况辅以适量的“跟踪练习”,要求学生现场完成。这种试卷版面的设计,可以促使传统监测尽快走出“重结果轻过程、只看得见对错而看不到学生思考与知识需要”的藩篱。

随堂“微监测”的试题内容必须紧扣当堂课的知识点,不仅要使得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摸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更能使堂堂清、日日清成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监测内容可以是对例题的巧妙变式、拓展提问,可以是课后练习中的典型习题,也可以由学校、教师根据监测需要而自行命制。

三、随堂“微监测”的组织实施

从学校教学管理及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上来说,随堂“微监测”是督促教师立足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打造德能双馨型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学校业务科室要将之纳入教学管理日程,抓在手上,放在心上,抓实抓牢。

一是学校可以通过公推公选的方法,成立由校长任组长、部分中层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随堂监测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监测试题的命制、监考、阅卷、分析等工作,保证随堂监测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学校层面的随堂监测一般可与过程性听评课活动一起进行。其中的重要一环是监测小组相关成员要在了解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微监测”试题的命制。另外,学校层面组织的随堂“微监测”务必做到监测后第一时间批改,批改后第一时间反馈,反馈后第一时间整改,各环节之间不留时间空白。

二是学校层面组织的监测,可以将监测结果纳入到教师个人综合考核成绩中去。学校随堂监测结果一般可于期中、期末分两次汇总、公示。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地认识到,学校组织的随堂“微监测”不是做样子,也不是吓唬人,自己要想评先树优、晋职晋级,除了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其他出路。

三是任课教师组织的监测,要在确保监测的连续性和动态性的基础上,合理调控监测次数和每次参与监测与试卷批阅的人数,工作量控制在能够当堂完成试卷批阅、指导帮扶等任务为宜。在每次的监测中,都要把班级的数学学困生当成是监测的重点,其他参与监测与试卷批阅的学生视情况不断更换,剩余学生的“微监测”试卷可由小组长代为批阅。另外,要把随堂“微监测”结果作为学生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充分发挥随堂监测的督促作用和诊断功能。

随堂“微监测”作为一种过程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样存在诸多不足,只有将之与其他阶段性的纸笔测试、知识陈述等评价手段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激发教师工作热情、转化学困生、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作用。■

相关期刊更多

物理通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