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铁杵磨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他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南走走,北望望,不知不觉又到了常去的城外小溪边。暖和的阳光、飘逸的白云、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待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呀?人不玩耍枉少年呀。
他走着走着,看到小溪边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起劲地磨一根像孙悟空金箍棒般粗细的铁杵(chǔ)。李白一看,大觉好奇,他便走过去问:“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起劲地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挠挠头,又问,“是姑娘们坐在窗边绣花用的绣花针吗?”“没错,就是这样的针。”老婆婆用手比划着绣花的动作。
“天啊,这也太夸张了吧,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李白还是弄不明白,他觉得这个老婆婆脑子糊涂了。老婆婆用智慧的目光看着他,微微一笑:“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精卫可以填海,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老婆婆的话让李白无法反驳,他想了想,又问:“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得磨到什么时候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工夫,细针出自粗。你怎么知道我在有生之年磨不好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白长叹一声,翻然醒悟,明白自己虚度了时光。他向老婆婆行了一礼后回到家中,从此再没有逃过学,四书五经、天下诗文倒背如流,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博闻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盖叫天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细心观察自然界物象的活动姿态,以丰富武打技术和人物形体美的造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盖派”。他擅长武松戏,有“江南活武松”之称。
为了表现目光有神的武松,平时训练的时候,盖叫天用火柴棒把上下眼皮支起来。当他登台表演武松时,眼睛一瞪,炯炯有神,赢得观众一片喝彩。同时,他又非常善于观察生活,他有许多表演,都是借鉴动物的特点变化而成的。
比如,在盖派名剧《恶虎村》中,盖叫天创造了一个非常优美的身段,名叫“鹰展翅”,这个身段就是盖叫天从苍鹰展翅的形态上演化出来的。
盖叫天中年时养过两只老鹰。当时他想编演《满清三百年》,准备在戏中演一位行刺摄政王多尔衮(ɡǔn)的民族志士,这位志士深夜潜入王府,遇到府中豢养的两只凶鹰,与鹰展开搏斗。这个大胆设想如能实现,一定会受到观众欢迎。可是不巧,盖叫天忽然生病了,一病数月,病中老鹰无人看管,栖息在屋梁上,鸟粪弄得满地都是,家人十分厌烦。等盖叫天病体稍愈,他起床到院中散步。老鹰见他来了,日久生疏,野性复发,突然从梁上直扑下来,冲向他面前像是要啄去他的眼睛。盖叫天连忙闪身避开,上挡下挡,总算把它们挡回去了。
经过这意外,他的家人认为这鹰不能再养了,就瞒着他,偷偷将老鹰带到山上放了。
盖叫天与老鹰搏斗的设计虽然没有实现,但他却从喂养过程中观察到老鹰的种种姿态。当鹰从天上盘旋降落在树枝上时,它的双翅展开,渐渐落下,同时不住地回首四顾,这一瞬间,就是盖叫天创造“鹰展翅”的源泉。
关键词:音乐鉴赏;歌唱;多样性;兴趣
每次新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总要对高一学生作一次问卷调查:你喜欢音乐吗?对音乐课有何意见或建议?学生回答得很直率。大部分学生表示很喜欢音乐课,不用考试还能放松心情。有的则认为音乐书本上的内容与他们的喜好相距太远,喜欢的流行音乐课堂上不讲,每节课都要听一些难以理解的曲目;喜欢的流行歌曲课上不教唱,相反要做抽象还难以领悟的发声练习等等。这些记载着学生真实意见的调查结果让我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让音乐课真正走进学生生活?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
我在上课时通常在一节课的最后会留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这节课的内容和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比如,这节课上哪个环节比较吸引人,哪个部分生涩难懂。在市级的教研活动上也向同学科的老师进行请教,如何有效地分配上课时间,从而上好一节音乐课。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研究摸索后,就我掌握比较好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做一个有“魅力”的音乐教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如果喜欢一个老
师,就会喜欢上这位老师任教的学科,因此,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也是自我整体素质的提高。音乐课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虽然我国高师对中小学音乐师资力量培养的总体方向是“通才”式,吹拉弹唱样样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很难做到样样熟练应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做一个有教学能力的音乐教师,教师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扬长避短,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才艺,吸引学生,这是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爱上音乐课的基本前提,因此,我在《多彩的民歌》《拉丁美洲音乐》等单元中加入我所擅长的舞蹈元素,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二、巧妙设计导入,紧紧抓住教学的节奏
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它可能只是一个小故事、一段朗诵、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等等。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其共同宗旨都是要从音乐出发,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掌握好上课的节奏。例如,在高一音乐鉴赏课“音乐与人生”教学过程中,我以游戏设计导入:首先给出几个小节节奏,“X|X・X|X・
XXXX|XX||”要求学生在每个X下面填上一个音符。老师进入学生中间,挑选一些较好的答案试唱,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热情。最后公布答案是《国歌》,然后进入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音色、速度等。
三、发挥资源优势,升华课堂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我在《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看到一段话,很有感触,它说道:“对于音乐课程的教育效应不应局限于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让学生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获得提高。音乐教学最核心的目标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趣。”在人教版的《音乐鉴赏》书本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对我们中国的戏曲了解最为薄弱,因此我又自编教材关于我们这边学生相对熟悉的黄梅戏、越剧等大的剧种,又多加了一节课。在课前备课过程中,翻阅了许多关于戏曲的书籍并通过网络搜索了很多视频资料。课上学生观看了《天仙配》《女驸马》《红楼梦》等熟悉的曲目,并配上多媒体课件,在对这些剧种、曲目进行了详细讲解分析后,大部分学生开始对这些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产生了兴趣,觉得这些与现在同学们都喜爱的流行歌曲比较后内容更加丰富,耐人寻味,都表示以后会对传统的戏曲更加留意,也自愿为保护这份遗产贡献力量。
四、声情并茂地范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高中生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唱歌就成为他们每日的“娱乐消遣”方式,他们之中不乏一些好的唱手,但大多数学生唱歌时出现“高音高不上去,低音低不下来”,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唱得没有感情。“音乐教育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在上歌唱模块时除了教授学生唱歌的方法外,更要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情感表达。首先教师在歌唱教学时要把握好歌曲所表现的感情,范唱时深情并茂。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学生。现在,教学手段先进,大多数的教材歌曲都可以从网上下载范唱、伴奏,教师就从边弹边唱的旧套路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教师在范唱时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在今年我校高一举行喜迎建党90周年唱红歌比赛,在教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这首歌时,我先对整首歌曲进行曲式分析和歌曲情感的处理。接着采用无伴奏的方式动情地范唱,并在演唱过程中随机加入简单的手势,很好地诠释了歌曲要表达的感情,学生一起拍手为我伴奏,范唱的效果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有了保证。必须补充的是:教师一定要把每一次范唱当成一次演出来对待,如果敷衍了事,可能会起到物极必反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小老师”机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发挥特长生“小老师”的作用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一些特长生,有的从小练习器乐,有的参加过合唱团,有的学过一些种类的舞蹈,同样也有艺术表现力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则居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挥这些学生的特长并运用其影响到每个学生。例如,在教唱《同一首歌》时,学生对主旋律太熟悉导致二声部的音不稳定,虽然二声部的地方不多,但集体唱的效果明显有些乱,这时在学生中选出几位音准的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
虽然最后的效果并不是很满意,但学生们也通过这样的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适当地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挥
学生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的锻炼,艺术修养也有所提高。因此,在高二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在一单元学习结束后会用半节课的时间请一些学生表演节目,或单独表演或以团体为单位,有唱歌的,有表演情景剧的,形式多样。看到学生一张张兴奋又紧张的脸,让我感动。
在我家中,有一本书总是放在我的床头。这本书是妈妈在春节时候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的,书的名字叫做《100位名人成材故事》。每天晚上当我翻开书的时候,就仿佛进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在那里我了解到那些名人是如何刻苦学习和努力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已经基本读完。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的生动有趣,他们都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的那种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人们。
当我读到“铁杵磨针的少年李白”的时候,我知道了学习应该要有“铁杵磨针”的韧劲,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日后成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当我读到“爱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时候,我知道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经常主动观察周围的其他事物,并要对不明白的要细心的进行研究。张衡就是经常细心观察天象,才能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在那之后,他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到现在为止,这本书我已经基本读完。书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十分的生动有趣,他们都克服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的那种精神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激励着我们这一代的人们。
当我读到“铁杵磨针的少年李白”的时候,我知道了学习应该要有“铁杵磨针”的韧劲,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日后成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并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
当我读到“爱数星星的孩子张衡”的时候,我知道了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光要学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要经常主动观察周围的其他事物,并要对不明白的要细心的进行研究。张衡就是经常细心观察天象,才能够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天文的仪器——浑天仪。在那之后,他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当我读到“立志气象科学的沈括”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人们经常说能够提出问题才说明把书本读的相对透彻,也就是这个道理。沈括就是从小就爱在学习中思考,并且下工夫去钻研,才写出了我国气象方面的巨着《梦溪笔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留下来的名言。意思是说只有书读的多,那么在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文如泉涌”;只有把书读的很精,那么才能够在作文章的时候写出“点睛之笔”;只有把书读的很透,那么在叙述的时候做到“信手拈来”。
2、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3、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4、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5、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6、铁杵磨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7、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