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邪恶漫画里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英雄,每个人也有自己的解读,但英雄主义却不是只有英雄才会有的,普通人也可以拥有努力去实现的英雄梦,这样的梦想历程,在动漫里得到了极致的演绎。在动漫的世界里,不乏英雄的身影,早期的美式超级英雄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已广为人知,时至今日,正义战胜邪恶、以弱胜强、平凡人物也强大的英雄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信念和理想,内化在许多动漫作品中。
在2014年上映的动画电影里,美国的《超能陆战队》《驯龙高手2》《乐高大电影》《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等都是有英雄主义内涵的作品,不论是混搭联盟、骑龙勇士、建筑工人还是业余特工,或者说,不论是充气机器人白胖子、维京小子、积木小人还是企鹅,他们都在通往英雄的路上笑着闹着跌跌撞撞,最终,通过一番努力拯救世界。同样,在今年的国产动画电影如《龙之谷:破晓奇兵》《魁拔Ⅲ:战神崛起》《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中,也能看到类似的主题表达。
如今动漫里的“英雄”早已不是高高在上、强大到没有对手的脸谱形象,虽弱小但有使命感,虽平凡但不放弃光明的信念,虽困难重重但勇往直前,这样的拥有强大内心和精神力量的“人”,正是英雄主义的代表者,就像动画电影里的阿宏、小嗝嗝、兰伯特、天明……
美国动画电影的英雄主义情结由来已久,这与美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在今年的动画电影中,多部影片表达了与之相关的成长、勇气、责任等内容。
《超能陆战队》英文名为“Big Hero 6”,是由漫威的同名漫画改编而来,讲述了天才少年与菜鸟团队拆穿阴谋拯救家园的故事,中西元素合璧外加萌点无限的医疗机器人大白,让这部没有多少人气积累的动画电影一飞冲天,不可小觑漫威超级英雄普世价值的影响。《驯龙高手2》作为动画续集之作,让年轻的小嗝嗝经历冒险,维护了龙族的生存与部族的和平,认识了家人的感情和自己的成长。
《乐高大电影》讲述了乐高世界的一个普通建筑工人被赋予使命阻止暴君毁灭世界的经过,有的将中文电影名译为《乐高英雄传》,直接表明了本片英雄救世的故事主线,而亲情线也埋伏其中。至于《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四只搞笑卖萌的“剑客”组成的业余特工队,联手正规军一路欢乐一路疯,最终打败大反派的套路再熟悉不过。美国英雄主义动画电影,就如今年上映的这些,一般都可以看做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小人物成长为大英雄的故事,励志之中蕴含着情义。
“创作动漫角色,幻想应该基于现实,不论超级英雄具有何种超能力,要感动读者观众,英雄也有和大家一样的生活。”正如美国漫画大师斯坦・李所言,美国的动画电影虽天马行空创意十足,在与现实的联系上,尤其是情感的表现上还是让人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友情,让观众觉得英雄就在身边,英雄主义在每个人心中。
今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在面向青少年群体的《龙之谷:破晓奇兵》《魁拔Ⅲ:战神崛起》《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等影片中,能够感受到的是那种付出、牺牲、历尽险阻不负使命的英雄主义,同样有自我的成长与同伴情谊的核心表达。
对于青少年来说,普通小子兰伯特、蛮吉、少羽和天明就像自己的伙伴一样,看着他们一路披荆斩棘最后取得胜利,心中也会涌起万丈豪情――英雄主义,是动漫角色所有的,也同样存在于观者身上,进而引起二者的情感共鸣。
国内动画早期的英雄主义也许更多地承载在孙悟空、黑猫警长、葫芦娃等动画形象上,其间也不乏以历史英雄人物为原型的题材,而今,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和趋于国际化,但那一腔炽热的英雄主义情感仍然在定那边作品中传递,流淌在一代代动画观众的心中。
国外和国内的动画电影不约而同地选择以英雄主义为内涵,可以看出动漫与英雄主义有天然的结合点,便于将这种情感特点运用到动漫中表现主题。
从情节设计上来说,针对英雄主义本身所具有的正义战胜邪恶、牺牲精神、不畏艰辛等特质,可以设置种种情境来进行表现,突出正邪的较量、重重的困难等,都可以丰富动漫情节。试想在《马达加斯加的企鹅》中没有了章鱼博士的阻挠,整个故事便不复存在;《乐高大电影》中如果没有邪恶暴君的疯狂,也就不会有险象迭生的情节。
从人物塑造方面来说,电影对主角或主角团队赋予英雄主义的性格,能够很好地表现动漫人物在打击下成长、不放弃信念的坚强性格,使人物特点得到了集中展现,主角不负重任力挽狂澜,其英雄主义得到了终极体现。在《驯龙高手2》中少了反派人物和亲情抉择,没牙仔的卖萌激发不了小嗝嗝的勇敢无畏;《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中天明少羽一路上对龙魂的守护和对小黎的帮助,乃至牺牲自我的精神,更是丰富了他们的英雄性格。
另外,对于动画电影的观众群体来说,不论是孩子、青少年,还是成年人,英雄主义所传递的信念,那些关于真善美的最初感动,是他们心里对现实世界的情感期望。在这样的情节中,富有想象力的冒险、对抗等内容,更使得人们为之着迷。
[关键词] 日本动漫 青少年 影响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0.009
动漫产业继广告行业之后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读图时代的到来更使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中在我国青少年中极受推崇的日本动漫已经形成一种社会亚文化,并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本文将具体阐述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人友情观、爱情观、人生理想及信念、审美情趣及想象力等方面的影响,对此影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反思并提出规避建议。
讲到“动漫产业”,仍旧是强调视觉震撼塑造经典形象的美式动漫与情感细腻画风独特的日式动漫共掌天下。中国动漫虽然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未能大范围传播,也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和成功的商业模式,以至于90年代后国外动漫日益风行,抢占了国内动漫市场的绝对份额。根据“中国调查研究网”对动漫调研方面的数据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其中12岁以上的中国青少年极少有人看国产动漫。对我国青少年而言,与国内传统漫画和动画片相比日本动漫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影响力更大。
一、日本动漫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吸引不亚于美国电视剧,“追”动漫的青少年 “漫龄”少则一两年,多则十几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日本动画本身的吸引力。日本动漫画风独特,背景穿越、架空、古代、现代等多种多样;故事取材除了本国特色外同时广泛筛选美国、中国及欧洲各国经典故事;人物刻画鲜明细腻,强调团队精神;目标受众针对性强,有专门的少女漫画,少年漫画和成人漫画之分,又有推理、冒险、搞笑、神魔、战争、宠物、热血、竞技、恋爱等种类细分。研究发展,日本动漫的商业性使其受众定义及诉求非常明确,它特别注意贴近这个年龄层阅读群体的心理,这是日本动漫创作模式的成功点之一。[1]另一方面,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过渡时期,其对现实之外的虚拟空间充满好奇与向往,这一阶段通过社会化,青少年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社会行为模式,对生存环境中各种刺激和变化能合理应对。由于涵化理论的作用,青少年会逐渐对动漫产生认知和模仿。在接触动漫的过程中,青少年往往通过自己的了解,将动漫中的社会关系当做实际社会生活,他们会认同动漫人物,模仿他们的行为。[2]因此,随着日本动漫的发展,我国青少年动漫迷越来越多,日本动漫在其社会化过程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二、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及行为的影响
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美国动漫商业化和个人色彩太重,而国产动画片又过于低幼说教,能真正走进其心中并帮助他们成长的只有日本动漫。根据涵化理论,媒介经验会塑造阅听人的人生经验,媒介效果会在阅听人长期暴露于媒体下,而达到积累性的全面效果。[3]青少年时期生理、心理发展均不成熟,可塑性强,易受暗示,当遇到自身不能解决或控制的事情时会不自觉地从动漫作品中寻求答案。因此作为一种亚文化载体的日本动漫作品,在其渗透过程中对我国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中国元素;武侠电影;好莱坞;经典叙事;解构
当“功夫”、“熊猫”这两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字眼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道“电影大餐”的菜名,炮制它的厨师却来自好莱坞梦工厂,这就如同海水遇见火焰,电影《功夫熊猫》必然掀起一番不小的波澜。
一、中国元素的集体狂欢
看完《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后,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导演史蒂芬森本人甚至都没有来过中国,更没有亲眼见过大熊猫,然而,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令无数西方人着迷不已的东方气息。开片场景便如同仙境般的中国水墨山水画,大量的青砖白瓦建筑以及金红两色相间的宝殿。此外,熊猫阿宝的老家平谷不得不让人想起丽江的山谷。还有圣殿里柱子上的金色蟠龙图案,除了中国的帝王大殿和孔庙,哪里还能有这样的雕刻?片中诸多的“中国食品”也是一大特色,面条、包子、甚至还有豆腐和馒头。熊猫多次使用的爆竹也是中国人表现节庆欢乐的重要道具。圣殿里士兵们抬着的轿子以及手中的兵刃、“浣熊师傅”身上所穿之汉服、“龟仙人”的太极招式、“龙之典”的卷轴外形,如此种种,无不标示着鲜明的“中国LOGO”。
影片中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表象,还有蕴涵于内层的深意。“龟仙人”的形象源自日本漫画《七龙珠》。在该片中,他象征武侠精神之源泉。在中国文化中,乌龟象征着吉祥、长寿、尊贵,无怪乎他保佑着“和平谷”的安宁。就连他的每一个招式,每一句话,也充满东方哲学,直至最终羽化成仙,化作片片桃花瓣消逝于山谷,都是千古以来道家修炼所追求的极致境界。“浣熊师傅”很容易使人想起美国漫画《忍者神龟》中的那只老鼠――斯普林特老师。虽然在原著中这只老鼠来自日本,然而他指点自己的学生时,总体现着中国人的“禅宗”思想。说起“禅宗”,片中的“禅灵鹤”头戴斗笠手握毛笔,写下的就是一个“禅”字。鹤在中国文化里除了象征吉祥,还带着几分孤芳自赏、清高自傲的意味。该片的英文配音演员大卫。克罗斯纯正的“上流社会”白人口音,恰当地体现了“禅灵鹤”的性格特点。“幻影螳螂”为摔伤的熊猫阿宝针灸一段,则是武林中人最常使用的疗伤手段。片中的一虎一豹,虎为正义一方的“悍娇虎”,豹为邪恶势力的“黑豹太郎”。中国宿有“虎豹豺狼”一说,在中国文化中,此两种动物都是百兽中凶残的代表,但是较之于豹,虎的地位更为尊贵,而中国人又有俗语“母老虎”,所以“悍娇虎”这只雌老虎理所应当地成为“中原五侠”的大师姐。
如此细致的考虑来自于幕后创作人员的努力,影片的整个工作组观看了大量的中国电影,比如《英雄》和《卧虎藏龙》,该片美术指导雷蒙・季巴赫说:“我们需要的是可信度和文化的丰富性”。史蒂芬森甚至底气十足地对中国记者说:“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的电影可以在电脑上放慢,一帧一帧地去看,甚至放大50倍来看,都不会出任何事实性的错误。”
二、对香港武侠电影的顶礼膜拜
《功夫熊猫》里的“中原五侠”――虎、蛇、鹤、猴和螳螂,取材于中国南方拳法中著名的“五形拳”。所谓“五形”,包括龙、虎、豹、蛇及鹤,该片只是稍做改动。之所以取材五形拳,大致因为成龙的武侠电影在好莱坞的影响力之深远。成龙1978年拍摄的《蛇形刁手》及《蛇鹤八步》均以蛇拳与鹤拳为武术主题。《功夫熊猫》中很多精彩的武术桥段都来自成龙的电影。师傅用抢包子的方式训练阿宝一段明显是对《蛇形刁手》中成龙和袁小田抢饭碗段落的模仿。这种利用“抢饭碗”来练习功夫敏捷度的桥段在很多武侠电影中都出现过,包括其后刘家良导演的经典武侠影片《少林三十六房》中,也出现了他本人饰演的“三德”将米饭碗耍得天花乱坠的情景。熊猫阿宝在刚进入练功房不久所遭遇的那口摇来晃去的“太极大鼎”以及之后接受训练时倒挂金钩引体向上的情节,都可以在成龙1978年出演的电影《醉拳》中找到原形。导演史蒂芬森在接受采访时候说:“电影里面有一段师傅用抢包子的方式锻炼阿宝的武功,这个镜头就是从成龙的电影里拿过来的。我们请成龙看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他不满意,后来,他看完一直在笑,我们才相信我们成功了。”
此外,熊猫阿宝练功时所用的铁齿沙袋以及铁齿狼头桩都是早先在刘家良导演的《五郎八卦棍》和《少林三十六房》中出现过的练功道具。阿宝起初唯一敢用手指碰一碰的不倒翁不难使我们想起李连杰在《太极张三丰》中练习太极功夫的不倒翁。本片另一处令人印象深刻的阿宝与师傅的筷子之争以及结尾处筷子之争的演化版本――阿宝用竹竿和炒锅掩护“龙之典”的创意,则与金庸名作《飞狐外传》中失去视力的苗人凤在餐桌上用筷子大战胡斐的情节如出一辙。“中原五侠”背着师傅去找“黑豹太郎”报仇的吊桥大战,则可以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与裘千尺在铁掌峰吊桥上的对决段落找到影子。“浣熊师傅”帮助“龟仙人”掌风灭烛的情节也在许多武侠片中出现以体现习武者内力的深厚,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胡鹏导演的《黄飞鸿传》(又名《黄飞鸿之鞭风灭烛》)。
与此同时,《功夫熊猫》还不忘从当代中国武侠片取经。“中原五侠”赶去与“黑豹太郎”决斗途中的飞檐走壁的场景,几乎与《卧虎藏龙》中杨紫琼与章子怡的屋顶追逐别无二致,连电影音乐都照搬过来。此种对香港武侠电影的致敬可谓无处不在,“龟仙人”站在悬崖桃树下的场景,总使人想起《射雕英雄传》里一身绿袍,隐居桃花岛,携玉箫御风而行的黄药师。还有熊猫阿宝最终使出的必杀技――“无敌拈花指”,此乃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源于佛家“佛主拈花伽叶一笑”的典故,该功夫也出现在许多香港武侠片中,《天龙八部》中也有对该武功的描写。“浣熊师傅”教给阿宝的。以彼之力还彼之身”,同时也是阿宝后来打败“黑豹太郎”的重要功夫,体现的正是“借力打力” 、“以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精髓。鸭子爸爸所说的“秘方其实就是没有配方”以及空白的“龙之典”都在阐释同一个主题――“无招胜有招”。这不正是武侠片中大师追求的最高境界么?影片结尾处,“黑豹太郎”从高空摔落砸出大坑,再次模仿周星驰的《功夫》结尾处火云邪神被如来神掌打入地下的情节。一场向香港武侠片致敬的表演完美收场。
三、经典叙事与好莱坞的“无厘头”式解构
论《功夫熊猫》的剧作,该片基本无须体现新意。从任何一个方面观之,这样的故事模式都是“叫座”的经典叙事模式。
从好莱坞商业片的角度来说,该片同《蜘蛛人》、《变形金刚》、《功夫之王》等一系列影片一脉相承,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电影讲述的都是同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同一型人物―― 英语中称为“loser”(失败者),中文我们称之为“小人物”。他们往往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处处遭受委屈和尴尬,不为周围的人群所接纳和理解,但心中却有着某种看起来无法实现的期望。忽然,在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之下,获得了某种超凡的能力,之前的梦想得以成真。然而这时,他还不够自信,还没有勇气,但是拯救他人、拯救国家、拯救世界等艰巨的任务已经摆在面前,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他从自卑走向勇敢,最终拯救了他人,也战胜了自我,成为英雄。人们爱买这样的账,因为影院座位上的多数观众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人们之所以能够被一部电影打动,说到底是因为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他们关注着银幕上人物的困境,看他们如何走出困境,并从中获得感动、启示、力量还有欢乐,他们甚至可以幻想银幕上的“草根英雄”就是自己,以完成某种意义上的“”。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又戏谑之为“美国精神”――鼓吹乐观向上、充满希望、像“阿甘”一样老实的普通人最终总能实现他的“美国梦”。虽然“美国梦”缺乏某种程度上的人文深度,但是乐观、向上、勤奋、充满希望难道不应该是人类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么?难道生活在压力如此之大的社会中的人们喜欢银幕上充满抱怨、唾骂、悲观和绝望么?
从另一角度看,这是一部已经被拍过无数次的武侠电影。一本神秘的武林秘籍,一位德高望重的师傅,一位拥有极高天分,后天也异常努力的徒弟,被师傅给予厚望却最终因为利欲熏心而背叛师门走上不归路。后来,一个不被人看好的“小混混”出现了。表面愚笨的他却是千古不遇的学武奇才,在短时间内就悟到了功夫真谛,并超越前面那位背叛师门的师兄。于是,他解决了一切矛盾纠纷。这是武侠电影的经典命题。中国人以“道”为先。武侠精神从来就不是与人攀比功夫之高低,李连杰出演的电影《霍元甲》和周星驰的《功夫》都阐释了这一点。武侠精神是惩恶扬善,是与人分享,是包容他人,是宽恕他人,是享受功夫的快乐。所以中国武侠片中的大侠形象要么是永远低调,甚至默默承受比他武功弱小许多的小人的欺凌,只有在该出手时才出手;或者是无心插柳偶得盖世奇功,却永远快乐地过着“草根生活”。真正的功夫高手似乎永远在对战中处于劣势,他们的武器永远没有对手的锋利,甚至只有赤手空拳,他们永远处于比对手更危险的境地,他们的招数永远没有对手狠毒,他们永远不会暗箭伤人,他们永远不想置对手于死地以至于常常遭到对方偷袭。这种武侠情节的设置在李连杰的《黄飞鸿》系列中体现得更为明显。熊猫阿宝和“黑豹太郎”也是两个鲜明的例子。
以上东西方两个完全不同的命题能够水融的关键,便在于好莱坞的喜剧解构。反其道而行之的人物设置是该片成功的第一要素。一只肥胖、笨拙的熊猫,怎么能与功夫高手挂上边?这只“独产于中国”的熊猫的言行举止,却活脱脱似一个“嘻哈风格”的西方青年人。而“禅灵鹤”无论从口音(英文版配音)、语调还是举止来说,都是典型的白人贵族。“浣熊师傅”的忏悔和“黑豹太郎”的背叛以及“悍娇虎”的“蝴蝶梦”意味的心事,体现着西方意识形态下的三角人物关系。“龟仙人”的语言设计同样“学贯中西”。在说出“命中注定的事躲也躲不过”这句典型的中国式句子后,紧接着又说出貌似某体育品牌广告语的倒装句“Nothing is impossible” (一切皆有可能)。同样的比照还有很多。比如,“你的心好似这潭湖水,老朋友,如果波澜起伏,就会模糊不清,但如果平静下来,解决之道必将自现。”这是中国人常说的“心如止水”。然后他的另一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未可知。现在,却是上苍的礼物,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当下。”却是西方人常常提到的一句话。
影片由阿宝的武侠梦开始,梦中的大侠,头戴斗笠,身披长袍,英姿飒爽矗立于风中。结尾处,阿宝美梦成真,成为真的神龙大侠,不同的是斗笠换作铁锅,长袍换作围裙,身形依旧肥硕,动作依旧笨拙。当“侠骨柔情都无须回报”这种武侠电影中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台词从阿宝嘴里说出来的时候,观众竟然忍不住笑了。阿宝战胜“黑豹太郎”后,回到圣殿寻找“浣熊师傅”,此时的师傅已经闭上双眼。按照武侠片的惯常套路,师傅永远是最倒霉的人,把一切献给徒弟,自己默默承受痛苦,在最关键时刻,做徒弟的挡箭牌,英雄的垫脚石。此时的他应当是心事已了,寿终正寝了。没想到片中的师傅睁眼说了一句: “我没死,你这个蠢货,哦,不对,神龙大侠。”
国产动画很久都没有出现这样的场面了。
进入今年暑期档以来,预期之内的票房强片《小时代4》《栀子花开》和争议不断的《道士下山》至今票房都未能过5亿元。但几部意料之外的影片《大圣归来》、《捉妖记》和《煎饼侠》让观影兴奋。
7月18日过去的这个周末,全国单日总票房达到4.19亿元,超过《速度与激情7》公映时创下的3.8亿元纪录。上映10天,《大圣归来》的票房就突破5亿元,成为国产动画大电影里的票房冠军,在内地放映的动画电影中排行第四。
投资方再乐观也没想到能有这一成绩。当天庆祝外更重要的议题,其实是“《大圣归来》之后该做些什么?”
同期上映的《捉妖记》显然准备得更充分。上映前,主人公胡巴已经和联想推出了定制款笔记本电脑,正版玩偶、抱枕等衍生品也同步在影院销售。直到淘宝上出现大批大圣造型仿制品,投资方才意识到,一旦电影受欢迎,票房之外的衍生品也会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在这种讨论中,导演田晓鹏往往保持沉默。
田晓鹏戴着黑框眼睛,喜欢穿自己做的文化衫,上面印着大圣最初设计出来的形象―一个更邪恶的版本。在面对媒体反复追问“8年筹备4年制作”的苦情问题,以及不断上升的高票房时,也只是淡淡地说,“主要是运气比较好,可能压抑太久,大家看到一个还凑合的东西,就过分褒奖。”
但好运气的到来并不像说得这么轻松。电影制作方十月数码的办公室座落在北京西三环外一栋商住两用楼内。最热闹的时候,不到500平方米的办公区挤进过120多名动画师。等到《大圣归来》完成时,公司却只剩下了20多名员工。4年中,因动画师水平参差不齐,人员流动频繁。很多媒体报道中都提到的“600人团队”,按照制作总监金大勇的说法,应理解为先后进出达600人。
几年前,人们也进行过对国产动画的一番讨论。2011年,一部同样以孙悟空为原型的动画大电影《魁拔》曾短暂吸引过观众的注意力。但第一部《魁拔》只取得300多万元的票房,当时评论认为,《魁拔》锁定的目标观影人群大都在网上看过一堆日本漫画,也因此缺乏进影院的动力。等到第二部被制作成3D版本后,观众也有了更好的观影习惯,票房迅速涨到2500万元。
吸取了《魁拔》的经验,《大圣归来》一上来就是三维动画,注重技术和特效配合,操作中也更复杂。设计出角色原型图后,要建模型、上材质,然后加骨骼和关节。影片中最惊艳的打斗部分,加关节时要反复调节位置,检查是否能连贯流畅的完成各种动作。模型制成后,要根据分镜图做镜头的运动和人物的走位,然后加细节、做特效调整和灯光渲染。以最后一场悬空寺的戏为例,建筑模型经过了4个月制作,再加上其他环节,一场戏制作完成耗时一年左右。《大圣归来》中总共有90多场戏,由多个团队平行操作。
制作《大圣归来》之前,十月数码曾接了很多好莱坞电影公司的订单,两者在具体操作中有很多差异。比如在这些订单中,人物笑的时候扬起嘴角的程度,回头看的角度都是固定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动画师水平参差不齐时,失误率很低。“但弊端是做出来的东西没那么生动,这套模版可能并不适合用在东方人的脸上,我们尽量还是一个人一个人的做。”金大勇说。
《大圣归来》里的对手戏往往都有真人演员预演过,田晓鹏和金大勇还找来电影学院的朋友,他们在剧情预演中贡献了很多即兴发挥的台词。比如电影中,江流儿第一次见到大圣的十万个为什么―“哪吒是男的还是女的?托塔天王真的有塔吗?塔里有人么?”这些对话都是预演演员临场搭戏搭出来的,最后那个拔毛动作也是动画师根据女演员的即兴表演制作而成。
他们还请到周星驰《功夫》的音乐总监黄英华来配乐。片头的《闯将令》、打斗时的《争锋》,部分大圣化身英雄归来的那一刻,配乐用的是大话西游系列的大圣面世的音乐。
即便慢工打磨,《大圣归来》也有很多不足。比如音乐风格略显凌乱,妖怪现出的原型也有点好莱坞化,一些关键转折交待得并不清楚。但和《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等动画相比,终于出现一部给成年人看的国产动画。国产动画发展的趋势不再只是低幼类,而转变为全民消费。
从《魁拔》《十万个冷笑话》《秦时明月》,国产动画的票房都不尽人意,《大圣归来》主投方横店影视之前还投过动画片《龙之谷》,最终票房只有5000多万元,甚至没能收回成本。在刘志江看来,上次动画大电影的尝试并没有成功,主要是片子的后期营销出现了问题。
与同期的《捉妖记》和《煎饼侠》相比,动画电影没有明星、新闻点弱、靠素材曝光又容易泄露剧情。《大圣归来》原本定档在2月6日春节档前后上映―2013年另一部以大圣为题材的电影《大闹天宫》就在这个档期里实现了10.5亿元的票房―最终因没找到合适的宣发方案,上映推迟了。接下来,暑期档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这个特殊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中,它幸运地避免了与好莱坞大片的正面冲突,北美地区7月10日上映的《小黄人》最终被挪到了8月底才能进入中国。
《大圣归来》的宣传更多借用了电影节的影响力。
先是与和《聂隐娘》《山河故人》《寻龙诀》《兔侠传奇》《摇滚藏獒》一同亮相戛纳,预告片。有消息说,它在戛纳电影节上成为中国近年销售最好的动画电影,之后又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参加展映,刘志江邀请了《黑客帝国》的制片人安德鲁・梅森背书。不久,它又利用明星在横店拍戏的机会,邀请了百名明星在微博上推荐。这些策略达到的效果依然仅仅停留在圈内人范围里,并没有扩散到普通观众中。
在另一投资方微影时代的帮助下,通过在线提前售票,《大圣归来》总共举行了两次几千场的大规模点映,大部分观众都是动画片爱好者以及影评人和媒体。观影后评分达8.9的《大圣归来》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哔哩哔哩(B站)作为二次元动漫迷的聚集地也开始注意到了《大圣归来》MV在上传1天内点击量达到了20万次,同时伴随着1.3万条弹幕信息。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大圣归来》上映第一天,院线对这部电影的排片只有8.7%,但上座率远远超过了《小时代》,之后一场“自来水”(自发水军)的推广也逐渐展开。上座率意味着市场热度,通常情况下,电影院的上座率达到30%以上才能开始盈利,之后一周,《大圣归来》的排片率慢慢上升到了24%。
《大圣归来》突破了受众人群的界限,对于国产动画行业来讲,这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目前,动画大片制作已不存在技术壁垒,技术方面的迭代很快可以共享到产业相关的各家公司。只要有充足的投资,中国公司一样能制造出和好莱坞动画大片同等质量的画面。
《大圣归来》的成功,将带动资本迅速进入中国原创动画行业。接下来一年里,更多国产动画片将进入市场。王微在卖掉他所创立的土豆网后成立了新公司追光动画,第一部作品《小门神》将在2016年元旦上映。梦工厂和华人文化产业基金联合投资的东方梦工厂也制订出详细的出产计划,《功夫熊猫3》也预计在明年上映。摩天轮文化出品的《天生我刺》也已完成制作。
光线传媒在7月14日公布了一揽子对外投资计划,其中便包括与《大圣归来》核心团队的合作,共同设立十月文化,光线持股20%,该合资公司将拥有《西游记3D》等多个原创项目的开发权。
但终究故事本身才是动画制作的核心竞争力,更多要完善的是如何用优质故事创意匹配一流的技术。
相信每到4月1日,很多人都会特别紧张,对别人的每句话都会反复思量,生怕被愚弄,被人给骗了去。其实,真正的生活里,决定你悲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因为在乎,所以才会在意。
我们对于这个4月1日的喜爱,并不是因为它的“真实”,恰恰是因为它对于真实世界最肆无忌惮的解构。就如青春,不是因为我们已经掌控自如,而是因为它对于未来的无限可能,才让我们如此心甘情愿地置身于各种真真假假的幻想之中。
高中岁月的苦逼和压力,让我们渴望自由和心灵的解脱,在遥望大学时,就如正在经历一场美妙的暗恋,无数次地幻想着各种邂逅的惊喜、表白的意外和牵手成功共度花前月下的甜蜜。唯一不太会去想的,就是“出乎想象”后的悲惨结果。
人人网有个笑话说,“高中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上了大学还会去死,大学时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还不想去死”。这很邪恶,而且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
如果这是一个写在4月1日的笑话,你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但是,当它在4月1日以外的每一天里都广为流传的时候,你是不是就会觉得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太真了――而且就快和事实一模一样了!
日常生活:世上本就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憋着一团火:现在生活在地狱里,是为了将来生活在天堂。今天的付出和明天的收获,老天应该是公平的。
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期许的天堂不复存在,人生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想对大学说一句话:“全靠自学,还我学费!”
A
我们在“地狱”里仰望“天堂”
我们班是学校出了名的理科尖子班,身在其中的我们也是出了名的“呆子”。
从早读开始,我们就必须要与“1氢2氦3锂4铍”为伴,下课的十分钟也被用来背诵“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丝毫不敢有一点点懈怠。班里的A同学,时常被其他班的同学嘲笑为“走读生”。此走读绝非彼走读。A同学经常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甚至有一次在中午放学回家时,因为看书太入迷“过家门而未入”。
两年多来,即使其他班的同学歌舞升平,我们也只能固执地坚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憋着一团火:“现在生活在地狱里,是为了将来生活在天堂!”老师无数次地给我们说:“加油!能保持在这个尖子班里,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夯实基础,上个好大学,好工作就会手到擒来。”“上了大学,只需要有课的时候去上课就可以了,其他的时间,你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一想到老师们描画的美好未来,现在吃这点苦简直就跟玩儿似的。今天的小小付出就能换来明天的大大收获。老天是公平的,光明的未来踮起脚尖就能触摸到。
我们常常互相戏谑:“‘走读生’是上等货,上了北大能当教授:‘大眼镜’是二等货,上了西师以后做老师:‘瞌睡虫’是水货,只能上个农大以后地里掘土:‘十八妹’是蠢货,以后在母校门外卖土豆丝……”
虽是玩笑,却很真实。我们像极了一群蜗牛,爬行在通往大学的路上,每个人的轨迹也许不同,但对大学和未来的美好想象都是一样的。
B
我们在“天堂”里怀念“地狱”
生活,其实就是一座围城。
高中向往大学,大学却在怀念高中。大学开学的第一天,站在校门口,心里满是迈过眼前这道门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生活的激动,那一幕,是土气也是淳朴,是单纯也是无知。
说不清楚,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幻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破灭的。或许,是从第一次熬夜打DOTA之后,看到镜子中那个人不似人、鬼不似鬼的自己开始的:或许,是从一个人独自替整个寝室的同学答“到”,望着那一排空荡荡的座位若有所思时开始的……
初入大学时的自己,跟高中生时代曾经鄙视过的那些夜夜笙歌、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的人也没什么两样。回想起高中,过着“朝五晚九”枯燥却充实有目标的日子,不禁仰天长叹:“天堂原来如此无聊!”
一学期的散漫、无聊之后,最终迎来了挂科的红灯笼。大一第二学期,我终于决定要奋发图强、改邪归正。第一次清晨7点,便拎着书包去自习室学习。那时候,天才蒙蒙亮,但我在自习室里已看到了三个同班同学。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一定要看完这个章节并做完10道习题。5分钟之后,我的昂扬斗志还是在波涛汹涌的困意中倒下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有人使劲推醒了我,一个女生站在我面前:“同学,你这个座是我的!”“凭什么说是你的?我一大清早就来占着的。”女生指指桌子的一侧,那里写着“某某占座”,并拿出桌肚里的书,指出了自己的名字。
谁说大学是青春的养老院?真是被高中的老师骗得够惨。大学里的日子,是多么不容易啊,连想要勤奋努力刻苦一回都那么难,在偌大的、美丽的校园里,要想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也是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得的。
现在,三年过去了。在一教的自习室里,我占下了自己的专用座。在这里度过了无数个早起晚归的日子,终于让我找回了高中时代的学习状态,拿到了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三级证书。
曾经,有一张大学通知书摆在我面前,我选择了珍惜。当我真正进入大学,才发现期望的天堂不复存在,人生最痛苦的事儿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再选一次的机会,我想对大学说一句话:“全靠自学,还我学费!”
图书馆里:没有住着自马也没有住着王子
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那可是邂逅爱情的圣地,可以在静谧而柔软的空气中等待命运般的相遇。
老土的搭讪开场白让我怀疑他们就读于挖掘机学校。偶尔也有另类的,“想在毕业前谈一场无关未来的恋爱”,耍个流氓还装得那么文艺。
A
总有一次邂逅是属于我的
我的高中是市重点中学,但只有一个很小的图书馆,办公楼三楼的一个大房间而已。借书的时候也不能自己到里面去挑选,只能借助贴在门外的书单。我一直很喜欢和栏目中所展示的美国名校的图书馆,一排排高耸的书架,让人感觉仿佛知识扑面而来,木制的旋转楼梯彰显着时光的智慧。
听表姐说她们大学的图书馆有5层楼,大厅宽敞明亮,可以透过头顶的玻璃直接看到蓝天白云,让人不自觉地噤声,时时透着神圣感。表姐曾经借到一本几米的绘本,名叫,之前借书的人都另外附了便签在里面,写下自己的点滴心情,再让它回到图书馆等待下一个有缘人。阅读一段心事,偶遇一名知音,喜欢这样温暖而浪漫的创意。
将来我要上的大学,一定要有宽敞明亮的图书馆,那可是邂逅爱情的圣地,可以在静谧而柔软的空气中等待命运般的相遇。或许将来有一天,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恰好跟我看中同一本书,当我们手指相触的瞬间会不会就是缘分的开始?或者当我取出一本书时,对面恰好站着一个男生,透过书架间隙无意中的眼神交汇,会不会产生“啊,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感慨?
抑或我们恰巧在同一张桌子自习,他无意间坐在我对面,分享一下午的静好时光――然后,我就遇见了爱情……
B
般表演过度的场景和日子
刚进大学那会儿,每次去图书馆我都会盛装打扮一番。白衬衣、格子裙、长发垂在两肩,戴一个粉红色蝴蝶结发箍,双手把书捧在胸前,尽量营造出优雅的淑女形象。在我心里,图书馆是结交同道中人的绝佳之处,如果还能遇见一个志同道合的恋人,那简直就是一段佳话。
在心中设想了千万遍,如果遇见了心仪的男生,千万别急着说话,而应先深深凝视,再莞尔一笑,接着轻启朱唇。为此,我还专门对着镜子练习了好久的凝视和微笑,但是,直到大学毕业,这一招都没有派上用场。
姑且不论长相,光看坐姿,坐在图书馆里那群或佝偻或歪斜的人,和魏晋民士的风采实在是相去甚远。也曾收到过小纸条,无一例外地写着“你好,可以认识你吗”,老土的搭讪开场白让我怀疑他们来自于××××挖掘机学校。偶尔也有另类的:“想在毕业前谈一场无关未来的恋爱……”我呸,耍个流氓还装得那么文艺!
图书馆旁边的那片草地,时常会有三三两两的高年级同学,抱着一把吉他续续弹。刚开始我还很受用,觉得是“文艺角”,看书累了就出去转转。后来慢慢发现不对劲,怎么越看越像在排演话剧,难道文艺青年的激烈情感,必须伴随着澎湃的肢体语言才能淋漓尽致地体现?
甚至在某个秋风飒飒的下午,我还见到了一个长发飘飘的少年,一手拿着手机对着身边呼啸的松树,一手在嘴边围成话筒状,大声呐喊:“你听,这是松涛的声音!”我一厢情愿地以为他是张一白的资深影迷,在向《将爱》致敬。
后来,我去图书馆的行头就越来越随意了,再后来,我去图书馆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小清新,原本就是个只存在于书本里的词儿,这里,也没有传说中的爱情。
社团生态:相信大多数人和自己一样会错得很离谱
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并且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共同努力,结下深刻的友谊。
像学生会这种“二代”聚集地,我这样的丝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取得,只能膜拜,没有发言权。至于社团里所谓的前辈们,真才实学的高人少之又少。
A
同道中人的梦想大本营
从高一开始我就是学校的广播员,和同班好友共同主持一档节目。每周四我俩都会选取不同的主题,梳理好串场台词,找好搭配的歌曲。周五中午我们的声音就会在校园上空飘荡。做完节目,我们会去校外吃一顿酸菜米线或铺盖面,简陋的环境掩盖不了好心情。我也曾利用播音员身份的便利,在傍晚6点的点歌节目中,优先给自己暗恋的男生送上生日祝福。
作为文艺女青年,学校的文学社怎能错过?十多个人一起策划了新的校刊。还记得看见文字变成铅字时的惊喜,记得我们一群女生在军训时跑到男生宿舍卖校刊,记得我们在学校小卖部旁摆了一个星期的书摊。去年春天,我们还去火车站用5块钱随意买了一张到近郊的车票,遇到风景秀美的地方就下车,沿着铁轨走了好久,一群人拍了很多艺术照。
到了高三,我就把所有的社团都退了,专心学习才是王道。但上了大学后我肯定还要参加社团的,大学的社团活动应该更丰富多彩吧?摄影社、动漫社、跆拳道社、读书会等等,貌似都是不错的选择。应该会像《爱情白皮书》或李俊基主演的MV《GRACE》中那样吧,一群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地聚集在一起。大家会有聊不完的共同话题,并且为了彼此的梦想而共同努力,结下深刻的友谊。
B
“微缩的社会”真实得很锋利
有句老话“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我曾经一度迷信,直到亲临其中才明白它搞错了因果关系。亲身经历告诉我,大学才是缩小的社会,尤其是学生会和社团。像学生会这种“二代”聚集地,我这样的丝连入门资格都没有,只能膜拜,没有发言权。
新生报到当天晚上,就有很多社团的人来各个寝室敲门,和蔼可亲地游说我们去报名,报名费不等。涉世未深的我被他们的热情打动了,当晚就报了好几个社团,街舞、象棋、羽毛球……一心一意奔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向去,并且还高瞻远瞩地开始思考一个学期后,因为才华太突出每个社团都选我为部长甚至社长,我应该怎么做才不影响学习。
很快,我就发现自己想多了。绝大多数人,加入社团都只是为了混得一张聘书――以利于今后找工作。所谓的前辈们,真才实学的高人少之又少,大多数靠的只是一张嘴以及卓越的社交手段。比如,每次活动,都会带一些零食分给大家,完事还请大家吃点烧烤之类的;遇到重大节假日,会请干事、部长、社长指导工作,指导完后顺便用餐:各级领导有个什么事儿,跑腿跑得比亲儿子还勤快。
至于其他没有混个一官半职的同学,也就是图有个良好表现,期末评定奖学金的时候加操行分。还有部分人,完全就是来打酱油的,随大流而已,后期露脸的时候就越来越少了。
基于这样的目的,社团活动的质量可想而知,活动后的聚餐才是重点。男生讨论游戏,女生八卦明星,和别的同学聚会并无二致,完全没有想象里那种同好之人共同切磋的热烈氛围。
就算是大家都真心地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也不是所有人都是统一的性格。有些人很幽默,他叫你在门口等他,你问他哪个门,他会风趣地回答你“师承陈华顺,佛山咏春”,而有些人却是线性思维,永远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如此低下的默契度,如果是非常年代去当卧底,只怕是早就被自己人给误杀了。
恋爱学科:偶像剧里才有“一号”现实只是一场龙套
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光。既不像中学时代那么幼稚,也不像进入社会之后那么现实功利,比的是物质条件。
这群大学男同学不懂得关心女生,聚餐时只管点自己爱吃的,抢菜的速度堪比饿死鬼。对于他们来说,女朋友完全是多余的。
A
幼稚的孩子不懂品味
在表姐的婚礼上,我平生第一次当了伴娘,很是兴奋。现场的红地毯、鲜花拱门、玫瑰花、香槟酒、钻戒,浪漫爆棚。
姐夫和她是校友,在老乡会中相识后便恋爱了。表姐给我看过他们的各种照片,有骑着单车去郊游的、有戴着3D眼镜看电影的、有一起参加晚会表演的,当然也有摩天轮上的接吻照。让我这个还在题海中苦苦挣扎的人情何以堪,怎能不羡慕嫉妒恨?
我羡慕表姐的幸福。大学是谈恋爱最好的时光,既不像中学时代那么幼稚,不够担待,也不像进入社会之后那么现实功利,比的是物质条件。高一时,我暗恋过隔壁班一个常常奔跑在足球场上的男同学,文理分科之后他恰好成为了我的后排,我才发现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他的成绩很差,表现也不好,除了足球踢得好之外,再没有别的优点,而且不爱卫生,常常一阵风似地跑进来就能闻见一股汗酸味。我曾经委婉地提醒过他,他凶狠地回绝了我,一点都不绅士。我简直都为自己之前的品位不好意思。
我希望将来能够遇到一个像S.H.E歌中那样的男生:“宽厚肩膀,手指干净而修长,笑声像大海,眼睛里有阳光,我想象你一定就是这样。”或许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但愿我能在大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MR.RIGHT。
B
《乡村爱情故事》才是“恋爱教科书”
新生报到的前一天,我很是纠结,原因无他,正是那个困扰女人一生的终极问题――明天穿什么?
明天是我去大学报到的日子,地球人都知道,这一天会有无数学长好意或者不怀好意地来接新生。“学长”这个极具台湾偶像剧风范的称呼,总是和高大、帅气、阳光等形容词挂钩的。作为一个依靠无数偶像剧才度过高中的人来说,大学最重要的课程就是一定要修完“恋爱学”。
学长们迎接新生,我迎接新生活。在新生报到处,我望断了天涯路,也没有看见一个让我仰视的身影,因为他们都和我差不多高!一片混乱中,各种身影循环、平行地更迭出现,无不巧妙地避开了高大、帅气、阳光等形容词。
在来这座南方城市之前,先我一步来到另一座南方城市的表姐就现身说法,如果想要谈恋爱。就不要用从小到大身边男青年的平均身高做参照物。当时我还觉得表姐是危言耸听,现在方明白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就眼前所见来看,他们要是去我老家坐地铁,没准儿会淹没在人群中。
一想到和他们交往便不能穿高跟鞋,我就悲从中来,难道这就是爱的代价?
我不断地在心中催眠自己:我不是外貌协会会长,我重内涵,高度不是选择男朋友的唯一标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接受了和他们“平起平坐”的现实,但是,我的“恋爱学”一直设有开课。因为这些大学男生在本质上和高中男生并没有区别,还是那么调皮、幼稚、冒失,不懂得关心女生,郊游时不知道帮女同学背包,聚餐时只管点自己爱吃的,抢菜的速度堪比饿死鬼。对于他们来说,DOTA才是最亲密的对象,女朋友完全是多余的。
室友说我是被偶像剧荼毒太深,总是以男一号为参照。而我为了能最终修满“恋爱学分”,一度考虑先去看看《乡村爱情故事》之类的生活片。
60分:是你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后杀死你的凶手
在高中里。老师判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对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成绩差的,却鸡蛋里挑骨头。
端坐在桌子后面的HR张口便问我:“同学,你的专业排名是多少?或者,你能告诉我你的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吗?”那一瞬间,我犹如被雷击中,恨不能坐上时光机让四年重来。
A
“唯分数论”下的等级划分很受伤
我们学校是国重,管理特别严格。我们班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次月考之后,都会按照成绩调一次座位。高分者有特权可以任意选择,不及格的必须坐特殊位置,如墙角、黑板两旁、门后等,而且还要请家长。
所以“60”对我这种差生来说,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数字,一道数学题得出60的答案都会心里一紧,然后浮想联翩到九霄云外。这种战战兢兢的日子过得很辛苦,心理素质好的都成了“老油条”,差的一般都转校了,像我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反而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在高中里,老师判定一个人、一件事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对成绩好的同学,老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成绩差的同学,却鸡蛋里挑骨头。有一次晚上熄灯后,我跟寝室的几个同学卧谈被老师抓个正着,被当做反面典型叫到寝室外面罚站,冻得直哆嗦。另外一个同样参与了卧谈的优等生,却可以继续躺在温暖的被窝里。
取得高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享受这种优越的“等级待遇”,没有人不想。我也很努力,晚上学到深夜,辅导资料做完一本又一本,放假参加各种补习班,可是分数就是不见涨。有句话说得好:“差生不是没有尝试努力学习,而是惧怕努力学习后没有提高,反而被当做智商低的笨蛋。”我就是一个在边缘游荡的“准笨蛋”,放弃或者坚持,一念之间而已。
上了大学就好了吧,每个人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艺特长,再也不用在分数这棵树上吊死了。“不要100,只求及格!”那时候再见到“60”,应该就如久违的好朋友般会心一笑!
B
分数代表着你的专业能力
大学里,总是流传一句话:“及格万岁,少一分受罪,多一分浪费!”大学的期末,绝对是悲剧之集大成者,剧情的也不再是要不要上课、会不会点名,而是演变成为要不要复习?不复习挂科怎么办?
我有一位同学这样总结:“不挂科,我所欲也;不复习,我亦所欲也,唯两者不可兼得。”大学几年,为了“鱼与熊掌兼得”,为了不在遭遇过高考折磨之后,还要把二十多岁最好的青春也献给分数,我一直秉承着“60分万岁”的精神,一路向前。
四年时光,一晃眼就过去了三年半。转眼,我和同学们也投入了找工作的大军,在各种招聘会、面试中寻找未来的出路。
就在不久前,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一场校园招聘。排过长绳般的队伍,我终于有机会双手奉上精心制作的简历给心仪的企业。谁知,端坐在桌子后面的HR(人力资源)根本没有翻看,而是张口便问我:“同学,你的专业排名是多少?或者,你能告诉我你的专业必修课平均分吗?”那一瞬间,我犹如被雷击中,恨不能坐上时光机让四年重来。
我在心里不断地安慰自己,HR不过是跟我闲聊而已,是否录用一个人还要参考很多其他因素的。可以肯定的是,我的拿不出手的成绩分数,已经让面试官对我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最终,我心仪的两家知名企业在给我的拒信里明确写道:“因你的专业成绩不理想,我们很抱歉不能提供你所申请的职位。”
原来大学也逃不过分数的魔咒,只是让我“缓刑四年”,最后却一招毙命,杀了我一个仰天长叹,悔之晚矣!
打工赚钱:那都是“穷人”操心的事情
等以后上了大学,我要自己制定经济计划:晚上找个家教,周末去超市或者咖啡厅做兼职,寒暑假再留校打工……掌握了经济大权,衣服、化妆品、漫画、零食一网打尽。
大学里的男生,把绝大多数的课余时间都献给了日复一日的网游世界,而女生们则大多与我一样,盯着一部又一部漫长的美剧、韩剧打发时光。
A
去创造“见钱眼开”的独立世界
女生都比较爱吃零食,而且总有很多零碎的东西要买,所以零花钱是,必须要充足的,可是父母总是严把经济关,刚刚能达到“温饱线”。倒不是他们不舍得,而是担心给得太多会让我“不务正业”。
我们学校不用整天都穿校服,女生总是爱美的,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攀比。衣服不说名牌至少要“有牌”,香水、粉底什么的也用得上,只是因为手头经常吃紧,顾上了东边西边又告急:零食还吃不吃啊?路边地摊上有一套巨爱的《三毛精选集》还要不要买啊?
学校外的书店新进了《鲁鲁修》漫画图册,我和死党每天都要去瞻望一下,后来老板实在看不过去了,有点不满地问:“同学,你们究竟买不买哦?”我尴尬又不服气地顶回去:“买,当然买!下午就来取,现在忘带钱了!”然后回家撒谎说要交班费,心惊胆战地骗来了50块钱。虽然这50块暂时让我摆脱了“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窘境,但是这种做贼心虚的日子实在不好过。
零花钱、零花钱,都是几个零花钱惹的祸!我算是深刻地理解了“没有经济独立,再多的梦想都只是放空炮”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等以后上了大学,我一定要实现经济的彻底独立:晚上找个家教,周末去超市或者咖啡厅做兼职,寒暑假再留校打工……有了膨胀的荷包,衣服、化妆品、漫画、零食从此就能一网打尽,再也不用谈Money色变了。
而且,那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不都是从大学里开始发家致富的吗?没准,未来某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也会就此多出一个名字来!
B
做梦都很少有机会梦到和钱有关的事
想如今,我的生活自然是极好的。每月月头,额娘与阿玛都会准时寄来月银,本想着如能自己再挣个三五两的银子,便能在淘宝上多购得几件美衣,到坊间店铺寻上几枚胭脂润泽肌肤,衬得青春年华花红柳绿是最好不过的了。
我的生活,也是绝大多数不愁吃穿的大学生的生活。中国大学生是世界上少有的幸福一族。上了大学之后,爹妈不仅每月提供足额的学费、生活费,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我们更多的自,购买生活必需品、衣服、书籍等等。大学毕业之后,中国式父母们还会心甘情愿地奉上买房、装修、婚礼的一切开支,大学里几乎就从来没有为金钱而操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