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漏网之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漏网之鱼范文第1篇

因为他们很怕自己会遇到敌方追歼漏网之鱼的巡弋小分队。你知道有哪些漏网之鱼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句子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漏网之鱼的造句,供大家参考。

一、漏网之鱼含义漏网之鱼意思是逃脱鱼网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二、漏网之鱼典故春秋时期,晋襄公打败秦国,俘虏秦将孟明视、白乙丙、西乞术。晋襄公听信母后冤仇宜解不宜结的教诲,放了三人。大将先轸及阳处父立刻带兵去追赶。孟明视三人早就跑到了黄河边,跳进打鱼的小船逃走,成为晋国的漏网之鱼。

三、漏网之鱼造句1.在这次大战中我们大获全胜,那些漏网之鱼四处逃窜。

2.在民兵地毯式的搜捕下,这条漏网之鱼终于被擒获。

3.尽管沃德进行了大范围的采访,但仍有漏网之鱼。

4.警方将贩卖军火的走私集团一举成擒,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5.虽然警方展开大力扫荡,还是有一些漏网之鱼没被抓到。

6.当年土匪来劫时,我们就像漏网之鱼,没命地逃离村庄。

7.在这次追捕行动中,警方使尽全力,终于使过去的漏网之鱼悉数就逮。

8.这听起来很多,但也容易成为漏网之鱼。

9.高层决定严办所有吃案的失职人员,不许有任何漏网之鱼。

10.知道后有追兵,他急如漏网之鱼,向山中逃去。

11.它仅供美国政府使用,数月后即被废止,只有极少漏网之鱼流入私人之手。

12.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国家的重拳出击下,漏网之鱼的生存也变得更加艰难。

13.更何况假如真的有漏网之鱼逃了出去,剩下的肯定是飞鲨帮暗地报复,还有对幽冥骨刃那深深的觊觎之心。

14.王一鹤急急似丧家之犬,惶惶如漏网之鱼,出城便雇了一辆四乘马车,吩咐车户快马加鞭赶往寿春,去找阴王宗不空传信。

15.然而湘西土匪中的有一条漏网之鱼,名叫覃国卿仗着艺高胆大、地形熟悉,与他抢来的“押寨夫人”。

16.侥幸未死的七八条漏网之鱼纷纷趁屋内骑士们上弦的间隙逃命。

17.一听到仇家正在搜捕他,他便急忙逃窜隐匿,有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

18.如此多的政府机构负责管辖那么多的生产者,一些不法经营者难免就会成为漏网之鱼。

19.法规复杂化,不但无法防止滥用,反会制造更多漏洞,产生更多漏网之鱼。

20.我们必须尽快把所有在逃嫌犯缉捕归案,不能让他们成为逍遥法外的漏网之鱼。

21.而在这个网络以外,我们还可以搜寻到德国、意大利、芬兰、希腊、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保加利亚、土耳其报纸的英文网,而且还有些漏网之鱼。

22.于是这支大明最骁悍的部队疾驰在蓟州前进京师的官道上,惶惶如漏网之鱼,全无半分精锐的神气。

23.五艘龙首战舰装满后,留下人手看押俘虏,卡努特才叫弟兄们再次搜索城镇,将所有财物粮秣全部收集起来——这一次,如果遇到漏网之鱼,不必废话直接杀掉。

漏网之鱼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产业;

Abstract: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omprehensiv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trol technology, is by the family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communication access network, community safety system, residential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 system and small area a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to support to realize. That is now in the ascendant for its various networking tech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roduced to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will certainly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things networking;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物联网能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 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或长或短距离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 在局内网、专用网或互联网环境下, 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 实现对“万物 ”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 的管、控、营 一体化。融现代建筑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建筑悄然兴起, 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一、物联网特色的智能建筑系统组成

1、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 BAS)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根据我国的行业标准, BAS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一般,这两个子系统应统一组织,以便在发生灾情时, 能够按照约定实现操作转移, 进行一体化的协调控制。BAS的功能有:

(1)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启停, 显示或打印当前的运行状态。如冷水机组正在运行时, 冷却泵出现故障, 备用泵自动投入等。

(2)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如温度、湿度、压差、流量、电压、电流、用电量等, 当参数超过正常范围时, 自动实现越限报警。

(3)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 使之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如空调设备, 室内人员可自动调节,自动优化到既节约能源又感觉舒适的最佳状态。

(4)检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如检测到停电、煤气泄露等偶然事故时, 可按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迅速进行处理。

(5)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如火灾发生时,不仅仅是消防系统立即启动投入运行, 而且整个大楼内所有有关系统都将自动转换工作方式、系统工作:供配电系统立即切断普通电源, 确保消防电源;空调系统自动停止通风, 启动排烟风机;电梯系统自动停止使用普通电梯并将其降至底层,自动启动消防电梯;照明系统自动接通事故照明、避难引导灯;广播系统自动转入紧急广播、指挥安全疏散等。整个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将自动实现一体化协调运转, 以使火灾的损失降到最小。

(6)能源管理。自动对水、电、燃气等的计量与收费, 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

(7)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

2、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CAS)

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是保证建筑物内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 同时与外部通信网(如电话公网、数据网、计算机网、卫星以及广电网)相连, 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

通信网络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要求, 并能适应现代通信网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及个人化发展的趋势, 向使用者提供快捷、有效、安全及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

3、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在系统中存储和流动, 并通过软件系统管理各种设备自动地按照协议配合工作, 使办公人员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 改善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OA包括电子数据处理( EDP)、信息系统管理(M IS)、决策支持(DSS)等子系统。

4、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具有以下的一些功能特征:

(1)住宅内部具备完善的、综合了安保防灾措施与生活服务的智能控制器。

(2)住宅小区与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信息交互能力。

(3)小区内部具有完善的安保措施、全面的公用设施监控管理和信息化的社区服务管理。

(4)为小区内住户提供多媒体的多种信息服务。

二、楼宇智能系统存在的问题

1、初期建设成本高

因为每个系统的部件都不能共享, 不能融合, 必然导致整体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目前, 国内通用的楼宇智能系统大多是通过多个独立的子系统来满足智能化的要求。每个子系统各自为政,有独立的传感器、独立的控制器, 甚至后台的管理系统都是独立的, 缺乏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

2、管理及维护成本高

因为每个系统都要不同的人员去管理, 需要不同的技能, 所以在管理方面, 会带来许多额外的开销; 每个子系统都得单独维护系统, 不能统一远程校调、维护。系统维护困难, 使用成本高。不同厂家的设备使用不同的通讯总线和通讯协议, 系统及设备相互兼容性差;各家使用不同的布线方案, 不但造成重复布线施工的材料浪费, 而且还使得系统之间的联动、数据资源共享等用户的人性化操作需求的实现变得困难或难以实现, 并增加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3、系统扩展性降低, 使用不方便。

用户在后期要增加新的子系统及设备, 需重新进行布线施工和调试系统, 扩展性降低; 用户需学习各个系统的不同的使用方法及进入运行多个不同的软件, 系统的联动及关联操作需在每个系统重复设置, 使用极不方便。

软件定制集成, 不可靠难实时。弱电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需要专门定制, 信息需经过交换机等商用级网络路由, 再通过WINDWOS等软件平台交换信息, 环节多, 易受病毒、软件可靠性等影响, 很难实时可靠地进行多系统联动。

三、物联网特色的楼宇智能化系统

1、作为管控对象的“物”本身更加智能化。“物”内部被植入智能芯片, 使得其功能发生质的飞跃, 具备前所未有的“感知”功能。如普通的传感器智能接收信息, 对信息进行简单的变换, 而带智能芯片的传感器, 能对信息进行复杂的计算处理, 并自行作出一些“动作”。

2、任何作为“物”的对象都可以列为管控的目标。以RFID 作为基本技术支撑, 任何物品、动植物、人理论上都可以根据需要, 通过贴上电子标签 、植入芯片等, 称为物联网的组成部分之一。

3、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 而物联网是开放的, 具有无限扩展性和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 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 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 实现信息交互功能。

4、工程建设更加简易。物联网采用互联网技术, 而目前互联网已经是最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技术, 其底层连接方式灵活多样, 各家公司的不同产品只要遵循共同的标准即可实现互联互通。最高层的应用也丰富多彩, 各种软硬件应用已经瀚如烟海, 开发人员具备成熟的技术积累, 终端用户能享受到各种便利。

5、功能更加强大和细致, 让生活更加舒适, 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四、物联网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安全性问题。目前的网络上的各种病毒、木马攻击已经非常普遍,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将非常突出, 应建立一系列可靠的安全防范机制和技术措施。

2、技术标准问题。现在物联网发展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比如行业标准和核心技术推广, 缺乏协调统一, 技术标准繁杂严重阻碍它的发展。可喜的是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已经于2010年6月8日在北京成立。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19家相关标准化组织发起成立, 还包括12家观察员单位。联合工作组的成立, 将改变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加快建设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规范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漏网之鱼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预制楼板;粘钢;碳纤维;钢绞线网一渗透性聚合砂浆

Stick steel mesh reinforcement precast floor panels end performance analysis

Li Jian-jun

(Hebei Zhicheng Construction Co., Ltd Handan Hebei 056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ast floor by destroying the houses of analysis, comparison Bottom sticky carbon cloth, plus the floor laminated layer, sheet steel mesh bottom stick, plate and other steel wire mesh bottom plus reinforcement methods, precast floor panels come sticky end steel mesh not only enhance the overall effect, but also improve the carrying capacity, while addressing the problem of lack of support length.

【Key words】Precast slabs; stick steel;Carbon fiber;Steel wire mesh and a permeable polymer mortar

目前,我国使用的中小学校舍和农民自建房大部分为20世纪80年代建造,其多为预制板砖砌体结构房屋。预制楼板的整体性较差,在砌体结构上支撑长度短,尤其是当施工单位施工时不注意预制楼板连接,在地震时易引起预制楼板脱落,造成人员伤亡。

1. 预制板砖砌体房屋的破坏特点

在1998年以前建造的砌体房屋,楼板多采用装配式。即在工厂或预制件厂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先张法的施工工艺,按模数生产预制空心楼板,运输到现场吊装就位,按构造措施拉结,在其上浇筑50 mm厚素混凝土垫层,以埋设电线管,之后在其上做建筑所要求的建筑构造层。楼板为安装方便,板和板之间预留30 mm板缝,安装完毕用细石素混凝土填实。根据该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反映可看出:x向地震作用下,由于各抗震横墙变形存在差异,预制楼板有在支撑墙体中被拔出的趋势,如果支撑长度不足或墙体局部损坏剀及板和板连接不可靠,则预制楼板会在墙体中脱落。另外,在变形过程中预制楼板在板端受到墙体约束,在板的上下端会产生弯矩和剪力,而预制楼板在板上部缺少配筋,所以在弯矩和剪力综合作用下产生断裂。y向地震作用下,预制楼板会产生相互挤压或拉开趋势,同时由于各支承墙的变形不同会产生扭转。使预制板脱离墙体而坠落。

1.1 主要破坏原因。预制装配式楼板的砌体结构破坏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预制板过大的变形引起板顶、板底抹面层顺板缝开裂,从而破坏预制楼板的整体性。

(2)按早年标准图,安装后预制板与预制板间的板缝一般为上宽30mm,下宽10mm,板缝间后浇筑细石混凝土截面呈倒梯形,随预制楼板本身混凝土和缝间混凝土收缩,由于收缩量不同或板块受力不均匀,后填混凝土与板间引起开裂,板间混凝土丧失传力功能,破坏了楼盖整体眭。

(3)预制板与墙连接,板底受拉钢丝外露一小段弯成交叉状埋入板头接缝灰浆中,由于冷拔丝不许焊接,埋入段短且细而光,锚固差,板端无钢丝与墙连接。为弥补连接不足,每条填缝混凝土内上部设1根直径10的拉结筋,加之施工单位可能不认真对待。预制楼板的整体连接作用差。

(4)预制楼板在墙体上的支撑长度偏小,在地震的反复作用下易脱落,造成坍塌。

(5)对于典型的中小学教室的宽度一般为6 m左右,长度一般为9m左右,楼层中间设置走廊,两边是教室。也有的是单面教室,另一面是走廊,走廊可为内廊或外廊。外廊用悬挑式或外伸框架支撑。预制板平行于横墙搭在外纵墙和走廊墙上,即纵墙承重;也有在纵墙上搭置现浇或预制横梁,预制板纵向搭在横墙或梁上。

由于采光要求,窗洞较大,致使外墙承重截面较小。走廊墙对应于外窗的轴线位置,也无上部窗洞口。该纵墙承重的预制板房屋整体性和牢固性较差。

1.2 主要破坏模式。由于大开间纵墙承重的整体性、牢固性差,致使预制楼板房屋的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以下几种破坏模式。

(1)由于各预制板(或预制横梁)不能整体搭在纵墙上,形成纵墙承重结构或以纵墙为主、横墙为辅的结构承重体系,沿横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将在纵墙中产生墙面外弯曲作用,如大开间教室的承重纵墙截面的而积被门窗洞口减小而使窗间墙截面积过小,墙体在无构造柱或构造柱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在地震作用下会使纵墙产生破坏,从而引起整体房屋倒塌。

(2)预制板与砌体搭接长度只有80~100mm,如考虑施工误差,预制楼板在墙上或梁上的支撑长度更小。加上预制楼板间连接构造措施不能被可靠保证,在地震反复作用下易使预制板脱落。

(3)由于纵墙外弯曲时会使板端产生负弯矩,而预制板抵抗负弯矩能力较差,一旦板端附近开裂。板在弯矩和竖向剪力作用下即会发生折断。板坠落到下层楼板会引起下层楼板脆性断裂,出现连续倒塌事故。

(4)纵墙开窗洞大,窗间墙尺寸小,教室中部的窗间墙无构造柱或构造柱截面小、强度低,在强震或反复地震作用下窗间墙呈交叉破坏,若再发生余震可能会发生倒塌。

2. 增强预制楼板整体性的措施

2.1 预制楼板板底粘贴碳布。

碳纤维加固是利用碳纤维布和结构胶对构件加固处理,具有抗拉强度高、轻质、柔软、易粘贴、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耐久JI生好、耐酸碱及大气环境腐蚀等特点。但碳纤维布按碳丝的编织方向一般只考虑单向受力。因此应用碳纤维布进行加固时纤维方向应与加固受力方向一致。

根据砖混结构预制楼板的破坏特点,板底粘贴碳纤维的方法有两种:

沿板缝方向粘贴;垂直板缝方向粘贴。

(1)沿板缝方向粘贴可提高单块预制楼板的抗弯承载能力,防止发生连续破坏,但对于整体性的加强效果不明显。预制楼板在地震作用下。板缝间会产生相互错动,该受力正好与碳纤维的承力方向垂直,故无法起到加强整体性的作用。

(2)垂直板缝方向粘贴可与楼板上的构造层做法相结合承力,限制了预制楼板在地震过程中的相对位移,能起到整体连接作用,但不能提高单块预制楼板的承载力。因此,用该加固方案宜采用沿板缝方向和垂直板缝方向同时粘贴碳纤维的方案,并在预制楼板支撑处增设角钢来增加其支撑长度,可收到增强预制楼板整体性的效果。

2.2 预制楼板上加叠合层。加叠合层的方案是把预制楼板的面层去掉,重新浇筑50~60mm厚细石混凝土垫层,内配蛰飑200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要通过植筋的方式植入砖墙内15d,再重新铺地砖等面层做法。这样形成的楼盖形式为装配整体式楼盖,可有效增强预制楼板的整体性,在楼层水平剪力的分配上与现浇楼盖相当,即按墙体的抗侧移刚度比例分配。

该方案对于新建工程还可应用,但对于后加固改造工程却存在以下弊端。

(1)在拆除原预制板垫层时对预制楼板破坏较大会引起预制楼板开裂。

(2)垫层垃圾较多,清理和运输费用较高。

(3)污染较大,尤其是打垫层时水泥浆污染顶棚较严重。

(4)原结构的电线管是埋在预制楼板的素混凝土垫层中,拆除时线管全部报废,造价较高。

(5)原结构的预制楼板已有使用年限,新加荷载能否满足承载力要求需重新验算,如不满足要求还需对预制楼板采取板底加固措施。

2.3 预制楼板板底粘钢板网。

(1)粘贴钢板加固是将钢板采用高性能的环氧类胶粘剂粘结于混凝土构件表面,使钢板与混凝土形成统一整体,利用钢板良好的抗拉强度达到增强构件承载能力及刚度的目的。

(2)主要工艺为:加固部位定位放线――基层处理(混凝土表面、钢构件表面)――涂胶(钢构件表面)――粘贴、加压――固化、养护――检验、验收――防腐。

(3)对于全预制板装配楼盖和屋盖。可在板底粘钢加固,设置垂直板长方向的钢板条带以及交叉钢板条带;对于横梁传力的楼盖和屋盖可在横梁间以及横梁与横墙圈梁间设置型钢剪刀撑。该加固方案既能增强预制楼板的整体性又可提高预制楼板的承载能力,通过设置型钢剪刀撑能保证纵横地震作用的水平传递,起到刚性楼盖的作用,而且施工速度快,便于操作,不用拆除结构面层和破坏线管,破坏量较小。

2.4 板底加钢绞线网一渗透性聚合砂浆面层钢绞线网一渗透性聚合砂浆是由韩国某公司研发的。

(1)渗透性聚合砂浆为无机材料,耐久、耐火,高强不锈钢绞线网的强度高、耐锈蚀。钢绞线网一渗透性聚合砂浆加固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抗弯及抗剪加固均可取得较好加固效果,不仅抗弯承载力和抗剪承载力可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抗弯刚度也能得到显著提高。

(2)该加固技术的主要工艺是:加固部位定位放线――加固处混凝土表面凿毛处理――布置钢绞线网、拉紧并用特制的锚固钉固定――在加固部位刷界面剂――在钢绞线网外面抹渗透性聚合物砂浆(砂浆的厚度一般为20~40 mm)――湿润养护。

(3)配合用角钢增加预制楼板的支撑长度,能有效解决预制楼板整体性,并不用拆除结构的面层和破坏线管,但对于预制楼板承载力提高不明显。

3. 结语

根据震害及受力分析和加固效果可看出,采用预制楼板的板底粘钢板网的加固方案既能起到增强预制楼板的整体作用,又能提高预制楼板的承载能力,同时解决了预制楼板的支撑长度不足问题,而且施工简便,性价比较高,是首选的加固方案。

(1)在对预应力空心预制板、纵墙承重的大开问砖混结构教学楼进行加固时,不仅要从增强楼盖和屋盖的整体性方面考虑,同时要从增补圈梁、构造柱与加固墙体方面考虑,以确保结构的整体性。

(2)对于全预制板装配式楼盖和屋盖,在板底粘钢加固。设置垂直板长方向的钢板条带以及交叉钢板条带:对于横梁传力的楼盖和屋盖可在横梁间以及横梁与横墙圈梁间设置型钢剪刀撑,无论是加固效果还是经济效果均为首选方案。采用预制楼板上加垫层方案时要注意结构重量的增加导致地震作用加大和楼层剪力分配原则的改变而使部分墙段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3)本文分析虽然只有预制楼板的整体性加固,但从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和倒塌机制看,砖混结构房屋的加固不仅是预制楼板问题,还要按现行规范规定补充设置构造柱和圈梁,以及墙体局部尺寸不足问题,弥补后的抗震性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GB 50011-20lO,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 GB 50007m201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

[3] 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4] GB 50550―2010,建筑结构加固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5] 林于东.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板抗弯试验研究叨.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6] 金成勋.渗透性聚合砂浆的性能评估[R].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00.

漏网之鱼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

一、前言

智能楼宇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衍生出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物中的网络技术。该技术的基础是传感技术将各个独立的设备相联接,使独立系统联动工作。结合电力的网络布线技术实现设备间的联接。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力布线的缺点开始显现,对于老旧的建筑不能采取电力布线,博物馆、工厂也不适用于电力布线技术,因此人们越来越注重无线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终将代替有线通信技术。在目前的智能楼宇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无线传感系统。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一般包含四种必须技术,分别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1]。无线网络传感系统将物理环境、计算环境和人类环境这三个看起来毫无联系的三个环境联系在一起,实现物理世界、计算世界和人类世界的三元联动。

二、无线传感系统的优缺点

无线系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智能楼宇建设中对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也是很普遍的。无线网络传感系统与有线系统相比具有不可忽视的优点:(一)无线代替有线有效的较少了物料成本投入[2];(二)无线系统与有线系统相比大大加快了设备的安装速度,降低了人力成本;(三)无线的系统维护费用与有线相比大大减少,并且能够快速检测系统故障,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同时无线系统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信号传输安全性低、稳定性差的特点,因此在无线传感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应该采用混合接入的设计理念。

三、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

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是网络系统与电力系统的综合应用,避免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同一网络负载过大产生拥堵现象。利用楼宇中本身存在的电力系统连接网络系统,汇集的信息会通过网络接传达到用户端口,实现远程传输与监控。

(一)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zigbee技术是短距离内,低速度传输数据下的各电子设备间的无线连接技术。该技术在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同一楼层内将各电子设备利用zigbee技术联接,实现各电子信号间的无线传输,形成无线传感网络。例如智能楼宇中的安防设备就利用了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具体工作流程为烟雾传感器接收环境信息,将信息传递到离子烟雾传感器处理芯片由芯片对信息做出处理,最后烟雾报警器采取报警措施。

每一个传感器都拥有特定的工作节点,烟雾报警传感器的工作节点是间歇式的,这种工作方式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具体工作流程为首先对传感器设定5秒中的间歇工作模式,然后在系统开启时检测环境数据,通过传感器处理芯片对信号进行处理,确定信号类型,如果没有火灾则传感器进入5秒钟休眠期,如果有火灾传感器的出的信号通过zigbee无线网络传递到报警器,由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然后传感器进入休眠期。

(二)电力布线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的建立中,要想达到更优化的效果,避免无线传感网络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将无线技术与有线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无线传感网络来说它对数据的传输距离比较短,在建筑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物的高度在增加,面积也在扩大,因此单纯的无线传感网络并不能够满足智能楼宇建设的需求,电力布线技术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结合模式,使大型智能楼宇网络得以实现。在大型智能楼宇建设过程中通常会对楼层间的网络联接采用电力布线技术[3],保证信号稳定的传输。在平面面积比较大的建筑物中,也会经常采用电力布线技术,建筑物的面积比较大,网络的覆盖性低就会成为智能楼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无线传感网络中加入电力布线,将各个局部无线网络通过有线联接,保证信号安全稳定的传输,实现智能化楼宇建设的的要求。

四、无线传感网络在智能化楼宇建设中的应用

智能化楼宇建设就是人机的协作方式,在这种交互方式中是通过机器感知环境,并对环境进行调节,实现满足人类活动需求,满足节能要求等的设计方式。智能楼宇在城市中已经是常见的一种系统,只是这种系统仍旧处于发展初期,在未来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一)环境监测系统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环境监测系统是基于传感技术的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中的而各种参数,比如温度、适度、光线强度等,基于这些监测参数对楼宇中的空调系统,湿度控制系统及照明系统进行控制,以达到最适合人类活动的环境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各数据的传输依靠对无线传感系统的建设,否则智能楼宇只是摆设,并没有实际效用。

(二)门禁系统在智能化楼宇中的应用。在楼宇建造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必要性的问题,除了消防系统还要安装较高安全性能的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可以采取指纹或人脸识别等方式。对本单元内的用户进行指纹采集或人像采集,在入口出设计光学感应器,采集需进入人员的指纹或人像信息,与系统存储信息相比对,如果系统中存在该用户信息则门禁系统关闭用户可以进入,如果系统中不存在用户信息则门禁系统处于开启状态,用户将无法进入。这一过程要求光学感应器与存有用户信息的服务器相连,将采集信息传输到服务器进行比对,服务器将比对结果传输到门禁开关系统,开关系统根据比对结果作出反应。整个过程依靠无线传感网络与有线网络的协同作用。

五、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楼宇智能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无线网络传感技术的混合接入技术设计是楼宇智能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够保证楼宇智能化的飞速发展,在楼宇智能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赵俊淋,杨扬,易卫东《智能楼宇中无线传感网混合接入设计》电子测量技术第31卷第11期;

漏网之鱼范文第5篇

由于无线网络技术自身很容易受到传输冲突和信号干扰等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探索。文章主要就此展开分析,客观阐述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可能性和面临的挑战,无线通信标准和无线组网方式,提出合理的无线网络技术应用框架。

关键词:

无线网络技术;智能楼宇;通信标准;无线组网

1智能楼宇控制系统中引入无线网络技术

智能楼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等,其中网络系统是智能楼宇控制系统的基础,负责系统之间信息传输的重任。在此基础上,控制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之间实现联通,由一个统一管理平台对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对数据源、数据平台的管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将最终的数据分析结果传输到执行机构,为后续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1]。就传统的有线网络技术基础上设计的楼宇控制系统来看,主要划分为3层。第一层是执行层,主要是传感器装置,包括对温度、湿度、烟感以及室内光线强度等指标的检测,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将这些变化转变为电信号,传输到下一层。一般情况下,执行装置主要是继电器输出装置,这种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加自动化地控制空调开关、调节室内湿度和温度等。现场执行层的设备接入网络方式不同,不同连接方式决定着装置自身的网络通信功能,在某种协议约束下进行信息交互[2]。第二层是控制层,主要是控制器装置,包括专用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控制器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十分突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控制能力,根据某种通信协议进行通信。第三层是信息管理层,主要是管理工作站,工作站的作用是为管理者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一个信息化控制平台,从而对楼宇进行智能化管理。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可以发现,在现场执行层和信息管理层应用无线网络接入技术的可能性最大。执行层中应用无线技术,是因为楼宇中设置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布线工程量较大,如果采用有线连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引入无线接入方式可以为传感器部署工作提供便利,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传感器的节点位置。在信息管理层应用无线技术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管理和维护工作开展,对系统进行实时控制[3]。有线网络由于拥有大量的网络宽带资源和可靠的信息安全保护,所以即便是在当前无线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对传统的有线网络带来一定冲击,但仍然无法完全替代有线网络,所以在未来的楼宇智能化控制系统中应该是有限网络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结合应用。无线网络技术在信息管理层应用较为广泛,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在其他层更进一步的应用[4]。

2现场执行层无线组网模式

无线组网有两种模式,即Adhoc模式和Infrastructure模式,其中Adhoc模式作为一种对等式的组网方式,没有固定的路由器和基础设施,所以这些节点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同时还可以保证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这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无线覆盖范围限制问题最为典型,致使用户无法直接进行通信,只能借助其他节点分组转发,没一个节点设置一个路由器。而Infrastructure模式组织网络是无线单跳网,网络节点更多的是选择通信范围内距离最近的基站实现通信,不具备路由功能和节点通信功能。在智能楼宇控制系统设计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设计不同的无线组网模式[5]。智能楼宇控制系统内部执行层中,多数情况下需要安装大量的传感器设备,这些设备应该分布在大楼的周边区域,但是大楼的功能是在不断完善和变化的,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调整传感器的位置。基于此,如果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则能够更好地适应大楼功能变化对传感器部署的需求,降低布线工作量和成本费用。但是,在智能楼宇系统中应用无线网络技术时,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无线传感器需要电池供电才能正常运行,所以能量是有限的,所以无线覆盖范围较小。其二,楼宇内部影响无线网络数据传输的因素较多,包括墙壁、门窗、金属框架、微波炉和电磁设备,这些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无线信号的传输质量,致使无线信号传输和服务质量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此外,如果室内的物体发生移动,可能反射无线电波,这些反射电波经过多种途径传输,可能受到更加严重的干扰,造成信号传输路径逐渐衰减[6]。所以,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很难保证无线网络传输质量,传统的点对点组网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基于Adhoc模式的无线网络由于自身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可以更好应对这种复杂环境需求,呈现一种分层或平层的网络结构。基于Adhoc模式的组网方式可以覆盖更大的范围,传感器可以将内容传输到另一个接收设备上,实现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并且,如果一条组网结构如果在某条路由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切换到另一条路由使用,避免用户数据信息的丢失,尽可能地降低外界对无线数据传输带来的干扰问题,提升网络抗干扰性。无线传感器网络由多个功能和节点组成,作为数据采集者,节点将收集的数据按照通信路由协议传输到远方的基站;如果是数据中转站,除了收集数据以外,还需要承担接受邻近节点传输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附近的节点或基站的功能。基站的功能是负责将无线传感器发送过来的数据信息转发到有线网络上,在人机交互界面即可了解到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也可以将有线网络上的信息利用无线网络通道转发给传感器,下达相应的控制命令。在执行层中,对无线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转化到有线网络基站,可以主动读取无线传感器数据,对无线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实时监控。

3现场执行层无线通信标准

当前国际上的无线通信标准较多,这些标准从不同角度上涵盖了全球范围内的无线数据和通信需求。每种无线通信标准对于通信范围、传输速率和传输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不同标准的体系结构下,每种软硬件要求不尽相同,成本同样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选择哪一种通信标准就需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不同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数据报告模型存在差异,传感器信息获取方式取决于数据报告紧急程度,在时间驱动模式下,要求传感器在一定时间节点内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层;在事件驱动模式下,传感器收集周围环境变化数据,只有在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变化情况满足预设条件下,才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控制层;在查询驱动模式下,传感器节点被动式转发数据到控制层,只有在接收到控制层的具体要求后,才可以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传输到控制器。如果想要无线传感器广泛应用在现场中,需要保证无线传感器是最低成本的,无线传感器的组网结构整体成本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无线传感器主要是由电池供电,所以要求电池能够满足传感器长时间运行工作,这就要求传感器功耗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性能可靠,可以在无人看管下即可正常工作;伸缩性能好。一般情况下,无线传感器采用短距离无线连接方式,这样可以尽可能降低外界客观因素对无线信号传输带来的干扰,充分发挥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

4无线网与BACnet的结合

在执行层中应用无线传感技术与上层应用相结合,在智能楼宇系统中有很多通信协议,这是一种楼宇智能化发展的自动控制网络通信协议。该协议作为一种开放性协议,主要是采用OSI模型衍生而来的分层通信体系结构,很容易受到实际需要和成本限制等众多因素影响,这种折叠式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安全性更为突出。BACnet在智能楼宇系统中应用,通过对抽象模型的实例化可以提供一个更加具体的描述,通过服务原语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在满足数据传输需要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网络架设成本。通过网络映射方式,采用不同底层协议网络,BACnet应用层报文可以在不同网络上传输数据,数据传输更加安全。不同的BACnet子网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通信技术和寻址方式,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寻址方式,促使子网间的路由工作有序开展,充分发挥无线网络技术优势。

5结语

综上所述,无线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在智能楼宇系统中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环境,为楼宇系统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够有效克服有线网络数据传输的不便,促使无线网络技术能够在智能楼宇系统中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高波 单位:云南广电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宣威支公司

[参考文献]

[1]许毅平,周曼丽.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22):4264-4267.

[2]李胜.智能楼宇中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4):287.

[3]申瑞雪,李良.无线网络技术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7):1404.

[4]肖青青.无线传感网络覆盖技术的应用与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