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容秋天的成语

形容秋天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秋天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形容秋天的成语

形容秋天的成语范文第1篇

关于秋天的成语有哪些:

五谷丰登、秋风萧瑟、硕果累累、春花秋月、天高云淡、寒蝉凄切、

秋风瑟瑟、层林尽染、果实累累、秋收冬藏、秋雨绵绵、落叶知秋、

一日三秋、雁过留声、秋风送爽、春秋鼎盛、春去秋来、金风送爽、

秋风习习、秋阳杲杲、北雁南飞、金桂飘香、天朗气清、叶落知秋、

望秋先零、枫林如火、秋行夏令、一丛金黄、霜气横秋、秋色迷人、

霜天红叶、晴云秋月、一丛火红、玉露生寒、秋风败之、秋高气和

关于秋天的成语有哪些解释:

望秋先零

【解释】: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受命之异也。”

金风玉露

【解释】: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自】: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春蛙秋蝉

【解释】: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出自】:晋·杨泉《物理论》:“夫虚无之谈,尚其华藻,此无异于春蛙秋蝉,聒舌而已。”

春兰秋菊

【解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出自】:战国·楚·屈原《九歌·礼魂》:“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秋高气肃

【解释】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秋色宜人

【解释】秋色:指秋天的景色。 宜人: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出处】 北周 庾信 《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凄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于此别。”

层林尽染

【解释】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出处】见于诗词《沁园春·长沙》。

橙黄橘绿

【解释】指秋季景物。指橙子金黄橘子翠绿时的季节。

【出处】宋·苏轼《赠刘景文》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月春风

【解释】秋月春风,秋夜的月,春日的风。指美好的时光。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引》:“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天高云淡

【解释】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例句】秋天里,找一个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的日子一起去爬山吧!

秋风瑟瑟

【解释】萧瑟 (xiāo sè )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 ②冷落;凄凉: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萧瑟在本词中取第一个意思。秋风萧瑟就是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出处】出自曹操《观沧海》。

金风飒飒

形容秋天的成语范文第2篇

形容秋季成语有哪些一

1、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2、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3、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5、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6、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7、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8、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9、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10、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11、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12、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4、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15、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16、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7、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18、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19、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20、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21、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22、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2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4、纷纷扬扬:扬:在空中飘动。形容雪花飘落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2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6、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7、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28、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29、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30、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31、合不拢嘴: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形容秋季成语有哪些二

1、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2、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5、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6、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7、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8、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9、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10、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1、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12、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形容秋天的成语范文第3篇

1、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2、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3、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4、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5、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6、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7、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8、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9、盈盈秋水:秋水: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形容女子眼神饱含感情。

10、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11、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12、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3、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14、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5、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16、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17、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18、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19、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20、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1、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22、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23、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24、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2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6、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27、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28、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29、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30、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31、春去秋来: 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32、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33、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34、金风飒飒: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飒飒:风声。

35、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36、秋菊春兰:秋天的,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7、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38、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39、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40、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41、秋风瑟瑟:萧瑟: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②冷落;凄凉: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萧瑟在本词中取第一个意思。秋风萧瑟就是秋风吹树木的声音。

42、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43、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44、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45、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凉意。

46、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47、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48、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形容秋天的成语范文第4篇

形容冬天的精彩成语

1、折胶堕指

解释:极言天气寒冷。

2、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3、秋收东藏

解释: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4、雪兆丰年

解释: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5、夏虫朝菌

解释: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6、温凊定省

解释: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7、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8、葛屦履霜

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9、冬温夏清

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0、集萤映雪

解释: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11、燕雁代飞

解释: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12、夏炉冬扇

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13、无冬无夏

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14、黄绵袄子

解释:比喻冬天的太阳。

15、冬温夏凊

解释: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16、冬日夏云

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17、冬日可爱

解释: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18、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9、寒冬腊月

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20、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21、天凝地闭

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22、缩手缩脚

解释: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23、暑来寒往

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24、欺霜傲雪

解释:欺:欺凌。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25、林寒洞肃

解释: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26、饥寒交切

解释: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形容秋天的成语范文第5篇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步步登高:一步步地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高枕无忧: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劳苦功高: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相关期刊更多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信息工程大学

法语学习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教育部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