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语言表达;社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73-01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对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培养和锻炼思维能力的基础课,人们形象地称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幼儿园进行数学启蒙教育,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1.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纲要》的出台,我们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使我们明白,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2.运用针对性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可提供一些用于比较多少、1和许多、分类等联系生活实际的简单材料供幼儿操作。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或者是摸出比数字多1少1的食物;又如两人手中各拿1~6的数字卡片,两人同时各出一张卡片来比大小,由其中一人说,说对的就可以把两张卡片一起收回,最后看谁的卡片多。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个别活动、两人或多人的小组活动。如幼儿在学习"二等分"时,在幼儿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后,可以为每位幼儿提供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种的几何图形,请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几何图形"二等分"的实践操作活动,比比看,谁"二等分"分得最好,方法最多种。操作一段时间,有的幼儿已完成了三种几何图形的"二等分",但对正方形、长方形的"二等分"只有一种方法。这时,我就提醒幼儿,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二等分"的方法,比比看谁的方法多。经过教师的启发、鼓励,幼儿又活跃起来,纷纷继续动手操作,最后他们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比较和自己的探索操作,找到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其它等分方法。
3.注重各领域的有机结合,形成数学与各学科的渗透
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语言故事是幼儿感兴趣的教学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针对数学内容要求,我自编了许多既有趣又符合知识要求的故事,并把数学教具作为故事中的道具。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如:在数学活动"小小送奶员"中利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述自编时下非常流行的《喜洋洋和灰太狼》的故事,边讲故事情节边提问,幼儿边思考边回答,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解读取奶单和送奶单,练习巩固了数数和序数,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实践证明,这种形式效果很好。
4.注重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
《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育的四个方面的目标:(1)教幼儿掌握一些初浅的数学知识;(2)培养幼 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4)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通 过数学教育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 具有主动性、条理性、坚持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为幼儿今后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要把这些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多从培养幼儿的逻 辑思维能力、学习兴趣及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几方面考虑,既让幼儿学到知识,又促进其整体素质的全 面提高。
关键词:幼儿数学 趣味数学 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其实,学习数学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一样可以把数学学得很棒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活动中操作提高幼儿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不要认为幼儿动手就算操作,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儿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其实效性。如学习“7”的组成,课上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7粒石子,教学时,要求幼儿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多少分法?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来操作,还未等幼儿完全分好,教师已请幼儿回答结果,教师虽说让幼儿操作但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样操作只是走过场而已。教师可设计成:准备7种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6、6和1;(2)按颜色分,可分成2和5、5和2;(3)按形状分,可分成3和4、4和3;教师让幼儿操作时,应进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分?这种描述尽管只是对感性认识的描述,但它却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操作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规定操作程序和规则,设计操作的步骤及需要幼儿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幼儿只有通过比较观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组成,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来操作也是保证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俗话说“不爱学习的孩子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却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又把数学中的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量关系对应”中,教师设计了白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现了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一位被老巫婆捉来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个不停,一个好心的卫兵把事情告诉了白马王子,白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个好心人去帮助白马王子愿意吗?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设置了白马王子过桥、路过花园、经过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聪明、到动物王国帮小动物铺路等几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数学题。幼儿完全沉浸在情境故事里,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情境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选择幼儿喜欢的人物设计故事,并借助故事中的环节渗透知识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
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四、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我们在开展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每一次情境的创设。把教育目标或数学概念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和活动经验相联系,从而开展适合幼儿水平与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教师在导入部分的环节中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在音乐声中带着小朋友来到儿童乐园,大班数量对应、分类与计数、中班序数等内容融入在游戏《快乐的游乐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基本都能描述出游乐场的主要游乐设施和一些常见的辅助设施(售票处、草地、休息的长椅等),教师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创设一系列的关于游乐场的教育活动:小火车上有谁?第几个座位没有人?小姑娘排在第几位买票等,把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与情境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辨认1~10以内的数字和序数,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计数,并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同时还利用双圆卡片和数块卡等学具的操作 进行拼图组合,从而发展幼儿上下、左右的位置感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幼儿就会自然的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自由发挥,积极探索。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活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能在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摘 要: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各样的“公开课”中教师努力从选材、目标、形式、过程等方面实现“游戏化”,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的情况又如何呢?特别是较为抽象的数学领域,存在更需要“游戏化”但也更难“游戏化”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尝试从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教师和幼儿的状态等五个方面分析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和阻碍因素。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到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但现实是在实践中我们的课程还没有真正的“游戏化”。特别是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在理念上都能认同游戏化的观点,而在实践中往往因为班级人数多,繁杂的日常事务等原因没有将教学活动的游戏化落到实处。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又因为其抽象性、逻辑性强以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游戏化的程度应该说是最不理想的。那到底在现实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程度如何,实践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或者阻碍因素呢?这一系列问题促使笔者决定对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情况做一个调查,通过对现有情况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幼儿园是一所镇中心幼儿园,于2007年成功创办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有小、中、大共20个班级,老师43人,其中在编教师23人,镇合同教师7人,代课教师13人。本研究拟对全园43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态度和理解。在问卷的基础上,对照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学历水平(见下表)在三个教龄段中分别选取不同学历类型的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现场观察,每种学历观察2位老师,共观察数学教学活动13节。其中大班4节课、中班6节课、小班3节课。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仔细的梳理,收集有关游戏理论、幼儿园数学教学以及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等一些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问卷法
从幼儿教师关于游戏环境的创设、游戏化的理解、游戏材料、游戏内容等几个方面对所在幼儿园全园的教师(共43人,其中包括3名园长)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回收43份,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
3.观察法
观察时利用观察表进行核对与衡量,观察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游戏环境、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教学评价、教师和幼儿的状态,从主、客观对教学游戏实施的现状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观察表包括数学教学游戏环境、数学教学游戏材料、游戏内容、教师、幼儿五个部分。
4.实物分析法
在本研究中,收集了教师的教案、教具、一周活动计划、一周活动预设安排表,教师培训记录表、教师培训资料、教研活动计划、教研活动记录等文本资料,这些实物将为本研究提供进一步的佐证,为分析问题提供多种视角。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环境的现状分析
本文研究的幼儿园数学游蚧肪持饕指活动室内空间且能够在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环境。根据回收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很多教师在准备数学教学时并不将环境的创设作为准备的一个方面,也没有考虑到环境对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在调查布置数学游戏环境中教师是否会注意贴近幼儿园生活时,有75%的老师都选择了会考虑。但是实际观察到的结果是教师在布置环境时能考虑从幼儿的实际出发,但是从幼儿生活实际出置的环境未必都能与教学内容符合并发挥教学作用。无论是在活动室还是走廊等公共环境中笔者很少能观察到具有数学意义的环境。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材料的现状分析
1.游戏材料种类的现状分析
班级中幼儿在数学发展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避免游戏材料的单一,选择与教学内容、游戏内容相关的2~3种游戏材料,设计在游戏的不同环节,体现一定递进性。在调查中82.5%的教师觉得自己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中游戏材料单一,只有17.5%的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游戏材料不单一。笔者观察的结果与调查基本一致,一次教学活动中,幼儿手中只有一种学具供摆弄,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一刀切”,没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2.游戏材料与内容符合的现状分析
教师在进行数学游戏时所使用的游戏材料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要能发挥一定的教学作用,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并达成教学目标。在问卷调查中,60%的教师在准备数学教学游戏材料时总是考虑与内容相符合,32.5%的教师偶尔相符,7.5%的教师选择一般不会考虑。在实际的观察中发现13节课中有11节课的游戏材料与教学内容相符合,所占比例为84.6%。
3.游戏材料数量的现状分析
当缺乏玩具的现象发生时,儿童之间往往会出现争抢玩具以及无所事事的行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5%的教师每次教学活动都能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的游戏材料,75%的教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准备充足的材料。观察结果显示,53.8%的课不能在数量上满足幼儿,另外争抢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个别教师只为自己准备了教具,而没有为孩子们准备学具。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内容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基本都是按照年级组审议制定的主题计划表中的安排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来源于教材但经过一定的修改。虽然教师也认为内容的选择应该从幼儿生活实际出发,但也表示在实践中这样的生成活动几乎没有。观察结果表明,虽然教师在内容的选择上基本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但是孩子对游戏内容的兴趣不是很高,状态并不积极。
(四)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分析
1.教师关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态度和理解
教师对数学教学游戏的态度影响实践中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施。调查显示,只有12.5%的教师表示非常喜欢,喜欢的也只占20%;虽然没有教师选择不喜欢,但是认为不太喜欢的教师占了67.5%。即便如此,教师对于数学教学游戏化的价值还是比较肯定的,能意识到数学对幼儿的意义,也知道只有游戏化才是早期数学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2.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76.9%的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但是对于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程度较低,只有30.7%。面对小班35人,中班45人,大班40人这样的班容量,要求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兼顾班级所有的幼儿确实很难。
对于教师的指导,笔者在13节课中均有观察到教师的指导行为。但是在指导时,教师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几乎没有关注到幼儿学习品质以及社会性发展方面。活动最后环节的评价大部分采用整体评价的方式,13节课中4节课运用到了幼儿评价的方式,但也有2节课没有进行评价。
(五)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分析
现场观察活动后的统计数据表明,符合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游戏的比率为46.1%,而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更低。幼儿在参与游戏时,表现出不喜欢摆弄学具,有的丢在一旁,观看其他幼儿,有的甚至将玩具乱扔。这些和游戏环境、材料以及教师等因素都是相关的。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和观察情况来看,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仍将数学知识视为教学的重点;教学方法单一;较少运用游戏;游戏材料单一反复使用,没有真正地游戏化。教有的时候对于教学和游戏的结合,更多的是一种形式上的结合。游戏真正的内涵和实质并未被理解,教师对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以及数学学习的特点不了解以及班级人数、材料、场地等客观因素制约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开展。
四、讨论与建议
(一)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学前数学教育的总体趋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下特点:重视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重视多种感官的操作活动,重视数学教学游戏化、多样化和具体化,重视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儿童对数学概念的自我建构。教师在面对这样一些变化的时候,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如何采用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改善游戏材料
幼儿数学游戏环境的创设是幼儿有效获取知识、提升经验非常重要的条件。在建构主义的理念下,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在生活情境中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如:小班《“1”和“许多”》在环境创设上可以在墙饰上制作一棵树和树上结满了许多的果子,这些果子可用布质材料做成,挂在树上,幼儿可以随意摘取。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可以为以后计数内容的学习所应用。
游戏材料选择首先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并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其次要在数量有所保证的基础上注重多样化,避免单一。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探索“二等分”的概念,教师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的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吸引幼儿,教师在材料的制作上还要生动、有趣、新颖。
(三)完善职后培训,以教研促教
教师职后培训是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教育变革、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为幼儿教师提供长期或短期的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让教师了解关于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了解“教什么”和“怎么教”。
幼儿园教研工作正常、深入开展需要一定的组织保证,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当前×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主要以全园和年级组的形式开展。为了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游戏化,我认为应该在教研活动中突出学科教研组。根据需要明确建立数学教研组,对参与数学教研活动的人员、内容、时间、经费等作出详细的规定和保证。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能给广大的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硬币,让幼儿分辨他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帮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五、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师;教学活动;多媒体技术
幼儿园数学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很重要,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加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力度,实现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拓展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首先,我认识到幼儿学数学的目的是重视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能从问题出发,让幼儿联系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在操作中理解学习,在判断、决策、应用中学习,把科学知识技能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其次,我们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应遵循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幼儿获得对数学理解。多媒体技术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转变了传统的信息单一的表现形式,化繁为简、形象生动。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把教学中较复杂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认为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下面是我对“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的几点看法。
一、多媒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幼儿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供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情景和材料,并不是要求幼儿完全到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幼儿学习的场所是课堂提供的实际情景或材料多数是相对真实或生活情景的一种模拟 。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活用’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来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了“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数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幼儿会觉得内容枯燥,没有兴趣来学习。在传统的教学组织中教师多半是通过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并对知识的把握也是处于被动状态。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们主动观察、思考等。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1)数学教学课件的选用、制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所选用制作的课件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知识难易程度,并必须立足于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如:翰林汇数学教育软件中的启蒙版,则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大班数学教育内容设计的,其知识难度也是“跳一跳,够得着”,形式也是多以游戏为主。例如:比较数的大小,则通过“小熊翘翘板”的游戏,让幼儿自己用鼠标移动不同数量的小熊来加以比较,当回答正确时,计算机则马上表扬“你真棒”,回答错误时,则鼓励“想一想,再试一试”。鲜艳的画面,清晰的回应声,及可操作性,实现了计算机与人的互动作用,让幼儿在大胆的尝试中发现、建构数的知识。
(2)新的感知手段,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让较为枯燥、死板的数学教学变得和音乐、游戏一样的有趣,好玩,正是多媒体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所体现的魅力。如:翰林汇数学软件中认识人民币,就设置了“商店”的游戏,不仅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能用它感受“网上购物”的过程和乐趣,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模拟的各种现实情境游戏,避免了枯燥无味的教学形式,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借助图像、动态情境,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传统数学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贴绒教具或实物教具,再辅以教师的口头表述,让幼儿理解数概念及其表达的含义。要让幼儿掌握,教师要反复演示、讲述很多次,结果仍不尽人意。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象,动态情境,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理解数的概念。如:学习6的减法,则设置在树枝上有6只小鸟,飞走了两只,树枝上还剩下几只?观看了动态情境,幼儿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掌握算式中各数字、符号的含义。可见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动机
每一个幼儿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把教学植根于对幼儿深厚的“爱”之中。努力创设利于幼儿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幼儿置身在探索数学的乐园里。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和幼儿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把幼儿引入与所提问题的情境之中,触发幼儿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幼儿求知的兴趣,使幼儿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启迪思维。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幼儿看到画面中自行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幼儿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唤起了幼儿探究的愿望,诱发了幼儿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幼儿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我们数学教师‘受益匪浅’,它不仅带给孩子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让孩子们更加喜爱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逐步的发展。因而在今后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地进行探索,使孩子在信息化时代接受更多的信息化教育。在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以及运用中,让我有了不少的体会:我们教师不仅要学会制作教学软件,还必须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或多媒体写作工具软件的运用,能较熟练地制作出课件。同时制作软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要反复学习、不断修改,软件才会变得更完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幼儿数学教师一定要面对这个挑战,我们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来学习,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成效的。
参考文献:
[1]陈美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