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性;实践活动;小学生;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233-01

面对全新的社会背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探索、体验和创造。传统的语文教学受教学目标和教材的严格限制,不能随意安排内容,甚至产生了教师问,学生答的定势。但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丰富的自主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活”起来,达到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为了更有效的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其达到活动的目的,我们努力探索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

1 口头表达类活动

(1)故事会。在学生自由或有组织地阅读、收看、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亲人、同学、好朋友听,再安排有这个方面特长的学生在一周一次的班级或学校故事会上去讲述。

(2)“辩论会”。辩论会的目的是砥砺学生的思维,锤炼学生的快速表达能力。中国人讲究谨言慎行,这一点在孩子的身上也有所表现。国外的孩子个性张扬,自我表现的意识极为强烈,而中国孩子大多言谈。为了让孩子敢于开口说话,开口辩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可以开展各种话题的“辩论会”。“辩论会”之前先让同学们自己确定话题,然后定出正方反方,两方各自搜集材料。最后正式开展唇枪舌战的辩论会。

(3)朗读比赛。开展朗读比赛活动,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与特点,帮助学生选取不同载体的朗读内容,如性格沉稳的男生可选古诗词,富有激情的女生可选抒情散文,然后先给一定的时间去自我练习,教师可以指导。最后再参加班级、年级或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

(4)课本剧场-角色表演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综合性极强的活动,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培养了小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的意见。

2 书面表达类活动

(1)定期出版手抄报。出版手抄报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培养学生的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设计、编排、绘画、书写等基本素质,同时还能增长课外知识。开展出版手抄报活动可以结合一些重要的节日,如母亲节、教师节等,激发学生爱老师、受父母等多种情感。还可以结合史实政治、安全、法制、科技等重要宣传内容来出版,如汶川地震、2008年北京奥运会、舟曲洪水暴发等,定期出手抄报一定会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读后感。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览许多读物,在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的同时,他们的内心也经历了形形丰富的情感体验。这份体验是学生真情的表现。如果能让他们及时写读后感,收获的将是最真、最丰富的语言。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写作水平自然有所提高。当然,不是所有的体验都让学生书面表达出来,教师要作有心人,选取学生最感兴趣,内容最具触动力的文章或片段,让他们写下来。

(3)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和今日说法等节目,让孩子关心国家政治,做社会的小主人。

3 阅读类活动

(1)阅读有益的图书。为满足学生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我们应充分利用好学校的阅览室每周一次借阅图书的机会,让学生去涉猎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有益的图书,以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基础。

(2)交流读书体会。多读书,还要会读书。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流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所形成的定势较少,容易被同年龄段的同学所介绍的读书方法所沟通。因此,经常开展交流读书心得活动,有助于使大多数同学的阅读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4 社会实践活动

(1)体验大自然,感受生活。组织学生春天放风筝、夏天捉蜻蜓、秋天去农田抢收、冬天感受大自然雪带来的乐趣,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等。让孩子切身去感受、体会。并及时为写作搜集、积累素材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状分析;实用性;教学观念;成才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去组织教学活动。根据本地中小学学生普遍知识底子差、操作能力弱的现状,笔者就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联系实际,对教学目标达成及教学措施的实用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现状分析

(1)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信息技术课的反应上看,其特点是参差不齐,绝大多数的学生基础很差,脑海中没有信息技术的知识概念。

(2)从学生操作能力上看,在小学阶段根本就没有严格要求过,学生在打字时,多数是用“一阳指”和“二指神功”。

(3)从学习目的看,很多同学在信息技术上没有学习目的性,甚至已有部分学生觉得浪费学习时间,上实践课时在教室做作业。

由于以上原因,我认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重在改变观念及教学方法,重在与实用性相结合,以信息技术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产生掌握好这个基础技能的愿望。

二、提高信息技术实用性的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①实用性教学可以说是所有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而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不断创新,把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引入课堂,根据每节授课内容去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并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问题,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及能力去解决身边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应用意识及创新精神。②充分转变教师角色。把教师从知识的“讲演者”、学习的“指导者”角度转化为吸引学生的“模特”和知识的“引导者”,对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老师要像文物鉴定专家一样做一个“鉴赏者”,及时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及优劣,让学生及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让学生更积极地去创新。

(2)转变学生学习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进行探究性学习中作为工具的重要性。①从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一些专家学者早就指出,工业化向信息时代转变已经到来,而且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方式。按教育部的规定,信息技术课正在成为我们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信息技术教育则是培养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重要课程,这个观念必须树立。②信息技术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工具。现在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信息技术在作为一种演示和交流的工具的同时,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探究的同时还可以在网上探索前人的实验及成果,对照自己的方案,进一步完善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结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自己的探究及成果共享到网络。③信息技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成为人与人联系的桥梁。现在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使人口的流动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特色。我们这地方许多学生家长到外地去打工,去谋生,学生则成了留守儿童,家长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回家一次,距离使亲情疏远,对学生的学习、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信息技术就给学生和家长的交流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例如,我们学校就经常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对话,学生对家长的思念和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在交流中得以表达,从而让学生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3)精心选取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生活情境越贴近时,学生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出发,科学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无所不在,从而激发学习需求和内在动力,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今年教师节到了,学校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做一份尊师的手抄报,我把学校的要求告诉学生,并给他们分组,要求每一组都要做一份电脑报。学生在制作时,创作探究,充分发挥了各小组成员的智慧,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所布置的任务。各小组的小报我都用打印机打出来,让学生送给自己尊敬的老师,在老师欣赏的目光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喜悦,体验到劳动的收获,一种要学好信息技术的愿望在学生的心中形成。

(4)适当引导,以信息技术独特的创作魅力,提高学生在实践上创新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完全服从于教师的教导,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教师只需给他们每人一个平台,他们就会绽放光彩。例如,进行flash教学时,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动画后,只对学生做适当地引导,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创作,最后对学生的创作进行一一评价和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改变教和学的传统观念,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努力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去主动掌握这门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学生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第3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语文课程取之不尽的源泉。本地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对家乡自然和人文的观察了解活动充满着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使他们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获得美感经验。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是大有可为的。本文作者所在的林甸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县内有静态储量达1810亿立方米的特大型地热资源。林甸县依托地热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着力建设“国际温泉名城”。在温泉城建设的带动下,林甸县形成了以丰富的人文知识、高雅的人文精神为主体的一系列人文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积累丰富的表象。在实际教学中,作者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在课程中有意地融入温泉文化等本土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温泉城内涵,使他们关注家乡的变化,激发并日益增强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牢固树立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坚定志向,进而养精神,从而有效地提升语文素养。比如,作者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本校参与编写的县域温泉城教材《求索中的林甸》的基础上,进入林甸县人民政府官网,详细了解林甸县地热温泉的发现、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围绕其所出现的一系列发展变化,让他们充分领略家乡的优美景致,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理解建设温泉之城的战略意义和长远目标,从内心深处激发起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怀。由此,作者借助县域资源这一载体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了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汲取到丰富的语文营养,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依托本校优势,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语文营养,都是一部活的课本。因此,巧用本校资源,让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校生活都成为课程资源。只要教师能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本校的特色资源,就一定能丰富学生的视野,给语文课带来丰富多彩的素材。作者所在的林甸一中,建校历史长达60余年,有着悠久的办学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林甸地域文化和林甸独特精神的特殊载体。在教学中,作者巧妙利用本校的历史现状,实现了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作者指导学生到林甸一中图书馆、档案室,查找林甸一中的历史档案资料,翻阅《母校,在霞光中飞翔》等资料图书,搜集学校的历史和现实照片,借鉴《晴空一鹤排云上》《飞翔,奋起鸿鹄九天的翅膀》《金秋盛典———庆祝林甸一中建校五十五周年纪实》等专题片,认真研读本校开发的校本教材《高中生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使学生全面、真切、清晰、直观地了解母校辉煌的历史、可喜的现实和光辉的未来,准确把握母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特色优势和发展方向,受到一次深刻的校园教育,培养他们热爱林甸一中的情愫,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养成了能力,从而实现了有效的语文教育。

三、结合各项活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教师节手抄报素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作文成长周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1-0037-03

一、“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提出背景

关于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一直是国内语文界关注的重点,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有对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有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但纵观这些研究,或侧重于作文教学宏观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和个性作文发展的关注。同时,缺乏对学生作文能力成长过程的整体把握,缺乏关注的连续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作文能力提高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同一学段的学生写作能力的阶段不平衡性也有所忽略。

从作文教学实际来看,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剥离,与学生作文成长的实际相脱节。尽管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写作训练要求。但那样的训练要求似乎只是重视与每个单元的阅读教学相对应,而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写作的主体――学生。何况,其中有些训练还只是片段训练,从训练次数上来说,每学期也只有六次。从学生作文成长的规律看,写作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赖于丰富的作文实践,在适度的巩固强化中循序渐进地提升。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教材为例,第一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分别是“有感而发”、“说真话、抒真情”、“从生活中找‘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简单地说明小制作”、“想象”;第二学期的六次训练要求是“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记事写人线索清楚”、“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抓住特点介绍动物”、“写消息”、“自由作文”。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研究学生,只是不顾实际地照搬照用,一是有支离破碎之感,且有浅尝辄止的嫌疑,二是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生个体写作状况出发,认真梳理本学段作文训练目标,科学整合教材资源,根据初中生作文成长的一般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概念分析

随着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有效的作文指导与训练,其写作能力会表现出进一步巩固、强化、拓展、提升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过程。这种写作能力的链接和上升,我们称之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周期性成长。

以初中生为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由幼稚渐趋成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各个方面(比如对一种文体或一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提升的过程。这个阶段,学生作文成长周期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学生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作文成长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二是顺序性,无论是学生个体还是群体,作文成长过程都是缓慢的渐进的,与学生的阅读与阅历表现出惊人的契合。三是螺旋性,我们把学生的作文能力从某个低点上升某个相对的高点视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周期,无论是某个周期内能力的成长,还是不同周期的能力链接,始终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四是迁移性,不同的作文能力之间具有迁移性,不同周期的作文能力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迁移性。五是整体性,学生作文成长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技巧、情感态度等整体提高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研究初中生作文成长过程中,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既重视方法的研究,也重视对“人”的研究,作文成长周期不以学段、年级或年龄作为划分依据,而以学生写作能力为主要标准。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心理特征,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生活特点、年龄特征,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三是关注学生作文基础,注意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四是关注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习惯,通过立体的个性化的写作训练与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三、基于“初中生作文成长周期”的教学策略

(一)梳理教学重点,精练训练目标

1.抓好一条经线――以记叙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写作是这样描述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不难看出,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从各地中考命题情况来说,记叙文占了极大的比重。因此,在七至九年级,要把记叙文的训练作为一条主线。七年级侧重训练写人叙事的记叙文,要求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能将一件事情记叙清楚,能通过详略得当的几件事写人。八年级侧重训练写生动的记叙文,能写好细节,有一定感悟。九年级侧重训练写厚重的记叙文,能进行生动的细节描写,能写出人物、事情的厚度,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文章主题深刻。而对于说明文可以在七年级学习了说明文单元后,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八年级学习了生动说明后,指导学生写生动的说明文。九年级上学期可以指导学生写简单的议论文。

进一步细化训练目标和过程。比如训练写叙事的记叙文,可以从有条理地写清楚一件事情,到有详有略地写一件事情,还可根据选材,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训练。再如训练写人的记叙文,可以指导学生由写亲人开始,再到写身边的人,如老师、同学等,再到平写平时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人,如食堂工人、清洁工、交警等……这样系统有序地分类推进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

2.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

同时,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专题训练,教师在新接班时,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专题调查,了解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合理归类,整体构思和分类设计作文专题训练的方案;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制定相宜的阅读和作文提升计划。如可分步骤进行审题训练、谋篇训练、描写训练、详略训练、升华训练等;从描写角度来看还可进行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专题训练。

3.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起始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1.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2.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3.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4.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完善以上作文教学策略的同时,我们还摸索了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适切性评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评分标准;二是发展性评价。以发展的眼光,随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采取相应的评价标准;三是开放式评价,教师不再是学生作文唯一的评价者,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此外,我们还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①利用学习园地、文化角、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站、手抄报等阵地推介学生优秀习作;②鼓励学生将优秀习作投寄报刊、杂志社;③编辑校刊《雉水西园》,发表学生优秀习作。④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开展“我爱文学”、“小作家讲坛”、“小记者采风”等专题活动,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体验生活,陶冶情操,获取写作素材。⑤邀请知名作家、学者走进校园和师生零距离接触,畅谈写作体会,交流写作经验,分享写作快乐。

总之,初中学生的作文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学生作文成长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科学合理地划分成长周期,同时在每个周期内给予学生丰富的“养分”和精当的训练,才能实现作文教学策略的整体优化,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高。

Teaching Strategy for Composition Growth Cycl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UO Fu-hui

(Rugao Experimental Junior Middle School, 2265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