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的家庭教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1年,我国试行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一次明确指出“把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并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各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1]
综观全球,幼儿的早期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幼儿的早期阅读也逐渐构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同时聋童的早期阅读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思考。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聋童早期阅读的书籍少之又少,而且很多聋童没有进幼儿园和健听幼儿分享阅读的机会。大部分聋童的的童年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在对家长进行访谈时发现,很多聋童的家长对“早期阅读”的概念模糊,更不知道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进行阅读。健听的家长更多的困惑是无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由于种种困难的存在,因此聋童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进入小学才开始的。基于此,本文选取了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机构,对该机构的聋童早期教育模式进行介绍、分析,并探讨对我国聋童早期阅读教育理念、体系与内容的相应启示。
二、美国加劳德特大学研究机构针对聋童开展的“共享阅读”( Shared Reading Project)教育体系
1.基本情况介绍
美国劳伦・克勒聋教育中心(Laurent Clerc National Deaf Education Center)是加劳德特大学(Gallaudet University)的一个研究机构。该中心提供了一套针对聋童的“共享阅读”( Shared Reading Project)体系。这套体系最先由David R.Schleper, Jane Kelleher Fernandes和 Doreen Higa于1993年在美国夏威夷创建,1995年Fernandes 和 Schleper将这套体系带到加劳德特大学的劳伦・克勒聋教育中心,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共享阅读(SRP)的理念
(1)聋童阅读十五条原则。[2] 十五条阅读原则就是基于聋童家长和教师与聋童阅读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共享阅读紧紧围绕这十五条原则开展。首先在共享阅读中是将故事使用手语进行翻译,这样既练习了手语同时又阅读了有趣的故事。在共享阅读中坚持“语言可视”的原则,确保幼儿同时看到手语、文字、图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过渡”,即在重复阅读过程中,逐步实现从“教师讲故事”过渡到幼儿“读故事”,最初一段时间,确保幼儿理解故事,然后慢慢地引导幼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练习上。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幼儿是阅读的主体,选择阅读题材以及先进行哪些部分的阅读,这些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指导教师、家长,在带领幼儿开展阅读时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指导教师需注意调整手语的风格与故事相适应,同时讲述故事时与现实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眼神的交流,以及使用注意策略来吸引孩子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此外阅读环境也是成功地开展阅读的重要环节,提供一个积极的没有压力感的环境,使幼儿在舒适的环境下阅读,鼓励幼儿大胆讲出自己读故事的心得体会,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2)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也是最适合的教育者。家长对聋童的引导、教育直接影响其以后的成长。通过共享阅读,可以促进幼儿与家长的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3)把故事带入生活。通过故事孩子既可以了解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又可以培养丰富的创造力、审美能力,以及一些逻辑思维能力。在家长为孩子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聋童、听力障碍儿童的手语、口语表达能力会增强。家庭教师把故事带入家庭,也让聋童的家庭有了更多美丽的故事。
(4)多种支持。共享阅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分享”,不是一个人独自阅读,而是在多人参与下展开的。家庭教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家庭教师深入到每个家庭,去教授家长如何给聋儿有效地阅读和分享故事。家庭教师帮助家长克服心理障碍,熟练地使用手语并能够熟练翻译书面语言。大部分开展这样的共享阅读的家庭教师都是聋人。在家庭教师的帮助下,家长可以更顺利地与孩子开展阅读。有了家庭教师的指导、家长的陪伴,聋童的阅读阻力便大大减少了。
3.分享阅读的实施
(1)聋人家庭教师每周都会进行一次家访。这样的家访是为了给各个家庭提供方便,家访时双方约定时间,最好定在晚上或者周末,确保家访的有效性。家庭教师教授家长怎样用手语去给孩子讲授孩子喜欢的故事。
(2)家长练习用手语讲授故事,同时家庭教师给予一定的反馈。
(3)家长给聋儿讲述故事时,家庭教师观看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4)家庭教师为这个家庭留一个“家庭书袋”。这个书袋包括一本书、为练习用的DVD、一个书签以及一个指导手册(和幼儿的阅读结束后开展的活动)。
(5)在这周内,家长反复给儿童阅读故事。如果家长忘记了相应语言手语的表达,可以看DVD(手语视频)以强化、加强学习。
(6)家长将讲故事的次数记录下来,并将遇到的问题也记录下来,这样家庭教师下次再来的时候就可以帮助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下周家庭教师又会带来新书,新一轮的阅读又开始了。
4.分享阅读效果探讨
(1)聋童。首先,聋儿对阅读更有兴趣。在家长带着聋儿阅读时,其会集中注意力。这些聋儿给父母拿书、指出上面的图片,在家长阅读时他们还会找出相应的文字,对故事进行讨论并想保留他们自己很喜欢的图书。其次,幼儿的手语技能有很大改善。他们可学习更多的词汇,而且一些聋儿开始使用更多的手指语拼读。再次,儿童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挫败感减少了,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大大改善了。
(2)家长。家长是分享阅读的重要参与者,家长在与孩子分享阅读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首先,家长的手语有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手语词汇量、流畅度都大大提高,在与孩子交流时也越来越顺畅。其次,家长习得了指导孩子阅读的技巧,包括怎样放置图书,在阅读时在哪做记号,如何进行角色分配,怎样很好地表述故事,等等。再次,家长接受了孩子“聋”的现实。他们视家庭教师为自己的榜样,在与聋人接触时他们更加坦然,而且也慢慢地理解聋人文化。
(3)家庭教师(聋人)。聋人家庭教师成为聋童与家长交流的桥梁。聋童容易接纳聋人教师,聋人教师在教授家长阅读技巧的同时,一举一动也会对聋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家庭教师也会从教学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传授经验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成长、历练。
5.在学校中开展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主要是在家庭中展开的,但其顺利运行则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配合。学校是分享阅读顺利开展的强力后盾。
在学校中开展分享阅读项目,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与支持。接下来就要对学校教师、家庭教师、父母或其他教养者开展培训课程,主要学习如何应用十五条原则开展分享阅读;指导、培训聋人(成人)怎样做好家庭教师,辅导聋童家庭阅读;指导父母、教养者、教育者组建高表现团队,为聋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氛围。此外,学校还需考虑资金问题,用来支付家庭教师的辅导费用以及购买书袋等教具所需资金。
三、对我国聋教育的启示
在我国教育大环境、大背景下,聋童早期教育的开展,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多角度、全方位的通力合作。
1.理念的转变
综观全球教育发展现状,特殊教育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状况、教育理念、教育方针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聋人在我国特殊需要人群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聋人的早期教育关系到聋人以后的发展,关系到聋人未来的生活品质,当然也关系到我国特殊需求人群的发展,因此聋童的早期教育应该提上日程。
2.高表现团队的建设
所谓“高表现团队”,在这里就是指学校领导者、家庭教师、父母或教养者的最优组合。最优组合,可以为聋童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高表现团队的建立,可以使幼儿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
(1)学校领导。学校,可以成为开展共享阅读的“总指挥所”。无论家庭教师、父母或者教养者都要在学校接受一定的培训,而学校领导就是“总指挥所”的“指挥棒”,负责家庭教师的分配,家长意见的反馈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共享阅读项目能否成功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能否合理地安排、科学地支配有效资源。
(2)家庭教师。家庭教师,父母与聋童的桥梁。建议家庭教师由聋人担任,因为聋人教师对聋童有更深入的了解,更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更明白聋童的困难在哪里。而且,聋人教师会较容易被聋童接受,一些聋童会产生“榜样意识”,视聋人教师为自己的榜样,这样可引导聋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但是从我国聋童教育发展现状而言,聋人教师的数量很少,因此建议在聋校对听人教师进行辅导。聋校听人教师在与聋生交流时基本达到“无障碍”,听人教师进入聋童家庭,可以减少与健听家长的沟通障碍,但是需加强与聋童的交流,以及健听家长的手语辅导。
(3)父母或教养者。父母或教养者,是聋童早期阅读的直接参与者。聋童能否有效地进行阅读,家长或教养者的引导、支持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家长或教养者应严格遵循早期阅读原则,虚心向家庭指导教师学习,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学习手语,沟通无障碍,才能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3.丰富“支持”内容
(1)资金保障。目前我国早期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接受早期教育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聋童家长若聘请家庭教师或在学校接受培训,需支付一定的费用。考虑到我国特殊需求人群的家庭状况,建议政府为聋校提供一些财政支持,同时吸纳社会爱心基金,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加资金来源,为聋童家庭减轻负担。
(2)早期阅读教材(书袋)的科学化。阅读教材,是聋童开展阅读的主要工具。教材的品质,直接影响儿童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教材的编制时应该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教材的编制和选择,要考虑聋童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同时还要结合幼儿的特殊需求。选择适合的阅读教材,可以为聋童以后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不恰当的阅读教材,可能会造成聋童对阅读的反感甚至恐惧。
(3)科技辅具的支持。聋童在进行早期阅读时,鉴于聋童状况,可以适当为聋童设置一些辅具,为其有效阅读提供方便。有些科技产品并非聋人专用,但聋人在生活学习中可以选用,例如震动闹钟、灯光图示、电脑网络、视频字幕、震动显示器等,这些都有利于聋人的学习及与人交流。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重庆,400030)
参考文献:
在经历风雨中见彩虹
有的人说彩虹难见啊,要经历一场风雨的洗礼后才能看见。而且也是短暂的瞬间。但我却认为彩虹在您经历风雨时就已经出现,只是你没太在意罢了。
如海伦•凯勒一样,在他十九个月的时候,因为得了一场大病,使得他从此失去了视力及听力,间接地,也应为无法收到学习的刺激,他也上是说话能力。八岁时,海伦的母亲为他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一莎莉文小姐。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自强不息,学会了读书和说话。海伦•凯勒在失去了听力,实力和说话能力的极大痛苦中,他也没有选择放弃,也宠儿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在度过风雨是夜间到了美丽的彩虹!
是的,不管一个人是遇上了怎样的风雨事项海伦凯勒那样的极大困难还是一些不起眼的小麻烦。但是你只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再怎样的风雨中你都会遇见那美丽而无形的彩虹。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的一样“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这一句话也是居里夫人也把我们带入了他的事迹中来。居里夫人她的一身也是受尽了风雨的洗礼。自从她将提取镭的方法毫无保留的公布于世之后,她的丈夫也应车祸去世。他一边要去做他的研究,另一边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面临这样大的困难,她也没有选择放弃。也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忘我工作,希望能造福于人类。因此,居里夫人也是在风雨中看见了彩虹,看见了前进的方向。
在经历风雨中见彩虹.风雨中,和寒流同呼吸,洗荡心中的污蚀,锻造古铜色的皮肤,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让青春成为无边沙漠上最闪亮的一点.
摘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叙述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孤儿到独立女性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一个外表不美,但有着火热激情、不屈不挠、坚强独立性格的妇女形象。本文从简・爱的语言、心理及行为等方面分析了她自尊叛逆、追求精神平等与真爱、坚强独立的性格及具体表现。
关键词:简・爱 坚强 独立 自尊 叛逆 平等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而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著。简・爱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小说人物,她从小是个孤儿,恶劣的成长环境造就了她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精神,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在世俗的压力下,她凭借努力工作、聪明智慧和坚强独立的性格,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在艰难的生活道路上,简・爱从不屈服,她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表,却拥有美丽的心灵,并因此深深地吸引着男主人公,最终获得了一份完美的爱情。
二 简・爱的性格分析及具体表现
在《简・爱》这部小说里,作者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叛逆精神的坚强独立的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的妇女形象。在简・爱追求幸福的人生道路上,她遭遇了很多不幸和困苦,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她勇敢热情地通过自己的反抗去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去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爱,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一名坚强独立的新女性。
1 自尊叛逆的简・爱
简・爱的自尊叛逆从童年在盖茨黑德府的生活开始。简・爱是一个孤儿,从小失去父母,被送到盖茨海德府的舅舅家。在那里,她无法得到任何温暖,表兄欺负她,舅妈经常惩罚她,这些都让简・爱深感委屈和孤独。恶劣的生活环境让她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变得坚强。她面对舅妈、表兄妹的虐待和歧视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她敢于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因为受到表哥的欺负和他扭打,并怒斥他:“你简直像个杀人犯……你像个监工头……你就像那罗马暴君!”在被拉到红屋子里囚禁的途中,她一路都在反抗,明知道一时的反抗会使她难免要受到种种难以想象的责罚,她还是在绝望中下定决心反抗到底;在红屋子里她想到自己所受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我的理智告诉我说,在痛苦的刺激下它一下子变得如此坚强有力,而同样被激起来的决心也在怂恿采取某种寻常之举来逃脱难以忍受的迫害――比如说出走,或者不行的话,就从此不吃不喝,让自己饿死。”
当被里德太太污蔑为“最爱撒谎的孩子”时,她的内心告诉她一定要反击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我一定得说。我受到别人严酷地践踏,就一定要反击,但怎么反击呢?我有什么力量去反击我的仇人呢?我竭尽全力想出了几句直截了当的话来:‘我并不爱骗人。如果爱骗人,我就会说我爱你了,可是我宣布,我不爱你。除了约翰・里德,世上我最恨的就是你了,至于这本讲撒谎者的书,你最好还是拿给你女儿乔治娜,因为是她而不是我爱撒谎。’”
从这些语言、这些行为、还有她的心理中,我们不难看出简・爱内心是多么的叛逆,而这样痛苦的生活环境又让她变得多么坚强。
在劳渥德学校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强烈的自尊和惊人的意志力。在那里,肉体上的惩罚和心灵上的被摧残并没有使她绝望。相反,她的自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她八年间发奋苦读、勤勉好学,用知识、美德和人格力量去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日渐成长为一位具有高雅修养、独特魅力、沉静气质的脱俗女子,她的成熟更增添了她的信心,形成了其独特的自尊自立、坚强不屈的精神,这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简・爱的不平凡之处;正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简・爱的平凡中的伟大。
“当我们平白无故地挨了打,我们应当狠狠地反击。我相信一定得――非常非常狠,好叫那些打我们的人永远不敢再打。”
这是简・爱在言语上对打她的人的有力回击,也是她在精神上维护自己受伤的心灵,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有力证明。
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向男主人公展现了她性格中自尊的一面。在当时的社会,一位家庭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仆人差不多,但是她的自尊与叛逆让她有勇气用自己的知识武装自己,并拿起知识这个武器和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们进行对决。在她和英格拉姆小姐的对决中,从人格到精神,简・爱都取得了胜利,她用自己的知识和美德证明了自己不是英格拉姆小姐那样的“绣花枕头”,而是一位有思想、有个性、有追求的的新女性,证明了一位看似平凡看似普通的家庭教师伟大的地位,从而获得了男主人公的尊重。
2 追求精神自由、平等和真爱的简・爱
简・爱的人格魅力让她敢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平等,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她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平等,在当时的社会是独一无二的,也正是这样的独一无二让她最终获得了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
在简・爱看来,在上帝脚下的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无论身材、外貌与财富,在人格上人人是平等的。因此,尽管她只是一个家庭教师,但她却从没有觉得她比罗切斯特先生低下。相反,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当她发现自己爱上身份地位悬殊的主人后,她没有退缩,而是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当罗切斯特为了试探她而假意要娶某贵族小姐时,她敢于表达她的愤怒,发自内心地为精神平等观念而辩护:
“你认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忍受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里被抢走、一口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吗?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灵也跟你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些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和你说话,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也不是通过血肉之躯:――而是我的心灵在同你的心灵说话;就像两个人都经历过死亡,将同样站在上帝的面前,彼此平等――因为我们生来就是平等的!”
她勇敢地表达了她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平等。
当她得知她爱的人有妻子而且还活着的时候,虽然她仍然爱着罗切斯特先生,但她还是毅然选择了离开,并且不带走任何的钱财,因为她所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完美的爱情,她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自由,贫困时是这样,富有后仍是这样,不会因为罗彻斯特身体上的残缺而弃之不顾。因此当她得知一场大火夺去了罗切斯特先生原配妻子的生命和他的一切财产,并让他变成了瞎子时,追求真爱的她千里迢迢回到了他的身边,让她的爱情获得了圆满的结局。从罗切斯特先生对简・爱的求婚对白中,我们可以看出简・爱所追求的爱情是平等的,是不分贫富贵贱的真正爱情:
“简,你愿意嫁给我吗?”
“愿意,先生。”
“一个可怜的瞎子,你得到处用手牵着他走?”
“愿意,先生。”
“一个比你大二十岁的残废人,你得一直伺侯着他?”
“愿意,先生。”
“真的吗,简?”
“完全是真的,先生。”
3 坚强独立的简・爱
简・爱的坚强独立精神也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在童年时代的盖茨海德府和劳渥德学校,还是成年时代的桑菲尔德庄园,无处不表现出了她的坚强与独立。
在盖茨海德府,简・爱弱小、丑陋、怪僻、胆小、任人摆布,是个没有明确地位和身份的“小家伙”,是个“比不上佣人”的小姐。舅妈一家人对她的虐待和残酷的责罚将简・爱的意志磨砺得坚决顽强。
在劳渥德学校,起初简・爱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自由与独立,布洛克赫斯特校长的侮辱及艰苦的生活条件激励她去获得独立。在那里,她的独立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她从海伦身上学会了忍耐,从谭普尔小姐身上学会了如何用知识去武装自己从而获得独立。在这里,凭借顽强的意志力,经过八年的艰苦生活,她终于成为了一名知识女性,获得了精神上的独立。
在桑菲尔德庄园,作为一名家庭教师,简・爱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在主人罗切斯特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简・爱的自信、坦率与诚实,罗切斯特先生认识到她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女教师,进而把她提高到了与他平等的位置上,于是才有了两人的爱情。当罗切斯特先生向简・爱求婚并询问她还需要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自己只需要他的敬爱,别的什么也不要。
“啊,简,你究竟要什么呢?恐怕你除了要我在圣坛前举行一次婚礼外,还要强迫我举行一次秘密的结婚仪式吧。我看得出,你还要我在规定一些特殊的条件――那是什么条件呢?”
“我只要能够自由地思想,不被大量恩惠挟制,你还记得你说的关于赛丽纳・瓦伦斯吧。我要继续做阿黛尔的家庭教师,用这个来挣我的膳宿费和外加的一年三十镑。我要用那些钱来添置衣服,你什么也不要给我,除了……”。
“除了什么?“
“你的敬爱;如果我也用敬爱回报你的话,那么我们就两不相欠了。”
这些都表明了简・爱追求的爱情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平等与独立。
当简・爱知道罗切斯特的合法妻子还活着,而他又提议他们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的时候,她虽然痛苦还是选择了离开所爱的人,这更加体现了她人格的独立。她的思想她的语言都可以证明她的独立:
“我关心我自己。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无所依靠,我就越是要尊重我自己。我要遵守上帝制定、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持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法律和原则不是用在没有诱惑的时候,而是用在像现在这样肉体和灵魂都起来反对它们的严格的时候。既然它们是严格而不可通融的,那么它们就不容违反。如果我为自己方便就去打破它们,那它们还有什么价值呢?它们是有价值的――我一直这样相信;如果我现在不能相信,那就是因为我发了疯――完全发了疯的缘故;我的血管像着了火,我心跳快得都数不清了。原定的想法,已下的决心,是我此时此刻必须坚守的一切;我要站稳脚跟。”
简・爱的爱情观不掺和杂念,她不愿意做别人的附庸,她永远是独立的。
在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中,简・爱的坚强独立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她与圣约翰之间也同样表现出了她的坚强与独立。当圣约翰向她求婚,要她作为他的助手和同事一起去印度传教时,简・爱虽然认为“他是个好人”,但还是拒绝了他的求婚。因为在简看来,他爱的并不是自己,他更爱的是上帝。他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想娶她为妻,而只是因为他认为是上帝与大自然让她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她是一个传教士的工具。简对圣约翰断然说:
“我瞧不起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起你奉献的这种虚伪感情,是的,圣约翰,你奉献它时,我也瞧不起你。”
她无法忍受他的权威,无法忍受他要完全控制自己的身心,将自己变为他可以利用的助手。“我不是鸟,没有网子网住我,我是有独立意志的自由人!”简・爱就是这样一个独立的人。她的独立让人肃然起敬,让人无法忘怀,更值得当代女性去学习。
三 结语
在《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的语言、行为以及她的心理活动,无不体现出她的伟大。简・爱就是这样一个出身低微、其貌不扬、自尊自爱、叛逆反抗、感情丰富、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真爱、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她是现代女性的楷模,更是现代女大学生应当学习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夏洛蒂・勃朗特,曾凡海、吴江皓译:《简・爱》,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2] 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3] 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4] 陶德臻:《世界文学名著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 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读夏洛蒂,我知道人要有一个坚毅的品质。
夏洛蒂出生在一个英国穷牧师家庭,她的母亲撇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妹妹和一个弟弟就走了,迫使她们过早的承担一些家庭事务,由于家里没有钱,上不起学,她们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可还是忘不了写诗,她们都希望用笔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于是,她们把自已认为较好的几首诗寄给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诗人骚塞,可收回来的是一封远不止她们失望的回信。信中说“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她们把这封信钉在床头,天天激励着自已,经过慎重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想来咱们的遭遇适宜用小说来体现”,于是她们三姐妹在荆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思妙笔。
夏洛蒂以自已为创作原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她们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的写作着,连走路、干活的时间也不放过,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和精力抢回来。一年后,小说问世了,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几乎同时,三姐妹的书都出版了,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
她们的路走对了,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她们庄严的向传统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夏洛蒂,我读懂了你的坚毅。
读夏洛蒂,我知道人要有不怕挫折的精神。
由于无法选择的命运,使她成为一名女性,不能像弟弟那样接受贵族教育,迫使她过早的出去打拼。寄出的诗又遭到骚塞的讽刺,但她并没有失去自信心,又在小说的道路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把“小草”浇灌成了“大树”。
在社会工作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女人本来就不应该跑出来和男人火并,抢饭碗,争地盘,分得半壁江山,分个高低上下,本来就应该泊在家庭这个港湾里,烹茶煮茗,种花弄草,陪陪老人和孩子。
当然,也有人会一脸不屑,觉得女性回归家园,是一种倒退,又回到了男耕女织的原始时代,是文明流失的一种现象,受过多年的教育,更应该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光散热。
这些大道理说不说实际上没有什么用途,女性回归家庭,生活圈子的缩小,会让女人逐渐退化,失去斗智,失去聪慧与灵气,被时光剥蚀成一只干瘪失水的苹果,女人本来就应该和男人一样,成为社会上的主流群体,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柱,自己赚钱买花戴。
当过全职太太的人都说,千万别一时冲动,选择回归家庭,因为其中的辛苦和哀愁不是一般人能消受得了的。
一个女友,在一家外资企业已经做到部门经理的位置,大家都以为她会有一番作为,谁知道她却在30岁那年嫁了人,然后华丽转身,放弃了工作,回归到家庭中。
最初说起,总是一脸幸福,那个人怎么爱她,怎样把她捧在手心里,对她怎样的呵护备至。一年后,她便不再言语,眉间眼角都是无奈和隐忍。3年后,她便忍耐不住了,看见没结婚的女孩就说,千万别像我似的,多傻啊!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家当什么全职太太,说好听点叫全职太太,其实就是从爱人沦为仆人。
每天早晨睁开眼,洗衣烧饭带孩子,外兼心理医生,按摩师,清洁工,采购员,家庭教师等职,忙得像陀螺一样,那个人却未见得领情。
心情不顺,回家会发脾气:“没有我在外面打拼,你会过得这么优哉游哉啊?没有我,你早饿死了,还能生活得这么惬意?”
工作不顺,回家看什么都不顺眼:“在家里带个孩子,就搞得乱七八糟,你还能干点什么啊?”
孩子生病,他责怪道:“你可真粗心,怎么带的孩子?你还是孩子的亲妈不?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女人。”
他忘记了,他眼里的笨女人,他眼里的黄脸婆,当初也曾叱咤职场,独当一面,如果不是因为他,如果不是因为爱,怎么会回归家庭?
一个持家,一个养家,女主内,男主外,无论是古时的家庭格局,还是现代的家庭格局,其实都能说得过去。
可是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日子过着过着就失去了原有味道,全职太太在琐碎繁杂的家务工作中丢失了自己,因为没有创造性,所以被误以为可有可误,家庭格局发生了严重的倾斜,负责养家的男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家庭内部有绝对的权威,可以支配和蔑视依赖他而生存的女人。
全职太太其实是一份工作,做得好是本分,做得不好是失职。